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读同”考释

《说文解字》“读同”考释

一、《说文解字》“读与某同”考释(论文文献综述)

龚建行[1](2021)在《《广韵》形譌改读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尤梓竹[2](2021)在《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甲骨文发现以来,众多甲骨文学者投入於甲骨文字的释读工作中,产生了丰富的成果。这些考释成果发布在各种各样的杂志报刊中,为了通盘了解甲骨文字的考释情况,以及学者对某一字形认识的发展和变化,学界曾多次整理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成果。本论文即是在前(5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以往甲骨文考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汇集,以提要方式,用简洁的话语陈述诸家考释过程及成果。论文搜集的范围主要是1899年至2005年甲骨学在文字考释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参考《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纂,基本按照《甲骨文字诂林》的顺序编排甲骨文字头,重新加以编号,并附以每一字头在《甲骨文字诂林》和《甲骨文字编》相应的编号。在每一字头下按照年代先後阐述各家观点。为便於检索字形,我们编制了甲骨文部首检字表、拼音检字表等索引。本论文为《甲骨文字考释提要》的第一部分,与贝梦娟《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二)相配套,主要收录《甲骨文字诂林》中编号为1-1889甲骨文字头的考释成果。

李小霞[3](2020)在《钱大昭《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实证研究与理论总结相结合、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共整理出《广雅疏义》中150组古今字。并对所用的术语以及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全面的分析。以期对《广雅疏义》古今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客观评价钱大昭在《广雅疏义》中论证古今字的得失。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钱大昭与《广雅疏义》的基本情况,梳理《广雅疏义》以及古今字研究现状。并对古今字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广雅疏义》古今字的性质以及判定标准进行说明。并对古今字与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区分,认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不是对立的。古今字包含了一部分异体字、同源字和通假字。第三部分对《广雅疏义》中150组古今字进行形、音、义等方面的分析。以大量文献材料为基础,具体探求每一组古今字的意义;以上古音为标准,研究古字与今字的语音关系;并从形体上说明古字与今字的联系。由此可发现钱大昭在《疏义》中分析古今字时,牢牢抓住了古今字语音、意义和形体上有联系的特点。本文对《广雅疏义》的古今字进行全面分析,能够为研究古今字的其他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四部分归纳分析钱大昭《广雅疏义》表述古今字的术语,总结钱大昭表述古今字术语的特点,钱大昭在表述古今字时所使用的术语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第五部分从形、音、义三方面具体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关系,并总结其规律。发现古字与今字在形体上有联系占比最重,语音上的联系占比最多的是声韵具同,意义上的联系则是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居多。第六部分客观评价钱大昭《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最後正文之後附上“《广雅疏义》古今字表”,其中包含古字与今字、音韵、意义以及出处。

杨敏[4](2019)在《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训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胡三省是宋元时期着名学者,《资治通鉴音注》是其代表作,更是该时期出类拔萃的注书。胡三省采用随文注释的方法,完成《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的注解。目前为止,学界从训诂角度对该书进行的研究非常零散,系统研究则未见。本文从训诂角度对《资治通鉴音注》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其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进而总结、分析《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成就和不足。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胡三省的生平及《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简要介绍《资治通鉴音注》之前已有的对《资治通鉴》进行研究的注本。明确论文选题的意义,说明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其次,从不同角度综述了学界对《资治通鉴音注》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说明这些研究的贡献以及对笔者的启发。最后,简要阐述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为《资治通鉴音注》训诂内容的研究。本文首先将《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语言类内容的注释;另一类是对知识性内容的说解。对语言类内容的注释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分别是注明读音、辨析用字、考释词语、分析语法、说明修辞以及说解句义;对知识性内容的说解主要从考证名物、诠释典故、训释典制、礼仪以及叙事考史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旨在对《资治通鉴音注》训诂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呈现。第二章为《资治通鉴音注》训诂方法的研究。这部分分别从“形训”“声训”“义训”和“据境索义”四个方面对胡三省释义所运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由于胡氏采用的是随文释义的方式,因此,释义时更多地采用了“义训”和“据境索义”的方法,“形训”和“声训”则较少使用。第三章主要总结和分析《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成就和不足。文章在对训诂内容和训诂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成就和不足。其成就部分主要表现为“详尽的训诂内容,完备的训诂方法”“广征博引,提出己见”“训释疑难词,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贯通上下文以证文意,独创‘文理说’”“训释中表达个人情感”“地理学知识丰富,考订地理位置精详”“注释态度审慎,疑阙处不强作解”七个方面;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考订时引用前人旧注甚多,不加案断”“相同或近似注释重复出现”“使用术语不统一,容易产生混淆”三个方面。通过阐释该书的成就和不足,我们可以对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在训诂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的内容和观点做总结。

王栋[5](2019)在《王筠諟正段氏《说文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说文》是汉代字书,宋以前皆以手抄传世,至宋世活字印刷之兴方得以广布天下,故《说文》流传既久,)误在所不免。有清一代是《说文》研究的巅峰时期,成就最高的是“说文四大家”。其中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王筠撰《说文释例》《说文句读》,两位学者对《说文》都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和注解。《说文注》的成就虽然很大,但不是没有瑕疵,王筠在他的着述中对段氏的订正就有很多。王筠的这些批评,有说对的,也有说错的。本文即以王筠订正段玉裁《说文注》的条目为对象,考察王筠订段的得与失。通过考察王筠“说文五种”着述,共收集订段材料约有450条。本文按照材料的类型分三章论述:王筠订正段注之校勘篆文、王筠订正段注之校勘注文、王筠订正段注之注释说解。每一章再根据材料的类型分小节讨论,如第二章“订正段注校勘篆文”,即分为“订正段注改篆、订正段注改删篆、订正段注补篆、订正段注移篆”四节。每节内以王筠订段之理由分小标题行文,如“订正段注改篆”一节分:订段误析字形、订段误析字音、订段误析字义、订段徵引群书致误”四个标题,每标题下例举2-3个例子作重点分析。第三章、第四章内容和行文体例同第二章。最後“结论”以前三章材料分析为基础对王筠订段的得失进行评价,总结王筠订段的成就和不足。其中,王筠订正段注的成就有五种:1.大胆创新运用金石材料;2.将方言俗语纳入语言研究;3.注重《说文》全书体例的抉发;4.密切联系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5.学风朴实,读书精审。王筠订正段注的失误有三条:1.重於眼学,拘泥字形;2.以己度人,疏於音切;3.尊许迷许,过信说文。

王晓清[6](2019)在《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数理统计、归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总结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颜师古《汉书注》的材料为依据,参考各类字书、辞书及古今学者的注解,共分析归纳出180条通假字组,并从所用术语、本字与借字的对应关系、字形关系、字音关系及字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归纳总结其规律,探讨颜师古论证通假的方式及成就与不足。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梳理了学界对“通假”与“假借”的论述,确立本文所研究的通假为“有本字的通假”,包含“本有其字”与“本字后造”两种情况,以及对“通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的研究现状、价值、目的、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确定通假字判定的原则及本字的判定标准,并对通假字与同源字、古今字的关系进行说明,认为三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通假字包含一部分同源字与古今字。第三部分,选取100组通假字,从形、音、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研究通假现象的其他学人提供参考与实证材料。第四部,归纳并统计表通假字的术语,如“读曰”“读如”等,并和前代与同时代表通假的术语进行比较,发现颜师古在术语使用上更具灵活、多样性,体现了对唐以前训诂术语的继承与发展。第五部分,通假字的类型从本字与借字的对应关系、字形关系、语音关系、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出规律。第六部分,对颜师古论证通假字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客观评价其研究通假字的成就与不足。最後附上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表,共180组,包含本字、借字、声韵、通假义、出处等,为本论文的直接成果之一。

袁晓光[7](2019)在《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是《说文解字》研究的一个重要节点,《说文解字》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说文解字》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段时期《说文解字》研究的水平和进程,认识这一段时间《说文解字》研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此外,对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成果的梳理也可为《说文解字》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和研究信息,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与视野,从而推动今后《说文》学更加自觉、深入的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搜集了四十年来《说文解字》有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梳理《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并归纳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十三个章节。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三章,第一章说明四十年来对许慎其人的生平经历、哲学思想、学术思想及《说文·叙》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梳理四十年来对《说文解字》版本、校勘及注本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对四十年来从整体上研究《说文解字》的成果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四至七章是对《说文解字》本体的研究成果。第四章“《说文解字》体例研究”主要是梳理《说文解字》的编排条例、说解条例、引证条例以及其他条例的研究成果。第五章“《说文解字》六书研究”主要是梳理总体上研究六书的成果及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分别研究的成果。第六章“《说文解字》部首研究”是关于部首注释、部首性质、立部归部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七章“《说文解字》形体研究”主要是梳理对《说文解字》中的字体,即篆文、古文、籀文、或体、俗字及整体上对《说文解字》重文进行研究的成果。第三部分八至十一章是从语言学角度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的成果。第八章“《说文解字》古文字研究”梳理了研究《说文解字》与古文字关系的成果及运用古文字考证《说文解字》说解的成果;第九章“《说文解字》语音研究”整理了《说文解字》上古语音系统研究、《说文解字》中古音反切研究及《说文解字》注音的研究成果;第十章“《说文解字》训诂与词汇研究”主要是梳理揭示《说文解字》训诂学价值、《说文解字》词义研究、《说文解字》训诂方式研究及《说文解字》词汇研究的成果。第四部分是十一章和十二章,相比于传统《说文》学,是关于新兴领域的《说文》学研究成果。第十一章“《说文解字》文化研究”回顾了全面揭示《说文解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成果及对《说文解字》中所蕴含的社会状况、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分别研究的成果。第十二章“《说文解字》其他方面研究”梳理了《说文解字》相关文献整理、《说文解字》检索及《说文解字》应用的研究成果。第五部分是最后一章,总结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的特点及不足。此外,本文的参考文献部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的成果,可看做是上起1978年,下迄2018年的《说文解字》研究论着索引,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

冯媛媛[8](2019)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现代研究成果综考》文中认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自问世以来,研究论着源源不断。但至今没有学者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现代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现代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学者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与探讨,最后总结了学者在研究中的贡献与不足。全文共七章,第一章综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清代研究文献的研究成果。清代出现了许多校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专着、札记及论文,这些专着、札记及论文主要对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行了订正与补充。清代学者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的订正与补充为研究《说文解字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二章到第七章探讨清代之后到目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关研究文献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探讨《说文解字注》阐述《说文解字》体例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编排体例和说解体例两方面内容。第三章探讨学者校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成果,具体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校订成果。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及其他角度探讨学者对《说文解字注》的研究。第四章探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文字学研究成果,涉及六书理论及行废字、古今字等内容。第五章探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训诂学研究成果,涉及训诂术语、训诂方法、联绵词、同义词、同源词等内容。第六章探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音韵学研究成果,涉及古韵十七部、双声叠韵等内容。学者对《说文解字注》的探究已从语言文字学角度拓展到了文化、哲学等方面。本文第七章即探讨《说文解字注》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学者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本文较为全面地搜集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有关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关研究文献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学者的研究贡献及存在的问题,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提供了参考资料。

陈建贵[9](2018)在《《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代由韩孝彦初编、韩道昭改并成书的《四声篇海》,因删并部首、开创部首音序检索及部内字笔画排列等改进而于字书史上占据一定位置。随着时代发展,语言研究进步,《四声篇海》于编纂体例及训诂内容上的缺失逐渐凸显。明末赵钦汤、李登对《四声篇海》进行校对、补注,撰成《详校篇海》。与旧本相比,该字书体例合理、内容详赡,在编辑体例与注释内容方面多有改进。王重民(1983)评论此书:“在《字汇》《正字通》未通行以前,是书盖为最通行之字典。”可见该书的实用价值。李登于《详校篇海》序言中指出:“《篇海》旧本之载者伤于滥,而注则伤于疏。滥者思以损之,疏者思以益之。”可见,删《篇海》收字之滥,补《篇海》注释之疏,是《详校篇海》的编撰动机,也是其编纂目的。本文分别就编纂观念和体例、注音、释义乃至解形等方面来探讨《详校篇海》对旧本的传承和演进,进而分析《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所反映的进步观念与未及之处,以及对后代字书的影响。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原由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并对前修时贤研究《详校篇海》《四声篇海》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述要。第二章:《详校篇海》成书及其与《四声篇海》之关系。《详校篇海》成书于明中后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本章第一节先对明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考据学风气进行考察,以求清晰呈现《详校篇海》成书之时代背景,作为后文研究之基础。此外还简单叙述赵钦汤和李登二人之生平,及《篇海》系字书的流衍和相关版本。第三章:《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注音析论。本章是全文研究内容的重点之一。《玉篇》所开创的“先注音、后释义”的训诂体例,后世字书基本沿用。本章先就《详校篇海》《四声篇海》的注音概况进行介绍,包括注音体例、注音来源及二书注音的传承与发展,继而详细探析《详校篇海》对《四声篇海》注音的校补。《详校篇海》变更旧本注音观念和体例,注音方式以反切加直音进行二联注音,注音内容呈现出明末时音的特点。第四章:《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释义析论。本章是全文研究内容的重点之二。字书注音之后乃是释义。本章先就《详校篇海》《四声篇海》的释义概况进行介绍,包括释义观念和体例、释义来源及二书释义的传承与发展,继而详细探析《详校篇海》对《四声篇海》释义的校补,包括义项校补与罗列、书证扩举与安排等,最后分析和归纳《详校篇海》在字书释义上的特点与缺失。第五章:《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解形析论。本章是全文研究内容的重点之三。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书不唯注音、释义,解形亦是重要内容,包括收字归部、构形辨析及异体字载识等方面。本章先就《详校篇海》《四声篇海》的解形概况进行介绍,包括明代以前重要字书解形概况及明代字学对《详校篇海》解形之影响,继而详细探析《详校篇海》对《四声篇海》解形的校补,通过“收字删省与归部调整”“构形订正与字样整理”和“异体载识与字际沟通”等三个方面较为详细阐述《详校篇海》的解形校补,进而分析和展现《详校篇海》之解形观。第六章:结论。《详校篇海》对《四声篇海》的校补,有其进步与缺失,本章主要分析《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之价值与局限两方面,重点展现《详校篇海》注音、释义和解形的进步之处及其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王秀丽[10](2018)在《《汉书》颜师古注异体字考论》文中研究指明唐初着名经学家、语文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的训诂实践中,从广义角度择取异体字,采用"某即某字""某亦某字""某字与某(音义)同"等相对集中的训诂术语,深入训释辨析了包括造字方式不同、构件相同位置不同、更换形符、更换声符、省减偏旁、书写笔画差异等原因形成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的训释既有助于我们识别生僻字、顺利阅读《汉书》,也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保留了丰富资料,充分体现了颜师古在文字训诂方面的造诣及其对古籍异体字整理的贡献。

二、《说文解字》“读与某同”考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文解字》“读与某同”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2)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说明
字头索引表
前言
甲骨文字考释提要
甲骨文着录文献
参考书目

(3)钱大昭《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钱大昭与《广雅疏义》
        1.1.1 钱大昭生平事蹟
        1.1.2 《广雅疏义》
    1.2 本选题研究现状
        1.2.1 《广雅疏义》研究现状
        1.2.2 古今字研究现状
    1.3 研究《广雅疏义》古今字的意义
    1.4 研究《广雅疏义》古今字的目的和方法
        1.4.1 研究《广雅疏义》古今字的目的
        1.4.2 研究《广雅疏义》古今字的方法
2.古今字概说
    2.1 古今字的性质及判断标准
    2.2 古今字与其他文字现象的关系
        2.2.1 古今字与通假字
        2.2.2 古今字与异体字
        2.2.3 古今字与同源字
3.《广雅疏义》古今字分析
    3.1 之部
    3.2 职部
    3.3 蒸部
    3.4 幽部
    3.5 觉部
    3.6 冬部
    3.7 宵部
    3.8 药部
    3.9 侯部
    3.10 屋部
    3.11 东部
    3.12 鱼部
    3.13 铎部
    3.14 阳部
    3.15 支部
    3.16 锡部
    3.17 耕部
    3.18 脂部
    3.19 质部
    3.20 真部
    3.21 微部
    3.22 物部
    3.23 文部
    3.24 歌部
    3.25 月部
    3.26 元部
    3.27 缉部
    3.28 侵部
    3.29 叶部
    3.30 谈部
4.《广雅疏义》表述古今字的术语
    4.1 典型的古今字术语
        4.1.1 某某古今字
        4.1.2 某,古(文)某字
        4.1.3 某,古(文)(亦)作某
        4.1.4 某,今某字
        4.1.5 今作
        4.1.6 古(通)用
        4.1.7 古某与某通
        4.1.8 古字通(用)
    4.2 非典型的古今字术语
        4.2.1 通作
        4.2.2 某,某(字异)(音)义同
        4.2.3 某(与)某同
        4.2.4 或作
        4.2.5 读曰、读为
        4.2.6 (亦)作
    4.3 其他术语
    4.4 小结
5.《广雅疏义》古今字的形音义关系
    5.1 语音关系
        5.1.1 声韵具同
        5.1.2 声同韵近
        5.1.3 声近韵同
        5.1.4 声近韵近
        5.1.5 小结
    5.2 形体关系
        5.2.1 相承增加偏旁
        5.2.2 相承改换偏旁
        5.2.3 相承减少偏旁
        5.2.4 今字在古字基础上改变偏旁位置
        5.2.5 相承形体迥异
        5.2.6 小结
    5.3 意义关系
        5.3.1 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5.3.2 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5.3.3 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5.3.4 今字承担古字的多个义项
        5.3.5 小结
6.《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6.1 《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的成就
        6.1.1 有较为明确的古今字概念
        6.1.2 以形音义三者互求,探求古今字
        6.1.3 表述古今字有较为明确的术语
        6.1.4 善於运用“博及万卷、旁征曲喻”方法,为古今字研究提供丰富语料
    6.2 《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的不足
        6.2.1 术语使用随意
        6.2.2 “以声求义”情况存在滥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广雅疏义》古今字表
致谢

(4)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训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胡三省生平及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
    (二) 《资治通鉴音注》前已有的注本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现状
    (五) 研究方法
一、《资治通鉴音注》训诂内容研究
    (一) 对语言类内容的注释
    (二) 对知识性内容的说解
二、《资治通鉴音注》训诂方法研究
    (一) 形训
    (二) 声训
    (三) 义训
    (四) 据境索义
三、《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成就和不足
    (一) 《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成就
    (二) 《资治通鉴音注》的训诂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王筠諟正段氏《说文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王筠及其说文五种
        一、生平介绍
        二、说文五种
    第二节 王筠语言学研究综述
        一、综合研究
        二、专书研究
    第三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二章 王筠订正段注之校勘篆文
    第一节 订正段注改篆
        一、订段误析字形
        二、订段误析字音
        三、订段误析字义
        四、订段徵引群书致误
    第二节 订正段注删篆
        一、订段不知“异部重文”
        二、订段不知“累增字”
        三、订段不知“《说文》分据《诗经》异文收字”
        四、订段读书不审
        五、订段不明列字之例
    第三节 订正段注补篆
        一、订段不明说解语例
        二、订段考据不充分
    第四节 订正段注移篆
        一、订段不知列字之法
        二、订段不明说解之例
        三、订段不知注文有)
        四、订段不知发明假借
第三章 王筠订正段注之校勘注文
    第一节 订正段注校改释义
        一、订段误说“转注”
        二、订段误说“说解用本字”
        三、订段误说“复举字、三字句”
        四、订段误据群书改释义
        五、订段误引文献而私改
    第二节 订正段注校改释形
        一、订段误改会意
        二、订段误改形声
        三、订段误改省声
        四、订段不知“非字不出於说解”
    第三节 订正段注校改一曰
    第四节 订正段注校改读若
    第五节 订正段注校改引经
第四章 王筠订正段注之注释说解
    第一节 订正段注说解字义
        一、订段不知“异部重文”
        二、订段误说“本义”
        三、订段误说“字义”
        四、订段误说“古今字”
        五、订段误说“一曰、引经”
    第二节 订正段注说解字形
        一、订段误说象形
        二、订段误说会意
        三、订段误说形声
        四、订段误说重文
    第三节 订正段注说解字音
        一、订段误说许氏古音
        二、订段误说徐氏反切
    第四节 订正段注引证文献
        一、订段误说经典用字
        二、订段误驳引用文献
        三、订段误解文献本意
        四、订段曲解傅会许说
    第五节 订正段注不识物情
    第六节 订正段注误施句读
结论
    一、王筠订段之成就
    二、王筠订段之失误
参考文献
附录一:王筠订正段注字例索引
附录二:王筠语言研究综述索引
附录三:“先豰,字彘子”辨误——兼论名字训诂法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绪论
    0.1 通假概述
        0.1.1 “通假”与“假借”
        0.1.2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0.2 颜师古《汉书注》的研究现状
    0.3 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研究的价值
        0.3.1 学术价值
        0.3.2 应用价值
    0.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0.4.1 研究目的
        0.4.2 研究方法
1.通假字的判定
    1.1 通假字的判定标准
    1.2 本字的判定标准
    1.3 通假字与同源字、古今字的关系
        1.3.1 通假字与同源字
        1.3.2 通假字与古今字
2.通假字分析举例
    2.1 之部
    2.2 职部
    2.3 幽部
    2.4 觉部
    2.5 冬部
    2.6 宵部
    2.7 药部
    2.8 侯部
    2.9 屋部
    2.10 东部
    2.11 鱼部
    2.12 铎部
    2.13 阳部
    2.14 支部
    2.15 锡部
    2.16 耕部
    2.17 脂部
    2.18 质部
    2.19 真部
    2.20 微部
    2.21 物部
    2.22 文部
    2.23 歌部
    2.24 月部
    2.25 元部
    2.26 缉部
    2.27 侵部
    2.28 叶部
    2.29 谈部
3.颜师古《汉书注》表通假字的术语
    3.1 读曰
    3.2 读为
    3.3 读如
    3.4 读与某同
    3.5 某与某同
    3.6 某,古某字
    3.7 本作
    3.8 或作
    3.9 假借
    3.10 通用
    3.11 小结
4.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的类型
    4.1 本字与借字的对应关系
        4.1.1 数量上的对应关系
        4.1.2 其他情况
        4.1.3 小结
    4.2 本字与借字字形关系类型
        4.2.1 本字与借字的字形无联系
        4.2.2 本字包含借字
        4.2.3 借字包含本字
        4.2.4 同为形声字,声符相同
        4.2.5 同为形声字,形符相同
        4.2.6 特殊情况
        4.2.7 小结
    4.3 本字与借字语音关系类型
        4.3.1 双声叠韵
        4.3.2 声同韵近
        4.3.3 声近韵同
        4.3.4 声韵皆近
        4.3.5 小结
    4.4 本字与借字的意义关系类型
        4.4.1 借字借本字的本义
        4.4.2 借字借本字的引申义
        4.4.3 借字借本字的假借义
        4.4.4 小结
5.颜师古《汉书注》论证通假字的方式及研究通假字的成就与不足
    5.1 颜师古《汉书注》论证通假字的方式
        5.1.1 运用术语论证通假字
        5.1.2 用本字之义释借字或串讲文义论证通假字
        5.1.3 运用异文例证论证通假字
        5.1.4 运用同类例证论通假字
        5.1.5 运用方言论证通假字
        5.1.6 运用旧注论证通假字
    5.2 颜师古《汉书注》研究通假字的成就与不足
        5.2.1 成就
        5.2.2 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表
致谢

(7)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课题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目标
    第四节 《说文》研究成果简述
第一章 许慎研究及《说文·叙》研究
    第一节 许慎生平研究
    第二节 哲学思想研究
    第三节 学术思想研究
    第四节 《说文·叙》研究
第二章 《说文解字》版本、校勘、注本研究
    第一节 《说文》版本研究
    第二节 《说文》校勘研究
    第三节 《说文》注本
第三章 《说文解字》通论综述
    第一节 《说文》通论专着
    第二节 《说文》通论论文
第四章 《说文解字》体例研究
    第一节 《说文》编排体例研究
    第二节《说文》说解体例研究
    第三节《说文》引证体例研究
    第四节 《说文》其他体例研究
第五章 《说文解字》六书研究
    第一节 六书总论研究
    第二节 象形、指事、会意研究
    第三节 形声研究
    第四节 转注研究
    第五节 假借研究
第六章 《说文解字》部首研究
    第一节 《说文》部首注释
    第二节 《说文》部首相关问题研究
第七章 《说文解字》形体研究
    第一节 《说文》篆文研究
    第二节《说文》重文研究
    第三节《说文》古文研究
    第四节 《说文》籀文研究
    第五节 《说文》或体与俗字研究
第八章 《说文解字》与古文字研究
    第一节 《说文》与古文字资料互证关系研究
    第二节 运用古文字资料考证《说文》说解
第九章 《说文解字》语音研究
    第一节 《说文》上古语音系统研究
    第二节 《说文》中古音反切研究
    第三节 《说文》现代注音研究
第十章 《说文解字》训诂与词汇研究
    第一节 《说文》训诂价值的研究
    第二节 《说文》词义研究
    第三节《说文》训诂方式研究
    第四节 《说文》词汇研究
第十一章 《说文解字》历史文化研究
    第一节 文化的全面研究
    第二节 社会状况研究
    第三节 物质文化研究
    第四节 科技文化研究
第十二章 《说文解字》其他研究
    第一节《说文》资料的整理
    第二节 《说文》检字研究
    第三节 《说文》应用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现代研究成果综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第一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第一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清代研究成果
    第一节 专着
    第二节 札记及其他
第二章 《说文解字注》阐述《说文解字》体例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编排体例
    第二节 说解体例
第三章 《说文解字注》校订《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字形校订
    第二节 字音字义校订
    第三节 引语校订
    第四节 校订方法
第四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文字学研究成果
    第一节 六书理论
    第二节 行废字、古今字及其他
    第三节 段玉裁的文字观及其他
第五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训诂学研究成果
    第一节 训诂术语
    第二节 训诂方法
    第三节 词义研究
    第四节 联绵词
    第五节 同义词
    第六节 同源词
    第七节 其他方面的探究
第六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音韵学研究成果
    第一节 古韵十七部
    第二节 双声叠韵
    第三节 合韵
    第四节 《段注》音韵研究方面的不足
第七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其他研究成果
    第一节 文化内涵
    第二节 哲学思想
    第三节 其他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9)《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现状述要
        一、通论类研究文献
        二、专题类研究文献
第二章 《详校篇海》成书及其与《四声篇海》之关系
    第一节 《详校篇海》撰者与传承
        一、《详校篇海》撰者及成书
        二、赵钦汤、李登字号、生平述要
        三、《篇海》系字书之流衍
    第二节 《四声篇海》《详校篇海》编纂体例
        一、《四声篇海》编纂体例
        二、《详校篇海》编纂体例
第三章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注音析论
    第一节 《四声篇海》与《详校篇海》注音概况
        一、《四声篇海》《详校篇海》注音来源
        二、《详校篇海》注音承继与变动
    第二节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注音探析
        一、《详校篇海》注音观念
        二、《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注音特点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释义析论
    第一节 《四声篇海》与《详校篇海》释义概况
        一、《四声篇海》释义来源略述
        二、《详校篇海》释义观念与来源
    第二节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释义探析
        一、《详校篇海》释义校补形态
        二、《详校篇海》释义校补特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解形析论
    第一节 《四声篇海》与《详校篇海》解形概况
        一、明代以前重要字书解形传承述略
        二、《详校篇海》解形与明代字学研究
    第二节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解形探析
        一、《详校篇海》解形校补形态
        二、《详校篇海》呈现的解形观
    第三节 小结
        一、《详篇》解形上的进步
        二、《详篇》解形上的不足
附录一《详校篇海》《四声篇海》部首收字比较表
附录二《详校篇海》部首按语一览表(凡三十八处)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价值
        一、编撰观念与体例方面
        二、校正与增补内容方面
    第二节 《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局限
        一、注音方面
        二、释义方面
        三、解形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汉书》颜师古注异体字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异体字的界定与分类
二、颜师古注《汉书》训释异体字的常用术语
    (一) 某即某字
    (二) 某亦某字
    (三) 某 (字) 与某同
    (四) 某或作某
    (五) 某某同一字
    (六) 某与某音义同
    (七) 某, 古某字
    (八) 某读与某同
三、《汉书》颜师古注中异体字的类别
    (一) 造字方式不同的异体字
    (二) 构件相同而位置不同的异体字
    (三) 更换形符的异体字
    (四) 更换声符的异体字
    (五) 偏旁简省的异体字
    (六) 书写笔画稍有差异的异体字
四、颜师古对异体字整理研究的贡献

四、《说文解字》“读与某同”考释(论文参考文献)

  • [1]《广韵》形譌改读字研究[D]. 龚建行.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2]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D]. 尤梓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3]钱大昭《广雅疏义》古今字研究[D]. 李小霞. 西南大学, 2020(01)
  • [4]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训诂研究[D]. 杨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5]王筠諟正段氏《说文注》研究[D]. 王栋.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6]颜师古《汉书注》通假字研究[D]. 王晓清. 西南大学, 2019(01)
  • [7]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D]. 袁晓光.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现代研究成果综考[D]. 冯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9]《详校篇海》校补《四声篇海》研究[D]. 陈建贵. 湖南师范大学, 2018
  • [10]《汉书》颜师古注异体字考论[J]. 王秀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  

《说文解字》“读同”考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