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日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萍[1](2021)在《高级水平日本学生新HSK大纲成语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文中提出成语在汉语词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语代表了中华文化、也是历史传承的象征。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日本学生对汉语成语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由很多因素相关,比如成语本身结构的复杂特性、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等。尤其是对于日本学生,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很大,因为在汉语和日语存在同形异义的成语,所以对于日本学生,汉语成语的习得是一个难点。虽然近年来学者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日本学生成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而基于调查的日本学生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就更少。因此,本论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深入研究日本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的偏误情况。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学生在习得汉语成语过程中出现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研究结果能帮助更多的日本学生学好汉语成语。本论文从六个部分进行说明。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语料来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大体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第二章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汉语成语本体的相关概述及采纳的理论。第三章为本论文调查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态度和汉语成语使用情况,并整理、分析日本学生在问卷中所答的数据。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分析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第四章根据偏误成因为日本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并进行课堂展示环节,希望可以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做出一些贡献。结语部分概括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说明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希望本文可以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提供一些帮助,提高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效率。
王瑞英[2](2021)在《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下位副词,它是用来表达程度量的主要语法手段,在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而“太”既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绝对程度副词,也属于HSK考试大纲中的甲级词汇,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必须掌握的基础词汇。但是因为它的语义内涵较为复杂,用法多样,和其他程度副词在语义特征、所表达的程度轻重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母语为其他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偏误。而偏误具有顽固性,若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这类偏误,任其自由发展,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表达与交际,也会给他们在学习其他相关汉语知识的时候造成阻碍。日本虽属汉字文化圈国家,日语中也有和“太”语义内涵、语法功能相似的程度副词,但是因日语和汉语分属两种语言体系,所以程度副词的表达形式不一致,语法功能也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使得日本国留学生在学习这一程度副词时出现了明显的偏误现象。因此,结合程度副词“太”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对中介语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语料进行分析,了解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情况以及引起偏误的原因,进而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对日本国留学生程度副词“太”的教学有一定帮助,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日本汉语学习者走出程度副词学习误区,减少偏误。论文共分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程度副词“太”的研究现状、所需研究方法以及偏误语料来源和偏误分析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重点以本体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文学类语料,依据三个平面理论,归纳了程度副词“太”的语义内涵、句式结构和语用特征;第三部分主要统计了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出现的偏误情况,并依据偏误性质对偏误例句进行了归类,又结合相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造成日本国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太”的偏误原因做了合理的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依据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和偏误成因,从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几方面探讨了针对日本国留学生程度副词“太”的教学策略。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也对论文的不足之处做了简要说明。
张跳霞[3](2021)在《国际汉语中高级文化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饮食文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目前文化课教学中出现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文化课重视不足的教学现状,参考对外汉语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中高级文化课中,并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提供教学实践的操作经验及教学建议,为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抛砖引玉。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及起源、理论基础、在对外汉语文化课中的可行性分析,介绍翻转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第三章总结了中高级文化课的内容、特点及教学现状,包括教学方法多样化、文化讲述与言语技能相结合的优点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学生课前准备时间不足等缺点。第四章以教学分析为基础,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设计并实施对外汉语饮食文化翻转课堂教学,针对实践情况从教师、学习者、教学单位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对外汉语中高级文化课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文化课教学的不足的结论。
魏成强[4](2021)在《来华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学界对学习者心理认知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上十分密切。我们知道,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研究日本留学生的语法学习策略,对提高其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师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四所大学的118名日本留学生进行了定量研究。运用spss23对收集回来的数据加以分析,探讨了日本留学生使用语法学习策略的一般性特点及个体因素差异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在分析数据之后,引入针对学习者和教师的个性访谈,完善印证调查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日本留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学习策略的运用,但并不经常使用,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日本留学生在学习语法时,比较擅长使用记忆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日本留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不理想。在学习者个体因素差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并不会造成语法学习策略使用上的显着性差异。性格因素上,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优于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不同年龄段学习者在情感策略的使用上表现出显着性差异,26-30岁年龄段的学生情感策略使用频率最低。在学习动机因素上,工具型动机的日本留学生,在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的使用上都明显高于融合型动机的日本留学生。不同汉语学习时长的日本留学生,在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三项策略中均表现出差异性。汉语水平方面,学习者在补偿策略上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汉语等级水平与学习者补偿策略的应用成正比。另外,在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平均值更高。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充分利用日本学生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汉语观;注重对照汉日语法区别,谨防误区;精讲多练,分散难点,全面提高;营造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借助学生母语,适当运用“双语法”教学;注重学习策略培养,增强学生各学习策略在语法学习中的应用。
孙一晨[5](2021)在《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感谢语在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导致两国感谢语在发展的过程衍生出了多种差异。因此,如何更高效地针对日本留学生进行汉语感谢语的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前两章结合了中日两国日常生活以及影视剧中的语料,对汉语感谢语的独有特点以及汉日感谢语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从对日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分析了这些差异可能给教材编写、教学者教学以及日本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第三章统计了大纲以及口语教材中的汉语感谢语,并在第四章调查了日本留学生关于汉语感谢语的使用情况。最后在第五章中,本文以以上三方面的结合分析为依据,对汉语感谢语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口语教材应充分结合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感谢语相关内容的编排。教学者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丰富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日本留学生则要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希望本文能初步提高日本留学生运用汉语感谢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韩蕾[7](2020)在《面向日本成人学习者的汉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日本与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两国经济往来与人文交流十分密切,由于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语言文化渊源很深,因此,日本对汉语的需求不断加深,是世界上汉语教学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学习汉语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为了满足各个年龄段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日本各地出现了很多专门的汉语教学机构,一些综合型语言学校也纷纷开设了汉语课程。笔者实习的汉语学校是一家历史悠久,经验较为丰富的专门的汉语学校,目前的在校者人数近两百人,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语言教学机构。本文通过对该语言机构成人学习者的学和教现状的调查,尝试发现目前日本成人汉语教学与日本成人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匹配问题,尝试在先进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提出改进建议,并运用互动教学模式来满足日本成人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构建主义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用到了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等。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及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日本学习者的研究和日本教学情况的研究,还有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调查。调查数据来源于教学一线,所有问对问题的思考来源于教学实际,因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第三部分是总结日本成人社会学习者的汉语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部分从不同形式的教学下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赵丽萍[8](2020)在《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民心相通,以语言为载体开展两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为了实现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汉语,2019年4月,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英文缩写CIUP)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与菲律宾国家广播电台(PBS)联合创办的《Wow China》栏目中,开创了一个汉语教学节目——《Hello Mandarin》。通过调查菲律宾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教学与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广播汉语教学在菲律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广播媒介推广汉语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还以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满足受众的汉语学习需求。本文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Hello Mandarin》这一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特点和优势,并借助传播学和媒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菲律宾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和《Hello Mandarin》的节目受众。节目的特点有,受众的身份多元,在性别、国籍、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节目中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是异域传播,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相辅相成、融合渗透;节目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受众的反馈是迟缓的、零散的。节目的优势包括,广播汉语教学是有声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能力;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广播媒体的学习成本低廉且便于携带。文章主要从播放内容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对《Hello Mandarin》进行全面剖析,节目的播放内容涉及汉语词汇教学、句子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节目的制作团队针对教学内容需要提供编写脚本、制作课件、录制教学音频等技术上的支持。基于广播汉语教学,提出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启发高校更新汉语教师的培养理念,为高校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国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的广泛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要求高校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国别地区和教育层级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介,定向培养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媒介推广汉语的国际化人才。针对广播媒介自身的不足和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存在的问题,第二季节目在教学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Hello Mandarin》汉语教学节目对未来汉语推广带来以下启示,在充分把握广播这一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广播媒介时效性强和以声传情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优化教学步骤,提高节目的质量;重视受众价值,调查分析预期受众的年龄、职业、学习动机、兴趣指向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发节目的配套教材,提高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广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广播与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弥补广播单向传播、受众反馈迟缓的不足;增强广播与其他新媒介的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汉语推广孔子学院与广播媒体合作的模式能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扩大汉语受众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内在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经济价值的不断升值,菲律宾也迎来了“中国热”和“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孔子学院利用广播、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宣传、推广汉语。
王玉凤[9](2019)在《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习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类型学出发,考察SVO语序的英语母语学生和SOV语序的日语母语学生对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的使用,发现两类母语者对该类复句的连词位置习得情况较好,但母语语序对学习者习得该类复句连词产生了一定影响。日语母语者习得该类复句连词的正确率较高,更容易习得,但是在产生的错序偏误中,日语母语者更容易受到母语语序的影响而产生连词位置错误。英语母语者在受母语影响的情况下,较少产生错序偏误,但更容易产生关联副词遗漏偏误。初、中、高级学习者都会产生受母语影响而产生的偏误,其中初级学习者产生的偏误率最高,高级阶段学习者偏误率不一定最低,会产生“化石化”现象。受母语语序影响,日语母语者在连词“可见”、“以便”出现的偏误相对较高,英语母语者在连词“由于……因而……”出现的偏误率相对较高。在测试结果中发现,两类母语者在假设性因果推断句、条件性因果推断句中的连词的使用中容易发生与连词相搭配的关联副词中出现错序偏误。建议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与操练。
李书[10](2019)在《泰国玛哈沙纳差中学学生汉语口语情况调查及应对问题方法探讨》文中指出汉语教学的听说读写总是教师与学习者非常重视的四个技能,其中的口语表达技能对外国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笔者通过认真研究前人的文献发现,外国学生汉语口语表达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记不住生词,发音不标准,没机会使用汉语交流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汉语。造成了学生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停留在简单的口头语“你好老师”“老师再见”以及一些平时课堂常用的问候语。多年的汉语学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帮助泰国中学的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以玛哈沙纳差中学为例,通过笔者的观察,访谈和汉语口语测试分析得出学生的主要问题:一,学生过分重视学分,忽视实际能力运用;二,学生掌握汉语词汇量少,汉语课堂上缺乏口语练习;三,传统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不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四,缺乏语言环境,没机会使用汉语交流。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通过设计教学法以选定“问答互动教学”的方式在汉语课堂尝试教学。笔者认为当一个人被提问时,他就会自然开口回答,但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熟悉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定的情况下表现为A方如何问,B方如何回答,这表示初步的口语能力的培养。问答对话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任务教学期间,重点是增加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汉语口语的基本技能,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教学对象是泰国玛哈差纳差中学高中一年级的32名学生,教学对象大部分的汉语水平基本上是零起点和初级水平,在课堂中运用了问答互动教学,鼓励泰国学生开口说汉语,在课堂中学生之间也有问答交流的口语练习。本问主要采用4种研究方法进行调研,分别为访谈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案例法。第一,访谈法,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话,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能从访谈结果中分析出学生汉语口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测试法,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汉语程度进行总结,然后自编设计汉语口语测试卷,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第三,问卷调查法,调查分为两期,预期教学与教学反馈,为了让学生对笔者的教学方式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一星期后才进行前期调查并且在学期末进行了后期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第四,案例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的,笔者以汉语口语在汉语课堂教学应用为案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案,在上课期间,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收集成果并提供建议。第五章为结语,提出了问题的应对方法。
二、在日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日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高级水平日本学生新HSK大纲成语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统计与分析法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内容 |
(六)语料来源 |
一、文献综述 |
(一)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 |
(二)对外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
二、汉语成语概述 |
(一)成语的定义 |
(二)成语的特点 |
1.结构固定性 |
2.意义整体性 |
3.历史民族性 |
(三)成语的来源 |
(四)中日成语的比较 |
1.同形同义 |
2.同形异义 |
三、日本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
(一)基于语料库调查的偏误类型分析 |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偏误类型分析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描述 |
4.调查结果 |
5.调查类型 |
(三)偏误成因分析 |
1.成语本身结构的复杂性 |
2.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石化现象” |
3.学生主体因素 |
4.教师讲解方面 |
四、针对日本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的策略 |
(一)成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
1.“精讲多练原则 |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3.“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原则 |
4.“加强直观性”原则 |
(二)成语习得的教学对策 |
1.教学方法多样化 |
2.教学手段多样化 |
3.引导学生对成语感兴趣 |
(三)课堂展示 |
1.教学对象 |
2.教学内容 |
3.教学目标 |
4.教学方法 |
5.教学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与理论基础 |
一、程度副词“太”的语法功能 |
(一)语义内涵 |
(二)句式结构 |
(三)语用特征 |
二、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分析 |
(一)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情况统计 |
(二)程度副词“太”的偏误类型 |
1.遗漏偏误 |
2.误代偏误 |
3.误加偏误 |
4.其他偏误 |
(三)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成因分析 |
1.程度副词“太”的用法较为复杂 |
2.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3.学生过度泛化目的语规则 |
4.学生交际策略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
三、日本国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太”的教学策略探讨 |
(一)充分备课,预测偏误 |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1.结合语境进行教学 |
2.对比教学 |
(三)善用微课补充教学 |
(四)加强练习与巩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际汉语中高级文化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饮食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翻转课堂教学概述 |
2.1 翻转课堂的定义及起源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2.2.1 认知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微型学习理论 |
2.3 翻转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
2.3.1 翻转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
2.3.2 翻转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
2.4 翻转课堂教学在中高级文化课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
2.4.1 理论可行性研究 |
2.4.2 实践可行性研究 |
3 中高级文化课教学概述 |
3.1 中高级文化课教学的内容 |
3.2 中高级文化课教学的特点 |
3.2.1 文化知识具有系统性、专题性 |
3.2.2 文化知识信息量大 |
3.2.3 文化教学和言语技能教学并重 |
3.3 中高级文化课教学现状 |
3.3.1 中高级文化课的优点 |
3.3.2 高级文化课的不足 |
4 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例的中高级文化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
4.1 教学总体分析 |
4.1.1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
4.1.2 教学目标 |
4.1.3 教学对象 |
4.1.4 教学时间 |
4.1.5 教学重难点 |
4.1.6 教学方法 |
4.2 课前教案设计 |
4.2.1 翻转课堂流程 |
4.2.2 教学步骤设计 |
4.3 课程教案设计 |
4.4 教学反思 |
4.4.1 课前准备 |
4.4.2 课堂教学 |
4.4.3 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4)来华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 |
一、宏观研究 |
二、微观研究 |
第三节 我国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
一、英语学界语法学习策略研究 |
二、对外汉语学界语法学习策略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问卷调查 |
一、拟解决问题及研究假设 |
二、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三、问卷设计 |
四、问卷施测 |
五、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二节 访谈 |
一、访谈的意义 |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过程 |
第三章 调查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学习者应用语法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 |
第二节 学习者应用各项语法学习策略的具体情况 |
一、对记忆策略的运用 |
二、对认知策略的运用 |
三、对补偿策略的运用 |
四、对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
五、对情感策略的运用 |
六、对社交策略的运用 |
第三节 对有个体差异的学习者的比较与分析 |
一、日本留学生的性别与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
二、日本留学生不同性格与语法学习策略份相关分析 |
三、日本留学生的年龄与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
四、日本留学生学习动机与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
五、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时长与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
六、日本留学生汉语等级水平与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
第四节 访谈内容与分析 |
一、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调查结论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调查结论 |
一、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结论 |
二、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论 |
第二节 针对日本留学生汉语语法教学的建议 |
一、充分利用日本学生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汉语观 |
二、注重对照汉日语法区别,谨防误区 |
三、精讲多练,分散难点,全面提高 |
四、营造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
五、借助学生母语,适当运用“双语法”教学 |
六、注重学习策略培养,增强学生各学习策略在语法学习中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汉日感谢语概述 |
第一节 汉语感谢语概述 |
一、汉语感谢语的定义 |
二、汉语感谢语的分类 |
第二节 日语感谢语概述 |
一、日语感谢语的定义 |
二、日语感谢语的分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日感谢语对比及其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一节 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的对比 |
一、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中的相似之处 |
二、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中的差异 |
第二节 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对比 |
一、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相似之处 |
二、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差异 |
第三节 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对比 |
一、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相似之处 |
二、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差异 |
第四节 汉日对比下的汉语感谢语特点 |
一、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表达方式的特点 |
二、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语用功能的特点 |
三、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特点 |
第五节 汉日感谢语使用差异形成的原因 |
一、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文化历史因素 |
二、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民族性格因素 |
三、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社会关系因素 |
第六节 汉日感谢语的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影响 |
一、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
二、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
三、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感谢语的考察与分析 |
第一节 大纲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
一、《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
二、《新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中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
第二节 口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考察与分析 |
一、《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
二、《汉语口语速成》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
第三节 口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考察总结 |
一、《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对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
二、《汉语口语速成》中对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
三、教材中对日汉语感谢语编排存在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考察 |
第一节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一、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基本说明 |
二、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的问题 |
二、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感谢语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对口语教材中感谢语的编写建议 |
一、结合大纲要求、对感谢语进行多方面丰富 |
二、结合大纲要求,优化感谢语分布 |
三、结合学生需求,增加有效性练习 |
第二节 对教学者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建议 |
一、对汉日感谢语差异及其原因要有积极态度 |
二、丰富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 |
三、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相结合 |
第三节 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学习建议 |
一、把握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
二、正确看待中日差异,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三、积极参与交际,增加实践机会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7)面向日本成人学习者的汉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
(一)互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日本成人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日本成人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一)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 |
(二)汉语学习的难点 |
(三)汉语学习的需求 |
三、日本成人汉语学习的主要特点 |
(一)学习倾向 |
(二)课堂表现 |
(三)学习效果 |
第二章 互动教学应用于日本成人汉语教学的优势及影响因素 |
一、互动教学应用于日本成人汉语教学的优势 |
(一)适应日本成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
(二)符合日本成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
(三)提高日本成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
二、互动教学应用于日本成人汉语教学的影响因素 |
(一)民族群体因素 |
(二)学习者个体因素 |
(三)语言环境因素 |
(四)学习媒体因素 |
(五)教师教学因素 |
第三章 互动教学在日本成人汉语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 |
一、调查的设计、实施及结果统计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面向日本成人汉语学习者的互动教学实施策略 |
一、互动教学的实施原则 |
(一)以理论为依据 |
(二)以问题为导向 |
(三)细化互动类型 |
(四)丰富互动形式 |
(五)贯穿教学全局 |
(六)灵活使用教材 |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的互动教学 |
(一)一对一教学形式下的互动教学 |
(二)一对多教学形式下的互动教学 |
三、互动教学课堂设计实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后记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广播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一)发展现状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一章 菲律宾汉语推广概述 |
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与现状 |
1.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 |
1.1.2 菲律宾汉语推广现状 |
1.1.3 菲律宾汉语广播教学的促成因素 |
1.2 菲律宾孔子学院概况 |
1.2.1 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概况 |
1.2.2 菲律宾公立孔子学院的发展方向 |
第二章 菲律宾广播电台汉语推广媒介功能的实现 |
2.1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1.1 菲律宾汉语国际推广途径 |
2.1.2 汉语国际推广类型 |
2.1.3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2 广播语言教育节目在汉语推广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
2.2.1 《Hello Mandarin》节目概况 |
2.2.2 广播汉语教学的特点 |
2.2.3 广播汉语教学的优势 |
2.3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 |
2.3.1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类型与受众类型 |
2.3.2 《Hello Mandarin》受众群体的特点 |
2.3.3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
第三章 第一季《Hello Mandarin》的教学实施 |
3.1 播放内容的设计 |
3.1.1 词汇教学设计 |
3.1.2 句子教学设计 |
3.1.3 话题及相关文化点的教学设计 |
3.2 制作广播节目的技术支持 |
3.3 主播素质要求 |
3.3.1 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
3.3.2 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
3.3.3 广播汉语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
第四章 《Hello Mandarin》教学节目的优化 |
4.1 广播汉语教学的不足 |
4.1.1 广播语言教学的不足 |
4.1.2 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的局限 |
4.2 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改进措施 |
4.2.1 第二季《Hello Mandarin》节目改进措施 |
4.2.2 《Hello Mandarin》节目对当下广播汉语教学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9)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汉、英、日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的对比 |
2.1 表示说明性因果、据实性因果推断句连词 |
2.2 表示假设性、条件性因果推断句连词 |
2.3 表示目的性因果隐含句连词 |
2.4 汉、英、日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共性和个性 |
2.5 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跨语言普遍性和各语言内部的普遍性 |
3 英语、日语母语者汉语关联词与其联系项语序习得的测试 |
3.1 测试设计 |
3.2 接受性测试(第一部分)结果分析 |
3.3 关联词位置选择测试结果分析 |
3.4 产出性测试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英、日母语者汉语中介语中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考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 |
4.1 语料的收集 |
4.2 两类母语学习者连词使用情况整体分析 |
4.3 英、日语母语者错序及其他偏误 |
4.4 本章小结 |
5 影响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语序习得的因素 |
5.1 影响学习者习得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语序的原因分析 |
5.2 教学建议 |
6 结语 |
6.1 本文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测试卷 |
致谢 |
(10)泰国玛哈沙纳差中学学生汉语口语情况调查及应对问题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口语课的性质 |
1.2.2 口语课的目的 |
1.2.3 口语表达的含义与重要性 |
1.3 问答互动教学法和创新之处 |
1.3.1 问答互动教学法的定义 |
1.3.2 创新之处 |
1.4 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2 泰国汉语口语教学现状,学生的情况与课堂分析 |
2.1 泰国中学汉语口语教学现状 |
2.1.1 泰国教育部汉语口语技能的目的要求 |
2.1.2 高中学校教材使用现状 |
2.1.3 课堂教学方法 |
2.1.4 汉语教师现状 |
2.1.5 学生情况 |
2.2 玛哈沙纳差中学汉语口语教学现状 |
2.2.1 使用教材的现状 |
2.2.2 玛哈沙纳差学生情况的现状 |
2.2.3 教师情况的现状 |
2.2.4 汉语教学的课堂分析 |
3 学生汉语口语课的要求,口语访谈,测试和问题分析 |
3.1 学生对汉语教学的要求 |
3.2 口语访谈设计与分析 |
3.3 学生汉语口语测试的效果 |
3.4 学生汉语口语测试的分析 |
3.5 学生汉语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 |
4 针对泰国中学的汉语口语课问答互动教学与反馈调查 |
4.1 问答互动教学及课堂活动的内容 |
4.2 问答互动教学基本原则 |
4.3 问答互动教学的模式 |
4.3.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4.3.2 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
4.3.3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和补充 |
4.4 教学案例 |
4.4.1 替换问答法 |
4.4.2 图片问答 |
4.4.3 对话问答 |
4.4.4 趣味游戏问答法 |
4.5 教学反馈调查 |
4.5.1 本调查小结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在日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级水平日本学生新HSK大纲成语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 高志萍.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分析[D]. 王瑞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国际汉语中高级文化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饮食文化为例[D]. 张跳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来华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 魏成强.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5]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D]. 孙一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面向日本成人学习者的汉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 韩蕾.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1)
- [8]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D]. 赵丽萍. 兰州大学, 2020(10)
- [9]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因果类复句关联词与其联系项的语序习得研究[D]. 王玉凤. 暨南大学, 2019(04)
- [10]泰国玛哈沙纳差中学学生汉语口语情况调查及应对问题方法探讨[D]. 李书.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