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

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

一、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朱莉萍[1](2020)在《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2-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成人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以往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和专门化解读。为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研究现状,本论文采用Cite-Space.V.5.0.R1 SE(64-bit)软件,选取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数据,梳理1992-2019年期间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提炼研究机构和文献作者,分析研究热点与研究议题,并对该领域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研究者勾勒和描绘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图景,从而推动自学考试研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李中亮[2](2020)在《高等继续教育面向2035的发展愿景研究》文中认为高等继续教育政策制定是推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文本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愿景。畅想2035,高等继续教育社会地位和教育价值进一步凸显,规模、层次和效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面向2035,成人高校将加快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和完善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

张艳超[3](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铭惠[4](2019)在《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困境和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独创的育才选才的现代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采取国家考试、社会助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突破了学校教育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自学考试具有学习费用低廉、入学门槛低、学习考试形式灵活等独特优势,为社会青年创造了更多升学的便利条件。1981年初,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自学考试制度的正式形成。自学考试制度创立近40年,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剧增,分层次培养符合不同行业需求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学考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H省6所高校的自学考试学生与高校教师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发现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考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不高;自考学历规模大幅下降,回升状况缓慢,专业设置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自考生参加全日制辅导的意愿不强,助学机构的作用逐年弱化。通过分析我国自学考试与国内外高等教育形式的异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当前自学考试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科学剖析原因,以资借鉴。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从客观环境来看,国家政策的调整引发了自学考试的生源危机;就业形势的变化导致自考毕业生就业难。从主观因素来看,表现为自考生思想认识不足;学校教学管理落后、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式滞后等方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考试内容改革路径;建立适应个性化教育要求的自学考试管理体系;在构建自学考试特色专业体系中夯实制度优势;为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就业新局面。只有不断调整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考生。

郭万春[5](2019)在《高职高专自学考试招生困难的几点思考——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连年扩招和学历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减少,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自学考试招生困难重重,招生形势日益严峻。加之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高专自学考试招生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通过分析其成因,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高职高专院校自学考试招生工作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姚赞荣[6](2019)在《H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也意味着新的发展与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培训机构想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更多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方式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必须从全新的角度,对互联网教育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本文以教育培训行业的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H公司互联网教育产品营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TP理论、营销4P理论等营销理论知识,对H公司互联网教育产品的营销策略实施方案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互联网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营销理论的研究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基于互联网教育产品与教育机构企业营销的重要性,阐述互联网教育与教育机构营销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研究成果。其次,根据H公司的概况及发展状况,结合内外部环境与最新的行业特点,针对H公司当前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深度访谈并辅以企业经营的实际数据,找出H公司当前市场营销存在的题,然后进行问题成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优化建议,以期为H公司提供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本文通过H公司营销方案的研究,以期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自学考试在线教育的其他教育培训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解德渤[7](2017)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学术命题,也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议题。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命题是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建设,没有健全的大学法人制度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府学关系。大学“行政化”、“高成本”、“强内耗”等问题不断蔓延,这都是由府学关系不顺畅所造成的,它在公立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处理府学关系,根本宗旨是保护学术组织,终极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法人制度的演进史是大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世界大学法人制度发展经历了以“学者行会”为基本标识的“古典大学法人制度”、以“国家理性”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大学法人制度”和以“市场机制”为调控杠杆的“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古典大学法人制度最早在法律意义上认可并保障大学的“团体人格”,且以“特许状”的形式为大学自治提供了最原始的法律支持;民族国家的崛起将近代大学法人制度推上历史舞台,国家成为大学自治的“守护者”且表现形式各异;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大学与政府之间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这就是世界大学法人制度演进的基本脉络。我国现行的法人制度始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至今已逾三十年。我国现行的大学法人制度始于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至今也将近二十年。但是,我国对法人制度以及大学法人制度的认识与实践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历史地看,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历经“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法人”再到“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这就使得我国公立大学深深打上不同时期的制度烙印,从而大学法人制度也带有较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集中表现为:第一,法人身份的“单一性”,即“事业单位法人”并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公立高校的法律需求;第二,法人属性的“不完整性”,即我国公立大学所面临的是“私有余而公不足”的现实境遇;第三,法人地位的“外赋性”,即当前我国公立大学的法人地位是20世纪80年代初“简政放权”背景下的法律产物,从而并不具有法人权利内生的实质。这就导致了我国公立大学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框架下不健全的法人制度:“次级法人”的法律性质、“国家保障”的投入体制、“权力集中”的治理结构、“事业编制”的人事制度、“公地悲剧”的财产制度、“政府主导”的评价制度以及“功能疲软”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集中暴露的是如何调整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一根本难题。透过2015年《高等教育法》的修订,我们发现:政府对大学管理显现出从“行政管理”到“法人治理”的端倪,但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当前世界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对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就大陆法系而言,德国公立大学的法人类型包括“双重法人”、“公法社团”和“公法财团”三种,法国公立大学的法人类型是“特殊公务法人”,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类型是“独立行政法人”框架下的“国立大学法人”,我国台湾地区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方案设计的是“行政法人”。德国的“分类放权”、法国的“分层放权”以及在两国颇为流行的“行政合同”对我国具有启发意义,而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国立大学改革历程与改革分歧使我们在是否缩减财政投入、是否扩大校长权力、是否迈向大学市场化等问题上须保持谨慎态度。就英美法系而言,英国公立大学的法人类型包括“特许状法人”、“议会法人”和“公司法人”三种,美国公立大学的法人类型包括“国家机构”、“公益信托”和“宪法自治大学”三种。英美多样化的大学法人类型设计以及大学与政府之间缓冲机构的设置对我国也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可以在“三角协调模型”的基础上建构出“天平杠杆模型”,以衡量不同大学法人类型的自治状况,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吸收。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应在改革理念、改革方案以及具体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刻思考。在改革理念上,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理应正视并超越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新国家主义思潮;理应坚持以尊重大陆法系传统为主,汲取英美法系精髓为辅的法律取向;理应秉承以政治论为前提、以认识论为根本的教育哲学。在改革方案上,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具有三种备选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私法人化”,这是一种妥协现实的改革方案,故不宜采纳;第二种方案是“公法人化”,这是一种呼声最高的改革方案,可以作为优选方案;第三种方案是“特殊法人”,试图在公与私之间作出调和,这种改革方案因浓郁的理想色彩而难以实现,所以也不宜采纳。如此说来,我国应在“公法人制度”的整体框架下构建一个结构相对完整、具有中国特色、运行顺畅有效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穿越复杂的世界大学法人丛林,结合我国法人制度改革动向,我国公立大学可采特殊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捐助法人以及企业非营利法人等四种法人类型。无论从法理上分析,还是在学理上剖析,抑或在实践中考量,我国军事类院校适宜采取“特殊机关法人”身份,中央部属院校适合采取“事业单位法人”身份,公办地方本科院校适合采取“捐助法人”身份,公办高职高专院校适合采取“企业非营利法人”身份。这种法人分类方式不仅符应了世界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而且在契合我国法人分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而理性的制度革新,这四种大学法人所享有的法人权利渐次增大。但在法人身份选择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理应坚持“自主选择”、“合理引导”、“积极试点”的原则。应该说,不同的公立大学法人类型体现为不同的法律性质,折射出相应的治理结构、投入体制、人事制度、财产制度、评价制度以及监督机制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突破原有事业单位法人的体制性积弊,而且可以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规范性矫正,更有助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奠定法律基础。因此,把法人制度这一古老的世界命题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议题有机结合起来,这将是创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法人制度的积极尝试,这一尝试必将释放出不可估量的制度能量,从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依法治校背景下最具有根本意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周晓惠[8](2017)在《新时期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广东“S”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取得的伟大成效同样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是培养青年学生的加工厂,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将影响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在于满足社会上一部分特殊群体,充分展现出我国全民教育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方向。尊重每一个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全民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转折时期,国家重视社会每一阶层的发展,充分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人才,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与教育强国的新优势。自考生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储备军和生力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自考生既具有与普通大学生相同的一般素质,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行为特质和素质。高校和各级政府应将这一群体加以重视,通过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他们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特质和才干,正确引导,使他们能走上合适工作岗位,人尽其才,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广东某高校作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全面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全日制自考生的影响,试图分析和阐释全日制自考生在高校学习中遇到的思想政治问题和困惑,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探寻出一条提高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为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关注的这所高等院校从1997年开始在校园内开设全日制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班,招生对象为高考应届毕业生,办学目的是适应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专业从一开始的围绕本学校的二至三个特色专业,发展到后来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范围涉及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电子技术等学科。为不少特殊的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从1997年至今的办学20年,招收的全日制自考生人数大约超过数量10万人,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对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本文以该高校为重点分析对象,举一反三地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全日制自考生培育中的重要性、影响作用、形式、成效及问题和解决对策。

柴略[9](2017)在《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了数理统计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解释了自学考试的基本概念,对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对自学考试的作用和影响作出了总结: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了山西省自学考试的流程与现状,并由此归纳出山西省自学考试受管理机制、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其呈现出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区别的地方:实行课程管理模式;山西省经济结构决定了自考生报考专业的倾向;助学机构多以民办为主。通过对山西省自学考试现状的描述,笔者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自考生结构转变的趋势不如人意;助学机构逐渐失效;招考院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组织部门在制度设计、管理运作方面存有缺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有考生自身的原因,而且有助学机构、主考学校的原因,还有组织管理部门的原因,既有山西省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有:考生结构畸形,自考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助学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过于注重营利;自考牵扯利益、缺乏监管,招考过程思想松懈;自考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自学考试的对策:调整自学考试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注重非学历教育功能;加强组织考试管理工作;规范自学考试管理;提高自考教材质量;加强社会助学机构的管理;构建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改革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等,从而促进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自学考试得以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徐莉[10](2017)在《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2030提出“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新主张,并强调没有这种变革方式的出现,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变革路径的逻辑重构,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深层意义框架内,理论指导对成功实践变得空前重要。那么,这个新变革方式的核心是什么?其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又是什么?本研究认为,此两个问题都非现存理论所能解决,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来探索和审视。然而,这种新理论意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被感知到,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在边角思想的传统框架内徘徊。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整体重新设计,而非在既有框架下能改造而成的,硬把两个体系进行拼接的结果,不是把事情搞得更糟,就是毫无意义。而这种路径却仍在被不断地重复着,由此使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步履维艰。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着眼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尝试了以新方法和新视角,系统探讨了变革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并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可持续变革理论框架。全文沿着理论—实证—理论的线索展开:首先,构建了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问题前提及新概念框架。针对终身教育与变革理论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混乱问题,尝试将概念对象从单个变为图式块进行研究,为本文新理论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概念混乱的现实难题;其次,着力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变革系统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而,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罗伯特·K·殷创立的案例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研究。研究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七种来源数据,包括遍及全国的50余人(共计300多小时)的关键人物访谈和4个学习型城市1600份调查问卷及其他类重要资料。获得了理论构建的重要数据资料。并取得可作为研究工具共享使用的附带性成果:一份案例实证研究设计,一个终身教育改革试点研究数据库;最后,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抽象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并据此设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新路径方案(见图7-8),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和改革生态诊断案例。本研究的结论,关于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由“外边界框架”“思想体系”“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三部分构成。外边界框架(见图7-2),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原理得出。框架界定了完整的理论视界,主要部分包括:变革目标体系、变革实施体系和人的要素三个方面,以及整体变革生态的形成和可持续性能的生成。该框架将有助于确保变革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完整无残损性;思想体系(见表7-1),来源于对案例实证研究结论的抽象。体系构成于五个关键要件,即分别从时代、社会、事物自身、以及事物的质变标志、质变的深、广度五个视角上抽取观察事物发展阶段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可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变革对象的发展阶段,以便决定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此5个关键信号构成系统,被视为使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系统,可为科学构建变革中的关键和首要的目标问题,减少变革失误提供科学支持。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见图2-4,图2-5),是由“适时、适度、连续”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可持续变革系统内模型,其作用是,从根本上说明可持续变革机制的来源,揭示出实现变革有效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此模型源自于对复杂适应系统变革机制的探索,是可持续变革理论最深层的本质内核。其核心思想是,变革策略和变革干预强度的选择,要与变革对象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特点相适应。是“整合的”“包容的”“可永续的”变革系统理想状态模型。第二,形成了 3个配套的理论操作工具:(1)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表7-4)。本量表可在三个方面为选择变革路径提供支持:一是根据“方向、张力、节奏、内涵、广度”几个关键要素间关系的规律,识别事物发展阶段;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三是根据变革策略确定改革内容,并由此确定变革在制度体系、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几个方面实现变革的任务目标;(2)变革策略整合模型(图7-4)。整合已有变革理论中孤立使用的不同变革模型而形成的变革类型选择参照表;(3)可持续变革三层任务操作框架(图7-5)。可持续变革实施过程路线图,是一份有助于改善变革质量的操作性工具。该工具可为克服变革实施的随意性提供设计规范和原则。本研究提出的可持续变革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适应及可持续性,即有节律有张力并且节律张力合理的连续可持续性的变革过程。研究的主要突破:一是使变革系统自身成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适应性系统;二是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道路;三是在现有维持型变革基础上,使变革类型得到了扩展和完整。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两个相对的方向运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传统变革理论关注的是保持事物已确定状态下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关注了另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即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亦即如何推动某种新质事物产生的问题。

二、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2-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二、研究结果与热点议题
    (一)发表年代分布
    (二)研究机构与文献作者
        1.研究机构分析。
        2.文献作者分析。
    (三)研究热点与议题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研究。
        2.自学考试与社会助学关系研究。
        3.自学考试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4.自学考试的转型发展研究。
三、研究反思及趋势展望
    (一)研究主体
    (二)研究范式
    (三)研究内容
    (四)价值推广

(2)高等继续教育面向2035的发展愿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继续教育政策制定是推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1.以面对面线下教学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2.以网络助学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3.以混合式教学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二、高等继续教育面向2035的畅想
    1.社会地位和教育价值进一步凸显
    2.规模、层次和效益进一步优化
    3.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4.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
三、高等继续教育面向2035的改革举措
    1.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2.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建立信息化体系
    4.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
四、结语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三、生态分析框架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困境和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回顾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历史考察
    一、自学考试产生的历史缘由
        (一)自学考试形成的历史动力
        (二)自学考试制度实施的效益分析
    二、制度本身的调整变迁
        (一)制度酝酿期(1978 年-1983 年)
        (二)制度完善期(1984 年-1998 年)
        (三)制度转型期(1999 年-2019 年)
    三、制度实践的调整变迁
        (一)自学考试专业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自学考试政策法规的调整与创新
    四、H省自学考试及实践的变迁
        (一)自考专业数量分析
        (二)学历教育考生报考人数分析
        (三)学历教育考生毕业人数分析
第二章 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一)H省自学考试考生的基本情况
        (二)H省自学考试教师的基本情况
        (三)H省自学考试入学毕业情况
    五、H省自学考试发展的现存问题
第三章 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环境的冲击
        (一)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自学考试的生源危机
        (二)就业形势的变化,导致自考毕业生就业难
    二、主体因素的掣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二)教学管理落后
        (三)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求
        (四)培养方式滞后
第四章 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路径
    一、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的科学性分析
    二、自学考试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一)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考试内容改革路径
        (二)建立适应个性化教育要求的自学考试管理体系
        (三)在构建自学考试特色专业体系中夯实制度优势
        (四)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就业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高职高专自学考试招生困难的几点思考——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招生困难现状
三、招生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学生自身来讲——对自考缺乏系统的、整体的了解,对学习成果不自信
        1. 学生对自学考试缺乏系统的、整体的了解
        2.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自信
    (二)从学校层面来说——对学生自考专业需求的掌握不够准确
        1. 专业设置不合理,对学生对专业需求的多样化认识不足
        2. 部分专业课难度大,通过率低,影响毕业
        3. 招生宣传手段落后,招生困难重重
        4. 学历与技能的多向选择,生源出现分流现象,使自考招生雪上加霜
    (三)从高职高专实际情况来看——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自学考试生源基础欠佳
    (四)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认可度有偏差,打击了学生的报考积极性
        1. 培训市场不良竞争,学生及家长对自学考试失去信心
        2. 自考本科学历就业受冷落,学生对自考前景不看好
四、招生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规范管理,肃清招生环境
    (二)从高职高专视角来说——严格执行政策,进行规范招生
    (三)从学校现实情况来讲——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认可度
        1. 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自考招生、报考等信息无障碍传输
        2. 采取“点面结合”的招生宣传方式,实现招生宣传全覆盖

(6)H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H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2.1 H公司发展概况
        2.1.1 公司概况
        2.1.2 组织架构
        2.1.3 主营业务
    2.2 H公司营销现状
        2.2.1 H公司营销战略现状
        2.2.2 H公司营销策略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态势及竞争者分析
        3.1.3 市场需求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资源条件
        3.2.2 核心能力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SWOT矩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公司存在的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H公司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1 市场细分不够充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单一
        4.1.3 市场定位过于宽泛
    4.2 H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与服务有待改进
        4.2.2 价格策略缺少梯度
        4.2.3 渠道策略规划不足
        4.2.4 缺乏促销组合策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公司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采用多个变量因素进行市场细分
        5.1.2 选择三级目标市场
        5.1.3 精准市场定位
    5.2 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优化产品组合
        5.2.2 制定新的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全方位优化
        5.2.4 多种促销策略组合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大学自主”: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二、“十字路口”: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该何去何从
        三、“名不副实”: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挑战
        四、“积极讯号”: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改革契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法人制度:一个有待廓清的基本问题
        二、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学术论争
        三、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基本共识
        四、研究空间:公立大学法人制度如何突破
    第三节 研究问题
        一、问题聚焦
        二、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学法人制度的历史图景
    第一节 “特许状”:古典大学法人制度
        一、“团体性”是古典大学法人制度的外部特征
        二、“自治性”是古典大学法人制度的内在气质
        三、“特许状”是古典大学法人制度的基本标识
    第二节 “国家理性”:近代大学法人制度
        一、“大不列颠式”大学法人制度
        二、“拿破仑式”大学法人制度
        三、“洪堡式”大学法人制度
        四、“美利坚式”大学法人制度
        五、近代四种大学法人模式的比较
    第三节 “市场机制”:现代大学法人制度
        一、逻辑前提: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完全性”
        二、历史转折:现代大学法人制度的开拓
        三、典型案例:美国市场机制下的大学法人制度
第三章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中国考察
    第一节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没有法人地位”(1949-1984)
        二、“事业单位法人”(1985-2010)
        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2011-至今)
    第二节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法人身份的“单一性”
        二、法人属性的“不完整性”
        三、法人地位的“外赋性”
    第三节 “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框架下的公立大学
        一、“次级法人”的法律地位
        二、“国家保障”的投入体制
        三、“权力集中”的治理结构
        四、“事业编制”的人事制度
        五、“公地悲剧”的财产制度
        六、“国家主导”的评价制度
        七、“功能疲软”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 《高等教育法》修订前后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一、1998年《高等教育法》中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二、2015年《高等教育法》中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三、《高等教育法》修订的法人制度成果与未竟任务
第四章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境外模式
    第一节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德法经验与中国启示
        一、多元法人类型:德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二、特殊公务法人:法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三、德国和法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中国启示
    第二节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英美经验与中国启示
        一、公共法人:英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二、学术法人:美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三、英国和美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中国启示
    第三节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探索及其启发
        一、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
        二、行政法人:我国台湾地区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
        三、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几个启示
第五章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思想基础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
        二、新国家主义思潮下的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
        三、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思想根基
    第二节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法律取向
        一、大陆法系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英美法系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三、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法律抉择
    第三节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教育哲学
        一、政治论框架下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二、认识论框架下的建立公立大学法人制度
        三、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教育哲学
第六章 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
    第一节 我国公立大学“二次法人化”的改革方案
        一、私法人化:一种妥协现实的改革方案
        二、公法人化:一种呼声颇高的改革方案
        三、特殊法人化:一种充满理想的改革方案
    第二节 我国公立大学“二次法人化”的法人分类
        一、世界公立大学法人分类的“天平杠杆模型”
        二、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法人类型的变化及其逻辑
        三、我国公立大学的四种法人分类及其证成
    第三节 我国公立大学“二次法人化”的制度构想
        一、治理结构
        二、投入体制
        三、人事制度
        四、财产制度
        五、评价制度
        六、监督机制
    第四节 我国公立大学“二次法人化”的实践进路
        一、南方科技大学法人制度的贡献及其局限
        二、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实践路线
    第五节 未来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的改革前瞻
        一、“巨型大学”的法人制度如何解决?
        二、“虚拟大学”的法人制度如何解决?
        三、“混合大学”的法人制度如何解决?
        四、“合作大学”的法人制度如何解决?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新时期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广东“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
    2.1 新时期以来高校自考生思政教育的演进历程
    2.2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
        2.2.1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2.2.2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
        2.2.2.1 教与学的范围拓宽
        2.2.2.2 教学载体的空间运用
        2.2.2.3 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2.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困境
        2.2.3.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2.2.3.2 教师工作环境与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
    2.3 自考生成为人力资源的生力军
    2.4 人口红利消失与教育红利兴起
        2.4.1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
        2.4.2 教育红利的渐进替代
3 高校自考生的政治思想特征分析
    3.1 高校自考生的概念
    3.2 高校自考生的政治思想调查及分析
        3.2.1 调研情况
        3.2.2 现状调查
        3.2.3 问题成因
        3.2.3.1 社会因素
        3.2.3.2 学校因素
        3.2.3.3 家庭因素
        3.2.3.4 个人因素
4 提高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1 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4.2 增设儒家系列课程,提高人文素养
    4.3 充分运用共享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
    4.4 广泛运用新媒体,增强教育实效性
    4.5 构建高素质的自考生专职辅导员队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综述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自学考试概述
    1.1 自学考试基本概念
        1.1.1 自学考试的含义
        1.1.2 自学考试的特点
        1.1.3 自学考试的组织系统
    1.2 自学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1.2.1 自学考试的产生
        1.2.2 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
        1.2.3 自学考试发展历程的特征转变
    1.3 自学考试的作用
        1.3.1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1.3.2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
        1.3.3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1.3.4 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第二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现状
    2.1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招生情况
        2.1.1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生源与专业
        2.1.2 考生自主报考
        2.1.3 助学机构的全程参与
    2.2 考生的学习方式
        2.2.1 以考生自学为主的形式
        2.2.2 参加助学机构培训的形式
        2.2.3 其它学习的方式
    2.3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2.3.1 组织机构对考点考场的布置与编排
        2.3.2 组织机构对试卷的运送与保管
        2.3.3 组织机构在考试期间组织巡视
        2.3.4 组织机构在考试期间对考生的管理
    2.4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后续收尾
        2.4.1 考试成绩的公布与考生复查试卷
        2.4.2 考生免考课程的申报与组织部门的审批
        2.4.3 自学考试的实践课程与毕业答辩
        2.4.4 考生毕业的申报与审核部门的办理
    2.5 毕业生的就业与再深造
        2.5.1 自考毕业生就业方向
        2.5.2 山西省自考毕业生就业情况
        2.5.3 自考毕业生可继续深造
第三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3.1 自考生结构转变的趋势不如人意
        3.1.1 生源数量大幅下降
        3.1.2 生源质量下降
        3.1.3 舞弊成风,社会认可下降
        3.1.4“混文凭”成自考标签,技术型专业报考人数下降
    3.2 社会助学逐渐失效
        3.2.1 助学机构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单一
        3.2.2 社会助学规模减少,发展不平衡
        3.2.3 助学机构逃避监管
    3.3 招考院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3.3.1 管理体制僵硬化
        3.3.2 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3.3.3 招考院校对试卷保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3.4 组织部门制度设计、管理运作存有缺陷
        3.4.1 管理职能模糊
        3.4.2 管理岗位不足
        3.4.3 管理运作存在弊端
第四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考生结构畸形,自考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
        4.1.1 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招考竞争激烈
        4.1.2 办考目标单一
        4.1.3 逐步脱离社会需求
        4.1.4 专业设置老化
    4.2 自考助学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过于注重营利
        4.2.1 办学思想不端正,以营利为主
        4.2.2 陷入生源困境,千方百计争夺生源
        4.2.3 教学质量堪忧,“助考”不“助学”
    4.3 自考牵扯利益、缺乏监管,招考过程思想松懈
        4.3.1 牵扯利益
        4.3.2 缺乏监管措施
        4.3.3 思想松懈
    4.4 自考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4.4.1 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
        4.4.2 人员管理缺乏奖惩机制
        4.4.3 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
第五章 完善我国自学考试的对策
    5.1 切实改进自考制度本身的不足与漏洞
        5.1.1 调整专业和课程体系
        5.1.2 注重发展非学历教育
        5.1.3 弥补组织管理部门的漏洞,提升管理效能
    5.2 构建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
        5.2.1 规范自学考试的考务管理
        5.2.2 提高自学考试教材质量
        5.2.3 提高主考院校的命题水平,加强试卷的全程保密工作
    5.3 加强社会助学机构管理
        5.3.1 自考管理机构总揽全局
        5.3.2 民间社团协助管理
        5.3.3 社会助学机构加强自身管理
    5.4 构建自学考试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完善其评价机制
        5.4.1 提高自考的教育质量评价功能、学历认定功能
        5.4.2 树立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新理念
        5.4.3 大胆改革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 选题经过:对识别一个真问题的警醒和追求
        (二) 选题反思:是否为一个真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
        (一) 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的总体思考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具体呈现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创新
    四、研究综述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有关变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综述小结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可持续变革研究的问题阐释
        (一) “变革我们的世界”和“如何变革我们的世界”
        (二) 变革规律及“可持续变革”的思考框架
    二、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 研究的起点和目标方向问题
        (二) 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
    三、本研究基本问题的尝试性解释框架
        (一) 关于起点和方向问题的解释框架
        (二) 关于基本概念问题的解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可持续变革研究框架建构
    一、探索人类社会复杂系统奥秘的工具:CAS
        (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阐释
        (二)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适切性
    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变革机制初探
        (一) 变革机制的宏观视域: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二) 变革机制的中观探察:变革真相与理想道路寻求
        (三) 变革机制的深层探源:理想变革的适应性内模型及其含义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变革机制下研究框架建构
        (一) 本文案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界定
        (二) 研究空间:逻辑与实证之间的往返穿梭
        (三) 研究框架:多视角分析框架的组合尝试
第三章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的研究设计
    一、案例意义:独具解剖和研究价值的典型实例
        (一) 大力推进的时代价值
        (二) 走出困境的研究价值
    二、案例的研究目标及分析单位
        (一) 研究目标
        (二) 拟解决的问题及分析单位
    三、案例的观察框架
        (一) 确保足够视域度的双维度观察思路
        (二) 变革的行动维度:启动—实施—成果
        (三) 变革的目标维度:理想目标—政策目标—实践目标
        (四) 双维度组合的案例观察框架构成
    四、案例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 数据收集:全面完整可靠多来源
        (二) 数据分析:数据因子—数据单元—数据链—数据库
        (三) 数据库建构
    五、信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 信效度
        (二) 伦理遵循
第四章 社会惯常视角的案例研究结果呈现
    一、试点启动:目标和规模
        (一) 理想目标——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再推进
        (二) 政策目标——新世纪中国迈向终身教育的规划纲要及实施
        (三) 实践目标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四) 一场空前规模的教育改革
    二、试点实施:项目背景及行动策略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
        (二) 开放大学建设项目
    三、试点结果:成效及制度化情况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 开放大学建设——新历史起点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三) 不能不提的部分特别的改革者队伍
        (四) 制度化成果——标志性文件及机构变化
第五章 局内人视角的案例评估与反思
    一、经验启示:愈是基础性改变,愈能解决整体性问题
        (一) 试点案例改革成功推进的主要经验
        (二) 打散重组战略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三) 试点案例战略转型经验的重要启示
    二、教训反观:愈是局部上的困境,愈在折射着全局性后果
        (一) 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困境
        (二) 问题困境所致的阻滞性变革难题
        (三) 试点案例问题及困境的深刻警示
    三、试点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终身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一) 挤在方格子里的变革图景
        (二) 试点结果并非为全局性问题的答案
        (三) 冷静审视局部性改革成效
第六章 研究者视角案例改革路径的探察与审思
    一、研究者视角试点案例改革模式的探寻
        (一) 试点运行的改革系统环境
        (二) 试点运行的改革内生空间
        (三) 试点改革模式的形成及影响过程评估
    二、试点改革路径的审视与反思: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南辕北辙
        (一) 并非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适切路线
        (二) 单一维持型模式的方向错误与不可持续性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的理论启迪
        (一) 对一项好的改革之关键要素的理论启示
        (二) 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模型匹配
第七章 可持续变革理论构建及终身教育建设改革路径重构
    一、可持续变革理论的系统构建
        (一) 名称来历及本研究的新定义
        (二) 理论构建的前提及关键所在
        (三) 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
        (四) 可持续变革的理论属性及优越性
    二、范型:可持续变革理论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路径重构
        (一) 五要件内涵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识别与建构
        (二) 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三) 三层任务操作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案设计
结论
    一、研究回望
    二、研究结果及主要贡献
        (一) 变革理论的系统探索
        (二) 方法论的新尝试
    三、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四、中国教育改革及试点案例的对策与建议
        (一) 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诊断和修复
        (二)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重新审视再出发
    附: 可持续变革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改革生态诊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关键人物访谈信息一览表(局内人与局外人)
附录3: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一)
附录4: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二)
附录5: 关键文件一览
附录6: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致谢

四、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2-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 朱莉萍. 教育与考试, 2020(02)
  • [2]高等继续教育面向2035的发展愿景研究[J]. 李中亮. 当代继续教育, 2020(01)
  •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4]H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困境和发展路径研究[D]. 张铭惠.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3)
  • [5]高职高专自学考试招生困难的几点思考——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郭万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9)
  • [6]H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姚赞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7]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研究[D]. 解德渤. 厦门大学, 2017(01)
  • [8]新时期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广东“S”高校为例[D]. 周晓惠.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柴略. 山西大学, 2017(03)
  • [10]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D]. 徐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