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系统法发展会计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雷潇怡[1](2021)在《作业成本法在A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科学技术在制造型企业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的自动化代替了人工,这就导致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如何控制自身的成本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重大变化就使得原有的传统成本法受到挑战。传统成本法在分配间接费用等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产品成本信息不真实不准确,致使企业管理者据此作出的决策不再准确。本文以A制造公司为案例,仔细剖析了传统成本法在该公司产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比得出A制造公司更适合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随后对A制造公司应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为A制造公司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A制造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即从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一直到销售环节构建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以作业为中心全面剖析资源的耗费,找到费用发生的前因后果,并从费用发生的源头做好成本控制。在降低A制造公司成本费用的同时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及利润。此外,依据对A制造公司应用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给类似企业构建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一些借鉴。以期达到解决企业成本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提升企业利润、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运用作业成本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佳[2](2021)在《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的科技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引起了生产环境的变迁,产品的制造成本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很大变化,给制造成本核算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于是科学有效地优化成本核算与管理,便成了制造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智能电网成套设施等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电气装备制造业通过“降本增效”、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的升级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不断提升,特别是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电气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要想在“中国制造”的浪潮中平稳前行,成本核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生产智能型电气设备,公司机械化程度高,间接费用占比逐年增长,产品日益多样化、精细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成本法导致部分产品成本信息严重扭曲,公司成本核算管理在如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关系到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本文以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对其现有的成本核算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在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利用作业的思想加强管理,优化资源使用,识别、减少甚至去除不增值的生产环节,改善生产流程,持续优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生产流程等来创造新的价值,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做好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和准确定价工作,丰富业绩考核内容,努力提高各项生产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本文重点研究促进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作业成本法高效衔接,同时应用作业成本法去更好的发挥公司定额法的成本控制效果,充分聚焦作业,提升成本管理效能,降低公司在产品定价中的盲目性,并提出保障性措施促进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以期其成本核算管理水平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雷阳[3](2021)在《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出台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指出企业在进行减值计提时将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法”代替原有“已发生损失法”的确认及计量方式,并规定我国所有企业将于2021年起全面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目前现有文献针对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因此,探究非金融类企业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尽快发现新方法应用中存在问题,减少新方法实施过程中的错配性,促进非金融类企业形成内部完备的会计工作系统,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预期信用损失体系的形成。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出台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新准则中相关规定及应用指南引导,并结合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以环保行业企业ZH公司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作为案例对象展开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预期影响研究,为ZH公司后续正式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法计量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提供一定数据及证据支撑。首先,梳理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发展历程、定义以及确认方式,对比预期信用损失法与已发生损失法之间的差异,并总结阐述与影响分析有关的基本理论依据。其次,在回顾ZH公司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及应收款项状况的基础上,从ZH公司现行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政策选择、减值范围、计提比例以及减值金额状况四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指出ZH公司现行减值方法下应收款项坏账计提中存在问题,包括信用风险揭示不够全面、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缺乏完善的坏账损失管理机制、无法客观反映应收款项价值等。再次,结合参与ZH公司构建拟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专项工作内容,分析ZH公司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具体思路及参数要点并构建减值计提模型,利用该减值计提模型测算2015-2019年预期信用损失法下ZH公司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数据结果。从次,利用上述计量得到的数据结果与ZH公司原减值方法下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结果对比,分别从减值损失、资产项目与利润情况、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报告列报等方面进行预期影响分析。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法能够增强ZH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如实反映ZH公司实际资产质量,充分揭示ZH公司信用风险,同时在落地实施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ZH公司进一步保障有效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王可欣[4](2021)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为抵补贷款信用风险而从经营利润中提取的减值准备。一方面,贷款损失准备作为一项重要的可控性应计项目,可能会被作为平滑收益、信号释放和资本管理的会计调节手段,影响商业银行财务信息透明度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基于已发生损失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滞后性、短视性与顺周期性,而以预期损失为计提依据能够有效覆盖未来贷款损失风险,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评价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与经营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主要检验计提是否受收益平滑、信号释放和资本管理这些银行管理动机的影响,以及已发生损失和预期损失两大计提基础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情况;二是考虑到不同条件下计提动机强烈程度不一,本文采用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数据分别对收益平滑、信号释放、资本管理这些可能计提动机进行进一步探究;三是对会计准则修订前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基础的侧重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银行贷款拨备计提是否在金融资产减值的计提方式从“已发生损失法”转至“预期损失法”后更注重预期信用损失。本文选取了97家商业银行2014年至2018年的年度面板数据,经实证检验可得,银行贷款拨备计提受到了收益平滑、信号释放、资本管理这些动机的影响,在盈余较多、预期未来盈利状况良好或资本充足率较低时会增加计提额,另外,计提时不仅考虑到了现有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前瞻性,将未来预期信用损失也考虑在内;非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受收益平滑影响的程度更大,而信号释放和资本管理的影响在我国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修改之后,银行贷款拨备的计提对已发生损失的考虑侧重降低,更着重于预期损失。
吴东铂[5](2021)在《美国吹哨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及其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职或者离职的吹哨劳动者往往遭遇到企业管理者对劳动者本人的打击报复,如调职调岗、降级降薪、终止劳动合同、职场欺凌、追究侵权责任、列入行业黑名单等不利对待。完善吹哨者的身份保密、违约责任豁免、劳动保护等措施,可以降低其人身安全、劳动权益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强化吹哨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美国是全世界吹哨劳动者法律保护起步最早、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本文试图全面分析美国吹哨劳动者法律保护及其启示,为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提供借鉴。吹哨劳动者是指在工作中发现用人单位内部的不法或违规行为,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进行检举揭发的劳动者。吹哨劳动者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在于:促进吹哨劳动者的“问题发现者”功能发挥;消除吹哨劳动者的身份泄露、违约责任、被企业打击报复等个人风险。吹哨劳动者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吹哨劳动者的身份保密机制;吹哨劳动者的违约责任豁免规则;吹哨劳动者劳动条件、劳动合同的保障措施。吹哨劳动者法律保护的全球法治实践包括国际组织层面的实践和国家层面的实践,其中国家层面的吹哨劳动者保护模式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模式;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集中立法模式。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法治框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成文法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国会立法,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吹哨人保护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多德—弗兰克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二是行政法规,主要为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与举报人保护计划理事会(DWPP)公布的二十多部行政法规。第二,判例法发展。其中,吹哨主体方面的重要判例有劳森诉富达公司案;吹哨程序方面的重要判例有洛克希德公司诉劳工部行政审查委员会案;美国数字不动产信托公司诉萨默斯案。第三,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限制情形,包括:一是基于雇主名誉权保障的限制情形,雇主名誉权与吹哨劳动者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可以适用关于诽谤性言论与名誉权保障的基本权利冲突解决模式。该冲突解决模式具体又包含了“事实陈述型言论”的限制情形;“意见表达型言论”的限制情形。利益权衡过程大致包括如下两个步骤:将个案中涉及到吹哨劳动者、雇主等当事人利益的所有劳动关系解除和提前终止的事由全部纳入考量范围;在雇主值得保护的利益与劳动关系存续的利益做出权衡和评估。二是基于劳动者附随义务的限制情形。限制吹哨劳动者言论自由的劳动者附随义务包括保密义务、伤害企业言论的不作为义务。立法者和司法者需要对劳动者附随义务与劳动者言论自由做出利益平衡,具体的考虑因素包括:审查告发行为的目的与正当性;审查雇主解雇吹哨劳动者、提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正当性。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重要议题包括:第一,受保护的吹哨劳动者的主体范围确定,美国对主体资格认定缺乏统一适用的标准;第二,适格举报内容的分类及保护模式,具体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企业管理不当与权利滥用情形、危险情形。第三,吹哨劳动者的保护要件,包括:告发事实的违法性认知判断——合理确信标准;吹哨劳动者的主观动机;匿名告发的保护必要性。第四,吹哨劳动者的合法告发程序,包括在工作场所进行的内部告发程序、向主管部门告发的外部告发程序、向社会媒体等告发的外部告发程序。第五,遭到报复性措施的保护与救济机制,包括身份保密与匿名告发保护措施、工作场所的保护措施、对法律行动的保护措施、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对干扰吹哨劳动者的制裁措施、遭到报复性措施的救济措施。第六,报复性措施的法律责任承担,主要类型有恢复劳动合同关系;补偿性赔偿金;惩罚性赔偿金。第七,对集体劳动关系领域的吹哨劳动者保护措施。在我国吹哨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方面,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央与地方层面的相关立法,结合劳动仲裁案例与民事司法案例的分析,发现既有的保护模式以及法律救济实践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的分散式立法模式难以实现保护的长效化、统一化,包括:缺乏简明、统一、权威的保护、救济和奖励标准;保障主体组织结构配置失衡;有关吹哨劳动者的法律规范体系难以满足保护的现实需求。第二,吹哨劳动者的保护主体狭窄且缺乏差异性,包括:吹哨劳动者的保护要件设定不合理;告发程序欠缺整体性与妥当性;奖励机制难以克服固有的价值冲突。第三,遭到报复性措施的吹哨劳动者保护与救济机制不能适应实践需求,包括:报复性措施的认定依据缺失;报复性措施的救济程序失灵;报复性措施的责任承担规则欠缺合理性。第四,难以有效解决集体劳动关系中的报复性措施争议。对照美国的制度经验,我国的吹哨劳动者保护法治应当作出如下完善:第一,明确吹哨劳动者保护的集中性立法模式,包括:妥善处理吹哨劳动者保护中的法律价值冲突;推进吹哨劳动者保护的社会共治机制。第二,从“范围-要件-程序”上建立分层一致的权益保障模式,包括:扩展吹哨劳动者的保护主体范围且实现差异化对待;吹哨劳动者的保护要件设定合理化;完善分级分层、有序衔接的告发程序;改进奖励机制以消除内在价值冲突;健全吹哨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和因果关系认定机制。第三,明确报复行为、具体救济程序及增加追责方式以完备权益救济机制,包括:合理确立报复性措施的认定标准;完善报复性措施的司法救济程序;完善报复性措施的行政救济程序;增加惩罚性赔偿的追责方式。
徐雅琳[6](2020)在《作业成本法下L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快递市场发展的强劲新增动力,尽管市场快速膨胀,也存在各类问题,例如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有限的服务水平不匹配,体现出我国物流快递行业市场化起步较晚的现状。一方面,新兴的产业,市场的巨大增速和份额,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及中小企业涌入,不断补充行业运能。另一方面,伴随市场的吸引力,愈加饱和很多同质企业面临着全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其中价格竞争是目前物流企业面临的最普遍的,也是最核心的经营要素。在单价及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行业现状下,传统粗放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决策者对价格因素做出合理判断,必须作出改变,开展精细成本核算,将降低物流成本作为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差距仍然较大,但我国物流企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下降空间是巨大的。在当下,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学习,运用到企业的日常核算管理过程中。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以L物流企业作为案例的模型设计为出发点,研究实际应用中物流企业面临的成本项目,并针对L物流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式提出优化。构建基于“作业环节”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力求改善传统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老成本核算结果差异,探索在物流企业实践的可能性。主要以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L物流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企业的核算方法进行复盘,分析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通过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核算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阐明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针对L物流企业的现状,找出L物流企业在实行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建议,帮助物流企业建立更加全面的作业成本法实施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分析了现代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核算现状,建立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并以L物流企业的订单业务为例进行了计算测定,对比新老核算方式产生的核算差异。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物流企业成本分配的科学性,有利于为物流产品精细化报价提供参考及管控依据,同时提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式与信息系统建设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张文娟[7](2020)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目前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对成本信息日益增加的要求,更多的企业纷纷转换思路去探索其他的可以提供精准信息的成本计算方法,因此作业成本法逐渐被人们广泛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整体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指的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样对待,结果可以使产品成本信息更加真实更加准确。随着近几年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多数医药业公司而言,一套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企业在市场上的产品定价、销售决策等都相当重要。考虑到现阶段大部分医药企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法都容易造成成本信息的不准确,作业成本法的引进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 Y药业公司目前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设计了Y药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方案,对Y药业公司的三种样本药品分别进行了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施,并将两种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Y药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达到了优化生产经营过程,间接降低生产成本、质量控制成本,成本绩效标准明晰,定价决策更科学等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 Y药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需加强业务部门沟通、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健全内控制度的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证明在Y药业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作业成本法能提供精准的产品成本信息,更好地将作业成本信息应用到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成本分析中,从而有效的对公司的成本进行管理。
李洁[8](2020)在《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法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市场经济当前面临整个大环境形势下行,而司法建设可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让原本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出现混乱;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对会计数据信息的虚构或者隐瞒进行财务造假,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正是以会计信息作为调整对象,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的研究结果多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原因或者识别方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以会计信息为调整对象的《会计法》进行交叉研究,以财务造假行为作为基础,结合《会计法》对造假行为的规制提出修改建议。本文按照现状问题分析以及不足和建议的思路展开介绍: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作为背景引入,介绍当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泛滥现状,在文献综述部分回顾已有关于会计法发展和地位的梳理以及此类行为规范化的研究。文章通过研究指出,会计法对会计信息的规制仍存在争议和不足;财务造假行为的动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对财务造假的行为进行扼制,就要同时从内外部出发,内部强化并完善其自有的审计监督制度,而外部强调指导和监管,逐步完善法律机制。第二章是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进行会计法分析,通过国泰安CSMAR数据库、证监会网站和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数据搜集和图表制作,展示当下造假的动因、手段和识别方式,并且对各类企图模糊财务造假的概念,比如会计差错以及盈余管理,予以区分,展示证监会和法院的处罚数量和处罚类别。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经济领域内,上市公司基数大,而财务造假现象频发,主要监管机构在处理违规违法事件时,主要依据的却是《证券法》及相关规章,并且最后的处罚主要类型以罚款为主,且数额不高,出现造假成本收益不均衡,责任行为不匹配的状况。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主要的参与方,受到造假行为最直接的影响,而对于其利益的保护需要另案提起诉讼,依据《若干规定》来保护自身利益,并且在市场系统风险的存在下,对于证券持有期间损失赔偿的扣除金额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仍处于可自由裁量的司法实践中。因而会计法存在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空白地带。第三章是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进行横向对比。选取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美国安然和中国康得新造假及处罚情况对比;英美法系单独和大陆法系中的会计法体系对比;以及我国内部的会计法体系的结构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国内的会计法体系以《会计法》为基础,在会计行为的规范上构成多级全方位的规范制度,协同性的特征更是要求会计法体系内和谐运作以保证会计法体系的最大效能,但我国由于会计法体系庞大,内部法律法规数量较多,所以在司法实践活动中规制仍然存在不足。第四章是通过前文的现象和数据总结,得出现行会计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规制的不足之处,包括:会计行为界定模糊;造假行为违法成本低;民事责任缺失以及与《证券法》、《公司法》关系模糊等。第五章与前章对应提出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会计法》相关规则的修改建议:通过对会计行为的明确界定后,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构造内外部合力监督体制度,明确监督范围,完善监督路径,合理利用做空机构研究规制企业造假行为,同时引入专家证人等法务会计的实践,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民事法律责任,同时也需要强化中介机构责任,达到完善责任体系并且提高违法成本的目的;明确不同法律规制边界,打造高协同性的会计法体系,强化《会计法》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提高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法律规制效率。
周梅坚[9](2020)在《BEPS背景下利润分割法的发展与我国的应对》文中认为近年来,受跨国企业全球一体化经营程度提高以及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增长的影响,独立交易原则下传统的转让定价方法已经无法对当前转让定价状况进行有效调整。为应对该问题,独立交易原则作为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从偏重价格比较转向价格比较与利润比较并行,试图通过改革使得转让定价结果与价值创造相匹配。利润分割法的出现与发展就是独立交易原则转向的结果。利润分割法是根据关联交易具体情况,通过可比性分析与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转让价格的方法,可以在其他转让定价方法均不适用的情况下提供定价解决方案,以阻止跨国企业利用各国税收制度差异进行利润转移。在BEPS行动计划启动后,全球应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的税收改革与合作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和国家,包括OECD、联合国、美国以及中国等,均认可利润分割法作为独立交易原则下的转让定价方法,并不断拓新利润分割法的使用方法,推动利润分割法向前发展。从2013年起,OECD根据BEPS行动计划第10项对利润分割法进行了一系列修改,为各国税务机关提供了应用利润分割法的指引。然而利润分割法在适用标准、应用技术以及数据获取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题。考虑到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应加快对利润分割法的研究并加强对利润分割法的使用。对我国而言,一方面,应当完善国内利润分割法相关规则,在坚持税收与价值创造相匹配的原则下,明确利润分割法的适用标准、细化利润分割法使用方法并完善利润分割法相关配套规则;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在利润分割法发展中的国际影响力,在充分运用现有国际税收条约的前提下,加强对地域性特殊优势的研究,积极参与利润分割法的修改,增强我国在国际税收改革与合作中的话语权,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税收利益。
孟祥民[10](2020)在《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计算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经济形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价格战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依然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不能获得真实的成本信息,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作业成本核算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将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完整地展现出来,对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很大优势,适合现代制造企业的降成本需求。因此,本文选取XD电气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企业作业流程的基础上,探索性地为该公司构建一套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希望以此来为电气行业作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也希望能够为此类制造业企业合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作出一定贡献。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作业成本核算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述。运用案例研究法,对XD电气公司当前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详细分析,选取三个主要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指出现行成本核算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成本信息失真;成本核算范围狭窄;缺乏对成本动因的控制。通过分析论述XD电气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是必要且可行的。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将企业业务流程大致划分为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几个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为XD电气公司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包括:作业及作业中心的划分、资源的归集、分配资源到作业中心、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等过程,旨在详细论述制造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产品核算的全部流程。运用对比研究法,将XD电气公司在运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前后计算出来的间接制造费用和产品单位成本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XD电气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该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优势,包括作业成本核算能够带来更加可靠的成本信息;能够使企业产品定价更加合理;能够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加有效。随后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建议XD电气公司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加快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为该企业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提供保障。
二、运用系统法发展会计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系统法发展会计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成本法在A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所作贡献 |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概述 |
2.1 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 |
2.1.1 资源 |
2.1.2 作业 |
2.1.3 作业中心和成本库 |
2.1.4 成本动因 |
2.1.5 作业链和价值链 |
2.2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
2.3 作业成本法基本程序 |
2.4 作业成本法核算过程 |
第三章 A公司成本核算现状与作业成本法应用可行性分析 |
3.1 A制造公司概况 |
3.1.1 A制造公司简介 |
3.1.2 A制造公司组织架构 |
3.1.3 A制造公司主营产品 |
3.1.4 A制造公司生产特点 |
3.2 A制造公司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3.2.1 A制造公司成本项目构成 |
3.2.2 A制造公司成本影响因素 |
3.3 A制造公司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 |
3.3.1 A制造公司目前成本核算方法 |
3.3.2 A制造公司现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3.3.3 A制造公司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A制造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4.1 A制造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3.4.2 A制造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作业成本法在A公司的应用设计与实施 |
4.1 A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法方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作业成本法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 |
4.1.2 作业成本法方案设计的主要原则 |
4.2 A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法方案的总框架 |
4.3 A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法的模型设计 |
4.3.1 作业调研 |
4.3.2 确认作业及划分作业中心 |
4.3.3 成本动因分析 |
4.3.4 作业成本计算模型 |
4.4 A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法方案的实施 |
4.4.1 实施作业调研 |
4.4.2 确认作业并划分作业中心 |
4.4.3 进行资源动因分析 |
4.4.4 进行作业动因分析 |
4.5 两种不同核算方法的差异性分析 |
4.5.1 传统核算法下的成本核算 |
4.5.2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 |
4.5.3 两种成本核算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 |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在A公司实施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作业成本法在A制造公司实施的预期效果 |
5.1.1 对A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
5.1.2 对A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预期效果 |
5.1.3 对A公司的作业改进相关建议 |
5.2 作业成本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 |
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
2.1.1 作业成本法 |
2.1.2 资源 |
2.1.3 作业 |
2.1.4 成本动因 |
2.2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
2.2.1 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 |
2.2.2 成本动因理论 |
2.2.3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
2.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
2.3.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 |
2.3.2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
2.3.3 制约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的因素 |
第三章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问题 |
3.1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经营范围 |
3.2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核算的现状 |
3.2.1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成本构成 |
3.2.2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成本法核算现状 |
3.2.3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成本控制方式 |
3.3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部分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 |
3.3.2 定额标准编制不准确 |
3.3.3 订单式合同定价不够科学 |
3.4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 |
3.4.1 公司特点及生产模式所需 |
3.4.2 实现科学成本管控的基石 |
3.4.3 同行激烈的竞争所迫 |
3.5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
3.5.1 管理层的成本意识不断加强 |
3.5.2 有较先进的生产管理等系统为依托 |
3.5.3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
第四章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方案设计 |
4.1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
4.1.1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总体目标 |
4.1.2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
4.2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法系统的核算流程 |
4.2.1 作业划分 |
4.2.2 确定成本库归集成本 |
4.2.3 确定成本动因并计算成本动因率 |
4.2.4 确定产品成本动因量及作业成本 |
4.2.5 产品成本的汇总 |
4.3 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
4.3.1 传统成本法的计算过程 |
4.3.2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
4.4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应用 |
4.4.1 基于作业的责任会计管理 |
4.4.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定额管理 |
4.4.3 产品定价决策 |
4.4.4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持续改进 |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在SY公司应用发展的保障措施 |
5.1 加大全员作业成本法的学习 |
5.1.1 加强全员作业成本管理意识 |
5.1.2 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
5.2 与现有的ERP、MES等信息管理系统高效衔接 |
5.2.1 借助ERP系统实现作业成本数据的共享 |
5.2.2 加大MES系统对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辅助作用 |
5.3 加强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
5.3.1 应用作业成本法要加强过程控制 |
5.3.2 需要不断改进动因变量 |
5.4 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 |
5.5 改善业绩评价方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内涵 |
2.1.1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发展历程 |
2.1.2 预期信用损失的定义 |
2.1.3 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方法 |
2.2 预期信用损失法与已发生损失法的对比分析 |
2.2.1 已发生损失法的定义 |
2.2.2 已发生损失法的缺陷 |
2.2.3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
2.3 应收款项减值的相关理论依据 |
2.3.1 会计目标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可靠性和相关性 |
2.3.4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 |
2.3.5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ZH公司概况 |
3.1.1 ZH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
3.1.2 ZH公司生产经营现状 |
3.2 ZH公司应收款项基本情况 |
3.2.1 应收款项整体规模 |
3.2.2 应收款项的特点 |
3.2.3 应收款项账龄分析 |
3.3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现状 |
3.3.1 ZH公司现行减值政策的选择 |
3.3.2 ZH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范围 |
3.3.3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的计提比例 |
3.3.4 ZH公司近5 年应收款项减值金额统计 |
3.4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 |
3.4.1 信用风险揭示不够全面 |
3.4.2 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 |
3.4.3 缺乏完善的坏账损失管理机制 |
3.4.4 无法客观反映应收款项价值 |
第四章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构建 |
4.1 ZH公司构建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的可研究性说明 |
4.2 应收款项减值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选择 |
4.2.1 划分简易方法及一般方法的会计政策 |
4.2.2 划分单项和组合计提的会计政策 |
4.2.3 一般方法下减值计提相关判定标准的会计政策 |
4.2.4 预期信用损失率计量基础的会计估计 |
4.3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基本思路 |
4.3.1 减值政策及减值计提方法 |
4.3.2 单项和组合计提形式 |
4.3.3 一般方法下三阶段的划分 |
4.4 ZH公司应收款项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计算过程 |
4.4.1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前瞻性调整 |
4.4.2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算过程 |
4.4.3 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算过程 |
4.5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减值计提的测算结果 |
第五章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预期影响及保障措施 |
5.1 基于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影响分析 |
5.1.1 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影响 |
5.1.2 对各年当期减值计提情况的影响 |
5.1.3 对各年计提坏账准备期末余额的影响 |
5.2 基于ZH公司资产项目及利润情况的影响分析 |
5.2.1 对ZH公司应收款项质量的影响 |
5.2.2 对ZH公司流动资产的影响 |
5.2.3 对ZH公司资产总额的影响 |
5.2.4 对ZH公司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 |
5.2.5 对ZH公司利润的影响 |
5.3 基于ZH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5.3.1 对ZH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
5.3.2 对ZH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
5.4 基于ZH公司财务报告列报的影响分析 |
5.4.1 对ZH公司财务报表列报的影响 |
5.4.2 对ZH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影响 |
5.5 有效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保障措施 |
5.5.1 完善减值模型的应用方法 |
5.5.2 加强企业的内部风险管控 |
5.5.3 建立大数据信用管理系统 |
5.5.4 实施多方面员工培训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重点与创新 |
1.3.1 研究重点 |
1.3.2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制度背景 |
3.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的发展历程 |
3.1.1 初步设立(2000 年以前) |
3.1.2 五级分类法的建立(2001-2005 年) |
3.1.3 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发展(2005-2010 年) |
3.1.4 动态拨备制度的建立(2010 年至今) |
3.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现状 |
3.3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基础 |
3.3.1 已发生损失法 |
3.3.2 预期损失法 |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 贷款损失准备与银行管理动机 |
4.1.1 收益平滑与贷款损失准备 |
4.1.2 信号释放与贷款损失准备 |
4.1.3 资本管理与贷款损失准备 |
4.2 贷款损失准备与计提基础 |
4.2.1 贷款损失准备与已发生损失 |
4.2.2 贷款损失准备与预期损失 |
5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5.1 研究设计 |
5.1.1 样本选取 |
5.1.2 变量选择 |
5.1.3 理论模型构建 |
5.2 实证分析 |
5.2.1 描述性统计 |
5.2.2 相关性分析 |
5.2.3 回归分析 |
5.2.4 稳健性检验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对于商业银行 |
6.2.2 对于相关部门 |
参考文献 |
(5)美国吹哨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我国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吹哨劳动者保护的基本法理 |
2.1 吹哨劳动者的概念与特征 |
2.1.1 吹哨劳动者的概念界定 |
2.1.2 吹哨劳动者的法律特征 |
2.2 吹哨劳动者保护的必要性 |
2.2.1 促进吹哨劳动者的“问题发现者”功能发挥 |
2.2.2 消除吹哨劳动者的身份泄露、违约责任、被企业打击报复等个人风险 |
2.3 吹哨劳动者保护的主要内容 |
2.3.1 吹哨劳动者的身份保密机制 |
2.3.2 吹哨劳动者的违约责任豁免规则 |
2.3.3 吹哨劳动者劳动条件、劳动合同的保障措施 |
2.4 吹哨劳动者保护的全球法治实践 |
2.4.1 国际组织层面的法治实践情况 |
2.4.2 国家层面的法治实践情况 |
第3章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法治框架 |
3.1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成文法发展 |
3.1.1 国会立法层面 |
3.1.2 行政法规层面 |
3.2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判例法发展 |
3.2.1 吹哨主体方面的重要判例 |
3.2.2 吹哨程序方面的重要判例 |
3.3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限制情形 |
3.3.1 基于雇主名誉权保障的限制情形 |
3.3.2 基于劳动者附随义务的限制情形 |
第4章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重要议题 |
4.1 吹哨劳动者的主体保护范围 |
4.2 受法律保护的告发内容 |
4.2.1 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
4.2.2 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企业管理不当与权利滥用情形 |
4.2.3 危险情形 |
4.3 吹哨劳动者的保护要件 |
4.3.1 告发事实的违法性认知判断——合理确信标准 |
4.3.2 吹哨劳动者的主观动机 |
4.3.3 匿名告发的保护必要性 |
4.4 吹哨劳动者的合法告发程序 |
4.4.1 在工作场所进行的内部告发程序 |
4.4.2 向主管部门告发的外部告发程序 |
4.4.3 向社会媒体等告发的外部告发程序 |
4.5 遭到报复性措施的保护与救济机制 |
4.5.1 身份保密与匿名告发保护措施 |
4.5.2 工作场所的保护措施 |
4.5.3 对法律行动的保护措施 |
4.5.4 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 |
4.5.5 对干扰吹哨劳动者的制裁措施 |
4.5.6 遭到报复性措施的救济措施 |
4.6 法律责任 |
4.7 对集体劳动关系领域的吹哨劳动者保护措施 |
第5章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5.1 我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法律规范现状 |
5.1.1 我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立法梳理 |
5.1.2 我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立法分析 |
5.2 我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实践现状 |
5.2.1 基于劳动仲裁案例的实证分析 |
5.2.2 基于民事司法判例的实证分析 |
5.3 我国吹哨劳动者保护的法律规范缺失与不足 |
5.3.1 现有的分散式立法模式难以实现保护的长效化、统一化 |
5.3.2 有关吹哨劳动者的法律规范体系难以满足保护的现实需求 |
5.3.3 遭到报复性措施的吹哨劳动者保护与救济机制不能适应实践需求 |
5.4 美国吹哨劳动者保护法治对我国的借鉴 |
5.4.1 基于我国实际推动吹哨劳动者保护模式法定具体化及系统化 |
5.4.2 从“范围-要件-程序”上建立分层一致的权益保障模式 |
5.4.3 明确报复行为、具体救济程序及增加追责方式以完备权益救济机制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作业成本法下L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
2.1.1 作业成本法概念 |
2.1.2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
2.1.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优势 |
2.2 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
2.2.1 物流成本的概念 |
2.2.2 物流成本的理论基础 |
2.3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
2.3.1 成本控制的概念 |
2.3.2 成本控制的控制目标 |
2.3.3 成本控制的控制方法 |
第三章 L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
3.1 L物流企业概况 |
3.1.1 L物流企业简介及其组织架构 |
3.1.2 L物流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
3.1.3 成本构成 |
3.2 L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2.1 L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
3.2.2 L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3.2.3 现行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 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3.1 必要性分析 |
3.3.2 可行性分析 |
3.3.3 作业成本法实施分析 |
3.3.4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分析 |
第四章 作业成本法下L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
4.1 L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
4.1.1 构建目标 |
4.1.2 构建原则 |
4.2 基于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基本框架 |
4.2.1 前端控制模块 |
4.2.2 中端控制模块 |
4.2.3 后端控制模块 |
第五章 作业成本下成本控制优化体系在L物流企业的应用 |
5.1 前段控制体系 |
5.1.1 划分并建立作业中心 |
5.1.2 确认和归集资源 |
5.1.3 确认资源动因、分配作业 |
5.1.4 确认作业动因、计算成本 |
5.1.5 物流成本的核算 |
5.2 中端控制阶段 |
5.2.1 传统成本法核算结果展示 |
5.2.2 优化设计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
5.3 后端控制阶段 |
5.3.1 作业分析和改善 |
5.3.2 完善考核制度 |
第六章 成本控制优化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其保障措施 |
6.1 优化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
6.1.1 财务软件问题 |
6.1.2 固有模式问题 |
6.1.3 明确作业划分的精细程度 |
6.1.4 财务制度及核算能力问题 |
6.1.5 部门管理配合问题 |
6.2 优化体系实施过程的保障措施 |
6.2.1 重视作业成本核算软件开发和应用 |
6.2.2 强化成本控制管理 |
6.2.3 细化作业划分程度 |
6.2.4 核算人员专业支持 |
6.2.5 加强不同部门的作业分工与密切配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总结 |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作业成本法的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2 成本管理及作业成本法理论综述 |
2.1 成本管理概述 |
2.1.1 成本管理概念 |
2.1.2 成本管理基本流程 |
2.2 作业成本法概述 |
2.2.1 作业成本法概念 |
2.2.2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
2.2.3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
2.3 成本管理理论 |
2.3.1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
2.3.2 成本驱动因素理论 |
2.3.3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
3 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分析 |
3.1 Y药业公司基本情况 |
3.1.1 Y药业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
3.1.2 Y药业公司生产过程及产品介绍 |
3.2 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2.1 采用以销定产定成本模式 |
3.2.2 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
3.2.3 基于成本加成法定价 |
3.3 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1 成本核算方法不恰当 |
3.3.2 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
3.3.3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
3.4 作业成本法在Y药业公司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
3.4.1 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
3.4.2 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
3.4.3 制定正确决策的需要 |
3.5 作业成本法在Y药业公司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3.5.1 公司具备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
3.5.2 公司管理层重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
3.5.3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
3.5.4 公司员工整体素质较高 |
4 Y药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方案设计及应用 |
4.1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方案设计 |
4.1.1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
4.1.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方案流程设计 |
4.2 Y药业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 |
4.2.1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 |
4.2.2 确定成本动因 |
4.2.3 确定样本产品 |
4.3 应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比较 |
4.3.1 样本产品的传统成本计算 |
4.3.2 样本产品的作业成本计算 |
4.3.3 样本成本差异的比较 |
5 Y药业公司作业成本管理效果分析 |
5.1 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生产成本降低 |
5.2 质量控制环节系统化,质量控制成本降低 |
5.3 成本绩效标准明晰,成本管理意识加强 |
5.4 成本信息精准化,定价决策更科学 |
5.5 作业成本系统延伸,强化成本管理 |
5.6 作业成本思路清晰,促进管理多样化 |
6 Y药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业务部门沟通 |
6.2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
6.3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 |
6.4 健全内控制度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 研究重点及不足 |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法分析 |
(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 |
(二)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处罚数据分析 |
(三) 法院裁判案例分析 |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国内外比较 |
(一)安然与康得新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数据对比 |
(二) 国内外会计法体系对比 |
(三) 我国会计法体系内部结构分析 |
四、现行会计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规制的不足 |
(一) 会计行为界定模糊 |
(二)造假行为违法成本低 |
(三) 现行会计法中民事责任缺失 |
(四) 《会计法》与证券法公司法关系模糊 |
五、会计法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规制的修改建议 |
(一) 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
(二) 明确民事法律责任 |
(三) 强化中介机构责任 |
(四) 明确不同法律规则的边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BEPS背景下利润分割法的发展与我国的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跨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给国际转让定价规则带来新挑战 |
二、BEPS行动计划的开展与落实 |
三、我国签署《BEPS公约》后亟需更新跨国转让定价规则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现有研究评析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利润分割法概述 |
第一节 利润分割法的类型 |
一、一般利润分割法 |
二、剩余利润分割法 |
第二节 利润分割法的特点 |
一、双向性 |
二、整体性 |
三、兜底性 |
第三节 利润分割法的优势及局限 |
一、利润分割法的优势 |
二、利润分割法的局限 |
第三章 BEPS背景下利润分割法的发展 |
第一节 国际组织对利润分割法的推动 |
一、OECD |
二、联合国 |
第二节 利润分割法的域外实践 |
一、美国 |
二、巴西 |
第三节 BEPS背景下利润分割法的发展分析 |
一、采用利润分割法的国家数量呈增长趋势 |
二、利润分割法使用范围继续扩大 |
三、限制利润分割法使用的因素依然存在 |
第四章 利润分割法在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判断利润分割法的适用标准 |
一、关联各方具有独特且有价值的贡献 |
二、业务运营高度整合 |
三、关联各方共同承担重大经济风险 |
第二节 应用利润分割法的技术难题 |
一、计算合并利润 |
二、选择分割利润的要素 |
第三节 纳税人内部数据的复杂性 |
一、需要提取数据 |
二、数据计入时间对分配利润的影响 |
三、会计准则不统一 |
第五章 我国应对利润分割法发展的建议 |
第一节 我国利润分割法的现状与不足 |
一、我国与利润分割法相关的立法现状 |
二、利润分割法在转让定价实务中的使用现状 |
三、当前我国利润分割法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我国应对利润分割法发展的对策 |
一、坚持税收与价值创造相匹配原则 |
二、明确利润分割法适用标准 |
三、细化利润分割法使用方法 |
四、完善相关配套规则 |
五、提高我国在利润分割法发展中的国际影响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计算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2.1.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
2.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
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理论 |
2.2.1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 |
2.2.2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
2.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理论 |
第三章 XD电气公司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分析 |
3.1 XD电气公司的经营环境与特征分析 |
3.1.1 XD电气公司介绍 |
3.1.2 XD电气公司生产经营环境分析 |
3.1.3 XD电气公司的生产流程及特点 |
3.2 XD电气公司现行成本核算特点分析 |
3.2.1 XD电气公司产品成本构成 |
3.2.2 XD电气公司成本核算流程分析 |
3.2.3 XD电气公司成本核算方法 |
3.2.4 XD电气公司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
3.3 XD电气公司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XD电气公司成本预算编制方法分析 |
3.3.2 XD电气公司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
3.3.3 XD电气公司现行成本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XD电气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支撑条件 |
3.4.1 XD电气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3.4.2 XD电气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核算流程设计与计算 |
4.1 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法的设计原则 |
4.1.1 成本效益原则 |
4.1.2 全面性原则 |
4.1.3 重要性原则 |
4.1.4 可操作性原则 |
4.1.5 易理解性原则 |
4.2 设计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核算流程 |
4.2.1 分析公司的生产流程 |
4.2.2 作业划分 |
4.2.3 作业中心划分 |
4.2.4 确认资源和资源动因 |
4.2.5 确认作业动因 |
4.2.6 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率 |
4.2.7 计算产品成本 |
4.3 XD电气公司样本产品的作业成本计算 |
4.3.1 作业成本计算 |
4.3.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核算方法的结果对比 |
第五章 作业成本信息在XD电气公司中的应用与保障措施 |
5.1 作业成本信息在XD电气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
5.2 实施作业成本法后的预期效果分析 |
5.2.1 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
5.2.2 深入探析成本并优化作业 |
5.2.3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
5.3 XD电气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所面临的主要阻碍 |
5.3.1 公司领导思想认识程度、重视程度较低 |
5.3.2 员工执行力较低 |
5.3.3 收益不具备即时性,所需成本较大 |
5.3.4 作业划分及动因确认操作难度大 |
5.4 作业成本法应用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5.4.1 切实推进信息化进程 |
5.4.2 加强培养人才队伍 |
5.4.3 统一作业划分标准,科学选择动因 |
5.4.4 思想认识和工作落实要形成常态化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运用系统法发展会计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成本法在A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 雷潇怡.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SY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D]. 李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D]. 雷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研究[D]. 王可欣. 浙江大学, 2021(09)
- [5]美国吹哨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及其启示[D]. 吴东铂.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6]作业成本法下L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D]. 徐雅琳.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7]基于作业成本法的Y药业公司成本管理研究[D]. 张文娟.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法规制[D]. 李洁. 山东大学, 2020(02)
- [9]BEPS背景下利润分割法的发展与我国的应对[D]. 周梅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XD电气公司作业成本计算与应用研究[D]. 孟祥民.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