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如芹,高振东,高宗毅[1](2022)在《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有效85例, 总有效率为73.28%。不同临床资料患者肿瘤最大长径、动静脉瘘、门脉癌栓、远处转移、假包膜、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次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12.76、19.16、8.54、7.30、7.71、9.41、4.08, P < 0.05或 < 0.01)。肿瘤最大长径、门脉癌栓、假包膜、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次数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3.13、3.75、4.16、5.20、3.90、3.40, 均P <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 早期明确高危因素, 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风险, 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该研究有显着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尹加伟[2](2021)在《MRI影像学标志物在小肝癌射波刀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yber knife robotic radiosurgery,CK)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相关影像学标志物变化趋势分析、ADC值在早期肿瘤反应评估中的作用以及MRI相关影像学标志物预测sHCC早期客观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1)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sHCC患者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1年,收治患者临床资料、影像数据完整(2)所有病例使用G3型CK治疗,总剂量42-45Gy,分割3-4次照射。治疗前1周(基线)、治疗后2-3个月、5-6个月、11-12个月分别使用飞利浦Ingenia1.5T磁共振对所有病灶进行相同MRI扫描协议扫描,所有图像经过标准化流程进行后处理,主要测量指标为病灶直径、病灶T2信号强度比、病灶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比、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绝对值。所有病例复查的影像资料,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估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mRECIST)进行肿瘤病灶反应评估。(3)所有随访复查病例资料分为早期组(2-3个月)、中期组(5-6个月)、后期组(11-12个月)三个组别,每个组别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评估,评估等级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将评估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CR+PR)病例划分为客观缓解组,将评估为疾病稳定(SD)病例划分为稳定组,分别对各组病例的病灶T2信号强度比、病灶动脉期信号强度比、病灶ADC绝对值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同时联合病灶基线直径对sHCC射波刀治疗早期客观缓解的预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所有病例在1年的随访期内T2信号强度比组间比较分析,基线、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后期(11-12个月)前后两两比较,除中期(5-6个月)与后期(11-12个月)比较之间无差异,其余均存在差异(P<0.001),早期(2-3个月)复查呈上升趋势,中期(5-6个月)复查呈下降趋势。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比组间比较分析,基线、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后期(11-12个月)前后两两比较,除中期(5-6个月)与后期(11-12个月)比较之间无差异,其余均存在差异(P<0.001),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复查呈下降趋势。ADC绝对值组间比较分析,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后期(11-12个月)前后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01),随访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2)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sHCC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肿瘤反应,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后期(11-12个月)ADC值诊断小肝癌射波刀治疗后客观缓解组(CR+DR)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6、0.523、0.639,以ADC值为1.161、1.086、1.295为诊断截断值,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0%、80.20%、82.10%和66.70%、42.10%、47.10%。早期(2-3个月)随访中客观缓解组(CR+DR)ADC绝对值=1.15±0.11×10-3s/mm2,稳定组(SD)ADC绝对值=1.22±0.21×10-3s/mm2,P=0.151,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客观缓解组(CR+DR)ADC绝对差值(ΔADC)=-0.19±0.08×10-3s/mm2,稳定组(SD)ADC绝对差值(ΔADC)=-0.04±0.08×10-3s/mm2,P<0.00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肝癌射波刀治疗后早期客观缓解组(CR+DR)ADC绝对值比稳定组(SD)变化明显。(3)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sHCC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肿瘤反应,基线(治疗前)肿瘤直径、T2信号强度比、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比、ADC绝对值预测早期(2-3个月)客观缓解(CR+DR)单因素分析,基线(治疗前)肿瘤直径与ADC绝对值是重要影响因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治疗前)肿瘤直径是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054)。(4)sHCC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年内随访过程中瘤周放射性肝损伤区ADC绝对值组间比较分析,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后期(11-12个月)前后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01),随访中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结论:sHCC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年内所有病例随访过程中发现(1)影像学标志物T2信号强度比早期(2-3个月)呈升高趋势,中期呈下降趋势,后期下降趋势不明显;动脉期强化信号强度对比早期(2-3个月)、中期(5-6个月)呈下降趋势,后期下降趋势不明显。(2)影像学标志物ADC绝对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肿瘤ADC绝对值变化可能早于形态学的变化,早期评估客观缓解(CR+DR)组ΔADC值变化高于稳定(SD)组,ΔADC值具有作为评估肿瘤早期反应潜在的量化指标。(3)mRECIST标准评估肿瘤反应,基线(治疗前)肿瘤直径是sHCC早期客观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sHCC肿瘤直径越小,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越有可能获得早期客观缓解。(4)瘤周放射性肝损伤区影像学标志物ADC绝对值总体呈升高趋势,反应了肝组织受照射后随时间推移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徐玥靓[3](2020)在《网格大小设定对Monaco5.11计划系统制定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在使用Monaco5.11治疗计划系统制定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时,不同网格参数的设定对不同部位计划带来的影响,为临床计划设计时网格参数大小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头部、胸部、腹部各10个病例,使用Monaco5.11治疗计划系统,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先用2.5mm网格制作立体定向治疗计划,再将计划结果分别用1mm、2mm、3mm、4mm、5mm网格采用蒙卡算法重新计算最终剂量,每个病例得到6个计划,共180个计划。以1mm网格组为对照,比较相同部位不同网格参数计划之间以及不同部位计划之间计划质量以及计划效率上的差异,计划质量指标包括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计划效率指标包括计算时间、机器跳数、治疗时间,并进行三维剂量验证测量这些计划的γ通过率来比较它们在计算精度上的差异。结果1.随着网格的增大,三个部位计划中靶区的D2%、D50%变大,D98%变小;HI、GI变大,CI变小。与1mm组进行对比,最大百分比差异在头部病例中:D2%为2.7%,D50%为2.5%,D98%为2.4%;在胸部病例中:D2%为1.8%,D50%为 1.2%,D98%为 0.8%;在腹部病例中:D2%为 1.9%,D50%为2%,D98%为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头部病例中,左右眼球和脑干的Dmean、正常脑组织的Dmean和V12均随着网格增大而增加,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病例中,所有危及器官的Dmean、肺的V12.5、V13.5都随着网格增大而增加。气管、食管、主动脉Dmean的4mm和5mm组,肺的V12.5、V13.5及心脏的Dmean各组,肺与胸壁的Dmean大于2.5mm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病例中,肝脏的V15、V21、Dmean及左右肾脏Dmean均随着网格增大而增加,肝脏V15的4mm和5mm组、肝脏Dmean除2.5mm组、左右肾脏Dmean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一部位病例的计划中,网格越大,计算耗时越长,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病例的计划中,计算耗时:腹部病例>胸部病例>头部病例。4.同一部位病例的计划中,网格越大,机器跳数越多,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病例的计划中,机器跳数:胸部病例>腹部病例>头部病例。5.同一部位病例的计划中,网格越大,治疗时间越长,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病例的计划中,治疗时间:胸部病例>腹部病例>头部病例。6.同一部位病例的计划中,网格越大,γ通过率略有下降,各组与1m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病例的计划中,γ通过率:头部病例>腹部病例>胸部病例。结论兼顾计划质量与计划效率,在制作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设定网格参数大小时,头部病例推荐不大于2.5mm的网格,胸部病例推荐2mm网格,腹部病例推荐2mm或2.5mm网格。

霍添琪,李春霞,费晓璐,陈鹏宇,成学慧,曹晓萌,赵颖波[4](2020)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与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评估与配置,提出科学合理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和配置方案。方法:全面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发展历史和配置需求,以安全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以效果为导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级设置12个维度因素,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评估和配置方案。结果:以多维度的评价架构,制定综合宏观和微观因素的需求评估及配置方案,符合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准入和监督的管理标准及要求。结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级12个维度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及配置方法,可做到设备物尽其用、资源按需平衡配置的科学配置准则,有利于医疗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黄伟,张延可,朱健,李宝生,于金明[5](2020)在《中国放射肿瘤学33年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成立33年以来,中国放射肿瘤学发展迅速。现结合历次信息调查数据,从放疗单位、相关专业人员、设备、技术和学科发展几个方面,以11年为一个阶段,对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肿瘤放疗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放疗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新的"精准放疗"理念。

岳晨曦[6](2019)在《立体定向放疗等效生物剂量模型研究及剂量评估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影响,肿瘤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核心方法,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放射治疗过程中只有物理剂量计算而缺少等效生物剂量(Biologic equivalent dose,BED)计算,不能准确评估组织生物反应,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放射治疗技术结合做到计算机辅助决策(Computer aided decision,CAD)和精准医疗,是计算机技术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研究和改进线性二次(Linear quadratic model,LQ)模型,将改进LQ模型应用到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中,进行BED计算。然后以改进模型为核心算法开发等效生物剂量计算CAD系统,辅助肿瘤医生准确评估放疗过程中组织的生物反应,从而努力做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SBRT中等效生物剂量计算是CAD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放射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主要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针对SBRT中LQ模型在高剂量区低估细胞存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Q模型——线性二次修复模型。本文通过添加具有曲率约束能力的修复函数得到线性二次修复模型,继而对修复模型进行推导,得到基于修复模型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线性二次修复模型的拟合精度要优于LQ模型(平均χ2/df:0.4739 vs.2.9161)。(2)针对细胞敏感性,本文在线性二次修复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线性二次改进模型和细胞超敏反应模型。线性二次改进模型通过添加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曲率约束修正因子对LQ模型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二次修复模型,线性二次改进模型对不同细胞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进一步,本文还对细胞在超低剂量的超敏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造了细胞超敏反应模型,用于描述细胞极低剂量条件下的生物响应。(3)根据提出的线性二次改进模型得到的等效生物剂量计算模型,本文设计实现了等效生物剂量计算评估系统。首先提取放疗计划中.dicom文件中的数量矩阵转换为.mat格式,实现了放疗剂量结构文件的可视化;然后解析计划文件得到结构矩阵和剂量矩阵,并将本文提出的线性二次改进模型作为核心算法应用到系统中计算等效生物剂量,提升了CAD系统生物剂量计算的精准性;最后基于LQ模型、线性二次修复模型和线性二次改进模型,实现了放疗剂量方案转换功能。本文通过改进LQ模型,继而得到了改进的BED模型,克服了传统BED模型在SBRT中高估生物剂量的缺点。然后将改进的BED模型应用到SBRT的等效生物剂量中,开发了等效生物剂量CAD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生物剂量的计算及可视化,量化评估了放疗过程中组织的生物效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精准生物剂量计算服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肖芳[7](2019)在《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文中认为空间组织是清晰梳理流线、合理规划布局和高效利用空间的关键,对于功能复杂、空间复合的医院建筑尤为重要。在当前肿瘤防治的严峻形势下,现有研究缺少对放射治疗科这个肿瘤治疗重点科室的关注,其特殊医疗工艺在建筑层面的表达需要进一步认识。从空间组织展开对放射治疗科的设计研究有助于在流线组织、布局规划与空间设计等方面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以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放射治疗科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阅读、案例搜集和工程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首先梳理了放射治疗科与空间组织相关的科室设置、科室规模、医疗技术、设备配置、建设标准等信息,建立了对研究主体的基本认识;随后分别从三个层级展开论述:在医院总体布局的层面分析了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将之归纳为独立式、半独立式和集中式三种形式;在科室功能分区的层面总结了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布局模式,将之提炼为单廊式、双廊式和多通道式三种模式;在医疗功能房间的层面探讨了放射治疗科主要功能用房内部的空间组织,将之表现为易于理解的图示语言;最后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阐述了上述研究内容的实际运用。本文系统性地展现了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的研究,从真实案例中来并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使研究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弥补了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缺失,所凝练的设计规律与设计策略可供未来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建设参考。全文共约55000余字,其中图片73幅,表格9幅。

江明尹[8](2019)在《基于多模态测量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三十年来,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三大常规肿瘤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疗,70%的恶性肿瘤患者适宜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治愈率在肿瘤总体治愈率中占到18%。当前,高端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不断应用,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使用问题,而造成这些使用问题的主要诱因是医疗器械可用性设计不合格。作为治疗肿瘤的大型医疗设备,医用直线加速器在临床上的使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可用性问题。目前,国外针对放疗设备开展的可用性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关于放疗设备的可用性研究更是空白。本文从放射治疗流程中操作较为频繁的放疗控制软件着手,采用多模态测量手段,对放疗软件的可用性展开研究,为放疗软件优化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工具。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第一,利用放疗设备可用性调研问卷,向43家放疗设备使用单位发放现状调研问卷,获得了5种品牌型号的临床在用放疗设备可用性现状调研数据。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临床在用放疗设备的可用性设计现状不容乐观,放疗设备可用性设计尚未达到用户预期水平;国产放疗设备与进口设备在可用性设计方面还存在差距,国产设备厂商需要加强可用性研究投入。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放疗设备用户最为关注的可用性维度是设备的软件易用性。第二,提出了一套基于多模态测量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测试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模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被试在放疗软件上执行典型的日常操作任务,采集了被试在不同型号放疗软件完成任务时的各模态指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被试在不同放疗软件完成相同测试任务时,软件可用性设计差异主要体现在绩效(任务时间)、主观评价量表(任务难易程度、SUS量表、USE量表、NASA-TLX工作负荷量表)、眼动指标(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平均眨眼时间、眨眼频率)以及生理指标(皮肤导电性、皮肤温度)上。通过对四种不同模态的可用性评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采用多模态测量方法更能全面评估被试对放疗软件可用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为放疗软件的可用性评估提供了预测模型。依据已有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了放疗软件可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构建了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使用绩效、主观评价量表、眼动、生理指标评价放疗软件可用性可获得最贴近实际的预测结果。第四,探究了放疗软件主界面设计元素对可用性评估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影响放疗软件主界面可用性的关键设计元素。在已有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放疗软件主界面5个重要设计元素以及每个设计元素的两种不同设计水平。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设计了八个不同类型的放疗软件主界面原型。基于多模态可用性研究测试,采集了被试完成测试任务时的相关实验数据。研究的结果表明,重要治疗参数显示对绩效指标任务完成时间具有显着性影响;重要治疗参数的显示对NASA-TLX工作负荷量表得分有显着性影响;联锁报警内容显示对眼动指标平均注视时间存在显着性影响。放疗软件主界面五个设计元素对被试的生理指标变化未产生显着性影响。通过本文研究,为当前放疗设备的可用性现状调研提供了调研工具,为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提供了测量方法,为放疗软件的可用性评估提供了预测模型,同时也为放疗软件的可用性优化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工具。

马宸[9](2019)在《基于视频分析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放疗技术起步较晚,由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准确的记录并收集设备的故障信息,可以帮助设备生产厂家针对自身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质量。目前国内医院使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型号多样,导致了数据接口难以统一,只能采取人工值守的方式去记录收集设备的故障信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开发一种全自动故障检测系统,对于保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由于国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品牌多样,各个型号的设备故障类型各异,对系统的实现提出了巨大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待检测设备多样性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支持对多种设备进行故障检测的系统;第二,各个设备的故障信息多样,故障位置不确定的问题,系统能够对不同型号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分类。本系统中,使用TensorFlow完成故障检测模型和故障分类的训练,采用OpenCV与C++完成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实现的功能是,针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工作影像,对每种不同型号的放疗设备,检测在其工作中发生的故障,并保存故障图像,记录故障发生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长,统计故障总数,最后生成检测日志。本系统的优势在于:第一,支持多种设备的故障检测,针对不同放疗设备,只需将各个设备信息以配置文件的方式录入系统,当检测不同设备时,只需更换相应的配置文件;第二,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SSD目标检测算法,可以精准的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然后采用KNN算法将故障进行准确分类。最后,通过20组不同类型的设备的视频影像对该系统进行了功能性测试,系统的检测结果准确,识别率高,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检测需求。

陈晓翔[10](2019)在《立体定向放疗系统集成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由于其高剂量,高精度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实用中存在设备繁多,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开展立体定向放疗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下,以数据为中心,通过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和界面集成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对多设备集成控制的放疗系统集成控制软件。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论文首先对当前医院临床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工作流程、潜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做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数据结构,将系统划分为数据导入,日程安排,病人选择,临床治疗,数据管理等五个模块。然后重点讨论了系统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案,其中数据结构及接口以医疗数字图像和通信文件标准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对设备的控制则结合WCF技术进行相关设计。部署测试结果表明,立体定向放疗系统集成控制软件实现了预定的需求目标,能够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差错,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工作的效率。

二、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MRI影像学标志物在小肝癌射波刀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射波刀治疗方法
    1.3 影像资料采集及处理
    1.4 评估标准及预后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基线(治疗前)病灶MRI表现以及治疗后瘤周放射性肝损伤ADC绝对值分析
    2.2 治疗后各时间段随访MRI相关影像学标志物分析
        2.2.1 不同随访时间段所有患者T2信号强度比(SIratio2)、动脉期信号强度比(SIratioA)水平比较
        2.2.2 不同随访时间段所有患者ADC绝对值(×10-3s/mm2)水平比较以及诊断学分析;早期客观缓解组与稳定组ADC绝对值(×10-3s/mm2)水平与基线水平比较分析
        2.2.3 预测早期(2-3个月)客观缓解(CR+DR)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附图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评估肝癌局部区域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网格大小设定对Monaco5.11计划系统制定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
    1.2 现代放疗技术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全文体系结构
第二章 实验原理
    2.1 剂量计算原理
        2.1.1 计划系统中基于CT图像的剂量计算
        2.1.2 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曲线的建立
        2.1.3 剂量计算过程
    2.2 Monaco治疗计划系统
        2.2.1 蒙卡算法
        2.2.2 Monaco的XVMC算法
        2.2.3 Monaco剂量计算流程体系
第三章 网格大小对计划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设备介绍
        3.1.1 模拟定位设备
        3.1.2 计划执行设备
    3.2 实验步骤
        3.2.1 病例资料
        3.2.2 模拟定位
        3.2.3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与处方剂量
        3.2.4 计划设计
        3.2.5 计划评估
        3.2.5.1 计划质量参数
        3.2.5.2 计划效率参数
        3.2.6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相关图像
        3.3.2 靶区剂量学参数
        3.3.3 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
        3.3.4 计算时间
        3.3.5 治疗时间
        3.3.6 机器跳数
    3.4 本章小结和讨论
        3.4.1 头部病例网格大小的选择
        3.4.2 胸部病例网格大小的选择
        3.4.3 腹部病例网格大小的选择
        3.4.4 计划效率参数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剂量验证
    4.1 验证设备介绍
        4.1.1 点剂量测量设备
        4.1.2 γ通过率验证设备
        4.1.3 通过率分析软件
    4.2 剂量标定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
    4.3 γ通过率验证
        4.3.1 制作验证计划
        4.3.2 执行验证计划
        4.3.3 剂量比对
        4.3.4 验证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网格大小设定对放射治疗计划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与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概述
    1.1 发展历史
    1.2 应用及配置情况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
    2.1 需求评估
    2.2 配置评价
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配置分析
    3.1 宏观因素
    3.2 微观因素
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配置方案
5 结论

(6)立体定向放疗等效生物剂量模型研究及剂量评估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模型
        1.2.2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现状
    1.3 立体定向放疗中生物剂量计算机辅助决策面临的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线性二次模型和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2.1 引言
    2.2 抽象建模
    2.3 线性二次模型
        2.3.1 模型推导
        2.3.2 线性二次模型
    2.4 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2.5 线性二次模型在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局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性二次类模型的对比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的拟合对比
        3.2.1 数据获取
        3.2.2 曲线拟合算法
        3.2.3 拟合优度函数
    3.3 拟合结果对比
    3.4 实验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4.1 引言
    4.2 单次大剂量中的生物模型
    4.3 基于线性二次修复模型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4.3.1 线性二次修复模型
        4.3.2 基于LQR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4.3.3 LQR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讨论
    4.4 基于线性二次改进模型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4.4.1 线性二次改进模型
        4.4.2 基于LQI的等效生物剂量模型
        4.4.3 LQI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讨论
    4.5 细胞超敏反应的探索性研究
        4.5.1 超敏反应模型
        4.5.2 超敏反应模型拟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系统
    5.1 引言
    5.2 需求分析
    5.3 放疗计划文件解析
    5.4 系统设计
        5.4.1 放疗结构及剂量文件可视化
        5.4.2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
        5.4.3 放射治疗剂量方案转换
    5.5 系统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大型综合医院
        1.2.2 肿瘤专科医院
        1.2.3 放射治疗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2.1 医院的功能分区
        2.1.1 大型综合医院
        2.1.2 肿瘤专科医院
    2.2 基于总体布局的放射治疗科相关流线组织
        2.2.1 病患流线
        2.2.2 医务人员流线
        2.2.3 洁净物品流线
        2.2.4 污染物品流线
    2.3 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
        2.3.1 独立式
        2.3.2 半独立式
        2.3.3 集中式
        2.3.4 不同空间组织形式的对比
    2.4 医院建设模式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形式的影响
        2.4.1 新建
        2.4.2 改扩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3.1 放射治疗科的功能分区
    3.2 放射治疗科的流线组织
        3.2.1 病患流线
        3.2.2 医务人员流线
        3.2.3 洁净物品流线
        3.2.4 污染物品流线
    3.3 放射治疗科的布局模式
        3.3.1 单廊式
        3.3.2 双廊式
        3.3.3 多通道式
        3.3.4 不同布局模式的对比
    3.4 设备进场的预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4.1 候诊区的空间组织
        4.1.1 一次候诊
        4.1.2 二次候诊
    4.2 诊疗区的空间组织
        4.2.1 直线加速器治疗
        4.2.2 钴60 治疗
        4.2.3 后装治疗
        4.2.4 γ刀治疗
        4.2.5 质子治疗
        4.2.6 重离子治疗
        4.2.7 模拟定位室
        4.2.8 诊室
    4.3 医务办公区的空间组织
    4.4 后勤辅助区的空间组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实践——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设计
    5.1 项目概况
    5.2 放射治疗科简介
    5.3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5.3.1 改扩建对医院总体布局的再组织
        5.3.2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5.4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5.4.1 布局方式
        5.4.2 流线组织
    5.5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5.5.1 候诊区
        5.5.2 诊疗区
        5.5.3 医务办公区
        5.5.4 后勤辅助区
    5.6 实践项目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图表目录
    附录B:论文涉及的医院案例目录
    附录C: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部分图纸
作者简介

(8)基于多模态测量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放疗设备可用性现状调研
    2.1 医疗器械可用性文献综述
        2.1.1 可用性定义
        2.1.2 医疗器械可用性定义
        2.1.3 医疗器械可用性评测方法
        2.1.4 医疗器械可用性研究现状
    2.2 放疗领域可用性研究国内外现状
        2.2.1 国外放疗领域可用性研究现状
        2.2.2 国内放疗领域可用性研究现状
    2.3 国内在用放疗设备可用性现状调研
        2.3.1 放疗设备可用性调研工具
        2.3.2 问卷调研对象
        2.3.3 可用性调研结果分析
        2.3.4 讨论
        2.3.5 放疗设备可用性现状调研结论
    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2.5 放疗软件可用性的多模态测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疗可用性测试及其测试数据采集平台的搭建
    3.1 研究平台模块组成
    3.2 测试平台的搭建
        3.2.1 瓦里安虚拟软件测试平台
        3.2.2 新华虚拟软件测试平台
    3.3 测试平台的准确性
        3.3.1 虚拟测试平台与真实放疗软件功能对比
        3.3.2 虚拟测试平台的准确性验证
    3.4 数据采集系统的介绍
        3.4.1 眼动指标采集系统
        3.4.2 生理指标采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虚拟测试平台的多模态测量放疗软件可用性设计研究
    4.1 基于多模态测量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实验目的
    4.2 实验材料
        4.2.1 虚拟放疗软件测试平台
        4.2.2 被试人员的选取
        4.2.3 数据采集平台
        4.2.4 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测试采集数据指标
        4.2.5 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实验任务设计
    4.3 测试流程
    4.4 测试数据处理
    4.5 结果分析
        4.5.1 绩效评价指标在测试任务下的结果分析
        4.5.2 主观评价量表在不同型号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中的结果分析
        4.5.3 眼动评价指标在不同任务下的结果分析
        4.5.4 生理评价指标在不同任务下的结果分析
        4.5.5 不同模态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4.6 讨论
        4.6.1 在不同放疗软件完成测试任务时的可用性指标结果讨论
        4.6.2 放疗软件可用性不同模态测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4.7 结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模态测量的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5.1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建模指标的选取
    5.2 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
        5.2.1 不同模态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2.2 ε-SVR原理介绍
    5.3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
        5.3.1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
        5.3.2 基于不同模态可用性评估指标预测模型的建立
        5.3.3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的选择
    5.4 讨论
        5.4.1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指标的选取
        5.4.2 放疗软件可用性与可用性评估指标的相互关系
        5.4.3 放疗软件可用性评估预测模型的选择
    5.5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的可用性影响研究
    6.1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的选择及软件界面设计
        6.1.1 主界面设计元素的选取
        6.1.2 主页面正交试验设计
    6.2 放疗软件不同设计元素与可用性关联研究实验
        6.2.1 测试任务
        6.2.2 界面可用性评价指标选取
        6.2.3 测试设备
        6.2.4 被试对象
        6.2.5 实验过程
        6.2.6 测试数据处理
        6.2.7 数据分析
    6.3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界面可用性的影响
        6.3.1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
        6.3.2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主观评价量表指标的影响
        6.3.3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眼动评价指标的影响
        6.3.4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生理评价指标的影响
    6.4 讨论
        6.4.1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
        6.4.2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主观评价量表指标的影响
        6.4.3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眼动可用性评价指标的影响
        6.4.4 放疗软件设计元素对生理可用性评价指标的影响
    6.5 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后续研究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附件2: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关系
    附录3: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件4:放疗设备可用性现状调研问卷
    附录5:正交设计网页原型

(9)基于视频分析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设备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1.3.2 目标检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2.1.3 操作可行性
    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2.2.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2.2.2 模型训练子系统需求分析
        2.2.3 故障检测子系统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技术介绍
    3.1 常用术语和符号
    3.2 OpenCV介绍
    3.3 目标检测技术介绍
        3.3.1 SSD模型
        3.3.2 R-CNN模型
        3.3.3 YOLO模型
    3.4 分类算法介绍
        3.4.1 决策树
        3.4.2 支持向量机
        3.4.3 K最近邻分类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4.1.1 系统设计原则
        4.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2 故障检测算法的实现
    4.3 故障分类算法的实现
    4.4 系统故障检测模块的设计
        4.4.1 模型文件读取模块
        4.4.2 视频载入模块
        4.4.3 配置文件模块
        4.4.4 图像切割与故障定位模块
        4.4.5 故障分类与信息统计模块
        4.4.6 日志文件模块
    4.5 系统故障检测模块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系统模型评估
        5.3.1 故障检测模型的评估
        5.3.2 分类模型的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立体定向放疗系统集成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放射治疗简介
        1.1.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1.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设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的相关技术
    2.1 DICOM RT(Radiotherapy Objects)标准
    2.2 数据库技术
    2.3 状态模式
    2.4 SOA和 WCF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软件的需求分析
        3.1.1 病人的治疗流程分析
        3.1.2 各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操作流程分析
        3.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软件的总体设计
        3.2.1 集成方案设计
        3.2.2 软件框架设计
        3.2.3 软件模块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表定义
        3.3.2 数据库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运行环境
        4.1.1 硬件平台
        4.1.2 软件平台
    4.2 数据库操作实现
    4.3 系统对各设备集成控制的实现
    4.4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4.4.1 数据导入模块
        4.4.2 日程安排模块
        4.4.3 病人选择模块
        4.4.4 临床治疗模块
        4.4.5 数据管理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部署和测试
    5.1 系统的测试方案
    5.2 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5.3 性能及稳定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王如芹,高振东,高宗毅. 中国基层医药, 2022(02)
  • [2]MRI影像学标志物在小肝癌射波刀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尹加伟.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网格大小设定对Monaco5.11计划系统制定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分析[D]. 徐玥靓. 苏州大学, 2020(02)
  • [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与配置研究[J]. 霍添琪,李春霞,费晓璐,陈鹏宇,成学慧,曹晓萌,赵颖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3)
  • [5]中国放射肿瘤学33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 黄伟,张延可,朱健,李宝生,于金明.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01)
  • [6]立体定向放疗等效生物剂量模型研究及剂量评估系统开发[D]. 岳晨曦. 济南大学, 2019(01)
  • [7]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D]. 肖芳. 东南大学, 2019(06)
  • [8]基于多模态测量的放疗软件可用性研究[D]. 江明尹.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视频分析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检测系统[D]. 马宸.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10]立体定向放疗系统集成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陈晓翔. 东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