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源RLC电路波函数解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壮壮[1](2020)在《拓扑LC电路中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多年,利用物理系统的拓扑性质对系统进行分类不断取得进展,拓扑物态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电子材料的理解。由于拓扑态的产生只与系统的能带结构中的贝利曲率有关,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子体系中,所以拓扑能带理论被迅速推广到电子体系之外的各种领域,比如冷原子体系、光子晶体、声子晶体、机械系统等。最近,拓扑相关的概念被引入到经典电子线路中并取得很多突破,自感应的拓扑保护、拓扑角态、拓扑结线态、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等都在电子线路平台上得以实现。由于电子元件的参数及连接方式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实验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也非常成熟,所以电子线路被认为是研究拓扑态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平台。本文主要研究由集总参数电子元件电容和电感组成的电路上的连续体里的束缚态。连续体里的束缚态不同于一般的束缚态,一般的束缚态存在体态之外的带隙中,而连续体里的束缚态是一种存在体态频率范围内但仍然保持着完美的局域性的束缚态,没有任何的能量泄露。由于存在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的体系天然的具有很高的Q值,连续体里的束缚态在数学上提出来之后,已经在各种材料系统中进行了研究,例如压电材料、介电光子晶体、光波导和光纤、量子点、石墨烯等等。本文从最简单的拓扑物态体系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出发,构造了由电感和电容周期性排列而组成的电路SSH链,通过基尔霍夫定律和布洛赫定理将电路的拉普拉斯算子与固体材料中的电子能带及哈密顿量相对应,验证了电路SSH链中受拓扑保护的端态。然后我们在PCB电路板上设计构造了由两条电路SSH链组成的电路,这两条SSH链通过中间的电容电感(LC)链间接耦合,通过测量电路的阻抗分布,我们在实验上观测到了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现象,并且讨论了加入了电阻形成非厄米系统之后束缚态的情况。最后我们以电路SSH链为基础构建了类似四方晶格模型的拓扑LC电路,研究了该电路的体能带并且验证了预期的谷边界态。
陶海东[2](2020)在《高铁车网耦合系统谐波不稳定机理及抑制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常因谐波不稳定问题导致网压畸变、容性设备爆炸,动车组控制系统失稳、牵引闭锁、趴窝停运等事故,严重扰乱铁路运输秩序甚至危及安全,而目前谐波不稳定问题的产生机理尚不明确。从不稳定的电压、电流波形中包含的频率分量来区分,谐波不稳定问题主要可分为三类:(1)与电网基频耦合的谐波不稳定问题(包含fx和2f0-fx的频率分量,fx是扰动频率,f0是电网基频);(2)无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问题(包含fx的频率分量);(3)与采样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问题(包含fx和kfsa±fx的频率分量,fsa是采样频率)。从不稳定发生的频段上看,问题(1)主要发生在几赫兹至十几赫兹的低频域,问题(2)主要发生在100 Hz至1/2开关频率的中频域,问题(3)主要发生在高于1/2开关频率后的高频域。因此,车网耦合系统中的谐波不稳定问题包含了一系列小信号不稳定现象,在宽频域范围内均可能发生。如何建立车网耦合系统在宽频域(尤其是在超过1/2开关频率后的高频域)的阻抗模型,如何评估和抑制发生在不同频域内的谐波不稳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此,本文围绕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不稳定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以揭示和消除动车组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系统与牵引供电网交互作用产生的宽频带谐波不稳定问题为总体目标,通过分析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不稳定问题的发生规律、产生机理与稳定判据,从而提出行之有效抑制方案。论文主要工作可归纳为:(1)建立了车网耦合系统小信号平均模型。对于牵引供电网,考虑外部电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等组件,建立了牵引供电网的简化参数模型和详细参数模型。对于动车组,考虑电压环、电流环、锁相环、PWM等模块,建立了dq坐标系(旋转坐标系)和αβ坐标系(静止坐标系)下动车组输入阻抗的小信号平均模型,并通过频率扫描法验证了车网耦合系统小信号平均模型的正确性,为定量分析低频、中频域下的谐波不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手段。(2)建立了车网耦合系统多频率平均模型。随着频率的增加,控制环对动车组输入阻抗特性的影响会逐渐减弱,而A/D采样和PWM调制过程产生的边带谐波分量的影响会逐渐增强,准确评估采样边带谐波分量的影响是提升数学模型在高频域精度的关键。因此,本文考虑将数学模型的有效频率上限扩展至采样频率,建立了2阶和4阶的多频率平均模型来分别评估采样边带谐波分量和PWM边带谐波分量的影响,并通过频率扫描法来验证车网系统多频率平均模型的正确性,为定量分析高频域下的谐波不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手段。(3)揭示了谐波不稳定诱发机理与影响因素。当牵引网输出阻抗和动车组输入阻抗的交互点落入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区域时,车网耦合系统有发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准确评估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特性是谐波不稳定分析的关键。基于所建立的车网耦合系统小信号平均模型和多频率平均模型,推导动车组输入阻抗分别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域下负阻尼特性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可根据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表达式直观地找出控制参数对谐波不稳定的影响规律,揭示宽频带的谐波不稳定诱发机理,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4)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控制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谐波不稳定是由于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特性引起,因此抑制谐波不稳定的关键在于减小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区域。基于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解析表达式,设计了基于电压前馈变量和基于电流反馈变量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可用于减小低频、中频和高频域下动车组输入阻抗的负阻尼区域。此外为了减小控制器的时间延时特性对高频域虚拟阻抗控制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个与虚拟阻抗控制器串联的时间延时补偿环节,能有效提升虚拟阻抗控制器在高频域的控制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虚拟阻抗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宽频带的谐波不稳定问题,为消除车网耦合系统的谐波不稳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笪诚,范洪义[3](2016)在《用纠缠态表象导出复杂量子介观电路的特征频率》文中指出以讨论有互感和共用电容的两回路介观电路的量子化为例,我们提出复杂量子介观电路的特征频率的概念。在给出该电路正确的量子Hamilton算符后,用纠缠态表象求出了系统在恒稳电路状态下的能量量子化公式以及特征频率,发现互感越大,特征频率越高。文中同时也得到了系统的波函数和零点能,这在经典框架中是无从顾及的。
李春强[4](2016)在《量子不变量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宏观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已达到介观尺度,称为介观电路。在设计微型电路时,不得不考虑介观电路的量子力学效应。实践的需要迫切要求理论的发展,因此研究介观电路的量子力学效应,并建立介观电路的量子力学理论迫在眉睫。对于含时的微观体系,通常采用路径积分方法和量子不变量方法。但是用路径积分方法求解较为复杂的介观电路时,求其传播子和波函数十分困难。而量子不变量方法相对有些优势。本文利用量子不变量方法,在介观含时L(t)C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与外源相关的参数和辅助方程,求出了介观含源含时L(t)C电路的量子不变量算符,通过幺正变换求出了体系的波函数和相位因子,实现了体系的量子化;通过定义与电阻相关的相位因子,求出了介观含时R(t)L(t)C电路的量子不变量算符,通过幺正变换求出了体系的波函数和相位因子,实现了体系的量子化。对于介观含源含时R(t)L(t)C电路,通过引入与外源相关的参数和辅助方程,定义与电阻相关的相位因子,得到了体系的量子不变量算符,求解了任意外源下体系波函数和相位因子的普遍表示形式。作为本文得到的结果的应用,求解了含平方反比势的介观L(t)C电路,发现其量子不变量算符与介观含时L(t)C电路形式一致,且与前人的结果吻合。接着,求解了含交流源的介观R(t)L(t)C电路体系的波函数,并计算了体系的量子相干态与量子涨落,结果发现其量子不变量算符和波函数与介观含源含时R(t)L(t)C电路形式一致。本文的理论方法和结果,对微观电路设计和量子态的制备和调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施一剑[5](2015)在《石墨烯纳米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进步,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在逐年缩小,目前已经进入纳米量级。在这个尺度范围下,由于量子效应的出现,经典电路理论将不再适用。近三十年来一系列的实验在不同的材料和体系下发现了各种新奇量子现象的存在。其中于2004年发现的石墨烯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电学性能以及稳定性,成为了理论与实验中热门的研究对象,并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散射矩阵理论以及格林函数方法出发,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性质,旨在为纳米器件的制造与纳米集成电路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参考。我们在多端口石墨烯器件动态电流电压响应的探究中,讨论了石墨烯纳米器件的测量、整流、耗散等特性。文中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电学特性。根据最近邻紧束缚近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宽度、边缘结构下,石墨烯纳米条带展现出不同的色散关系、传播模式、导电特性等。本文同时介绍了研究石墨烯纳米器件动力学电导时所用到的交流输运理论和格林函数方法,并讨论了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及其优缺点。基于这些石墨烯纳米条带的基本性质以及电子输运理论,本文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器件四端测量的阻抗特性。相对于传统的二端测量方法,四端测量消除了引线与导体的接触电阻,使得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根据四端测量体系的交流输运特性,我们可以得到体系的阻抗网络矩阵,最后得出的四端测量阻抗表达式与每两个端口间的动力学电导都相关。本文结论说明,在四端口石墨烯纳米条带结构中,能量在狄拉克点附近时四端测量结果可能会出现负电阻与负电抗。当体系费米能远离狄拉克点时,四端电阻在零值附近上下振荡,而四端电抗从峰值迅速缩小到零值附近。这主要是由于电压探测端引入了非弹性散射并改变了导体中的电荷分布,在纳米器件的四端测量结果上表现出电子波动性。本文还研究了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中的电荷弛豫电阻。不同于直流情形下的Landauer电阻,电荷弛豫电阻伴随着电容在交流电路出现,并决定了电路中的时间常数。本文结论说明,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中栅极电荷弛豫电阻存在量子化现象,并且随着石墨烯纳米条带结构与栅极电压变化。当石墨烯纳米条带中的通道数分别为0,1,N时,相应的栅极平衡电荷弛豫电阻大小大致分别为1/2,1/4,1/2N的电阻量子(h/e2),而非平衡电荷弛豫电阻大小接近于零。通过分析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导与态密度特性,我们发现电荷弛豫电阻更多地与电子库及引线相关。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栅极电压来改变其大小,从而控制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栅极的耗散与噪声。
徐世亮[6](2013)在《路径积分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纳米电子学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及器件已经小到接近原子量级,当电路中电荷输运的量子相干尺度接近费米波长时,须考虑电路的量子效应。因为量子态是信息的载体,所以量子态的制备对于量子信息的操控来说至关重要。介观电路可以作为制备量子态的良好工具,因此其显示出的量子效应备受关注。本论文采用费曼路径积分方法,研究了含源RLC介观电路和含二极管的非线性介观电路。当介观电路中含有电阻和电源时,通常量子化过程就相对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使用涨落分析法获得了体系的路径积分传播子,然后用得到的传播子求出了系统的波函数和量子涨落,并讨论了其时间演化算符。含有二极管的介观非线性电路,是经典的非简谐振子,借助路径积分方法,求解出了此介观电路的传播子与基态能级。采用路径积分方法对介观电路进行量子化求解,可以深入地讨论体系状态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这将有助于介观量子理论的应用,所得结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缩小到纳米量级尺度的微观电路的新特性。
李金鑫,方明[7](2012)在《量子统计力学与有源介观RLC电路中的量子涨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荷分立取值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利用介观电路的全量子理论,对含源介观RLC电路进行了量子化,得到了系统的有限差分薛定谔方程.在表象中,通过变换,薛定谔方程的形式变为标准的马丢方程.在WKBJ近似下,得到了源介观RLC电路的能级分布,进而计算了^P和^P2在基态中的平均值.利用量子统计力学解决了有源介观RLC电路的量子涨落问题.
赵盼[8](2012)在《介观电路的路径积分求解》文中指出直观地讲,介观系统是指尺度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系统。对于宏观和微观体系,人们已经非常了解。对于介观系统,虽然含有大量的粒子,但经典统计力学中的平均性质仍受量子涨落影响。这使得介观系统处于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交叉领域。当电路元件的尺寸到了介观尺度,电路的量子效应必须加以考虑。电子谐振腔的电阻随门电压周期振荡的独特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用路径积分的方法,得到了系统的波函数,同时计算了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以及它们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对于介观RLC耦合电路,哈密顿中的耦合项可以通过线性变换消去,使之等价成两个独立的谐振子,然后用路径积分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系统的波函数,进一步研究了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含有二极管的介观电路,系统具有了非线性特性。在考虑了电荷取分立值的基础上,得到了系统有限差分形式的薛定谔方程。在动量表象中,该薛定谔方程是个四阶微分方程。本文运用改进的级数微扰理论,解析推导出了体系的能级和波函数,同时计算出了电流在基态的涨落。
康金平,蔡绍洪,张玉强[9](2011)在《介观电路系统的量子化及其量子涨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介观电路具有量子效应的特点,从介观电路系统的量子化方法和量子涨落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成功与不足,以期为对该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马金英[10](2011)在《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量子化》文中认为随着介观物理和纳米电路飞速发展,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电路和器件本身的量子相干效应显现出来,必须考虑,原来在研究经典电路时所采用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方法就不再成立。因此需建立关于介观电路的量子理论,如果考虑电荷分立取值的事实,薛定谔方程是有限差分形式,方程的数学求解问题是该理论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一般局限于讨论参数激励幅值较小情况,用WKB的方法进行求解。基于级数展开的微扰法,是求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我们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介观RLC电路的量子化求解。含二极管介观电路的薛定谔方程是四阶的,对微扰理论进行推广,可以实现这个方程的求解,得到体系的能级和波函数。本文在考虑了电荷分立取值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广义动量和广义坐标,利用介观电路的全量子理论,实现了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量子化。在动量表象中,利用幺正变换,有限差分形式的薛定谔方程变为标准的马丢方程的形式。如果WKB和微扰法不适用时,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参数的微扰法,用这种方法求解了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作为应用,我们计算了基态中电流的量子涨落。本文的结果对介观电路及元件的设计有指导意义,我们提出的改进参数的微扰法将对介观电路量子理论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二、有源RLC电路波函数解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源RLC电路波函数解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拓扑LC电路中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拓扑态介绍 |
1.2 连续体里的束缚态 |
1.2.1 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的形成原理 |
1.2.2 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1.3 电路平台上的拓扑态研究进展 |
1.4 非厄米电路系统的拓扑态 |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拓扑LC电路的研究方法 |
2.1 紧束缚近似 |
2.2 Zak相位 |
2.3 电路拉普拉斯算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SH模型及电路SSH链的边缘态 |
3.1 SSH模型 |
3.2 电路SSH链 |
3.2.1 电路结构 |
3.2.2 电路SSH链的边缘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C电路中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
4.1 电路结构 |
4.2 带隙中的束缚态 |
4.3 连续体里的束缚态 |
4.4 非厄米系统中的连续体里的束缚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方晶格LC电路中谷态的理论研究 |
5.1 四方晶格模型 |
5.2 四方晶格电路结构 |
5.3 谷界面态的理论计算与电路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高铁车网耦合系统谐波不稳定机理及抑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谐波不稳定研究现状 |
1.2.2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不稳定研究现状 |
1.2.3 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高铁车网耦合系统小信号平均建模 |
2.1 引言 |
2.2 牵引网频域阻抗建模 |
2.2.1 牵引网阻抗的等效建模方法 |
2.2.2 牵引网阻抗的详细建模方法 |
2.3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小信号平均建模 |
2.3.1 dq控制型动车组的等效拓扑结构 |
2.3.2 dq坐标系下动车组的小信号平均建模 |
2.3.3 αβ坐标系下动车组的小信号平均建模 |
2.4 基于频率扫描法的车网阻抗模型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铁车网耦合系统多频率平均建模 |
3.1 引言 |
3.2 瞬态电流控制型动车组的等效拓扑结构 |
3.3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多频率平均模型 |
3.3.1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多频率特性分析 |
3.3.2 PWM模块的多频率建模 |
3.3.3 动车组输入导纳的多频率建模 |
3.3.4 非线性PWM边带谐波分量对动车组多频率平均模型的影响 |
3.4 动车组多频率平均模型验证 |
3.4.1 开环PWM模型验证 |
3.4.2 动车组输入导纳多频率平均模型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谐波不稳定诱发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引言 |
4.2 谐波不稳定现场测试分析 |
4.3 谐波不稳定诱因及判定方法 |
4.3.1 基于广义Nyquist判据的谐波不稳定判定方法 |
4.3.2 谐波不稳定诱因 |
4.4 与电网基频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 |
4.5 无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 |
4.6 与采样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虚拟阻抗控制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 |
5.1 引言 |
5.2 与电网基频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 |
5.3 无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 |
5.4 与采样频率耦合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 |
5.5 统一的谐波不稳定抑制方法 |
5.6 本章小结和建议 |
5.6.1 小结 |
5.6.2 谐波不稳定抑制建议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作者简历 |
(4)量子不变量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介观电路的研究现状 |
1.3 量子不变量方法简介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介观L(t)C电路的量子化研究 |
2.1 介观含时L(t)C电路的求解 |
2.2 介观含时含源L(t)C电路的求解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介观R(t)L(t)C电路的量子化研究 |
3.1 含时介观R(t)L(t)C电路的求解 |
3.2 含时含源介观R(t)L(t)C电路的求解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几种介观电路特例的求解 |
4.1 含时含平方反比势介观L(t)C电路的求解 |
4.1.1 结果验证 |
4.2 含时含交流源介观R(t)L(t)C电路的求解 |
4.2.1 相干态与量子涨落的求解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5)石墨烯纳米器件中的电子输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2 基本理论方法与模型 |
2.1 散射矩阵理论 |
2.2 格林函数方法 |
2.3 直流输运理论 |
2.4 交流输运理论 |
3 石墨烯纳米器件 |
3.1 本章引言 |
3.2 二维石墨烯材料 |
3.3 石墨烯纳米条带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结构的四端阻抗 |
4.1 本章引言 |
4.2 基本模型和研究方法 |
4.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石墨烯场效应管顶栅的电荷弛豫电阻 |
5.1 本章引言 |
5.2 基本模型和研究方法 |
5.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6)路径积分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介观电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费曼路径积分的意义 |
2.2 费曼路径积分的研究对象 |
2.3 费曼路径积分的基本思想 |
第3章 含外源项介观 RLC 电路的求解 |
3.1 传播子的求解 |
3.2 波函数的求解 |
3.3 量子涨落及不确定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二极管介观电路的求解 |
4.1 哈密顿量的获取 |
4.2 传播子的求解 |
4.3 基态能级的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7)量子统计力学与有源介观RLC电路中的量子涨落(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源介观RLC串联电路的量子化 |
2 量子正则系综理论 |
3 在有限温度下介观RLC串联电路的量子效应 |
4 结论 |
(8)介观电路的路径积分求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介观电路量子化方法 |
2.1 介观电路的正则量子化 |
2.2 全量子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介观电子谐振腔的量子效应 |
3.1 电子谐振腔的量子化 |
3.2 传播子和波函数 |
3.4 量子涨落和不确定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介观RLC耦合电路的量子效应 |
4.1 介观RLC耦合电路的量子化 |
4.2 哈密顿的解耦合 |
4.3 波函数和涨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介观二极管电路的量子效应 |
5.1 含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的量子化 |
5.2 系统的波函数和能级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量子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介观电路量子化的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介观RLC 电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
2.1 介观RLC 电路的量子化 |
2.2 系统的能级和电流的量子涨落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含二极管的非线性介观电路量子化 |
3.1 含二极管的非线性介观电感-电容耦合电路的量子化 |
3.2 系统的波函数和能级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量子化 |
4.1 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 |
4.2 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能级和波函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详细摘要 |
四、有源RLC电路波函数解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拓扑LC电路中连续体里的束缚态研究[D]. 李壮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高铁车网耦合系统谐波不稳定机理及抑制方法[D]. 陶海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3]用纠缠态表象导出复杂量子介观电路的特征频率[J]. 笪诚,范洪义.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03)
- [4]量子不变量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D]. 李春强.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5]石墨烯纳米器件中的电子输运[D]. 施一剑. 浙江大学, 2015(03)
- [6]路径积分方法在介观电路中的应用[D]. 徐世亮.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7]量子统计力学与有源介观RLC电路中的量子涨落[J]. 李金鑫,方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 [8]介观电路的路径积分求解[D]. 赵盼.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6)
- [9]介观电路系统的量子化及其量子涨落分析[J]. 康金平,蔡绍洪,张玉强.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0]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量子化[D]. 马金英.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