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南,何宇,戚雨心,秦晨,邬军骏,俞洪[1](2021)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一种以听力减退及鼓室积液为主要表现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可导致鼓室粘连、听骨链坏死等并发症,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传音性耳聋。OME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生,其中儿童的发病率较高[1]。目前,
杨扬[2](2021)在《100例经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收集100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已行鼓膜切开引流或置管术的儿童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胎数、是否饲养宠物、0-3岁是否使用安抚奶嘴、是否被动吸烟、居室内是否种植鲜花与多肉植物、是否经常喝含糖饮料等)、起病前是否患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有过敏性鼻炎、是否腺样体肥大、是否扁桃体肥大或者腺样体和扁桃体均肥大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积极寻找与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更好地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的100例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并已行鼓膜切开引流或置管术的儿童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起病前是否患上呼吸道感染、有无过敏性鼻炎、是否腺样体肥大、是否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和扁桃体均肥大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根据《儿科学》人卫第九版将本次研究所入选的100例患儿的年龄分为:①幼儿期:出生≤年龄<3岁;②学龄前期:3岁≤年龄<6岁;③学龄期:6岁≤年龄<10岁;④10岁≤年龄≤14岁。根据性别分为男、女。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春、夏、秋、冬、春夏、夏秋、秋冬、冬春。根据母亲学历分为大专及以下、大专以上。根据胎数分为一胎、二胎及以上。根据饲养宠物情况分为是、否。根据患儿0-3岁使用安抚奶嘴情况、被动吸烟、居室内种植鲜花与多肉植物、经常喝含糖饮料情况分为是、否。根据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分为是、否。[结果]对所收集的100例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年龄采用(M±Q)表示为7±5岁,性别按男、女分组,年龄按出生≤年龄<3岁、3岁≤年龄<6岁、6岁≤年龄<10岁、10岁≤年龄≤14岁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纵向分析各年龄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X2=0.864,P=0.834);母亲文化程度、胎数、0-3岁安抚奶嘴使用情况、被动吸烟、宠物、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经常喝含糖饮料情况、居室内种植鲜花与多肉植物情况、发病季节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总结。[结论]1.4-7岁组患儿发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百分比高于其余三组,男性患儿患病率百分比高于女性患儿;2.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和扁桃体均肥大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显着相关因素;3.母亲文化程度是导致儿童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母亲文化程度,增强对患儿的日常照顾以及医从性,更好地预防及及时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4.其他因素:现已有许多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的研究,如被动吸烟与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有显着的相关性;0-3岁使用安抚奶嘴是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潜在危险因素;起病前患上呼吸道感染可大大提高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过敏性鼻炎、居室内种植鲜花、多肉植物等都可能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
郑小炜[3](2021)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术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术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与单纯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差异;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影响因素,为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课题属于临床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到2021年3月间就诊耳鼻咽喉科,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2~12岁患儿。受试对象共99例(154只患耳),分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组(实验组,AT+M组)和单纯腺样体切除术组(对照组,AT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声导抗、电子耳镜。疗效依据儿童SOM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收集上述临床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1)对比AT+M组和AT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差异,(2)纳入患儿术前腺样体大小、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分析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哪些因素与SOM疗效相关,(3)对比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与SOM疗效相关的因素是否存在不同,并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AT与AT+M组进行一般特征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患儿的一般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分析术后3个月时SOM治愈率:AT+M组共31例(51耳),治愈24耳,有效19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4.31%;AT组共68例(103耳),治愈26耳,有效42耳,无效35耳,总有效率66.02%,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X2=5.672,P=0.017)。通过对比在腺样体Ⅳ度肥大、伴有过敏性鼻炎、学龄前期的患儿中AT+M疗效优于AT。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术式(P=0.006,OR=4.084)、过敏性鼻炎(P=0.015,OR=7.140)、年龄(P=0.004,OR=3.515)及腺样体肥大(P<0.001,OR=6.913)对SOM的预后有影响,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对SOM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3、分析术后6个月时SOM治愈率:AT+M组共31例(51耳),治愈31耳,有效14耳,无效6耳,总有效率88.24%;AT组共68例(103耳),治愈40耳,有效37耳,无效26耳,总有效率74.75%,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3.764,P=0.052)。通过对比在腺样体Ⅳ度肥大、伴有过敏性鼻炎、学龄前期的患儿中AT+M疗效优于AT。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术式(P=0.020,OR=3.699)、年龄(P=0.011,OR=3.281)、腺样体肥大(P=0.000,OR=9.684)对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有显着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0.275,OR=1.884)、过敏性鼻炎(P=0.086,OR=4.010)对SOM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AT+M在治疗AH伴SOM患儿疗效在3个月时优于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2、AT+M在治疗AH伴SOM儿童中在学龄前期、有过敏性鼻炎、腺样体Ⅳ度肥大组疗效优于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学龄期、无过敏性鼻炎、腺样体Ⅲ度肥大组患儿中AT+M和AT疗效无统计学差异。3、腺样体大小、年龄、术式(AT+M vs.AT)均为SOM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刘龙生[4](2021)在《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作为最常见的传导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之一,近期其与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RP)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此次主要为研究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之间关系,目的是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入院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医生的要求凭借自身感受填写反流症状指数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再通过电子喉镜检查结果由2名耳鼻喉科医生完成反流体征指数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并取分数平均值。再由专业人员使用Dx-p H监测仪对患者进行口咽部24小时p H监测。根据患者体位计算反流事件总数、反流百分比时间和最长反流时间,并得出Ryan评分。(2)在上述60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筛选出46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并按照专业耳鼻喉科医师的要求,进行七个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Eust 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的评估。结果1.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量表的阳性率为70%;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FS量表的阳性率为61.66%;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和/或RFS阳性率为73.33%(44/60)。2.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yan指数阳性46例(46/60,76%),以直立评分阳性最多。3.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46名患者的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阳性率为100%(46/46)。结论1.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喉咽反流的症状具有正向相关性。2.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喉咽反流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赫莉,宋英鸾,耿江桥,王亚芳,权珊,杨硕[5](2020)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鼻病毒检测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积液鼻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中耳积液鼻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8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手术的11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入院后采集病史完善检查,术前抽取静脉血行血清过敏原筛查,术中留取中耳积液标本行鼻病毒PCR检测。根据鼻病毒PCR检测结果分为鼻病毒阳性组和鼻病毒阴性组,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分期、出生时孕周、喂养方式及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发生情况和过敏原筛查结果。结果鼻病毒阳性组24例,鼻病毒阴性组87例,鼻病毒阳性组患儿年龄中位数显着低于鼻病毒阴性组(P<0.05),学龄前患儿占比、急性-亚急性期患儿占比显着高于鼻病毒阴性组(P均<0.05),2组患儿性别、出生时孕周、喂养方式及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发生率和过敏原阳性率、过敏原阳性项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鼻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中耳积液鼻病毒感染常发生于小年龄患儿及分泌性中耳炎早期阶段,与过敏原刺激及过敏易感体质无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将有利于疾病恢复。
阿不拉江·托合提[6](2020)在《Nrf2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Nrf2蛋白与TLRs在不同类型中耳炎中耳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及Nrf2与TLRs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阐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组织中Nrf2的表达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探讨Nrf2与TLR4表达模式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进一步探究Nrf2调控TLR4轴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进程中内在调控机制,为揭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进程,急性中耳炎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过度的潜在分子机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第一部分:(1)利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中耳炎后遗疾病(DOM),非中耳炎(Non-OM)患者中耳组织中Nrf2和TLRs(TLR2,TLR4,TLR5和TLR9)的表达水平差异。(2)为了验证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三种中耳炎中耳组织中的Nrf2和TLRs的表达水平差异。(3)采用Pers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Nrf2和TL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第二部分:(1)利用RT-q PCR法检测CSOM,DOM,Non-OM中耳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和IL-6)的差异表达。(2)采用ELISA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慢性炎症在CSOM,DOM,Non-OM中表达水平的意义。第三部分:(1)建立高剂量脂多糖(LPS)诱导的AOM小鼠模型和持续低剂量LPS诱导的CSOM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OM,CSOM,Control三组中耳组织中促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2)和促凋亡蛋白(裂解的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的差异。(2)采用RT-q PCR法检测AOM,CSOM,Control三组中耳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采用ELISA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3)采用RT-q PCR法检测AOM,CSOM,Control组中耳组织中Nrf2和TLR4表达水平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4)验证Nrf2的敲低效率和TLR4过表达效率,采用RT-q PCR法检测Nrf2在CSOM,COSM+KD-Nrf2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和TLR4在CSOM,COSM+OE-TLR4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5)采用RT-q PCR法检测CSOM,COSM+KD-Nrf2,Control中耳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采用RT-q PCR法检测CSOM,COSM+OE-NTLR4,Control中耳组织中Nrf2表达水平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6)采用RT-q PCR法检测CSOM,COSM+OE-NTLR4,COSM+KD-Nrf2,Control中耳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采用ELISA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7)验证Nrf2过表达的效率和TLR4敲低效率,采用RT-q PCR法检测Nrf2在AOM,AOM+OE-Nrf2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和TLR4在AOM,AOM+KD-TLR4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8)采用RT-q PCR法检测AOM,AOM+OE-Nrf2,AOM+KD-TLR4,Control中耳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采用ELISA法验证上述RT-q PCR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第一部分:(1)Nrf2在CSOM中耳粘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DOM,Non-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DOM,Non-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在CSOM中耳粘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DOM,Non-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DOM,Non-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2,TLR5和TLR9在CSOM,DOM,Non-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3)Nrf2与TLR4在CS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显着统计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8,P<0.0001),呈负相关。第二部分:(1)RT-q PCR结果显示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和IL-6)在CS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DOM,Non-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DOM,Non-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第三部分:(1)使用高剂量LPS建立AOM小鼠模型,持续低剂量LPS建立CSOM小鼠模型,促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2)在CSOM,AOM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SOM,A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凋亡蛋白(裂解的Caspase-3和Bax)在CSOM,AOM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SOM,A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T-q PCR结果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在CS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AOM,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ontrol,AOM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3)Nrf2在小鼠CSOM中耳粘膜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AOM,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OM,Control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在小鼠CSOM中耳粘膜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AOM,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OM,Control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验证Nrf2敲低和TLR4过表达载体传染率,Nrf2在CSOM+KD-Nrf2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S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LR4在CSOM+OE-TLR4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S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TLR4在CSOM+KD-Nrf2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S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ontrol,CSOM+KD-Nrf2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Nrf2在COSM+OE-TLR4,CSOM组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Nrf2在COSM+OE-TLR4组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ontr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6)RT-q PCR结果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在CS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SOM+KD-Nrf2,CSOM+OE-TLR4,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SOM+KD-Nrf2,CSOM+OE-TLR4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7)验证Nrf2过表达,TLR4敲低载体在AOM小鼠中耳组织中的转染率,Nrf2在AOM+OE-Nrf2组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显着高于A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LR4在AOM+KD-TLR4组中表达水平显着低于AO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RT-q PCR结果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在AOM+KD-TLR4,AOM+OE-Nrf2组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AOM,Control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OM+KD-TLR4,AOM+OE-Nrf2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RT-q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Nrf2在CSOM中耳组织中高表达与CSOM发病进程有关。TLR4在CSOM中耳组织中低表达与CSOM发病进程有关。Nrf2与TLR4在CSOM中耳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Nrf2靶向下调TLR4促成CSOM的发病。(2)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和IL-6)在CSOM中高表达与CSOM的发病进程有关,CSOM中存在慢性炎症。Nrf2/TLR4通路在CSOM中维持慢性炎症,然而慢性炎症在CSOM发病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3)Nrf2在CSOM中耳组织中高表达与CSOM发病进程有关。Nrf2靶向调控TLR4,并且在CSOM中对TLR4表达起负调控,但TLR4水平的改变不影响Nrf2表达水平。Nrf2靶向下调TLR4通过维持慢性炎症,促成CSOM的发病进程。TLR4在调节CSOM进程中显示TLR4高表达消除CSOM的慢性炎症,而敲低TLR4则促进AOM-CSOM的转变,表明TLR4的减弱促成CSOM的发病机理。敲低Nrf2可减轻CSOM的慢性炎症,并且Nrf2高表达促进AOM的慢性炎症,表明Nrf2在AOM过渡CSOM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敲低Nrf2通过上调TLR4逆转慢性炎症,从而减缓CSOM的发病进程。这项研究揭示AOM-CSOM过度的潜在机制并可能为临床CSOM的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制剂。
蒋暑雨[7](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仝玉桃[8](2020)在《咽鼓管测压对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测试评估》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为耳鼻喉科常见的的一种临床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朵闷堵,部分患者可表现中耳积液。咽鼓管功能障碍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上缺少能应用于临床咽鼓管评估的客观测试工具,并且咽鼓管的测试缺乏金标准。咽鼓管测压仪(Tubomanometry,TMM)于2001年由Esteve等首先在欧洲引入并用于评估咽鼓管功能。TMM对于咽鼓管功能评估正常人群的有效性已被证实,是一个相对简单和无创的咽鼓管功能客观测试工具。近来,国内也有应用TMM的多篇报道,但研究方法和角度各不相同,与临床常用方法的对比研究资料尚少。本研究拟讨论咽鼓管测压仪对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测试评估价值,希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6例(64耳)OME患者及35例(70耳)正常对照组进行TMM测试,结果以三种压力下(30mbar、40mbar、50mbar)R值显示(R≤1表示咽鼓管正常开放;R>1或未检测到R表示咽鼓管开放延迟或阻塞);同时进行主观Valsalva,声导抗,咽鼓管评分(ETS)和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ETDQ-7)评估。结果1.受试者在TMM30、40和50mbar三种压力下均可以观察到咽鼓管开放受限,对照组分别为10%,2.86%和1.43%,OME组分别为78.12%,71.83%,和68.75%,两组比较差异显着(30mbar:χ2=63.479 P=0.000;40mbar:χ2=69.273 P= 0.000;50mbar:χ2=67.934 P=0.000);咽鼓管开放受限在组内三个压力之间比较,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χ2=9.055 P=0.011)而OME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477 P=0.478)。2.OME患者Valsalva结果与TMM 30mbar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χ2=16.663 P=0.000),与 40 和 50mbar 结果一致性较差(χ2=3.322 P=0.068 和χ2=2.167 P=0.141)。3.TMM评分和ETS评分与ETDQ-7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493,P=0.000)。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咽鼓管测压仪可有效评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2.TMM 30mbar时测试结果与Valsalva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TMM的咽鼓管评分与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的评分结果呈负相关。
张蓉[9](2020)在《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耳痛。目前SOM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临床大多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西医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整体审察,并结合四诊及病证来治疗疾病,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疗效明显。取渊汤出自于《辨证奇闻》,原用其治疗鼻窦炎,后导师结合古代医籍理论和平素门诊诊疗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炙麻黄、杏仁、甘草和陈皮,用以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使用多年,疗效明显。本课题为评价加味取渊汤和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运用大鼠模型探索加味取渊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疗效评价: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中医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头孢呋辛酯和欧龙马滴剂,口服头孢呋辛酯片0.25g/次,每日2次;欧龙马滴剂5ml/次,每日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分别采用以下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分:各项临床症状量化评分;疗效评价;纯音听阈测定评价;声导抗检查评价等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以此来评估加味取渊汤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液制成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2.动物模型评价: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结合鼓膜内注射继发方法,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以头孢呋辛酯灌胃体积1ml/100g及欧龙马滴剂灌胃剂量为1.575m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大鼠灌胃体积为1ml/100g,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模型组不给药,确认造模成功后处死。模型组在处死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给药后各取得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并检测IL-4和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1)经过14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在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和耳痛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3)对两组改善纯音听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对两组改善声导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在改善患者声导抗检查方面无显着差异。(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着改善IL-4、IFN-y和Th1/Th2,且治疗组对于IL-4和Th1/Th2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2.动物模型疗效评价:(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SOM大鼠的IL-4、IFN-γ和Th1/Th2表达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大鼠的TNF-α和AQP-1表达量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对于TNF-α和AQP-1的调节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加味取渊汤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和欧龙马滴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着。2.加味取渊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体征,并可降低IL-4,纠正Th1/Th2平衡失衡,改善控制炎症反应,促进黏液排除。3.通过动物模型疗效观察,加味取渊汤可以提高AQP-1、纠正Th1/Th2平衡失衡及降低TNF-α,更显着促进中耳积液吸收,解除中耳黏膜水肿,纠正中耳负压,促进疾病恢复。
李小英,张晓晴[10](2020)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泌性中耳炎(SOM)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不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疾病,还对儿童的语言及认知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有统计大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患过SOM,以2~7岁儿童较多见[1]。目前,关于SO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观点认为SOM的发病与感染、咽鼓管阻
二、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分泌性中耳炎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菌感染与OME |
1.1 OME患者中耳积液中检出细菌 |
1.2 细菌感染致病机制 |
2 病毒感染与OME |
2.1 OME患者中耳积液中检出病毒 |
2.2 病毒感染机制 |
3 真菌感染与OME |
4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OME |
5 OME的临床治疗 |
5.1 西医治疗 |
5.1.1 排痰药物疗法 |
5.1.2 排痰药物与激素药物联用疗法 |
5.2 中医治疗 |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4 手术治疗 |
6 展望 |
(2)100例经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术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
2.2 在3 个月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
2.3 在6 个月时对预后各因素进行对比 |
2.4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性别与年龄 |
3.2 过敏性鼻炎 |
3.3 腺样体大小 |
3.4 不足之处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 展望 |
7.参考文献 |
8.附录 |
9.致谢 |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鼻病毒检测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研究方法 |
1.4 过敏原筛查及鼻病毒PCR检测方法 |
1.4.1 血清过敏原筛查检测方法 |
1.4.2 中耳积液鼻病毒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2组过敏原筛查结果比较 |
3 讨 论 |
(6)Nrf2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Nrf2及TLRs在不同类型中耳炎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收集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方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Nrf2/TLR4 通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收集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Nrf2/TLR4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收集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Nrf2 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8)咽鼓管测压对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测试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9)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于SOM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诊断 |
1.3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于SOM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SOM的诊断 |
2.3 中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观察对象 |
1.2 病例选择 |
1.3 受试者权益保障和知情同意书 |
1.4 伦理审查 |
2. 研究方法 |
2.1 药物及实验仪器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观察方法 |
2.5 血清处理及检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研究结果 |
3.1 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前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3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
3.4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5 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分比较 |
3.6 疗效两组间比较 |
4. 不良反应 |
5. 实验指标结果比较 |
5.1 治疗前两组IL-4、IFN-γ比较(Th1/Th2即IFN-γ/IL-4) |
5.2 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3 对照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4 两组治疗前后Th1/Th2比较 |
5.5 治疗后两组IL-4、IFN-γ比较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1. 研究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用药 |
2.2 实验材料 |
2.3 动物模型建立 |
2.4 实验步骤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IL-4、IFN-γ和Th1/Th2比较 |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和AQP-1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1.1 加味取渊汤组成与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1.3 对照组药物的使用 |
2.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
2.1 单项分析 |
2.2 综合疗效分析 |
2.3 血清样本中的Th1/Th2分析 |
3.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3.1 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 AQP-1、Th1/Th2和TNF-α比较 |
4. 机制分析 |
5. 总结 |
6. 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感染 |
1.1 细菌感染 |
1.2 病毒感染 |
1.3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
1.4 真菌感染 |
1.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
2 咽鼓管(ET)阻塞及功能障碍 |
3 变应性炎症 |
4 免疫因素 |
5 细菌生物膜(BBF) |
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
7 维生素D缺乏 |
四、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泌性中耳炎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 周亚南,何宇,戚雨心,秦晨,邬军骏,俞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22)
- [2]100例经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D]. 杨扬.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术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分析[D]. 郑小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D]. 刘龙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鼻病毒检测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 赫莉,宋英鸾,耿江桥,王亚芳,权珊,杨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9)
- [6]Nrf2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 阿不拉江·托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7]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咽鼓管测压对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测试评估[D]. 仝玉桃. 郑州大学, 2020(02)
- [9]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D]. 张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研究进展[J]. 李小英,张晓晴.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