一、龙眼控冬梢促花综合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黄幸[1](2020)在《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为我国热带树种的第四大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限根栽培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葡萄、苹果、桃、柑橘等果树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龙眼限根栽培研究鲜有报道,为提高龙眼果实的品质及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不同限根栽培模式,以“桂丰早”龙眼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限根栽培模式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2株,四次重复。处理一:起垄,处理二:起垄+垫膜,处理三:槽池,处理4:对照,为常规平作栽培。三种限根栽培方式在试验第一年,均促进了龙眼株高的增长,在试验第三年,均出现抑制作用,但对龙眼的冠幅影响不大。试验第三年,三个不同限根处理均抑制了龙眼地上5cm和嫁接口上、下5cm处的干径的增长,对嫁接口处干径粗度影响不显着。三个不同限根栽培在试验第三年均显着抑制了龙眼末次梢的数量、梢长、粗度和复叶数。2.试验第二年,不同限根栽培均降低了龙眼的单叶面积、叶片水势、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58%-26.47%、3.44%-22.08%、8.17%-24.73%。3.试验第三年,三个不同限根栽培模式均促进了龙眼花序宽、成花穗数、成花株率的增长。处理一在花序宽、成花穗数、成花株率上分别提高了2.63%、65.26%、10.28%,处理二分别提高了9.15%、21.61%、13.77%,处理三则提高了5.18%、9.54%、23.73%。处理一和处理三的限根方式改变了龙眼果实横纵径的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后期,处理一和处理三促进了龙眼种子质量的增长,处理二抑制了龙眼种子的生长。果实成熟期,不同限根方式在果实横纵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质量、果肉质量、可食率、单穗重等指标上显着小于对照。处理三显着提高了果实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较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2.0%、16.0%、3.5%、0.05%,极大提高了果实品质,处理二、处理一综合比较则降低了龙眼果实的品质。三种不同限根方式均提高了龙眼果实产量,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龙眼果实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3.26%、19.88%、10.05%。4.试验第二至第三年,三种不同限根处理的土壤在南方的雨季均表现良好的排水效果,三个不同限根处理使得土壤水分维持在15.03%-23.40%之间。处理二和处理三在旱季灌水或降雨时则具有保水作用,土壤含水量维持在12.01%-26.11%之间,而处理一土壤则易受水分胁迫。夏季,不同限根方式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日平均土壤温度分别高于对照0.48℃-0.53℃、0.40℃-0.69℃、0.27-1.14℃。冬季不同限根栽培模式的土壤温度则小于对照,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日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低于对照0.37℃-0.66℃、0.31℃-1.59℃、0.23℃-0.59℃。在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处理一龙眼叶片水势与土壤水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581-0.623,处理二、处理三的龙眼叶片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无显着相关性。5.试验得出槽池栽培和起垄栽培为龙眼较优的限根栽培模式,槽池栽培可促进龙眼成花、提高龙眼果实品质、增加果实产量,对土壤具有保水作用,降低生产用水,但生产上需修砌槽池,成本较高。起垄栽培可降低冬季土壤含水量,促进龙眼成花、极显着提高果实产量,土壤易受水分胁迫。起垄+垫膜栽培模式果实产量和品质、成本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综合评价优势较前两者小。
徐石兰[2](2019)在《龙眼不同时间修剪对树体内源激素、酶活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文中指出以石硖龙眼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个修剪时间(2017年2月1日、3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和对照(不修剪)共7处理水平,研究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枝条生长发育、叶片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树体营养和开花结果等影响,并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性,筛选出龙眼合适的修剪时期,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修剪时间推移,龙眼枝梢长度、粗度、复叶数、梢次数逐渐下降,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着,其中2~5月修剪的处理枝梢长度、粗度和复叶数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从11月中下旬开始逐渐增加,2~5月修剪的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成花枝率、雌雄花数、单株产量和单穗重显着高于其他处理。2.叶片中同一种矿质元素随时间推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5月修剪的处理矿质元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树体内较高水平N、P、Ca和Mg含量和较低水平K含量能促进龙眼花芽分化。3.叶片中SOD、POD、CAT和PPO含量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加,在低温(4~6℃)胁迫时,2~5月修剪的处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6~7月修剪的处理与对照无显着性差异。4.叶片中同一种内源激素含量随时间推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5修剪的处理在花芽分化期叶片中ABA、IAA、CTK和BR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GA3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树体内较高水平ABA、IAA、CTK和BR含量和较低水平GA3含量能促进花芽分化,综上所述,石硖龙眼适合在2~5月修剪,枝梢和花芽质量好、无冬梢萌发、树体抗逆性强、果实产量明显增加。
王晓双,余昕彤,吴建辉,唐良德[3](2017)在《25%氟节胺悬浮剂对荔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25%氟节胺悬浮剂提高荔枝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连续两年在荔枝秋梢成熟后而冬梢未出时喷施不同浓度的25%氟节胺悬浮剂。结果显示,25%氟节胺悬浮剂能够明显控制和抑制荔枝冬梢的萌发和生长,与对照相比,冬梢的控制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6.54%94.34%和90.26%98.84%;氟节胺对荔枝的增产效果显着,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16.12%206.23%;氟节胺对荔枝果实品质无显着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当药液浓度达到500mg/kg时,各项指标均达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均无显着性差异,因此建议喷施的适宜浓度为333.3500mg/kg。
郑春合[4](2009)在《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笔者从事水果技术管理已有15年时间,自己承包了40亩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和科学试验,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总结出了龙眼栽培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将科研成果于2004年在广东农垦科技交流会进行交流和推广,带动了近2万多亩龙眼生产户的增产创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龙眼早结、高产、稳产"三步曲"管理模式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黄宏芬,吕烈武[5](2009)在《多效唑在几种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龙眼、荔枝、芒果等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
于萍[6](2008)在《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成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分别以五年生石硖和桂香龙眼为供试材料,通过冬季控梢及春季防“冲梢”两试验,研究了外源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和多效唑及人工摘除花序上的小叶对龙眼营养、激素等含量及成花的影响,为正确地使用外源生长调节剂,提高龙眼的产量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对矿质营养的影响控冬梢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加多效唑,龙眼树体内N含量降低,P含量增加;K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升高、形态分化期降低;N/K值下降,有利于龙眼花芽分化;其中浓度大的处理(400 mg·L-1乙烯利+150mg·L-1多效唑)效果更好一些。防“冲梢”时叶面喷施乙烯利、乙烯利加多效唑以及人工打小叶均降低树体含N量,增加含K量,P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2.对碳水化合物及C/N值的影响控冬梢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多效唑,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含糖量,增加其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C/N值。防“冲梢”时叶面喷乙烯利、乙烯利加多效唑以及打小叶均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喷乙烯利、乙烯利加多效唑的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先抑制,4月中旬坐果期又提高,其中乙烯利加多效唑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处于中间水平;打小叶的处理前期对可溶性糖含量基本无影响,3月中旬开始显着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3.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叶面喷施乙烯利降低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而叶面喷施多效唑增加了叶绿素含量。4.对内源激素及其平衡的影响控冬梢时叶面喷施乙烯利加多效唑,增加了乙烯、ABA、ZR含量及ZR/GA、ZR/IAA、ABA/GA、ABA/IAA值,降低了IAA含量,先抑制后增加GA含量,先增加后抑制ZR/ABA比值;防“冲梢”时喷施乙烯利、乙烯利加多效唑以及人工摘小叶,均降低了龙眼叶片中的IAA、GA含量,提高了ZR/GA、ABA/IAA值,而对ABA含量影响不大。其中前两种处理的ZR含量增加,使ZR/ABA的值维持在1左右,且ZR/IAA波动较大。而打小叶对ZR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增加了ABA/GA值。5.对成花坐果的影响控冬梢时叶片喷施乙烯利和多效唑,推迟了龙眼树出红点、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时间,且乙烯利浓度越高,各时期出现越晚;乙烯利加多效唑有效抑制了冬梢抽生,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显着提高了枝梢成花率、雌雄花比例和坐果率,缩短花穗长宽度,使长宽适度,花穗紧凑;不同浓度效果不同,其中处理C、D(C:320 mg·L-1乙烯利+150 mg·L-1多效唑、D:400 mg·L-1乙烯利+150 mg·L-1多效唑)处理的均显着高于CK,效果较好。防“冲梢”时喷乙烯利、乙烯利加多效唑以及打小叶均显着降低了龙眼“冲梢”率,提高枝梢成花率和坐果率、雌雄花比例,其中叶面喷施213 mg·L-1乙烯利+150 mg·L-1多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
叶济蓉[7](2007)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认为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三,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符家杰[8](2007)在《海南龙眼控梢促花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地区气候条件比较特殊,低温时间短,常出现暖冬及早春阶段性高温,龙眼抽冬梢及冲梢现象比较严重。海南龙眼的控梢促花技术主要是培养适时老熟的优良结果母枝,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控梢技术,及时催醒结果母枝,利于纯花穗的抽生。
陈香玲[9](2005)在《乙烯利对龙眼成花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二是分别于11月和12月对盆栽石硖龙眼喷施350mg·L-1的乙烯利,以清水作对照,试验三是对大田树实施与试验一、二相同的处理,研究乙烯利对龙眼树体若干生理指标、芽体生长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 1.乙烯利处理10天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处理后20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并高于对照。 2、处理的叶片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在喷施后10天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后10天显着高于对照。 3、处理的顶芽和叶片的IAA、GA3、ZT含量锐减,ABA、ETH含量陡增;处理提高了ZT/IAA、ZT/GA3、ABA/IAA的比值,降低了ZT/ABA的比值。 4、处理10-30天叶片叶绿素总量降低,处理降低了叶片的氮含量,C/N比值显着提高;在喷施乙烯利后10天左右叶片含磷量降低,但随后显着上升;乙烯利对叶片钾、钙、镁含量的影响不大。 5、乙烯利处理使盆栽龙眼形态分化时间推迟,但大田龙眼树顶芽萌动时间,紫红色花序原基出现时间、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与对照无差别。 6、喷施乙烯利有效地减少了花穗冲梢现象的发生,在花穗发育期基本无成花逆转现象,植株成花率、枝梢抽穗率、纯花穗率显着高于对照。
阮经宙,陆玉英,黄杏勤[10](2005)在《试论龙眼、荔枝花芽分化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二、龙眼控冬梢促花综合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眼控冬梢促花综合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我国龙眼栽培技术现状 |
1.3 限根栽培在果树在上的应用研究 |
1.4 限根栽培对果树生长发育的的影响 |
1.4.1 限根栽培对果树营养生长的影响 |
1.4.2 限根栽培对果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
1.4.3 限根栽培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4 限根栽培对果树水分关系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树冠的影响 |
3.1.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株高、冠幅、干径的影响 |
3.1.2 不同限根限根方式对龙眼末次梢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叶片的影响 |
3.2.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单叶面积的影响 |
3.2.2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3.2.3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叶片水势的影响 |
3.2.4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生殖生长的影响 |
3.3.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成花的影响 |
3.3.2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3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
3.3.4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
3.4.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土壤湿度的影响 |
3.4.2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土壤温度的影响 |
3.5 不同限根方式土壤含水量与叶片水势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树冠的影响 |
4.2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生殖生长的影响 |
4.4 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龙眼不同时间修剪对树体内源激素、酶活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龙眼修剪研究进展 |
1.4 果树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
1.5 果树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关系 |
1.6 果树营养物质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
1.7 果树抗逆性与酶活性关系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4.1 枝梢质量的测定 |
2.4.2 枝梢萌动和成熟时间观察 |
2.4.3 开花习性观察 |
2.4.4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
2.4.5 果实品质测定 |
2.4.6 叶片营养元素测定 |
2.4.7 叶片内源激素测定 |
2.4.8 叶片酶活性测定 |
2.5 数据分析与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枝条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枝梢长度的影响 |
3.1.2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枝梢质量的影响 |
3.1.3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枝梢萌动和成熟的影响 |
3.2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比较 |
3.3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4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开花习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1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开花习性的影响 |
3.4.2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果实重量及大小的影响 |
3.4.3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5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3.5.1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及温度变化的比较 |
3.5.2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时间及温度变化的比较 |
3.5.3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及温度变化的比较 |
3.5.4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时间及温度变化的比较 |
3.6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
3.6.1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脱落酸(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6.2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赤霉素(GA3)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6.3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生长素(IA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6.4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细胞分裂素(CTK)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6.5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油菜素内酯(BR)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
3.7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 |
3.7.1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全氮含量的影响 |
3.7.2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全磷含量的影响 |
3.7.3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全钾含量的影响 |
3.7.4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全钙含量的影响 |
3.7.5 不同时间修剪对龙眼叶片全镁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时期修剪对龙眼枝条生长发育及结果的影响 |
4.2 不同时期修剪龙眼叶片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
4.3 不同时期修剪对龙眼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4.4 不同时间修剪龙眼叶片内源激素变化规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25%氟节胺悬浮剂对荔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 对荔枝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4)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选种+繁育”是龙眼早结丰产稳产的前提 |
1.1 选择良种 |
1.2 自繁自育 |
2“投入+管理”是龙眼早结丰产稳产的关键 |
2.1 舍得投入 |
2.1.1 灭荒除草。 |
2.1.2 确定株行距 (种植规格) 。 |
2.1.3 开大穴。 |
2.1.4 施足基肥。 |
2.2 种植管理 |
2.2.1 种植。 |
2.2.2 精心管理。 |
3“科技+推广”是龙眼早结丰产稳产的保证 |
3.1 秋梢生长期阶段的管理 |
3.1.1 放好末次秋梢。 |
3.1.2 巧施秋梢肥。 |
3.1.3 修枝整形。 |
3.1.4 灌水和土壤覆盖保湿。 |
3.1.5 除虫灭病。 |
3.2 花芽分化期阶段管理 |
3.2.1 控冬梢。 |
3.2.2 施肥。 |
3.3 花果期阶段的管理 |
3.3.1 培育健壮花穗。 |
3.3.2 保花保果。 |
3.3.3 花果期施肥。 |
3.3.4 病虫害防治。 |
3.3.5 采摘期管理。 |
(5)多效唑在几种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效唑在龙眼上的应用 |
1.1 对龙眼实生苗生长发育和抗寒力的影响 |
1.2 对龙眼内源激素及花芽分化的影响 |
1.3 对延缓龙眼枝叶生长的效应 |
1.4 能有效控冬梢, 减少龙眼营养消耗 |
2 多效唑在荔枝上的应用 |
2.1 控制荔枝抽冬梢 |
2.2 对荔枝花果的调控 |
3 多效唑在芒果上的应用 |
3.1 对芒果开花结果的影响 |
3.1.1 可调节花期。 |
3.1.2 可提高抽穗率。 |
3.1.3 可提高产量。 |
3.2 多效唑诱导芒果反季节开花 |
4 多效唑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6)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成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龙眼抽生冬梢的原因及对策 |
1.2 龙眼“冲梢”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
1.3 龙眼成花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 乙烯利与多效唑在植物成花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1 对观赏植物成花的调控 |
1.4.2 对落叶果树成花的调控 |
1.4.3 对南方常绿果树成花的调控 |
1.4.4 对龙眼的控梢成花调控 |
1.4.5 在增强抗逆性上的应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及操作方法 |
2.2.1 叶面喷施外源生长调节剂控龙眼冬梢试验 |
2.2.2 防治龙眼“冲梢”试验 |
2.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2.3.1 观测项目 |
2.3.2 采样及测定方法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石硖龙眼控冬梢试验 |
3.1.1 不同处理对石硖龙眼冬梢抽生及花期的影响 |
3.1.2 不同处理石硖龙眼的成花坐果情况 |
3.1.3 不同处理对龙眼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3.1.4 不同处理对叶片有机营养的影响 |
3.1.5 不同处理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1.6 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3.2 桂香龙眼防冲梢试验 |
3.2.1 不同处理的防冲梢效果 |
3.2.2 不同处理对枝梢成花率、雌雄花比例、及坐果率等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叶片有机营养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对叶片无机营养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对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
3.2.6 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树体矿质营养的变化与龙眼成花的关系 |
4.2 树体有机营养及C/N的变化与龙眼成花的关系 |
4.3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4.4 树体内源激素的变化与龙眼成花的关系 |
4.5 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成花情况的影响 |
4.6 在生产中使用乙烯利和多效唑应注意的问题 |
4.7 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7)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文献计量学简介 |
2 文献计量学在果树学领域中的应用 |
2.1 数据收集途径 |
2.2 作者信息的定量研究及核心作者的确定 |
2.3 主题词的统计分析 |
2.4 文献年份分布的统计分析 |
2.5 刊载文献期刊的定量研究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
2.6 文献计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2.7 龙眼文献研究现状 |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
第二章 龙眼文献计量分析 |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1 研究对象 |
1.1.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
1.1.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
1.2 研究方法 |
1.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
1.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
1.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
1.2.4 国内数据库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
2.1.1 文献量的年份分布 |
2.1.2 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
2.1.3 核心作者的统计分析 |
2.1.4 文献分类主题分析 |
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
2.2.1 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 |
2.2.2 不同国家文献量统计与比较 |
2.2.3 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2.2.4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作者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2.2.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2.2.6 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2.2.7 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主题类型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
2.3.1 龙眼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 |
2.3.2 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在数据库中所占比重 |
2.4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
第三章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 |
1 "栽培管理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
1.1 育苗方法 |
1.1.1 扦插育苗 |
1.1.2 高压育苗 |
1.1.3 嫁接育苗 |
1.2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应用 |
1.3 矮化密植栽培 |
1.4 疏花疏果 |
1.4.1 疏花疏果的时间 |
1.4.2 疏除花果的数量 |
1.4.3 疏除花果的方法 |
1.4.4 疏花疏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1.5 施肥技术 |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
1.7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的应用 |
1.8 无公害栽培 |
1.9 克服低产问题的探讨 |
1.10 龙眼栽培上出现的问题 |
1.11 对策 |
2 "育种"主题研究进展 |
2.1 龙眼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
2.1.1 野生资源调查 |
2.1.2 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
2.2 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
2.2.1 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
2.2.2 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2.3 选育种目标及品种区划 |
2.3.1 选育种目标 |
2.3.2 品种区划 |
2.4 品种选育途径 |
2.4.1 实生选种 |
2.4.2 芽变选种 |
2.4.3 引种试验与利用 |
2.4.4 杂交育种途径 |
2.4.5 生物技术育种途径 |
2.4.6 其他育种途径 |
2.5 对龙眼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的建议 |
3 "病虫害防治"主题研究进展 |
3.1 农业防治方法 |
3.2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
3.3 生物防治方法 |
3.4 化学防治方法 |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4 "生物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
4.1 龙眼离体培养研究 |
4.1.1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 |
4.1.2 龙眼叶片离体培养 |
4.1.3 龙眼花粉植株的诱导 |
4.1.4 龙眼焦核胚胎挽救 |
4.1.5 龙眼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保持 |
4.1.6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
4.1.7 龙眼原生质体操作研究 |
4.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
4.1.9 龙眼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
4.2 龙眼基因工程研究 |
4.2.1 龙眼相关基因克隆 |
4.2.2 龙眼遗传转化研究 |
4.3 龙眼分子标记研究 |
4.3.1 龙眼DNA的提取 |
4.3.2 龙眼分子标记 |
4.4 龙眼蛋白质组学研究 |
4.4.1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 |
4.4.2 龙眼果皮POD的纯化分离 |
4.4.3 龙眼胚胎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鉴定 |
4.4.4 龙眼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蛋白质组分析 |
4.5 前景展望 |
4.5.1 龙眼脱毒快繁 |
4.5.2 离体诱变的研究 |
4.5.3 龙眼体胚发生的机理研究 |
4.5.4 体细胞杂交育种 |
4.5.5 龙眼自身基因的分离 |
4.5.6 单倍体育种 |
4.5.7 龙眼"冲梢"的机理研究 |
4.5.8 遗传转化的研究 |
5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主题的研究进展 |
5.1 龙眼生物学特性 |
5.1.1 龙眼花形态学研究 |
5.1.2 龙眼叶片组织结构 |
5.2 龙眼生理生化 |
5.2.1 龙眼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5.2.2 酸雨,铝胁迫对龙眼生理变化的影响 |
5.2.3 KClO_3对龙眼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
5.2.4 矿质元素对龙眼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
5.2.5 龙眼体细胞胚胎的生理生化变化 |
5.3 展望 |
6 "贮藏保鲜及加工"主题的研究进展 |
6.1 龙眼采后贮藏保鲜 |
6.1.1 龙眼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
6.1.2 龙眼的采后病理 |
6.1.3 龙眼贮藏保鲜的方法 |
6.2 龙眼加工 |
6.3 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1 不同果树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比较 |
2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分类主题的文献量比较 |
3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年份分布 |
4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分类主题文献的年份分布 |
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国龙眼文献量的比较 |
6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期刊的确定 |
7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作者的确定 |
8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
9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 |
附录Ⅱ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 |
致谢 |
(8)海南龙眼控梢促花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培养适时老熟的优良结果母枝 |
2 控冬梢促花技术 |
2.1 断肥断水 |
2.2 松土断根 |
2.4 药物控梢 |
2.5 冬梢处理 |
3 防止花穗冲梢, 提高抽花质量 |
(9)乙烯利对龙眼成花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2.3 采样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2.1.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1.2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2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2.2.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2.2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 |
2.3 乙烯利对龙眼树激素含量的影响 |
2.3.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乙烯含量的影响 |
2.3.2 乙烯利对龙眼顶芽和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
2.3.3 乙烯利对龙眼顶芽和叶片GA_3含量的影响 |
2.3.4 乙烯利对龙眼项芽和叶片ZT含量的影响 |
2.3.5 乙烯利对龙眼顶芽和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
2.3.6 乙烯利对龙眼ZT/IAA、ZT/GA_3、ZT/ABA、ABA/IAA比值的影响 |
2.4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5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含氮量和树体氮碳比的影响 |
2.5.2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含磷量的影响 |
2.5.3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含钾量的影响 |
2.5.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含钙量的影响 |
2.5.5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含镁量的影响 |
2.6 乙烯利对龙眼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
2.6.1 乙烯利对龙眼树顶芽生长的影响 |
2.6.2 喷施乙烯利对成花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和结论 |
3.1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与成花的关系 |
3.2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与成花的关系 |
3.3 乙烯利对龙眼树体激素含量的影响与成花的关系 |
3.4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成花的关系 |
3.5 乙烯利对龙眼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与成花的关系 |
3.6 乙烯利对龙眼顶芽和树体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
3.7 使用乙烯利应注意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龙眼控冬梢促花综合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限根方式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D]. 黄幸. 广西大学, 2020(02)
- [2]龙眼不同时间修剪对树体内源激素、酶活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D]. 徐石兰. 广西大学, 2019(01)
- [3]25%氟节胺悬浮剂对荔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王晓双,余昕彤,吴建辉,唐良德.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4)
- [4]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技术[J]. 郑春合. 中国热带农业, 2009(05)
- [5]多效唑在几种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J]. 黄宏芬,吕烈武.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
- [6]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成花的影响研究[D]. 于萍. 广西大学, 2008(01)
- [7]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3)
- [8]海南龙眼控梢促花技术[J]. 符家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07(03)
- [9]乙烯利对龙眼成花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D]. 陈香玲. 广西大学, 2005(05)
- [10]试论龙眼、荔枝花芽分化控制技术[J]. 阮经宙,陆玉英,黄杏勤. 福建果树, 2005(01)
标签:乙烯利论文; 多效唑论文; 荔枝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土壤湿度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