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口腔溃疡,提高生活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苏慧敏,王羽,李宏伟[2](2021)在《循证护理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溃疡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愈合时间,以及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63.3%,且严重程度分级也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4.23±1.01)d,短于对照组的(7.89±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促进其愈合,还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文中提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见本刊2021年第8期]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5.1糖尿病肾病要点提示:·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测定[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B)·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
杨建温[4](2021)在《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今后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程度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8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头颈科住院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等进行横断面调研,初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及影响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因素。第二部分: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9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头颈科的10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HAPA理论为基础的口腔护理教育。研究者在干预前及治疗最后一日分别使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口腔黏膜炎评估量表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评价表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1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为:(99.06±18.07)分,属于中效能水平。2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中正性态度与自我减压呈弱正相关(r=0.192,P<0.05),与自我决策呈强正相关(r=0.784,P<0.05),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强正相关(r=0.961,P<0.05);自我减压呈与自我决策呈弱正相关(r=0.249,P<0.05),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弱正相关(r=0.203,P<0.05);自我决策与自我效能感呈强正相关(r=0.910,P<0.05)。3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教育程度、口腔清洁频率、收入情况、近6个月体重保持情况、患慢性病、运动状况6个自变量进入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回归方程,这些变量可以解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变异的43.4%。第二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APA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推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峰值(Z=-3.222,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口腔疼痛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口腔黏膜炎致胃管置入的发生率(X2=3.852,P<0.05),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P<0.05)。结论:1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总体自我管理效能感处于中等效能。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受到教育程度、口腔清洁频率、收入情况、近6个月体重保持情况、患慢性病、运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 HAPA理论的应用,显着减轻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高峰,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置入率,提升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减缓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口腔疼痛。
杨润瑜[5](2021)在《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编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用于评估HF患者口腔舒适状况。2.观察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对HF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开展HF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1)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质性访谈形成问卷条目池,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形成问卷初稿;(2)纳入20例HF患者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试,纳入190例HF患者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2.临床干预:(1)病例纳入与分组: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HF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6例)、干预组1(B组,36例)、干预组2(C组,36例)。(2)干预方法:A组给予常规口腔清洁,观察7天;B组在常规口腔清洁的基础上增加每日2次(早、晚各1次)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干预7天;C组在常规口腔清洁的基础上增加每日5次(早、晚及三餐后)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干预7天。(3)效果评价指标:(1)舌苔:温克尔舌苔系数;(2)口腔卫生: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3)口腔舒适:编制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评估问卷》得分;(4)口腔健康:Beck口腔评分;(5)口腔pH值;(6)病情观察:NYHA分级、LVEF。结果:1.问卷的信度及效度:(1)问卷信度: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10,Spearman-Brown系数为0.732;(2)问卷效度:最终形成的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24个条目,条目I-CVI在0.833~1之间,S-CVI/UA为0.875、S-CVI/Ave为0.979,与Beck口腔评分表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3,均在可接受范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出4项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611%。2.口腔护理干预结果:(1)舌苔:(1)组间比较:干预第1~3天A、B、C三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4天起,B组、C组温克尔舌苔系数较A组降低(P<0.05);干预第6天起,C组温克尔舌苔系数较B组低(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干预第1~7天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温克尔舌苔系数干预第2~7天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温克尔舌苔系数对口腔卫生存在调节效应,但温克尔舌苔系数<4.600时干预效果不明显。(2)口腔卫生:(1)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口腔菌落数与口腔牙菌斑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7天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干预第7天口腔菌落数、口腔牙菌斑指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口腔舒适:(1)组间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7天内,A、B、C三组患者口腔舒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内每日舒适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4~7天口腔舒适每日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2~7天口腔舒适每日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健康:(1)组间比较:干预第1~7天内,A、B、C三组患者Beck口腔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3~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2~7天每日Beck口腔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口腔pH值:(1)组间比较:干预前及干预第1~6天内,A、B、C三组患者口腔pH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口腔pH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A组患者干预第1~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第6~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第5~7天每日口腔pH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病情观察:(1)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A、B、C三组患者NYHA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A、B、C三组患者干预第7天NYHA分级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干预第7天LVE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干预第7天LVE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编制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HF患者的口腔舒适状况评估。2.对HF患者实施以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的口腔护理有利于改善HF患者舌苔增厚,并能提升HF患者口腔卫生、口腔舒适、口腔健康、口腔pH值,对HF患者病程改善无显着效果。
李雪丽[6](2021)在《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牙痛停滴丸临床主要用于风火牙痛,牙周炎及冠周炎引起的牙痛,并且前期临床反馈其具有潜在的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本研究拟考察牙痛停滴丸对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为其增加临床适应症奠定基础,并通过其药效成分对口腔溃疡的直接作用及调节口腔菌群间接作用两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药效学研究采用热板法和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对牙痛停滴丸的镇痛、抗炎药效进行研究;采用化学灼烧口腔黏膜法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探究牙痛停滴丸对口腔溃疡直径、愈合时间以及组织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2.基于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探讨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基于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平台,对牙痛停滴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集样本的液相和质谱数据,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归纳荜茇、丁香、冰片的化学成分,运用Masslynx4.2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牙痛停滴丸的化学成分。再依据得到的化学成分和文献报道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对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采用公共数据库收集牙痛停滴丸成分靶点和口腔溃疡的疾病靶点,对其交集靶点进行分析,得到关键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得到的通路,选择其中的关键靶点,对口腔溃疡粘膜组织进行RT-PCR验证其m RNA的表达量,并分析得到成分-靶点-通路-效应的网络图。3.基于对口腔菌群的调节探究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采用16S r RNA测序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进行口腔菌群的检测,在无菌的条件下取溃疡处粘膜组织,进行DNA提取,并对V3-V4区扩增,对特定片段的PCR产物,使用Miseq PE3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得到的测序结果利用I-Sanger云平台进行分析,得到菌群多样性、群落组成、各组间差异等结果。结果:1.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药效学研究牙痛停滴丸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效果,与阳性药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异;并且促进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的药效作用明显,可以减少溃疡面积,红、肿、溃烂的发生,缓解口腔溃疡处的病理变化。2.基于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探讨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UPLC-Q-TOF-MS检测牙痛停滴丸的方法可行,共检测鉴定出32个化合物,其中荜茇所含的成分共鉴定出19种,丁香所含的成分鉴定出13种。牙痛停滴丸中的胡椒碱、槲皮素、山奈酚等化合物,可以通过CDK2、CDK4、FOS、HIF-1、MAPK8(JNK)、TGF-β的表达,影响Cell cycle、P53、FOXO、MAPK、TOLL-LIKE、HIF-1、ERBB、Neurotrophin、TGF-beta、T cell、B cell、c AMP等信号通路,产生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凋亡等效应,最终治疗口腔溃疡。3.基于口腔菌群调节的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牙痛停滴丸可以改善大鼠口腔中群落的丰富度,与其他各组有差别的群落分别为,棒杆菌、呼吸性链球菌、罗尔斯顿菌和巴斯德氏菌,牙痛停滴丸可能通过调节这几种菌群的丰富度发挥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效。还可以通过影响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Apoptosis、p53 signaling pathway、Bacterial invasion of epithelial cells和RIGI-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发挥药效。结论:牙痛停滴丸具有明确的抗炎、镇痛、促进实验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其作用一方面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凋亡等缓解口腔溃疡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影响口腔棒杆菌、呼吸性链球菌、罗尔斯顿菌和巴斯德氏菌改善口腔环境发挥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
国文文[7](2021)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对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文献中的方剂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究现代临床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中药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用药及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12-31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呃逆、口腔黏膜炎、便秘、腹泻等单一症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涉及的方剂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身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从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面,分别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的组方用药规律,发掘新处方;并对挖掘出的用药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 果: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83篇文献,涉及300首中医处方,171味中药。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半夏、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以性温、味甘、归属脾胃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84个常用药物组合,应用频次最多的3组依次为“半夏,甘草”、“白术,茯苓”、“甘草,茯苓”;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2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11首新方。2.中药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95篇文献,包括325首方剂,163味中药。高频常用药物有半夏、甘草、茯苓、生姜、陈皮;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组76个,以“半夏,甘草”、“半夏,茯苓”、“生姜,半夏”最常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22个,进一步提取出新方11首。3.中药治疗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14篇,有处方14首,中药44味。高频常用药为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以“白术,甘草”、“白术,茯苓”使用最多;基于系统熵聚类得到10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5首新方。4.中药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用药研究纳入14篇文献,含14条方剂,54味中药。常用中药包括柿蒂、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党参、甘草;使用最多的为寒性、甘味、胃肺经的药物;得到中药关联规则72条,“旋覆花,代赭石”使用频次最高;熵聚类分析的新方核心组合有2个,提取到新方1首。5.中药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用药研究共纳入57篇文献,包括68首中医处方,134味中药。高频用药有甘草、黄连、生地、白术、黄芪;以温性、甘味、脾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2个,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黄连,甘草”、“黄连,生地”、“生地,甘草”;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6首新方。6.中药治疗化疗后便秘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31篇,有方剂32首,中药62味。高频常用中药包括白术、枳实、当归、大黄、火麻仁、厚朴;性味归经以温性、苦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关联规则得出39个常用药组,以“大黄,枳实”、“白术,枳实”最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12个,提取出新方6首。7.中药治疗化疗后腹泻的用药研究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73首处方,9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芍;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分析得出60条药物关联规则,“白术,茯苓”、“白术,甘草”、“甘草,茯苓”应用最多;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 论: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多使用化痰止呕、健脾补虚、理气除湿的药物,兼顾祛邪扶正;但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常用高频药物组合可以看出治疗上更注重扶正,多用甘温益气之品以健运脾胃、培中补虚。2.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各单一症状的用药上存在共性,均以健脾扶正为本,符合恶性肿瘤及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均可使用白术和甘草治疗。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多使用寒性药物外,其他消化道症状均以温性药物治疗为主;化疗后呃逆与便秘使用苦味药物最多,其他症状均以甘味药物最多;化疗后呃逆与口腔炎以归胃经的中药治疗为主,其他均以归脾经的药物为主。高频中药组合方面,不同的消化道症状亦共有相同的常用药物组合。因此临床中对多个消化道症状可同时用药干预,作为症状群整体管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3.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价值,挖掘出的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可为临床选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为癌症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防治与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新方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谢晓妍,区德明,陈嘉婷,梁安琪[8](2021)在《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20年7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08例RO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4±5.6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4.25±6.10)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愈合速度、生活质量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为(4.28±1.71)d,短于对照组的(5.32±1.8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5,P=0.00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16.71±2.69)分比(18.41±2.15)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18.63±2.13)分比(15.41±1.8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ROU患者实施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的康复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9](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预防口腔溃疡,提高生活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口腔溃疡,提高生活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2)循证护理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论文提纲范文)
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15.1糖尿病肾病 |
15.1.1筛查 |
15.1.2诊断 |
15.1.3治疗 |
15.1.3.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15.1.3.2营养 |
15.1.3.3控制血糖 |
15.1.3.4控制血压 |
15.1.3.5纠正血脂异常 |
15.1.3.6透析治疗和移植 |
15.1.4随访与转诊 |
15.1.4.1随访 |
15.1.4.2转诊 |
15.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5.2.1诊断与分级 |
15.2.2筛查 |
15.2.3随访 |
15.2.4转诊 |
15.2.5治疗 |
15.2.5.1健康教育 |
15.2.5.2 DR的内科治疗 |
15.2.5.3眼科治疗 |
15.3糖尿病神经病变 |
15.3.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及临床表现[58,409] |
15.3.1.1弥漫性神经病变 |
15.3.1.2单神经病变 |
15.3.1.3神经根神经丛病变 |
15.3.2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15.3.2.1 DSPN的筛查 |
15.3.2.2 DSPN的诊断 |
15.3.2.3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 |
15.3.3治疗 |
15.3.3.1针对病因治疗[58,409,412] |
15.3.3.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
15.3.3.3疼痛管理 |
15.3.3.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
15.3.4预防 |
15.4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
15.4.1筛查 |
15.4.2诊断 |
15.4.3治疗 |
15.4.3.1 LEAD的治疗目的 |
15.4.3.2糖尿病性LEAD的预防 |
15.5糖尿病足病 |
15.5.1糖尿病足病的诊断及分级 |
15.5.2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
15.5.3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
16低血糖 |
16.1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
16.2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
16.3临床表现 |
16.4低血糖分级 |
16.5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500] |
16.6低血糖的治疗 |
17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
17.1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
17.1.1概述 |
17.1.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原则 |
17.1.2.1病情评估 |
17.1.2.2治疗 |
17.1.2.3出院前准备 |
17.1.3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 |
17.1.3.1主要疾病的治疗 |
17.1.3.2管理模式 |
17.1.3.3血糖管理原则 |
17.1.3.4出院随访 |
17.2围手术期糖尿病管理 |
17.2.1术前准备及评估 |
17.2.1.1择期手术 |
17.2.1.2急诊手术 |
17.2.2术中处理 |
17.2.3术后处理 |
17.2.4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处理 |
17.2.5术后出院前准备 |
17.3妊娠期高血糖管理 |
17.3.1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
17.3.1.1妊娠期糖尿病(GDM) |
17.3.1.2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 |
17.3.1.3孕前糖尿病(PGDM) |
17.3.2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管理 |
17.3.2.1孕前咨询 |
17.3.2.2关于孕前药物应用 |
17.3.2.3孕前综合管理 |
17.3.3妊娠期高血糖的筛查 |
17.3.3.1高危人群筛查 |
17.3.3.2非高危人群筛查 |
17.3.4妊娠期高血糖的综合管理 |
17.3.4.1饮食和运动的指导 |
17.3.4.2血糖监测 |
17.3.4.3血压监测及治疗 |
17.3.4.4体重管理 |
17.3.4.5孕期降糖药物 |
17.3.4.6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与低血糖 |
17.3.4.7妊娠期高血糖产后管理 |
17.4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
17.4.1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诊断 |
17.4.2治疗 |
17.4.2.1健康教育 |
17.4.2.2饮食治疗 |
17.4.2.3运动治疗 |
17.4.2.4药物治疗 |
17.4.2.5血糖监测 |
17.4.2.6控制目标 |
17.5老年糖尿病 |
17.5.1概述 |
17.5.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17.5.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
17.5.3.1急性并发症 |
17.5.3.2慢性并发症 |
17.5.3.3低血糖 |
17.5.3.4老年综合征 |
17.5.3.5骨折 |
17.5.3.6抑郁 |
17.5.3.7痴呆 |
17.5.4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
17.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糖 |
17.6.1糖尿病合并OSAHS的患病率 |
17.6.2 OSAHS的筛查人群 |
17.6.3 OSAHS的诊断 |
17.6.3.1 OSAHS诊断标准[587] |
17.6.3.2 OSAHS的诊断方法 |
17.6.4糖尿病合并OSAHS的治疗 |
17.6.4.1生活方式干预 |
17.6.4.2药物治疗 |
17.6.4.3改善OSAHS的治疗 |
17.7糖尿病与感染 |
17.7.1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
17.7.1.1泌尿系统感染 |
17.7.1.2呼吸道感染 |
17.7.1.3结核 |
17.7.1.4消化系统感染 |
17.7.1.5其他感染 |
17.7.2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
17.7.2.1预防 |
17.7.2.2治疗 |
17.8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
17.8.1糖尿病口腔疾病的种类 |
17.8.1.1牙龈炎和牙周炎 |
17.8.1.2口腔黏膜病变 |
17.8.1.3龋齿 |
17.8.1.4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 |
17.8.1.5颌骨及颌周感染 |
17.8.2糖尿病口腔疾病的防治 |
17.8.2.1一般治疗 |
17.8.2.2控制血糖 |
17.8.2.3控制感染 |
17.8.2.4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
17.8.2.5其他 |
17.9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 |
17.9.1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风险 |
17.9.2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 |
17.9.3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特点及临床筛查策略 |
17.9.4类固醇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与控制目标 |
17.9.4.1非胰岛素类药物治疗 |
17.9.4.2胰岛素治疗 |
17.10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 |
17.10.1临床特点 |
17.10.2危害 |
17.10.3治疗及管理 |
17.11重性精神障碍 |
18代谢综合征 |
18.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18.2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
19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
19.1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概述 |
19.2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建议 |
19.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19.3.1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
19.3.2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19.3.2.1津力达颗粒 |
19.3.2.2天麦消渴片 |
19.3.2.3参芪降糖颗粒 |
19.3.2.4葛根芩连汤 |
19.3.2.5大柴胡汤 |
19.3.3治疗并发症 |
19.3.3.1糖尿病肾病 |
19.3.3.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9.3.3.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9.3.4其他疗法的循证证据 |
19.3.4.1针刺 |
19.3.4.2中药熏洗 |
附录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
附录7常用体质指标 |
(4)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收集 |
1.5 统计方法 |
1.6 质量控制及伦理问题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现况 |
2.3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 |
2.4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 |
3.2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情况 |
3.3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呈正相关 |
3.4 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因素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
1 课题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3.1 伦理学原则 |
3.2 可行性分析 |
3.3 研究对象治疗方法 |
3.4 研究设计 |
3.5 干预方案 |
3.6 调查工具 |
3.7 研究工具及材料 |
3.8 资料收集 |
3.9 质量控制 |
3.10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患者失访情况 |
4.2 改良版非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CONSORT流程图 |
4.3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
4.4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率的比较 |
4.5 RTOM评分峰值情况 |
4.6 因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情况 |
4.7 自我管理效能感平均得分比较 |
4.8 口腔疼痛平均得分情况 |
5 讨论 |
5.1 HAPA理论的应用显着减轻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高峰 |
5.2 HAPA理论的应用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置入率 |
5.3 HAPA理论的应用提升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 |
5.4 HAPA理论的应用减缓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口腔疼痛 |
6 结论 |
7 局限性 |
8 利益与冲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文献回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不同频次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碳酸氢钠应用于口腔护理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情况评估问卷》专家咨询(第一轮) |
附录二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情况评估问卷》专家咨询(第二轮) |
附录三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口腔舒适状况评估问卷》 |
附录四 Beck口腔评分表 |
附录五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六 |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一 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牙痛停滴丸对热板法镇痛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牙痛停滴丸不同给药时间对痛阈值的影响 |
2.2 牙痛停滴丸不同给药剂量对痛阈值的影响 |
2.3 牙痛停滴丸对痛阈值的影响 |
3.小结 |
实验二 牙痛停滴丸对二甲苯致耳肿胀法抗炎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牙痛停滴丸不同给药剂量对肿胀度的影响 |
2.2 牙痛停滴丸对肿胀度的影响 |
3 小结 |
实验三 牙痛停滴丸对化学灼烧法致口腔溃疡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牙痛停滴丸对口腔溃疡大体形态的影响 |
2.2 牙痛停滴丸对溃疡直径的影响 |
2.3 牙痛停滴丸对口腔溃疡评分的影响 |
2.4 牙痛停滴丸对口腔溃疡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
3 小结 |
研究内容二 基于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探讨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 |
实验一 牙痛停滴丸化学成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实验结果 |
2.1 牙痛停滴丸提取物的总离子流图 |
2.2 牙痛停滴丸提取物化学成分鉴定 |
2.3 提取物化学成分裂解规律 |
3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机制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口腔溃疡相关靶点的收集 |
1.3 牙痛停滴丸相关靶点的收集 |
1.4 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网络构建以及关键节点的确定 |
1.5 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6 关键节点的验证 |
1.7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口腔溃疡相关靶点 |
2.2 牙痛停滴丸相关靶点 |
2.3 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PPI网络及关键靶点 |
2.4 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 |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2.6 牙痛停滴丸对口腔黏膜组织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3.小结 |
研究内容三 基于对口腔菌群的调节探究牙痛停滴丸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实验结果 |
2.1 样品的稀释曲线分析结果 |
2.2 Alpha 多样性和Beta 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 |
2.3 群落组成分析结果 |
2.4 组间群落物种差异分析结果 |
2.5 组间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 |
2.6 物种与功能注释分析结果 |
3.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基于口腔微生物群探讨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
1.1 发病机制 |
1.2 治疗进展 |
2.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
2.1 发病机制 |
2.2 治疗进展 |
3. 化疗相关性呃逆 |
3.1 发病机制 |
3.2 治疗进展 |
4.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
4.1 发病机制 |
4.2 治疗进展 |
5. 化疗相关性便秘 |
5.1 发病机制 |
5.2 治疗进展 |
6. 化疗相关性腹泻 |
6.1 发病机制 |
6.2 治疗进展 |
7. 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管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整体治疗 |
1.1 中医认知 |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2.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
2.1 中医认知 |
2.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3.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
3.1 中医认知 |
3.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4. 化疗相关性呃逆 |
4.1 中医认知 |
4.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5.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
5.1 中医认知 |
5.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6. 化疗相关性便秘 |
6.1 中医认知 |
6.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7. 化疗相关性腹泻 |
7.1 中医认知 |
7.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8. 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群管理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
1.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规律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规律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3.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规律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4.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的用药规律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5.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用药规律 |
5.1 资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6.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的用药规律 |
6.1 资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7.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 |
7.1 资料与方法 |
7.2 结果 |
7.3 讨论 |
8. 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用药规律对比 |
9. 总结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预防口腔溃疡,提高生活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循证护理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J]. 苏慧敏,王羽,李宏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9)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J].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9)
- [4]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杨建温.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碳酸氢钠溶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D]. 杨润瑜.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6]牙痛停滴丸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雪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D]. 国文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效果[J]. 谢晓妍,区德明,陈嘉婷,梁安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09)
-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