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现场检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崔满[1](2021)在《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关于人民银行履行其职责方面,固定资产是一项关键的物质保障,其在保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财务会计的规范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固定资产因其具有活动周期长以及资产价值高等特征,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成为了人民银行一项长期而又稳定的重点工作,但在过去的两年间,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完善,过于重视购置而不重视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资产的限制,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国人民银行J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对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将2018年至2020年的固定资产使用执行情况作为数据和研究现状支撑,从购建、清查维护、报废处置三个方面梳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和阐述固定资产内控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分析和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控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诸如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改进风险管理方式、丰富内部控制活动、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强化固定资产内控监督。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有利于提升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效果,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J人民银行履行职能的高效性,给其他同行业和类似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刘翠燕[2](2020)在《H市银保监分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 ——以广发银行H分行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当前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稳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并影响着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民生稳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我国金融业对全球开放的步伐正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而不断地加快,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必然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监管部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任务也会愈发艰巨,难度也将会更大。广发银行作为我国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开展全球化进程,并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广发银在过去曾取得过一些发展成就,但随着业务发展,也逐步沉淀了不少的风险隐患。所以说,关于银保监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各种经营行为监管的研究,对于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适应监管的能力而言,是有帮助的。并且有利于它们迎接及应对各种新的金融全球化或者市场化机遇。本文试图从广发银行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研究,为丰富研究的理论依据,文章先是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进行相应的探讨,并在总结中外各学者对于政府机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其次,文章对银行监管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从而指出国内外学者针对银行业监管的研究在视角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在诸如监管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准入退出机制建设、监管方式创新、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构建全流程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相对比较少,这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文章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当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情况。通过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描述,可以了解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了解相对应时期的银行监管思路及方法有较大的的帮助,通过对中外银行监管历程和思路的对比,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当前监管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有利于拓宽思考监管问题的思路。文章立足于当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监管情况,通过分析银行业监管的发展史和现状,并通过监管事件案例深入分析,论述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例如:一是市场准入机制执行流于形式;二是当前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等业务监管检查方式已不适应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要求;三是监管信息的分析及综合运用不足;四是缺少完善的监管体系来对银行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监管,导致事前预警不足,事中控制不到位,过分偏重于事后监管的风险处置模式。对广发银行H分行的风险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地方监管机构在市场准入审核上缺乏主动权及主动作为,机构准入过分偏向于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对银行业高管任职资格的审核过于形式化和被动审批,对业务产品的推广也不一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客户群体情况;二是监管方法、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三是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监管信息共享及开发运用不足;四是风险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剖析,从而提出完善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的监管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权限,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加强监管方式的创新发展,例如升级监管技术和手段,完善对监管者的监督及考核;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完善监管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二是畅通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监管协作机制;构建全流程的风险监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查漏补缺完善监管流程,加强对银行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流程监管。重新构建完善的监管流程,离不开监管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的储备,只有不断加强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通过业务运营监控、创新信息综合分析平台、细化风险内控等方面来指导、完善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稳健经营的持续监管。多方面完善监管制度、监管体系、监管流程,才能使监管不断适应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障并促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经营,减少银行业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
邓宇欢[3](2020)在《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有了极快的发展,经营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在国家方针的协助下,许多商业银行利用国库代理业务参与至政府资金周转与预算工作内。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是国库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央行管理国库业务的有效补充。然而由于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财税、金融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在代理国库业务的情况下,所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已变为限制央行积极实行经理国库责任的一个难题。该怎样强化代理国库业务监管,深入加强内部控制,规避国库资金风险,是目前应紧急处理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江西银行作为研究案例,对其代理国库业务问题开展了一定的分析。文章根据给出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问题开展了相应的探讨。江西银行身为江西省仅有的一家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在代理国库业务方面,获得了极快的进步,达成代理业务空间持续加大、代理国库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合规等成绩,然而经由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环节中也需应对各种问题,反映在制度未完全落实、监管职责不强、核算工作不够合规、业务作业体系技术不强以及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进一步分析其原因,重点体现在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利益不大、监管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法律存在一定的缺陷、银行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江西银行的管理人员不太关注、业务员的能力较差;在参考国内外代理国库业务发展不错的商业银行经验的前提下,给出了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方案参考:提高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经营效益;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规范江西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重视程度和人员管理。本研究共达成了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两个领域的革新。第一,本文将江西银行视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问题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状况,达成了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适宜性和实践性分析,也为其它银行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第二,利用实地调研的办法下发调查问卷,找到江西银行在代理国库业务时具有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此为前提,根据国内外相关经验,给出了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方案参考,希望能够为江西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谢美燕[4](2020)在《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文中提出自2001年国务院成立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来,我国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近二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持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2016年底,为打造服务型政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浙江省政府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其中涉及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具体审批事项囊括与开户许可证核发、进出口单位名录登记及事前审核等8个具体事项。这8个事项的办件数量在进驻温州政务服务大厅各单位中居第二位。“放管服”改革是中央政府依据时代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背景,以回应性监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C市中心支行为案例,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改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着手,分析简政放权改革的重大意义。本文从介绍国内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的实践经验开始着手,然后重点论述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案例。选择C市中支业务量最大的行政许可业务为切入点,分析企业账户许可从实施网上审批到逐步取消许可的变化过程,同时分析促进外汇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举措。从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需双重保管、网上审批费时费力、一次性成功率不高、“放权”后可能引发账户违规风险和银行机构间接监管动力不足等五方面深入探讨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增强电子档案的过程管理、完善业务流程、压实银行责任、加强外部监管和推进部门间合作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张帆[5](2020)在《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业的关键领域。如何维护银行稳定,降低银行发生挤兑风险概率,实现问题银行有序平稳退出,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越发关心的问题,构建由存款保险制度、央行最后贷款人和审慎金融监管三大基石组成的金融安全网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在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其制度实施的范围持续扩大到全球146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在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金融保护体系重塑等宏观经济条件下,2015年3月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与央行最后贷款人和审慎监管制度共同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核心支柱。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只有5年左右的运营实践,其制度内容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社会存款保险制度的规范要求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韩国在积极借鉴美国等国际社会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本国国情,较好地实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本土化”,在全球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营实践中独树一帜。因此,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将会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素材,论文的选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论文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以外部性理论、道德风险理论和银行挤兑理论为理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运行机制,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考察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韩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经历了隐性存款保护、隐性存款保护向显性存款保护过渡、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综合存款保险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完善五个阶段。其次,分析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保险、保险范围和最高偿付限额,存款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管控参保金融机构的风险,破产处置及破产财团管理,追究参保金融机构亏损责任等。再次,探讨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存款保险筹资机制,参保金融机构风险监管机制,存款保险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的合作机制。第四,提炼出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经验有不断完善制度基础、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先进化、存款保险机构拥有较高权限、加强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合作等。对中国的启示包括提升“存款保险条例”的法律效力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动态调整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强化存款保险运行机制,应对互联网银行等网络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等。
陈然[6](2020)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及其完善思路研究 ——以保定市中心支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其运行主要依赖于各自规范的信用关系,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经济主体失信行为广泛发生和蔓延,给全社会的投资、融资、交易、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带来不便,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单位,因此个人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创建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个人征信活动通过科学、公正的方式来客观反映经济主体的信用情况,其目的在于降低甚或打破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以征信信息来约束个人的失信行为,并敦促其自觉提高信用水平,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本文以人民银行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情况,以保定市中心支行为例,通过调研数据、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状况、应用效果,同时归纳总结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成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叙述了论文展开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阐释了征信、个人征信的概念和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等;第三章结合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分析保定市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现状和系统应用效果;第四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对策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反思。
邓丽[7](2020)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问题研究 ——以内江市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业,而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2007年“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银行、投行、保险巨头等曾经叱诧全球的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核心部分受到巨大的影响。自此后,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思考如何综合有效的监管商业银行以应对全新的经济形势、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我国主要由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机构监管商业银行。这些政府监管机构是为契合完善银行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行政色彩浓郁的监管机构。本文首先以监管体制较为发达的西方商业银行国家为例,有针对性的从其监管理论与发展历程、监管组织体制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统揽未来银行监管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并在基于我国“一委一行两会”(2018年两会期间,银监会与保监会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金融稳定委员会合称“一委一行两会”)的商业银行监管体制下,选取内江市为例,通过研究其辖区内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此而引出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其中尚存的问题。简单而言,本文主要总结出下述问题:首先是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其次是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再次是目前的市场约束机制形同虚设尚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最后是现有银行监管内容、监管重点均存在不足。最后通过分析上文,立足我国政府监管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完善商业银行监管的建议与对策。本文提出的建议举措简要包括下述几点:首先是构建有利于监管的宏观环境,协调有效监管;其次是健全商业银行监管机构体系,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深化法治建设;最后是为契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需要完善监管方法和内容等。通过提出建议对策,以期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在国际金融大环境中平稳健康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政府监管商业银行效率做出一份贡献。
任佳慧[8](2020)在《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法律监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失信现象频发,党和政府对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虽然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征信体系,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其中,互联网个人征信体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对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法律监管,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对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进行概述,明确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相关概念,提出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含义及必要性。第二章梳理了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考察了域外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化模式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公共征信模式关于互联网个人征信法律监管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探讨了对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启示。第四章从完善征信监管法制体系、明确监管主体与权限、健全监管的标准、创新监管的方式、强化监管的责任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建议。
龙怡君[9](2020)在《大数据征信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一些拥有大数据的机构开始纷纷进入征信领域,以“大数据+机器学习”的新型征信模式不仅成为传统征信的重要补充,还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依托互联网优势,大数据征信在数据采集、加工处理等方面更加便捷、高效,覆盖信用主体范围更广,但由于大数据征信尚在实践探索中,个人信息数据被随意采集、买卖和使用,信息数据处理程序不规范,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模型运用界限模糊,个人信息权益被侵害等现象也愈加严重,对我国征信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征信的主要表现形式、实践特点,我国大数据征信监管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借鉴域外先进监管经验,以期实现对大数据征信的监管体系完善提出建议。首先,在绪论中,就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式进行罗列,通过梳理目前学术界研究现状,总结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通过对比分析信用与征信,大数据信用信息服务与大数据征信等相关概念,确定大数据征信的外延,同时通过分析大数据征信主要表现形式,实践特点以及大数据征信监管必要性,理清本文讨论方向与基本要素。第三章,通过将大数据征信实践遇到的问题与我国目前监管法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征信监管法律依据、监管范围、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第四章,针对前述监管法律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征信监管经验和我国大数据征信实践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王雪妍[10](2020)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基层央行的应用研究 ——以QZ市支行信息安全管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会议上提出:风险导向是内部审计的逻辑起点,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是审计工作性质和规律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民银行业务处理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是人民银行采用先进科技带来的长期问题。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已经基本确立,但针对信息安全管理这一审计课题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因此,发现信息安全潜在的风险点,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审计,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防范基层央行信息安全风险,确保各项业务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能够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增加内部审计的组织价值。本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剖析-案例研究-路径完善”的研究范式,结合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对基层央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在分析评价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计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基层人民银行某市支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案例,剖析其风险评估体系,采用静态与动态数据监督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信息分析方法,对该市支行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旨在全面识别重大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同时,深入分析其审计过程和方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对其审计经验进行总结。最后,本文依据案例审计经验,从风险管控意识、风险评估模型、信息数据库建设、内部审计职责、内审人才建设和支行文化建设这六个方面提出完善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路径,希望能给其他支行提供充分借鉴和有益建议。
二、央行现场检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央行现场检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
2.1.1 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
2.1.2 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内涵目标及原则 |
2.1.3 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 |
2.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 |
2.2.2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J人民银行基本情况 |
3.1.1 J人民银行简介 |
3.1.2 J人民银行组织结构 |
3.1.3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
3.2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结构及使用年限情况 |
3.2.1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结构 |
3.2.2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情况 |
3.3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环节分析 |
3.3.1 集中采购依规执行 |
3.3.2 清查维护定期盘点 |
3.3.3 报废处置逐级审批 |
3.4 本章小结 |
4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4.1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及思路 |
4.1.1 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
4.1.2 有效性评价的思路 |
4.2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过程及结果 |
4.2.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
4.2.2 穿行测试的应用 |
4.2.3 有效性评价的结果 |
4.3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
4.3.1 控制环境薄弱,缺少细化标准 |
4.3.2 风险意识不强,检查环节滞后 |
4.3.3 活动效果不显着,项目执行受限 |
4.3.4 信息沟通不及时,闲置资产易流失 |
4.3.5 监督执行缺乏力度,降低处置效率 |
4.4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
4.4.1 环境建设执行针对性不强 |
4.4.2 风险管理不够健全 |
4.4.3 固定资产控制活动不规范 |
4.4.4 信息沟通机制不顺畅 |
4.4.5 内部监督执行未落实到位 |
4.5 本章小结 |
5 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5.1.1 完善管理制度及权责分配 |
5.1.2 增强管理层和员工内控意识 |
5.1.3 提高业务操作人员专业素质 |
5.2 完善风险管理方式 |
5.2.1 强化风险责任意识 |
5.2.2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
5.3 丰富内部控制活动 |
5.3.1 优化预算编制流程 |
5.3.2 做好固定资产采购验证 |
5.3.3 增强维护意识提高使用效益 |
5.3.4 规范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 |
5.4 加强信息与沟通 |
5.4.1 完善沟通机制 |
5.4.2 加强信息交流 |
5.5 强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 |
5.5.1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
5.5.2 增加内审部门人员配置 |
5.5.3 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专项审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H市银保监分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 ——以广发银行H分行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研究的意义 |
2.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内容 |
(五)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基本框架 |
1.研究方法 |
2.论文框架图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概念 |
2.银行监管概念及其目标 |
(二)理论基础 |
1.政府管制俘获理论 |
2.政府规制中的公共利益理论 |
三、H市银保监分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 |
(一)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概况 |
1.国内外银行业监管发展概况 |
2.银保监会监管的发展概况 |
3.广发银行的发展概况 |
(二)H市银保监分局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
1.H市银保监分局的机构搭建 |
2.H市银保监分局的职能 |
(三)H市银保监分局监管机制的基本框架 |
1、监管范围 |
2、监管方式 |
(四)H市银保监分局监管的必要性 |
1.银行业信息不对称 |
2.银行业的负外部性 |
(五)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监管现状及案例分析 |
1.监管现状 |
2.案例典型性分析 |
四、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市场准入机制执行流于形式 |
2.业务监管方式呆旧,不适应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 |
3.信息综合分析及运用较为缺失 |
4.对银行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 |
(二)探究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地方监管机构在市场准入审核上缺乏主动权及主动作为 |
2.监管方法、监管手段相对滞后 |
3.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监管信息共享及开发应用不足 |
4.风险监管措施不到位,体系构建不完整 |
五、完善H市银保监分局对广发银行H分行监管对策 |
(一)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
1.建立健全监管法律制度,规范监管权限 |
2.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
(二)加强监管方式的创新发展 |
1.升级监管技术和手段 |
2.完善对监管者的考核及监督 |
(三)构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
1.建立健全H市银保监分局与广发银行H分行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
2.建立健全H市银保监分局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
(四)构建全流程风险监管体系 |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 |
2.重构全流程监管框架体系,查漏补缺完善监管流程 |
3.加强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概述 |
2.1.1 国库的含义 |
2.1.2 国库的职能定位 |
2.1.3 国库制度 |
2.1.4 我国国库管理制度与国库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3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江西银行概况 |
3.1.1 江西银行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2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基本情况 |
3.2.1 我国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现状 |
3.2.2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现状 |
3.3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存在的问题 |
3.3.1 制度执行不到位 |
3.3.2 监督管理职能弱化 |
3.3.3 核算工作欠规范 |
3.3.4 业务操作系统技术严重滞后 |
3.3.5 工作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 |
3.4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问题的成因 |
3.4.1 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利润空间小 |
3.4.2 监管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法规不够完善 |
3.4.3 银行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 |
3.4.4 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的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
4 国内外代理国库业务较好的商业银行经验借鉴 |
4.1 国外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概况 |
4.1.1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
4.1.2 法国法兰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
4.2 国内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概况 |
4.2.1 建设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
4.2.2 光大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
4.3 国内外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对江西银行的借鉴 |
4.3.1 国外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对江西银行的借鉴 |
4.3.2 国内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对江西银行的借鉴 |
5 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经营效益 |
5.1.1 确定合理的代理收费标准 |
5.1.2 实施方针补贴办法 |
5.1.3 注重代理国库业务背后的间接收入 |
5.2 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 |
5.2.1 加强国库监管制度建设 |
5.2.2 建立健全代理国库业务监管机制 |
5.2.3 探索国库监管电子化建设 |
5.3 规范江西银行内部管理机制 |
5.3.1 认真落实代理协议相关规定 |
5.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3.3 加快代理国库业务电子化进程 |
5.4 加强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重视程度和人员管理 |
5.4.1 强化江西银行责任意识 |
5.4.2 建立银行代理业务激励机制 |
5.4.3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 |
2.1.1 简政放权的广义概念 |
2.1.2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 |
2.2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理论基础 |
2.2.1 回应性监管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国内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的实践 |
3.1 嘉兴市中支实施行政职权标准化管理 |
3.2 淮南市中支打造“五型窗口” |
3.3 汉中市中支梳理权力清单促金融服务 |
第4章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现状及成效 |
4.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现状 |
4.1.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背景 |
4.1.2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账户许可网上审批 |
4.1.3 深化金融行政审批改革:取消账户许可 |
4.1.4 全省首创“外贸一证通”平台 |
4.1.5 疫情期间特事特办助力企业渡难关 |
4.2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成效 |
4.2.1 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
4.2.2 缩短企业办事时间,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
4.2.3 不断优化企业账户服务 |
4.2.4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企业账户管理 |
第5章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中的问题 |
5.1.1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需双重保管 |
5.1.2 人民银行审批环节需花费更多精力 |
5.1.3 网上审批一次性成功率明显低于现场办理 |
5.1.4 “放权”后可能引发账户违法违规案件 |
5.1.5 银行机构监管不力可能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
5.2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电子档案的合法性尚未得到明确 |
5.2.2 系统的支撑作用欠佳及人员配备不足 |
5.2.3 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审核不严 |
5.2.4 账户的使用过程监督存在漏洞 |
5.2.5 缺乏有效地账户业务评价体系 |
第6章 继续深化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对策 |
6.1 增强电子档案的过程管理 |
6.2 持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增加正式员工配备 |
6.3 压实银行主体责任,持续优化服务 |
6.4 推进部门合作,发挥金融科技防范风险的作用 |
6.5 逐步建立完善账户业务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存款保险定价模型研究 |
1.3.2 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研究 |
1.3.3 存款保险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效果研究 |
1.3.4 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写作思路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一般分析 |
2.1 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 |
2.1.1 政策性 |
2.1.2 公益性 |
2.1.3 可退出性 |
2.2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
2.2.1 维护储户存款安全 |
2.2.2 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 |
2.2.3 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
2.3 存款保险制度划分标准和类型 |
2.3.1 按存款保险制度职权划分 |
2.3.2 按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划分 |
2.3.3 按是否出台相关法律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 |
3.1 外部性理论 |
3.1.1 外部性的内涵 |
3.1.2 外部性理论的产生 |
3.1.3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
3.1.4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3.1.5 外部性的内在化 |
3.2 道德风险理论 |
3.2.1 道德风险的内涵 |
3.2.2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 |
3.2.3 克服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办法 |
3.3 银行挤兑理论 |
3.3.1 银行挤兑的内涵 |
3.3.2 银行挤兑产生的原因 |
3.3.3 银行挤兑理论的分类 |
3.3.4 解决银行挤兑的办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
4.1 隐性存款保护阶段(20世纪60年代—1987年) |
4.1.1 出台金融发展的相关法律 |
4.1.2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
4.2 隐性存款保护向显性存款保护过渡阶段(1988—1995年) |
4.2.1 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竞争 |
4.2.2 政府的隐性担保存在弊端 |
4.2.3 加入OECD及金融市场的开放 |
4.3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综合存款保险体系建立阶段(1996—2000年) |
4.3.1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
4.3.2 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存款保险制度的调整 |
4.3.3 综合存款保险体系的建成 |
4.3.4 实施即时矫正行动 |
4.4 存款保险制度改革阶段(2001—2008 年) |
4.4.1 恢复部分存款保险制度 |
4.4.2 存款保险基金的二元化 |
4.5 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阶段(2009 年至今) |
4.5.1 引入目标基金制度 |
4.5.2 实施差别费率制度 |
4.5.3 存款保险标识、说明和确认制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5.1 强制保险、保险范围和最高偿付限额 |
5.1.1 投保的强制性 |
5.1.2 存款保障范围 |
5.1.3 最高偿付限额 |
5.2 存款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 |
5.2.1 存款保险基金的稳定筹措 |
5.2.2 存款保险基金债券偿还基金管理 |
5.2.3 相互储蓄银行结构调整特别账户管理 |
5.3 管控参保金融机构的风险 |
5.3.1 事先预防风险1:调查及共同检查 |
5.3.2 事先预防风险2:差别费率及道德风险的防止 |
5.3.3 事后处理:公共资金的投入及其管理 |
5.4 破产处置及破产财团管理 |
5.4.1 破产处置 |
5.4.2 破产财团管理 |
5.4.3 特别资产管理和相关资产接管 |
5.5 追究参保金融机构亏损责任 |
5.5.1 对破产金融机构调查和追责 |
5.5.2 对亏损金融机关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追责 |
5.5.3 破产相关人员资产追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 |
6.1 存款保险筹资机制 |
6.1.1 事先筹资机制 |
6.1.2 存款保险基金的积累机制 |
6.1.3 保费评估与收取机制 |
6.2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常态化监管、评估和早期纠正机制 |
6.2.1 存款保险常态化监管机制 |
6.2.2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早期发现和评估机制 |
6.2.3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的及时矫正机制 |
6.3 存款保险公司治理机制 |
6.3.1 存款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机制 |
6.3.2 存款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延伸机制 |
6.3.3 存款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开机制 |
6.3.4 存款保险公司中长期发展机制 |
6.4 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的合作机制 |
6.4.1 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协调机制 |
6.4.2 信息收集及共享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运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7.1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 |
7.1.1 存款保险制度接近“核心原则与评价标准” |
7.1.2 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宽泛 |
7.1.3 综合保护方案及存款保险公司的独立性 |
7.1.4 风险最小型存款保险制度职能 |
7.1.5 存款保险采取属地方式 |
7.2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效 |
7.2.1 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 |
7.2.2 保障问题银行的平稳退出和金融结构调整 |
7.2.3 增强参保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性 |
7.2.4 间接促进包容性金融发展 |
7.2.5 提升国民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度 |
7.2.6 扩大国际存款保险合作领域 |
7.3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 |
7.3.1 存款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
7.3.2 多个存款保险机构并存需要协调 |
7.3.3 保险公司会计标准的变更及风险 |
7.3.4 储蓄银行对存款保险带来的潜在风险仍很大 |
7.3.5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对存款保险制度带来挑战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的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
8.1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经验 |
8.1.1 不断完善制度基础 |
8.1.2 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先进化 |
8.1.3 存款保险机构拥有较高权限 |
8.1.4 加强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合作 |
8.2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现状 |
8.2.1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必然性 |
8.2.2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现状 |
8.2.3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存在问题 |
8.3 对我国的启示 |
8.3.1 提升法律效力及完善法律体系 |
8.3.2 动态调整存款保险制度具体内容 |
8.3.3 强化存款保险运行机制 |
8.3.4 应对互联网银行业务带来的挑战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6)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及其完善思路研究 ——以保定市中心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个人征信概念 |
2.1.2 个人征信体系及其构成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有限理性主义理论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三章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情况——以保定市为例 |
3.1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发展进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现行情况 |
3.2 保定市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及应用效果 |
3.2.1 个人征信产品 |
3.2.2 个人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及使用情况 |
3.2.3 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及应用效果 |
3.2.4 异议处理情况 |
3.3 保定市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监管现状 |
第四章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主要问题 |
4.1.1 征信客体参与管理程度低 |
4.1.2 法制不健全影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
4.1.3 信息采集与利用效果不佳 |
4.1.4 信用报告异议处理程序有待完善 |
4.1.5 个人征信监管难度大 |
4.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
4.2.1 信息存在时滞,监管种类复杂 |
4.2.2 征信体系建设支撑条件不足 |
4.2.3 个人征信宣传力度不够 |
4.2.4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采集质量存在缺陷 |
4.2.5 个人信用体系起步较晚 |
第五章 完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
5.1 加强个人征信体系法制建设 |
5.2 改进个人征信信息采集与共享环节 |
5.3 补齐个人征信监管短板 |
5.4 提高人民银行征信服务水平 |
5.5 创新个人征信文化软环境建设 |
5.6 培养德才兼备的征信专业人才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问题研究 ——以内江市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总评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概述 |
2.1 相关概念介绍 |
2.1.1 商业银行 |
2.1.2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2.2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
2.2.1 金融市场失灵论 |
2.2.2 公共利益论 |
2.2.3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 |
第3章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现状研究 |
3.1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以内江市为例 |
3.1.1 内江市商业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
3.1.2 内江市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 |
3.1.3 内江市商业银行监管现状 |
3.2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政府监管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 |
3.2.2 缺乏良好的银行监管环境 |
3.2.3 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 |
3.2.4 政府监管重点和内容存在弊端 |
第4章 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建议 |
4.1 健全银行监管制度 |
4.1.1 明确政府监管机构职责 |
4.1.2 健全多层次政府机构监管体系 |
4.2 优化政府监管环境 |
4.2.1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持续性监管 |
4.2.2 健全监管人员的准入机制 |
4.3 构建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约束机制 |
4.3.1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
4.3.2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
4.4 完善政府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
4.4.1 明确政府监管的重点和内容 |
4.4.2 拓宽监管范围和突出监管重点 |
4.4.3 建立并完善政府对商业银行综合考评体系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法律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概述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 |
一、互联网个人征信的概念 |
二、互联网个人征信与传统个人征信的区别 |
三、互联网个人征信的特点 |
四、互联网个人征信平台的种类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含义及必要性 |
一、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含义 |
二、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状况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发展现状 |
一、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立法现状 |
二、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执法现状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依据法律位阶低 |
二、监管主体模糊不清 |
三、监管标准缺乏统一性 |
四、监管方式较为落后 |
五、监管责任有待加强 |
第三章 域外互联网个人征信法律监管考察 |
第一节 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化模式 |
一、健全的征信法律体系 |
二、完备的征信监管框架 |
三、明确监管标准 |
第二节 以欧洲为代表的公共征信模式 |
一、严格的数据保护 |
二、明确征信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三节 域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一、完善的征信体系 |
二、行业自律协会 |
三、统一监管标准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法律监管思考 |
第一节 完善征信监管法制体系 |
一、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 |
二、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二节 明确监管主体与权限 |
一、推动多部门协同监管 |
二、引入行业协会监管 |
三、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健全监管的标准 |
一、健全征信机构监管标准 |
二、健全征信业务监管标准 |
第四节 创新监管的方式 |
一、创新监管理念与方法 |
二、形成双向互动的监管模式 |
三、实现监管的全程性 |
第五节 强化监管责任 |
一、树立监管责任意识 |
二、目标管理与监管责任相结合 |
三、完善追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大数据征信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4.3 规范分析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大数据征信监管概述 |
2.1 征信与信用 |
2.1.1 信用 |
2.1.2 征信 |
2.1.3 征信与信用的比较 |
2.2 大数据征信界定 |
2.2.1 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历程 |
2.2.2 大数据征信的含义 |
2.2.3 大数据征信的特点 |
2.2.4 大数据征信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
2.3 大数据征信监管概述 |
2.3.1 大数据征信监管的界定 |
2.3.2 大数据征信监管的构成 |
2.3.3 大数据征信监管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大数据征信监管法律问题分析 |
3.1 大数据征信的法律依据 |
3.1.1 我国征信监管法律规范现状 |
3.1.2 我国征信监管法律依据供给不足 |
3.1.3 大数据征信监管空白 |
3.2 大数据征信的征信机构监管范围 |
3.2.1 征信机构安排 |
3.2.2 征信机构认定标准 |
3.2.3 征信信息接入机构监管空白 |
3.2.4 大数据信用信息服务公司监管空白 |
3.3 大数据征信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
3.3.1 意思自治保护 |
3.3.2 信息权保护 |
3.3.3 救济权保护 |
3.4 大数据征信的数据处理 |
3.4.1 数据采集标准 |
3.4.2 数据保存加工 |
3.4.3 数据使用规则 |
第四章 大数据征信监管的完善建议 |
4.1 完善大数据征信法律依据 |
4.1.1 加快出台《社会信用法》 |
4.1.2 细化《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
4.1.3 完善大数据征信特色监管 |
4.2 拓宽大数据征信监管范围 |
4.2.1 细化征信机构认定标准 |
4.2.2 加强大数据征信信息接入机构监管 |
4.2.3 规范大数据信用信息服务公司监管 |
4.3 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
4.3.1 加强意思自治保护 |
4.3.2 加强信息权保护 |
4.3.3 加强救济权保护 |
4.4 建立有效的数据处理规则 |
4.4.1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 |
4.4.2 制定数据保存加工规则 |
4.4.3 细化数据应用规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10)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基层央行的应用研究 ——以QZ市支行信息安全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二、信息安全管理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二、信息安全管理 |
三、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计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章 我国基层央行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
第一节 基层央行操作风险 |
第二节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风险 |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二、基层央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四章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内部审计现状 |
第二节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 |
二、内部控制层面的风险 |
三、执行审计过程的风险 |
第五章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QZ市支行风险评估体系 |
一、非现场审计评估机制 |
二、内控风险等级评估机制 |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方法 |
一、系统分析识别固有风险 |
二、现场检查评价控制风险 |
三、建立模型计算剩余风险 |
第四节 审计发现问题 |
第五节 审计成效 |
第六章 完善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路径 |
第一节 增强支行各部门风险管控意识 |
第二节 逐步建设地方特色内控文化 |
第三节 循序渐进构建信息风险数据库 |
第四节 努力实现各方良性互动 |
第五节 增强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
第六节 打造信息与审计知识兼备的内审人才队伍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央行现场检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J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 崔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2]H市银保监分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 ——以广发银行H分行为视角[D]. 刘翠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江西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问题研究[D]. 邓宇欢.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4]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D]. 谢美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 张帆.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及其完善思路研究 ——以保定市中心支行为例[D]. 陈然. 河北大学, 2020(08)
- [7]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问题研究 ——以内江市商业银行为例[D]. 邓丽.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8]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的法律监管研究[D]. 任佳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2)
- [9]大数据征信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龙怡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10]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基层央行的应用研究 ——以QZ市支行信息安全管理为例[D]. 王雪妍.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