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电视旅游节目的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昊,牛绿林[1](2021)在《民族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新疆各地电视台都肩负着传播主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及维护良好社会环境等职责。本文着眼于分析电视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对民族文化的呈现形式,以期为新疆本土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阿依那扎尔[2](2021)在《新媒体视域下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是个好地方》节目自开播以来,不仅创造了新疆广播电视台栏目收视第一的新纪录、创下市网95个可视频道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还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20年第二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以新疆卫视热播的原创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笔者在节目组实习时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探讨了该节目的创新之处与创新的意义,以期能为旅游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何瑶,何春耕[3](2021)在《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特征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外旅游类节目迅速兴起,我国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也顺势而上,先后播出了《走遍中国》等有影响力的体验类旅游节目。在国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中,《现代鲁宾逊》《荒野求生》《傻瓜在国外》等别具一格。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具有相似性:一是制作理念强调体验程度与娱乐元素结合;二是节目环节设置去处介绍与"探险""揭秘";三是以普通人物为主要参与者;四是"真实"程度上"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结合。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存在差异性:其一,注重影迷、追捧者与普通观众的受众定位不同;其二,多重融入与单纯幽默的娱乐元素的分量不同;其三,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方面存在国外追求画面的完美程度与国内多用摆拍和跟拍的区别。
范稳[4](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提出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肖赛玥[5](2021)在《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考察典型单位制元素的生成与发展历程是单位制变迁研究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在传统单位制社会,职工群众以“单位人”的身份工作、生活在各个单位组织之中。单位组织开展的文艺活动是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加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需要借助文艺形式向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和生产动员,“单位文艺”成为单位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单位制面临着转型或消解的趋势,与单位组织相依存的“单位文艺”同样面临命运抉择。单位制变迁的总体趋向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褪去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属性,回归以生产为主的企业属性,学界称之为“单位去社会化”。依据这一演变逻辑,文艺作为非生产、管理属性的元素,似乎难以摆脱被剔除的命运。然而,笔者通过实证考察发现文艺在当下的单位组织中仍有其发挥价值的空间。据此,本研究以在单位制变迁进程中依旧保留传统单位制组织形态的大型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单位文艺”作为单位制变迁历程中,单位组织内部的保留性元素加以考察。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功能变迁历程的探究,解析单位制变迁背景下单位组织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受研究对象的历时性和复杂性因素影响,本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S市112厂为研究个案,对112厂“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历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对“单位文艺”价值的考量是围绕“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展开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从历史维度对“单位文艺”的缘起与生成进行溯源,为“单位文艺”工具化属性的形成探寻历史源流;其次以“单位文艺”生成的历史轨迹作为逻辑主线展开研究。遵循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依据“单位文艺”的生成历程与功能预设、功能实现、功能延展和功能转向的对应关系,将“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嵌入到“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的时间序列之中。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单位文艺”的艺术图景中探究“单位文艺”如何助力单位组织实现动员机制的有效实施;再次是结合“单位人”对“单位文艺”的记忆表达和功能认知,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基于文艺是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的特性,笔者引入时间维度从即时性、阶段性和积累性三个层次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并着重从积累性实效层面考察“单位文艺”对“单位意识”形塑起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尾,笔者尝试运用本土实践经验与经典理论进行对话。借鉴布尔迪厄的文艺生成理论对“单位文艺”的生成结构中“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依据文艺生成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究“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时代推动因素。本研究将“单位文艺人”视为“文艺生产场”中的行动者,通过分析“单位文艺人”的“习性”的产生,以及“习性”对“单位文艺人”的行动的影响,探讨“单位文艺人”作为行动者在“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单位文艺”定位为单位体系中,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的协作要素。研究发现:(1)“单位文艺”的功能定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艺的价值禀赋一脉相承。在历次朝代更迭、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文艺在思想启蒙、教化民众方面发挥的功能促使中国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形成了一种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一方面是对文艺的工具属性的价值认同。能够发挥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的文艺形态往往比纯粹的审美性的文艺形态更被推崇。政治精英把文教当作统治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工具,文化精英则将文教当作一种应然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形成文化自觉。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善于汲取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情境中的文艺工作经验,逐步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生成结构和运行逻辑。上述两点共识不仅是推进“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历史动因,也是中国文艺价值史观中亘古未变的核心命题。(2)从“文艺生产场”的场域结构来看,“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之间的结构依附关系促使“单位文艺”从生成伊始便走向组织化、制度化的文艺运行轨道。对资源与秩序具有绝对支配和管理权的权力主体从官方角度对“单位文艺”的功能建构过程进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单位文艺”的思想宣传、文化教育、生产动员等诸项功能的有效实施。“文艺场域”中“单位文艺人”作为能动的行动者,一方面通过意识形态导向的内化与再生产促进“单位文艺”的功能识别,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意识形态导向的“过滤”和“化解”,形成“去功能化”的“单位文艺”记忆表达。(3)“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呈现的。依据“单位文艺”发挥实效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即时性实效、阶段性实效和积累性实效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单位文艺”对形塑“单位意识”中的积极要素具有正向作用。随着时间的积淀,以“单位意识”形塑为典型实效的积累性实效是单位制变迁进程中,“单位文艺”能够成为从传统单位制时期过渡到后单位制时期的保留元素的核心价值所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促使以组织空间为单位共同体依存形式的共同体格局趋向松动或瓦解,而思想意识层面的精神共同体依旧存在,集体主义荣辱观与使命感等积极“单位意识”不仅是传统单位制时期的宝贵财富,在新时期同样具有重塑国企单位组织社会价值的现实意义。
杨梦[6](2021)在《旅游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塑造探析——以《奇遇人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首要选择。旅游类节目能够拓宽公众对于美丽风景的期盼,对宣传各地的景观文化、风俗特征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旅游类节目中,主持人为节目的风向标,其角色塑造及个性化传播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以腾讯视频自制的纪实类旅游节目《奇遇人生》为例,探究主持人阿雅的角色塑造功能、必备要求、个性化传播及相关专业素养。
冷凇,刘旭[7](2021)在《文化自觉与产业崛起: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产业化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开拓单点式纵向开发路径,将"唐宫小姐姐"符号人设化,构建符号资本与优势资源,并创造文化IP的衍生内容,赋予其独立价值与跨界影响力;探寻联动式横向延展路径,沿着"文化+"思路,实现与用户参与、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双向联结,契合用户审美转向与文化需求,塑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释放文旅产业叠加的双重效应。
阿依那扎尔·阿不都[8](2021)在《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晓兵[9](2021)在《电视相声节目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
高子华[10](2021)在《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叙事研究 ——兼论个人节目策划案《国家酒酿》》文中指出
二、浅谈电视旅游节目的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电视旅游节目的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视文化节目特点 |
1.1 文化与娱乐相融合 |
1.2 注重宣传地域文化 |
1.3 节目故事化呈现 |
1.4 节目“去主持人化” |
2 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探索 |
2.1 节目存在问题 |
2.1.1 缺少品牌意识 |
2.1.2 缺少创新性 |
2.1.3 文化叙述较为浅显 |
2.2 对节目可行性的建议 |
2.2.1 前期宣传缩短与观众的距离 |
2.2.2 粉丝经济带动流量 |
2.2.3 节目内容需要创新 |
3 结语 |
(2)新媒体视域下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视域下《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路径 |
1.1 融合节目形态,打造节目特色 |
1.2 沉浸体验传播,满足受众需求 |
1.3 立足本土特色,挖掘非遗文化 |
1.4 台网联动结合,实现多屏传播 |
1.5 全新营销模式,加强受众互动 |
2 《新疆是个好地方》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
2.1 塑造新疆形象,强化旅游品牌 |
第一,经济形象。 |
第二,文化形象。 |
第三,社会形象。 |
第四,自然环境形象。 |
2.2 展现中华文化,推进文化润疆 |
2.3 实现全年旅游,促进旅游发展 |
2.4 讲好新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
3 结语 |
(3)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特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
二、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的相似性 |
(一)节目特点:强调体验程度与娱乐元素结合 |
(二)节目环节:去处介绍与“探险”“揭秘”并存 |
(三)人物身份:以普通人物为主要参与者 |
(四)“真实”程度:“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的结合 |
三、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的差异性 |
(一)受众定位:影迷、追捧者与普通观众的不同 |
(二)娱乐元素:多重融入与幽默特点的不同 |
(三)解说方式和语气风格的差异 |
(四)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的差异 |
结 语 |
(4)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5)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单位文艺 |
1.3.2 单位文艺组织 |
1.3.3 单位文艺人 |
1.4 理论基础 |
1.4.1 结构功能主义 |
1.4.2 艺术场域理论与文艺生成理论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田野过程介绍 |
1.6 研究框架与篇章结构 |
1.6.1 研究框架 |
1.6.2 篇章结构 |
1.6.3 阶段划分依据 |
1.7 研究意义 |
1.7.1 理论意义 |
1.7.2 现实意义 |
第2章 “单位文艺”溯源 |
2.1 中国传统文教思想与文艺社会功能说 |
2.1.1 为治世而兴诗教 |
2.1.2 “文以载道”理念的形成与沿用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教思想的传承与文艺使命的延展 |
2.2.1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化人” |
2.2.2 文艺跃升为革命战斗的武器 |
2.3 苏联模式中的文艺工作经验 |
2.3.1 文艺是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
2.3.2 开辟工人阶级的学校和乐园 |
2.3.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
小结 |
第3 章 生成期:“单位文艺”的早期萌生 |
3.1 “单位文艺”早期生成的历史语境 |
3.1.1 “单位文艺”形成的宏观社会语境 |
3.1.2 “单位文艺”形成的地域环境 |
3.2 “单位文艺”的生成动因与功能预期 |
3.2.1 国家层面:价值理念的形塑与传播工具 |
3.2.2 单位层面: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 |
3.2.3 个人层面:满足多元精神文化诉求的主要路径 |
3.3 “单位文艺”的早期文艺景观与功能实现 |
3.3.1 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情感抒发 |
3.3.2 弘扬集体主义劳动精神 |
3.4 “单位文艺组织”的早期雏形 |
3.4.1 “自发原生型”业余文艺团体 |
3.4.2 “路径依赖型”业余文艺团体 |
3.4.3 “模式借鉴型”文艺活动阵地 |
3.4.4 “辅助拓展型”文艺活动空间 |
小结 |
第4 章 过渡期:“单位文艺”的震荡式过渡 |
4.1 过渡期的“别样文艺景观” |
4.1.1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跃进” |
4.1.2 “文革”时期的“模式化”文艺生产 |
4.1.3 绑缚“政治胞衣”的“单位文艺” |
4.2 过渡期的常态化“单位文艺”实践 |
4.2.1 “单位文艺”的检阅与提升 |
4.2.2 文化主管部门与权威大众媒体联合树立舆论导向 |
4.2.3 单位组织自有媒体助力“单位文艺”的传播与推广 |
4.3 功能预设与功能实效的偏差 |
4.3.1 不同利益主体对“单位文艺”的功能预期的博弈 |
4.3.2 个体对功能实效的感知与内化的偏差 |
小结 |
第5 章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蓬勃发展盛景 |
5.1 改革开放初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新契机 |
5.1.1 文艺政策制度调整 |
5.1.2 单位组织体制变革 |
5.2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态势 |
5.2.1 文艺活动常态化与文艺形态多样化 |
5.2.2 文艺活动组织规模日趋扩大 |
5.2.3 发挥“典型单位制”区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
5.3 “单位文艺”的功能延展:单位组织文化的系统构筑 |
5.3.1 自制影视剧——单位组织文化的影像呈现 |
5.3.2 厂歌、厂旗和厂徽——单位组织文化的识别符号 |
5.3.3 厂庆文艺活动——单位组织历史的文艺呈现 |
5.3.4 文艺公关——维系单位组织公共关系的纽带 |
小结 |
第6章 转型与发展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挑战与自我调适 |
6.1 转型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现实挑战 |
6.1.1 国企单位组织的角色转换 |
6.1.2 代际更迭导致“单位文艺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
6.1.3 文化多元化与“单位文艺”的效用困境 |
6.2 多元功能诉求促成“单位文艺”的功能转向 |
6.2.1 国家层面: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
6.2.2 单位层面:“内聚外展”双向驱利力下的功能延展 |
6.2.3 个人层面:搭建情感融入与情感记忆的桥梁 |
6.3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与功能的演变进路 |
6.3.1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 |
6.3.2 “单位文艺”功能的演变进路 |
小结 |
第7章 “单位文艺”的评价 |
7.1 “单位文艺”的民间记忆与功能解读 |
7.1.1 “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
7.1.2 “非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
7.2 引入时间维度解析“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 |
7.2.1 即时性实效 |
7.2.2 阶段性实效 |
7.2.3 积累性实效 |
7.3 “单位文艺”与“单位意识”的形塑 |
7.3.1 “单位意识”的内涵与形塑过程 |
7.3.2 “单位文艺”的运行特质 |
7.3.3 “单位文艺”的形塑策略 |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8.1 “文艺生产场”的运行逻辑与“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 |
8.1.1 结构的附属:“权力场域”中的“单位文艺” |
8.1.2 “文艺场域”的内部结构 |
8.1.3 作为行动者的“单位文艺人” |
8.2 “单位文艺”的未来发展趋向 |
8.2.1 “单位文艺”的“回潮”现象 |
8.2.2 “单位文艺”发展的合理性与持续性 |
8.2.3 “单位文艺”发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
8.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单位文艺爱好者访谈提纲 |
附录2:单位文艺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
附录3: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
在读博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6)旅游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塑造探析——以《奇遇人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类节目《奇遇人生》中主持人的角色功能 |
(一)串联节目 有条不紊。 |
(二)旅游向导 切身体验。 |
(三)普及民俗 传承文化。 |
(四)沟通嘉宾 调动气氛。 |
二、旅游类节目《奇遇人生》主持人角色塑造的必要条件 |
(一)《奇遇人生》主持人阿雅的内在塑造。 |
1.乐于探索 底蕴深厚。 |
2.文质兼备 艺术感强。 |
(二)《奇遇人生》主持人阿雅的外在塑造。 |
1.即兴口语 准确亲和。 |
(1)现想现说。 |
(2)语音稍纵即逝。 |
(3)语言灵活多变。 |
2.身势语言 真实自然。 |
三、旅游类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塑造的个性化 |
(一)主持人个性化的传播特色。 |
(二)主持人个性化传播的作用。 |
(7)文化自觉与产业崛起: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产业化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寻营销“新进路” |
二、单点式纵向开发 |
(一)符号人设化:构建符号资本与优势资源 |
(二)内容衍生化:创造独立价值与跨界影响力 |
三、联动式横向延展 |
(一)“文化+”参与:契合用户审美转向与文化需求 |
(二)“文化+”创意:塑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
(三)“文化+”旅游:释放文旅产业叠加的双重效应 |
结语 |
四、浅谈电视旅游节目的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例[J]. 李凌昊,牛绿林. 西部广播电视, 2021(22)
- [2]新媒体视域下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研究[J]. 阿依那扎尔. 新媒体研究, 2021(21)
- [3]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特征比较[J]. 何瑶,何春耕. 粤海风, 2021(05)
- [4]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5]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D]. 肖赛玥. 吉林大学, 2021(01)
- [6]旅游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塑造探析——以《奇遇人生》为例[J]. 杨梦. 采写编, 2021(08)
- [7]文化自觉与产业崛起: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产业化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J]. 冷凇,刘旭. 中国电视, 2021(07)
- [8]旅游节目《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创新研究[D]. 阿依那扎尔·阿不都. 新疆大学, 2021
- [9]电视相声节目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 李晓兵.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叙事研究 ——兼论个人节目策划案《国家酒酿》[D]. 高子华. 湖南工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