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种子播前防病14法(论文文献综述)
柯勇,汪李平[1](2019)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莴苣栽培技术(下)》文中提出4栽培技术4.1大棚秋延迟莴笋栽培(1)品种选择宜选用耐寒性强、茎部肥大的中晚熟品种,这些品种易达到优质高产。长江流域近年选用的主要品种有三青王、种都5号、雪里松、笋王、青秀、春秋二青皮、翠竹长青、极品雪松、笋王、竹叶青、红剑、科兴系列、种都系列等。
连璐[2](2018)在《有益微生物预防油菜根肿病的研究》文中指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世界范围内毁灭性的土传植物病害,由于根肿病菌以休眠孢子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及蔬菜田对土壤、设施的依赖,造成轮作倒茬困难,多年连续种植导致根肿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现已成为我国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利用筛选获得的对根肿病菌有较好拮抗或营养与空间竞争作用的有益微生物预防根肿病,结合提高土壤酸碱度改良、增施有机肥、减少酸性化学肥料等措施,探索综合防控油菜根肿病的有效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单菌株及其复合菌剂的防病效果,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从油菜及土壤中分离获得83株内生和根际细菌,将获得的菌株以及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抑制根肿病菌孢子萌发试验,抑制效果较好的JN8、DN18、DN21、DN47和DG6菌株,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0.8%、68.8%、65.6%、67.7%和66.7%;通过菌株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合16S r DNA序列对比,确定JN8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DN18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DN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N47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2)单菌株防治油菜根肿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5个拮抗菌株的防效分别为51.7%、56.7%、51.9%、55.1%、50.6%,防治效果均达到50%以上。复合菌株生防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菌株组合A12(DG6+JN8+DN21)、A15(DG6+JN8+DN18)和A17(DG6+JN8+DN47)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个菌株,分别为66.9%、65.3%、68.3%,防治效果均达到65%以上。(3)通过施肥有益微生物等多种措施预防油菜根肿病小区试验结果表明,6个处理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表现为筛选的有益微生物(65.4%)>引进微生物菌剂(65.0%)>施氧化钙(53.7%)>施腐熟有机肥(52.7%)>施秸秆灰(51.5%)>施酸性肥料(-2.3%),筛选的有益微生物、引进微生物菌剂这两个措施预防根肿病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均达到了65%以上,施腐熟有机肥、施秸秆灰和施氧化钙这三个措施预防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50%以上。(4)通过综合措施预防油菜根肿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有益微生物分别与有机肥、秸秆灰和氧化钙同时施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0.6%、71.85%、73.34%,均达到70%以上,高于单独施用筛选的有益微生物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64.02%)。测产结果显示,单独施用有益微生物或将有益微生物与腐熟有机肥、秸秆灰和氧化钙同时施用的平均单株产量比单独施用常规复合肥分别增加了11.93g、15.17g、14.82g、16.11g。
谭国顺[3](2018)在《祁东县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探讨》文中提出为了探索祁东县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2017年在祁东县白地市镇七宝山北麓江南华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兰花基地,开展了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种植,667 m2水稻的平均产量为862 kg;667 m2西兰花的平均产量为1 200 kg;667 m2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平均产值为6 690元,667 m2的平均纯收入为4 540元。与双季稻生产模式相比,667 m2平均纯收入增加3 940元;与种植单季超级稻加一季油菜生产模式相比,667 m2平均纯收入增加2 800元。这种粮经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善了土壤性状和农产品品质,对提高土地生产率、稳粮增效、创新种植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擎柱[4](2018)在《江苏不同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调查及高效栽培技术优化试验》文中提出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L.ssp.chinensis)又称小白菜、油菜、青菜等,是以地上部茎叶为产品的二年生植物。不结球白菜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营养价值高。江苏是不结球白菜最主要的消费和生产地区,但还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不结球白菜栽培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对江苏不同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产量高品质优的栽培技术,通过对该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最终形成适合不结球白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的栽培技术。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选取苏南(昆山、无锡)、苏北(盐城)地区的不结球白菜高产栽培典型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春、秋两季。调查不结球白菜主要栽培技术环节,包括品种的选择、播种方式及播种量、生长密度、施肥种类及施肥量、生长期、生产成本和效益。对昆山、盐城和无锡地区不结球白菜的春季和秋季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昆山地区春秋两季的栽培技术差异不大,均采用1 kg/667m2的播种量,人工撒播的形式,均施用三元复合肥,用量为25 kg/667 m2,以鸡毛菜的形式进行采收,生长期为30天;无锡地区春秋两季的栽培技术差异不明显,采用的是0.2kg/667m2的播种量,选择育苗移栽的形式,株行距均为15 cm,施用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以大棵菜的形式采收,但生长期不同,春季栽培45天采收,秋季栽培50天采收;盐城地区春秋两季的栽培技术差异较大,其中,春季栽培时的播种量为0.2kg/667m2,采用人工撒播的形式,施用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采收形态为小棵菜,生长期为30天,秋季栽培时的播种量为0.4kg/667m2,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两种的形式,施用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采收形态为小棵菜,生长期为35天。2为研究在同一地区(昆山)不同栽培技术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选出不结球白菜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不结球白菜品种‘四季青’为材料,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CK)为昆山地区常规的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即播种量为0.96 kg/667m2,选择施用三元复合肥,用量为20kg/667m2;处理1(T1)为优化后的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即播种量为1.73 kg/667 m2,选择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和土壤调理剂,折合纯 N:6kg/667m2,P2O5:3 kg/667m2,K2O:3 kg/667m2,土壤调理剂:40kg/667 m2;处理2(T2)为昆山地区不结球白菜高产栽培技术,即播种量为1.93 kg/667 m2,选择施用三元复合肥,用量为40kg/667 m2。结果表明,T1的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最高,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低于CK,略高于T2。综上所述T1即播种量为1.73 kg/667 m2,选择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和土壤调理剂,折合纯 N:6kg/667 m2,P2O5:3 kg/667 m2,K2O:3 kg/667 m2,土壤调理剂:40 kg/667m2,产量高品质优。
胡鹏[5](2018)在《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对新疆棉花苗期主要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的致病菌活性较好的杀菌剂,并通过筛选悬浮剂、增稠剂、成膜剂等助剂及种衣剂加工工艺研究,制备出11种种衣剂,用其包衣棉种进行安全性、防病等功能验证研究,决选出符合目标的种衣剂配方,为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符合目标的杀菌剂4个。通过室内离体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及串珠镰刀菌活性,筛选出防治根腐类病害效果好的杀菌剂4种,分别为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其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0.29 mg/L、0.20 mg/L、0.70 mg/L、0.73 mg/L,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23 mg/L、0.21 mg/L、0.44 mg/L、1.68 mg/L。2.筛选出种衣剂助剂3个。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法对11种种衣剂配方的悬浮剂进行确定,联合测定各种衣剂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确定增稠剂为3%复合型增稠剂,成膜剂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3.研究出种衣剂制备工艺。通过投料顺序、研磨时间和物理性能检测等研究,确定种衣剂砂磨时间为45 min,砂磨转速为1800 rpm/min,高速剪切乳化机剪切乳化时间为35 min,测定了制备出的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技术标准。4.种衣剂包衣棉种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室内砂培种衣剂包衣棉种后发芽势、出苗率、株高、单株鲜重较CK分别增加0%~39.83%、-4.17%~47.92%、1.06%~15.48%、7.87%~30.42%,各处理单株干重则与CK无显着性差异;田间试验表明,11种种衣剂配方包衣棉种后也均能增加幼苗生长量,不同程度的提高棉花产量。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94%~8.27%、-0.62%~21.53%、-0.50%~8.99%、0.91%~102.33、2.26%~19.64%。5.种衣剂均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有一定效果。室内接菌实验表明,各种衣剂配方防治立枯病效果在10.89%~62.18%之间,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35.33%~75.59%之间;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衣剂配方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效果分别为37.74%~67.30%、25.25%~73.24。通过综合分析,决选出符合研究目标的三个种衣剂配方,通过田间试验,决选出符合目标配方3个,分别为M2(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M5(16%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咯菌腈)、M8(13%吡唑嘧菌酯·福美双),三种种衣剂配方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22%~20.03%、7.66%~16.33%、5.24%~8.1%、27.13%~61.18%、2.85~22.77%,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在37.74%~67.30%,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25.25%~73.24%之间。
马丽娅·马木提[6](2017)在《浅谈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衣食住行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食物的营养质量和价格;随着我国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类作物的营养价值得到不断提高,有效解决了人们对蔬菜作物的价值需求。而种子的好坏,是植物茁壮生长的前提。让种子更加快速的发芽、成长,并且有效防止种子问题带来的病变,能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营养价值,保障了人们的食物安全,也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处理方法展开讨论,希望对我国蔬菜种子的播种有所帮助,特别是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等偏远地区的种植。借此提高蔬菜作物的营养价值和质量。
陈丹丹[7](2017)在《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防治苦瓜枯萎病及对土壤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苦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长期连作使苦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大规模爆发,严重制约着苦瓜的产量,造成种植户的重大经济损失。为预防苦瓜枯萎病的爆发和流行,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棉隆和氰氨化钙对防治苦瓜枯萎病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寻找合适剂量的熏蒸剂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熏蒸剂添加生物有机肥探索防治田间枯萎病的方法;研究了棉隆和氰氨化钙分别与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协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用量氰氨化钙和棉隆对苦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氰氨化钙对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依次是180 g/m2>120 g/m2>60 g/m2;棉隆对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依次是:60 g/m2>45 g/m2>30 g/m2。熏蒸剂处理的苦瓜植株茎粗都不同程度增长,棉隆处理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氰氨化钙随剂量的增加出现降低趋势。因此,棉隆处理可以选择45-60 g/m2,氰氨化钙处理选择60-120 g/m2。2、熏蒸剂与微生物菌剂协同对盆栽苦瓜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棉隆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不可逆转的抑制作用,但是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能减弱抑制的程度。氰氨化钙对脲酶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添加微生物菌剂的激活程度比不加的高,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会减弱抑制的程度。3、苦瓜枯萎病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棉隆+生物有机肥和氰氨化钙+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病情指数低于只用熏蒸剂处理的。说明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比单一使用的防病效果更好。4、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对田间苦瓜植株的茎粗和叶绿素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棉隆处理的植株茎粗增长值分别是对照的1.72倍和1.52倍,叶绿素a/b比值分别是对照的120.6%和135.3%;氰氨化钙处理的茎粗增长值分别是对照的1.69倍和1.48倍,叶绿素a/b比值分别是对照的119.70%和121.30%,表明熏蒸处理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5、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苦瓜不同土壤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棉隆加生物有机肥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能够消除对脲酶抑制作用,出现抑制-激活的现象;氰氨化钙加生物有机肥一直高于对照处理,提高脲酶活性;熏蒸剂加生物有机肥对蔗糖酶先激活再抑制,但是在45 d时比单独使用生物有机肥的酶活性高;在45 d时棉隆加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只加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但是氰氨化钙加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高于只加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熏蒸剂加生物有机肥处理都高于只加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因此,棉隆和氰氨化钙与生物有机肥的协同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环境的生态修复。
梁凤臣,张丽丽,李艳,赵立静,唐欣,范玉红,邵长勇[8](2016)在《木醋液浸种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木醋液浸种处理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的影响,笔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用100、300、500倍的稀释木醋液浸种6 h,并用同体积蒸馏水同时间浸种作为对照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在光照培养箱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木醋液浸种,对于西葫芦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芽长、幼苗主根长、百苗鲜重、百苗干重,以及活力指数都有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木醋液浸种,对西葫芦种子各项发芽指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不同;使用100倍稀释木醋液浸种,幼苗长势形成最高峰值,活力指数比蒸馏水浸种的对照提高9.01%,鲜重、干重、主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3.47%、9.81%、15.79%,产生显着差异;使用100倍稀释木醋液浸种处理对发芽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芽长、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着。说明木醋液浸种可促进根系生长、鲜重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活力指数,幼苗长势更强,可应用于西葫芦种子播前处理。
杨波[9](2016)在《两种化学杀线虫剂减量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根结线虫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线虫病害,其病原物的寄主非常广泛,可达5500多种,同时根结线虫每年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 1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随着温室大棚的种植面积增大,复种指数增加,使得根结线虫的发病程度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尤其在蔬菜生产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目前对于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杀线虫剂。由于当前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减少化学杀线虫剂的使用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以此目的为出发点,对化学杀线虫剂减量使用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塑料大棚中根结线虫一年可发生多代,且存在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其世代历期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当土壤平均温度高于24℃时,根结线虫的世代历期约为30 d,而土壤平均温度低于24℃时,根结线虫的世代历期则相应有所延长。2.不同初始虫量的根结线虫对黄瓜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初始根结线虫量的增多,黄瓜植株的株高、鲜重和根长都会相应的减少,根重和根结数会相应的增加。当土壤中根结线虫J2的数量达到8条/100 mL 土壤时,就会对黄瓜的生长造成显着的影响。随着初始接种量Pi的不断增加,60 d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种群密度Pf也不断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断减小,而在60 d后根结线虫的繁殖速率不断减小,根结线虫在黄瓜上的最大繁殖指数为455。3.研究了生防真菌淡紫紫孢菌颗粒剂与低剂量杀线虫剂复配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噻唑膦浓度低于100μg/mL时,对淡紫紫孢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显着影响。低剂量噻唑膦与淡紫紫孢菌复配对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高于单独使用噻唑膦或淡紫紫孢菌。大棚试验都表明减量25%(4.5 Kg/ha)的阿维菌素、减量25%(22.5 Kg/ha)的噻唑膦和减量50%(15 Kg/ha)的噻唑膦分别与淡紫紫孢菌颗粒剂复配,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6Kg/ha)、噻唑膦(30 Kg/ha)或淡紫紫孢菌相当。因此,噻唑膦及阿维菌素可与淡紫紫孢菌复配,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并弥补生物防治稳定性不强等缺点,是可选的植物线虫病害防治策略之一。4.本文制备了一种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发现该种衣剂对小麦和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着影响。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表明其防效可达37%左右。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对豌豆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表明施用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后豌豆的株高,鲜重和根长均有显着影响,豌豆的根结指数显着降低,且防效均在60%左右,并且豌豆的的产量显着增加。
张梦晗[10](2016)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及品质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更与人们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农药的乱用滥用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吡虫啉能够有效防治水稻、小麦、甜菜、蔬菜等作物苗期害虫,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戊唑醇可有效的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采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是农业上防治小麦病害虫常用的措施。本研究以11个河南省常见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戊唑醇湿拌种剂处理前后小麦出苗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统计结果分析,选定矮抗58品种为进一步研究的试验材料;研究了田间不同浓度吡虫啉种衣剂和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生长以及抗性的影响;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进行了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会延迟种子的出苗,但对小麦种子最终出苗率影响很小。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会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所用种衣剂浓度有关。2、种衣剂对大田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种衣剂包衣会提高小麦的出苗率,但过高的使用剂量会抑制小麦出苗;使用种衣剂处理后,小麦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受到的影响不大,但高浓度的种衣剂明显地抑制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种衣剂的种类,科学合理的使用种衣剂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麦蚜虫发生量和纹枯病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处理组,可知种衣剂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靶标生物,还可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性。3、采用沙培法和纸培法分别研究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67 g制剂/kg种子和13.34 g制剂/kg种子两个处理剂量对小麦种子吸水性、萌发及萌发相关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根系活力的影响。发现种衣剂对种子吸水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有关,使用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吡虫啉种衣剂影响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高剂量处理导致小麦种子中这两个酶的活性下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增加,并且根系活力与种衣剂剂量有关,剂量越高,根系活力越强。4、进一步探究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影响的分子机理。采用Trizol法提取样品RNA,实时荧光定量仪检测氮循环过程中相关酶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并测定了NR、NiR、GS、GOGAT和GDH等相关酶活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茚三酮显色法检测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可能通过提高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对氮源的吸收和利用而使得细胞中蛋白质及其底物的含量增多,为小麦植株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
二、蔬菜种子播前防病14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种子播前防病14法(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莴苣栽培技术(下)(论文提纲范文)
4 栽培技术 |
4.1 大棚秋延迟莴笋栽培 |
4.2 大棚春提前莴笋栽培 |
4.3 大棚夏莴笋遮阳防雨栽培 |
4.4 大棚生菜冬季栽培 |
4.5 大棚夏季生菜遮阳防雨栽培 |
4.6 生菜的无土栽培技术 |
5 病虫害防治 |
5.1 病害 |
5.2 虫害 |
(2)有益微生物预防油菜根肿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油菜根肿病危害及防治措施综述 |
1.1 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 |
1.2 油菜根肿病病原菌 |
1.2.1 根肿菌的生命周期 |
1.2.2 根肿菌休眠孢子的研究 |
1.3 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措施 |
1.3.1 选育抗病品种 |
1.3.2 土壤改良 |
1.3.3 农业防治 |
1.3.4 化学防治 |
1.3.5 生物防控 |
第二章 油菜根肿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2.1.2 供试样品来源 |
2.2 试验方法 |
2.2.1 油菜根际菌与内生菌的分离 |
2.2.2 休眠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2.2.3 油菜根系分泌物的搜集 |
2.2.4 拮抗菌的筛选 |
2.2.5 拮抗菌株初步鉴定 |
2.2.6 菌株复合对休眠孢子的抑制试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内生菌与根际菌分离结果 |
2.3.2 拮抗菌的筛选结果 |
2.3.3 拮抗菌株初步鉴定 |
2.3.4 复合菌株筛选结果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筛选有益微生物预防油菜根肿病盆栽试验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功能菌株间拮抗性试验 |
3.2.2 单菌株生防试验 |
3.2.3 复合菌株生防试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拮抗试验结果 |
3.3.2 单株拮抗菌对根肿病防效的盆栽试验 |
3.3.3 复合菌株对根肿病防效的盆栽试验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有益微生物预防油等多种措施预防菜根肿病小区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田间小区试验 |
4.2.2 油菜的采收及生长指标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施肥等多种处理预防根肿病小区试验结果 |
4.3.2 油菜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综合措施预防油菜根肿病田间试验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田间试验设计 |
5.2.2 油菜的采收及生长指标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综合措施预防油菜根肿病田间试验结果 |
5.3.2 油菜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祁东县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示范基地概况 |
1.2 品种组合与示范设计 |
1.3 效果考察与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
2.1.1 单季超级稻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
2.1.1. 1 培育适龄壮秧和适时早栽 |
2.1.1. 2 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 |
2.1.1. 3 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
2.1.1. 4 收获 |
2.1.2 西兰花主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2.1.2. 1 播种和苗期管理 |
2.1.2. 2 整地与定植 |
2.1.2. 3 田间肥水管理 |
2.1.2. 4 病虫草害防治 |
2.1.2. 5 适时收获 |
2.1.2. 6 及时清园与堆肥 |
2.2 应用示范效益 |
2.2.1 经济效益 |
2.2.2 社会效益 |
2.2.3 生态效益 |
3 讨论 |
(4)江苏不同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调查及高效栽培技术优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不结球白菜概述 |
1.1 不结球白菜的形态特征 |
1.2 不结球白菜的主要类型 |
1.3 不结球白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1.4 适合不同季节栽培的不结球白菜品种选择 |
2 栽培技术 |
2.1 播种时期和播种方式 |
2.2 播种量 |
2.3 生长密度 |
2.4 施肥种类 |
2.5 施肥量 |
2.6 生长期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江苏不同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的调查 |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春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结论 |
2.1 昆山地区春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2.2 无锡地区春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2.3 盐城地区春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3 秋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结论 |
3.1 昆山地区秋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 无锡地区秋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3.3 盐城地区秋季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分析 |
4 江苏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情况的调查结论 |
第三章 昆山地区春季不结球白菜高效栽培技术优化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不结球白菜实际生长密度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不结球白菜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下不结球白菜的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昆山地区春季不结球白菜生产技术规范 |
1 播前准备 |
1.1 土壤选择 |
1.2 品种选择 |
2 整地施肥 |
3 播种 |
3.1 播种时期 |
3.2 播种方法 |
3.3 播种量 |
4 田间管理 |
4.1 苗期管理 |
4.2 肥水管理 |
4.3 病虫害防治 |
5 适时采收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5)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研究进展 |
1.2.1 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
1.2.2 棉花苗期红腐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
1.3 种衣剂研究进展 |
1.3.1 种衣剂组成 |
1.3.2 种衣剂主要的活性成分 |
1.3.3 种衣剂主要的非活性成分 |
1.4 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1 国内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2 国外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3 种衣剂在棉花上的应用 |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杀菌剂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致病菌的毒力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种衣剂配方助剂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确定 |
3.2.2 成膜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
3.2.3 增稠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
3.3 小结 |
第4章 种衣剂加工工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砂磨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
4.2.2 砂磨机转速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
4.2.3 剪切乳化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悬浮性能的影响 |
4.2.4 加工流程的确定 |
4.2.5 各种衣剂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
4.3 小结 |
第5章 种衣剂配方室内功能验证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出苗的影响 |
5.2.2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5.2.3 11种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
5.2.4 11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防效 |
5.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
5.3 小结 |
第6章 种衣剂配方田间功能验证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
6.2.2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6.2.3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6.2.4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影响 |
6.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浅谈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种子的常见问题 |
1.1 种子的选种 |
1.2 种子自身所带的病菌 |
1.3 苗期的病害 |
2 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常用处理方法 |
2.1 选择适合的高质量的种子 |
2.2 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 |
2.3 引进技术支持 |
3 结束语 |
(7)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防治苦瓜枯萎病及对土壤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及发病规律 |
1.2 瓜类枯萎病的防治 |
1.2.1 农业防治 |
1.2.2 物理防治 |
1.2.3 化学防治 |
1.2.4 生物防治 |
1.2.5 综合防治 |
1.3 棉隆和氰氨化钙的研究概况 |
1.3.1 棉隆 |
1.3.2 氰氨化钙 |
1.3.3 土壤消毒剂的消毒技术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材料来源 |
2.1.2 培养基与营养土 |
2.1.3 试剂与仪器 |
2.1.4 供试溶液 |
2.2 方法 |
2.2.1 不同用量的氰氨化钙和棉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影响 |
2.2.1.1 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2.2.1.2 试验设计及土壤处理 |
2.2.1.3 调查苗期苦瓜枯萎病 |
2.2.2 不同土壤熏蒸剂和微生物菌剂协同对盆栽苦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2.3 土壤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田间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2.2.3.1 土壤处理 |
2.2.3.2 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设计 |
2.2.3.3 田间苦瓜枯萎病的调查 |
2.2.3.4 土壤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苦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用量的氰氨化钙和棉隆对温室苦瓜枯萎病的影响 |
3.1.1 对温室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3.1.2 对苦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土壤熏蒸剂和微生物菌剂协同对盆栽苦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2.1 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3.2.2 对蔗糖酶的影响 |
3.2.3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3.3 土壤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田间苦瓜枯萎病的影响 |
3.3.1 田间防治苦瓜枯萎病的效果 |
3.3.2 对防治苦瓜植株茎粗生长的作用 |
3.3.3 对苦瓜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4 对苦瓜土壤脲酶的影响 |
3.3.5 土壤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苦瓜土壤蔗糖酶的影响 |
3.3.6 对苦瓜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用量的棉隆和氰氨化钙对温室苦瓜枯萎病的影响 |
4.1.1 对温室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4.1.2 对温室苦瓜生物量的影响 |
4.2 土壤熏蒸剂与微生物菌剂协同对盆栽苦瓜土壤酶的活性 |
4.3 土壤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对田间苦瓜枯萎病的影响 |
4.3.1 对田间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 |
4.3.2 对田间苦瓜叶绿素的影响 |
4.3.3 对田间苦瓜土壤酶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两种化学杀线虫剂减量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 |
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
1.2 根结线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
1.3 根结线虫的危害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4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
1.4.1 农业防治 |
1.4.2 化学防治 |
1.4.3 生物防治 |
2 淡紫紫孢菌研究进展 |
2.1 淡紫紫孢菌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 |
2.2 淡紫紫孢菌生物防治研究 |
2.3 淡紫紫孢菌生防机制的研究 |
2.4 淡紫紫孢菌生防菌剂的研究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武汉市塑料大棚根结线虫发生动态及初始虫量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试剂与材料 |
1.2 塑料大棚土壤中根结线虫J2的统计及土壤温度的测量 |
1.3 不同初始接种量的根结线虫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1.3.1 根结线虫J2的分离 |
1.3.2 黄瓜幼苗的培育及移栽 |
1.3.3 试验设计 |
1.3.4 黄瓜形态学指标及根结数的调查 |
1.3.5 黄瓜根部根结线虫J2和卵的数量调查 |
1.3.6 土壤中根结线虫J2数量的调查 |
1.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武汉市塑料大棚中根结线虫J2发生动态调查 |
2.2 不同初始接虫量的根结线虫对黄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2.3 不同初始接虫量的根结线虫对黄瓜根部生长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的黄瓜根组织内根结线虫的数量统计 |
2.5 不同处理根结线虫初始虫量与60 d后种群密度与繁殖指数的关系 |
3 讨论 |
第三章 生防菌淡紫紫孢菌与低剂量杀线虫剂复配防治蔬菜根结线虫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淡紫紫孢菌在含噻唑膦PDA平板上的生长测定 |
1.3 淡紫紫孢菌孢子在含噻唑膦的PDB中萌发率测定 |
1.4 淡紫紫孢菌发酵液与噻唑膦药液混合对根结线虫J2的致死率测定 |
1.5 淡紫紫孢菌与噻唑膦复配防治盆栽黄瓜根结线虫病 |
1.6 淡紫紫孢菌与噻唑膦复配防治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 |
1.7 病情分级标准 |
1.8 调查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噻唑膦对淡紫紫孢菌在PDA平板上生长的影响 |
2.2 噻唑膦对淡紫紫孢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2.3 淡紫紫孢菌发酵液与噻唑膦复配对根结线虫J2致死率的影响 |
2.4 化学杀线虫剂与淡紫紫孢菌颗粒剂复配防治盆栽黄瓜根结线虫病 |
2.5 化学杀线虫剂与淡紫紫孢菌颗粒剂复配防治温室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 |
3 讨论 |
第四章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的制备及其防效验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试剂与材料 |
1.2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的制备 |
1.3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活孢含量的测定 |
1.3.1 淡紫紫孢菌包被小麦种子后活孢含量的测定 |
1.3.2 淡紫紫孢菌包被豌豆种子后活孢含量的测定 |
1.4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影响豌豆种子萌发率的测定 |
1.5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 |
1.5.1 试验设计 |
1.5.2 试验地点选取及操作 |
1.5.3 调查取样方法 |
1.6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对豌豆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 |
1.6.1 试验设计 |
1.6.2 试验地点选取及操作 |
1.6.3 调查取样方法 |
1.7 调查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植物种子上包被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后活孢含量 |
2.1.1 小麦种子上包被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后活孢含量 |
2.1.2 豌豆种子上包被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后活孢含量 |
2.2 淡紫紫孢菌种衣剂对豌豆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结果 |
2.3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
2.3.1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相对防效 |
2.3.2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豌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
2.4.1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豌豆根结线虫病的相对防效 |
2.4.2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豌豆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
2.4.3 不同处理的种衣剂对豌豆经济学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种衣剂概况 |
1.1.1 种衣剂的概念 |
1.1.2 种衣剂的组成 |
1.1.3 种衣剂的类型 |
1.1.4 种衣剂的特点 |
1.1.5 种衣剂的作用机制 |
1.2 种衣剂的发展状况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1.3 我国种衣剂的应用研究情况 |
1.3.1 我国种衣剂的应用现状 |
1.3.2 防病治虫效果 |
1.3.3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3.4 对作物生理机制的影响 |
1.4 种衣剂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4.1 存在的问题 |
1.4.1.1 剂型单一 |
1.4.1.2 生产技术落后,质量粗糙 |
1.4.1.3 产生药害 |
1.4.2 对种衣剂技术应用的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3.1.1 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3.1.1.1 供试小麦品种 |
3.1.1.2 供试药剂 |
3.1.1.3 处理方法 |
3.1.1.4 试验方法 |
3.1.2 大田中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3.1.2.1 供试小麦品种 |
3.1.2.2 供试药剂 |
3.1.2.3 处理方法 |
3.1.2.4 田间试验设计 |
3.1.2.5 生长情况调查 |
3.1.2.6 病虫害情况调查 |
3.1.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
3.2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 |
3.2.1 生理机制研究 |
3.2.1.1 供试小麦品种 |
3.2.1.2 供试药剂 |
3.2.1.3 处理方法 |
3.2.1.4 试验方法 |
3.2.2 分子机理研究 |
3.2.2.1 供试小麦品种 |
3.2.2.2 供试药剂 |
3.2.2.3 处理方法 |
3.2.2.4 主要仪器设备 |
3.2.2.5 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测定 |
3.2.2.6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
3.2.2.7 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
3.2.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4.1.1 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4.1.1.1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4.1.1.2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2 大田中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4.1.2.1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4.1.2.2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2.3 对小麦靶标生物及抗性的影响 |
4.2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 |
4.2.1 生理机制研究 |
4.2.1.1 对种子吸水量的影响 |
4.2.1.2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4.2.1.3 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4.2.1.4 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2 分子机理研究 |
4.2.2.1 对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2.2.2 对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4.2.2.3 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明确了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5.2 初步明确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机理 |
5.2.1 生理机制 |
5.2.2 分子机理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1:文中缩写词 |
附录2: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蔬菜种子播前防病14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莴苣栽培技术(下)[J]. 柯勇,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19(20)
- [2]有益微生物预防油菜根肿病的研究[D]. 连璐.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3]祁东县单季超级稻与西兰花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探讨[J]. 谭国顺. 南方农业, 2018(24)
- [4]江苏不同地区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调查及高效栽培技术优化试验[D]. 吴擎柱.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5]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D]. 胡鹏.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6]浅谈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J]. 马丽娅·马木提. 农业与技术, 2017(14)
- [7]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同防治苦瓜枯萎病及对土壤酶的影响[D]. 陈丹丹. 山东农业大学, 2017(12)
- [8]木醋液浸种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梁凤臣,张丽丽,李艳,赵立静,唐欣,范玉红,邵长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6)
- [9]两种化学杀线虫剂减量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研究[D]. 杨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4)
- [10]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张梦晗.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