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

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

一、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群[1](2020)在《MoS2/云母填充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干摩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润滑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已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禁油脂和免维护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型固体润滑材料的开发及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聚酰亚胺(PI)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自润滑材料,非常适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但作为固体润滑材料,它的耐磨性较差,这严重限制其应用。因此本文探索了化学结构和无机耐磨粒子的添加对PI耐磨性的影响,从两个角度对PI的耐磨性进行了改善。首先选用均苯型、联苯型、酮酐型三种二酐单体与同一种二胺单体反应,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不同化学结构的PI,即PMDA-PI、BPDA-PI和BTDA-PI。研究发现柔性最大的BTDA-PI结晶度最高,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最小;刚性最大的PMDA-PI分子链结晶度最低,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最高。分子链柔性越好,升温过程中链段运动的能力就越强,更容易排成有序紧密的晶体结构,提高分子链间作用力。这有效避免了摩擦过程中分子链的滑移和断裂,摩擦性能也就越好。综合分析这三种薄膜的性能以及成本,选用BTDA-PI作为摩擦元基体。将层状结构的云母(Mica)及二硫化钼(Mo S2)粒子作为无机耐磨粒子分别掺入所选摩擦元基体中,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ica/PI(PMI)、Mo S2/PI(PMO)复合润滑薄膜。研究发现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结晶性及干摩擦性能较纯膜都有明显提高。PMI复合薄膜在1%云母填充量时摩擦系数最小,仅为0.061,击穿时间也最长,是纯PI薄膜的2.22倍。PMO复合薄膜在Mo S2填充量是2%时摩擦系数最小,为0.057,击穿时间是纯膜的2.74倍。分析认为两种无机粒子独特的层状结构和结晶诱导作用是减磨的根本原因。对两种复合薄膜的各项性能比较后发现,添加量不超过1%时,PMI复合薄膜的摩擦性能较好;无机粒子填充量高于1%后,PMO复合薄膜摩擦性能较好。这是因为云母粒子较高的硬度及表面活性导致。填充量较低时,高硬度的云母粒子均匀分散在PI基体充当硬质相,PMI复合薄膜耐磨性较好;填充量较高时,云母粒子相距较近,表面的活性基团(Si-O-Si、-OH-)使粒子间范德华力增加,造成粒子在摩擦表面沉积甚至充当磨粒,加剧磨损,耐磨性能变差。这一研究结果为PI在固体润滑领域提供了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杨家琪[2](2019)在《废旧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苯乙烯(PS)作为一种通用塑料,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其发泡材料(EPS)作为常见的一次性塑料,使用后大都直接被废弃,由于占据空间大、降解周期长,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一种简单、环保的工艺来有效利用聚苯乙烯一次性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废旧聚苯乙烯为基体,分别以绢云母、聚碳酸酯等为填料,通过溶液法共混制备了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出于对环保和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制备过程中,对所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溶剂都实现了循环利用,并对使用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循环次数进行了分析,在制备复合材料的同时实现了对废旧聚苯乙烯的无害化再利用。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绢云母预处理,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绢云母表面进行改性,对比了绢云母改性前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偶联剂KH-550干法改性绢云母,偶联剂用量为绢云母用量的2.5 wt%时,改性绢云母有较好的亲油性。2.以废旧聚苯乙烯为基体,改性绢云母为无机填料,制备了绢云母/PS复合珠粒和绢云母/EPS复合泡沫板,研究了绢云母的加入对聚苯乙烯珠粒及发泡材料的影响,对其进行了FT-IR、XRD、TGA、DSC、SEM、粘度、导热系数、表观密度等测试。结果发现:绢云母与聚苯乙烯结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聚苯乙烯结构没有被破坏。绢云母含量为5 wt%时,复合珠粒的热稳定性较好,玻璃化温度较高。并且此时通过预发、熟化和模压成型制备的绢云母/EPS泡沫板导热系数最低,相比EPS泡沫板导热系数下降了21.1%。泡沫板的泡孔排列均匀,紧密,且都为闭孔结构,尺寸在50100μm范围内,绢云母的加入能显着提高EPS的保温隔热性能。3.以废旧聚苯乙烯为基体,通过添加聚碳酸酯(PC),制备了聚碳酸酯/聚苯乙烯(PC/PS)复合材料。并对其FT-IR、粘度、力学性能、XRD、SEM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C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都有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拓宽废旧聚苯乙烯的应用范围。

翁明强[3](2018)在《原位插层尼龙-66/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绢云母是一种蕴藏丰富的无机矿土,属于标准的层状硅酸盐,但普遍利用率较低,自身价值难以提升;尼龙-66是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但由于它本身的酰胺基团,易受光、水、热影响其尺寸稳定性而应用受限。本文采用了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生成尼龙-66基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既能提高绢云母的利用率,增其附加值,又完善了尼龙-66的力学性能、阻燃性和耐水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首先,对层间距小的无机绢云母进行有机插层改性,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经热活化酸化和钠化后的绢云母中。利用离子交换,使CTAB长分子链进入绢云母片层中,制备出有机绢云母。通过SEM表面形貌分析发现CTAB分子已经覆盖到绢云母表面,XRD小角衍射发现层间距变大,红外结果表明层间距增大原因在于CTAB长链进入层间,确定了改性的成功。随后再通过XRD小角衍射具体分析绢云母在不同CTAB的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机械搅拌时间和超声时间下层间距的变化,最终确定在CTAB阳离子量为20倍绢云母的CEC、反应温度为120℃、机械搅拌和超声时间都为30min时绢云母的层间距撑开到最大3.8nm达到预期值,同时发现超过30min超声会使绢云母的片层发生剥离。绢云母改性完成后,干燥成粉末。己二酸和己二胺按1:1配好尼龙-66盐和有机绢云母混合,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进行缩聚制备出PA66/有机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根据不同有机绢云母的比例,分别标为0%、2%、4%、6%、8%、10%。通过力学、热学、阻隔性能等分析比较绢云母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同时比较插层型和剥离型两者的差异。动态力学显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先随绢云母量增加而提高,超过8%后会下降。抗冲击性能上,剥离型优于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洛氏硬度上,绢云母含量低于2%时,剥离型强于插层型,超过2%后插层型强于剥离型。抗拉伸性能上,绢云母含量低于6%,剥离型强于插层型,超过6%后插层型更强。抗压缩性能上,插层型由于其紧密的片层结构一直优于剥离型。阻隔性能上,绢云母含量低于8%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持续降低,超过8%后阻隔性能变差,两种材料比较发现插层型内部的硅酸盐片层增大水分子路径,阻隔性能一直优于剥离型。阻燃性能上,两种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大体相当都随着绢云母量增加而热稳性增加。

严松林[4](2017)在《某金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文中指出某金矿位于川北地区,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与黄铁矿共生的是大量的块状石英及鳞片状绢云母等非金属矿物。目前,石英和绢云母在选金过程中以尾矿的形式排出,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论文对该地区石英及绢云母矿物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先将原矿破碎,使白色石英颗粒与灰黑色绢云母集合体解离开,然后用色选机将颗粒石英分选出,再对颗粒石英进行深加工研究。对筛分出的三个粒级(2010mm、105mm、52.5mm)分别进行色选,结果表明:粒度越小,石英精矿的产率和回收率越大,色选出的石英精矿可达到国家标准一等品的质量要求;对石英精矿煅烧水淬后磨矿试验表明:1.0h后-0.0375mm的产率达到88.22%,比未煅烧的石英磨矿效率高;对煅烧水淬球磨后的石英粉用浓度为15%的盐酸酸洗3.0h后,Fe2O3含量由1031.9ppm降低至247ppm;对除铁后的石英粉进行湿法超细加工的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50%,研磨2.0h后,石英粒度由D90=40.08μm下降到D90=9.284μm,满足市场对超细石英粉的粒度要求;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超细石英粉进行改性的结果表明:当偶联剂用量为2.0%,温度110℃,改性8.0h时,可获得较好的改性石英粉产品。对从选金尾矿中浮选绢云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30%、p H=3.0、捕收剂FWY-5用量为400g/t时,可获得回收率为75.60%,品位为71.90%的绢云母粗精矿,通过一粗两精一扫的闭路浮选试验选出的绢云母精矿产品达到行业牌号MCA-1的质量要求;用浓度为20%的盐酸对浮选出的绢云母精矿进行酸洗除铁5.0h后,Fe2O3由8.72%降低到6.62%,白度仅提高4.5%,说明绢云母用酸洗除铁的效果不好;对除铁后的绢云母进行湿法搅拌超细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50%,研磨2.0h时,粒度由D90=74.85μm下降到D90=19.20μm,满足市场上对超细绢云母粉的粒度要求;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绢云母粉进行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偶联剂用量为2.0%,120℃条件处理8.0h时的改性效果较好。并对石英和绢云母与混合捕收剂FWY-5的作用机理、用KH-550偶联剂对石英和绢云母进行改性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郑奎,张士秋,刘伟军,冯启明,王维清[5](2016)在《硅烷偶联剂改性绢云母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了提高绢云母改性效果及工业应用价值,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绢云母粉体进行改性,并对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润湿接触角、水杨醛-乙醇显色、红外光谱、橡胶制品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和表征KH-550对绢云母粉体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绢云母最适宜条件为KH-550质量分数为1.6%,温度100℃;改性后,KH-550以化学键合作用为主附着于绢云母表面;以改性绢云母作橡胶填料,能改善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KH-550改性绢云母因其片状晶形和特殊表面性质适合作硫化橡胶的补强填料。

程飞飞[6](2016)在《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机矿物填料不仅具有增容、补强的作用,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研究无机矿物填料在橡胶领域的应用已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课题。针对绢云母具有补强性能优异、绝缘电阻高的特点,论文研究绢云母的改性并填充EPDM橡胶,目的是制备一种成本较低、性能较好、能应用于电线电缆领域的复合材料。论文以安徽滁州绢云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绢云母的表面改性及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确定了绢云母的药剂制度和改性条件、复合材料的硫化配方和硫化条件,并运用分子结构理论、FTIR、SEM、XRD、TG-DSC等方法表征分析了绢云母的改性机理和绢云母对EPDM复合材料的补强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绢云母适宜的改性条件为:WD50的用量1.5%,WD40的用量0.5%,乙醇用量1.5%,改性温度100℃,改性时间20min;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适宜的硫化配方为:EPDM 100phr,氧化锌4.0phr,硬脂酸1.5phr,古马隆树脂9.0phr,防老剂BHT 1.0phr,促进剂TMTD 0.1phr,促进剂DM 0.3phr,促进剂TRA 0.1phr,改性绢云母40phr,硫磺1.5phr;适宜的硫化条件为165℃×12min。(2)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0.45MPa,定伸应力为4.04MPa,断裂伸长率为989.38%,定应力伸长率为31.31%,撕裂强度为31.28kN·cm-1,硬度为70HA,体积电阻率达到7.87×104M?·km,其性能达到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船用电力电线电缆(乙丙绝缘)和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的应用标准。(3)分子结构理论表明,偶联剂先水解并缩合然后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吸附在绢云母表面。FTIR表明,偶联剂与绢云母表面产生了化学键合;交联键(C-SX-C)在硫化过程中形成;在改性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中,偶联剂起到了“桥梁”作用。SEM表明,改性绢云母分散性、相容性较好,制备的硫化胶内部作用力明显增大。XRD表明,改性时偶联剂只作用在绢云母表面,填充时橡胶大分子链部分进入绢云母结构层间。TG-DSC表明,绢云母在橡胶基体内形成热阻隔单元,延缓了热量的传递,提高了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且改性绢云母的热阻隔效应更好。

岳晋充[7](2015)在《云母表面改性方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云母具有耐热、耐腐蚀、绝缘等优良特性,在涂料、塑胶及其他领域作为填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云母本身带有一定的表面亲水特性,其界面与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界面性质不同,相容性差,难以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引发符合材料特定性能的降低并提高其脆度,不利于生产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云母利用时针对其表层亲水特性进行特殊加工处理,最大限度提升其有机基质在介质中的分散特性,以此来提高其应用性能和价值。文章介绍了云母的结构和性质,及其表面改性的方法。叙述了当前学者主要研究的改性药剂和使用效果。综述了当前云母表面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其表面改性的展望。

张明[8](2015)在《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文中指出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具有特殊吸水功能的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主要由适当交联密度的三维网络状结构组成。结构中通常含有羧基(-COOH)、磺酸基(-S03H)、羟基(-OH)等离子型强亲水性官能团。高吸水树脂特殊的性能主要包括高吸水性和高保水性,可以在常压下吸收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水,而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如今已被普遍应用在卫生产品、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层状矿物材料的表面通常含有较多的羟基和活性点,矿物颗粒的比表面积较大,而且层间的阳离子可以被交换。添加层状矿物材料合成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可以提高复合树脂的综合性能,如吸液倍率、吸液速率、热稳定性和吸水后的凝胶强度,同时还可以拓宽层状矿物材料的应用范围,并降低生产成本。本实验以过硫酸钾(K2S208)-亚硫酸钠(Na2SO3)作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有机反应物,分别添加绢云母(Sericite)、皂土(Bentonite)和蒙脱土(Montmorillonite)三种层状矿物材料,采用快速水溶液聚合法,除去氮气保护的条件,制备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单体配比、层状矿物材料添加量等实验反应条件对吸液倍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手段对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最后,采用甘油、三氯化铝、乙醇和水组成的表面交联改性液,在170℃的条件下,对合成的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进行表面交联改性。采用FTIR和SEM对表面交联改性后的复合树脂进行结构表征,测定改性后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初步探讨了表面交联改性机理。经过表面交联改性后的树脂吸水倍率比未改性前低,但是吸液速度变快,吸液后的凝胶体积蓬松,表面更加干爽。

高丽娜,闵凡飞,彭陈亮,李洪亮,王雷[9](2014)在《黏土矿物疏水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黏土矿物可广泛用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黏土矿物疏水改性是黏土矿物最重要的深加工技术之一,疏水改性后的黏土矿物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黏土疏水改性的改性方法、工艺、改性药剂剂、改性设备、改性效果表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黏土矿物疏水改性技术发展方向,为黏土矿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梁玉,丁浩,周红,侯喜锋[10](2013)在《绢云母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绢云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加之具有耐腐蚀、绝缘、屏蔽紫外线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由于绢云母难以在有机相分散,因而需要对绢云母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绢云母粉体在有机基体中的分散性,从而改善绢云母粉体的应用性能和价值。本文以不同表面改性剂对绢云母的表面改性为线索,对绢云母表面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发展展望。

二、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MoS2/云母填充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干摩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1.2.1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1.2.2 聚酰亚胺作为润滑薄膜的研究
    1.3 二硫化钼研究进展
        1.3.1 二硫化钼的结构及制备研究
        1.3.2 二硫化钼作为填料的应用研究
    1.4 绢云母研究进展
        1.4.1 绢云母结构及制备研究
        1.4.2 绢云母作为填料的应用研究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性能和表征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2 X射线衍射(XRD)
        2.2.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2.2.4 力学性能测试
        2.2.5 热学性能测试
        2.2.6 结合力测试
        2.2.7 摩擦磨损测试
第3章 PI润滑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PI润滑薄膜的制备
    3.3 PI润滑薄膜的表征与性能分析
        3.3.1 红外光谱(FTIR)
        3.3.2 X射线衍射图谱(XRD)
        3.3.3 力学性能
        3.3.4 热学性能
        3.3.5 干摩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母(Mica)/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I)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Mica/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I)复合薄膜的制备
        4.2.1 绢云母表面改性
        4.2.2 PMI复合薄膜的制备
    4.3 Mica/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I)表征与性能分析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3.2 红外光谱(FTIR)
        4.3.3 X射线衍射谱图(XRD)
        4.3.4 力学性能
        4.3.5 热学性能
        4.3.6 与基底结合力
        4.3.7 干摩擦系数
        4.3.8 耐磨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oS_2/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O)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MoS_2/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O)的制备
    5.3 MoS_2/PI二元复合润滑薄膜(PMO)表征与性能分析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5.3.2 红外光谱(FTIR)
        5.3.3 X射线衍射谱图(XRD)
        5.3.4 力学性能
        5.3.5 热学性能
        5.3.6 与基底结合力
        5.3.7 干摩擦系数
        5.3.8 耐磨性
    5.4 PMO复合薄膜与PMI复合薄膜性能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废旧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苯乙烯研究背景简介
    1.2 聚苯乙烯的回收方法
    1.3 聚合物共混改性
    1.4 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1.4.1 绢云母简介
        1.4.2 绢云母的应用
        1.4.3 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5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1.5.1 聚碳酸酯简介
        1.5.2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工艺路线图
    2.4 测试与表征
        2.4.1 微观形貌分析
        2.4.2 FT-IR分析
        2.4.3 XRD分析
        2.4.4 TGA分析
        2.4.5 DSC分析
        2.4.6 导热性能测定
        2.4.7 表观密度测定
        2.4.8 粘度测定
        2.4.9 溶剂回收率测定
    2.5 绢云母表面预处理
    2.6 绢云母改性聚苯乙烯珠粒的制备
    2.7 改性绢云母/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制备
        2.7.1 可发性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珠粒的制备
        2.7.2 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泡沫板的制备
    2.8 结果与讨论
        2.8.1 改性绢云母的测试分析
        2.8.2 绢云母/聚苯乙烯复合珠粒的测试分析
        2.8.3 绢云母/聚苯乙烯发泡材料的测试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工艺路线
        3.3.2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珠粒的制备
    3.4 测试与表征
        3.4.1 FT-IR分析
        3.4.2 微观形貌分析
        3.4.3 XRD分析
        3.4.4 力学性能分析
        3.4.5 TGA分析
        3.4.6 溶剂及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回收率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PC/PS复合珠粒的制备
        3.5.2 PC/PS复合珠粒的FT-IR分析
        3.5.3 PC/PS复合珠粒的TGA分析
        3.5.4 PC/PS复合珠粒的XRD分析
        3.5.5 PC/PS复合珠粒的SEM分析
        3.5.6 PC/PS复合珠粒的力学性能分析
        3.5.7 溶剂及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回收率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原位插层尼龙-66/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绢云母的概述
        1.1.1 绢云母的结构
        1.1.2 绢云母的特性
    1.2 绢云母的有机改性
        1.2.1 表面改性
        1.2.2 插层改性
    1.3 尼龙-66
        1.3.1 尼龙-66的简介
        1.3.2 尼龙-66的合成
    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1.4.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介
        1.4.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3 聚合物基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研究综述
        1.4.4 聚合物基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5.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5.2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和设备
        2.2.1 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2.2 分析测试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3 工艺过程
        2.3.1 绢云母的有机化处理
        2.3.2 有机绢云母/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分析测试
第三章 插层分析
    3.1 简介
    3.2 插层过程分析
        3.2.1 热力学因素
        3.2.2 动力学因素
    3.3 本篇课题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3.3.1 插层方法的特点
        3.3.2 本课题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绢云母的有机改性
    4.1 SEM扫描分析
    4.2 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4.3 不同有机阳离子加入量对绢云母热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有机阳离子加入量对层间距的影响
    4.5 温度对绢云母片层距的影响
    4.6 机械搅拌时间对绢云母层间距的影响
    4.7 超声时间对绢云母层间距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尼龙-66/有机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5.1 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5.1.1 插层型尼龙-66/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5.1.2 剥离型尼龙-66/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5.2 阻隔性能分析
    5.3 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5.4 冲击性能分析
    5.5 洛氏硬度分析
    5.6 拉伸及压缩性能分析
    5.7 热性能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某金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金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2.1 石英矿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2.2 绢云母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研究方法
    2.1 试样制备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剂
    2.3 研究方法
        2.3.1 石英分选及深加工研究方法
        2.3.2 绢云母分选及深加工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矿石特征
    3.1 原矿的矿石特征
        3.1.1 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3.1.2 结构构造特征
    3.2 选金尾矿的矿石特征
        3.2.1 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3.2.2 解离度
    3.3 本章小结
4 石英的分选及深加工研究
    4.1 石英的分选
        4.1.1 破碎粒度与石英解离度的关系
        4.1.2 石英色选分离工艺研究
    4.2 石英深加工研究
        4.2.1 石英磨矿试验研究
        4.2.2 石英除铁
        4.2.3 石英超细加工
        4.2.4 石英表面改性
    4.3 本章小结
5 绢云母的分选及深加工研究
    5.1 绢云母浮选条件对浮选结果的影响
        5.1.1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5.1.2 矿浆浓度的影响
        5.1.3 矿浆p H的影响
        5.1.4 精选抑制剂用量的影响
    5.2 浮选开路试验
    5.3 浮选闭路试验
    5.4 浮选机理探讨
        5.4.1 矿物表面ζ 电位分析
        5.4.2 红外光谱分析
    5.5 绢云母深加工试验研究
        5.5.1 绢云母除铁
        5.5.2 绢云母超细加工
        5.5.3 绢云母表面改性
    5.6 绢云母与偶联剂的作用机理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硅烷偶联剂改性绢云母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试剂与设备
    1.2 绢云母粉体及改性样品制备
    1.3 润湿接触角测试
    1.4 绢云母表面吸附量
    1.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1.6 扫描电镜(SEM)分析
    1.7 硫化橡胶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润湿接触角
    2.2 水杨醛-乙醇显色
    2.3 硅烷偶联剂对绢云母表面的作用机理
    2.4 红外光谱分析
    2.5 硫化橡胶力学性能测试
    2.6 绢云母在橡胶中的微观形貌
3 结论

(6)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绢云母的基本性质
    1.2 绢云母的资源概况
    1.3 绢云母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3.1 表面化学改性法
        1.3.1.1 偶联剂改性
        1.3.1.2 表面活性剂改性
        1.3.1.3 不饱和有机酸的有机低聚物改性
        1.3.1.4 无机表面改性剂改性
        1.3.2 插层改性法
        1.3.3 接枝改性法
        1.3.4 机械化学改性法
        1.3.5 高能改性法
        1.3.6 复合改性法
    1.4 绢云母应用的研究现状
        1.4.1 塑料行业
        1.4.2 橡胶行业
        1.4.3 造纸行业
        1.4.4 陶瓷行业
        1.4.5 涂料行业
        1.4.6 化妆品
        1.4.7 污水处理
        1.4.8 焊条
        1.4.9 其他方面
    1.5 绢云母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绢云母粉的化学成分
        2.1.2 绢云母粉的物相组成
        2.1.3 绢云母粉的粒度特征
        2.1.4 绢云母粉的形貌特征
    2.2 实验药剂、设备及仪器
    2.3 绢云母粉表面改性工艺
    2.4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2.5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第3章 绢云母粉表面改性研究
    3.1 改性剂种类
    3.2 改性剂复配种类
    3.3 改性剂复配比
    3.4 改性助剂种类
    3.5 复配改性剂用量
    3.6 稀释剂乙醇用量
    3.7 改性温度
    3.8 改性时间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
    4.1 基础硫化配方
    4.2 促进剂种类
    4.3 促进剂正交
    4.4 促进剂调优
    4.5 硫磺用量
    4.6 氧化锌用量
    4.7 硬脂酸用量
    4.8 软化剂种类
    4.9 古马隆树脂用量
    4.10 防老剂种类
    4.11 防老剂BHT用量
    4.12 硫化温度
    4.13 硫化时间
    4.14 填充量
    4.15 应用研究
    4.1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理分析
    5.1 分子结构与作用机理分析
    5.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5.2.1 绢云母改性的FTIR分析
        5.2.2 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5.3 扫描电镜(SEM)分析
        5.3.1 拉伸断面的SEM分析
        5.3.2 拉伸平面的SEM分析
    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5.5 热稳定性(TG-DSC)分析
        5.5.1 热重分析(TG)
        5.5.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云母表面改性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云母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1 云母结构
    1.2 云母性质及应用
2 云母的表面改性方法和机理
3 现存问题及展望
    3.1 云母表面改性现存问题
    3.2 云母表面改性展望

(8)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吸水树脂的发展概况
        2.1.1 国外发展概况
        2.1.2 国内发展概况
        2.1.3 全球最新发展概况
    2.2 层状矿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2.2.1 绢云母的结构与性质
        2.2.2 皂土的结构与性质
        2.2.3 蒙脱土的结构与性质
    2.3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2.3.1 吸水机理的结构角度分析
        2.3.2 吸水机理的理论分析
    2.4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2.4.1 水溶液聚合法
        2.4.2 反相悬浮聚合
        2.4.3 反相乳液聚合
        2.4.4 辐射交联聚合法
    2.5 高吸水树脂的应用
        2.5.1 在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2.5.2 在农业中的应用
        2.5.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3章 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试剂
    3.4 实验部分
        3.4.1 实验步骤
        3.4.2 实验工艺流程图
        3.4.3 实验主要反应过程
    3.5 性能测试
        3.5.1 吸液倍率测定
        3.5.2 吸液速率测定
        3.5.3 保水性能测定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反应温度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2 引发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3 交联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4 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5 丙烯酰胺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6 层状矿物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7 吸液速率
        3.6.8 保水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P(AA-AM)/层状矿物的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探讨
    4.1 前言
    4.2 结构表征
        4.2.1 红外测定
        4.2.2 SEM测定
        4.2.3 XRD测定
        4.2.4 TG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分析
        4.3.2 SEM分析
        4.3.3 XRD分析
        4.3.4 TG分析
    4.4 P(AA-AM)/层状矿物反应机理探讨
        4.4.1 绢云母与合成云母的FTIR对比
        4.4.2 反应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面交联改性
    5.1 前言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试剂
    5.4 表面交联改性实验步骤
    5.5 结构与性能测试
        5.5.1 红外测定
        5.5.2 SEM测定
        5.5.3 吸水速率测定
        5.5.4 保水性测试
    5.6 结果与讨论
        5.6.1 甘油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2 氯化铝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3 表面改性液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4 温度对表面交联改性的影响
        5.6.5 表面改性液中水和乙醇的作用
        5.6.6 改性前后树脂吸水溶胀图
        5.6.7 FTIR分析
        5.6.8 SEM分析
        5.6.9 改性前后的吸水速率对比
        5.6.10 改性前后的保水性能对比
    5.7 表面交联改性机理探讨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黏土矿物疏水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黏土矿物结构特点及性质
2黏土矿物表面疏水改性基本原理和方法
    2. 1化学改性法
    2. 2物理包覆改性法
3黏土矿物疏水改性工艺
4黏土矿物疏水改性设备
5改性效果表征
6黏土矿物疏水改性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0)绢云母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绢云母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2.1 偶联剂对绢云母的表面改性
    2.2 表面活性剂对绢云母的表面改性
    2.3 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对绢云母的表面改性
    2.4 无机表面改性剂对绢云母的表面改性
3 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展望

四、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MoS2/云母填充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干摩擦性能研究[D]. 张亚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废旧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杨家琪. 吉林大学, 2019(11)
  • [3]原位插层尼龙-66/绢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翁明强. 江苏大学, 2018(03)
  • [4]某金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D]. 严松林. 西南科技大学, 2017(11)
  • [5]硅烷偶联剂改性绢云母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J]. 郑奎,张士秋,刘伟军,冯启明,王维清. 中国粉体技术, 2016(03)
  • [6]绢云母/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 程飞飞.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7]云母表面改性方法综述[J]. 岳晋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1)
  • [8]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D]. 张明. 华东理工大学, 2015(12)
  • [9]黏土矿物疏水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J]. 高丽娜,闵凡飞,彭陈亮,李洪亮,王雷. 矿产综合利用, 2014(01)
  • [10]绢云母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J]. 梁玉,丁浩,周红,侯喜锋.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3(01)

标签:;  ;  ;  ;  ;  

绢云母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