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系列论文之二

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系列论文之二

一、有关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的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君[1](2020)在《YG公司服务化转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虽然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十分突出。在高端产品领域依然缺乏竞争力,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对此,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和数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国内外众多服务化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基于价值链和微笑曲线等相关理论的指导,并结合德国“工业4.0”以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背景;再用定量分析法从YG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YG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该公司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发展目标,需要进行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化转型,旨在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本文制定相应的一套符合YG公司实现服务化转型的方案,基于YG公司目前的服务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服务化转型分两个阶段来达成。第一阶段,是在未来3-5年内实现“产品+服务”的转型,其业务主要是提供生产定制化产品以及后续的产品附加服务。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服务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预计在未来的5-8年实现生产性服务化转型,其主要业务是开展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环节转为代工以及提供回收与再利用服务。其中,第一阶段“产品+服务”的转型也是为最终成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做前期铺垫的。然后,本文还制定了该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通过数据研究法对YG公司服务化转型方案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YG公司服务化转型策略的研究,证明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转型升级途径,能帮助企业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的研究也对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升级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徐淑云[2](2019)在《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卫兴华是中国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经济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卫兴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来,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观点。卫兴华还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卫兴华经济思想包含的许多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卫兴华经济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兴华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观点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卫兴华的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卫兴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卫兴华对《资本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卫兴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思考等。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多角度阐释卫兴华的经济思想,在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总结、概况和评析,并总结了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特点,提出卫兴华经济思想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结论:第一,卫兴华教授是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奠基者,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卫兴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研究、创新与发展,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创新独到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第三,卫兴华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四,卫兴华教授始终强调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的研究学风,力守“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论证、严谨的学风”的“四严”治学格言,为后来的经济学工作者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周银坤[3](2018)在《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的社会事实:一是,伴随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作为其对立面的“统筹城乡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在向前积极推进;但是,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当这个过程涉及社会利益改革及调整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展就尤其缓慢;在现实中,“城乡差距”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二是,正是因为看到了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中央政府正在从顶层设计、国家战略、政策供给等层面,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路径。同时,理论界也在讨论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让渡”等问题。从这两个基本的社会事实出发,本文着力提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理论命题,试图以规范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与解释当下中国“城市利益让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从学术文献的角度看,“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深入与透彻的;但是,从“利益让渡”与“社会利益让渡”的角度来研究城乡关系的文献,还显不足。因此,这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另一方面,从政府政策实践的角度看,“城市利益让渡”的相关政策及实践,也没有充分地展开,因此,它是一个新的实践任务。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在于:提出并论证“城市利益让渡”的命题。这一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江苏为观察样本,以计量方式分析“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第二,以“社会排斥”为理论视角,分析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与症结何在。第三,用三章的内容,从理论资源、现实场域、资源与条件、意愿与能力、动力与阻力等方面进行这一命题的理论建构。对此,本文的研究,展开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以江苏为观察样本,计量分析“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的建构奠定现实基础。本章认为,城乡差距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一是,江苏省城乡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差距及其他方面的差距;二是,对江苏省城乡关系的现实境况开展系统的描述性分析,意在揭示江苏省当下城乡关系的现实样态和现实图景。对此,本章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从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的整体差异入手,考察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样态;(2)对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考察;(3)从理论上揭示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全国的代表性与样本性。第二章:题名为: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排斥性制度。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社会排斥”这一比较新颖的理论来探讨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从学术文献的角度看,关于城乡发展差距原因探讨的文章很多,但是,从社会排斥这一角度展开分析的文献几乎没有。因此,本章选择这一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也是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的论证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本章试图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阐述“社会排斥”这一新的理论框架,对于分析城乡发展差距的意义;二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分析造成城乡发展差距的制度设计;三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剖析城乡发展差距的制度现状;四是,分析了现实中城乡关系中资源配置非均衡性的表现及种类。第三章:题名为:“通过‘城市利益让渡’再造城乡关系”。因此,从这一章开始的连续三章,都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对“城市利益让渡”进行学理论证。而第三章是把本文的主题点明了,也试图把“利益让渡”与“城乡关系”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对接”起来。在第三章中,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学理上寻求“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资源,这既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资源,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还包括当今中国学术界的理论资源。二是,探讨当下中国城乡关系再造的现实场域及其复杂性,即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在解构着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对“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进行理论建构与论证。第四章:主要是探讨“城市利益让渡”的具体问题,即模式、资源与能力等等。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总结了当下中国社会实践中具有“城市利益让渡”性质的三种模式,即“资源三下乡”、南京“为民服务专项基金”与项目制。二是,探讨了城市利益让渡中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以及各种具体的资源类型。三是,从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利益让渡的主观性意愿与客观能力等相关问题。第五章:题名为“‘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与阻力”。在这一章中,没有采用对策建议或政策建议类题名,是因为,本文认为“城市利益让渡”作为一个命题需要论证与建构,它需要学术、社会与政府的认同与认可,换言之,它离对策建议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不妨我们先来探析它的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这一章,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其动力因素,是从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内在动力,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外在拉力,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政治压力三个方面展开的;而阻力因素,是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城市政府利益权衡的理性化与乡村承接能力的有限性四个方面展开的。

程春艳[4](2013)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发展的重心。对中国铝产业来说,尽快解决产能过剩、能耗偏高、污染严重、高端产品发展滞后等问题,促进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也对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近期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中国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定位准确,并提出了较好对策建议,不过,这些成果多偏重于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中微观层面的分析,以经济转型为宏观背景、以资源全球化配置为宏观视角的成果比较鲜见。本文基于长周期、大样本的数据,从对发达国家铝消费规律的把握入手,构建普适性需求预测模型。以定量手段为主,透彻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内涵,对比分析国内外铝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科学预测中国未来铝需求,提出时代背景鲜明的铝产业发展战略,以期为相关规划与政策调整提供借鉴。取得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第一,中国铝需求峰值将在2025年前后到来,铝需求量将达3280—3650万吨,占全球近一半,为2011年的近2倍;2011-2030年的累计需求将达5.2-6.3亿吨,为过去20年累计消费的4倍左右。未来中国铝需求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第二,中国铝土矿资源处于中等丰度水平,2001-2011年国内静态保障年限由135年下降至23年。目前中国资源供应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资源品质不佳,且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资源配置;境外开发起步晚、相关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积极性,未能形成对国内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第三,中国铝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内矿山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生产需要;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均过剩约30%,投资过剩和产能盲目扩张难以遏制;铝材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铝材比重偏低;缺乏成熟完善的二次铝回收体系。第四,基于对铝生产与消费的物质流分析,测算铝土矿、氧化铝、原铝、铝材、再生铝等铝产业全部环节的综合对外依存度。结果表明原铝和铝材出口推高了中国铝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的主要原因,认为未来应严禁原铝出口,适度增加原铝和铝材进口。第五,基于经济转型背景及铝需求预测提出未来铝产业发展构想:严格限制采选及冶炼产能规模的无序扩张,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配置国内资源,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二次资源回收比例,建立起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西部优秀的能源资源;将境外开发与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向印度、东盟以及西非地区转移冶炼产能,分享后续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红利。

仇涛[5](2012)在《平铝公司战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铝公司作为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重组成立以来,生产经营效果一直不佳,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始终是平铝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对平铝公司进行调研并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通过比对策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及未来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优劣势,并得出了规划发展铝加工材优先发展铝板带箔结论,同时规划了两个方案,进一步证明规划发展铝板带箔的可行性。论文介绍了我国铝及铝加工行业发展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国家政策环境和铝行业上下游关系,分析了平铝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本文重点进行了电解铝及加工材市场分析:包括电解铝市场分析;平铝公司淘汰电解铝计划实施情况;铝挤压材市场分析;铝板带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平铝公司的经营环境与优劣势进行了重点分析,确定了平铝公司的战略方针。通过SWOT分析法,总结出扩大产能战略符合平铝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新的战略下对平铝的两个发展方案进行了介绍与比较;论文的最后结论是平铝公司优先发展铝及铝合金板带箔优势明显,经济可行。

罗小南[6](2011)在《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铝工业是河南省支柱产业之一,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然而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却是河南省铝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河南省实施铝土矿资源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遵循矿产资源战略理论,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未来需求、资源潜力及保障程度、环境承受力、省外及境外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铝土矿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认为河南省的铝工业高速发展的态势没变,在全国优势地位没变,但探明的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较低,按现有保有基础储量6.964亿吨折合成开采出的矿石量约2.164亿吨计算,河南省静态保障年限不足9年,属于重度危机。而近几年铝土矿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在减少,深部找矿没有展开。同时认为河南省的铝土矿含高硫矿石、低品位石比率比较高,合计达20%左右,并且民采严重、回采率不足60%;通过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未来需求研究,认为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偏后期,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处于高峰期。尤其是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未来10年内将有可能迎来峰值。同时预测河南省要保持现有铝工业的优势地位不变,未来10年内累计需要铝土矿石3.77亿吨;通过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研究,认为河南省铝土矿成矿条件较好、含矿岩系分布广泛(约20000km2),虽然在浅部(埋深150-300m)已基本探明,但在中深部(300-1000m)地质工作做的很少,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对最有可能开发的铝土矿成矿区中的13个有望靶区中深部进行了潜力预测,获得潜力资源量4.4亿吨,折合可采储量约2.2亿吨;通过对保障程度的研究,提出了在制定铝土矿可持续供应策略时应遵循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理论,消费旺盛期加大供应、消费衰退期减少供应,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提供资源保障,并认为河南省的铝土矿资源基本能满足未来10年的动态需求量;通过对利用省外、境外资源及河南省环境承受力研究,认为河南省利用省外、境外的铝土矿存在较大的空间,同时认为河南省的环境承受力在可控范围内。文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战略。并提出了尽快实施新一轮地质勘查工作、提高回采率、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六条具体措施。

焦云[7](2010)在《云南电解铝工业的发展条件和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分析国内电解铝市场主要竞争者的发展变化,寻找云南电解铝工业存在的差距。探讨影响电解铝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电解铝企业的成功经验,分析云南发展电解铝工业所具备的政策环境、能源资源条件、交通以及其他条件等,对电解铝消费领域进行研究预测,分析了在云南发展电解铝工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提出在滇西大力发展电解铝工业的政策和选择建议。

冯进城[8](2010)在《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当前的良好发展势头,这就对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提出了持续、稳定供给的要求。而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度正在逐渐下降,国内资源不足、自给程度下降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如何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缓解我国经济建设的资源约束矛盾,就显得额外重要。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长远发展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研究展开,首先从分析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基本属性、与国家安全关心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和进口依存度;其次,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度进行了评价,并使用战略安全风险指标、市场安全风险指标和突发性事件监测指标对其进行了检测;再次构建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然后,构建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体系。然后,结合河南铝资源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战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创新。1.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评价与检测。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运用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价格、消费强度、供应方集中度和境外运输距离等8个基础数据和消费量与产量之比(C1)、对外依存度(C2)、供应方集中度(C3)、进口价格(C4)、消费量(C5)、世界储量与我国储量之比(C6)、我国产量与储量之比(C7)、消费强度(C8)和境外运输距离(C9)等评价指标评价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结果显示,我国金属矿产供应的安全程度逐步变低。以2002年安全值为基准(数值为1),近十年来,主要金属矿产的不安全程度加剧,普遍的资源不安全程度上升近一倍,个别的矿种资源不安全程度提高一倍以上。从1997年的0.7到0.8提升到2007年的1.3到1.5。最为突出的是金属镍资源的不安全程度从0.7上升为2.7,十年间不安全程度上涨四倍。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得出:造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即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和国内相对供应能力不断降低,消费量、对外依存度、价格和境外供应集中度不断升高。然后,使用战略安全风险指标、市场安全风险指标和突发性事件监测指标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测。2.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的形成。从储备形式、储备运作和储备资金运作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战略体系。第一级是国务院(国家储备中心)及其下设专门负责实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事宜的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局。第二级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经营管理公司。第三级是各个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公司,他们是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是具体承担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任务的基层组织单位,国家储备的矿产资源分别储存在各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基地里。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构建。文章构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框架。该战略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主要是基于金属矿产资源本身特点,从优势资源、劣势资源和普通资源角度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战略;第二部分,是微观战略。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出发,讨论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具体包括加强矿业权管理战略;增强出口竞争力战略;加大储产量战略;加强矿产地建设战略。

兰勇[9](2010)在《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铝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近年来伴随着规模的急剧扩张,我国铝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不协调和结构不对等问题也愈加突出,严重影响了铝工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转轨期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五个层次展开研究。首先,总结我国铝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与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机理,从理论上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予以实证检验。再次,基于效率效应和排斥效应分析,从微观层面推论纵向一体化对铝工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并实证检验。第四,对铝企业动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就纵向一体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最后,基于以上结论,反思我国铝工业产业政策,并提出相应调整思路。我国铝产业链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产能不协调,表现为铝资源供应稀缺,而氧化铝、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链结构不对称,氧化铝集中度依次严格高于电解铝和铝加工;产业链各环节间相互割裂,纵向整合度低。上述三大问题导致利润不断向产业链两端转移,中间企业经营恶化,阻碍了铝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基于Hart-Tirole模型的延伸,分别对供应稀缺和产能过剩条件下铝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演绎。供应稀缺和产能过剩分别为我国铝企业后向和前向一体化创造了动机,产业链结构的不对称进一步强化了该动机。企业规模差异太大阻碍了铝工业高水平纵向一体化的实现,因而寡头竞争模式是我国铝工业结构的理想模式。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的政府干预改变了不同类型企业的一体化相对成本,扭曲了产业链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结构、市场规模、不确定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单位根与Engle-Granger协整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不确定性、市场结构和政府干预是影响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作为不确定性的来源,供应稀缺和产能过剩促进了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提升;电解铝和铝加工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企业整合能力,提升了纵向一体化水平;氧化铝高度集中阻碍了铝工业纵向一体化;中央政府干预对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基于效率效应和排斥效应假设,构建博弈模型,推论了电解铝企业后向一体化对铝工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后向一体化的电解铝企业倾向于进行更多的横向扩张,不同电解铝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趋向于战略替代,因而纵向一体化博弈将引起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并导致更高的电解铝市场集中度。根据Gilbert-Hastings拓展模型结论,电解铝企业的前向一体化不具有排斥效应,因而不能有效促进铝加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结论。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铝企业动态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铝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普遍提升,其中地方国企增长最快;中铝的兼并重组短期内取得规模效益,但长期并不明显;非国有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使其技术效率进步最快。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后业效率的改善,但政府干预因素使得这一作用并不显着。以上分析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铝工业具有产业链结构的自我优化机制。如果消除政府不当干预,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则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将大大提升,这将有利于减少过剩产能和提高市场集中度。电解铝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终将改变“前向一体化不产生排斥效应”的结论,进一步促进铝加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依照这一逻辑,我国铝工业终将形成纵向一体化水平和集中度较高的寡头竞争结构,产业竞争力将明显提升。纵向一体化影响企业效率的实证结论证明了该机制的合理性。政府应从四个方面促进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推动铝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兼并重组;支持国内企业对海外铝土矿资源的控制;鼓励参与国际竞争促进铝加工技术进步。

赵锦文[10](2008)在《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升级为企业综合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企业是否具备长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战略管理能力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通过培育和配置企业财务资源,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培养企业核心财务竞争能力所作的长期规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铝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铝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从事铝冶炼生产的厂商比较多,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过小,企业规模的差别也很大,与国际先进铝业巨头相比,我国铝冶炼企业还存在规模小,资源保障度低,产业链结构不完善,缺乏先进的铝材加工技术,融资能力低,资本结构缺乏弹性等问题,因此研究我国铝冶炼企业内外部环境,构建我国铝冶炼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对我国铝冶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铝冶炼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有关前沿理论,参考国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定位、选择、实施、控制与评价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以下几方面:(1)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律政策、行业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对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影响;从我国铝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内部环境因素对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指出当前我国铝冶炼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为我国铝冶炼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我国铝冶炼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应用SWOT分析,指出我国铝冶炼企业应采取横向联合与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并优先发展向上游资源的一体化,同时发展高精技术铝材加工技术和生产能力。(3)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和保障体系。主要研究了投资战略、融资战略、成本战略和风险控制战略,提出人才战略和财务信息化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顺利实施的两大保障。(4)财务战略实施。引入战略预算这一先进的战略管理工具,从战略角度将战略目标与中长期财务规划、年度预算相结合,借助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目标分解为定量化、定性化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和非财务预算指标,将战略行动方案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并针对铝冶炼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指标体系。本文的创新点:由于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整体运作的目标及发展战略是影响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最直接因素。与此同时,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资金流动的规律、投融资方式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公司所处的行业将能决定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特征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探讨企业的战略可以并且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展开。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我国铝冶炼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特征出发,在传统的财务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财务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义,拓宽了财务战略管理的范围,指出除资金运动以外,财务战略管理还应包括财务信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以及企业拥有的财务专业人才等。本文在财务战略的实施方面,引入战略预算这一先进的战略管理工具,从战略角度将战略目标与中长期财务规划、年度预算相结合,借助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目标分解为定量化、定性化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和非财务预算指标,将战略行动方案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并针对铝冶炼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指标体系。另外,在成本战略管理部分,提出并贯彻了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思想,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范围。财务战略及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有了健全的财务体系和适合企业特征的财务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地实现。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铝冶炼企业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有关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的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的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1)YG公司服务化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业4.0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
        2.1.1 工业4.0计划
        2.1.2 中国制造2025及其背景
    2.2 价值链与服务创新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服务创新
    2.3 微笑曲线理论
    2.4 企业核心专长分析理论
第三章 YG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 铝制品生产行业的概况
        3.1.1 铝行业产业链分析
        3.1.2 铝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3.2 YG公司简介
        3.2.1 公司基本情况
        3.2.2 公司组织架构
    3.3 YG公司经营现状
    3.4 公司的发展困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G公司服务化转型的动因分析
    4.1 服务化转型的外部动因
        4.1.1 制造业变革的驱动
        4.1.2 高端领域产品的驱动
        4.1.3 市场竞争压力的驱动
        4.1.4 客户需求变化的驱动
        4.1.5 个性化定制产品的驱动
        4.1.6 生态环境保护的驱动
    4.2 服务化转型的内部动因
        4.2.1 企业利润的驱动
        4.2.2 生产技术的驱动
        4.2.3 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驱动
        4.2.4 产品创新的驱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G公司服务化转型的具体方案
    5.1 “产品+服务”的转型方案
        5.1.1 产品服务创新
        5.1.2 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5.1.3 定制产品的业务流程
        5.1.4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5.1.5 生产流程的重塑
        5.1.6 提供产品后期的附加服务
    5.2 生产性服务的转型方案
        5.2.1 开展合金材料研发
        5.2.2 整合制造代工工厂
        5.2.3 提供回收与再利用服务
        5.2.4 打造铝制品专业品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服务化转型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6.1 转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6.2 转型方案的保障措施
        6.2.1 建立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文化
        6.2.2 重塑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6.2.3 构建服务支撑网络
    6.3 方案实施后的初步效果评价
        6.3.1 产品性能提升
        6.3.2 生产效率提高
        6.3.3 生产浪费减少
        6.3.4 产品利润增长
        6.3.5 产品销量增长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背景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熏陶
        二、抗日战争年代曲折求学经历
        三、建国初期走进经济学殿堂
        四、任教初期对经济学理论的探索
    第二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坚持与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
        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第三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深化
        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理解
        二、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 卫兴华对《资本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卫兴华对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及贡献
        一、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阐发
        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化与发展
        三、在争鸣中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四、对马克思价值论和财富论的关系探索
        五、对生产劳动论的理解
    第二节 卫兴华对生产力理论及再生产理论的认识与探索
        一、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二、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认识
    第三节 卫兴华对《资本论》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
        一、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探究
        二、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认识
        三、对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的认识
        四、对《资本论》当代价值的研究
第三章 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卫兴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的分析
        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的把握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
        一、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性
        二、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究
        一、对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与实践成就的分析
        二、阐明实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三、对公有制存在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辨析
        四、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认识
        五、主张应扭转公有制为主体向私有制为主体演变的趋势
第四章 卫兴华对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
        一、强调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基础作用
        二、对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与实践的探索
        三、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探讨
        四、对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认识
    第二节 对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问题的探索
        一、关于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二、对贫富分化产生的原因考察
        三、提出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公平分配的对策
    第三节 对分配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
        一、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阐释
        二、对公平和效率提法演变的考察
        三、主张效率与公平并重和统一
        四、对效率与公平问题不同意见的评析
第五章 卫兴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确认识
        二、阐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三、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与辨析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总结和评析
        一、准确把握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发展的曲折历程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和发展过程的探索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曲折原由的探析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一、从资源配置视角阐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三、对新时代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的研究
        一、阐释了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内在关联
        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
        三、强调宪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框架
        四、主张以法治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第六章 卫兴华其他方面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关于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一、强调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是党的执政基础的观点
        三、主张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
        一、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贬公扬私、妖魔化国企、主张“国退民进”等观点的辩驳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四、强调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五、落实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
    第三节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解
        一、从生产力和价值标准相统一的视角把握经济发展问题
        二、强调创新驱动和体制转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三、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问题
第七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特征
    第一节 坚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阵地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三、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四、从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节 勇于对重大经济理论是非问题进行辨析
        一、对错解、误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观点的批驳
        二、对错解、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辨析
        三、对经济概念的混淆和误解进行澄清
    第三节 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实践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关注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紧扣经济发展实践,把握时代脉搏
    第四节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
第八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注重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二、提出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卫兴华提出的许多经济理论观点与中央决策精神相吻合
        二、卫兴华对改革开放实践进行科学评价
    第三节 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教材的编写是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关键
        三、关注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进展
        四、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第四节 卫兴华治学精神对后来理论工作者的启示
        一、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严格的治学态度
        二、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传递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心系祖国和人民,关注国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成果“形式上的考察”
        二、国内研究内容考察:研究主题分类
        三、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四、文献的总体评述与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与思路
        二、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证考察——以江苏为观察样本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 以江苏为观察样本
        一、城乡发展中的“两个现象”
        二、观察样本选择江苏省的理由
        三、本章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 江苏城乡发展差异的现实样态基于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一、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的整体差异
        二、江苏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江苏省城乡发展其他方面的差距
    第三节 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及变化趋势的实证考察
        一、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基于两种实证分析
        三、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四、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整体性评价
    第四节 城乡关系的逻辑: 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第二章 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 社会排斥
    第一节 社会排斥: 城乡关系的一个分析视角
        一、社会排斥: 一个富有解释力的概念
        二、社会排斥用于中国城乡关系分析
    第二节 资源配置型排斥
        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屏障
        二、排斥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第三节 公共服务型排斥
        一、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二元性的医疗卫生制度
        三、城乡分割的二元义务教育制度
    第四节 城乡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一、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历史考察
        二、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现实考察
        三、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政治安排
        四、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通过“城市利益让渡”再造城乡关系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资源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资源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反哺农业”的理论阐述
        三、我国学术界关于“城市支持乡村”的探索
    第二节 城乡关系再造的现实场域及其复杂性
        一、当下中国现实场域的复杂性
        二、中国城乡关系的基本格局
        三、现代化进程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四、社会发展大趋势解构着城乡二元结构
    第三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论证与建构
        一、“城市利益让渡”问题的提出
        二、从权利让渡到“利益让渡”
        三、“社会利益让渡”是否可能
        三、“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辩护
第四章 “城市利益让渡”的模式、资源与能力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实践模式解读
        一、“资源三下乡”模式
        二、“项目制”模式
        三、“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模式——南京的个案
    第二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资源类型
        一、城市利益让渡的两种资源: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二、城市利益让渡的具体资源分类
    第三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意愿与能力
        一、城市利益让渡的主观意愿
        二、城市利益让渡的客观能力
第五章 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与阻力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因素
        一、城市利益扩展: 城市利益让渡的内在动力
        二、乡村资源优势: 城市利益让渡的外在拉力
        三、宏观社会背景: 城市利益让渡的政治压力
    第二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阻力因素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三、城市政府利益权衡的理性化
        四、乡村承接能力的有限性
结语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4)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经济发展理论
    2.2 国际贸易理论
    2.3 产业发展理论
    2.4 产业组织理论
    2.5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
        2.5.1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S”形规律
        2.5.2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倒 U”形规律
        2.5.3 矿产资源需求波次递进理论
3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1 经济转型的定义
    3.2 国内外历次重大经济转型回顾
        3.2.1 世界重大经济转型回顾
        3.2.2 中国经济转型回顾——改革开放
    3.3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4 小结
4 中国铝消费与未来需求预测
    4.1 中国铝消费
        4.1.1 中国铝消费历史及现状
        4.1.2 中国铝消费水平分析
        4.1.3 中国铝消费结构变化
    4.2 中国未来铝需求预测
        4.2.1 影响中国铝需求主要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4.2.2 未来 20 年中国铝需求趋势
    4.3 未来全球及典型国家铝需求趋势
        4.3.1 未来 20 年全球铝需求趋势
        4.3.2 未来 20 年典型国家铝需求趋势
    4.4 小结
5 中国铝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5.1 全球铝土矿资源状况
        5.1.1 世界铝土矿资源分布
        5.1.2 世界铝土矿矿床、矿石类型及质量状况
        5.1.3 世界主要铝土矿资源国状况
    5.2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
        5.2.1 中国铝土矿资源特点及形势
        5.2.2 中国铝土矿资源对未来需求的保障程度
    5.3 境外开发现状
        5.3.1 铝土矿境外开发资源获取方式
        5.3.2 中国铝资源境外开发现状
        5.3.3 境外开发面临的困境
    5.4 小结
6、中国铝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6.1 中国铝土矿采选行业发展现状
    6.2 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6.2.1 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6.2.2 铝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6.3 再生铝行业发展现状
        6.3.1 全球及主要国家铝二次资源利用现状
        6.3.2 中国再生铝产业发展现状
        6.3.3 中国铝二次资源潜力评估
    6.4 国内供需缺口及产业总体规模
        6.4.1 贸易状况
        6.4.2 铝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分析
        6.4.3 产业总体规模状况
    6.5 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显着
    6.6 技术装备现状分析
    6.7 小结
7 国内大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国际地位
    7.1 全球大型矿业企业现状
        7.1.1 美国铝业公司(Alcoa)
        7.1.2 力拓集团(Rio Tinto)
        7.1.3 俄罗斯联合铝业有限公司(Rusal)
    7.2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国际地位
        7.2.1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7.2.2 中国铝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7.3 小结
8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
    8.1 未来铝产业发展构想
    8.2 保障措施
    8.3 小结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平铝公司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概述
    2.1 规划发展内涵
    2.2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与方法
    2.3 相关重要概念
第三章 我国铝及铝加工行业发展分析
    3.1 铝工业发展状况
    3.2 行业上下游关系
第四章 电解铝与加工材市场分析
    4.1 铝的主要性质和应用领域
    4.2 电解铝市场分析
    4.3 平铝公司淘汰电解铝的计划实施情况
    4.4 铝挤压材市场分析
    4.5 铝板带箔市场分析
第五章 平铝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5.1 平铝公司概况介绍
    5.2 平铝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
    5.3 平铝公司的优劣势分析
    5.4 平铝公司的战略分析和战略方针的确定
第六章 平铝公司发展战略的比较
    6.1 平铝公司战略方针政策
    6.2 平铝公司两个发展方案的介绍
    6.3 平铝公司两个发展方案的比较
    6.4 规划发展平铝公司板带箔建议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及存在问题
        1.3.1 文献综述
        1.3.2 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4.5 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战略基础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理论
        2.2.1 人均资源消费与人均 GDP 的“S”形规律
        2.2.2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倒 U”形规律
        2.2.3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系数
    2.3 循环经济理论
    2.4 资源稀缺性理论
第3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开发利用现状
    3.1 河南省铝土矿勘查程度
    3.2 河南省铝土矿现有资源储量
    3.3 铝土矿资源消耗产业对河南省的社会经济支撑度
        3.3.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3.3.2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消耗产业的社会经济支撑度
    3.4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5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4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需求量分析
    4.1 铝土矿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铝土矿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
        4.1.2 铝土矿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分析
        4.1.3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分析
        4.1.4 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因素
        4.1.5 铝资源消费弹性分析
        4.1.6 国家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因素
        4.1.7 区域产业发展因素
    4.2 铝土矿资源需求量分析预测模型的建立
    4.3 2011-2020 年河南省铝土矿矿石需求量预测分析
        4.3.1 全国2011-2020 年原铝需求量预测
        4.3.2 不考虑产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河南省铝土矿矿石需求量预测
        4.3.3 考虑产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河南省铝土矿矿石实际需求量预测
    4.4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需求分析结论
第5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分析
    5.1 成矿地质背景
        5.1.1 区域地质概况
        5.1.2 区域成矿模式
        5.1.3 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
    5.2 典型矿床研究
        5.2.1 曹窑深部铝土矿区
        5.2.2 贾沟铝土矿区
    5.3 区域铝土矿成矿规律
    5.4 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5.4.1 评价方法
        5.4.2 预测参数确定
        5.4.3 资源量预测公式
    5.5 预测范围及结果
        5.5.1 岱嵋寨隆起周边
        5.5.2 嵩山隆起周边
        5.5.3 禹州断(坳)陷盆地周边
        5.5.4 汝州-宝丰断(坳)陷区周边
        5.5.5 总预测结果
    5.6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展望
第6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6.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保有资源储量的可信度分析
    6.2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可利用率分析
    6.3 河南省铝土矿矿石回采率分析
    6.4 河南省再生铝工业分析
    6.5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现有保障程度分析
        6.5.1 铝土矿资源的保障年限分析
        6.5.2 铝土矿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第7章 河南省铝土矿开发利用环境承受力分析
    7.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类型
        7.1.1 铝土矿资源及土地的毁损与破坏
        7.1.2 环境地质灾害
        7.1.3 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泥及废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
    7.2 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7.3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环境承受力分析
    7.4 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第8章 河南省利用省外及境外铝土矿资源分析
    8.1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8.1.1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分布
        8.1.2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特点
    8.2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8.2.1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分布
        8.2.2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特点
    8.3 近几年中国铝资源进出口情况
    8.4 铝土矿价格趋势分析
    8.5 河南省利用省外铝土矿资源情况
第9 章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战略
    9.1 铝土矿资源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9.1.1 指导思想
        9.1.2 总体战略目标
    9.2 铝土矿资源战略目标实现途径
        9.2.1 尽快实施新一轮的地质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
        9.2.2 提高回采率
        9.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2.4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必要的资源储备
        9.2.5 发展再生铝工业
        9.2.6 协调铝土矿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9.3 落实实现战略目标途径的对策和措施
        9.3.1 保证新一轮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的对策和措施
        9.3.2 提高回采率对策和措施
        9.3.3 利用低品位矿石与高硫矿石对策与措施
        9.3.4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9.3.5 发展再生铝工业的对策和措施
        9.3.6 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云南电解铝工业的发展条件和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研究的方法
2 电解铝工业发展态势
    2.1 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现状
        2.1.1 铝工业的总体概述
        2.1.2 中国电解铝工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2.1.3 主要市场竞争者的发展现状
        2.1.4 电解铝工业发展的内在原因
    2.2 云南电解铝工业的发展现状
        2.2.1 发展现状
        2.2.2 云南电解铝工业与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
3 电解铝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3.1 电解铝生产的成本构成及国内、外成本比较
        3.1.1 成本构成及国内、外成本构成比较
        3.1.2 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
    3.2 国外成功电解铝企业分析
        3.2.1 加拿大"铝谷"、俄铝的成功经验
        3.2.2 启示
4 云南发展电解铝工业的条件
    4.1 国家政策环境
        4.1.1 国家最新行业政策
        4.1.2 碳排放控制
        4.1.3 国家西部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政策
    4.2 云南发展电解铝工业具备的能源、资源条件
        4.2.1 能源条件
        4.2.2 资源及原材料供应条件
    4.3 交通运输条件
    4.4 具备的其他条件
        4.4.1 人才条件
        4.4.2 管理条件
5 电解铝供给和需求分析
    5.1 电解铝供给现状
    5.2 电解铝消费综述
        5.2.1 铝消费量和结构
        5.2.2 铝消费增长的原因
    5.3 铝消费的增长领域
        5.3.1 建筑行业的铝消费
        5.3.2 交通运输业的铝消费
        5.3.3 电力电子行业的铝消费
        5.3.4 其他消费领域
    5.4 十二五的铝消费预测
6 云南的选择建议
    6.1 电解铝工业对地方的贡献
        6.1.1 消纳电力功能
        6.1.2 电网的收益
        6.1.3 对地方的经济贡献
    6.2 地址和技术选择
        6.2.1 地址选择
        6.2.2 产能和技术选择
    6.3 政策建议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基本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科学内涵
    2.1 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
        2.1.1 对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概念的若干看法
        2.1.2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金属矿产资源安全定义和内涵
        2.1.3 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经济学解析
    2.2 金属矿产资源属性研究
        2.2.1 金属矿产资源的经济属性
        2.2.2 金属矿产资源的政治属性
    2.3 金属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2.3.1 金属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2.3.2 金属金属矿产资源问题成为国际(地区)争端的根源
第三章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3.1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3.2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及资源分布
    3.3 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和效率的比较
        3.3.1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和生产力
        3.3.2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投入和使用效率
        3.3.3 中国平均每人DE、DE/GDP、GDP/DE和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效率的国际比较
    3.4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分析
        3.4.1 影响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因素的分析
        3.4.2 金属矿产资源的供给
        3.4.3 金属矿产资源消费分析
    3.5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进口依赖性
第四章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及监测
    4.1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4.1.1 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2 评价方法
    4.2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过程及结果
        4.2.1 评价的基本过程
        4.2.2 评价结果
    4.3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4.3.1 监测指标的确定
        4.3.2 预警指标
第五章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战略分析
    5.1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5.2 建立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的必要性
    5.3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建立
        5.3.1 国外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成功经验的启示
        5.3.2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构建
    5.4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
        5.4.1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管理体制的构建
        5.4.2 完善国家和企业两级储备体系
        5.4.3 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的立法
第六章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基于金融危机背景
    6.1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属矿产业的影响
    6.2 国外矿业大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6.2.1 美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6.2.2 日本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6.2.3 澳大利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6.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6.3.1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3.2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框架
第七章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河南铝矿为例
    7.1 利用海外金属矿产资源的形势
    7.2 利用海外金属矿产资源的原则及可行性
    7.3 利用海外金属矿产资源的必要性
    7.4 河南省铝矿现状分析
        7.4.1 铝土矿资源的基本特点
        7.4.2 铝土矿业生产现状
        7.4.3 铝土矿资源形势分析
    7.5 河南铝矿利用海外铝土矿资源的途径及区域选择
        7.5.1 利用海外铝土矿资源的基本途径
        7.5.2 利用海外铝土矿资源的区域选择
    7.6 利用海外资源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动态
        2.1.1 哈佛学派的理论体系
        2.1.2 芝加哥学派理论体系
        2.1.3 新产业组织理论
    2.2 产业组织理论对纵向一体化的研究
        2.2.1 基于垄断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2.2.2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2.2.3 基于不确定性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2.2.4 基于交易费用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2.3 针对具体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2.4 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的研究
    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我国铝工业现状与结构分析
    3.1 世界铝工业现状与结构
        3.1.1 铝工业规模增长及分布状况
        3.1.2 铝土矿储量及氧化铝生产状况
        3.1.3 铝加工市场状况
        3.1.4 铝产业链结构状况
    3.2 美国、俄罗斯等国铝工业现状与结构
        3.2.1 美国铝工业现状与结构
        3.2.2 俄罗斯铝工业现状与结构
    3.3 我国铝工业现状与结构
        3.3.1 铝工业发展概况
        3.3.2 铝土矿资源供给与承载能力
        3.3.3 氧化铝生产规模与市场结构状况
        3.3.4 电解铝生产规模与市场结构状况
        3.3.5 铝加工生产规模与供求状况
    3.4 产业链整合是我国铝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工业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形成机理
    4.1 供给稀缺条件下企业后向一体化博弈
        4.1.1 模型的建立
        4.1.2 后向一体化博弈
        4.1.3 主要结论
        4.1.4 后向一体化案例分析
    4.2 产能过剩条件下企业前向一体化博弈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前向一体化博弈
        4.2.3 主要结论
        4.2.4 前向一体化案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
    5.1 理论分析与假说建立
        5.1.1 市场结构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
        5.1.2 市场规模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
        5.1.3 不确定性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
        5.1.4 政府干预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
    5.2 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测度
        5.2.1 测度方法
        5.2.2 测度结果分析
    5.3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4 后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4.1 平稳性检验
        5.4.2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5.4.3 检验结论
    5.5 前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5.1 平稳性检验
        5.5.2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5.5.3 检验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纵向一体化对铝工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6.1 纵向一体化的效率效应
        6.1.1 节约交易费用
        6.1.2 确保原材料投入或产品市场
        6.1.3 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6.1.4 提升国际竞争力
    6.2 纵向一体化的排斥效应
        6.2.1 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6.2.2 博弈均衡分析
        6.2.3 主要结论
        6.2.4 案例探讨
    6.3 纵向一体化影响市场结构的微观机制
        6.3.1 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6.3.2 投资决策博弈分析
        6.3.3 主要结论
    6.4 纵向一体化对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
        6.4.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6.4.2 Granger因果检验
        6.4.3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6.4.4 检验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纵向一体化对铝企业市场效率的影响
    7.1 效率评价模型
        7.1.1 效率评价的DEA及Malmquist指数
        7.1.2 效率影响因素评价的面板数据模型
    7.2 前向一体化企业动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7.2.1 Malmquist指数均值变化及分解
        7.2.2 Malmquist指数累积变化及分解
        7.2.3 不同所有制企业Malmquist指数变化及分解
        7.2.4 Malmquist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2.5 实证结论
    7.3 后向一体化企业动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7.3.1 Malmquist指数均值变化及其分解
        7.3.2 Malmquist指数累积变化及分解
        7.3.3 Malmquist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3.4 实证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提升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8.1 铝工业产业政策回顾
    8.2 铝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8.3 铝工业产业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
        8.3.1 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产能过剩难以根除
        8.3.2 政策实施的非公平导致高水平纵向一体化难以形成
        8.3.3 政策制定欠科学导致产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8.4 促进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8.4.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8.4.2 推动铝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兼并重组
        8.4.3 支持国内企业对海外铝土矿资源的控制
        8.4.4 鼓励参与国际竞争促进铝加工技术进步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之处
    9.3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2. 财务战略理论概述
    2.1 财务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2.2 财务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2.2.1 财务战略的内涵
        2.2.2 财务战略的特性
    2.3 财务战略的类型
    2.4 财务战略的内容和程序
        2.4.1 财务战略的内容
        2.4.2 财务战略管理程序
3. 铝冶炼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铝工业概述
        3.1.1 铝的特性与应用
        3.1.2 资源分布
        3.1.3 铝工业历史
        3.1.4 铝冶炼企业经营特点
    3.2 国内外电解铝工业发展现状
        3.2.1 铝工业传统布局
        3.2.2 铝工业呈现新特点
        3.2.3 我国铝工业发展情况
        3.2.4 当前我国铝工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3.3 我国铝工业发展前景预测
    3.4 我国铝工业发展政策分析
        3.4.1 产业政策
        3.4.2 贸易与税收政策
    3.5 小结
4. 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4.1 国内外先进企业发展战略模式与特点研读
        4.1.1 纽蒙特矿业公司发展战略
        4.1.2 中国铝业公司
    4.2 我国铝冶炼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模式选择
        4.2.1 SWOT 分析
        4.2.2 我国铝冶炼企业战略模式及发展战略选择
    4.3 我国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的定位
        4.3.1 铝冶炼企业的财务特点
        4.3.2 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的定位及重要内容
    4.4 小结
5. 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内容
    5.1 投资战略
        5.1.1 横向扩张投资战略
        5.1.2 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
    5.2 融资战略
        5.2.1 公司融资战略的目标
        5.2.2 融资战略的内容
    5.3 成本战略
        5.3.1 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
        5.3.2 成本概念和价值链成本管理
        5.3.3 铝冶炼企业成本战略的重点内容
    5.4 风险控制战略
        5.4.1 风险控制战略目标
        5.4.2 铝冶炼企业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5.4.3 风险控制战略内容
6. 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保障体系和战略实施
    6.1 人才战略
        6.1.1 人才战略的目标
        6.1.2 铝冶炼企业财务人才存在的问题
        6.1.3 铝冶炼企业人才战略的具体内容
    6.2 财务信息化战略
        6.2.1 财务信息化战略目标
        6.2.2 财务信息化战略的具体内容
    6.3 财务战略实施
        6.3.1 战略预算实施流程
        6.3.2 战略预算衡量指标体系
    6.4 小结
7.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有关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的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参考文献)

  • [1]YG公司服务化转型策略研究[D]. 叶文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D]. 徐淑云.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D]. 周银坤.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程春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 [5]平铝公司战略规划研究[D]. 仇涛. 天津大学, 2012(08)
  • [6]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 罗小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7]云南电解铝工业的发展条件和选择[D]. 焦云. 云南大学, 2010(03)
  • [8]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D]. 冯进城. 中国地质大学, 2010(12)
  • [9]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 兰勇. 中南大学, 2010(11)
  • [10]铝冶炼企业财务战略研究[D]. 赵锦文. 西南财经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三个问题——铝工业发展系列论文之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