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可行性研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可行性研究

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刘畅[1](2021)在《功能性DNA超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耐药菌计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复杂的威胁之一,当前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可导致治疗困难甚至死亡。因此,耐药菌检测对疾病诊断、用药指导、疗效监测及感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迫切需要探索简单、快速、高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荧光计数法已成为生化研究领域的强大工具。到目前为止,已采用数字化微滴、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检测方式实现高灵敏检测单个生物分子。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通用且高灵敏的荧光计数法,满足了对耐药菌标志物(蛋白质)及癌症标志物(RNA)的高灵敏、简单、快速检测的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制备了两种微米级功能性DNA超结构(3D DNA)生物标记物。检测原理为:环状DNA模板在phi29 DNA聚合酶的诱导下进行滚环扩增,反应后形成3D DNA;其次,在3D DNA表面键合β-内酰胺酶检测抗体(或者检测miR-21的序列),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和信号放大功能的3D DNA生物标记物。2.研究了基于3D DNA生物标记物的荧光计数检测方法(3DMCA)。首先,在384孔板上孵育捕获抗体,目标分子被捕获之后,再利用3D DNA对目标分子特异性识别,最终形成荧光亮点,荧光点数与β-内酰胺酶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低至100 a M。3.研究了3DMCA在耐药菌检测方面的用途。培养可分泌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珠,并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裂解液。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菌,检出限可低至10 CFU/m L。4.研究了3DMCA在癌症标志物(miRNA)检测方面的应用。在384孔板上固定可与miR-21碱基互补配对的捕获DNA,利用3D DNA对目标分子特异性识别,最终形成荧光亮点,荧光点数与miR-21分子数目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低至1 f M。此外,该荧光计数检测方法可用于多种细胞系中内源性成熟miR-21含量测定,其定量检测结果与q RT-PCR相吻合,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微米级功能性DNA超结构材料,并构建荧光计数检测方法,实现蛋白质和RNA分子的超痕量检测,反应迅速、灵敏、选择性高。我们设想本文所述的方法将在生物化学、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王建敏[2](2020)在《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量子点的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菌耐药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复杂的威胁之一。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以及病死率升高等问题。耐药菌的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用药指导、疗效监测以及感染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上传统的耐药菌检测方法,如药敏试验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用于细菌体外扩大培养,检测的时效性不符合临床预期;PCR技术主要用于耐药基因检测,但需要特定的仪器及专业操作人员,且不能检测未知的耐药基因,仍不能很好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为此,探索简单、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已成为临床耐药菌感染诊疗的迫切需求。磁性纳米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材料的超顺磁性、磁导向性等特点,又兼具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生物兼容性好和表面活性强等优势的纳米材料,能够为复杂基质中细菌的富集分离和临床样本中低丰度的细菌的直接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具有光稳定性好、可多色标记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尤其镉基量子点在电化学发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研究主要基于万古霉素修饰的Fe3O4@Au纳米磁珠和锌掺杂硫化镉量子点,结合高灵敏、特异、操作简便、快速的电化学传感或电化学发光(ECL)平台,建立了一系列简单、快速的生物传感检测新方法,实现了对两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为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潜在的技术平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基于万古霉素修饰的Fe3O4@Au磁富集和碳青霉烯酶水解反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是目前最引人关注的多重耐药菌之一。实现CRE的快速简便检测在控制该类细菌所致感染以及防止细菌的播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水热法一步合成Fe3O4纳米粒子,通过表面APTS改性进一步合成Fe3O4@Au纳米粒子,再利用万古霉素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由于万古霉素分子可特异性结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骨架成分D-Ala-D-Ala多肽,所合成的万古霉素修饰的Fe3O4@Au纳米粒子可以有效的从尿液标本中富集和分离CRE。其次,对分离得到的CRE进行超声裂解,充分释放细菌内的碳青霉烯酶,该酶具有水解底物亚胺培南的特性,释放氢离子引起溶液p H降低。最后,该水解反应可通过p H响应被p H计所检测,通过测定溶液p H值即可检测尿液中CRE的浓度。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4~108 cfu?m L-1,最低检测限为103 cfu?m L-1,可在3.5小时内完成尿液标本中CRE的检测。该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实时、快速、无酶和稳定的优势,为耐药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探索耐药菌快速检测新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2. 基于Pd Mo双金属烯猝灭Zn Cd S量子点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基于锌掺杂硫化镉(Zn Cd S)量子点作为强效稳定的电化学发光物质,S2O82-溶液作为共反应剂,结合功能化的Pd Mo双金属烯作为猝灭剂,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开关”式ECL免疫传感器,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在本研究中,修饰在金电极(GE)上Zn Cd S量子点,可在S2O82-溶液中产生稳定的ECL信号,使ECL信号达到“开”的状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MRSA分别结合Pd Mo-anti-SA和修饰在Zn Cd S量子点上anti-PBP2a,形成类似于双抗体夹心的“三明治”结构。其中,片层材料Pd Mo-anti-SA可通过接收S2O82-产生的电子,从而阻碍Zn Cd S激发态的形成,发挥猝灭作用,使ECL信号处于“关”的状态。通过检测ECL信号“开-关”的变化,可以实现对MRSA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ECL信号强度与MRSA浓度在1.5×102~1.5×108 cfu·m L-1范围内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2 cfu·m L-1。此外,本方法可用于尿液样本中MRSA的检测,展现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因此,该方法有望成为临床早期诊断耐药细菌感染的潜在应用手段。综上,本研究所建立的一系列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耗时短等优点,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分析性能,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为耐药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导、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潜在的技术平台,为探索耐药菌快速检测新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丹鹤,荣爱国,马瑞芝,翟丽霞[3](2019)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未取得病原微生物药敏报告之前,如何指导临床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某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2015—2017年微生物实验室的标本分布及检出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年间检出下呼吸道痰标本1 854株,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1 565株,革兰阳性球菌检出222株。尿标本1 218株,革兰阴性杆菌965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检出230株,以肠球菌为主。脓液及伤口拭子935株,革兰阳性球菌检出567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3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6.2%,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0.6%;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4.6%。鲍曼不动杆菌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30%;脓液及伤口拭子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MRSA检出率为5.8%,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下呼吸道标本中主要检出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经验用药时可首先考虑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药物;尿标本中主要检出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占56.1%,头孢类耐药率高,可以考虑选择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和碳青霉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低,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不一定首选糖肽类和利奈唑胺。

邵玲[4](2019)在《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解医院病房环境质量对医疗过程可能产生的特殊影响以及对各评估指标进行优化,我们综合了PM2.5、PM10、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ATP生物荧光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等方法,对医院病房复杂环境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病房环境微生物进行鉴定,评估病房菌落组成,对医院病房微生物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并与临床细菌感染进行分析,评估环境因素与细菌易感性的关系,为改善医院环境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1.对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两栋住院楼(1号楼和9号楼)的病房进行PM10检测,并从1号楼选取PM10浓度最高的3个科室及PM10浓度最低的2个科室,从9号楼选取PM10浓度最高的2个科室及PM10浓度最低的2个科室,从这9个科室分别选取2个病房(共18个病房)进行PM2.5检测。同时,对选取的18个病房,分别进行自然沉降法培养细菌及粉尘样本采集,对于粉尘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其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检测,利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病房的生物荧光含量,同时,以东北大学2个学生宿舍作为自然环境参考,分别在同时期进行以上环境指标检测。通过对以上各指标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病房环境质量的方法,并筛选出优化指标。2.对于自然沉降法培养的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菌落进行鉴定,评价病房环境微生物生态是否存在失衡。3.对于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三种常见革兰阴性菌和四种常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所在的病房进行PM2.5检测,分析病房环境PM2.5与常见细菌易感性的关系。4.对近一年该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进行检测,分析生物膜与耐药情况的关系。以住院患者为对象,调查常见的7种抗菌药物在该院使用量和常见的7种致病菌的耐药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宽度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及用药频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除PM2.5指标之外,不同卫生指标之间相对独立,但是PM2.5与PM10、自然沉降法细菌计数、实时定量PCR检测的细菌与真菌检测值及ATP检测值均相关(p<0.05)。2.医院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组成与学生宿舍环境微生物组成有所差异,医院病房环境的主导菌属依次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库克菌属(Kocu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莫拉菌属(Morax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呼吸三科与其他科室的微生态环境也有所不同。学生宿舍的主导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及莫拉菌属(Moraxella)。另外,医院未鉴定出的菌属占11.1%,学生宿舍未鉴定出的菌属占27.3%。在ICU在床头桌物体表面采样样本中分离到了5株铜绿假单胞菌。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性在不同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在不同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生成能力高于非耐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成能力与其耐药宽度成正相关(P<0.001)。三种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三种抗菌药物,细菌耐药宽度明显增加(p<0.05)。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宽度增加,使用替加环素、莫西沙星、美洛培南及头孢噻利钠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宽度明显增加(p<0.05),哌他西林他唑巴坦导致会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宽度(p<0.05),头孢地嗪会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宽度(p<0.01),然而,头孢地嗪同时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宽度(p<0.01);阿米卡星及万古霉素的使用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宽度增加(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美洛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与亚胺培南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正相关,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与哌他西林/他唑巴坦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与阿米卡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阿米卡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结论:1.综合PM2.5、PM10、实时定量PCR、ATP生物荧光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发现不同指标相对独立,因此评估医院普通病房环境质量应该采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同时还发现,PM2.5与其他大多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PM2.5可以间接的反映病房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并且可以作为综合评价病房环境质量的简易高效的检测指标。2.医院病房细菌多样性趋向于减少,可能存在微生物环境失衡情况,可能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在ICU可能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或者定植。3.在医院病房中,患者在不同浓度的PM2.5暴露下,对革兰阴性菌的易感性不同,PM2.5浓度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易感性降低,未发现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易感性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4.抗生素的使用构成影响细菌耐药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影响和机制不同。

李聪[5](2018)在《MALDI-TOF MS快速检测阳性血培养瓶微生物及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仪直接检测Bac T/ALERT 3D仪阳性培养瓶微生物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6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生物室Bac 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报警的阳性需氧血培养瓶,差速离心法处理后直接用MALDI-TOF(VITEK-MS)进行检测,并与常规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VITEK-MS直接鉴定法与常规鉴定法比较:150例阳性血培养瓶中,除13例培养瓶中无细菌生长外。VITEK-MS直接鉴定法鉴定一致为97例(70.8%)菌株,鉴定不一致为10例(7.3%)菌株,30例(21.9%)鉴定无结果。其中,革兰阴性杆菌鉴定一致为61例(88.4%)菌株,鉴定无结果8例(11.6%);革兰阳性球菌鉴定一致为36例(52.9%)菌株,鉴定不一致为10例(14.7%),鉴定无结果22例(32.4%)。结论:利用VITEK-MS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瓶的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准确率远高于革兰性阳性球菌,且鉴定时间短(只需2h)。该方法可以作为快速诊断阳性血培养瓶的新方法。目的:评价MALDI-TOF技术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105株菌株,通过表型和测序方法,其中69株为产头孢菌素酶的菌株,36株为不产头孢菌素酶的菌株。将所有菌株分别孵育在抗生素终浓度为0.50mg/m L头孢噻肟,0.25mg/m L头孢他啶,0.50mg/m L头孢曲松,0.50mg/m L头孢吡肟及0.25mg/m L和0.50mg/m L头孢西丁的缓冲液中(10m MNH4HCO3/0.005%SDS,p H 8.0)。当孵育至30,60,90,120,240min时,每次取出1m L,13000×g离心2min,取上清液1μL,进行VITEK-MS分析,比较抗生素的水解峰和脱羧峰。结果:孵育到90min时,头孢噻肟在434和494Da处出现水解峰,鉴定产头孢菌素酶菌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5%(59/69)和88.9%(32/36)。孵育到240min时,头孢他啶在563和587Da处出现水解峰,鉴定产头孢菌素酶菌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62/69)和94.5%(34/36)。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两种浓度的头孢西丁均为发现特异性的质谱峰。结论:MALDI-TOF MS技术可以用来快速检测产头孢菌素酶革兰阴性杆菌。

徐辉,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6](2017)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致病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大幅度增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机制进行综述。

李媛睿[7](2016)在《MALDI-TOF MS在血培养阳性标本微生物直接检验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并在此鉴定结果基础上对血培养中常见细菌直接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快速合理有效的抗血流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利用MALDI-TOF MS快速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厄他培南水解能力,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提供新途径。方法1.对491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采用MALDI Sepsityper?Kit试剂盒联合MALDI-TOF MS(简称MSK-质谱法)、分离胶联合MALDI-TOF MS(简称分离胶-质谱法)进行直接鉴定,并同时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及鉴定(简称常规鉴定),结果不符的用基因测序予以确认;2.基于分离胶-质谱法的鉴定结果,对236株血培养常见细菌同时进行K-B法直接药敏试验和K-B法常规药敏试验以及MIC法直接药敏试验和MIC法常规药敏试验,分别比对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结果;3.利用MALDI-TOF MS对108株CRE与9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厄他培南水解试验。结果1.与常规鉴定(或基因测序)结果比较,MSK-质谱法直接鉴定结果显示,462例单株菌感染血培养的“种”水平符合率、“属”水平符合率、未鉴定率和鉴定错误率分别为72.5%、76.0%、23.6%和0.4%,其中常见细菌的“种”水平符合率为71.0%92.9%;29例复数菌感染血培养中,有7例两种细菌均得以鉴定,15例鉴定出其中一种细菌,7例两种细菌均未鉴定出;MSK-质谱法鉴定时间约为40 min/样本。与常规鉴定(或基因测序)结果比较,分离胶-质谱法直接鉴定结果显示,462例单株菌感染血培养的“种”水平符合率、“属”水平符合率、未鉴定率和鉴定错误率分别为73.6%、77.3%、22.5%和0.2%,其中常见细菌的“种”水平符合率为78.6%96.9%;29例复数菌感染血培养中,有4例两种细菌均得以鉴定,18例鉴定出其中一种细菌,6例两种细菌均未鉴定出,1例鉴定错误;分离胶-质谱法鉴定时间约为15 min/样本。2.与K-B法常规药敏试验结果相比,革兰阴性杆菌K-B法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小误差率和大误差率分别为97.8%、1.4%和0.8%,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98.5%、0.9%和0.6%;与MIC法常规药敏试验结果相比,革兰阴性杆菌MIC法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小误差率和大误差率分别为98.0%、1.1%和0.9%,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98.4%、0.9%和0.7%。以血培养阳性报警为起始时间,至获得直接药敏试验结果大约需要24 h。3.102株产碳青霉烯酶CRE的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结果均为阳性,6株不产碳青霉烯酶CRE与9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水解试验大约需要2 h。结论利用MALDI-TOF MS不仅可直接检验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也可快速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具有快速、准确、经济、有效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应用。

陆权[8](2011)在《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0版)》文中指出目录·前言·定义·流行病学·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病原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前言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7年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相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虽然从病例数量上后者不及前者,但其是儿童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病死的重要原因。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高耐药性等给临床诊治带来难点和挑战,并构成医疗安仝

侯晓娜,傅炜昕,葛海英,孙杰,杨婧[9](2005)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方法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 选择检测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双纸片协同试验最佳条件。 方法 30株临床分离经基因法确定的产ESBLs菌 ,用CTX、CAZ、ATM、FEP药敏纸片与AMC药敏纸片做协同试验 ,纸片之间距离分别选择 10mm、15mm、2 0mm、2 5mm、30mm和 35mm。结果 FEP和ATM与AMC协同试验结果最佳 ,纸片之间距离在 10mm~ 2 5mm时阳性检出率是 10 0 % ;CTX与AMC协同试验结果次之 ,距离在 10mm~ 2 0mm之间时阳性检出率是 96 7% ;CAZ与AMC协同试验结果较差 ,距离在 10mm~ 15mm之间时阳性检出率是 86 7% ,距离在 2 0mm时检测率是 83 3%。结论 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最佳底物是FEP和ATM ,最佳距离是 15mm。

赵建平,周秀岚,燕成岭,王文灏[10](2001)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ESBLs的发生率及耐药性 ,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方法 :纸片扩散初筛法、双纸片协同法、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结果 :ESBLs总检出率为1 0 2 % ,双纸片协同法与确认法符合率达 97 3 % ,产ESBLs较非ESBLs株耐药性高。ESBLs株的耐药率 :IMP为 0 ;PIP/TAZ为 5 4% ;CFP/SU为 1 6 2 % ;FOX为 2 1 6 %。结论 :双纸片法简单易行 ,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和推广。治疗ESBLs菌的感染 ,首选碳青霉烯类 ;对部分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烯类有良好的作用。

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性DNA超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耐药菌计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耐药菌及其危害概述
        1.1.1 耐药菌概述
        1.1.2 耐药菌的危害
        1.1.3 耐药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2 耐药菌检测方法概述
        1.2.1 传统培养法
        1.2.2 检测基因法
        1.2.3 其他检测方法
    1.3 生物大分子标志物概述
        1.3.1 蛋白质类标志物概述
        1.3.2 RNA类标志物概述
    1.4 高灵敏生物传感平台概述
        1.4.1 针对蛋白质标志物的生物传感平台
        1.4.2 针对RNA标志物的生物传感平台
    1.5 计数检测方法概述
        1.5.1 噬菌体计数
        1.5.2 量子点计数
        1.5.3 有机染料计数
        1.5.4 光子上转换纳米颗粒计数
        1.5.5 荧光纳米颗粒计数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 荧光计数检测方法在β-内酰胺酶检测中的应用
    2.1 引言
        2.1.1 β-内酰胺酶的常用检测方法
        2.1.2 酶联免疫法概述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验证3D DNA颗粒合成
        2.3.2 3D DNA颗粒总数及所含DNA单体数定量
        2.3.3 验证抗体-DNA寡核苷酸(d Ab DO)生物缀合物的合成
        2.3.4 3D DNA表面负载量测定
        2.3.5 3DMCA工作原理
        2.3.6 检测方法的动力学分析
        2.3.7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析
        2.3.8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分析
        2.3.9 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荧光计数检测方法在耐药菌检测中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3.2.2 细菌耐药性分析
        3.2.3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3.2.4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析
        3.2.5 临床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3.2.6 检测方法对临床菌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荧光计数检测方法在micro RNA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1.1 miR-21 概述
        4.1.2 miR-21 的检测方法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3DMCA工作原理
        4.3.2 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分析
        4.3.3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析
        4.3.4 RT-PCR定量分析
        4.3.5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量子点的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1 多重耐药菌
    2 磁性纳米材料
    3 量子点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万古霉素修饰的Fe_3O_4@Au磁富集和碳青霉烯酶水解反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PdMo双金属烯猝灭ZnCdS量子点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细菌多重耐药机制及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药敏试验
    1.4 标准质控菌株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2 药敏结果
3 讨论

(4)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PM2.5、实时定量PCR、ATP和微生物培养对医院病房空气环境复杂性分析以及评估指标优化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地点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PM2.5及PM10 检测
        3.2 细菌培养及粉尘样本采集
        3.3 实时定量PCR
        3.4 ATP生物荧光检测
        3.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各环境指标检测结果
        2.实时定量PCR
        3.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细菌及真菌生物量估计
        4.各环境指标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Real-time PCR及 MALDI-TOF MS的方法对医院环境微生态评估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地点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MALDI-TOF MS鉴定细菌
        3.2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3.3 计算公式
        3.4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空气微生物浓度
        2.真菌生物量评估
        3.微生态比例评估
        4.细菌分类鉴定
        5.主导菌分析
        6.不同菌属及菌种的比较
        7.ICU环境评估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三章 环境PM2.5与常见细菌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2.材料
        2.1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PM2.5 检测
        3.2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样本基本情况
        2.PM2.5 与三种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系
        3.PM2.5 与四种常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关系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生素用量与细菌耐药宽度及耐药率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菌株鉴定方法
        3.2 药物敏感试验
        3.3 细菌生物膜形成
        3.4 患者的耐药宽度的计算
        3.5 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的计算
        3.6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样本基本情况
        2.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情况分析
        3.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耐药宽度的相关性
        4.细菌耐药宽度与所用抗生素的关系
        5.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MALDI-TOF MS快速检测阳性血培养瓶微生物及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MALDI-TOFMS技术直接检测BacT/ALERT3D仪阳性血培养瓶微生物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MALDI-TOFMS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6)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流行病学调查
2 主要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1 产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的影响
    2.2 靶位改变对氟喹诺酮类抗菌作用的影响
3 β-内酰胺类与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行性研究进展

(7)MALDI-TOF MS在血培养阳性标本微生物直接检验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
绪论
第一部分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
        2.2.2 MSK-质谱法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
        2.2.3 分离胶-质谱法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
        2.2.4 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的常规鉴定
        2.2.5 基因测序
        2.2.6 鉴定结果判断
    3 结果
        3.1 MSK-质谱法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的结果
        3.1.1 MSK-质谱法的质谱评分标准界定
        3.1.2 MSK-质谱法直接鉴定结果
        3.2 分离胶-质谱法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的结果
        3.2.1 分离胶-质谱法的质谱评分标准界定
        3.2.2 分离胶-质谱法直接鉴定结果
        3.3 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微生物常规鉴定结果
        3.4 基因测序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MALDI-TOF MS快速鉴定结果的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常见细菌的直接药敏试验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K-B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
        2.2.2 MIC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
        2.2.3 药敏结果判断
    3 结果
        3.1 K-B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3.1.1 革兰阴性杆菌K-B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3.1.2 革兰阳性球菌K-B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3.2 MIC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3.2.1 革兰阴性杆菌MIC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3.2.2 革兰阳性球菌MIC法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应用MALDI-TOF MS快速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最适反应条件确定
        2.2.2 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
    3 结果
        3.1 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最适反应条件
        3.2 MALDI-TOF MS厄他培南水解试验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敏纸片
    1.4 药敏试验
    1.5 耐药基因扩增
    1.6 双纸片协同试验
2 结果
    2.1 细菌鉴定结果
    2.2 细菌基因型
    2.3 药敏结果
    2.4 双纸片协同试验结果
3 讨论

四、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性DNA超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耐药菌计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马刘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量子点的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D]. 王建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 李丹鹤,荣爱国,马瑞芝,翟丽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9)
  • [4]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D]. 邵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MALDI-TOF MS快速检测阳性血培养瓶微生物及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应用研究[D]. 李聪.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6]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J]. 徐辉,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06)
  • [7]MALDI-TOF MS在血培养阳性标本微生物直接检验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李媛睿.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0版)[J]. 陆权. 中华儿科杂志, 2011(02)
  • [9]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ESBLs方法的探讨[J]. 侯晓娜,傅炜昕,葛海英,孙杰,杨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01)
  • [10]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J]. 赵建平,周秀岚,燕成岭,王文灏.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