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进控制在环管法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申超群,张守辉[1](2022)在《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国内在聚丙烯装置先进过程控制(APC)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APC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化工装置的生产潜能,实现"卡边生产",降低能耗,减少浪费,提高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大力采用引进APC技术的同时,应该加强创新力度,尤其是要给予国内自主开发的APC技术实际应用的机会,以摆脱国外APC技术在我国化工装置上的垄断地位。
冯涛[2](2021)在《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专用料制备与性能改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国内聚烯烃市场迎来十年内第二轮扩能高峰,聚丙烯年产能新增约430万吨。新装置大量投产,通用料产品过度投放,将增加产品的低价竞争。而我国下游需求的专用料尤其是共聚专用料还有一定缺口且增长率较高。宁煤公司煤制丙烯年产能100万吨,副产乙烯约4万吨。利用已有聚丙烯装置生产附加值更高、性能更优的共聚聚丙烯产品,可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提升企业效益。为此,本论文对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分子链结构的结晶态、乙烯-丙烯橡胶相EPR的微观形态及下游应用影响展开研究,通过优化成核剂种类、成核剂的添加量、生产工艺控制参数、更换颗粒直径和孔隙率更大的催化剂等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后续生产改进意见,形成闭环改进。结论如下:(1)评估用于注塑成型的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发展前景、市场供需走势,确定具备开发、生产的可行性。调研国内11家下游工厂对专用注塑抗冲共聚产品的性能需求,结合该产品国家标准,确定了宁煤公司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企业标准。根据各反应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各参数的控制范围。(2)宁煤公司两个串联的反应器聚合生产的共聚聚丙烯,乙烯-丙烯橡胶相呈明显的“海岛结构”分布,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冲击性能。产出的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在弯曲模量基本一致情况下,熔体流动速率较均聚通用产品提升了935%,常温冲击强度提升了165%。但灰分、弯曲模量、冲击强度与市场主流产品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改进、提高。(3)成核剂由原添加3800 ppm的滑石粉更换为添加3500 ppm的进口有机成核剂,产品灰分由原配方的842 mg/kg下降至280 mg/kg左右,降幅66%。弯曲模量、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分别由原配方的1083 MPa、6.9 KJ/m2提高至1195 MPa、7.7 KJ/m2左右,增幅10%、12%。(4)实验表明产品的缺口冲击强度随着乙烯-丙烯橡胶相含量增大而提升,在16~17wt%时增幅明显。找到刚性与韧性之间的最优平衡关系为乙烯-丙烯橡胶相的含量在16~17wt%。(5)更换颗粒直径和孔隙率更大的新催化剂,第二反应器生产粉料粒径分布由原78.5%集中在0.18~0.425 mm之间提高至91.3%集中在0.18~0.85 mm。生产的聚丙烯粉料产品粒径分布更加宽且大直径粒子增多。即保证了反应活性的基础上,又较好的解决了细粉料产出过多,堵塞下料管线及旋风分离器的问题。(6)产品在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等方面的指标值、实测值均达到同类产品水平。通过试用单位生产线实际加工、成品再加工、冷冻冲击等测试,且实际使用良好,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塑料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白色污染”等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广受诟病。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聚丙烯基材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非晶态-不定型聚烯烃等更“绿色”的发展和展望。将来,宁煤公司通过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及其Novolen气相聚合装置特点,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稳步扩大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售价、提升企业效益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维权[3](2019)在《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用途日益广泛,成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合成材料,在许多领域取代了金属材料,聚丙烯向高端化、专用化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成为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纺布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无纺布消费爆发式增长,同时越来越细化、专业化,极大激发了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聚丙烯专用料牌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端领域依然有较大缺口,尤其是无纺布成为新兴的消费需求暴增点后,我国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牌号量少质低的矛盾比较突出,与欧美、日本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提高档次与品质,丰富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牌号形势紧迫。洛阳石化通过与中石化北化院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论文针对聚丙烯市场、催化剂市场、丙烯原料市场现状、聚丙烯工艺现状、无纺布市场、无纺布工艺现状等进行了总结。针对Spheripol和Hypol工艺,采用非含塑化剂新型催化剂研究开发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PPH-Y35X,根据催化剂性能,装置工艺特点,明确了催化剂配置、PP生产控制参数,同时,根据下游无纺布制造企业工艺类型、设备现状及市场消费特点,针对性设计分子结构,使其具备特定结晶行为、分子量大小等微观结构,从而使其具备相应的宏观力学性能、质量指标,开发出独特的聚丙烯无纺布专用料。PPH-Y35X是一种环保型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不含塑化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在下游无纺布企业得到推广应用,逐渐替代进口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论文针对利用两种工艺生产出的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与韩国进口料3155E进行了宏观分析性能对比,并进行了分子量分布、结晶度等微观分子层面的对比,同时,针对两种料在下游客户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开发的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高度的满足了客户需求,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促进了无纺布消费向高端迈进。
梁永杰[4](2018)在《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工艺研究》文中提出聚丙烯在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等规聚丙烯有着材质较硬,透明性不佳的缺陷,目前主要通过与乙烯的共聚合,制成无规共聚物以改善产品的性能,然而含有乙烯组分的无规共聚物薄膜容易老化,低分子量物质容易向材料表面迁移影响薄膜的透明度。为了改善产品结构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将采用来源广更廉价的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生产无规聚丙烯并推向市场。本文通过第二代环管法研发丙丁透明无规共聚产品,丙烯和1-丁烯发生聚合反应生产透明无规聚丙烯,通过参数对比和实际使用情况反馈,证明丙烯/1-丁烯透明无规共聚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均优于丙乙透明无规共聚产品,理论分析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丙丁共聚新产品牌号,将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提供参考。论文主要涉及以下7方面工作:(1)丙丁共聚工艺流程改造并在DCS系统上调节催化剂、助剂、氢气、丙烯和丁烯等参数,旨在获得新牌号控制最优参数;(2)生产丙丁共聚物闪蒸系统工艺参数调控研究分析;(3)不同丁烯含量对反应过程影响研究分析;(4)丙丁共聚产品和乙丙共聚产品参数对比分析;(5)反应温度对聚合物中丁烯含量的影响研究分析;(6)共聚单体含量对聚合物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影响分析;(7)成本利润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烯烃的聚合热数据表可知,每一套生产装置只要单独增加一套丁烯系统,不用增加撤热能力,即可生产丙丁共聚产品,沿着这个思路对流程进行改造,在实际生产试验中生产出合格的丙丁共聚产品,并得到生产丙丁共聚产品PPRMT较稳定参数,说明该工艺流程改造方案可行;(2)丙烯中含有1-丁烯后,汽化热增加,随着1-丁烯含量的增加,汽化热增加的幅度提高。因而涉及含1-丁烯的丙烯的蒸馏的场合,热负荷需有一定的余量,闪蒸系统需要比均聚牌号提高3℃。(3)丁烯含量大于6%不但导致产品质量有问题,而且因为物料发粘会导致整个反应系统堵塞;(4)丙丁共聚牌号PPRMT与乙丙共聚物HTNX产品功能相似,用途相同,PPRMT透明性比HTNX优越,PPRMT冷二甲苯可溶物比HTNX低,PPRMT更有利于应用在食品及医用材料。在医用和食品领域等应用,1-丁烯更适合作为共聚单体;PPRMT的拉伸强度、悬臂梁冲击强度与挠曲模量比HTNX高,综合参数比较PPRMT机械性能比HTNX好;(5)在进料1-丁烯浓度小于11%的情况下,各反应温度下的聚合物中的1-丁烯含量差距不大,说明此时反应温度对产品1-丁烯含量的影响不大。当进料单体1-丁烯浓度大于11%的情况下,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聚合物中的1-丁烯含量有上升趋势,即此时反应温度与产品中的1-丁烯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同一加料比下,温度越高,产品1-丁烯含量越低,反之亦然。说明此体系中1-丁烯的竞聚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6)相同共聚单体摩尔含量情况下,丙丁无规共聚物的室温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相对丙-乙无规共聚物减少约50%,这说明丙-丁无规共聚物更适合做透明或热封材料。而生产产品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参数通过对比说明丙烯/1-丁烯产品PPRMT更有利于应用在食品及医用材料;(7)PPRMT与HTNX产品价格均为1.1万元/吨,聚合级乙烯生产成本约9000元/吨,聚合级丁烯生产成本约7000元/吨,丙烯/1-丁烯的产品成本更低廉,利润更客观;
殷飞[5](2017)在《中石化聚丙烯ST-Ⅱ工艺的优化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比较中国石化聚丙烯ST-Ⅱ工艺350 kt/a和200 kt/a两种规模的装置,总结了新建的350 kt/a ST-Ⅱ装置采用的优化措施,为其它的环管工艺装置在工艺优化方面提供借鉴。
姜建军[6](2017)在《先进控制技术的设计及在双环管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先进控制是异于常规单回路控制,且具有比常规PID控制效果更优的控制策略的总称。研究发现,先进控制是现有装置和DCS控制基础上挖潜增效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特点。针对青岛炼化环管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的特点,设计并实施了适应该装置的先进控制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主催化剂进料的精确计量和环管聚合部分的反应控制,以及氢气控制优化和熔融指数质量控制。研究发现,主催化剂瞬时流量方程式的应用使催化剂的加入量更加精确,同时利用反应器聚合热精确计算出反应器的聚合产量,稳定了环管反应器的反应过程,两个反应器部分关键参数投用前后方差降幅约55%。质量控制器的投用,产品质量平稳度提高显着且实现了质量闭环控制,投用前后方差降幅约56%。经济效益方面,提高了目标产品的收率,每小时装置处理量提高约0.5t/h,每年增加效益约240万元;装置在节能降耗方面,每吨聚丙烯能耗下降约5.5kg标油,每吨聚丙烯生产成本下降约11元。先进控制实施后,装置在牌号切换、各工艺参数经验数据获得方面也取得了成果,减少了产品切换时产生的过渡料。先进控制的使用大幅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全面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控制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刘屏[7](2017)在《APC技术在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先进过程控制(APC)的基本概念,不同的APC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置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气相法流化床聚丙烯装置采用APC技术使反应器内的气体组分变化减少40%70%,产量的稳态偏差不大于10%。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液相本体环管法聚丙烯装置应用APC技术后降低了双环管反应器温度、浆液浓度、聚合物产量的波动,能准确地预测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产物产率并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指出随着APC技术的发展,应扩大应用范围,以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
陈铭[8](2015)在《聚丙烯装置能耗分析以及节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和丙烯资源短缺的迫切要求,以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的100kt/a聚丙烯装置为对象,分析了延延安炼油厂聚丙烯装置丙烯单耗高能耗大的原因是Z203堵塞频率高,PK301运行工况不稳定,E301结构设计不合理、冷却效果差,装置开工和停工过程中丙烯排放量大,电解制氢系统的脱盐水排放量大,闪蒸线易造成挂料堵塞,原料丙烯中毒物引起聚合反应异常等,并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降低丙烯单耗和能耗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聚丙烯装置丙烯单耗高能耗大的原因的优化措施,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聚丙烯装置丙烯单耗和能耗同比有所降低。本研究降低了丙烯单耗和能耗,减少了加工成本,对于延安炼油厂实现精细化工战略和产品由炼油型向高附加值化工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他同类聚丙烯装置的设计及操作优化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朱晖[9](2014)在《挤压造粒机组抽吸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聚丙烯装置呈现井喷式发展,聚丙烯的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对树脂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聚丙烯生产企业不断开发和生产高性能的产品,利用添加剂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性能和质量的稳定,而添加剂是通过挤压造粒来实现。在挤压造粒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而粉尘的抽吸系统会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和工作的环境,同时排放现场粉尘浓度增大会发生粉尘闪爆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污染,因此解决造粒机抽吸系统的粉尘排放问题是造粒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聚丙烯生产资料的查询以及国内部分聚丙烯装置的考察,了解到国内外生产装置特点及性能,分析了各种类型挤压造粒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结合我厂生产装置的结构特性,选出比较典型的两套粉尘排放方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抽吸系统的粉尘排放方案。并分析了挤压造粒机的故障类型以及对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抽吸系统的故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利用现有设备对抽吸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全面回收PR粉末,实现现场零排放及全面自动控制,降低生产安全隐患,从根本上实现粉尘的闭式循环,解决粉尘对生产的危害。实现抽吸系统“0”排放,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杜绝操作人员接触粉尘产生职业危害。
刘长庆[10](2012)在《提高聚丙烯装置开工率的措施》文中认为针对以延安石油化工厂200kt/a聚丙烯装置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外围辅助等多种因素对装置平稳运行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开工率这一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对一些关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装置长期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为:(1)原料丙烯中氮气含量过高;(2)循环冷却水水质较差;(3)聚合反应工艺参数需进一步优化;(4)氢气原料携带汽油量较大;(5)设备维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分析总结出原因的基础上,对各个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使得一些主要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为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消除了隐患,减少停工几率及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开工率。研究结果对国内同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生产现场出现的一些关键难题,提出了合理解决的方法。
二、先进控制在环管法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进控制在环管法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PC技术研究进展 |
2 APC技术应用进展 |
2.1 在间歇液相本体聚合装置上的应用 |
2.2 在环管PP装置上的应用 |
2.3 在双环管PP装置上的应用 |
2.4 在其他工艺PP装置上的应用 |
3 结语 |
(2)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专用料制备与性能改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宁煤公司煤制聚丙烯项目 |
1.1.1 宁煤公司MTP丙烯制备工艺路线 |
1.1.2 宁煤公司Novolen聚丙烯制备工艺路线 |
1.2 宁煤公司煤制聚丙烯遇到的问题 |
2 市场调研与文献综述 |
2.1 煤制丙烯 |
2.2 聚丙烯树脂 |
2.3 聚丙烯树脂的生产工艺 |
2.3.1 国内聚丙烯树脂生产工艺现状 |
2.3.2 聚丙烯其他气相法生产路线简介 |
2.3.3 聚丙烯气相法生产路线对比 |
2.4 聚丙烯树脂的下游应用 |
2.5 国内聚丙烯市场供需 |
2.6 聚丙烯树脂的下游需求结构分析及变化预测 |
2.7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进展 |
2.7.1 聚丙烯分类 |
2.7.2 抗冲共聚聚丙烯 |
2.7.3 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进展 |
2.8 研究思路、内容、目标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原料 |
3.2 分析项目及实验仪器 |
3.2.1 物理性能 |
3.2.2 力学性能 |
3.2.3 微观结构分析 |
3.3 试样的制备 |
4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制备研究 |
4.1 宁煤公司开发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可行性 |
4.1.1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市场供需及前景 |
4.1.2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成本分析 |
4.2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企业标准 |
4.2.1 抗冲共聚聚丙烯国家标准 |
4.2.2 下游工厂对产品性能需求 |
4.2.3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宁煤公司企业标准 |
4.3 聚合反应机理 |
4.4 工业生产 |
4.4.1 工艺路线 |
4.4.2 生产参数 |
4.4.3 工艺流程 |
4.5 产品性能指标分析 |
4.5.1 产出产品的各项性能 |
4.5.2 产品性能典型值选取 |
4.5.3 典型值与均聚通用产品对比 |
4.5.4 典型值与企业标准、主流产品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性能改进方向及测试 |
5.1 性能改进方向 |
5.2 更换成核剂 |
5.2.1 结晶过程和成核机理 |
5.2.2 成核剂分类 |
5.2.3 选用新成核剂 |
5.2.4 成核剂添加量的影响 |
5.2.5 更换成核剂后各项性能的改进 |
5.3 工艺参数改进 |
5.3.1 乙烯-丙烯橡胶相分子结构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
5.3.2 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SEM照片 |
5.3.3 再次试生产 |
5.3.4 更换催化剂再次试生产 |
5.4 改进结果 |
5.4.1 与改进前对比分析 |
5.4.2 与主流产品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下游单位试用研究 |
6.1 下游单位试用 |
6.1.1 试用单位 |
6.1.2 试用单位分析指标对比 |
6.1.3 上线测试 |
6.1.4 成品再加工及测试 |
6.1.5 TG热失重分析 |
6.2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聚丙烯市场现状 |
1.1.1 我国聚丙烯市场概况分析 |
1.1.2 我国聚丙烯行业存在问题 |
1.2 聚丙烯催化剂现状 |
1.2.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 |
1.2.2 国产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及应用 |
1.3 丙烯原料市场现状 |
1.4 聚丙烯工艺技术现状 |
1.4.1 聚丙烯工艺技术分类 |
1.4.2 我国聚丙烯工艺技术的发展 |
1.5 聚丙烯无纺布市场现状 |
1.5.1 无纺布的市场现状 |
1.5.2 无纺布的发展趋势 |
1.6 无纺布工艺技术现状 |
1.6.1 高效催化剂氢调法 |
1.6.2 化学降解法 |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 DQC-401,Y35)的开发研究 |
2.1 引言 |
2.2 环管工艺流程 |
2.3 实验原料、公用工程规格 |
2.3.1 实验原料 |
2.3.2 公用工程规格 |
2.4 试生产方案 |
2.4.1 基础树脂的选择 |
2.4.2 生产Y35 |
2.4.3 工艺条件及控制指标 |
2.4.4 聚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 |
2.5 PPH-Y35的性能 |
2.5.1 熔融指数稳定性 |
2.5.2 产品性能指标 |
2.5.3 等规度 |
2.5.4 灰分 |
2.5.5 相对分子量分布 |
2.5.6 产品加工性能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井工艺高档聚丙烯纤维料开发研究 |
3.1 引言 |
3.2 工艺流程简介 |
3.3 实验原料及辅助材料性质 |
3.3.1 主要原料性质 |
3.3.2 主要辅助材料性质 |
3.4 BCZ-108H催化剂在三井工艺上的应用试验 |
3.4.1 催化剂的预聚合 |
3.4.2 主要工艺参数控制 |
3.4.3 试用情况 |
3.4.4 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石化环管工艺聚丙烯纤维料开发研究 |
4.1 引言 |
4.2 HR催化剂配置过程 |
4.3 工艺流程 |
4.4 HR催化剂试用过程 |
4.5 HR催化剂试用性能 |
4.5.1 活性和单耗 |
4.5.2 氢调敏感性 |
4.5.3 D502粉料性能 |
4.5.4 成品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品的应用研究 |
5.1 产品应用基本情况 |
5.2 产品应用性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聚丙烯概述 |
1.2.1 聚丙烯特性与牌号开发 |
1.2.2 乙烯-丙烯共聚物与丙烯-1-丁烯共聚物论述 |
1.2.3 相关参数指标概述 |
1.2.4 影响研发工艺的性能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丙烯/1-丁烯共聚无规聚丙烯生产研发 |
2.1 生产工艺流程研究 |
2.2 生产工艺流程中实验原料规格研究 |
2.3 工艺方案的改造研究 |
2.4 工艺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研究 |
2.5 丁烯含量的影响研究 |
2.6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中丁烯含量的影响 |
2.7 丙丁共聚反应操作分析 |
第3章 分析方法及结果理论分析 |
3.1 PPRMT分析测试方法 |
3.1.1 丁烯含量定量分析方法 |
3.1.2 冷二甲苯可溶物分析方法 |
3.1.3 等规度分析方法 |
3.1.4 分子量分布分析方法 |
3.1.5 聚合物差示扫描热分析方法(DSC) |
3.1.6 聚合物的13C-NMR分析方法 |
3.1.7 聚合物机械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
3.2 丙烯/1-丁烯与丙烯/乙烯牌号参数对比结果,如表 3-1 |
3.3 基础数据结果的理论分析 |
3.3.1 聚合热 |
3.3.2 丙烯/1-丁烯混合物的汽化热 |
3.3.3 进料中1-丁烯浓度与聚合物中1-丁烯含量的关系 |
3.3.4 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及熔融焓 |
3.4 丁烯含量对共聚物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理论分析 |
3.5 不同共聚单体对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理论分析 |
3.6 共聚单体含量对聚合物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影响分析 |
3.7 共聚单体含量对聚合物韧性的影响研究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先进控制技术的设计及在双环管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概述 |
1.2 常见的几种PID控制 |
1.2.1 分程控制 |
1.2.2 串级控制 |
1.2.3 比例控制 |
1.3 典型的先进控制介绍 |
1.3.1 自适应控制 |
1.3.2 鲁棒控制 |
1.3.3 预测控制 |
1.3.4 智能控制 |
1.3.5 非线性控制 |
1.3.6 模糊控制 |
1.3.7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
1.4 聚丙烯生产工艺介绍 |
1.4.1 聚丙烯工艺简介 |
1.4.2 气相法技术的优点 |
1.4.3 气相法聚丙烯工艺分类 |
1.5 主流气相法聚丙烯工艺介绍 |
1.5.1 Basell公司的Spherizone工艺 |
1.5.2 Grace公司的Unipol工艺 |
1.5.3 鲁姆斯公司的Novolen气相法技术 |
1.5.4 INEOS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JPP公司的Horizone工艺 |
1.6 我国聚丙烯生产工艺情况 |
1.7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先进控制设计与实施 |
2.1 先进控制设计概况 |
2.2 工艺过程概述及设计重点 |
2.2.1 工艺过程简述 |
2.2.2 催化剂进料部分 |
2.2.3 环管反应器部分 |
2.3 工艺计算 |
2.3.1 催化剂流量计算 |
2.3.2 反应器产率计算 |
2.3.3 反应器浆料密度计算 |
2.4 工艺原则流程图 |
2.5 先进控制系统设计过程 |
2.5.1 设计目标 |
2.5.2 设计思路 |
2.5.3 总体设计方案 |
2.6 先进控制系统软硬件配置 |
2.6.1 硬件配置 |
2.6.2 软件配置 |
2.7 先进控制方案设计过程 |
2.7.1 反应控制器 |
2.7.2 质量控制器 |
2.8 软仪表 |
2.8.1 软仪表概述及类型 |
2.8.2 熔融指数软仪表与控制器配合机制 |
2.8.3 软仪表配置 |
第三章 先进控制实施效果与分析 |
3.1 先进控制总体完成概况 |
3.2 系统运行效果对比 |
3.2.1 反应器部分控制指标明确,为操作提供指导意义 |
3.2.2 提升了主催化剂流量控制准确度 |
3.2.3 装置运行更稳定和高效 |
3.2.4 稳定粒料产品质量 |
3.2.5 牌号切换时间缩短,过渡料减少 |
3.3 经济效益分析 |
3.3.1 装置操作更加平稳,操作员劳动强度大幅下降 |
3.3.2 提高装置的处理量 |
3.3.3 节约了装置能耗 |
3.3.4 其它潜在效益 |
3.4 直接经济效益核算 |
3.5 先进控制后续改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线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7)APC技术在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P生产工艺简介 |
2 APC技术在PP装置上的应用 |
2.1 APC技术在气相法流化床PP装置上的应用 |
2.2 APC在环管法PP装置上的应用 |
3 结语 |
(8)聚丙烯装置能耗分析以及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丙烯发展概况 |
1.1.1 国外聚丙烯发展概况 |
1.1.2 国内聚丙烯发展概况 |
1.2 聚丙烯生产工艺发展概况 |
1.2.1 溶液法 |
1.2.2 浆液法 |
1.2.3 本体法 |
1.2.4 气相法 |
1.2.5 本体-气相法组合工艺 |
1.3 聚丙烯行业发展前景 |
1.4 聚丙烯的应用 |
1.5 研究背景 |
1.6 选题理由 |
1.7 研究方向 |
第二章 延炼聚丙烯装置丙烯单耗和能耗高的原因分析 |
2.1 延炼聚丙烯装置简介 |
2.2 Z203堵塞频次高 |
2.2.1 Z203简介 |
2.2.2 Z203易堵塞原因分析 |
2.3 PK301运行工况不稳定 |
2.3.1 PK301及低压丙烯系统简介 |
2.3.2 PK301运行工况分析 |
2.3.3 PK301停运对于丙烯单耗的影响 |
2.4 E301设计不合理,冷却效果差 |
2.4.1 E301简介 |
2.4.2 E301运行工况分析 |
2.5 装置开、停工过程中丙烯排放量大 |
2.6 电解制氢系统脱盐水排放量大 |
2.7 闪蒸线易挂料堵塞 |
2.7.1 第一闪蒸线简介 |
2.7.2 第二闪蒸线简介 |
2.8 原料丙烯中毒物引起聚合反应异常 |
2.8.1 2012年反应异常介绍 |
2.8.2 2013年反应异常介绍 |
2.9 没有技改前的能耗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丙烯单耗和能耗高的应对措施 |
3.1 优化操作,确保Z203系统平稳运行 |
3.1.1 2011年上半年Z203运行情况汇总 |
3.1.2 分析并制定措施 |
3.1.3 2014年上半年Z203运行情况汇总 |
3.2 PK301的系统优化改造 |
3.3 E301的更换改造 |
3.4 排放丙烯回收改造 |
3.4.1 在开、停工过程中切排放的意义 |
3.4.2 丙烯回收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
3.5 制氢系统脱盐水成套设备改造 |
3.6 闪蒸线的技改 |
3.6.1 闪蒸线运行情况分析 |
3.6.2 黏料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3.6.3 第一闪蒸线技改 |
3.6.4 第二闪蒸线技改 |
3.7 针对毒物影响反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
3.7.1 未知毒物导致生产不稳的问题 |
3.7.2 砷含量超标导致反应波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效果评价 |
4.1 第一阶段单耗对比及分析 |
4.1.1 单耗对比分析 |
4.1.2 效果评价 |
4.2 第二阶段单耗对比及分析 |
4.2.1 单耗对比分析 |
4.2.2 效果评价 |
4.3 两阶段的对比分析丙烯单耗和能耗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9)挤压造粒机组抽吸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1.2 聚丙烯发展概况 |
1.2.1 国外聚丙烯发展概况 |
1.2.2 国内聚丙烯发展概况 |
1.3 聚丙烯生产工艺发展概述 |
1.4 聚丙烯行业发展前景 |
1.5 聚丙烯的应用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挤压造粒机组简介 |
2.1 挤压造粒机组概述 |
2.2 单双螺杆挤出机的优缺点 |
2.2.1 单螺杆挤出机 |
2.2.2 双螺杆挤出机 |
2.3 双螺杆挤出机的分类、原理及主要参数 |
2.3.1 双螺杆挤出机常见分类 |
2.3.2 挤出机工作原理 |
2.3.3 挤出机主要技术参数 |
2.4. 延安炼油厂 CMP251×II 挤压造粒机组的主要构造 |
2.4.1 传动系统 |
2.4.2 挤压系统 |
2.4.3 造粒系统 |
2.4.4 添加剂配制系统 |
2.4.5 集中抽吸系统 |
2.4.6 挤压机辅助系统 |
2.4.7 切粒水 PCW 系统 |
2.4.8 脱水干燥单元 |
2.4.9 热油加热单元 |
2.4.10 颗料输送与掺混 |
第三章 挤压造粒机组的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
3.1 摩擦离合器脱开,机组联锁停车的原因分析 |
3.1.1 主电机系统故障 |
3.1.2 传动系统故障 |
3.1.3 挤压造粒机螺杆工艺段故障 |
3.1.4 水下切粒系统故障 |
3.2 常见故障解决措施 |
3.2.1 主电机扭矩过载原因和解决措施 |
3.2.2 主电机扭矩过低及离合器故障和解决措施 |
3.2.3 熔体压力过高原因和解决措施 |
3.2.4 水下切粒系统常见故障和解决措施 |
第四章 抽吸系统故障对挤压造粒机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
4.1 抽吸导致挤压造粒机功率波动对机组设备的影响 |
4.1.1 增大添加剂螺杆的更换频次 |
4.1.2 增加主电机轴承的更换频次 |
4.2 抽吸系统故障对挤压造粒机组连续生产的影响 |
4.3 聚丙烯粉尘危害 |
4.3.1 聚丙烯粉尘对人体危害 |
4.3.2 聚丙烯粉尘爆炸 |
4.4 抽吸系统 |
4.4.1 计量系统的抽吸排放 |
4.4.2 抽吸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
4.4.3 对粉尘发生源治理及个人防护 |
4.5 抽吸改造现场安装 |
4.5.1 螺旋输送器 T801A/B |
4.5.2 T801C 数据规格 |
4.5.3 T801C 现场安装 |
4.6 经济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提高聚丙烯装置开工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丙烯市场分析 |
1.1.1 国际市场情况 |
1.1.2 国内市场情况 |
1.2 聚丙烯生产工艺 |
1.2.1 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 |
1.2.2 我国工艺技术的发展 |
1.2.3 主要聚丙烯生产工艺介绍 |
1.3 影响开工率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
1.3.1 北京燕化第一聚丙烯装置 |
1.3.2 大庆炼化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 |
1.3.3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聚丙烯装置 |
1.4 本课题的目的 |
第二章 影响石化厂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开工率的因素分析 |
2.1 装置介绍 |
2.1.1 装置规模 |
2.1.2 装置组成 |
2.1.3 设计原则及主要工艺技术特点 |
2.2 外围影响因素分析 |
2.2.1 原料丙烯质量 |
2.2.2 循环冷却水质量 |
2.3 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
2.3.1 TEAL、DONOR和主催化剂的投用 |
2.3.2 工艺参数方面的影响 |
2.4 设备影响因素分析 |
2.4.1 氢气压缩机故障 |
2.4.2 挤压造粒系统故障 |
第三章 工艺优化措施 |
3.1 协调解决外围因素 |
3.1.1 解决丙烯原料质量问题 |
3.1.2 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
3.2 工艺技术的调整 |
3.2.1 调整三剂投用规程 |
3.2.2 减少细粉优化措施 |
3.2.3 避免粉料旋转阀卡料优化措施 |
第四章 设备优化措施 |
4.1 氢气压缩机的改造 |
4.1.1 PK705A/B的主要结构及作用 |
4.1.2 对油冷器循环水线改造 |
4.1.3 对机组循环水线改造 |
4.1.4 对原料氢气的改用 |
4.2 挤压造粒的优化措施 |
4.2.1 挤压造粒机概况 |
4.2.2 提高切粒刀寿命的措施 |
4.2.3 对颗粒干燥器的整改 |
4.2.4 对于风送系统的优化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先进控制在环管法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申超群,张守辉.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2
- [2]高熔抗冲共聚聚丙烯专用料制备与性能改进的研究[D]. 冯涛. 浙江大学, 2021(02)
- [3]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D]. 朱维权.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4]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工艺研究[D]. 梁永杰.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1)
- [5]中石化聚丙烯ST-Ⅱ工艺的优化措施[J]. 殷飞. 广东化工, 2017(21)
- [6]先进控制技术的设计及在双环管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D]. 姜建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7]APC技术在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J]. 刘屏.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7(01)
- [8]聚丙烯装置能耗分析以及节能技术研究[D]. 陈铭.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6)
- [9]挤压造粒机组抽吸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研究[D]. 朱晖.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10]提高聚丙烯装置开工率的措施[D]. 刘长庆. 西北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