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翠红[1](2016)在《四川MZPMX公路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猫子坪至磨西(以下简称MZPMX)公路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境内,是连接泸石高速进入海螺沟景区的唯一通道。该路段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常年出现山体塌方、落石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启动该升级改造项目对完善当地交通网络,促进旅游发展,带动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筑路材料、水电工程影响、村镇规划及用地、邻近交通衔接、路线走向以及既有公路概况;然后,对项目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以及安全设施等主要工程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接着,介绍了本项目主要工程数量,从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分年度使用计划等方面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最后,分别从参数选择与确定、公路建设费用调整、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敏感性分析等角度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本项目位于次稳定区的相对稳定部位,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对混凝土工程具有微腐蚀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可知,建议本项目清除坍滑体,路堤边坡要采取防河水冲刷的工程措施,且坡顶应有排水措施,路基边坡要采取喷锚防护处理;本项目沿线水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生活和施工之用。本项目路线全长8.709km,主要是为海螺沟旅游业服务,从路网作用看属于集散公路功能。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及畅通,本项目全路段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采用沥青混凝士路面,其路基宽7.5m、层厚9cm。本项目在交通量降低20%、投资额上升20%的不利环境影响下,内部收益率仍达到11.48%。因此,本次公路改建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对完善当地交通网络,促进旅游发展,带动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舒莺[2](2016)在《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是一个自然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城市在自然环境中产生,其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的扩张实质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位处西南的山地城市重庆,从中央王朝的边陲小城逐渐成为长江上游核心城市和国家战略布局中影响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与政治稳定的重要城市,自诞生之初就深受长江水岸与山地自然环境影响。流域内各城市在具体的城市选址、范围拓展、空间布局乃至经济地位、社会分工、文化进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由于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的差别而独具特色。为此,本文选取具有二千多发展历史的重庆主城区作为代表性的扩展变迁分析样本加以研究。本文以重庆城市历史发展时间为依据,把主城空间拓展模式按时间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先秦时代城市起源期、沿江拓展的传统山地城市期、跨江拓展的商业城市发展期、分散扩张的战时首都建设期和组团拓展的都会城市期。从研究本体——主城产生、拓展过程出发,针对各时期的扩张特点,结合自然地理环境,追溯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影响,综合分析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其演变规律加以分析,剖析城市形成发展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综合环境机制的影响及其表现,最后对当代重庆城市建设持续规模扩张与拓展的方式再加以探讨。古代重庆地区所处的川东平行岭谷是孕育早期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沿长江及其支流诞生了巴人族群及其城邦。巴人聚居和城市文明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脉络并不十分清晰。考古与史料记载表明巴国在长期征伐中出于军事防御目的,依靠自然地理环境据险自守,建立早期城市作为散点定居的聚合,成为后世城市空间拓展的策源地。在巴人江州城市基础上,主城半岛经历了秦汉到明代中央王朝管辖下的四次大规模筑城,再经清代数次补筑,塑造出了独特的山水城市轮廓。从拓展方向上看,主城在渝中半岛沿两江拓展,最初主要在嘉陵江、长江散点布局,城市修筑在地形优势更为突出的长江北岸,此后逐渐从长江沿岸扩展到越过大梁子,延伸到嘉陵江,最终形成九开八闭环江而成的上下半城。这个时期军事防御一直是古重庆城修筑、拓展的主要动力,张仪与戴鼑筑城巩固政权、维护稳定和宣扬王权在城墙构筑中体现尤为明显,三国时期李严与宋代彭大雅修筑城市则是出于更加直接迫切的军事防御目的。与之相映照的是,隋唐到宋之间近千年间,渝州主城未见大兴土木,主要源自渝州军事优势地位下降,不具备迫切的防御需要,所以城市空间不见拓展。这一时期,主城拓展的方式主要是沿江发展。近代重庆城市拓展的动力不再是政治军事防御,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跨江扩张。封闭的城门城墙与狭隘的旧城空间、艰难的山地交通限制了社会经济发展,从清末开埠通商到军政时期的九年市政建设,逐渐繁荣的码头经济推动半岛之外的江北、南岸城区发展,城市开始出现板块结构。同时,西方技术与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理念进入重庆,军政时期的管辖使重庆城市的发展进一步走上正轨。拆除城门、整治街道、修建公路码头、兴建近代邮政、电灯、自来水工程等公用设施使传统时代的旧城内部结构逐渐被改变。近代交通技术使渝中半岛新旧城区、南北江岸核心区域得到开发。近代重庆城市突变时间不长,但五十多年的时间却对传统城市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具有二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古城沿江扩展的自然模式在近代商业社会背景下被打破,人为规划对自然山地环境的自主掌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得到实现,跨江发展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抗战时期是重庆城市从近代化走向现代化最关键的时期。八年多的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范围得到急速扩张,同时促进了城市在两江四岸的深入发展,是重庆从半岛为中心的小城市走向大型都会城市的开始。日寇大轰炸对旧城区带来了严重破坏,但客观上为老城区的街区重构提供了重建机会。出于战时安全防御需要的消防安全、火巷构造、街区拓宽等工作对旧城街区的重塑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战略防御政治经济需要的战时迁建极大的改变了重庆的经济性质和结构,同时对重庆空间范围的扩张和整体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启了重庆乡村扩展和城市化新模式,近远郊区各具特色的新街区与新片区中心形成,在两江四岸地区更为广阔的空间中散点拓展,奠定了建国后重庆城市建设的空间与物质基础。现当代重庆城市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因素的强大作用推动下,城市规模大幅度扩张。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在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与动力下大调整,从“梅花点状”散点分布到“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的最终成形与“二环时代”的来临,政策决定、经济推动,文化影响,分别在建国后几个重要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城半岛独荣成为跨越两江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直辖后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城区再度扩张,山水阻隔的封闭状态不复存在。城市核心区和周边地区都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市内外联通交流变得方便快捷,越来越强大的社会需求与现代技术还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自然环境。重庆从山水城市变为高楼城市,众多现代桥梁、隧道交通贯通江水、山地,成为重庆新的城市景观。当代重庆正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城市继续保持着快速规模扩张,主城的概念正在产生新的政治经济含义。宜居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就对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提出了要求。未来城市的扩张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和城市文化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前瞻性的拓展规划。
徐登云[3](2003)在《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重庆市开县铁桥-四川省开江公路开县段社会经济及交通量发展预测的研究,提出了该路的建设标准应为山岭区二级公路;通过对拟改建公路建设条件的研究,经方案比选,提出了该路的路线方案并估算了工程量;通过对该路地位的分析及经济评价,认为该路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王涛[4](2003)在《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交通量发展预测》文中提出重庆市开县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远景交通量预测:总交通量=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趋势交通量预测:采用开县历年客、货车交通量与开县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拖拉机及摩托车未来增长率及交通量;诱增交通量预测采用趋势交通量的4%~10%计。
二、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MZPMX公路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项目概述 |
2.1 地形地貌 |
2.2 气象水文 |
2.3 区域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
2.4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
2.4.1 地层岩性 |
2.4.2 地质构造 |
2.5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
2.5.1 水文地质 |
2.5.2 工程地质 |
2.6 筑路材料、水电工程及邻近交通 |
2.6.1 筑路材料 |
2.6.2 水电工程影响 |
2.6.3 村镇规划及用地 |
2.6.4 邻近交通衔接 |
2.7 路线走向与既有公路概况 |
2.7.1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
2.7.2 既有公路概况 |
2.8 既有路基路面桥涵流域概况 |
2.8.1 既有路基概况 |
2.8.2 既有路面概况 |
2.8.3 既有桥涵流域概况 |
第3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 项目性质与功能 |
3.2 技术指标的选择依据 |
3.3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择 |
3.4 路基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
3.5 路面工程的可行性 |
3.6 排水工程的可行性 |
3.7 桥涵工程的可行性 |
3.8 隧道工程的可行性 |
3.9 交通工程与安全设施的可行性 |
第4章 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
4.1 主要工程数量 |
4.2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
4.3 资金筹措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
第5章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
5.1 经济评价依据 |
5.2 项目经济评价 |
5.2.1 参数选择与确定 |
5.2.2 公路建设费用调整 |
5.2.3 经济效益计算 |
5.2.4 盈利能力分析 |
5.2.5 敏感性分析 |
5.3 经济评价结果 |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对重庆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重庆主城空间拓展与环境影响研究相关问题 |
一、研究定位 |
二、研究地理空间的界定 |
三、关于环境的定义 |
四、重庆主城空间拓展的历史分期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城市起源:巴国城市萌芽(远古-公元前316年) |
第一节 巴国城市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
一、传统重庆地区地理环境综述 |
二、先秦巴国城市产生的环境综合分析 |
第二节 先秦巴人建城活动 |
一、早期巴人建城遗址 |
二、巴子五都与城垣建构的讨论 |
第三节 巴子江州城址范围分析 |
小结 |
第二章 沿江拓展:传统军事城市扩张(公元前316年-明清) |
第一节 秦汉时期江州城修筑与变化 |
一、秦代张仪江州城的修筑 |
二、汉代江州城南北之治 |
第二节 三国战争背景下的江州城空间拓展 |
一、三国时代江州筑城的社会环境 |
二、沿江而筑的李严大城 |
第三节 隋唐时期渝州城市扩展停滞 |
一、社会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迟滞 |
二、军事地位不振导致城市扩展迟滞 |
三、经济发展缓慢与城市发展迟滞 |
第四节 宋蒙战争背景下的重庆城区拓展 |
一、两宋社会经济与宋末军事大局 |
二、彭大雅沿两江扩展筑城 |
第五节 明清时期环江上下半城格局成型 |
一、明清时期的重庆城市发展 |
二、戴鼎筑城与明城环江空间格局 |
三、清代城墙补筑与上下半城空间格局完善 |
小结 |
附图 |
第三章 跨江拓展:商业中心城市扩张(清末-1937年) |
第一节 半岛主城区商业化背景下的拓展 |
一、开埠通商推动重庆城市商业化进程 |
二、开埠通商刺激半岛城区扩展 |
三、军政时代的主城扩展规划 |
四、旧城改造与新市区扩建 |
五、交通与市政建设对城区扩展的推动 |
第二节 跨嘉陵江扩展:江北城的兴起 |
一、古代江北城发展 |
二、传统商业推动与近代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江北城拓展 |
第三节 跨长江扩展:南岸城区的兴起 |
一、南岸城区自然环境与早期概况 |
二、开埠及军政时期的南岸城区扩展 |
小结 |
附图 |
第四章 分散扩张:战时首都建设(1937年-1946年) |
第一节 抗战首都的选择与城市的机遇 |
第二节 战时首都战略防御与旧城空间重构 |
一、战时城市防空体系的构建 |
二、城区火巷建设与主城交通的完善 |
三、战时首都城市空间改造 |
第三节 战时首都辖区扩张与疏散迁建空间的展拓 |
一、战时首都市辖区的扩张 |
二、战时疏散迁建带来的城区扩展 |
三、市郊疏散迁建区基础性建设 |
第四节 战时疏散迁建促进周边城区范围扩展 |
一、战时各类机构疏散迁建选择及其对城区扩展的影响 |
二、战时迁建与南岸周边地区的扩展 |
三、战时工业区建设与江北城区扩张 |
四、疏散迁建背景下的沙坪坝地区发展 |
五、兵工厂迁建对大渡口地区的发展推动 |
六、疏散迁建对北碚城区建设的促进 |
第五节 重庆城市首部自主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
一、对城市建设不足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
二、对建国后重庆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
小结 |
附图 |
第五章 组团扩张:现代都会城市建设(1949年-今) |
第一节 现代重庆城市的规模扩张 |
一、建国初期的重庆主城区建设 |
二、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庆城市拓展 |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的建成 |
第二节 现代主城“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发展 |
一、“多中心、组团式”格局的当代主城扩展新特征 |
二、渝中半岛母城格局演变与空间增长 |
三、都市核心区其他城区建国至今的拓展 |
四、都市功能拓展区相关区域的拓展演变 |
小结 |
第六章 长江流域三地城市空间拓展及影响因素对比 |
第一节 重庆主城扩张历史演进综述与特征分析 |
第二节 长江流域视野中的重庆城市 |
一、长江流域城市群发展环境概述 |
二、当代重庆城市拓展与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关系 |
第三节 重庆与长江流域三地城市空间拓展对比 |
一、重庆与宜宾城市空间拓展及环境比较 |
二、重庆与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及环境比较 |
三、重庆与南京城市空间拓展及环境比较 |
小结 |
第七章 重庆主城空间拓展规律及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
第一节 重庆主城空间拓展演进模式与环境影响分析 |
一、影响重庆主城空间拓展演进的环境因素 |
二、重庆主城空间拓展的环境综合作用 |
第二节 重庆当代主城空间扩张新特征与未来发展思考 |
一、当代重庆主城空间规模扩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二、当代重庆主城空间拓展未来发展思考 |
小结 |
结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标准 |
1.1 开县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1.2 交通量预测结果 |
1.3 技术标准 |
2 路线方案及建设规模 |
2.1 路线方案拟定 |
2.2 主要控制点 |
2.3 路线走向 |
2.4 推荐方案工程概况 |
2.4.1 路线 |
3.4.2 路基 |
3.4.3 路面 |
3.4.4 桥涵工程 |
3.4.5 路线交叉 |
3.4.6 沿线设施 |
3.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3.5.1 投资估算 |
3.5.2 资金筹措 |
3.6 建设工期安排 |
4 政治经济评价 |
4.1 拟建公路的地位和作用 |
4.2 国民经济评价 |
4.3 财务评价 |
5 结论 |
(4)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交通量发展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
1.1 交通量调查地点与时间 |
1.2 交通量观测结果 |
1.3 历年交通量统计数据 |
2 交通量预测 |
2.1 趋势交通量预测 |
2.1.1 客车 |
2.1.2 货车 |
2.1.3 拖拉机与摩托车 |
2.1.4 趋势交通量合计 |
2.2 诱增交通量预测 |
2.3 总交通量预测 |
3 结论 |
四、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MZPMX公路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D]. 罗翠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5)
- [2]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D]. 舒莺. 西南大学, 2016(12)
- [3]铁桥-开江公路开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J]. 徐登云. 广西交通科技, 2003(06)
- [4]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交通量发展预测[J]. 王涛. 广西交通科技,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