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双胞胎招聘分析

青岛市双胞胎招聘分析

一、青岛市孪生子募集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晶,贺杨,张悦莹,孟繁君,杜宁[1](2019)在《佳木斯市双生子登记系统及双生子体格发育状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佳木斯市地区的登记系统,探讨有效募集途径;分析佳木斯市儿童青少年发育的指标的遗传度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佳木斯市525对0~18岁双生子建立双生子登记系统,应用经典的双生子研究方法来估算遗传度。结果:身高的遗传度为0.8936,体重的遗传度为0.7,BMI的遗传度0.6255。结论:佳木斯市双生子登记系统与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网络平台同步,实现国内资源共享。以疾病控制中心为主,辅以医院途径和学校途径募集,覆盖面广,信息准确,可广泛推广。本次研究0~18岁青少年生长发育所得的相关指标中身高、体重、BMI指标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遗传因素对儿童起主导作用。

陈杰,李学民,周福有,刘静,黄佳,尹艳春,范宗民,高社干,李秀敏,王立东[2](2012)在《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同卵、异卵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进一步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190对双胞胎(同卵双胞胎147对,异卵双胞胎43对)进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发现3对胃癌(1对双发,2对单发);27对不典型增生(胃体部2对均为单发,胃窦部3对双发,22对单发),一致率为11.1%(3/27);31对肠上皮化生(胃体部2对均为单发,胃窦部10对双发,19对单发),一致率为32.3%(10/31)。结论:双胞胎二位成员胃癌前病变和癌检出率低且明显不一致,提示环境因素在胃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陈杰[3](2012)在《190对同卵(n=147)和异卵(n=43)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六种恶性肿瘤之一,显着的地域性分布差异是食管癌最为突出的流行病学特征。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在地域上有着与食管癌相似的分布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食管/贲门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河南、河北及山西三个省份相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贲门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说明环境因素在食管/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这些地区食管/贲门癌的发生又有着突出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着在食管/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遗传因素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双胞胎(Twins)可分为同卵双胞胎(Monozygotis twins, MZ)和异卵双胞胎(Dizygotis twins, DZ)两类。同卵双胞胎指两个胎儿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双胞胎两位成员的基因型完全相同;而异卵双胞胎则是由同时受精的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双胞胎两位成员的基因型部分(50%)相同。由于双胞胎所具有的特殊遗传背景,有助于排除年龄和环境所带来的偏倚,对阐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交互作用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双胞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卵型鉴定、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分析胃黏膜肉眼形态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的影响。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所用的双胞胎病例,均来自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林州、安阳、鹤壁南阳、平顶山等地区),排除单个接受检查的双胞胎,共有190对资料齐全的双胞胎入选,且190对双胞胎两位成员均接受了胃镜检查。190对双胞胎中男性104对,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0±2岁;女性86对,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2±2岁。同卵双胞胎147对,异卵双胞胎43对。2.2调查方法本研究小组经过高发区大规模现场普查、入户面谈调查和电话随访,与接受调查的双胞胎两位成员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完成双胞胎健康调查登记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双胞胎家族史等。对肿瘤患者特别是食管/责门/胃癌患者,仔细询问肿瘤家族史并绘制家系图。然后对双胞胎两人进行指纹检查,并对每位双胞胎成员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 (EDTA-K2抗凝),分装成2管,深低温(-40℃/-80℃)冰箱保存备用。最后,对每位双胞胎成员进行胃镜检查并取黏膜活检。2.3纤维内镜检查对190例双胞胎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检查,分别在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贲门、胃体和胃窦部各取活检2块,并在肉眼可见的病变部位随机取材。钳取的黏膜组织一块迅速置于85%酒精固定,一块置于-80℃低温冰箱冷冻储存。2.4双胞胎卵型鉴定190对双胞胎的卵型鉴定采用2种方法对进行。其中,116对采用ABO血型鉴定、相似程度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相似诊断法,另外74对则提取全血DNA后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测定,这种方法又称为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此方法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直接判别一对双胞胎的卵型,是一种准确、高效、可靠的卵型鉴定方法,被用作双胞胎卵型鉴定的“金标准”。2.5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胃体、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情况,将胃体、胃窦黏膜上皮病变分为正常(Normal tissue, NOR)、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和不典型增生(Dysplasia, DYS)等。并且,所有的HE组织切片均经过至少两位病理学专家确诊。2.6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190对双胞胎卵型鉴定结果,胃体、胃窦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及胃镜诊断结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检验的显着性水准取α=0.05,且P<0.05时判定统计结果有显着性意义。3结果3.1双胞胎卵型鉴定结果应用相似诊断法,可以将116对双胞胎分为95对同卵双胞胎和21对异卵双胞胎,而使用基因诊断法的另外74对双胞胎则分为52对同卵双胞胎和22对异卵双胞胎。卡方检验的计算结果显示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3.488,P=0.062,P>0.05)。3.2胃体、胃窦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胃体部均取到活检组织的双胞胎有71对,排除仅一人取活检或活检组织过小无法诊断的119对双胞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NOR检出63例,双胞胎两人胃体黏膜均正常19对,其中男性9对,女性10对,同卵15对,异卵4对,一人正常另一人为其他病变25对;CSG检出72例,双发20对,其中男性14对,女性6对,同卵15对,异卵5对,单发32对;CAG检出4例,均为单发,其中同卵3对,异卵1对;IM和DYS各检出2例,均为单发、同卵。胃窦部均取到活检组织的双胞胎有142对,排除仅一人取活检或活检组织过小无法诊断的48对双胞胎,组织病理学诊断显示:NOR检出53例,双胞胎两人胃窦黏膜均正常10对,其中男性、女性各5对,同卵8对,异卵2对,一人正常另一人为其他病变33对;CSG检出178例,双发66对,其中男性35对,女性31对,同卵49对,异卵17对,单发46对;CAG检出39例,双发9对,其中男性3对,女性6对,同卵6对,异卵3对,单发21对;IM检出39例,双发10对,其中男性2对,女性8对,同卵、异卵各5对,单发19对;DYS检出28例,双发3对,均为同卵,其中男性1对,女性2对,单发22对。3.3胃体、胃窦黏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总一致率比较胃体部黏膜组织活检病理学结果一致率男性为65.7%(23/35),女性为44.4%(16/36),总一致率为54.9%(39/71);胃窦部一致率男性为62.0%(44/71),女性为59.2%(42/71),总一致率为60.6%(86/142);胃体和胃窦部不同性别间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胃体=3.243,P=0.072,P>0.05;χ2胃窦=0.118,P=0.731,P>0.05)。胃体和胃窦部黏膜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总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胃体vs.胃窦=0.620,P=0.431,P>0.05)。胃体部黏膜组织活检病理学结果一致率同卵为53.6%(30/56),异卵为60.0%(9/15),总一致率为54.9%(39/71);胃窦部一致率同卵为60.7%(65/107),异卵为62.9%(22/35),总一致率为61.3%(87/142);胃体和胃窦部不同卵型间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胃体=0.197,P=0.675,P>0.05;χ2胃窦=0.049,P=0.824,P>0.05)。胃体和胃窦部组织活检病理学结果总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胃体VS.胃窦=0.787,P=0.375,P>0.05)。3.4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率比较190对接受胃镜检查的双胞胎,排除未取活检或活检组织过小无法诊断者,胃镜检查结果为NOR的双胞胎中,病理组织学检查检出NOR为22例,检出CSG为42例,检出CAG为12例;胃镜检查结果为CSG的双胞胎中,检出NOR为32例,检出CSG为124例,检出CAG为26例;胃镜检查结果为CAG的双胞胎中,检出CSG为4例,检出CAG为2例。统计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具有一致性(χ2=0.110,P=0.019,P<0.05)。4结论双胞胎两位成员之间在胃窦、胃体部黏膜各种病变的一致性较低,提示遗传因素可能是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发展中的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张广平,王立东,樊慧,王晗晶,李吉林,焦新英,郭明[4](2010)在《食管癌高发区108对同卵双胞胎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

段海平[5](2010)在《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别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成年双生子血尿酸和体质指数(BMI)水平的作用;验证血尿酸和BMI表型之间是否受到共同遗传和/或共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从青岛市双生子注册系统中募集所需双生子。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尿酸,并计算BMI。相同性别和血型的双生子采用16个多态标记进行卵型鉴定。应用SPSS11.0软件及M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分析血尿酸和BMI表型的遗传度。然后计算血尿酸和BMI表型相关和双生子间血尿酸和BMI表型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双变量Cholesky分解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进行最佳模型模拟计算血尿酸和BMI表型的遗传相关。结果共收集24岁以上的成年双生子679对,其中同卵双生子413对,异卵双生子266对。血尿酸原始值描述为271.6±69.5μmol/L,BMI为24.19±3.25kg/m2。将血尿酸和BMI进行相关的转换后,校正性别和年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拟,血尿酸和BMI的的最佳模型均为AE模型,加性遗传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血尿酸和BMI指数的水平。血尿酸的遗传度为71.2%(95%的可信区间:66.6%-75.2%),BMI的遗传度为76.6%(95%的可信区间:72.7%-80.0%)。血尿酸和BMI的相关为0.302,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相关系数0.276。经双变量Cholesky分解模型模拟,最佳模型为抛去共享环境方差和协方差的模型,血尿酸和BMI的遗传相关为0.26(95%可信区间:0.17-0.36),提示有共同的基因作用于这两个指标(基因多效性)。血尿酸和BMI表型的观测值相关由遗传相关造成的为69.6%。对于血尿酸来说,只有5%的基因与BMI表型共享。结论血尿酸和BMI表型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作用。成年双生子血尿酸和BMI表型存在遗传相关,有部分基因作用于血尿酸的基础上,同时还影响BMI的水平,但是表型遗传效应主要还是来自各自特异的遗传效应。

张广平[6](2009)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我国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食道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林州市及其毗邻的辉县、安阳等地是我国及世界上ESCC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显着的地域分布差异是食管癌突出的流行病学特征,提示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值得提出的是林州地区食管癌家族积聚现象比较明显。河南林州移民流行病学提示,从林州迁移到其他地区100年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与林州当地居民相似,这些结果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食管癌的发生。但是目前对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更未发现与食管癌遗传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和蛋白。食管癌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高死亡率,大多数人在临床上确诊之后生存时间不超过一年,其5年生存率小于10%。然而如能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90%。食管癌是一个多阶段演进、多基因变化累积和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目前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EC相关分子改变,如癌基因、抑癌基因、转移基因、凋亡基因等,但是尚未找到与EC直接相关的特异分子改变,并且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形态学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经历了食管粘膜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asal cell hyperplasia,BCH)、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这些形态学改变是EC高易感人群癌变早期的重要特征,并将这些病变称之为食管的癌前病变。EC的早期诊断实际上是发现癌前病变患者,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直接影响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这个阶段采取治疗,可使EC的死亡率直接下降。食管胃镜检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但是胃镜检查的痛苦大、成本高,不适于大样本高危人群的筛查。因此筛选和建立用于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技术、方法和指标,缩小内镜检查范围,然后再进一步检查是十分重要的。蛋白组学技术通过研究特定组织中或细胞中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等特点,特别适合肿瘤标志物的筛选研究;同卵双胞胎是研究基因、基因-遗传因素影响食管癌发生的最好模型,因为通过对双胞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研究,能够全面评价遗传因素在食管癌中发生的作用,同时加深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互相关系。本研究通过对高发区同卵双胞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胃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及对高发区双胞胎食管癌患者、散发食管癌患者、散发贲门癌患者进行磁珠蛋白组学比较,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探索新的可能用于早期食管癌诊断和高危人群筛选的蛋白分子标记物。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同卵双胞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完整的108对双胞胎。男50对,中位年龄45岁,女58对,中位年龄45岁。自愿接受胃镜检查的双胞胎有22对,其中患食管癌的双胞胎有4例,胃癌1例(全部为单发)。散发食管癌5例,来自河南省林州市中心医院,男3例,中位年龄55岁,女2例,中位年龄49岁。散发贲门癌组5例,来自河南省安阳肿瘤医院,男4例,中位年龄65岁,女1例,61岁。健康对照组20例,高发区非患癌双胞胎作为健康对照组,均为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排除食管癌。其中8例亦无食管炎等食管良性疾病。2.2样本(血清、组织)的收集2.2.1血清:所有检测对象均取5ml空腹静脉血,将血清与血凝块分装,-80℃冰箱保存。特别指出,取血样前,每例检查对象均排除急慢性炎症(肝炎,发热等)等疾病。2.2.2食管内镜检查和粘膜活检组织对自愿接受胃镜检查的双胞胎常规食管内镜检查,分别在食管中段(距门齿25cm处)、下段(食管、贲门交界处,齿状线上2cm处)、贲门和胃窦各取两块活检组织,并在肉眼可见病变处(碘染色不染区)随机取材,一块常规组织学处理,另一块-80℃冰箱保存备用。双胞胎食管癌、胃癌及癌旁组织来自安阳肿瘤医院、林州市中心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双胞胎食管组织来自胃镜检查的活检组织。2.3方法2.3.1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入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通讯方式),双胞胎家族史,食管癌家族史,疾病史,生活饮食习惯,一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脉搏、血压等)项目,同意抽血者抽血5ml,同意胃镜检查者进行胃镜检查。2.3.2卵性鉴定: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相似诊断法,排除异卵双生及资料不齐全的双胞胎。2.3.3双胞胎食道、贲门粘膜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将食管鳞癌的癌旁组织分类为正常(NOR),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不典型增生(DYS)三级;贲门腺癌的癌旁组织分类为正常贲门上皮(NOR),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间变/不典型增生(DYS)三级。经二位病理专家确诊。2.3.4 Microflex和ClinProTools蛋白芯片检测血清蛋白质组2.3.4.1样品的准备(1)4℃冰箱取出铜螯合磁珠悬浮液一管,手动上下摇动,完全混匀磁珠悬浮液,1分钟(2)取出5ul磁珠加入200ul样品管,再加入50ul铜螯合磁珠结合缓冲液(BS)。(3)向样品管中加入20ul铜螯合结合缓冲液,再加5ul血清。(4)多肽样品溶液移入干净的0.5ml样品管,可用于直接质谱分析。2.3.4.2准备标准品(1)准备10mM醋酸铵(77mg醋酸铵溶解在100ml Milli-Q水中;(2)如下混合:5ul(25ul)Peptide Calibration StanDard;20ul(100ul)10mM醋酸铵;25ul(125ul)Protein Calibration StanDardⅠ;(3)充分混合1min后每5ul一管,分装,-20度保存。2.3.4.3准备基质(1)配置(1g/L)的HCCA,丙酮溶解;(2)配置终基质溶液0.3g/L,乙醇/丙酮=2/1;(3)基质溶液要当天配置,新鲜使用。2.3.4.4标准品谱图的生成(1)采集范围1~13kDa,误差±5Da。(2)激光能量根据实验室质谱而定,一般采用高激光能量轰一下结晶点,再用低于高激光能量10~20%的能量采集图谱(3)同一标准品结晶靶点,不同结晶点,多点采集,累加5~10个结晶点数据,得到累加后的标准品图谱,平均分子量偏差小于100ppm。2.4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食管粘膜、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分别检测p53,PCNA。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ABC)。3.结果3.1双胞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22对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共调查479对双胞胎,其中资料完整的108对,男50对,年龄为27~63岁,中位年龄45岁,女58对年龄为19~72岁,中位年龄45岁。共发现13人患恶性肿瘤,其中食管癌7例,肝癌1例,胃癌1例,胆管癌2例,淋巴瘤和骨肉瘤各1例。除1对双胞胎同时患胆囊癌外,食管癌及其它肿瘤全部为单发。食管癌家族史调查,发现11对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阳性,7例双胞胎食管癌患者有5例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体重质量指数(BMI)、身高资料完整的108对双胞胎中,60对BMI值一致(BMI±1),男女之间无差异。22对双胞胎中只有5对双胞胎两者之间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其中3对为慢性轻度食管炎,1对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对为正常。恶性肿瘤患者共有5例:TW096B,TW097B,TW098B,TW099A均为食管鳞癌,TW002B为胃窦管状腺癌;癌前病变:TW096A为食管中段DYS、食管下段轻度BCH;TW097A为胃体重度肠上皮化为生(IM)、贲门IM、DYS、食管中段DYS、食管上段轻度DYS;TW002A为慢性轻度食管炎、贲门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TW040B为Barrett食管改变;TW077A为慢性轻度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TW107A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在双胞胎中均为单发。其余大都具有慢性轻度食管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3.2双胞胎食管癌Microflex、ClinProTools血清蛋白组比较结果3.2.1双胞胎中患食管癌者与非患癌者:TW096B(ESCC)与TW096A共出现92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48个,下调蛋白44个;TW097B(ESCC)与TW097A共出现84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49个,下调蛋白35个;TW098B(ESCC)与TW098A共出现83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67个,下调蛋白16个。其中在三例食管癌中同时表达的差异蛋白有16个,其分子量为:1450.61 Da,1546.24Da,4090.35 Da,4192.84 Da,4209.20 Da,4673.53 Da,5398.55 Da,5904.17 Da,5965.86 Da,6033.29 Da,6089.22 Da,7767.12 Da,7829.23 Da,8143.70 Da,8936.12Da,9293.30 Da。3.2.2三对患食管癌的双胞胎之间共有差异蛋白16个,与正常相比分子量相同(±5Da)且都为上调或都为下调,其中都为上调的蛋白有:4090.35Da,4192.84Da,4209.20Da,4673.53Da,5398.55Da,5904.17Da,5965.86Da,6033.29Da,6089.22Da,7767.12Da,7829.23Da,8143.70Da,8936.12Da,9293.30Da,其中都为下调的蛋白有:1450.61Da,1546.24Da3.2.3 3例双胞胎食管癌与20例健康双胞胎差异蛋白相对含量比较时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蛋白有3个,其分子量分别为1779.04 Da,5905.29 Da,5967.68 Da;3例双胞胎食管癌与8例健康人差异蛋白相对含量比较:按ROC/AUC统计处理,AUC面积>0.95的差异蛋白有13个,其分子量分别为1692.12 Da,1779.03 Da,2951.75 Da,3241.47 Da,5905.03 Da,5966.85 Da,9294.42 Da,2660.77Da,2932.58 Da,3192.02 Da,3263.02 Da,3882.19 Da,5807.33 Da;5例散发食管癌与20例健康双胞胎差异蛋白相对含量比较时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蛋白有5个,其分子量为:1779.1 Da,4287.48 Da,1929.57 Da,1866.43 Da,1881.41 Da;5例散发贲门癌与8例健康人差异蛋白相对含量比较:按ROC/AUC统计处理,AUC面积>0.95的差异蛋白有4个,其分子量为:2660.46 Da,4963.83Da,5807.01 Da,6090.41 Da。3.3免疫组化分析:(双胞胎p53,PCNA结果)从正常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DYS)→鳞状细胞癌(ESCC),随着病变程度加重,P53蛋白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半定量也逐渐升高,3例食管癌患者都为P53阳性(弥漫型),1例胃癌患者P53表达为阳性(乳头型),其余食管炎伴肠上皮化生3例,2例P53阳性;慢性食管炎13例,9例P53蛋白阳性。双胞胎之间,两者P53均为阳性占7对,但其P53半定量结果有较大差异,P53均为阴性占1对。3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CNA均大于50%,胃癌患者组织中大于25%,其余除两例阴性外,PCNA均小于25%。4.结论:(1)流行病学调查7例食管癌患者在同卵双胞胎全部为单发,组织病理学检查各对双胞胎之间一致性较低,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环境因素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2)三对双胞胎中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发现有16个相同的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可能成为筛选高危人群的候选蛋白。(3)p53、PCNA在双胞胎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癌旁组织,p53、PCNA是食管癌高发人群最早出现的分子改变之一。但各对双胞胎之间差异很大,提示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环境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

孔庆胜[7](2009)在《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青春中前期双生子心理行为及个性特征发育的调查,掌握该特殊人群在特殊阶段心理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发生率和分布状况,探讨影响行为个性发育的主要因素。并在双生子卵形鉴定的基础上,对双生子进行形态发育、机能发育、激素分泌水平、血生化和微量元素等生理、生化和体格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和个性发育的遗传度分析,定性研究遗传对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发育、生理发育状况的影响,找出影响该时期儿童青少年行为及个性发育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探寻精神疾病的病因提供线索;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培养教育下一代,改善青春中前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纠正不良行为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指导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为有效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疾患制定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青少年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在建立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行为和个性发育常模的基础上,评价该阶段双生子的行为及个性发育状况,建立影响心理行为和个性发育的回归模型。然后采用微卫星DNA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准确区分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运用遗传度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青春中前期青少年生理、行为、个性、生化和体格指标的影响。所有数据运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的录入、整理、核查及分值的转换、汇总和计算。应用SPSS11.5和SAS8.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在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描述性分析方法、t检验、u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线型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1.本研究建立了济宁市11~17岁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分界值常模。并利用该常模筛查青少年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7%。男、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7.50%、13.60%;城、乡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3.51%、17.31%,性别、城乡之间行为问题学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青春中前期双生子总体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25%,显着低于普通儿童(x2=12.80,p<0.01)。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0.97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OR=0.827)是降低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高精神质(OR=1.400)、父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OR=1.611)、父母婚姻状况的不稳定(OR=1.410)、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的养育方式(OR=5.382)、情绪的不稳定(OR=1.687)、家庭中重大事件的发生(OR=1.240)是导致出现行为问题的危险性因素。3.青春中前期双生子大多个性内倾、富于内省。在情绪上表现稳定、有节制、不紧张。男性双生子中无高精神质者,120名女性双生子中只有12岁年龄组中有2名。总体高掩饰性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用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个性发育的主要因素。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血铅含量与攻击性行为、外向性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铅中毒双生子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向行为得分显着高于低血Pb组。血清Fe和血清Zn未显示出其与行为和个性发育的相关性。T4与焦抑呈现正相关性,与P维度呈现负相关性;雌三醇与E维度呈现正相关性,与P维度呈现正相关性;雄性激素与E维度呈现正相关性;GH与违纪呈现负相关性。5.本次研究获得行为10项综合症退缩、主诉、焦抑、社交、思维、注意、违纪、攻击、内向和外向症状的遗传度分别为0.085、0.159、0.054、0.043、0.126、0.002、0.086、0.076、0.001和0.081,;个性E、N、P、L四个维度的遗传度分别为0.033、0.029、0.053和0.002;身高、坐高、体重、肩宽、胸围和腰围遗传度分别为:0.844、0.772、0.793、0.609、0.624和0.552和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等的遗传度。说明行为和个性的发育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体格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本研究显示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低于普通青少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影响双生子行为和个性发育的主要因素,通过遗传度分析显示青春中前期双生子青少年行为问题和个性的发育虽然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但环境因素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因素。这提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个性特征及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改善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使他们开阔视野,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和鼓励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研究创新通过本研究了解遗传及环境因素对11-17岁青少年行为及个性发育的影响,找出了影响该时期青少年行为及个性发育的主要因素,对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培养教育下一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课题具有以下三点创新:1.本课题选择双生子作为调查人群,在卵型鉴定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了行为、个性发育的遗传度研究,运用青少年自评量表进行行为遗传度分析未见报道;2.首次探索性地研究微量元素和激素分泌水平对青春中前期双生子心理行为及个性发育的影响;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首次建立了济宁市中学生行为及个性发育的常模。

朱孟铸[8](2009)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IL-1β、OPN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骨关节炎(OA)软骨中IL-1β、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IL-1β、OPN与OA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系。方法46例OA软骨标本取自26名因原发性OA行关节置换的病人,排除继发性OA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炎,10例正常软骨标本取自6名因意外受伤截肢病人。软骨改变应用Mankin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组分级:正常关节软骨标本10例(1级)、OA软骨轻度退变标本13例(2级)、OA软骨中度退变标本16例(3级)、OA软骨重度退变标本17例(4级)。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TMplus法)检测关节软骨中IL-1β、OPN的表达,用SamplePCI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最后运用SPSS12.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正常组软骨细胞分布均匀,分层好,极少空泡细胞。OA组软骨细胞分布不均匀、稀疏,可见空泡细胞,有细胞簇集。免疫组化:IL-1β和OPN在正常软骨均呈低表达,但在退变软骨中的表达则明显增多,IL-1β吸光度值分别为0.1645±0.0117(1级),0.1827±0.0114(2级),0.2767±0.0274(3级),0.2358±0.0219(4级),OPN吸光度值分别为0.1605±0.0117(1级),0.1824±0.0094(2级),0.2731±0.0152(3级),0.2194±0.0201(4级),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OPN表达呈正相关(r=0.910,P<0.01),IL-1β和OPN与病变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9,0.898,P均小于0.01)。结论IL-1β、OPN在骨关节炎软骨中均高表达,且与病变程度相关,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抗IL-1、抗OPN治疗或许均可以作为OA治疗的靶点。

潘玲[9](2009)在《糖尿病证候—基因组及其双生子的追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证候:研究糖尿病肾虚证等基本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在糖尿病中的分布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新的依据。2.基因:集约于双生子筛选糖尿病肾虚证的候选基因并对其验证,促进证候-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发展。方法:1.长期观察法:采用病证结合方法连续5年追踪观察一对糖尿病双生子证候。2.医案计量法:将古代消渴医案与当今糖尿病医案进行半定量的分析研究。3.临床调查法:用四诊、肾虚、血瘀等中医临床量表进行糖尿病临床调查。4.实验验证法:采用以基因芯片为代表的转录组技术,对糖尿病肾虚证双生子系统地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谱,并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1.五年来系统地观察了糖尿病双生子主要证候的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2.比较古今医案中,糖尿病肾虚证在三多一少等主要症状的诊治方面的异同。3.糖尿病肾虚证中,肾阳虚、肾阴虚、肾精虚、肾气虚四个证型的分布规律。4.基于糖尿病家系背景,发现北方糖尿病的证候重于南方,并可视性地表述。5.白介素-18等免疫类基因作为糖尿病肾虚证的候选基因得到初步验证。结论:“动态时空”,从纵向空间而论,从数百对双生子中精选一对单卵双生子,对宏观的证候与微观的基因进行了连续5年的长期观察,以转录组为中心的技术支撑,筛选出糖尿病肾虚证的候选基因组,为证候-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多维界面”,从横向空间而论,以糖尿病肾虚证候为中心,展开了肾虚证与血瘀证,家系遗传背景的有与无,进行了多资源、多方法的证候研究,对正确进行糖尿病的辨证论治有着积极意义。

贾璐,蒙华庆,傅一笑,罗庆华[10](2007)在《重庆市6~16岁双(多)生子募集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建立基于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双生子登记系统的有效募集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公安局、教委-学校网络、媒体途径,采用双生子基本信息收集、联系家长和签署知情同意书、正式纳入双生子登记系统两步法进行双生子募集,并比较这些募集途径和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公安局途径、教委-学校网络、媒体途径的募集成功率分别为4%,42.6%,29.2%(P<0.01)。前期学校途径和媒体途径的拒绝率分别为57.4%、70.8%;改进后再次联系拒绝人群,学校途径和媒体途径的再次拒绝率分别降为31.03%、55.88%;两次联系的总拒绝率分别为17.82%、39.58%。结论:每种募集途径各有优、缺点,募集时需从课题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选择适当途径和方法,需要时可多种途径相配合。

二、青岛市孪生子募集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市孪生子募集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佳木斯市双生子登记系统及双生子体格发育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统计学方法
    1.3 计算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2.2 双生子体格发育状况
    2.3 双生子身高、体重、体质指数 (BMI) 的基本情况
    2.4 计算相关系数Spearman's结果
3 讨论
    3.1 双生子信息募集途径与效果
    3.2 佳木斯市双生子登记系统现状
    3.3 佳木斯市青少年双生子生长发育现状

(2)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胃镜检查
    1.4 组织病理学诊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90对同卵(n=147)和异卵(n=43)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食管癌高发区108对同卵双胞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双胞胎食管癌家族阳性标准
    1.4 标本处理
    1.5 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9]
    1.6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疾病谱
    2.3 食管癌家族史
    2.4 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 论

(5)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尿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 中间表型的引入
    3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卵型鉴定
    1.4 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双生子一般情况
    2.2 血尿酸指标分析
    2.3 BMI指数的分析
    2.4 血尿酸和BMI指数之间的双变量遗传模型分析
第三章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正文: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Ⅰ 论文第一部分: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双胞胎流行病学调查
        Ⅰ.1 前言
        Ⅰ.2 材料与方法
        Ⅰ.2.1 研究对象
        Ⅰ.2.2 卵性鉴定
        Ⅰ.2.3 调查方法
        Ⅰ.2.4 双胞胎食管癌家族阳性标准
        Ⅰ.2.5 体重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
        Ⅰ.2.6 标本处理
        Ⅰ.2.7 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Ⅰ.2.8 统计学处理
        Ⅰ.3 结果
        Ⅰ.3.1 108对同卵双胞胎一般资料
        Ⅰ.3.2 同卵双胞胎疾病谱
        Ⅰ.3.3 同卵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
        Ⅰ.3.4 同卵双胞胎体质量指数
        Ⅰ.3.5 同卵双胞胎血型
        Ⅰ.3.6 双胞胎家族史
        Ⅰ.3.7 22对同卵双胞胎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Ⅰ.4 讨论
    Ⅱ论文第二部分 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磁珠蛋白组学比较研究
        Ⅱ.1 前言
        Ⅱ.2 材料与方法
        Ⅱ.2.1 研究对象
        Ⅱ.2.2 血样收集
        Ⅱ.2.3.实验材料
        Ⅱ.2.4 主要仪器
        Ⅱ.2.5 实验所用的各种软件
        Ⅱ.2.6 铜螯合磁珠(IMAC Cu)
        Ⅱ.2.7 点样
        Ⅱ.2.8.操作步骤
        Ⅱ.2.9 质谱参数的调整
        Ⅱ.3.结果
        Ⅱ.3.1.同卵双胞胎食管癌组与配对双胞胎组蛋白质谱分析
        Ⅱ.3.2 双胞胎食管癌组与健康人组蛋白质谱对比分析
        Ⅱ.3.3 散发食管癌组与健康人组对照质谱分析
        Ⅱ.3.4 散发贲门癌组与健康人组对照质谱分析
        Ⅱ.3.5 食管癌组与散发贲门癌组对照质谱分析
        Ⅱ.4.讨论
        Ⅱ.4.1 双胞胎食管癌蛋白组学研究
        Ⅱ.4.2 贲门癌蛋白组学研究
        Ⅱ.4.3 食管癌与贲门癌蛋白组学比较研究
        Ⅱ.5 小结
论文第三部分 双胞胎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粘膜P53、PCNA蛋白变化研究
    Ⅲ.1 前言
    Ⅲ.2 材料与方法
        Ⅲ.2.1 研究对象
        Ⅲ.2.2 P53、PCNA的检测
        Ⅲ.2.3 主要试剂及主要设备
        Ⅲ.2.4 p53、PCNA阳性标准及定量标准
        Ⅲ.2.5 统计学分析
    Ⅲ.3结果
    Ⅲ.4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1
附图2
Ⅳ 综述 双胞胎研究的状与展望
Ⅴ 中英文缩写词
Ⅵ 附录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Ⅶ 致谢

(7)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质量控制
    五、常模建立样本含量的计算
    六、抽样调查的方法
    七、研究创新
    八、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方向
    九、技术线路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行为和个性发育常模的制订
    一.济宁市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常模组样本的年龄、性别构成
    二.济宁市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常模
        1.济宁市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百分位数常模
        2.济宁市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均值常模
    三.济宁市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1.年龄对青少年行为各综合征的影响
        2.性别对青少年行为各综合症的影响
        3.城乡对青少年行为各综合症的影响
    四.济宁市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
        1.11-17岁人群行为问题检出率
        2.性别与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关系
        3.年龄与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关
        4.城乡与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关系
    五.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个性发育常模的建立
    六.讨论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青春中前期双生子心理行为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调查流程图
        4.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5.质量控制
        6.技术路线图
    二.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
        2.双生子行为问题调查
        3.双生子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青春中前期双生子个性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调查问卷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技术路线图
    二.结果与分析
        1.双生子个性发育现况
        2.双生子个性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3.影响双生子个性发育的多因素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微量元素与激素对青春中前期双生子行为和个性发育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调查方法
        3.统计方法
        4.技术路线图
    二.结果与分析
        1.微量元素对双生子行为问题的影响
        2.微量元素对双生子个性发育的影响
        3.激素分泌水平对双生子行为影响
        4.激素分泌水平对双生子个性发育的影响
        5.微量元素对双生子生长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青春中前期双生子行为、个性发育及生理、生化、体形指标的遗传度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调查方法
        3.统计处理
        4.技术线路图
    二.结果与分析
        1.一般情况
        2.青春中前期双生子心理行为发育遗传度分析
        3.青春中前期双生子个性发育的遗传度分析
        4.青春中前期双生子血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遗传度分析
        5.青春中前期双生子激素分泌水平的遗传度分析
        6.青春中前期双生子生化代谢指标的遗传度分析
        7.青春中前期双生子体格发育指标的遗传度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卵型鉴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简要说明
    二.实验方法
        1.银染法
        2.ABI310遗传分析仪毛细管电泳法
第八部分 对策与建议
    一.提供机会并鼓励青春期青少年参加同伴之间的交往和集体活动
    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
    三.改善家庭环境,关注低收入家庭及单亲家庭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及个性发育
    四.改变教养方式,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注重青少年合理膳食模式,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接触
    六.注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确保青少年身心发育
综述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心理行为问卷学生用表
    附录2 初中生心理行为问卷家长用表
    附录3 双(多)胞胎心理行为问卷学生用表
    附录4 双(多)胞胎心理行为问卷家长用表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骨关节炎关节软骨IL-1β、OPN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1.2.1 主要仪器设备
        1.2.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1.3.1 标本的处理
        1.3.2 实验步骤
第二章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2 HE染色结果
    2.3 软骨中OPN的表达
    2.4 软骨中IL-1β的表达
    2.5 免疫组化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骨关节炎发病概要
    3.2 IL-1β与骨关节炎
    3.3 骨桥蛋白与骨关节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糖尿病证候—基因组及其双生子的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糖尿病证候-基因组深入研究的三要点
上篇 糖尿病证候研究
    1. 糖尿病证候的源流及发展
        1.1 古代消渴病证候的源流
        1.1.1 消渴病名:春秋战国-西汉时代
        1.1.2 消渴专章:新东汉-三国时代
        1.1.3 消渴发展:隋唐-金元时代
        1.2 糖尿病与消渴汇通:明清民国
        1.2.1 晚清的糖尿病与消渴汇通思想
        1.2.2 民国消渴与糖尿病的汇通思想
        1.3 糖尿病发展史的启示
        1.3.1 中外糖尿病:认识史的三期比较
        1.3.2 古今赶超曲线:三个时期的东西方分析
        1.3.3 宏微观前瞻:生活质量与系统生物学
    2. 古今糖尿病医案的半定量比较
        2.1 古代消渴病医案证候半定量分析方法
        2.1.1 古代消渴病医案的选择
        2.1.2 评分量表的由来与内容
        2.1.3 评分计量的方法
        2.2 消渴古代医案的半定量分析
        2.2.1 古医案统计与个案计量
        2.2.2 古医案统计集中:三多一少
        2.2.3 古案的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2.2.4 古案的局限性及性别讨论
        2.3 现代糖尿病医案证候计量分析
        2.3.1 现代糖尿病医案选择
        2.3.2 计量方法与个案举例
        2.3.3 现代医案285例计量概况
        2.4 量化比较古今糖尿病医案
        2.4.1 古今比较研究的背景
        2.4.2 古今医案的主成份对比
        2.4.3 古今医案的聚类分析比较
    3. 糖尿病肾虚证细化研究
        3.1 糖尿病肾虚证辨证总论
        3.1.1 肾虚量表的源流与编制
        3.1.2 糖尿病肾虚证的调查
        3.1.3 以腰膝酸软定位肾考察糖尿病
        3.1.4 肾虚由总体分布到细化分型
        3.2 肾阳虚症状的分布研究
        3.2.1 肾阳虚证概述的主症选择
        3.2.2 肾阳虚主症的数据分析
        3.2.3 肾阳虚主症各论
        3.3 肾气虚症状的分布研究
        3.3.1 肾气虚概述及主证
        3.3.2 肾气虚证的主症数据分析
        3.3.3 肾气虚证症状各论
        3.4 肾精虚症状的分布研究
        3.4.1 肾精虚概述及糖尿病主症
        3.4.2 肾精虚四个主症的数据分析
        3.4.3 肾精虚的病机分析
        3.5 肾阴虚症状的分布研究
        3.5.1 肾阴虚概述及主症选择
        3.5.2 肾阴虚五个主症的数据分析
        3.5.3 肾阴虚主症论及糖尿病
    4. 糖尿病血瘀证候研究
        4.1 血瘀证与肾虚证的比较研究
        4.1.1 血瘀证研究的引入及诊断
        4.1.2 血瘀与四诊的调查结果
        4.1.3 肾虚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分析
        4.2 临床血瘀证与肾虚证的结合研究
        4.2.1 四诊因子的频率分析
        4.2.2 四诊因子的聚类分析
        4.2.3 肾虚与血瘀的样本聚类分析
        4.3 当今医案肾虚证与血瘀证的半定量分析
        4.3.1 医案四诊因子的聚类分析
        4.3.2 比较肾虚与血瘀的因子频率
        4.4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4.4.1 生存质量调查的一般状况
        4.4.2 聚类分析生存质量的项目
        4.4.3 生存质量与需要层次分析
    5. 糖尿病家族史背景的证候研究
        5.1 唐代王焘对糖尿病家系的贡献
        5.1.1 王焘对消渴的六种贡献
        5.1.2 消渴及其尿甜的论述
        5.1.3 消渴病14种证型
        5.1.4 对王焘父亲的消渴遗传分析
        5.1.5 王焘高寿与糖尿病保健
        5.2 北方糖尿病证候的家族背景研究
        5.2.1 家族性糖尿病证候研究的引入
        5.2.2 北方观察对象及调查过程
        5.2.3 北方家系与非家系的总体差异
        5.2.4 北方有无家系背景的聚类分析
        5.3 南方糖尿病家族性背景的证候研究
        5.3.1 南方调查的概况
        5.3.2 南方有无家系背景的比较
        5.4 南北方家族性背景的四诊与肾虚比较
        5.4.1 典型家系图解读的南北差异
        5.4.2 南北糖尿病证候调查的整体分析
        5.4.3 南北比较糖尿病四诊症状
        5.4.4 糖尿病肾虚证的南北比较
下篇双生子糖尿病的生物学基础
    6. 双生子研究的中医理论探新
        6.1 双生子普查及平人的四诊调查
        6.1.1 "三才合一"的超然体:双生子论理之一
        6.1.2 "象数同源"的太极体:双生子论理之二
        6.1.3 "阴阳离合"的对仗体:双生子论理之三
        6.1.4 "肾精气盛"的偶合体:双生子论理之四
        6.2 双生子普查及平人四诊调查
        6.2.1 双生子的调查及密集区的发现
        6.2.2 一个家系五对双生子平人调查
        6.2.3 四诊评分与分析
        6.2.4 双生子普查几个问题的讨论
        6.3 病证结合双生子的研究
        6.3.1 双生子病证结合的引入
        6.3.2 41 对双生子调查方法与概况
        6.3.3 病证结合双生子的典型病例
        6.3.4 心脾两虚精神分裂症双生子
        6.3.5 病证结合分析双生子遗传
        6.4 古代双生子医案选
        6.4.1 阴虚堕胎 滋阴为主
        6.4.2 调理实证 以清为主
        6.4.3 双胞胎脉 脉象特殊
        6.4.4 合谷隐白 针以堕胎
        6.4.5 察理双胎 应针而治
    7. 糖尿病双生子五年证候的追踪
        7.1 双生子糖尿病的发现与卵型的鉴定
        7.1.1 糖尿病双生子的发现与选择
        7.1.2 单卵双生子的指纹鉴定等方法
        7.1.3 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鉴定
        7.2 糖尿病双生子家系的选择
        7.2.1 肾虚证的诊断5年前选择
        7.2.2 含两对双生子的家系图
        7.3 双生子糖尿病证候的评定
        7.3.1 双生子肾虚证候的诊断
        7.3.2 糖尿病双生子肾虚证候的分析
        7.3.3 糖尿病与肾虚症状的动态发展
        7.4 五年追踪糖尿病双生子的家系调查
        7.4.1 五年的连续观察
        7.4.2 家系三代的四诊和肾虚证候诊断
        7.4.3 家系血瘀调查
        7.4.4 双生子典型家系个案的意义
    8. 差异基因表达谱及通路研究
        8.1 基因芯片的实验方法
        8.1.1 血液采集与样本制备
        8.1.2 基因芯片实验过程
        8.1.3 基因芯片实验数据获取及归一化
        8.1.4 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分析
        8.2 前期芯片1的差异基因谱
        8.2.1 大小双获差异表达基因19条
        8.2.2 GO切入及信息挖掘
        8.3 中期芯片2的差异基因谱与通路
        8.3.1 散点图
        8.3.2 差异表达基因谱
        8.3.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
        8.3.4 差异基因通路分析
        8.4 后期芯片3的差异基因与通路
        8.4.1 RNA样品质检结果
        8.4.2 芯片杂交数据箱线图
        8.4.4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类
        8.4.5 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
    9. 白介素-18等免疫基因的PCR检验
        9.1 实时定量PCR的实验方法
        9.1.1 样品
        9.1.2 试剂及仪器
        9.1.3 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9.1.4 引物设计
        9.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9.1.6 数据统计
        9.2 颗粒溶素基因的验证结果及功能
        9.3 白介素-18基因的验证结果及通路
        9.3.1 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9.3.2 通路分析结果
        9.4 影响双生子肾虚糖尿病发展的基因分析
    10.结论及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近年来双生子糖尿病及证候研究的趋势
    1. 十年来双生子研究论文及生殖率发展趋势
    2. 双生子医学基础研究的几个方面
    3. 双生子研究中基因、环境与智力等问题
    4. 早产不孕等双生子医学基础的研究
    5. 病证结合的双生子中医研究
    6. 国内糖尿病双生子研究现状及分析
    7. 国外糖尿病双生子研究现状及分析
    参考文献
附件1:肾虚证辩证因子及等级量化表
附件2:双生子六纲调查表
附件3: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4: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附件5:获奖情况

(10)重庆市6~16岁双(多)生子募集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第一步:双(多)生子埔本信息收集
        1.2.2 第二步:募集双(多)生子,正式纳入登记系统
2 结果
    2.1 3种途径的募集效果
    2.2 拒绝情况分析
    2.3 双(多)生子概况
        2.3.1双(多)生子的地域分布情况(表2)
        2.3.2双(多)生子的年龄构成
        2.3.3 双(多)生子的性别构成
3 讨论
    3.1双生子信息查询和募集的途径与方式
    3.2双生子登记系统建立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青岛市孪生子募集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佳木斯市双生子登记系统及双生子体格发育状况分析[J]. 吕晶,贺杨,张悦莹,孟繁君,杜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01)
  • [2]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J]. 陈杰,李学民,周福有,刘静,黄佳,尹艳春,范宗民,高社干,李秀敏,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3]190对同卵(n=147)和异卵(n=43)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D]. 陈杰. 郑州大学, 2012(11)
  • [4]食管癌高发区108对同卵双胞胎流行病学分析[J]. 张广平,王立东,樊慧,王晗晶,李吉林,焦新英,郭明.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4)
  • [5]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D]. 段海平. 青岛大学, 2010(12)
  • [6]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D]. 张广平. 郑州大学, 2009(10)
  • [7]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 孔庆胜.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8]骨关节炎关节软骨IL-1β、OPN的表达及其意义[D]. 朱孟铸. 青岛大学, 2009(11)
  • [9]糖尿病证候—基因组及其双生子的追踪研究[D]. 潘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10]重庆市6~16岁双(多)生子募集情况分析[J]. 贾璐,蒙华庆,傅一笑,罗庆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12)

标签:;  ;  ;  ;  

青岛市双胞胎招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