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方法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021)在《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二十二号《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于2021年10月28日经漳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12月15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李亚惠[2](2021)在《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研究 ——以转运站改建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有效运行关系着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量急剧增加,其年增速一度高达10.4%。要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和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必然要求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高速、有效运转,避免城市垃圾过度积存及其产生的各种城市化问题。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理有多个环节,而转运站运转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前端收集到的垃圾能否快速输出,也关系到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本文研究的客体是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鉴于目前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较少,采用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并实际应用于G区,对实施生活垃圾转运站改建项目前后的转运站进行评价,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以期能够为改善提升转运站整体运行效果提供一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和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阐述了直接转运、一级转运、二级转运、真空管道转运、分类转运5种常见的生活垃圾转运模式等相关概念理论;分析了传统吊装式、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设备各自的特点;简要阐明了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常见综合评价方法基本原理,并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其次,构建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访谈相结合方式,深入分析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影响因素;制定调查问卷,面向行业专家征求相关意见,构建由衔接性、合理性、科学性、环保性、安全性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实用易于操作的评价模型,从而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运行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最后,模型应用实践研究。在简要介绍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改建项目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改建项目实施前、后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的相关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改建项目实施前、后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建项目实施前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分值54.720,其综合水平接近一般,通过实施改建项目后,转运站综合评价分值提高了19.770,综合水平提高了36%,达到了一般至良好水平。结合衔接性、合理性等分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提出了采取增加压缩箱数量、增大收集容器容积、选取合适的转运站进行改造提升、扩大转运站规模和丰富安全培训方式等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望为转运站改善提升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穆彪[3](2021)在《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其路径依赖研究 ——以上海市B街道垃圾分类实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姚小强[4](2021)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是环境“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也是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迫切的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地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促进农村环境高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容器、收集车辆、收集装置及转运车辆组成。铁质桶坚固耐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所采用;常用的收集车辆有压缩收集车、挂桶收集车及电动保洁车等;水平固定式转运站和勾臂转运车是目前最常见的收集装置和转运车辆;地埋桶和吊装式垃圾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所采用。农村地区新建垃圾收运系统宜采用转运模式或地埋桶直运模式;装备配备应首先确定垃圾产生量,第二步确定中转站,第三步确定转运车辆,第四步确定收集容器,最后确定收集车辆。收运系统中收集装置投资占比最大,转运车辆第二,收集车辆第三,收集容器占比最小;收集容器和收集装置是投资策划的重点,收集车辆是次重点,转运车辆处于第三位。收集装置采用中转站,转运车辆采用勾臂车的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初始投资强度基本处于70~80元/人之间。
刘艳琳[5](2021)在《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盼盼[6](2021)在《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随之逐渐推进,这也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呈几何型递增,因此“垃圾围城”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治理中的焦点问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不但侵蚀着城市及周边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更有甚者这些生活垃圾会逐渐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并破坏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未来城市治理的必经之路,同样亦为落实绿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的核心要素。自2020年伊始,成都市竹园社区就已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点工作,截止2021年初成都市竹园社区在治理体系上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不过在实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大量的问题。此次研究侧重于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历程,经查阅文献,整理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治理实践;同时根据成都市竹园社区实际情况,经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成都市竹园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的现状、体系以及运行机制予以多维度分析,深层次剖析了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以及背后成因,在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治理经验的先决条件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竹园社区为研究目标,概述了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同时明确了成都市垃圾分类进程中政府、市场主体、居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现状。在此基础上以政府、市场主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居民等四个方面作为主导探究了成都市竹园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同时依附于协同治理理论,明确成都市竹园社区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成因。再次,借鉴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典型,介绍发达国家与我国发达城市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为成都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从政府、市场主体、非政府组织与住户的角度探究协同治理垃圾分类的有效对策。
孙芳翼[7](2021)在《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内容也获得了相应提高。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却造成了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农村居民作为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其垃圾分类的意愿会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探究影响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既可以正确地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又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以点带面的推动济南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本文从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着手,以济南市四个垃圾分类试点乡村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四镇(区)510份农村居民的进行调查数据收集,为获取到样本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将各个相关变量带入二元Logistic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各个相关变量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分析可知:(1)在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这一变量中,性别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着的影响;(2)在政策措施这一变量中,村内是否安排垃圾清洁员、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熟悉情况和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熟悉情况等因素,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着影响;(3)在村内措施这一变量中,村内是否对垃圾分类制定奖惩措施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及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提高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相关措施,可采取以下几项:一是提高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完善村内垃圾分类制度,明确奖惩制度;四是考察村内实际情况,简化垃圾分类标准等。
徐忻[8](2021)在《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随之增多,从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亦越发对其关注。2018年住建部要求包括成都市在内的全国46个重点城市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试点,自此在全国掀起生活垃圾分类的高潮。成都市作为这46个重点城市之一,也开始展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成都市早在2010年左右便开始过一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但10年已过,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处于试点阶段,没有进一步推广。本文以成都市为对象,在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对成都市展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后,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管理主体、分类覆盖与收运现状、处置现状等方面阐述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寻找到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包括分类投放环节中公众参与度不高,分类收运环节中混收混运现象严重、分类处置环节中方式不合理、分类成效上垃圾产量只增不减,并深入分析存在前述问题的原因有管理思维没有转变,公众环保意识不足,财力人力投入不够,监管机制不力。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较为优秀的地区的管理经验得到启示,针对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在转变管理思维、增加投入、加强宣传、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袁姣[9](2020)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作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加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来实现减少生活垃圾产出量、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改善公众的生活生存环境质量日渐凸显其重要性。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开展垃圾分类,其中垃圾分类相关的环保教育与宣传对于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以相关城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为背景,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及衍生品的创作与研究。作品中的画面层次感强,物品造型丰富,色彩基调轻松愉悦,内容上聚焦社会及网络热门现象和话题,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作品实用性强,可应用范围广泛。笔者进行的创作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新条例,引导受众乐于实践,自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树立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公众和媒体强烈关注的垃圾分类话题,使得插画艺术被更广大的公众所接触和了解,使得插画艺术在更广的范围和区域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一定程度上推动插画艺术的发展。
古良红[10](2020)在《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实行垃圾分类管理,改变传统集中打包倾倒填埋的“奔放式”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将生活垃圾按成分及二次转化率等进行分类,再到垃圾处理站分类回收、处理及转化,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内实现“垃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既能使部分资源重新分配,又能改善环境问题。2019年7月,上海市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和未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2020年5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也进入法治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作为一名城市管理的参与者,深刻意识到在努力创造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通过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结合作者近几年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再充分调查研究分析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归纳总结出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搜集整理国内外垃圾源头分类研究现状,以循环经济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外部性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构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的形式,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意愿、分类行为方式倾向和现有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与建议,通过对调查样本进行分析,以明确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国内外垃圾分类实施成功经验、作者个人工作经历等,针对性提出改进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和思路供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为“生态成都,宜居成都”在城市垃圾源头分类管理方面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二、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方法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方法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定(论文提纲范文)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
一、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
二、对《漳州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
三、对《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
四、对《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作如下修改: |
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 |
漳州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
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
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 |
(2)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研究 ——以转运站改建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2.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模式 |
2.1.1 直接转运 |
2.1.2 一级转运 |
2.1.3 二级转运 |
2.1.4 真空管道转运 |
2.1.5 分类转运 |
2.2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设备 |
2.3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2.3.1 综合评价含义及分类 |
2.3.2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3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3.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基本思路 |
3.2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
3.2.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3.2.2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3.2.3 指标体系优化 |
3.2.4 指标体系确立与阐述分析 |
3.3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
3.3.1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 |
3.3.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4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分析 |
4.1 改建前某市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 |
4.2 某市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改建项目介绍 |
4.2.1 移动联体式垃圾压缩箱 |
4.2.2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
4.3 某市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改建前、后综合评价 |
4.3.1 问卷调查,收集转运站综合评价数据 |
4.3.2 应用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结果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指标访谈提纲 |
附录B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C 某市G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及有关规划 |
1.1.2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调查研究的选题背景 |
1.1.3 研究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及社会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装备调研 |
2.1 调研情况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方案研究 |
3.1 常见收运模式讨论 |
3.1.1 常见的直运模式 |
3.1.2 转运模式下常见的收集系统 |
3.1.3 转运模式下常见的转运系统 |
3.1.4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选择 |
3.2 收运系统方案设计 |
3.2.1 装备配备原则 |
3.2.2 装备配备步骤 |
3.2.3 收运方案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投资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基础数据分析 |
4.3 投资强度分析 |
4.4 分项投资强度分析 |
4.5 投资水平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案例分析 |
5.1 垃圾产生量计算 |
5.2 收集装置投资 |
5.3 转运车辆投资 |
5.4 收集容器投资 |
5.4.1 采用240L塑料垃圾桶的收集容器投资 |
5.4.2 采用660L铁质垃圾桶的收集容器投资 |
5.5 收集车辆投资 |
5.5.1 采用挂桶收集车的收集车辆投资 |
5.5.2 采用压缩收集车的收集车辆投资 |
5.6 收运系统工程费用 |
5.6.1 采用240L塑料垃圾桶和挂桶收集车的收运系统工程费用 |
5.6.2 采用660L铁质垃圾桶和压缩收集车的收运系统工程费用 |
5.6.3 收运系统工程费用分析 |
5.7 收运系统总投资 |
5.7.1 采用240L塑料垃圾桶和挂桶收集车的垃圾收运系统总投资 |
5.7.2 采用660L铁质垃圾桶和压缩收集车的垃圾收运系统总投资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全文结论 |
6.2 讨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城市生活垃圾 |
二、治理 |
三、生活垃圾分类 |
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协同治理理论的概念 |
二、协同治理理论的特征 |
三、协同治理理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启示 |
第二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发展历程 |
一、初步探索阶段 |
二、试点倡导阶段 |
三、严格管控阶段 |
第二节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
一、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流程及特色 |
二、政府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主导作用 |
三、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
四、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
五、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
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间的互动 |
第三节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生活垃圾分类主导工作力度不足 |
二、企业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 |
三、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 |
四、社区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
第三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一、政府侧重宣传,未设置配套设施 |
二、政府对垃圾分类治理缺乏财政支持 |
三、政府没有专门法律制定 |
四、政府缺乏垃圾分类专业院校的建设 |
第二节 市场主体层面 |
一、环保企业投入较大,缺乏参与性 |
二、环保企业的垃圾处理技术陈旧 |
三、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化运作水平偏低 |
四、企业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存在漏洞 |
第三节 社会环保组织层面 |
一、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比例低 |
二、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职能模糊 |
三、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合法身份确认难 |
四、社会环保组织缺乏人才支撑 |
第四节 社区居民层面 |
一、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较为浅显 |
二、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
三、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教育不够重视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
一、德国明确法律、落实权责 |
二、日本宣传教育、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 |
三、国外垃圾分类治理经验对成都市的启示 |
第二节 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
一、台湾地区“产业化”与“宣传鼓励制度” |
二、上海完善新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三、国内垃圾分类治理经验对成都市的启示 |
第五章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优化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应加大财、物投入力度,完善专项立法 |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
二、加强对垃圾分类企业的财政支持 |
三、加速垃圾分类专项立法 |
四、加速构建垃圾分类教育学院 |
第二节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提高参与度、加强技术研发 |
一、政府完善垃圾收费制度,提高环保企业参与度 |
二、鼓励企业不断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 |
三、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机制 |
四、政府应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 |
第三节 规范社会组织注册标准,鼓励参与垃圾分类 |
一、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 |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的具体职能 |
三、规范社会环保组织的注册标准 |
四、政府鼓励社会环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 |
第四节 提高社区居民认知、奖罚并举提高社区居民积极性 |
一、深化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
二、奖罚并举让社区居民主动接受垃圾分类 |
三、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环保教育活动中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居民) |
附录3 访谈提纲(政府、社区、环保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 |
致谢 |
(7)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 文献述评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垃圾分类意愿的界定 |
二 垃圾分类标准的界定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循环经济理论 |
二 ABC理论 |
三 外部性理论 |
第三章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简介 |
第一节 济南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
一 济南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方案(2018-2020 年) |
二 济南市关于2019-2020 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 |
三 加快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的相关方案 |
第二节 济南市垃圾分类各阶段进程及效果 |
一 济南市垃圾分类实施进程 |
二 济南市垃圾分类实施效果 |
第三节 济南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 |
一 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
二 济南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
第四章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一 问卷设计 |
二 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三 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
一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分析 |
二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分析 |
三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分析 |
第三节 变量选取和模型选择 |
一 解释变量的选取 |
二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三 模型确定 |
第四节 实证分析 |
一 模型结果 |
二 结果分析 |
第五节 政策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8)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城市生活垃圾 |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循环经济理论 |
二、公共治理理论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二章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
一、成都市基本情况 |
二、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
三、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
第二节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情况 |
一、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 |
二、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与收运现状 |
三、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现状 |
第三节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调研 |
一、调研方法 |
二、调研样本情况 |
第三章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存的问题 |
一、分类投放——公众参与度不高 |
二、分类收运——混收混运现象严重 |
三、分类处置——方式不合理 |
四、分类成效——产量只增不减 |
第二节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管理思维没有转变 |
二、公众环保意识不足 |
三、财力人力投入不够 |
四、监管机制不力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一、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二、瑞典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三、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总结 |
第二节 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一、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三、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总结 |
第五章 针对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转变垃圾管理思维 |
一、转为可持续发展思维 |
二、树立循环经济意识 |
第二节 加强分类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
一、完善宣传方式 |
二、推广“碳中和小屋” |
三、创建激励措施 |
四、倡导节约意识 |
第三节 增加相关投入 |
一、保障设施配置 |
二、保障人力配置 |
三、完善收费制度,引入民间资本 |
第四节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监督体系 |
一、加强分类投放环节监督 |
二、健全内外部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9)《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来源 |
1.2 依据 |
1.3 理论意义 |
1.4 实际应用价值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作背景 |
2.1 垃圾分类的宣传方式研究 |
2.2 垃圾分类插画现状 |
2.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新点 |
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作过程分析 |
3.1 受众信息反馈的问题概述 |
3.2 插画创作方式和形式研究 |
3.3 插画创作过程 |
3.3.1 场景与物品造型 |
3.3.2 色彩表达 |
3.3.3 文字排版 |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插画作品的衍生品及应用 |
4.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手册》的设计 |
4.2 垃圾分类主题台历的设计制作 |
4.3 不同场景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计 |
4.3.1 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计制作 |
4.3.2 随身携带分类垃圾桶包的设计制作 |
4.4 垃圾分类主题益智类玩具的设计制作 |
4.5 垃圾分类社区便利包的概念设计 |
5 设计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城市生活垃圾 |
1.4.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
1.5 理论基础 |
1.5.1 循环经济理论 |
1.5.2 外部性理论 |
1.5.3 计划行为理论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设计 |
2.1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做法 |
2.1.1 建立了规章制度 |
2.1.2 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
2.1.3 成立了组织机构 |
2.1.4 推行试点工作 |
2.2 研究假设 |
2.2.1 政府方面因素 |
2.2.2 居民方面因素 |
2.2.3 社会因素 |
2.3 问卷设计 |
2.3.1 政府方面 |
2.3.2 居民方面 |
2.3.3 社会方面 |
2.3.4 分类行为 |
2.4 调查对象 |
2.4.1 问卷调查 |
2.4.2 访谈调查 |
2.5 调查实施 |
2.5.1 问卷调查 |
2.5.2 访谈调查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描述 |
3.1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1.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1.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3.2 问卷描述 |
3.2.1 样本统计描述 |
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3 区分度分析 |
3.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2.5 相关性分析 |
3.2.6 差异性分析 |
3.2.7 回归分析 |
3.3 访谈描述 |
3.3.1 政府官员访谈描述 |
3.3.2 市场化运作企业访谈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4.1 政府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4.1.1 政策制度不健全使得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
4.1.2 宣传动员走形式没有起到宣传普及作用 |
4.1.3 奖惩措施未落实到位难以吸引居民参与 |
4.2 居民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居民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 |
4.2.2 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不高 |
4.2.3 居民欠缺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 |
4.3 社会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4.3.1 配套设施不完善 |
4.3.2 没有形成舆论监督氛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进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配套政策,让政策约束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
5.2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氛围 |
5.3 优化奖惩措施,让居民自觉主动的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
5.4 养成良好习惯,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为 |
5.5 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5.6 主动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
5.7 完善配套设施,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硬件保障 |
5.8 强化舆论监督,倒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贡献 |
6.3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四、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方法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定[J].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1(06)
- [2]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综合评价研究 ——以转运站改建项目为例[D]. 李亚惠. 河北经贸大学, 2021
- [3]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其路径依赖研究 ——以上海市B街道垃圾分类实施为例[D]. 穆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4]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调查研究[D]. 姚小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
- [5]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问题研究[D]. 刘艳琳. 青岛大学, 2021
- [6]成都市竹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D]. 李盼盼.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孙芳翼. 烟台大学, 2021(12)
- [8]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研究[D]. 徐忻.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9]《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插画创作研究[D]. 袁姣.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4)
- [10]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 古良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