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功能障碍5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功能障碍56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56例(论文文献综述)

吴沛娟[1](2019)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日后预防与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在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入院、符合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33例AUB-O患者与在四川省中医院和成都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20例血清性激素水平无异常且平素月经规律、经、量、色、质均正常的女性,采用当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填写《中医证型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将所搜集的两组资料录入Excel形成原始数据库,进行初始统计、频数分布及量表制作,运用SPSS 24.0进行分析。结果:1、AUB-O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归为五类,其中肝郁血瘀证人数最多,占比26.3%,其后依次为肾阴虚夹湿热证(24.1%)>脾肾两虚证(18.8%)>肾虚血瘀证(17.3%)>肝郁脾虚证(13.5%)。2、在大五人格问卷的调查中显示: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神经质、严谨性及外向性人格特征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B-O患者神经质、严谨性得分较高,对照组外向性人格得分较高。3、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内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子宫内膜厚度≤0.5cm以脾肾两虚证多见,0.6-1.0cm以肾阴虚夹湿热证多见,>1.1cm以肝郁血瘀证多见。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质以肝郁血瘀证(50%)为主;外向性以肝郁脾虚证(37.5%)、肾阴虚夹湿热证(29.2%)为主;开放性以肾阴虚夹湿热证(30.8%)为主;宜人性以脾肾两虚证(47.8%)为主;严谨性以肾虚血瘀证(41.0%)为主。5、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日常压力、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潮年龄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133例AUB-O患者中,80例为首次发病(60.2%),53例为复发(39.8%)。复发患者中曾行诊刮术与未行诊刮术的人数分别为24例(45.3%)、29例(54.7%)。结论:本组病例及本次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压力大、入睡时间晚、怀孕与流产次数多、BMI过高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2)AUB-O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肾阴虚夹湿热证、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3)AUB-O患者以严谨性、神经质人格特征居多。(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肝郁血瘀与神经质人格有相关性,脾肾两虚证与宜人性人格具有相关性,肾虚血瘀证与严谨性人格有相关性,肾阴虚夹湿热证与外向性、开放性人格具有相关性。

杨江华,高琴,白帆,吴琼[2](2017)在《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控制出血和出血停止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和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7.0%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文咏欣[3](2016)在《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由于排卵障碍和内分泌紊乱状况持续存在,卵泡发育迟缓,以无排卵、高雄激素为主要表现,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在雌激素长期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的状态下,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迟缓,高雄激素可直接损害子宫内膜的生长,故可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目前对PCOS的研究是妇科领域的研究关注热点及难点问题。西医学认为PCO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存在异质性,治疗本病目前手段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PCOS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调经止血方面疗效明确。但是目前中医药研究多集中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方面,即对以治疗闭经、月经稀发为主要表现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中药止血方法的研究极少,欠缺规范化及系统化的研究,因此针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设立此课题在临床中有实用意义。2.研究内容:2.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综述一: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通过文献研究,回顾总结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依据。综述二:PCOS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总结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2.2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目的:本研究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出血期患者以益气养阴为法中药治疗,着重探讨中医药在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止血方面的作用。同时对治疗组在血止后仍继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进行初步疗效观察。希望通过此研究,客观评价益气养阴法在治疗PCOS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PCOS及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医证属气阴两虚的出血期患者,按2:1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益气养阴方(菟丝子、太子参等)口服,每日一剂,早晚2次分服,服至血净为止;对照组15例予以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每次1粒(0.1g),每日2次,连服6天,停药待撤退性出血,观察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血止后,治疗组继用益气养阴方减去止血之品仙鹤草,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月经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比较:治疗组速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速效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血止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时间与相关条件的关系:患者止血时间与年龄、入组前病程长短、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调经疗效比较:治疗组经过调经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0%;而未经过调经治疗的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础体温:治疗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比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匕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短期内对卵巢形态学上的多囊样改变改善作用不明显。(8)随访:治疗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9例,而对照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11例。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已妊娠,其中1例已足月分娩,新生儿发育良好,未发现畸形,另外1例已妊娠3个月,目前妊娠情况良好。3.结论:(1)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近期止血疗效肯定。(2)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明显。(3)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有作用。(4)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血止后调整月经有一定疗效。

苏东方,李莉[4](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对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血清雌二醇(E2)和促卵泡生成素(FSH)、TNF-α与IL-2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都明显降低,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E2与FSH值都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和IL-2值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TNF-α和IL-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能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厚度的降低,提高血清E2与FSH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和IL-2的表达,从而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马媛媛[5](2016)在《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相关联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崩漏古籍文献的方药规律分析,第二部分为健脾益气法治疗脾气虚型崩漏的临床研究。一、文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华医典》系统检索古籍文献中崩漏相关的医案,借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等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总结古籍文献中崩漏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检索近现代相关妇科着作,初步得到备选古籍检索词,再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法确立古籍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通过“全文检索”功能系统检索中医古籍文献中崩漏治疗相关的内容,基于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崩漏治疗相关的医案,提取医案一般信息,建立崩漏古籍医案用药数据库。把纳入医案的方剂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借助该软件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内附分析功能,对医案中的处方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数据挖掘,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处方的发掘。结果:1.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统计结果,推荐率超过50%的检索词有如下7个:血崩、漏下、崩漏、暴崩、经漏、崩血、崩中。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崩漏相关的医案共214个,共287条处方,涉及药物共305味。进一步统计药物的应用频率及归经情况,并对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核心组合分析及新方分析。2. 32味高频药物使用频率超过20以上,占所有药物频次的61.64%。所有药物归经排序依次为归脾、肝、肺、心、肾经。32味高频药物功效以健脾益气、补血止血类为主,药物组成则以四君子汤、四物汤为主,尚包含有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药,提示崩漏的主要病机不外虚、热、瘀三端。3.本研究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29个,涉及中药9味,与高频药物基本一致,居于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甘草与白术、白芍与当归、甘草与当归、白术与当归、白术与黄芪。设置相关度和惩罚度后,可获得3-5味药物的核心组合32个。先行核心组合提取,再此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方聚类潜在的组合15个。结论:古籍医案中崩漏的治疗方药最常用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养血止血类为主,其次为清热凉血药和活血化瘀药,对应崩漏之虚、热、瘀的病机特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于病种处方的录入、管理和分析都较为简便,其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可客观地、多角度对处方进行分析与挖掘,借助其来发掘《中华医典》中崩漏古籍医案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可为现代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基础、文献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发掘潜在的新处方,这些新方为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都提供有益的线索,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和实验基础研究中再进一步证明其疗效和研究其作用机制。二、临床研究部分目的:本研究立足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以李丽芸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方为切入点,通过前瞻性的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验证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本病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病例。将66例合格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后半周期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的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的下一月经周期,观察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观察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及基础体温恢复情况;并在卵泡早期(月经周期第3-5天,正在出血的患者在B超监测未见优势卵泡时抽血)监测血常规、性激素六项、T淋巴细胞亚群、血流变,填写中医证候量表。监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以评价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月经紊乱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红蛋白、性激素六项、T淋巴细胞亚群、血流变等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进一步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分、次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分、主要症状积分及次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总分、次要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在改善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懒言少气、纳呆便溏等脾虚相关症状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地屈孕酮片。3.治疗后调经疗效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月经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月经经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治疗前后两组月经经期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月经经期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月经总体疗效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础体温恢复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的调经疗效与地屈孕酮片疗效等效。4.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值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值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贫血的治疗效果,四格表X2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对血红蛋白值的升高程度及贫血的治疗效果均优于西药对照组。5.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SH、PRG、E2和PR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LH、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LH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LH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PRL值较治疗前升高,居正常参考值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RL亦较治疗前升高,亦居正常参考值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E2均较治疗前降低,此结果在两组间均是稳定的。组间基于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和西药均可以降低卵泡期的E2水平,减少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刺激,而促使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变而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6.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的CD3+T细胞、CD4+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于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CD4+/CD8+差值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对CD4+/CD8+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的对其的升高程度。说明健脾益气中药可以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脾气虚状态及免疫力低下状态。7.治疗前后血流变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变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血流变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可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血流变而止血。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月经失调情况,包括止血、促进排卵、调整月经周期、减少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具有与西药地屈孕酮片相当的疗效;可降低患者卵泡期血E2水平,减少单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而使子宫内膜呈现分泌期改变;可有效改善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懒言少气、纳呆便溏等脾虚相关症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血流变,降低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以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而止血。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健脾益气法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廖燕凤[6](2014)在《正本清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探讨正本清源汤加减对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补佳乐+黄体酮)比较,观察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月经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正本清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辨证专方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正本清源汤组)、对照组(补佳乐+黄体酮)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阴道止血情况及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综合疗效相当。2.两组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及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近期阴道止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近期阴道止血疗效上相当。4.两组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变化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缩短PT及APTT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正本清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明显缩短PT、APTT,有效改善患者阴道流血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了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的优越性,为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辨证专方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崔艳欣[7](2014)在《益气化瘀法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LNG-IUS,商品名为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治疗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于月经期置入曼月乐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血红蛋白量、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钙(Ca))、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沉)的变化,置环后两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情况,统计分析以上各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探讨益气化瘀法联合曼月乐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量、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主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红蛋白量、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清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置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例数及出血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化瘀法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可缩短经期,减少阴道流血量,改善贫血及患者气虚血瘀症状。2.益气化瘀方可减少宫腔置入曼月乐后阴道异常流血症状。3.益气化瘀方联合曼月乐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廖燕凤,李小平[8](201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DUB),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其发病率占妇科疾病的10%[1]。从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前者约占85%,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其主要特征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如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是不规则阴道流血。青春期功血直接影响青春期女孩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因此越来越受到妇科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且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故就近年中西医对其临床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郭秀婷[9](2013)在《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从理论与临床方面观察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止血机制进行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功血中符合中医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益气固冲止血方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维血宁颗粒治疗,用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然后分别给药,记录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观察止血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钙离子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着性(P <0.05)。治疗前两组在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钙离子含量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O.05);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钙离子含量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益气固冲止血方是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的有效方剂,可通过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凝血等多个环节作用,具有显着改善症状的作用,优于中成药且费用低廉,副作用少,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陆茹娟[10](2013)在《补肾调周法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控制出血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BBT、生殖性激素的临床疗效,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析,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中药补肾调周法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照组予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及其他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基础体温(BBT)的变化、生殖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两组的自身及组间对照。结果:①治疗组痊愈率为5%,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痊愈率为10%,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调控月经周期及经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基础体温状况,有效恢复患者排卵,两组患者改善排卵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FSH及LH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血止后的调经疗效显着,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能有效的调控患者的月经周期及经期,而中药补肾调周法针对性的分期论治,有效改善患者阴虚症状,通过调整紊乱的生殖内分泌轴,恢复患者的排卵,重建有排卵的正常月经。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标准
        1.3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表
        2.2 调查方法
        2.3 病例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布
        3.1.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3.1.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初潮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3.1.3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职业分布情况比较
        3.1.4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入睡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3.1.5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日常压力分布情况比较
        3.1.6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孕产史分布比较
        3.1.7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体重指数(BMI)分布情况比较
        3.2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3.2.1 AUB-O患者出血诱因及加重因素分布情况
        3.2.2 AUB-O患者是否复发分布情况
        3.2.3 AUB-O患者诊刮与复发情况
        3.3 AUB-O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3.3.1 AUB-O患者中医证型聚类分析结果
        3.3.2 AUB-O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3 AUB-O患者病位分布情况
        3.3.4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3.3.5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3.6 AUB-O患者首次发病、复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3.4 AUB-O患者人格特征分布情况
        3.4.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格特征分布
        3.4.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大五人格得分情况比较
        3.5 AUB-O患者大五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比较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1.1 AUB-O患者发病年龄、职业属性分布探讨
        4.1.2 入睡时间晚、日常压力大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4.1.3 怀孕与流产次数多可能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
        4.1.4 体重指数(BMI)过高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4.1.5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4.2 AUB-O患者中医证型结果分析
        4.3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4.4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4.5 AUB-O患者大五人格问卷调查情况
        4.5.1 大五人格量表的应用
        4.5.2 AUB-O患者大五人格特点
        4.6 AUB-O患者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讨论
        4.7 肝在从精神情志方面治疗AUB-O中的重要性
    5 结论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调查表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的比较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讨论

(3)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古籍的相关记载与认识
        1.1 “漏下”的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1.4 经典方剂
        2 现代中医相关认识与治疗方法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2.3 其他疗法
        2.4 中西医结合诊治
        3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4 近期中医药相关研究报道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学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内分泌因素
        1.2 子宫内膜因素
        1.3 遗传因素
        1.4 心理精神因素
        1.5 其他因素
        2 治疗方法
        2.1 出血期
        2.2 血止期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入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
        2.5 近期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2.6 调经疗效评定标准
        2.7 不良事件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疗效性指标情况分析
        3.3 不良事件
        3.4 随访
    4 小结
    5 讨论
        5.1 病因病机
        5.1.1 病因
        5.1.2 病机
        5.2 益气养阴法的止血调经作用
        5.2.1 益气养阴以“塞流”
        5.2.2 寓止血于调经
        5.2.3 方药分析
        5.2.4 临床疗效分析
        5.2.5 中药作用机制探讨
        5.3 失败病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2临床资料
    1.3治疗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 和IL-2 水平比较
3 讨论

(5)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崩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病名研究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四、现代名医临证经验
    第二节 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相关术语及概念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标准
        四、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章 文献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崩漏古籍医案检索词筛选结果
        二、医案筛选结果
        三、崩漏医案的处方中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第三节 分析讨论
        一、崩漏古籍医案的筛选
        二、崩漏组方中的药物频次
        三、崩漏组方中药物的关联规则
        四、组方的熵层次聚类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病例基线资料统计描述
        二、治疗后相关指标组间比较
        三、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组内比较
        四、治疗后组间疗效比较
        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
        六、安全性指标检测
        七、患者依从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的意义
        二、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本研究结果分析
        四、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正本清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材料
        2.3 数据记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两组病例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1.1 年龄比较
        1.2 病程比较
        1.3 就诊时阴道出血天数比较
        1.4 病情程度比较
    2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2.1 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2.2 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4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
        2.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
        2.7 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比较
    3 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病机分析
    2 西医对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认识
    3 正本清源汤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成方义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4.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的分析
        4.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分析
        4.4 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分析
        4.5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
        4.6 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益气化瘀法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研究现状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中医治疗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节 西医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研究现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病情轻重程度判定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及药物
        (二) 观察方法
        (三)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四) 统计方法
    三、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法探讨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方药分析
    第二节 结果分析
        一、对月经及伴随症状的影响
        二、对置入曼月乐后阴道出血的影响
        三、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2 西医治疗
3 中西医治疗

(9)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四)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随机分组
        (二) 观察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 一般资料
        (一)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二)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三)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四) 两组患者就诊时阴道流血天数比较
    四、 结果
        (一)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比较
        (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三) 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比较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五) 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六)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讨论
    一、 中医古籍对崩漏概念的论述
    二、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脾虚
        (二) 肾虚
        (三) 血热
        (四) 血瘀
    三、 中医治则治法
    四、 导师治疗崩漏经验探讨
    五、 益气固冲止血方的组成及方义
        (一) 中药组成及配伍
        (二) 中药功效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六、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一) 影响子宫内膜的止血机制
        (二) 内皮系统的合成失衡
    七、 临床疗效分析
    八、 对益气固冲止血方的止血机制探讨
        (一) 促进子宫收缩
        (二) 多途径促凝血止血作用
        (三) 升高钙离子水平,以辅助止血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10)补肾调周法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无排卵性功血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2.1 古籍对崩漏发病机理的论述
        1.2.2 现代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现状
        1.3.1 辨证分型施治
        1.3.2 基本方加减
        1.3.3 专方专药
        1.3.4 按年龄分期论治
        1.3.5 中药周期疗法
        1.3.6 中西医结合治疗
        1.3.7 中西医疗效比较
        1.3.8 无排卵性功血的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无排卵性功血的认识
        2.1 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2.1.1 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H-P-O)轴功能失调
        2.1.2 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相关的因子
        2.1.3 影响子宫内膜血管舒缩的因子
        2.1.4 与性激素相关的因子
        2.1.5 细胞凋亡相关的因子
        2.1.6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
        2.2 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进展
        2.2.1 止血
        2.2.2 止血后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病例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依据
        1.2.3 纳入标准
        1.3 排除病例标准
        1.4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1.4.1 剔除病例
        1.4.2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3.1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3.3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4 资料统计
    3. 观察结果及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
        3.4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病病机以肾虚为本,肾阴虚为最主要的病变
    2. 复旧在崩漏治疗中的重要性
    3. 夏氏补肾调周法为复旧的根本大法
    4. 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探讨
    5. 补肾调周法方药分析
        5.1 五味调经散
        5.2 滋阴奠基汤
        5.3 补肾促排卵汤
        5.4 补肾助阳汤
    6. 临床疗效分析
    7. 课题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思路
        7.1 存在的不足
        7.2 今后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吴沛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 杨江华,高琴,白帆,吴琼. 陕西中医, 2017(07)
  • [3]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文咏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临床观察[J]. 苏东方,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4)
  • [5]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D]. 马媛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正本清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D]. 廖燕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10)
  • [7]益气化瘀法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观察[D]. 崔艳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研究进展[J]. 廖燕凤,李小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
  • [9]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 郭秀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10]补肾调周法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D]. 陆茹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功能障碍5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