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文化发展简史

中国漆器文化发展简史

一、中国漆文化发展简史(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忠[1](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段红弟[3](2020)在《山西新绛剔犀技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手工造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漆器工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不衰,新绛剔犀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的代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剔犀漆艺的发展具有地方性和局限性,不被大众所熟知,而且从事剔犀技艺的传承人也寥寥无几,对于一种重要的传统工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需要引起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新绛剔犀技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传播其文化内涵使其发扬光大。在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于剔犀工艺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科技史的视角出发,以新绛剔犀传统工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剔犀实物进行研究,搜集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前往工艺传承地新绛考察,对从事新绛剔犀工艺的几家工厂和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口述史采访,从剔犀的制作原料、生产流程、历史发展、保护传承等多方面入手,真实的还原剔犀传统工艺,并结合国家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修研培计划,为剔犀技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建议,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内容为为序言部分,主要是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列出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内容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搜索,梳理出山西漆艺的历史,剔犀的整个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剔犀漆器传统工艺发展历史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探寻山西新绛剔犀漆器传统工艺的历史渊源。第三章通过对出土的剔犀实物进行分析,研究剔犀在古代的文化和技术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新绛剔犀奠定基础。第四章内容对新绛剔犀的工艺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口述史的采访和田野调查,对绛剔犀漆器传统制作工艺过程进行还原记录,对所用到的工具设备一一介绍。第五部分主要是从剔犀的器型、色彩和纹饰等方面介绍了剔犀的工艺特征以及剔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是新绛剔犀漆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分析其工艺传承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传承与保护路径进行探索。

魏溥均[4](2020)在《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汉代饮食漆器具为研究对象,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考古类型学、图像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与博物馆实地考察,整理汉代饮食漆器具的相关资料,梳理饮食漆器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汉代饮食漆器具发展的宏观史境,着重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结构、髹饰工艺与装饰纹样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设计规律。首先,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梳理了饮食漆器具的起源与演变,总结历代饮食漆器的阶段性特征,指出汉代饮食漆器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汉代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技术水平、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等因素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影响;其次,将考古发掘报告中收集的汉代饮食漆器具按照功能分为盛食器、取食器、端食器、饮具、具器,运用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对各个器型进行分型分式,对典型器高度、口径、底径等数值进行统计整理,以人的尺度为参考依据,结合汉代分餐制的饮食生活方式,还原汉代饮食漆器具的使用场景,证明其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归纳汉代饮食漆器具造型的演变规律及设计特征;再者,结合考古报告和图录资料,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髹饰工艺与纹样题材进行图像学分析,探究饮食漆器具纹样的变化规律、组织形式与构成法则,阐述汉代社会意识形态对饮食漆器具审美风格的影响,指出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设计特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认为,汉代饮食漆器具的设计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造型设计浑圆饱满,古朴典雅,适应分餐制的饮食习惯,以人的尺度为基准,以功能为导向,呈现出有限度的变化,实用适人。纹样设计上观物取象,以线写形,展现出气韵生动、大气磅礴的装饰特征,审美风格上呈现“由简入繁,返璞归真”的嬗变趋势。

邵媛[5](2020)在《汉代漆器绘画研究》文中提出漆艺,即漆的工艺,漆的艺术。中华漆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中华漆艺历史中,汉代是第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与风格,已然创造了中华漆艺的首度辉煌。就图像而言,汉代漆艺中的漆器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图像遗产,这些“汉代的图像”与“图像的汉代”既是中国社会史的镜像,又是中国艺术史的镜像。本文站在图像知识考古学的视角,以汉代漆器图像为研究本体,以文化史、工艺史、绘画史为指引,运用历史学、图像学、考古学以及美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汉代漆器“绘画”的整体风貌,以期客观呈现出汉代漆器图像的“绘画史”,旨在传承汉代漆艺文化与漆工精神,并为当代漆艺发展提供史学支撑。本文分别就汉代漆器绘画艺术的发生背景、表现空间、整体发展脉络问题展开研究,梳理、总结了各种器型上汉代漆器绘画的呈现方式;围绕汉代漆器绘画的基础材料及其精制、漆器胎体的类型及特征、装饰材料的分类来展开叙述,注重对汉代漆器绘画材料成分的分析;在创作技艺方面,研究了漆绘画的创作工具、工艺制作过程、汉代漆器绘画创作的视觉设计以及绘画技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汉代漆器绘画具象与抽象的造像系统、漆器绘画的图文表达、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体现,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艺术风格特征;最后主要描述了汉代漆器绘画对后世漆艺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研究认为,汉代漆器“绘画”是中国汉代的社会图像,集中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信仰以及社会的历史状况;在工艺层面,汉代漆器“绘画”在继承了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出现了锥画、戗金、金银贴花等创新工艺;在视觉传达层面,汉代漆器“绘画”构图严整、线条自由、色彩饱满、装饰性很强,并以浪漫、雄浑、蓬勃向上的风格见长,展现了在汉代漆器“绘画”发展的恣意与积极的美学追求;在意义表达层面,汉代漆器“绘画”呈现了汉代民众的日常美学追求,并十分注重信仰、生死以及未来生活的精神图景的描绘,体现了汉代漆器“绘画”的艺术与生命的交融之美。简言之,汉代漆器“绘画”更多的是追求自由之美与生活器用,并注重生命与信仰的“绘画”表达,传递出汉代人的满实、浪漫与生活的追求,也传递了中国汉代的艺术理想与生命追求。

康佳佳[6](2020)在《意韵千合—明代漆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代漆器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有了全新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漆器发展的又一高峰期,漆盒作为明代漆艺的重要代表,融实用性与欣赏性为一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选择明代漆盒为对象,对其深入了解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当下的设计活动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首先在研究过程中,以出土文物为根本,图像资料和古代文献作为参考,结合明代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时代背景,深入探析器具内外成因之间的转化,揭示明代漆盒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从设计艺术学角度出发,对明代漆盒形制与功用的特点及变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以多纬度的视角对明代漆盒纹饰与功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归纳和分析明代漆盒的整个工艺流程,包括胎体工艺、髹饰工艺等,从而探究明代漆盒工艺的独特性,以及深受明代上层阶级喜爱的原因。再次对明代漆盒花卉纹、龙凤纹、如意云纹等典型纹饰,以及形式结构的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找出明代漆盒纹饰发展的艺术特点。最后本文在借鉴明代漆盒设计艺术的基础之上,利用漆盒的造物思想理念,设计出既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又延续中国造物文化的现代包装设计。

刘飞[7](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大方漆器的传承与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关注点,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大方漆器的历史传承以及产业发展为研究主线,对于大方漆器的文化生态场域、历史发展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技艺工序和大方漆器的传承人群体、传承困境研究;以及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框架下,对大方漆器企业经营详细数据的产业分析。研究目标是对于大方漆器传承困境、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的研究,以及对于大方漆器产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的探索。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笔者在第二章里对大方漆器的文化生态场域、历史发展变迁、大方漆器在当下的遗产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活着的文化”,研究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其传承人群体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笔者在第三章的内容里,对大方漆器的传承人群体、传承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剖析得出了当下大方漆器面临着社会生态文化变异,生存空间被压缩;传习周期长,传承断代等困境,同时对大方漆器的着名传承人余孟益、万延福、袁永发等人的口述资料进行了评述和总结分析,转述了传承人对于大方漆器未来的传承愿景。大方漆器的产业发展研究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在本文第四章,笔者在大方县10家重点漆器产业最近三年的详细经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分析得出当下大方漆器产业在企业层面、产品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第五章,笔者分析了大方漆器在我国愈加完善的非遗保护政策,以及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自觉等机遇下,针对大方漆器产业具体面临的发展困境,探索了大方漆器的未来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在传统手工艺被日益冷落的今天,大方漆器可以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运营找到自身的合适定位,实现其作为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学术界目前对于大方漆器的研讨不仅涉猎少,且主要聚焦于历史溯源及技术探讨方面,对于它的文化生态、传承人群体、保护传承的研究,以及产业的综合分析都缺乏系统、客观的深入。因而本研究或许能就大方漆器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为振兴发展其产业提供持续可行的方案,能作为大方漆器在学术领域研究不足的深入和必要补充。

李冰伊[8](2019)在《福建漆画作品中蕴含的东方意蕴》文中研究指明笔者从自己的角度与立场出发,力图梳理福建漆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意蕴,追本溯源,使东方漆文化品性得以彰显,或强调视觉符号、或诉求材料特性、或凸显文化象征、或追寻历史印迹、或抓住时代背景。传统漆艺会因时间、地点、人才、创作不同,要领会它的具体内在,就必须仔细研究乃至亲身体验相关内容的文化语境。[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漆的国家,自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发展到现在,它承载着我们东方民族太多的衍生、发展和寄托,记载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漆画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其蕴含的东方意蕴显得更加饱满和独特,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现代漆画原作是福建诏安籍吴埜山先生的漆画《象耕图》,创作于1929年,吴埜山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认定为中国现代漆画的第一开创者,美术界权威专家对此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为吴埜山的漆画《象耕图》的出现给现代漆画艺术历史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现代漆画有了更早的源头。漆画纹饰伴随着漆器已经存在了七千多年,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来说,却仅仅经历了几十年,可以说,漆画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3]正是因为当代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发展的时间尚短,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成熟画种来说,还有归纳完善的空间。现阶段漆画用更明确的艺术语言表现这个时代的新面貌、新风向,这意味着关于漆画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笔者主要针对福建漆画艺术家的漆画作品,分析关于传统技艺保留、观念转变、材料创新等方面为例,探究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意蕴。本文从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与中国当代漆画地域表现性特征着手,对中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漆画为例,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切入口,分析漆画地域风格形成的成因,进而进入论文主体部分,对福建当代漆画的艺术表现力、语言魅力以及福建当代漆画作品中关于东方意蕴题材的选择进行研究,发掘整理出了大量的福建当代漆画艺术家创作的蕴含东方意蕴的漆画作品。漆的东方美学特征和彰显的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具有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并显现出强劲的发展状态,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一个选题。

潘汀兰[9](2019)在《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文中认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福建的漆艺行业因为迅猛发展而大批量需要行业人才,而早期“师徒制”的工艺传承模式不能满足于当时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学院制”工艺美术教育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单一的家族式、作坊制的“师傅带徒弟”的工艺传承模式,转变为更加全面的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一时期,专门院校培养出了一大部分行业的精英,并且引领、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本课题结合时代背景,通过系统的分析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艺教育的草创与形成,从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师资结构和漆艺人才几方面入手,将其放在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深入剖析其应有的地位、贡献以及时代局限性,以一个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的个案,有限的考察新中国漆艺教育的得失,为当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参照点。

唐中磊[10](2019)在《民国以来国内漆艺中外交流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全面收集民国以来国内学术界漆艺中外交流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研究视角的生成、发展过程及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并对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总结已取得的成就,指出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中外漆艺文化交流这一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投石问路。

二、中国漆文化发展简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漆文化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3)山西新绛剔犀技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0.1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0.1.1 选题目的
        0.1.2 本选题的意义
        0.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0.2 研究背景
    0.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剔犀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1.1 “漆”字探源
    1.2 山西漆艺溯源
    1.3 中国剔犀技艺的发展概述
        1.3.1 剔犀漆器的定义及名称由来
        1.3.2 剔犀漆器的历史发展脉络
    1.4 山西新绛剔犀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考古出土剔犀器物考证
    2.1 出土剔犀实物分类
    2.2 馆藏剔犀实物
    2.3 剔犀山西本土化成因
第三章 剔犀工艺考察
    3.1 制作原料
        3.1.1 大漆
        3.1.2 颜料
        3.1.3 底胎材料
        3.1.4 其他材料
    3.2 工具设备
    3.3 “云雕”漆工艺技术的特点
    3.4 剔犀的工艺流程
        3.4.1 制漆
        3.4.2 制胎
        3.4.3 灰胎
        3.4.4 髹漆
        3.4.5 绘图
        3.4.6 剔刻
        3.4.7 打磨
        3.4.8 推光
第四章 新绛剔犀的科技性特征及价值呈现
    4.1 剔犀工艺包含的科技内涵
        4.1.1 漆树的栽培
        4.1.2 大漆的采割技术
        4.1.3 剔犀所用大漆的配制
        4.1.4 大漆的成分分析
        4.1.5 漆的成膜过程
    4.2 剔犀漆器的工艺特征
        4.2.1 纹饰特征
        4.2.2 云纹的文化内涵
        4.2.3 剔犀纹饰创新发展
        4.2.4 色彩特征
        4.2.5 造型特征
    4.3 剔犀漆器的价值呈现
    4.4 剔犀的文化特色
第五章 新绛剔犀的创新传承发展
    5.1 新绛剔犀当前创新发展
        5.1.1 剔犀技艺与金属工艺
        5.1.2 剔犀技艺与犀皮工艺
        5.1.3 剔犀造型纹饰色彩创新
    5.2 剔犀发展面临的问题
        5.2.1 大漆过敏
        5.2.2 颜料昂贵
        5.2.3 剔犀工艺工期漫长
        5.2.4 大漆熬制难掌握
    5.3 剔犀的当代承传
        5.3.1 对传统漆艺品类造型的继承
        5.3.2 对传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传承
    5.4 发展方向及传承策略
        5.4.1 结合旅游开发
        5.4.2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宣传
        5.4.3 加强与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绛剔犀传统工艺口述史采访资料
附录二 新绛剔犀传统工艺成品展示
附录三 新绛剔犀传统工艺田野考察部分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1.1 研究对象
        1.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古代文献中关于漆的论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一章 饮食漆器具的源流与演变
    1.1 饮食漆器具的起源与演变
        1.1.1 饮食漆器具的起源
        1.1.2 历代漆工艺发展状况与饮器漆器具的演变态势
    1.2 汉代饮食漆器具发展的宏观史境
        1.2.1 社会政治与文化思想
        1.2.2 汉代社会经济状况与技术水平
        1.2.3 饮食文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概述
    2.1 汉代饮食漆器出土分布情况
    2.2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生产与管理
        2.2.1 官营漆器的生产与管理
        2.2.2 民营漆器的生产与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设计
    3.1 汉代饮食漆器具胎骨的制作
        3.1.1 木胎
        3.1.2 夹纻胎
        3.1.3 竹胎、陶胎与金属胎
    3.2 盛食器形制分类
        3.2.1 鼎
        3.2.2 盒
        3.2.3 盂
        3.2.4 碗
        3.2.5 盘
        3.2.6 食奁
        3.2.7 笥
    3.3 取食器形制分类
        3.3.1 匕
        3.3.2 勺
    3.4 端食器形制分类
    3.5 饮具形制分类
        3.5.1 耳杯
        3.5.2 樽
        3.5.3 卮
        3.5.4 扁壶
        3.5.5 壶、锺、钫
    3.6 具器形制分类
    3.7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设计分析
        3.7.1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来源
        3.7.2 汉代饮食漆器具造型设计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装饰工艺与纹样设计分析
    4.1 汉代饮食漆器具髹饰工艺
        4.1.1 髹漆材料与工具
        4.1.2 髹漆工艺
    4.2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的题材
        4.2.1 动物纹样
        4.2.2 自然景象纹样
        4.2.3 人物故事纹样
        4.2.4 几何纹样
    4.3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设计分析
        4.3.1 纹样的组织形式
        4.3.2 纹样的构成法则
    4.4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组合分析
        4.4.1 漆耳杯装饰纹样
        4.4.2 漆盘装饰纹样
    4.5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设计特征
        4.5.1 气韵生动大气磅礴
        4.5.2 观物取象变形夸张
        4.5.3 对称均衡分割有秩
        4.5.4 红黑交映七彩纷呈
        4.5.5 煌煌盛美彩缕错金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汉代漆器出土情况
附表二 汉代饮食漆器具案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编写及获奖情况

(5)汉代漆器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传承漆画绘画技艺
    二、相关名词解释
        1. 漆
        2. 漆器
        3. 漆器绘画(漆画)
    三、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主要内容及组织架构
        3. 创新点
第1章 汉代漆器绘画概述
    1.1 汉代漆器绘画的历史基础与发生背景
        1.1.1 历史基础:楚、秦漆器绘画史
        1.1.2 发生背景:政治、经济与文化
    1.2 汉代漆器绘画的表现空间
        1.2.1 日用器具
        1.2.2 乐器
        1.2.3 明器
    1.3 汉代漆器绘画的题材
        1.3.1 动物题材
        1.3.2 神话、升仙题材
        1.3.3 生活题材
        1.3.4 儒家故事题材
        1.3.5 战争题材
    1.4 汉代漆器绘画的发展脉络
        1.4.1 汉代早期漆器绘画
        1.4.2 汉代中期漆器绘画
        1.4.3 汉代后期漆器绘画
第2章 汉代漆器绘画的物质构成
    2.1 汉代漆器绘画的基础材料及其精制
        2.1.1 漆
        2.1.2 桐油
        2.1.3 颜料
    2.2 汉代漆器绘画的胎体选择与类型
        2.2.1 木胎
        2.2.2 夹纻胎
        2.2.3 竹胎
        2.2.4 陶胎
        2.2.5 铜胎
    2.3 汉代漆器绘画的主要装饰材料
        2.3.1 金属
        2.3.2 螺钿
        2.3.3 宝石
第3章 汉代漆器绘画的创作技艺
    3.1 汉代漆器绘画的制作工具
        3.1.1 制胎工具
        3.1.2 描绘工具
        3.1.3 刻划工具
    3.2 汉代漆器绘画的工艺流程
        3.2.1 选材制胎
        3.2.2 髹漆彩绘
    3.3 汉代漆器绘画的核心工艺
        3.3.1 彩绘
        3.3.2 锥画
        3.3.3 金银贴花
        3.3.4 堆画
        3.3.5 描金银
    3.4 汉代漆器绘画的视觉传达
        3.4.1 饱满制衡的构图
        3.4.2 变化多样的造型
        3.4.3 自由婉转的线条
        3.4.4 丰富协调的色彩
第4章 汉代漆器绘画的叙事风格与特征
    4.1 汉代漆器绘画的造像系统
        4.1.1 动物造像
        4.1.2 神话造像
        4.1.3 人物造像
    4.2 汉代漆器绘画的图像叙事
        4.2.1 宗教的神话需要
        4.2.2 仪式的礼制教化
    4.3 汉代漆器绘画的审美叙事
        4.3.1 美学思想
        4.3.2 美感表达
    4.4 汉代漆器绘画的风格特征
        4.4.1 地域风格
        4.4.2 民族风格
第5章 汉代漆器绘画的影响与价值
    5.1 汉代漆器绘画的影响
        5.1.1 绘画技法影响
        5.1.2 图像叙事影响
    5.2 汉代漆器绘画的价值
        5.2.1 文化传承价值
        5.2.2 技艺传承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汉代漆画出土情况统计表
    附录二 文中用图统计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意韵千合—明代漆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学术背景研究
        1.2.2 国外学术背景研究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难点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难点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漆盒概述与明代漆盒兴盛的契机
    2.1 漆盒的产生与发展
        2.1.1 漆盒的概念界定
        2.1.2 漆盒的溯源探究
    2.2 漆盒在明代得到发展的契机
        2.2.1 政治环境与明代漆盒
        2.2.2 经济环境与明代漆盒
        2.2.3 文化环境与明代漆盒
第3章 明代漆盒的形制与功用
    3.1 明代漆盒形制设计分析
        3.1.1 方正持重—方形漆盒形制设计分析
        3.1.2 圆融韵味—圆形漆盒形制设计分析
        3.1.3 应物肖形—花卉形漆盒形制设计分析
        3.1.4 巧物造化—什物形漆盒形制设计分析
    3.2 明代漆盒功用设计分析
        3.2.1 千形百态—食盒
        3.2.2 隐逸风尚—文房用盒
        3.2.3 怡情粉饰—妆盒
        3.2.4 小巧玲珑—香盒
    3.3 明代漆盒形制设计与功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3.3.1 形制与功能的结合性
        3.3.2 形制设计的一物多用性
第4章 明代漆盒的工艺分析
    4.1 制胎工艺
        4.1.1 素胎工艺
        4.1.2 合缝、打底工艺
        4.1.3 布漆工艺
        4.1.4 垸漆工艺
        4.1.5 糙漆工艺
    4.2 髹饰之道
        4.2.1 雕漆工艺
        4.2.2 螺钿工艺
        4.2.3 描金工艺
        4.2.4 综合工艺
第5章 明代漆盒的纹饰语言
    5.1 明代漆盒典型纹饰分析
        5.1.1 山水人物纹饰精美生动
        5.1.2 花卉纹饰放飞锦簇
        5.1.3 龙凤纹饰形神韵彩
        5.1.4 如意云纹灵动自然
    5.2 明代漆盒纹饰构成形式
        5.2.1 单独纹饰
        5.2.2 适合纹饰
        5.2.3 连续纹饰
    5.3 明代漆盒纹饰设计与功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6章 明代漆盒的现代应用研究
    6.1 明代漆盒的包装设计理念
        6.1.1 明代漆盒材质的绿色性
        6.1.2 器型设计的一物多用性
        6.1.3 漆盒纹饰的隐喻表达性
    6.2 明代漆盒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6.2.1 品牌设计说明
        6.2.2 品牌LOGO设计与分析
        6.2.3 品牌包装设计与成果
    6.3 明代漆盒设计理念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6.3.1 文创产品设计说明
        6.3.2 文创产品LOGO设计与分析
        6.3.3 文创产品设计与成果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A:明代漆盒形制图片汇总表
附录 B:明代漆盒工艺图片汇总表

(7)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大方漆器的传承与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1.4.3 相关大方漆器的研究综述
2 大方漆器的文化场域及遗产价值
    2.1 大方漆器的生态及文化场域
        2.1.1 漆树王国:自然生态的孕育
        2.1.2 古彝水西:人文历史的滋养
    2.2 大方漆器的历史溯源及发展变迁
    2.3 “大方彝族漆器”与“大方汉族漆器”的异与同
    2.4 大方漆器的遗产功能与价值
        2.4.1 实用功能
        2.4.2 文化基因功能
        2.4.3 经济导进功能
        2.4.4 艺术审美价值
3 大方漆器制作技艺及其传承概况
    3.1 大方漆器制作工艺探究
        3.1.1 胎料与漆料
        3.1.2 制作工序
        3.1.3 髤饰工艺
    3.2 大方漆器的主要器型、纹样及色彩
        3.2.1 主要器型
        3.2.2 主要纹样及色彩
    3.3 大方漆器的技艺传承
        3.3.1 大方漆器传承现状
        3.3.2 大方漆器主要传承人
        3.3.3 大方漆器主要传承方式
    3.4 当下大方漆器的传承困境分析
        3.4.1 文化生态变异,生存空间缩减
        3.4.2 技艺传习周期长,传承断代
        3.4.3 行业清淡,手艺人信心动摇
        3.4.4 相关扶持政策的待完善
    3.5 部分传承人口述史评述
    3.6 传承人对于大方漆器未来的传承愿景
4 大方漆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大方漆器产业现状调查
    4.2 大方漆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整体层面:生产规模小、产值小
        4.2.2 企业层面
        4.2.2.1 人才匮乏
        4.2.2.2 产能低下
        4.2.2.3 未注重现有品牌维护,营销渠道单一
        4.2.3 产品层面
        4.2.3.1 由器到艺——实用性的缺乏
        4.2.3.2 因循守旧——拘泥于传统的造型设计
        4.2.4 市场层面:地理商标侵权现象多有存在
        4.2.5 政策层面:政府在其产业化进程中的职能缺位
5 大方漆器产业的发展思路
    5.1 大方漆器产业的发展机遇
        5.1.1 相关非遗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
        5.1.2 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5.1.3 未来漆器市场的发展潜力: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5.2 大方漆器产业的发展思路
        5.2.1 整体层面:聚集企业力量,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5.2.2 企业层面
        5.2.2.1 人力要素的综合开发
        5.2.2.2 传统工艺的保留与高新技术的引进
        5.2.2.3 地区品牌的塑造与新兴营销渠道的扩展
        5.2.3 产品层面
        5.2.3.1 实用领域的渗透
        5.2.3.2 源于传统的创新
        5.2.4 市场层面:地理商标的权益维护
        5.2.5 政策层面:政府职能引导的强化
    5.3 由本研究引发的几点思考
        5.3.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传承人认定的思考
        5.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践与保护传承之间的冲突
        5.3.3 当下传统手工艺造型设计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8)福建漆画作品中蕴含的东方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1.国内研究的现状
        2.国外研究的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比较论证法
        4.田野调查法
第一章 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与地域表现性特征
    第一节 中国当代漆画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当代漆画地域表现特征
        一、中国当代漆画的地域特征
        二、漆画地域风格的成因
第二章 福建当代漆画的艺术表现力
    第一节 东方意蕴与大漆材料的结合
        一、东方意蕴的哲学含义
        二、大漆材质所具有的东方属性
    第二节 福建当代漆画的语言魅力
        一、福建当代漆画独特的肌理美感
        二、福建当代漆画的色彩美感与图式美感
第三章 福建漆画与东方意蕴的结合
    第一节 福建漆画的三大艺术表现方式
        一、福建漆画作品中的具象表现
        二、福建漆画作品中的意象表现
        三、福建漆画作品中的抽象表现
    第二节 福建漆画作品关于东方意蕴的题材选择
        一、中国传统女性形象
        二、水的东方意象
    第三节 福建当代漆画作品与东方意蕴的结合
        一、在解构与重构中升华
        二、东方独特的水墨效果的漆材料转换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建立
    第一节 福建现代漆艺教育背景
    第二节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建立与漆艺专业的设立
        一、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二、区域优势使然
        三、李芝卿之个人诉求
第二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艺教学之规划与设置
    第一节 初办时期的办学理念:“半工半读”
    第二节 初办时期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与规划
        (一)学制的设置
        (二)专业的设置
        (三)课程的设置
        二、因师授课
        三、教材编撰
第三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漆艺授业者
    第一节 师傅与教师的新角色调整
        一、师资来源
        二、师资结构
        三、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个例代表
        一、工艺传统老艺人
        (一)李芝卿:追新不弃旧
        1、授课方式
        2、授课理念地转变:从“保守”到“公开”
        3、创作理念的改变:“创新”与“传统”并行
        (二)高秀泉:绘画性与工艺性结合
        二、社会文化名人
        (一)潘主兰:教授艺术时,注重文化的培养
        (二)陈子奋;以线描绘生活
        三、院校老师
        (一)林子白:擅传统但创新于生活
第四章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培养的漆艺人才
    第一节 心态转变与学习“自觉”
        一、从被动到主动
        二、从技艺到审美
    第二节 学习能力与文化养成
    第三节 个例代表
        一、郑崇尧:滴水穿石,取材于生活
        二、郑益坤:源于生活,勤于创新
        三、乔十光: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
余论 现代漆艺教育的形成与对其模式的反思
    第一节 学校专业的弱化,迎合市场培养多元人才
    第二节 漆艺行业从业者的传承方式
        一、“师徒制”到“职业学校教育”的转变与并存
        二、“现代学徒制”的讨论与探索
附录1 福州工艺美术作品获奖情况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民国以来国内漆艺中外交流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四、中国漆文化发展简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山西新绛剔犀技艺研究[D]. 段红弟. 山西大学, 2020(01)
  • [4]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D]. 魏溥均. 江南大学, 2020(01)
  • [5]汉代漆器绘画研究[D]. 邵媛.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6]意韵千合—明代漆盒设计研究[D]. 康佳佳. 江苏大学, 2020(05)
  • [7]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大方漆器的传承与产业发展研究[D]. 刘飞.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8]福建漆画作品中蕴含的东方意蕴[D]. 李冰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福建现代漆艺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1956-1966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为例[D]. 潘汀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民国以来国内漆艺中外交流研究述评[J]. 唐中磊. 西北美术,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漆器文化发展简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