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质量先进企业七家当中五家建企(论文文献综述)
牛金凤[1](2021)在《内蒙古光伏企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
王华舒[2](2021)在《视频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以16款网络视频APP隐私政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宋子昕[3](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指出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包海日罕[4](2021)在《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研究》文中提出关于酱腌菜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礼》,文中记载商周王侯御膳食单,主要就是“五齑”,“七菹,七醢”等酱腌菜馔。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全球化,中国酱腌菜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市场,作为酱腌菜市场的后起之秀,内蒙古科沁万佳有限公司的卜留克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国际国内品牌在营销方面的挑战。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卜留克产品本身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绿色无添加,但市场认知度不高,全国市场占有率低,主要原因为缺少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运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公司环境进行分析、对公司营销策略现状进行阐述,向消费者分发调查问卷,分析问题卜留克产品营销问题,然后结合环境、问题、问卷结果进行SWOT分析,发现公司在卜留克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在知名度、影响力、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口味方面存在劣势,需要把握住行业增长、新兴电商模式、新的细分市场等方面的机遇,化解市场竞争、贸易战、新冠疫情和产品同质化带来的威胁;文中运用STP理论,从地理、人口、行为三方面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了以女性消费者为主的下饭小菜市场、泡面小菜市场和配料菜市场,对卜留克产品进行了健康、无添加的市场定位,提出通过提升原材料品质、继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产品新口味、挖掘产品文化、改进产品包装的产品策略,多元定价、特价优惠的价格策略,建立特色线下销售渠道、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提高经销商整体质量的渠道策略和投放电视广告、利用网络平台促销、线下终端促销活动、公共关系促销的促销策略,并提出了相应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韩文婷[5](2021)在《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仅从单一要素对营运资金进行分析,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企业发展需要,而把企业各业务环节融入营运资金分析当中,从整体流程的视角出发,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营运资金管理,助力企业的经营发展。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开创了新的管理思路,能体现出整体环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使得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较大,饲料加工行业又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对饲料加工企业营运资金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饲料加工行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帮助我国畜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我国饲料加工行业快速发展,饲料产量不断创下新高,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想发挥营运资金对生产经营促进的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饲料加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能够帮助其完善营运资金结构,改进运营水平。本文以海大集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和熵值法研究该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首先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为本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简要介绍了海大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然后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海大集团采购,生产,销售和整体经营各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熵值法找出海大集团购、产、销环节各项指标在总体营运资金中的权重,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分析海大集团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提高海大集团整体营运资金管理能力,为同类型企业提供借鉴。
李素芳[6](2020)在《资管新规下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研究 ——以Y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收入和以往相比也越来越高,因此也就生出了财富保值增值的强烈愿望。同时,因为我国当前施行的是分业经营这一监管手段,先后出现了很多的资管产品以及相关业务。在该时期,我国开始慢慢支持银行、信托企业、证券机构等金融组织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由此,资管业务运营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组织也越来越多,并且对资产管理产品有需求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市场中迅速占领比较重要的地位,直接推动了我国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兴盛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部分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产品期限的设计、投资者的风险评估、缺少专业理财队伍等,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和痛点,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2018年4月27日,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管局共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为《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20年底。政策监管趋严趋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必将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在过渡期经历痛苦的转型和金融创新。本文选择光大银行Y分行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它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为研究内容。首先总结了资管新规的出台背景、核心要点,系统梳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理论,全面分析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影响的基础上,以光大银行Y分行为例,分析了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该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行实际,合理设计了资管新规下该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希望对促进该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参考。
颜舟源[7](2020)在《创业板股票“高送转”的战略动因分析 ——以三聚环保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送转”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政策最为积极。中国创业板市场从2009年成立到至今已有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间,创业板“高送转”公司数量呈规模性增加。“高送转”一般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诸多便利:其一,有助于扩大公司注册资本,帮助公司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方面获得更多便利;其二,作为炒作题材,传递业绩优良的信号,抬升公司股价,增加公司市值;其三,大幅降低公司现阶段股价,为未来股价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间。从本质层面看,“高送转”是公司管理层向广大投资者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利润分配方式。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层应该以审慎、科学的态度对待创业板公司的“高送转”行为。从会计理论看,“高送转”对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没有实质性改变,实际上只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内部层面的完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政策来讲,股利分配政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备受公司所有者、管理者监管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一般而言,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会向外界传送公司稳定发展的利好消息,极大地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为资本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转”来炒作,“高送转”配合高管和控股股东减持的情况司空见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颁布与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较大关联,颁布有效的股利分配方案引起了企业各方利益关联者的注意。市场机制不健全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常见,信号理论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上市企业内部管理者可充分利用股利分配政策信号传递的影响将与企业经营活动与后续发展方向相关联的信息传递给市场投资人员。如果可以利用好股利分配信号所产生的影响,则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就更快,上市企业与投资者也可大大收益。国内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长,无论是市场监管或是上市企业管理模式不同于国外成熟的市场。近些年,国内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派现、高送转的实际情况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大量的创业板高送转的新闻标题分布在各大财经媒体,市场当中战队这种现象持追捧态度,但也有对这种现象感到担心的。本文主要从创业板公司实行“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动因、条件、后果和“高送转”带来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在研究时综合了研究理论内容,研究表明,在“高送转”信息发布各个阶段,上市企业股价增速较快,此外,还可能产生内幕交易,这使得股价在“高送转”信息发布前增速更为明显。实际上,“高送转”并不能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后续发展。本文确定了三聚环保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案例分析来看,企业发布“高送转”公告是想要实现股票价格提升,加强资金流动性,配合首发限售股解禁,传递利好消息。这些研究结果可对国内上市企业“高送转”动因研究提供借鉴。基于国内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送转”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合理意见,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动因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三聚环保“高送转”所带来的后果做了详细阐述,结合2018年出台的《高送转新规》,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成长中的企业保留一定空间“高送转”自主权,另一方面对限售股解禁配合高送转所带来的资本市场不稳定给出了一些治理建议,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使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和有效。
刘明[8](2020)在《EPC模式下S电建公司的分包商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电建企业与日韩欧美等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市场同台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电建总承包企业通过与分包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不断优化施工(C)与设计(E)、采购(P)环节衔接,提升项目履约、管理协调、资源整合等综合实力,持续打造电建企业在国际电站EPC项目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科学的选择优质分包商,已成为电站总承包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链条的关键一环,是影响项目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包商选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EPC模式及其特点、分包商等概念,研究并选取价值链、交易成本、资源基础等作为分包商选择的理论依据,总结阐述了传统分包商选择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其次,采用文献法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分包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及行业、企业的适用和匹配问题,运用ANP网络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综合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识别,确立新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构建出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最后,针对以上分析问题和改进方案,对S电建公司Q项目的分包商选择评价进行体系及模型的适用性验证,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为后续企业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有效弥补了国内针对电建行业分包商选择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的不足,为同类电建企业的分包商选择提供借鉴依据和参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一是将价值链、供应链等管理理论引入研究,为电建企业分包商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构建了适用于EPC模式下的电建企业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及模型,通过ANP和灰色关联法的相互配合以及SD超级决策软件的运用,为企业分包商的科学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充分肯定施工分包策划、资格审查、分包商准入、分包招投标、评标及定标在EPC模式下的推广和实践作用,为分包商选择的依法合规操作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经验。四是通过实例验证,充分证明了本文研究的分包商选择指标体系及模型对于电站EPC项目及总承包商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企业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羽嘉[9](2020)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新模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研究可以反映其在创新发展中的成效和不足,但传统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绩效导向,不利于园区健康协调发展。基于创新生态的视角,将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个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其良好创新生态的建设,实现园区创新要素集聚的有序性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引领发展的目的。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农业科技园区生态位产生的功能作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创新群体、创新资源、创新效率、创新活力和创新环境5个维度、共24个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在权重计算中的合理占比,利用G1法、G2法、熵权法和最大离差值法进行最优组合赋权,基于灰关联TOPSIS模型对我国98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3—2018年的创新系统生态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园区生态位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园区发展较为稳定,西部园区发展较为落后,东北部地区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2)根据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时空演化特征: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提升幅度明显增大;利用修正二阶段Theil熵系数模型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因素是影响园区创新发展的首要因素;使用Moran’s I指数探究园区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园区呈现H-H聚集和L-L聚集为主导、L-H聚集缺乏的空间格局,创新生态位发展水平较高的园区对较低的园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小,并没有实现园区协同创新发展。(3)为了发掘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采用K-Means聚类将我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划分为创新引领型、创新示范型、创新稳健型、创新活力型、创新潜力型和创新探索型六种类型。利用限制性因子诊断模型明确影响我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入驻企业总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等方面,并给出促进园区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刘彦民[10](2020)在《苏州香山帮传统园林营造中测量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香山帮起源于古代苏州香山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苏州地区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其营造技术的发展过程既存在地方性的特点,也具有多地区相互交流融合的特点。目前对苏州香山帮园林的研究多停留在造园风格与规划布局方面,很少触及营造,对营造中使用的测量工具的研究更是非常有限。笔者认为营造工具是造园的基础,而其中的测量工具是在所有园林营造活动中率先入场,香山帮造园的风格必定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说测量工具与技术是造园的源头,只有透彻的了解源头,对其后流出的风格之流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本文着重对香山帮营造中的测量工具以及技术的演化与传承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古代测量工具以及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给香山帮这一地方营造团体的测量工具以及技术的演化进程提供一个大的背景与参照系。然后具体深入到苏州香山帮的营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古代有关香山帮营造的史籍资料如《鲁般经营造正式》、《园冶》与《营造法原》等的研究,探索历代香山帮使用的测量工具与技术的演化进程。为了进一步研究,将测量工具与技术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包括定向工具与技术、定平工具与技术、角度测量工具与技术、长度测量工具与技术。并针对每一部分的特点与演化历程进行研究,以期理清香山帮测量工具与技术的演化发展的脉络。本文重点探索了各类测量工具在具体营造过程中的应用,只有把测量工具放在实际的营造活动中,其真正的作用以及限制才能最清晰的展示出来。最后通过对现代香山帮的调查,研究现代香山帮在测量工具方面对前辈的继承与创新,并由此上述到近代时期,寻找其现代化的起源的契机与脉络。最终得到香山帮测量工具与技术在园林营造中的应用情况与细节,并且得出从古代到现代的一套完整的演化、传承谱系。
二、北京质量先进企业七家当中五家建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质量先进企业七家当中五家建企(论文提纲范文)
(3)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
二、学术回顾 |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
一、沐浴的文明化 |
二、沐浴的知识化 |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
小结 |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
一、电力与通讯 |
二、毛巾与肥皂 |
三、燃料 |
四、自来水 |
五、铺底与房租 |
六、纳税与认捐 |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
小结 |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
小结 |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
小结 |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
一、晕堂 |
二、火灾与触电 |
三、建筑安全 |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
小结 |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调查研究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1 国外研究综述 |
1.6.2 国内研究综述 |
1.6.3 文献评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市场营销组合4P和4C理论 |
2.1.2 STP理论 |
2.1.3 PEST分析法 |
2.2 内涵界定 |
2.2.1 酱腌菜 |
2.2.2 卜留克产品 |
第三章 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 |
3.1.2 政治法律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2.4 替代者的替代能力 |
3.2.5 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第四章 企业现状与卜留克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
4.1 企业简介 |
4.1.1 历史沿革 |
4.1.2 组织结构 |
4.1.3 企业文化与认证 |
4.2 卜留克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4.2.1 卜留克介绍 |
4.2.2 卜留克产品营销现状 |
4.2.3 卜留克产品市场调查问卷 |
4.2.4 卜留克产品营销问题分析 |
4.3 卜留克产品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SWOT矩阵分析 |
第五章 STP分析及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提升建议 |
5.1 STP分析 |
5.1.1 细分市场 |
5.1.2 选择目标市场 |
5.1.3 定位分析 |
5.2 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的提升建议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6.1 人力资源保障 |
6.1.1 完善人才招聘制度 |
6.1.2 提升人才培训能力 |
6.1.3 建立人才激励制度 |
6.2 技术保障 |
6.3 资金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框架图 |
1.4 研究创新 |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营运资金概念 |
2.1.2 供应链的概念 |
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2.2.1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概念 |
2.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指标 |
2.2.3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势 |
3.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概述 |
3.1.2 组织结构 |
3.1.3 财务状况 |
3.2 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3.2.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2.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2.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2.4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3.3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评价 |
3.3.1 评价指标选取 |
3.3.2 评价指标的测算 |
3.3.3 评价结果分析 |
4.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
4.1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原材料库存过多 |
4.1.2 忽略与供应商关系建设 |
4.2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人工成本占比过高 |
4.2.2 其他应付款利用不足 |
4.3 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库存积压过多 |
4.3.2 应收款项控制不力 |
4.4 整体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
5.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
5.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
5.1.1 控制原材料采购 |
5.1.2 加强供应商关系建设 |
5.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
5.2.1 控制人工成本支出 |
5.2.2 提高其他应付款的利用 |
5.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
5.3.1 加强销售环节存货管理,增强各地区市场渗透力 |
5.3.2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
5.4 整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
5.4.1 搭建各环节信息传递机制 |
5.4.2 建立供应链为导向的管理制度 |
6.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资管新规下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研究 ——以Y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有关介绍 |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定义 |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特征 |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投资组合理论 |
2.2.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三章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分析 |
3.1 资管新规出台背景 |
3.2 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新要求 |
3.2.1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新要求 |
3.2.2 理财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新要求 |
3.3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分析 |
3.3.1 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市场,结构性存款成为替代品 |
3.3.2 净值型理财产品加速进场 |
3.3.3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 |
3.3.4 理财子公司步入正轨 |
第四章 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4.1 光大银行介绍 |
4.2 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
4.2.1 Y分行简介 |
4.2.2 理财产品分析 |
4.2.3 风险控制 |
4.2.4 组织架构方面 |
4.3 资管新规对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五章 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调查 |
5.1.1 问卷设计和发放 |
5.1.2 数据整理和分析 |
5.1.3 问卷调查总结 |
5.2 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2.1 理财产品转型方面 |
5.2.2 营销方面 |
5.2.3 客户关系维护方面 |
5.2.4 风险管理方面 |
第六章 资管新规下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建议 |
6.1 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提升综合风控能力 |
6.1.1 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
6.1.2 降低操作风险,加强专业理财队伍建设 |
6.1.3 完善风险测评机制 |
6.2 将产品当重点,满足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
6.2.1 重构产品体系 |
6.2.2 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 |
6.2.3 深耕垂直养老生态 |
6.3 将客户需求当成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 |
6.3.1 对客户进行详细划分 |
6.3.2 大力发展私行业务,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
6.3.3 加大对投资者的引导力度 |
6.4 将财富管理平台当成依托,构建多元化营销网络 |
6.4.1 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
6.4.2 创建多元化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平台 |
6.4.3 营销渠道多元化 |
6.5 以科技为动力,提高理财业务竞争力 |
6.5.1 增强科技力量,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
6.5.2 依靠网络技术,构建大零售互联网金融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光大银行Y分行个人理财业务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创业板股票“高送转”的战略动因分析 ——以三聚环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股票股利政策动因的文献回顾 |
1.2.2 股票股利股价效应的文献回顾 |
1.2.3 股票股利流动性效应相关研究 |
1.2.4 股票股利财务效应的相关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相关理论 |
2.1 创业板公司及“高送转”激进股利政策的相关概念 |
2.1.1 创业板公司的涵义 |
2.1.2 “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界定 |
2.1.3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下的企业特征 |
2.1.4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经济危害 |
2.2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战略动机 |
2.2.1 传递公司向好信号 |
2.2.2 实现有效市值管理 |
2.2.3 增强公司资本运作能力 |
2.3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实施条件 |
2.3.1 创业板公司的送转能力 |
2.3.2 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 |
2.3.3 创业板公司的成长能力 |
2.4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激进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
2.4.1 市场反应因素 |
2.4.2 流动性影响因素 |
2.4.3 信号传递影响因素 |
2.4.4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因素 |
2.4.5 股本规模影响因素 |
2.4.6 公司送转能力影响因素 |
2.5 理论基础 |
2.5.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5.2 股利分配理论 |
2.5.3 有效市场假说 |
3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现状及影响 |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现状 |
3.1.1 股利政策的连续性较强,但仍存在较少公司不分配股利 |
3.1.2 股利支付方式多样化,现金股利分配是主流 |
3.2 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影响 |
3.2.1 引起公司股价的波动 |
3.2.2 造成大股东减持现象 |
4 三聚环保“高送转”股利政策的案例介绍 |
4.1 三聚环保公司概况 |
4.1.1 三聚环保公司简介 |
4.1.2 三聚环保公司主营业务 |
4.1.3 三聚环保公司核心竞争力 |
4.2 三聚环保高送转背景 |
4.2.1 能源净化综合服务项目实施风险 |
4.2.2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
4.2.3 公司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
4.2.4 国际市场开拓风险 |
4.3 三聚环保高送转的过程及影响 |
4.3.1 三聚环保高送转的实施过程 |
4.3.2 三聚环保“高送转”的经济影响 |
5 三聚环保进行“高送转”的动因分析 |
5.1 三聚环保“高送转”激进政策的条件分析 |
5.1.1 送转股能力较差 |
5.1.2 盈利能力不强 |
5.1.3 成长能力不足 |
5.2 三聚环保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动机分析 |
5.2.1 增强股票流动性并提高股价 |
5.2.2 配合首发限售股解禁 |
5.2.3 传递利好消息 |
5.3 三聚环保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后果分析 |
5.3.1 市场反应 |
5.3.2 媒体反应 |
5.3.3 投资者反应 |
5.3.4 证券监管部门反应 |
6 研究结论与治理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高送转能够高效向市场传递信号 |
6.1.2 高送转预案披露公告日后存在超额收益 |
6.1.3 高送转能实现股东价值成长 |
6.2 治理建议 |
6.2.1 加强防范“擦边高送转” |
6.2.2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6.2.3 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EPC模式下S电建公司的分包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
2.1.1 EPC模式 |
2.1.2 EPC模式特点 |
2.1.3 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合作与博弈 |
2.2 分包商选择概述 |
2.2.1 分包商 |
2.2.2 分包商选择 |
2.3 理论基础 |
2.3.1 价值链理论 |
2.3.2 交易成本理论 |
2.3.3 资源基础理论 |
2.3.4 供应链理论 |
3 EPC模式下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选取的关键问题 |
3.1.1 价值链问题 |
3.1.2 交易成本问题 |
3.1.3 资源基础问题 |
3.1.4 供应链问题 |
3.2 分包商评价指标的选择 |
3.2.1 传统分包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
3.2.2 影响分包商选择的重要因素 |
3.2.3 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ANP法基本原理 |
3.3.2 ANP法适用性分析 |
3.3.3 ANP法结构模型 |
3.3.4 ANP法赋权计算步骤 |
3.3.5 计算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 |
4 EPC模式下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
4.1 常用的基本方法 |
4.1.1 筛选法 |
4.1.2 优选法 |
4.1.3 综合评价法 |
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 |
4.2.1 基本方法和原理 |
4.2.2 评价程序 |
5 巴基斯坦Q项目分包商选择的实例分析 |
5.1 项目介绍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分包思路 |
5.2 分包商选择步骤 |
5.2.1 施工分包策划 |
5.2.2 资格审查 |
5.2.3 分包商准入 |
5.2.4 分包招投标、评标与定标 |
5.2.5 项目执行 |
5.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 |
5.3.1 分包商评价指标的实际运用 |
5.3.2 分包商评价指标计算 |
5.3.3 模型计算结果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节 |
2 相关理论背景与研究进展 |
2.1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 |
2.2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
2.3 生态位理论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研究 |
3.1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
3.2.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3.2.2 灰关联TOPSIS方法 |
3.3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实证研究 |
3.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3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的时空演化研究 |
4.1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的时序演化特征 |
4.1.1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动态演进研究 |
4.1.2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区域演化研究 |
4.2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的空间演化特征 |
4.2.1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空间分异格局演化 |
4.2.2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空间关联格局演化 |
4.3 本章小结 |
5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的限制性因子与对策研究 |
5.1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聚类分析 |
5.2 园区创新生态位的限制性因子诊断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10)苏州香山帮传统园林营造中测量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研究进展 |
1.5.1 香山帮园林营造工艺的相关研究进展 |
1.5.2 古代各类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
1.5.3 古代测量工具在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
第二章 古代测量工具的发现演进 |
2.1 古代测量工具的分类 |
2.2 古代定平工具的发展演进 |
2.2.1 早期定平工具的发展 |
2.2.2 定平工具的发展演进 |
2.2.3 真尺的发展演进 |
2.3 古代定向工具的发展演进 |
2.3.1 利用日影与星象定向 |
2.3.2 利用指南针定向 |
2.4 古代测量长度与角度工具的发展演进 |
2.4.1 规与矩 |
2.4.2 早期尺度的产生 |
2.4.3 历代官方标准尺的变迁 |
2.4.4 标准尺与地方尺 |
2.4.5 历代木工营造尺的变迁 |
2.4.6 鲁班尺的产生与变迁 |
2.4.7 杖杆的产生与变迁 |
2.4.8 小结 |
第三章 古代香山帮的地域范围与发展历史 |
3.1 香山帮的起源与影响 |
3.1.1 苏州香山帮起源地分析 |
3.1.2 古代香山帮影响范围分析 |
3.1.3 小结 |
3.2 古代香山帮园林营造的发展史 |
3.2.1 几种起源说 |
3.2.2 宋代香山帮园林营造的发展 |
3.2.3 明代香山帮园林营造的发展 |
3.2.4 清代香山帮园林营造的发展 |
第四章 香山帮测量工具的特点与演变 |
4.1 香山帮定平定向工具的特点与演变 |
4.1.1 香山帮所用定平工具的特点与演变 |
4.1.2 香山帮所用定向工具的特点与演变 |
4.2 香山帮长度测量工具的特点与演变 |
4.2.1 古代苏州地区地方尺长度演变 |
4.2.2 苏州香山帮所用营造尺长度变迁 |
4.2.3 古代苏州香山帮工匠所用木工尺种类 |
第五章 古代香山帮测量工具在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应用 |
5.1 香山帮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
5.2 古代香山帮定平定向测量与园林建筑基础营造 |
5.2.1 定平测量与园林建筑基础营造 |
5.2.2 定向测量与园林建筑基础营造 |
5.3 香山帮长度、角度测量与园林建筑营造 |
5.3.1 角度测量技术与园林建筑基础营造方法探究 |
5.3.2 篾尺与营造选材测量 |
5.3.3 长度测量与园林建筑木构架营造 |
5.3.4 长度、角度测量与建筑提栈 |
5.3.5 长度与角度测量与墙垣营造 |
5.3.6 测量技术与发券的发展——以苏州园林的拱桥与月洞门的营造为例 |
第六章 古代香山帮测量工具在园林理水中的应用 |
6.1 苏州老城水系概况 |
6.1.1 苏州地区水系的特点与苏州古城水系的形成 |
6.1.2 苏州古城水系的变迁 |
6.1.3 苏州古城水系对园林营造的影响 |
6.2 苏州香山帮的园林理水技艺特点以及实例分析 |
6.2.1 苏州香山帮理水理水技艺特点 |
6.2.2 沧浪亭的理水特点与技术分析 |
6.2.3 留园的理水特点与技术分析 |
6.2.4 网师园的理水特点与技术分析 |
6.2.5 拙政园的理水特点与技术分析 |
6.2.6 小结 |
6.3 古代香山帮园林理水所用测量工具与技术分析 |
6.3.1 苏州地区古代水利建设情况 |
6.3.2 古代水利建设中测量工具的使用 |
6.3.3 苏州地区水利建设使用的测平技术与工具调查 |
第七章 古代香山帮测量工具在园林铺地中的应用 |
7.1 香山帮古典园林营造中铺地的特点 |
7.1.1 香山帮铺地技术概况 |
7.1.2 香山帮传统铺地纹样 |
7.2 几处具有代表性的香山帮古典园林中的铺地实例 |
7.2.1 《园冶》中的铺地纹样分析 |
7.2.2 《营造法原》中的铺地纹样分析 |
7.2.3 现存古典园林中的铺地纹样研究 |
7.3 古代香山帮园林铺地所用测量工具与技术分析 |
7.3.1 园林铺地中测平工具与技术的应用 |
7.3.2 园林铺地图案布局中长度与角度工具与技术的应用 |
第八章 近现代香山帮测量工具的传承与改进 |
8.1 近现代香山帮的转型之路 |
8.1.1 上海开埠与“香山帮”近现代转型的开始 |
8.1.2 近现代苏州香山帮的发展 |
8.2 近代香山帮现代测量工具与方法的引入 |
8.2.1 近代公制尺与先进测量仪器的引入 |
8.2.2 近代先进几何学与测量学的引入 |
8.3 现代先进测量工具的运用 |
8.3.1 定平定向工具的传承与改进 |
8.3.2 长度测量工具的传承与改进 |
8.3.3 从手工测量到数字化测量 |
第九章 当代香山帮园林营造中的测量实践——以歇山方亭营造为例 |
9.1 项目背景 |
9.1.1 当代苏州香山帮园林营造活动概况 |
9.1.2 歇山亭营造项目概况 |
9.1.3 个人参与情况 |
9.2 歇山亭营造过程以及测量工具的运用 |
9.2.1 前期工作 |
9.2.2 备料与选材 |
9.2.3 木构架加工制作 |
9.2.4 现场安装 |
9.3 歇山方亭营造中测量工具与技术的特征总结 |
第十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1: 图表索引 |
四、北京质量先进企业七家当中五家建企(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光伏企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牛金凤.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2]视频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以16款网络视频APP隐私政策为例[D]. 王华舒.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卜留克产品市场营销研究[D]. 包海日罕.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韩文婷.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6]资管新规下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研究 ——以Y分行为例[D]. 李素芳.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7]创业板股票“高送转”的战略动因分析 ——以三聚环保为例[D]. 颜舟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8]EPC模式下S电建公司的分包商选择研究[D]. 刘明. 西南大学, 2020(05)
- [9]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综合评价研究[D]. 刘羽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10]苏州香山帮传统园林营造中测量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传承研究[D]. 刘彦民.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