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一、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子华[1](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人口老龄化高度相关的居民慢性病疾病负担也随之增加。掌握当前慢性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及其增长趋势,分析医疗费用增长的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经合组织发布的最新核算框架——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2011)分析了2015-2019年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其推动因素;并根据文献研究确定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的病种范围,测算了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住院费用的规模和分布;最后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以癌症治疗费用为例展开辽宁省慢性疾病费用研究,分析导致当前费用分布现状的原因及其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费措施。研究方法:首先,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框架研究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分析2015年至2019年辽宁省慢性疾病治疗费用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采用拉式因素分解法分析费用发展变化的推动因素,并通过结构变动度方法了解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第二部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确定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ACSCs)的病种范围,并基于SHA2011核算框架测算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住院费用的规模和分布,并根据这些疾病测量的结果从人群层面对辽宁省初级医疗保健的质量进行评价;第三部分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癌症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分布进行分析,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癌症患者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费措施和政策建议。结果:1、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研究:(1)从慢性病疾病构成来看,住院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比最高,超过50%,其次是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门诊患者构成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2)2015-2019年辽宁省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9.5%,其中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增速最快,年均增长21.4%,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有所下降,年均降低5.2%。此外,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略有增长,而次均门诊费用呈下降趋势。(3)基于拉式因素分解法对增长因素分解的结果表明,从2015-2019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门诊治疗费用增加了407295万元,其中因就诊人次增加引致的费用增长为1068162万元,因次均费用降低引致费用减少了112654万元,因二者共同作用引致费用减少了548215万元,门诊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由就诊人次增长所导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住院治疗费用增加了735416万元,其中因住院人次增加引致的费用增长为436662万元,因次均费用增长引致的费用增加为216108万元,因二者共同作用引致的费用增加为82646万元,住院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由就诊人次增长以及次均费用的增长导致。(4)基于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略有增长,其中药品费用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近8个百分点,其他各项费用呈上升趋势,并且手术、护理、化验、治疗等劳务性费用增速较快。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下降了95.8元,主要为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下降导致,其中药品费用降低了72.6元,占75.8%,检查费用降低了20.6元,占21.5%。2、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1)2015-2019年,辽宁省ACSCs患者累计26.6万例,可避免住院率为6.0%,且可避免住院率有逐年增长趋势;ACSCs患者住院费用累计124.4亿元,占全省总住院费用的4.0%。(2)男性ACSCs患者数量高于女性(13.6万例vs.13.0万例),可避免住院率亦高于女性(6.8%vs.5.3%)。(3)ACSCs患者数量及住院费用主要分布在省、市级医院中,但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率较高。(4)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所有ACSCs患者人数的54.4%,可避免住院费用占全部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的50%左右。(5)ACSCs患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人群,患者数量和住院费用占所有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且可避免住院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ACSCs患者的平均住院日(10.1天)高于非ACSCs患者的平均住院日(9.7天),ACSCs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8238.6元)低于非ACSCs患者(12497.9元)。3、基于门诊住院费用分布视角下的癌症医疗费用研究:(1)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肝癌、子宫体癌、肾癌和淋巴癌。其中,男性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发生在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发生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甲状腺癌。按不同年龄别来看,40岁以下人群费用主要集中在甲状腺癌、宫颈癌和白血病,40-54岁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乳腺癌、肺癌和宫颈癌,55-69岁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而70岁以上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中。(2)2019年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为1286843万元,占辽宁省总治疗费用的11.5%。癌症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1069元,次均门诊费用为505元。不同类型癌症的次均费用差异较大。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12638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60%。次均门诊自付费用为322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62.5%。不同类型癌症的自付比例差异显着,各疾病的门诊自付比例均高于住院自付比例。(3)辽宁省癌症的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在住院服务中,占总费用的79.2%。不同疾病的门诊住院费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乳腺癌、淋巴癌等疾病的门诊费用占比较高,约占总费用的30%,而胃癌、甲状腺癌等疾病的门诊费用占比较低,不足10%。住院费用中药品费用和材料费用比重最高,其次为手术费、检查费和化验费。门诊费用中,药品费占比最高,其次为检查和化验费。不同癌症类型的费用构成略有差异,其中乳腺癌和淋巴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检查、化验和材料费构成,胃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费和材料费构成,甲状腺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手术费和材料费构成。(4)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癌症次均费用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手术、医保支付类型、医院类型对4种癌症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有显着影响,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癌症和门诊住院服务中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手术患者的费用显着高于非手术患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较其他医保类型的患者次均费用高。此外,住院服务中,综合医院的次均费用显着高于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的次均费用;而门诊服务中,中医医院的费用较高。结论:1.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现况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医疗费用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上,糖尿病医疗费用增速较快;慢性病治疗费用增长主要由次均费用与诊疗人次增长导致,因次均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门诊费用等得到较好控制,某些主要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的实际增幅低于次均费用不变条件下的预期水平。辽宁省慢性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费用的逐渐增长,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2.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现象普遍存在,费用规模较大,且主要集中在省市大医院、糖尿病和40岁以上人群中,提示应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对重点人群和疾病的初级保健管理,多措并举控制可避免住院现象的发生,以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3.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下的癌症治疗费用研究结果提示,在癌症治疗方面,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费用模式,患者过度依赖住院服务获得治疗。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多方面促进癌症疗护向门诊的转移,从而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控制癌症治疗费用。

高青,刘懿卿,叶茜雯,苏平,周欣林,吴明[2](2020)在《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19年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学生近视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14个市16 716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对抽取的小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9.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城乡、性别、课间休息场所、家长是否限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及遗传情况(只有母亲近视、只有父亲近视、父母都近视)(OR值分别为0.93,1.29,0.90,0.82,3.12,1.61,1.64,P值均<0.05),其中农村、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和家长不限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与近视发生呈负相关,而性别为女和遗传情况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辽宁省小学生近视发生率相对较高,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消除不良生活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等多种联合防控手段,避免小学生近视的发生。

张琦[3](2020)在《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疗投资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外部效应,同时在边际回报率上这一指标上,城市居民低,农村居民高,两者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农村存在诸多的医疗卫生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医疗负担较重、身体健康水准参差不齐、卫生服务配套和使用不充分等。所以,分析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相关因素,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居民就医机构,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各种需求,提升农民的健康水平,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辽宁省鞍山市数据库作为参考资料,对台安县农村居民在就诊机构选择这一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了解居民需求以及使用情况,进而对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影响因素予以全面深入地探究分析,指导当地人口科学就医,改进卫生服务政策,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满15周岁的近两周以来就诊的243位患者作为样本数据,展开后续的研究分析。依据相关文献资料中的基础概念以及理论,将影响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变量划分为个人经济水平、身体状况、医疗环境等,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多因素回归等研究方法予以分析处理,进而明确影响村民就诊机构选择行为的全部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样本人群的两周患病就诊机构大部分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明显存在乡镇社区医院(一级)闲置的显着问题。(2)年龄大、健康、无患癌家属、新农合保险的患者一般都会直接选择前往诊所/村卫生所予以就诊。学历层次高、经济收入高、医疗压力大、发病周期长、距医疗机构较远、医疗支出多的患者更加认可三级医院,进行诊断治疗。(3)例如个人经济水平、社会地位、身体状况、就医预期等都是一些潜在变量,也可以作用于患者就诊机构的选择行为,其中影响最为显着的因素即就医预期,次者则是身体状况,与其呈现负相关性,而影响最为薄弱的因素则是个人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当然,患者的身体状况还是其社会经济地位选择就医机构的一个中间变量,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对其身体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两者呈现正相关性,其与患者的病程、病情呈现负相关性,也会对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孙淑娟,丛林[4](2020)在《鞍山市学生常见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鞍山市学生常见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9~11月选择鞍山市1个城区和1个县(铁东区和千山区),共监测13所学校,其中城区8所学校,县5所学校,其中包含小学到大学,调查学生常见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地区学生常见病差异性。结果鞍山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占53.77%,其次为恒牙龋齿,占21.11%;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出升高趋势(P<0.05);与城区相比,县级学校视力不良、恒牙龋齿检出率明显偏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级增长,营养不良检出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鞍山市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视力不良、龋齿以及营养不良等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王书平[5](2019)在《基于微观模拟模型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卫生资源规划是政府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卫生公平高效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卫生资源规划的核心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规划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有卫生资源规划缺少合理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从而带来卫生资源配置跟着卫生管理者的感觉走,脱离居民的实际需求。这也导致卫生服务体系中存在着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卫生服务提供不能满足健康需求等问题。如何利用卫生资源规划更好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仍然需要在规划制定的科学性、规划实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健康需求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对健康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的工作意义重大。现有相关研究表明需求预测方法主要是三类,分别有趋势外推法、回归模型方法和微观模拟模型。趋势外推法很少涉及未来健康需求影响因素,并且也因需要长时间的数据而影响预测效果。回归模型方法不能考虑参数之间互相影响关系。微观模拟模型能在个体层面上整合需求影响因素的有效信息,能够有效克服趋势外推法和回归模型方法的缺点,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未来需求的总量及结构。现有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供方资源现状及趋势分析,这些研究对居民健康需求的研究不足,因而影响了卫生资源配置与居民健康需求的衔接,不利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也不利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的改革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如何在需方的基础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研究领域。未来大量与卫生相关的宏观环境将会发生很大改变,如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生育政策、医保政策及分级诊疗政策等也会调整完善。个体的微观因素也在发生改变,如年龄、教育、婚姻等。这些宏观政策层面的因素和个体层面的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着居民需求总量和结构。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量化这些宏观政策层面的因素和微观个体层面的因素给居民需求总量和结构带来的影响;为了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确保居民需求与卫生资源有效衔接,应该如何配置不同类型的卫生资源总量及结构;基于当前卫生资源现状,不同类型卫生资源调整的策略有哪些。回答好上述三个问题,旨在为我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相关核心信息和参考。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预测2020-2030年健康需求总量及结构,为合理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提供核心信息,从而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和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具体研究目的:(1)分析辽宁省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2)构建健康需求的微观模拟模型;(3)利用微观模拟模型预测辽宁省2020-2030年健康需求总量及结构;(4)基于微观模拟模型预测出需求总量及结构的基础上,预估辽宁省2020-2030年卫生资源总量及结构;(5)基于当前卫生资源现状,量化不同类型卫生资源调整策略措施及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现场调查数据: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卫生服务调查、医生工作效率调查和患者合理流向调查数据。居民家庭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内9区和6县,每个区(县)选取4-6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选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选择60-70户居民,共计选择78个街道/乡镇、158个居委会/村、9434户和27477个居民。医生工作效率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5个地市,每个城市选择1家省办/市办医院和1家县办医院,共选取3家省办医院、3家市办医院和5家县办医院。省办医院/市办医院按照工号随机选取调查当天在岗职工20%医生,县办医院抽取调查当天在岗全部医生,共调查2984名医生。患者合理流向调查是从参与医生效率调研医院按照省办医院、市办医院和县办医院每类随机抽取2家,共计6家医院。病例抽取是按照分阶段随机抽取,首先随机化抽取4个季度中一个季度,其次,利用随机函数抽取5%的病案号,共选择4619个病例。本研究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微观模拟模型,即模型构建分为四步,第一,明确出模型中主要参数与结果指标。第二,利用相关数据来获取主要参数的未来变化概率函数。第三,在现有2014年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基础上,确定主要参数与结果之间关联函数,然后利用主要参数的变化概率函数与关联函数预测2015-2030年的结果指标数值,并用通过R语言编程实现。第四,利用2015-2017年现有统计年鉴数据及辽宁省慢性病调查数据进行模型校验。其次,该研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混合logit回归模型和列联表函数来明确微观模拟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未来变化概率函数。并且还利用Logistic回归、Possion回归、负二项回归来确定微观模拟模型中主要参数与结果指标之间关联函数。最后,该研究利用卫生服务需求法把模型预测出需求的总量与结构转化为卫生资源总量与结构。研究结果1.构建微观模拟模型。根据微观模拟模型目的和研究概念框架明确出模型中主要参数和主要结果指标。基于其它调查数据库、各类统计年鉴中数据和宏观政策的目标数据,利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主要参数2014-2029年概率变化函数或者概率变化具体数值。在2014年辽宁省卫生服务调查个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抽样权重,扩大样本数量。对比抽样样本与扩大样本之间居民两周患病率和年住院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基于2014年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建立主要参数与主要结果指标之间关联函数。在构建关联函数时,利用90%的样本数据,剩余10%的样本用于关联函数校验,并且明确出关联函数的预测临界值和准确性。然后利用主要参数概率变化函数更新主要参数,把更新后的2015-2030参数数值带入到主要参数与结果指标之间关联性函数,根据关联函数的临界值,确定个体结果事件是否发生,最后计算出2015-2030年结果指标。利用2015-2017年的慢性病调查数据结果和统计年鉴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校验的结果显示模拟数据与校验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构建的微观模拟模型在预测需求时是有效的。2.利用构建出的微观模拟模型,预测出2020-2030年需求的总量。根据模型中死亡率两种不同的参数获取方式和主要参数与结果指标的两种不同的关联函数,构建出四种不同模拟情景。按照四种不同情景下,模型分别预测出2020-2030年居民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总量和分城乡、分年龄组的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5.2%-17.6%、15.6%-19.0%和17.1-21.1%。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年住院率分别为 1 2.9%-15.1%、14.6%-18.8%和 18.7%-20.6%。3.需求结构按照患者就诊现状保持不变、患者向基层机构分流和患者向大医院聚集等情景计算。患者就诊现状保持不变的患者流向情景分别为情景1和情景2,其分别来源于2014年需方调查和2017年供方提供患者就诊现状。需求结构合理的患者流向情景分别为情景3和情景4,情景3是在情景2基础上患者由大医院向基层下转1 0%;情景4是指2009年供方患者就诊现状,并在其基础上患者由大医院向基层下转10%。需求结构进一步恶化的患者流向情景分别为情景5和情景6,情景5是指在情景2基础上患者由基层向上大医院上转5%,情景6是指在情景2的基础上患者由基层向大医院上转10%。4.千人口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总量在2020-2030年间呈现出增长趋势,与现状相比,床位数与执业(助理)医师数呈现处相反趋势。以需求向基层机构分流患者流向情景为例。对于需求结构合理的患者流向情景下,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04-5.49张和2.34-4.05人、2025年分别为 4.38-6.48 张和 2.27-4.42 人、2030 年分别为 5.11-6.92 张和 2.684.95 人。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的结构以患者流向情景3为例展示。2030年每千人口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0.98-1.16张和1.58-1.82人;每千人口县办医院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1.24-1.37张和0.45-0.52人;每千人口市办医院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1.30-1.54张和0.61-0.68人;每千人口省办医院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0.56-0.66张和0.33-0.38人。5.与现状相比,2030年需要减少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39-1.75张,减少量占比约为5%-20%;而需要增加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22-1.17人,增加量占比约为10%-40%。在同一门诊/住院情景下,患者合理流向情景下需要减少床位数的数量最小,而在此情景下需要增加执业(助理)医师数的数量是最大的。6.就不同类型机构的床位数与执业(助理)医师来说,患者流向的情景对其影响比较大,在不同患者流向情景下呈现出的趋势各不相同。以2030年患者流向情景3为例展示。2030年,需要增加基层机构床位数和和增加基层机构、县办医院和市办医院的执业(助理)医师数。需要减少每千人口市办医院和省办医院床位数和减少省办医院的执业(助理)医师数。2030年,需要增加每千人口基层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量分别为0.11-0.36张和0.87-1.09人。2030年需要增加每千人口县办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量为0.05-0.13人。对于市办医院来说,2030年需要减少每千人口床位数,减少量为0.33-0.57张,需要增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量为0.03-0.13人。需要减少省办医院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减少量分别为0.10-0.20张和0.01-0.05人。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辽宁省居民2020-2030年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呈现出上升趋势;(2)辽宁省2020-2030床位数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而执业(助理)医师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总量和调整结构;(3)患者向基层分流带来的资源的调整有利于分级诊疗政策有效实施,也是未来卫生政策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量化不同级别医院功能的考核指标来确保医院功能定位落实;(2)发挥财政投入在引导医院落实功能定位中作用;(3)发挥医保在促进患者合理流向中的作用;(4)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转型为家庭病床和医养结合病床;(6)加强不同层级医院间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的创新(1)目前大部分国内卫生资源配置研究都是基于供方数据为基础。本论文是国内较少的基于需方的健康需求来配置卫生资源,首先构建微观模拟模型预测居民未来的健康需求,然后利用卫生服务需求法把健康需求转为卫生资源。(2)本研究是国内首次较系统在卫生资源配置领域应用微观模拟模型。国外微观模拟模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解决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核心技术,即能够利用基于需方个体数据预测居民未来的需求总量和结构。该模型在预测需求过程中能够对需求的因素进行多层次、多因素、非线性的动态整合,并且能够在个体基础上有效整合个体层面需求影响因素和宏观政策层面需求相关的影响因素。(3)本研究测算出患者合理流向的情景下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及不同类型卫生资源配置数量,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为卫生资源规划的实施提供可以操作性的指标和规划的考核提供了细化指标。研究不足和展望(1)受到资料限制,微观模拟模型的个别参数获取概率函数利用的数据来源于全国或全省相关资料。这些参数变化概率函数不能更好反映出每个地市、城乡、不同年龄人群之间差异。未来在辽宁省开展这些参数的相关调查,从而获取该参数相应的概率函数变化函数。(2)本研究在基于微观模拟模型的需求基础上,利用卫生服务需求法把需求转化为资源时,需要利用各类卫生资源的效率指标,但是效率指标获取方式主要为结合卫生资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现状和专家咨询等,因此卫生资源效率指标相对比较主观。

王天鑫[6](2018)在《基于医养结合的我国养老服务供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之一。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据2016年社会服务和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6年底我国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达到总人口的16.7%。我国的人口金字塔已经呈现明显的铃铛型,人口红利式微。中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还伴随着平均寿命增加所导致的高龄化、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所导致的空巢化趋势更加明显,高龄老人在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多个方面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势必需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性,报告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以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医养结合为研究视角,首先对国内外养老服务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回溯了人类社会的养老服务形成和演进,以及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生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养老服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和2012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就是在第四阶段萌芽发展并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试图从养老服务发展的国际视野深入分析了英国、美国、日本的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内容和特点,英国的社区化养老服务、美国的机构型养老服务产业和养老金融服务业、日本的居家介护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借鉴意义。其次对养老服务需求分两章进行分析。第四章运用宏观数据对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需求特点进行描述分析,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潜在需求进行总量和趋势预测,根据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分析得出了我国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和分年龄、分地区、分层次的健康状况,根据对家庭结构变化的分析和空巢老人现状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养老服务家庭功能弱化的结论。第五章主要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全样本的二元Logit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照料人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选择,随后分别对城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第二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运用Logit向后回归法实证检验影响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意愿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收入、健康等。再次对我国养老服务进行供给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先分别从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盘点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虽有增长但仍显不足。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我国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的因素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床位数、社工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养老服务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是由需求带动供给的转变。再次,运用1999年至2016年的宏观数据,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和人口老龄化的综合评估指数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协调发展的系数进行测算,得出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17年间的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及演变规律,即养老服务供给始终落后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四个角度分析了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最后通过养老服务宏观非均衡分析,结合老年人健康非均衡和城乡照料非均衡的具体体现,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非均衡的改进建议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首先,分别从总量上、结构上、价格上三个层次对养老服务进行非均衡分析,指出了各个层次非均衡的体现。其次运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11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QWB综合指标来衡量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的程度,并且对老年人健康的集中指数实施分解,从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安排等多个因素来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进行重点计算。随后运用CLHLS2014年的数据分城乡计算失能老年人中照护需求完全满足、部分未满足和完全未满足的需求比例及规模,并进一步分失能程度、社会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安排)、资金支持是否充足以及地区分别比较城乡失能老年人未满足的照护需求比例,结果表明满足度与老年人收入、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正相关,与失能程度呈现负相关。最后结合定性定量分析,从供给侧提出了宏观政策的具体建议,并以需求为导向提出考虑健康、地区、收入异质性的市场细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未来发展的三个层次,即对健康、低龄、非独居的老年人应实现社区医养结合的基本覆盖,对失能、独居、高龄的老年人尽量降低医养结合机构的门槛,对高收入、活力老人提供注重消费品质的新型养老方式。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本文得出主要结论,第一,发展医养结合能扩大对潜在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供给;第二,养老服务需求异质性的原因在于影响因素的差异;第三,养老服务供给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第四,医养结合服务供求非均衡应考虑健康不平等;第五,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要根据需求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

周新明[7](2015)在《2013年延平区中小学生龋齿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延平区城乡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龋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口腔检查,龋齿诊断按WHO龋病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延平区中小学生2013年龋患率为57.6%,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而填充率为7.2%,处于较低水平。经比较两率在城乡、性别、年龄和不同学习阶段有明显差异,龋患率和龋均乡镇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小学高于中学,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而龋齿填充率除女生高于男生外正好相反。结论延平区学生龋齿患病率高,而充填率低,说明龋防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口腔保健宣传和定期开展学生龋齿普查,做到龋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刘洁,翁婷婷,李放,马慧,赵云宁,张勇,陶芳标[8](2011)在《沈阳市沈河区1989-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沈阳市沈河区1989-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流行趋势和不同特征学生恒牙龋患程度,为评价和完善沈阳地区青少年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9-2009年沈阳市沈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监测点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1次的学生口腔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沈河区中小学生乳恒牙混合龋患率从1989年的26.65%上升至1999年的47.69%。2000年后,总龋患率逐年降低,2009年降到14.04%。女生龋患率显着高于男生。恒牙龋失补构成呈现补牙数构成比增高、龋牙构成比减少的趋势。恒牙龋均比较,2009年各学段学生龋均显着小于1989年。结论沈河区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效果显着,儿童青少年的龋齿发生和病损程度呈逐年改善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工作。

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9](2009)在《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健康情况调研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7]22号),辽宁省教育厅于2009年4月至10月,对全省14个市43个县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常规健康体检

岳松,张勇,崔雪丽[10](2008)在《沈阳市和平区200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情况分析》文中提出

二、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序言
第一部分: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宏观数据来源
        2.1.2 个案数据现场调查
        2.2 研究样本
        2.3 计算方法
        2.3.1 估算与慢性病相关的总治疗费用
        2.3.2 估算与慢性病相关的次均住院和次均门诊费用
        2.4 拉式因素分解法
        2.5 结构分析法
    3 结果
        3.1 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
        3.1.1 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别构成
        3.1.2 慢性疾病患者性别构成
        3.1.3 慢性疾病患者年龄构成
        3.2 2015-2019年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变动趋势
        3.2.1 4 类慢性疾病总治疗费用
        3.2.2 4 类慢性疾病次均费用情况
        3.3 辽宁省医疗费用增长的相关因素研究
        3.4 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分析
        3.4.1 次均费用构成变化情况
        3.4.2 次均费用结构变动值及结构变动度
        3.4.3 各项目对次均费用结构变动的贡献率
    4 讨论
        4.1 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增长态势和主要特征的分析
        4.2 主要慢性疾病费用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2.3 研究对象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3.1.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总体分布情况
        3.1.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3.1.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机构分布情况
        3.1.4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3.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住院日分析
        3.2.1 ACSCs患者住院日及占比情况分析
        3.2.2 ACSCs患者和非ACSCs患者平均住院日对比分析
        3.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分析
        3.3.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总体情况
        3.3.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性别上的分布情况
        3.3.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机构的分布情况
        3.3.4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年龄上的分布情况
        3.4 慢性病可避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辽宁省慢性疾病费用研究——以癌症医疗费用为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变量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辽宁省癌症患者的基本信息
        3.1.1 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
        3.1.2 门诊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研究
        3.2.1 按性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2 按年龄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3 按机构类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4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5 按机构类别划分的癌症门诊治疗费用与住院治疗费用的对比分析
        3.2.6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门诊治疗费用与住院治疗费用的对比分析
        3.3 基于样本数据的癌症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比较研究
        3.3.1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
        3.3.2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中的患者自付费用
        3.3.3 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构成情况
        3.4 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癌症次均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3.4.1 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各癌症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构成分析
        3.4.2 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各癌症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辽宁省癌症疾病经济负担相对较重
        4.2 辽宁省癌症疾病经济负担主要来源于住院服务利用
        4.3 医保类型和医院类型等是辽宁省癌症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5 结论
附录一 辽宁省卫生总费用核算样本数据库指标变量
附录二 医院调查表—门诊
附录三 医院调查表—住院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近视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内容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1.6.1 调查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1.7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居民
        2.1.2 就医行为
        2.1.3 就医机构选择行为
        2.1.4 医疗费用
        2.1.5 消费者选择行为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健康与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对象
    3.3 个体社会经济情况
        3.3.1 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
        3.3.2 基本经济情况
    3.4 就医者的疾病状况
        3.4.1 慢性病患病情况
        3.4.2 行动方便程度
        3.4.3 病伤发生时间
        3.4.4 健康自评
        3.4.5 疾病严重程度
    3.5 医疗机构情况
        3.5.1 样本人群就医的可及性
        3.5.2 就医预期
        3.5.3 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数
        3.5.4 疾病严重程度对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
第四章 农村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分析
    4.1 基本人口社会经济情况对就医机构选择的分析
        4.1.1 基本社会人口学变量
        4.1.2 基本经济变量
        4.1.3 基本人口社会经济变量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分析
    4.2 个体身体情况因素对就医机构选择的分析
        4.2.1 个人身体状况变量
        4.2.2 个人身体状况因素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分析
    4.3 医疗机构因素对就医机构选择的分析
        4.3.1 医疗机构可及性变量
        4.3.2 就医预期变量
        4.3.3 医疗机构因素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就医指导和经济补贴
        5.2.2 转变患者就医观念
        5.2.3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5.2.4 加强医疗资源城乡匹配的均衡
        5.2.5 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
        5.2.6 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实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鞍山市学生常见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鞍山市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2.2.1 视力不良
        2.2.2 恒牙龋齿
        2.2.3 营养不良
        2.2.4 肥胖
3 讨论

(5)基于微观模拟模型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卫生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及应用
    2.2 国内外卫生资源规划相关研究
    2.3 居民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相关研究
    2.4 卫生资源配置方法及应用
    2.5 微观模拟模型在卫生资源配置领域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2 概念框架
    3.3 技术路线
    3.4 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3.5 分析方法
    3.6 质量控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居民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4.1 辽宁省居民健康需求的现状
    4.2 辽宁省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
    4.3 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的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观模拟模型的构建及2020-2030年需求预测
    5.1 微观模拟模型构建
    5.2 辽宁省2020-2030年居民需求总量预测
    5.3 辽宁省2020-2030患者就诊机构分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辽宁省2020-2030年卫生资源总量与结构的预测
    6.1 辽宁省2020-2030年不同类型机构资源效率
    6.2 基于微观模拟的辽宁省2020-2030年卫生资源预测
    6.3 辽宁省2020-2030年资源目标实现差距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7.1 方法学讨论
    7.2 居民需求变化为资源调整提供依据
    7.3 2020-2030年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总量调整策略
    7.4 实现患者合理流向下资源的调整有利于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7.5 患者就诊继续向大医院聚集导致资源的调整
    7.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研究中的创新点和不足
    1. 研究的创新
    2. 研究不足和展望
附录
    1. 微观模拟模型参数更新概率
    2. R语言实现的程序展示
    3.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医养结合的我国养老服务供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数据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养结合
    2.1.2 养老服务业
    2.1.3 养老服务需要与养老服务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老年需求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供需均衡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养老服务演进过程回顾
3.1 人类社会养老服务形成与演进的基本轨迹
    3.1.1 农业社会的养老服务
    3.1.2 工业社会的养老服务
3.2 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3.2.1 萌芽孕育期(1949 年-1977 年)
    3.2.2 探索发展期(1978 年-1998 年)
    3.2.3 体系建立期(1999 年-2011 年)
    3.2.4 快速发展期(2012 年至今)
3.3 主要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发展历程
    3.3.1 英国的养老服务
    3.3.2 美国的养老服务
    3.3.3 日本的养老服务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4.1 养老服务需求宏观背景
    4.1.1 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
    4.1.2 养老服务的经济背景
    4.1.3 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4.2 养老服务需求特点
    4.2.1 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比例较大
    4.2.2 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普遍
    4.2.3 精神文化服务需求提高
4.3 基于宏观数据的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4.3.1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3.2 老年人的家庭支持
    4.3.3 人口现状和趋势预测
    4.3.4 养老服务的潜在需求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5.1.1 数据来源
    5.1.2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
5.2 描述性分析
    5.2.1 健康状况
    5.2.2 家庭支持
5.3 计量分析
    5.3.1 总体样本的二元Logit回归
    5.3.2 城乡异质性分析
    5.3.3 性别异质性分析
    5.3.4 年龄异质性分析
    5.3.5 婚姻状况异质性分析
5.4 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5.4.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定
    5.4.3 实证分析
    5.4.4 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6.1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结构
    6.1.1 居家养老服务
    6.1.2 社区养老服务
    6.1.3 机构养老服务
6.2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的灰关联排序
    6.2.1 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6.2.2 数据及变量说明
    6.2.3 灰关联分析
6.3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系数测算
    6.3.1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6.3.2 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的综合指数测算
    6.3.3 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
6.4 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
    6.4.1 政府失灵现象导致效率损失
    6.4.2 市场失灵现象限制产业发展
    6.4.3 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不足
    6.4.4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医养结合的我国养老服务供求非均衡分析
7.1 我国养老服务供求非均衡分析
    7.1.1 总量上的非均衡
    7.1.2 结构上的非均衡
    7.1.3 价格上的非均衡
7.2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非均衡分析
    7.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设定
    7.2.2 模型选择
    7.2.3 描述性分析
    7.2.4 计量分析
7.3 我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照料非均衡分析
    7.3.1 数据与方法
    7.3.2 城乡失能老年人及其照料需求满足度
    7.3.3 城乡不同群体的失能老年人未满足需求差异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基本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
    8.2.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
    8.2.3 发展多层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2013年延平区中小学生龋齿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沈阳市沈河区1989-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龋患率
    2.2 DMF构成比
    2.3 恒牙龋均比较
3 讨论

(9)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健康情况调研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研情况分析
    (一)学生参加体检情况
        1. 体检基本情况
        2. 学生未体检的原因
        (1)没有经费来源
        (2)利用公用经费体检的情况
        (3)体检单位的资质问题
        3. 存在的问题
        (1)常见病患病情况
        (2)体检项目
        (3)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
    (二)校医、健康教育课教师队伍与健康教育
        1. 校医队伍现状
        2. 健康教育开课情况与师资现状
二、建议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切实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创造条件,把学生体检工作落实到位,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健康应是第一位的
    (三)按文件要求,学校要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
    (四)保质、保量地开展好体育课,抓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制订健康课教师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六)加强校医队伍建设,促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七)强化责任意识,建全防控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常抓不懈

四、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D]. 马子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 高青,刘懿卿,叶茜雯,苏平,周欣林,吴明.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6)
  • [3]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为例[D]. 张琦.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4]鞍山市学生常见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孙淑娟,丛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0)
  • [5]基于微观模拟模型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王书平. 山东大学, 2019(03)
  • [6]基于医养结合的我国养老服务供求研究[D]. 王天鑫.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2013年延平区中小学生龋齿情况调查[J]. 周新明.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01)
  • [8]沈阳市沈河区1989-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 刘洁,翁婷婷,李放,马慧,赵云宁,张勇,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5)
  • [9]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健康情况调研分析报告[J]. 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中国学校体育, 2009(11)
  • [10]沈阳市和平区200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情况分析[J]. 岳松,张勇,崔雪丽. 中国学校卫生, 2008(11)

标签:;  ;  ;  ;  ;  

辽宁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