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圆块矩阵及其相关算法

两种圆块矩阵及其相关算法

一、两类循环分块矩阵及其有关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1](2019)在《短波衰落信道下Turbo均衡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波衰落信道下由于多径和衰落的影响,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严重恶化,甚至无法正常通信。针对短波信道的特性,阐述了现有的经典Turbo均衡算法与结构,对短波信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Turbo均衡的简化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利用译码器的输出构造平均信息与方差信息,修正了信道循环矩阵从而使得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最后对其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Turbo均衡简化算法既降低了复杂度,又不损失性能。

史雨梅,秦梅[2](2018)在《块结构r-循环矩阵的性质及其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块循环矩阵,称之为块首尾差r-循环矩阵(简记为bFLDCMr)。首先,验证了其线性运算结果和矩阵乘积仍是bFLDCMr;其次,给出了bFLDCMr的判别法和非奇异性判定的充要条件,并讨论了bFLDCMr的对角化;最后,利用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给出了三对角块r-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直接算法。

饶锡新[3](2011)在《复杂装备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传统产品设计主要以大规模制造产品为样本,其理论和技术不能适用于高价值、高技术、高成本和高顾客定制化的大型资本品的设计创新活动。复杂装备系统(简称CoES系统)开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一般大规模制造的产品所面临的有显着差别,必须为其建立新的理论技术体系,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标。论文主要理论贡献有:1)界定了CoES系统进概念;2)创建了一个CoESEPM过程模型;3)建立了支持CoES系统开发的三大技术体系,包括CoESRM技术体系、CoESAM技术体系和CoESPE技术体系;冲压件测量机(SMM)开发实例验证说明,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对CoES系统的开发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上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全文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章的主要贡献是通过研究CoES系统的产品相关特征、创新相关特征、技术相关特征、生产相关特征和市场相关特征,界定了CoES系统(Complex Equipment System,简称CoES)的概念。论文明确了CoES系统是一类大型、复杂且昂贵的、通常单件小批生产的特殊产品,研发与生产没有明确区分。其典型特征决定了CoES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应着重解决其开发过程的可体验性问题,提高开发结果的“一次成功率”。第二章主要贡献是针对CoES系统的典型特征,建立了CoES系统开发中的体验式过程模型(an Experiential CoES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简称CoESEPM模型)。CoESEPM模型是建立在传统产品开发方法基础之上的,充分考虑CoES系统的开发特点,体现出可体验性、可迭代性和强调数字化支持的特点。CoESEPM模型也体现出阶段性,论文将其划分为CoESEPM模型的反求工程阶段、CoESEPM模型的再设计开发阶段和CoESEPM模型的再设计实施阶段等三个阶段。第三章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支持CoESEPM模型的CoESRE技术体系,即CoES开发中的反求工程技术方法体系(Reverse Engineering in the CoES Development,简称CoESRE技术)。CoESRE技术由CoESRE的拆解技术、CoESRE的CAD模型重构技术和CoESRE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构成,主要解决CoES系统开发中的对已有产品(标杆产品)的设计思想和结构的逆向工程问题。第四章的本章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支持CoESEPM模型的CoESAM技术体系,即CoES开发中的装配成型技术方法体系(Assembly Modeling in the CoES Development,简称CoESAM技术)。CoESAM技术体系主要由CoESAM的信息输入技术、CoESAM的信息输出技术以及CoESAM的实施方法组成。CoESAM技术可以实现在设计阶段就对CoES系统的可装配性分析和评价。第五章的本章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支持CoESEPM模型的CoESPE技术体系,即CoES开发中的产品体现技术方法体系(Product Emboding in the CoES Development,简称CoESPE技术)。CoESPE技术体系主要由装配过程的CoESPE技术、工作过程的CoESPE技术、控制过程的CoESPE技术、加工过程的CoESPE技术、运动学的CoESPE技术和动力学的CoESPE技术构成。第六章的本章的主要贡献是以SMM(冲压件测量机)为实例,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CoESEPM模型及其支撑技术体系CoESRE技术、CoESAM技术和CoESPE技术的可行性,并给出了相关技术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实践证明了本文提出的CoESEPM模型和三大设计技术体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以及在工程上是实用的。第七章,总结与展望。对本论文全文内容总结,创新点归纳以及今后研究难点重点问题的展望。

陈勇,何承源,凃淑恒[4](2011)在《关于分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理论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概念,并利用Kronecker积和分块多项式定理研究这类矩阵的性质,给出了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可逆的充要条件.当这类矩阵可逆时,它还可以快速地求出其逆阵和以这类矩阵为系数的线性方程组的唯一解.而且这种计算在实数域上是精确的,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它对于研究这类形式的块状线性方程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李振[5](2011)在《几类特殊循环矩阵算法和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循环矩阵类作为矩阵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良的结构和性质,并在现代科技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其日益成为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对循环矩阵类的研究将会得到许多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几种特殊循环矩阵的一些性质和算法及几种特殊分块循环矩阵的一些性质等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循环矩阵的预备知识,包括循环矩阵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几类基本循环矩阵和循环矩阵、分块循环矩阵的概念与性质、循环矩阵类的基本运算、矩阵的Kronecker积以及Vandermonde(范德蒙)矩阵.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友循环矩阵的性质,根据友循环矩阵的可对角化特性和拉格朗日定理,给出了求友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算法、求两个友循环矩阵的乘积矩阵的算法和友循环矩阵开m次方的算法,分别给出了算例.第三章主要研究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给出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开m次方的算法和求两个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乘积矩阵的算法.第四章主要是分别定义了块友循环矩阵、广义友循环块矩阵、二重友循环矩阵,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彭天兰[6](2011)在《关于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研究》文中认为循环矩阵是矩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研究方向。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是循环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类矩阵有许多良好的性质和结构,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其特殊性质和特殊结构。文章在基于刘雪洁研究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性质的基础之上,给出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逆矩阵及广义逆,行列式和特征根的求法,以及反问题的探讨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并且重点研究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子块为对称阵,对称循环矩阵,对称反循环矩阵,反对称矩阵,反对称循环矩阵,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特征值以及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给出了相关的预备知识,主要是循环矩阵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用到的循环矩阵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以及在矩阵理论和矩阵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基本运算工具。2、给出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一系列性质,其次给出了该类逆矩阵及广义逆,行列式,特征根的求法,以及反问题的探讨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3、给出了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子块为对称阵,对称循环矩阵,对称反循环,反对称循环,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各自的特征根,并对此类矩阵的逆矩阵进行了探讨。

陈勇[7](2010)在《基于广义置换循环矩阵的理论探究》文中认为特殊循环矩阵类的研究是矩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这类矩阵有许多良好的性质和结构,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推广。文章在前人对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研究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推广,并探讨其特殊性质和有关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正交表和置换群中的置换矩阵问题,提出了r-置换矩阵和块置换矩阵的概念,研究了其性质,并且给出这类矩阵逆的求法以及利用Hadamard积得出确定一个方阵为r-置换矩阵的充要条件。2、给出了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概念,并研究了它的性质。第一,得到这类矩阵可逆和广义逆的判定条件,逆矩阵以及广义逆矩阵仍是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给出了逆矩阵以及广义逆矩阵的算法。第二,得到以这类矩阵为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AX =b有解的判定条件和快速算法。当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非奇异时,该快速算法求出线性方程组的唯一解;当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奇异时,该快速算法求出线性方程组的特解与通解。3、提出了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概念,并利用Kronecker积和分块多项式定理研究这类矩阵的性质,给出了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可逆的充要条件。当这类矩阵可逆时,它还可以快速地求出其逆阵和以这类矩阵为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的唯一解。而且这种计算在实数域上是精确的,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它对于研究这类形式的块状线性方程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王萍莉,史艳华[8](2010)在《Hankel矩阵的逆及其最小生成函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Hankel矩阵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考虑Hankel矩阵的可逆性及其最小生成函数。

刘雪洁[9](2009)在《关于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相关性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循环矩阵是矩阵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研究方向。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又是循环矩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结构,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特殊性质和特殊结构。例如:各种多项式表示形式、对角化、谱分解、非奇异性、特征值、特征多项式、极小多项式、逆阵、群逆及Moore-Penrose逆的各种快速算法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给出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定义并利用Vandermonde矩阵讨论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准对角化问题;并由所得到的结果,获得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一些相关性质,进而给出了一种简便的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求逆的算法。其次,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几种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并对其中的两种特殊分块的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进行了讨论。最后,在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性质的基础上,给出了其特征值和特征多项式以及相似对角阵。本文共分三个部分:一:给出相关的预备知识,主要是循环矩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文中用到的循环矩阵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在矩阵理论和矩阵计算中经常用到基本运算工具。二:给出了一个新的矩阵类型-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并给出了该矩阵的一系列性质,以及利用Vandermonde矩阵将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对角化,并给出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求逆的方法以及逆矩阵的性质。三:给出了两种分块不同的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并对他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高遵海[10](2006)在《一类分块Hankel矩阵及其可逆性》文中研究表明由线性系统的可控性矩阵得到一类分块Hankel矩阵,通过可控性分析讨论了它们的若干性质,得到了这一类分块Hankel矩阵的可逆条件,特别地可以得到r-循环分块矩阵和一般数值Hankel矩阵的相应性质,为这一类分块矩阵及其相关矩阵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二、两类循环分块矩阵及其有关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类循环分块矩阵及其有关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短波衰落信道下Turbo均衡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框图与符号定义
2 MMSE均衡原理与算法
    2.1 传输模型
    2.2 基于MMSE准则的均衡器
    2.3 基于MMSE准则的Turbo均衡算法
3 时变信道下的简化算法
4 性能仿真
    4.1 仿真1
    4.2 仿真2
5 结束语

(2)块结构r-循环矩阵的性质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备知识
2 块首尾差r-循环矩阵的性质
3 块首尾差r-循环矩阵的对角化
4 三对角块r-循环线性系统解的直接算法
5 结论

(3)复杂装备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经典设计方法回顾
        1.2.1 设计理论的文献回顾
        1.2.2 设计过程的文献回顾
        1.2.3 设计求解的文献回顾
    1.3 CoES系统概念界定
        1.3.1 用产品相关特征界定CoES系统
        1.3.2 用技术相关特征界定CoES系统
        1.3.3 用创新相关特征界定CoES系统
        1.3.4 用生产相关特征界定CoES系统
        1.3.5 用市场相关特征界定CoES系统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提出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1.4.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1.4.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4 本论文的论文结构
    本章小结
第2章 CoESEPM过程模型
    2.1 传统产品开发与设计流程
    2.2 传统产品开发的过程模型
        2.2.1 设计的分类与再设计
        2.2.2 传统产品开发的三阶段过程模型
        2.2.3 三阶段过程模型各个阶段的任务
    2.3 CoESEPM模型
        2.3.1 CoESEPM模型的建立
        2.3.2 CoESEPM的反求工程阶段
        2.3.3 CoESEPM的再设计开发阶段
        2.3.4 CoESEPM的再设计实施阶段
    本章小结
第3章 CoESRE技术体系
    3.1 CoESRE的拆解技术
        3.1.1 CoESRE的拆解过程及方法
        3.1.2 CoESRE的测量和实验方法
        3.1.3 CoESRE的后置处理—拆解报告
    3.2 CoESRE的CAD模型重构技术
        3.2.1 CoESRE的数据获取方法
        3.2.2 CoESRE的数据修补方法
        3.2.3 CoESRE的多视拼合方法
        3.2.4 CoESRE的曲面重构技术
        3.2.5 CoESRE的主流工程软件
    3.3 CoESRE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本章小结
第4章 CoESAM技术体系
    4.1 CoESAM的信息输入技术
        4.1.1 CoESAM中的信息要求
        4.1.2 CoESAM的信息组成
    4.2 CoESAM的信息输出技术
        4.2.1 CoESAM的干涉检测模型
        4.2.2 CoESAM的干涉检测目标
        4.2.3 CoESAM的干涉检查方法
        4.2.4 CoESAM的碰撞检测方法
    4.3 CoESAM的实施方法
        4.3.1 CoESAM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4.3.2 CoESAM的控制结构实施方法
        4.3.3 CoESAM的干涉检查与装配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CoESPE技术体系
    5.1 CoESPE的相关概念
        5.1.1 CoES系统的设计质量
        5.1.2 CoESPE的技术方法
    5.2 CoESPE的技术集成整合
        5.2.1 CoESPE的技术流程整合
        5.2.2 CoESPE的关键技术
        5.2.3 CoESPE的研发软件
    5.3 CoESPE的的应用原则
        5.3.1 装配过程的CoESPE技术
        5.3.2 工作过程的CoESPE技术
        5.3.3 控制过程的CoESPE技术
        5.3.4 加工过程的CoESPE技术
        5.3.5 运动学的CoESPE技术
        5.3.6 动力学的CoESPE技术
    本章小结
第6章 SMM装备系统开发实践
    6.1 SMM的开发概述
    6.2 SMM开发中的CoESRE技术
        6.2.1 SMM的性能反求
        6.2.2 SMM性能指标
        6.2.3 SMM的组成
    6.3 SMM开发中的CoESAM技术
        6.3.1 SMM零部件的参数化建模
        6.3.2 SMM的虚拟装配
        6.3.3 SMM的静态干涉检查
    6.4 SMM开发中的CoESPE技术
        6.4.1 SMM的三轴正交结构运动学仿真
        6.4.2 SMM的导轨振动的模态分析
        6.4.3 SMM的导轨结构静力优化
        6.4.4 SMM的导轨结构模态分析
        6.4.5 SMM的导轨结构谐响应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关键结论
        7.1.1 本论文选题背景和学术价值
        7.1.2 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总结
        7.1.3 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7.1.4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7.3 本论文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论文
    待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承担或参与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科研课题
    待申报与学位论文相关专利

(4)关于分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主要结果
2 算法和例题
3 小 结

(5)几类特殊循环矩阵算法和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及预备知识
    1.1 循环矩阵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1.1 基本循环矩阵
        1.1.2 几类循环矩阵的定义
        1.1.3 循环矩阵的性质
    1.2 循环矩阵的基本运算
        1.2.1 矩阵的Kronecker 积
        1.2.2 Vandermonde(范德蒙)矩阵
    本章小结
2 友循环矩阵的研究
    2.1 友循环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2.2 求友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算法
    2.3 求两个友循环矩阵的乘积矩阵的算法
    2.4 两个友循环矩阵开m 次方的算法
    本章小结
3 反循环反对称矩阵的研究
    3.1 反循环反对称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3.2 反循环反对称矩阵开m 次方的算法
    3.3 求两个反循环反对称矩阵的乘积矩阵的算法
    本章小结
4. 几类特殊的分块矩阵
    4.1 块友循环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4.2 广义友循环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4.3 二重友循环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硕士期间成果

(6)关于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预备知识
    1.1 几类常见的循环矩阵
    1.2 基本循环矩阵的性质
    1.3 分块矩阵的基本运算
    1.4 本章小结
2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2.1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
    2.2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基本性质
    2.3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反问题
    2.4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逆矩阵以及广义逆矩阵的算法
        2.4.1 理论推导
        2.4.2 算法及举例
    2.5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2.5.1 理论推导
        2.5.2 算法及举例
    2.6 本章小结
3 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3.1 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
    3.2 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3.3 块为对称阵的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3.4 块为反对称矩阵的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3.5 非奇异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3.6 本章小结
4 文章结束语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章的常用符号名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
致谢

(7)基于广义置换循环矩阵的理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预备知识
    1.1 几种常见循环矩阵
    1.2 置换矩阵
    1.3 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1.4 两个重要多项式定理
    1.5 本章小结
2 r-置换矩阵和块置换矩阵
    2.1 r-置换矩阵的定义及几个简单性质
    2.2 块置换矩阵
    2.3 本章小结
3 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3.1 定义及性质
    3.2 r-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逆矩阵以及广义逆矩阵的算法
        3.2.1 理论推导
        3.2.2 算法及举例
    3.3 r-置换因子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快速算法
        3.3.1 理论推导
        3.2.2 算法及举例
    3.4 本章小结
4 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4.1 定义及简单性质
    4.2 非奇异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4.3 以非奇异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为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的解
    4.4 本章小结
5 文章结束语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章的常用符号名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关于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相关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及预备知识
    1.1 循环矩阵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1 几类循环矩阵的概念
        1.1.2 基本循环矩阵类型
        1.1.3 基本循环矩阵的性质
    1.2 循环矩阵的基本运算
        1.2.1 循环矩阵的直和
        1.2.2 矩阵的Kronecker 积
        1.2.3 Vandermonde 矩阵
    本章小结
2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2.1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
        2.1.1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多项式
    2.2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2.3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2.4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2.4.1 反对称反循环逆矩阵的性质
        2.4.2 反对称反循环逆矩阵的求法
    2.5 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实例计算
3 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及其性质
    3.1 一般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3.1.1 一般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
        3.1.2 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3.2 块为对称阵的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3.2.1 块为对称阵的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性质
        3.2.2 块为对称阵的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特征值
    3.3 二重反对称反循环矩阵
        3.3.1 二重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概念
        3.3.2 二重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性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硕士期间成果

四、两类循环分块矩阵及其有关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短波衰落信道下Turbo均衡算法研究[J]. 张凯.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03)
  • [2]块结构r-循环矩阵的性质及其算法研究[J]. 史雨梅,秦梅.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 [3]复杂装备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D]. 饶锡新. 南昌大学, 2011(07)
  • [4]关于分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理论探讨[J]. 陈勇,何承源,凃淑恒.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几类特殊循环矩阵算法和性质的研究[D]. 李振.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6]关于分块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的研究[D]. 彭天兰. 西华大学, 2011(09)
  • [7]基于广义置换循环矩阵的理论探究[D]. 陈勇. 西华大学, 2010(02)
  • [8]Hankel矩阵的逆及其最小生成函数[J]. 王萍莉,史艳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5)
  • [9]关于反对称反循环矩阵相关性质的研究[D]. 刘雪洁. 青岛科技大学, 2009(10)
  • [10]一类分块Hankel矩阵及其可逆性[J]. 高遵海.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6(03)

标签:;  ;  ;  ;  ;  

两种圆块矩阵及其相关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