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插管化疗药物配伍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研究表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赵玮[2](2020)在《可显影药物缓释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栓塞剂的性能与TACE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近年携载磁性纳米材料的栓塞剂[1-2]、水凝胶栓塞剂[3—11]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为肝癌TACE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栓塞剂显影、载药,本研究制备了固态和液态两种新型栓塞剂;研究了这两种新型栓塞材料的显影、载药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栓塞用多模态显影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磁热效应的体外研究目的:探索栓塞用多模态显影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评估其显影、载药及磁热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携载纳米Fe3O4颗粒的明胶栓塞微球,光学显微镜对微球形态进行表征;X射线、CT、MRI测评估多模态显影能力;TGA检测载药量;交变磁场考察该微球的磁热能力;溶血实验及CCK8法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微球溶胀特点及消毒方法。结果:最优化微球合成条件为Fe304与明胶质量比为2:1,该微球外观圆整、分散性好、成球率高(最高77.0%)、载药率高(最高73.27%)、粒径适中(199.78±142.90 μm),具备X射线/CT/MRI多模态显影能力。在交变磁场具备优良的磁热能力(280s,Δ℃>20℃)。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微球生物无明显生物毒性。微球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溶胀特性,在无水乙醇中无溶胀现象。结论:以固态Fe304纳米颗粒为显影材料,明胶为聚合物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多模态显影能力强、载药量高、磁热能力优异、形态规则、表面光滑、不易聚集、生物安全性高、消毒方便的栓塞微球。2.可显影药物缓释水凝胶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目的:针对传统TACE过程中碘油化疗乳剂无法稳定分散、化疗药物突释的问题,构建一种同时具备稳定分散碘化油(不透射线)、缓释表柔比星的多功能水凝胶栓塞剂。方法:本研究以甲基纤维素(MC)和黄原胶(XG)为原料,以物理共混制备表柔比星(Epi)及罂粟乙碘油(Etpoil)共载水凝胶Epi/Etpoil@MC/XG。用SEM、XRD、CD对MC/XG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FTIR对Epi/Etpoil@MC/XG水凝胶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X线、CT扫描表征显影性。通过流变仪表征水凝胶特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表柔比星药物缓释特性。MTT法测定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毒性。兔耳廓VX2肿瘤模型行DSA下动脉栓塞实验,并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制备了以甲基纤维素(MC)和黄原胶(XG)为基础的可稳定悬浮罂粟乙碘油(Etpoil)和缓释化疗药物表柔比星(Epi)的不透射线复合水凝胶Epi/Etpoil@MC/XG。SEM显示MC/XG水凝胶内部具有小尺寸(3.18±0.75 um)的多孔结构;MC/XG水凝胶XRD、CD分析显示:该水凝胶的组成分成MC、XG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FTIR检测到Epi/Etpoil@MC/XG水凝胶栓塞剂中Epi、Etpoil、MC、XG四种物质的特征峰无变化。X线及CT显示:Epi/Etpoil@MC/XG水凝胶显影性良好,碘油化疗乳剂在MC/XG水凝胶中可稳定分散至少20天。流变测试显示Epi/Etpoil@MC/XG具备剪切稀化、温度相变特性,水凝胶在微导管通过性良好。药物释放实验显示:Epi/Etpoil@MC/XG水凝胶中的Epi第一天释放率40%,18天释放率50%。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毒性显示:该水凝胶栓塞剂生物相容性高,肿瘤抑制作用明显。成功建立兔耳廓VX2肿瘤模型,兔耳廓VX2肿瘤模型动脉栓塞实验观察到Epi/Etpoil@MC/XG具备血管栓塞能力。组织学检查证实血管腔内栓塞剂存留。结论:Epi/Etpoil@MC/XG水凝胶栓塞剂具有X线下可显影、碘化油悬浮稳定、表柔比星缓释、温度相变、剪切稀化、微导管可注射、生物安全性好的特性。
许梅[3](2020)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的情况,探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以及对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情况的影响,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n=23),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患者常规西医对症处理(退热、止吐、护肝、止痛),治疗组予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d1穴位埋线治疗以及d1-d7桂枝加大黄汤随证加减水煎剂内服治疗,于术后d1-d7监测记录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d1及术后d7的肝功能情况,分别于术后d1-d7运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进行证候积分评测、以及KPS评分。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桂枝加大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1)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前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在发热程度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腹胀便秘程度分级上,治疗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程度分级上病例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治疗组肝区疼痛发生病例及疼痛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症状持续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两组的KP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d7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腹胀便秘、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程度,以及缩短该症状的持续发生时间,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临床证候及KPS评分,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
曾雁伟[4](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针对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等因素,放化疗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8%。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创新,介入放射学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经动脉栓塞或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成熟的常规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药物高浓度以及阻断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TACE,DEB-TACE)是加载化疗药物的载药微球在肿瘤局部起到了缓慢稳定释放化疗药物以及阻断肿瘤血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只有日本学者Kennoki报道了 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案例,取得了显着的短期疗效。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数据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本课题目的是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33例晚期肺癌,每位患者均采用BAI联合DEB-TACE的治疗方案。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体表面积、年龄、体质等个体化选择化疗药物和剂量。灌注化疗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雷替曲赛4mg;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依托泊苷100mg。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吡柔比星(THP)60mg、小细胞肺癌选择伊利替康80mg,加载于载药微球(CalliSpheres,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直径300-500um)。透视下寻找到肿瘤供养动脉,根据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以及染色程度合理分配灌注化疗药物的剂量。灌注后经导管或微导管缓慢推注载药微球,栓塞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CTCAEv3.0)进行分级)。术后30天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通过住院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生存期、死亡日期以及原因,随访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至最后随访日期2020年3月15日。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寻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BAI及DEB-TACE 1-2个周期。术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病灶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术后总疾病控制率(DCR)为90.9%,总客观有效率(ORR)为72.7%。11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咯血,而术后未再出现咯血,14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例置入气管支架,12例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 7.9-14.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染色程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R(95%CI),0.398(0.226-0.70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咯血、呼吸困难等晚期肺癌合并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这是一种新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晚期肺癌治疗手段。
朱亚玲[5](2020)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肝肾功能、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肿瘤缓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我科住院的80例18岁至75岁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常规检查生化指标及胸部CT。两组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右腹股沟区穿刺点局麻后,行右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超选导入靶血管,行血管内化疗栓塞,试验药品与给药:对照组:顺铂30mg50mg+5-Fu 8001000mg,再用碘化油6ml、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00mg榄香烯注射液灌注+术后400mg榄香烯注射液静滴1周。一次介入治疗为一个疗程,术前及术后一周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癌肿瘤标志物AFP及CEA等,同时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证候、不良反应等,每一疗程结束后3月复查一次,评价缓解情况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结果:(1)生活质量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卡氏评分明显提高(P<0.05)。(2)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纳呆、神疲乏力症状改善显着(P<0.05),恶心呕吐情况改善不明显(P>0.05)。(3)毒性反应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减少、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4)免疫功能:治疗后实验组CD3+T、CD4+T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T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5)肿瘤标志物:治疗后两组AFP、CEA无明显差异(P>0.05)。(6)不良反应:实验组发热、肝区疼痛、乏力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肿瘤缓解率:实验组肿瘤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2)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可减缓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但肾功能损害方面无明显差异;(3)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发热、乏力等介入的不良反应;(4)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5)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可以提高肿瘤的缓解率。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6](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7](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任彦先[8](2020)在《基于NLR及PLR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本研究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其他危险因素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相关性,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nomogram)方式可视化呈现,并对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探讨该预测模型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计141例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新辅助化疗前血常规、性别、年龄、新辅助化疗方案、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评分、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前临床TNM分期(cTNM)、新辅助化疗后TNM分期(ypTNM)、手术方式及生存随访时间等,筛除141例患者中失访、具体生存时间无法预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的病例,最终共计1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新辅助化疗,并在评估化疗疗效后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采用X-tile软件计算NLR及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分别分为高低两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应用R软件建立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及3年、5年生存率的nomogram预测模型,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1.应用X-tile软件计算出NLR及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和185.1;2.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对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的影响因素中,年龄(≥60岁)、NLR(≥3.7)、PLR(≥185.1)、cN分期较晚、Borrmann分型及肿瘤位置分别为影响总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上述指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计算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3(95%CI:0.638-0.832),内部验证模型C-index为0.792(95%CI:0.579-0.8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显示其贴合度良好,决策曲线(DCA)显示患者净获益率范围为19%-84%,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NLR(≥3.7)、PLR(≥185.1)、新辅助化疗方案、ECOG体力评分较差及ypN分期较晚(P<0.05)。依据上述指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8(95%CI:0.587-0.794),3年及5年生存率校准图显示贴合度良好,内部验证中建模模型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36(95%CI:0.626-0.742),决策曲线显示患者净获益率范围为<8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1.新辅助化疗前高NLR(≥3.7)及高PLR(≥185.1)提示行新辅助化疗后总缓解率较差,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较低;2.年龄(≥60岁)、NLR(≥3.7)、PLR(≥185.1)、cN分期较晚、Borrmann分型及肿瘤位置分别为影响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60岁),NLR(≥3.7)、PLR(≥185.1)、新辅助化疗方案、ECOG体力评分及ypN分期较晚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所建立的化疗疗效预测模型和生存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
Experts Committee f Practice uidelines for iagnosis and reatment of rimary hepatic arcinoma(v.2019);[9](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提出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本规范中的"
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NationalHealthandHealth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0](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研究指明
二、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插管化疗药物配伍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插管化疗药物配伍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2.2.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
2.2.5 穿刺活检 |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
2.4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
2.4.1 肝癌标本处理和取材 |
2.4.2 病理学诊断要点 |
2.4.3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 |
2.5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
3 分期 |
4 治疗 |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4.1.3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 |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
4.1.5 手术切除技术 |
4.1.6 术前治疗 |
4.1.7 术后治疗(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 |
4.2 肝移植术 |
4.2.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
4.2.2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
4.3 局部消融治疗 |
4.3.1 常见消融手段包括 |
4.3.2 基本技术要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4.3.3 对于直径≤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
4.3.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
4.4.1 TACE的基本原则 |
4.4.2 TACE的适应证 |
4.4.3 TACE禁忌证 |
4.4.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53](证据等级3) |
4.4.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4.6 TACE治疗的疗效评价 |
4.4.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47] |
4.4.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
4.4.9 TACE治疗注意点 |
4.5 放射治疗 |
4.5.1 外放射治疗 |
4.5.2 内放射治疗 |
4.6 系统治疗 |
4.6.1 一线治疗 |
4.6.2 二线治疗 |
4.6.3 其他治疗 |
4.7肝癌破裂治疗 |
附录 |
附录1证据等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 |
附录2肝癌的新型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介绍 |
附录3原发性肝癌及相关病变的诊断名词(参照2019版WHO分类标准)[237] |
附录4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报告模板 |
附录5门静脉癌栓分型 |
附录6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 |
附录7肝癌外放射治疗正常组织具体耐受剂量参考 |
附录8正在进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的研究 |
附录9《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编写专家委员会 |
(2)可显影药物缓释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1.1.1 常规TACE(cTACE) |
1.1.2 可载药微球TACE (DEB-TACE) |
1.1.3 临床常用非载药栓塞剂 |
1.2 栓塞微球的研究进展 |
1.2.1 X线下显影微球 |
1.2.2 MRI可显影微球 |
1.2.3 多模态显影微球 |
1.2.4 磁热颗粒 |
1.2.5 显影载药微球 |
1.2.6 明胶栓塞微球制备方法 |
1.3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
1.3.1 Pickering乳剂 |
1.3.2 水凝胶 |
1.4 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制备 |
1.4.1 兔动脉栓塞实验动脉穿刺入路的选择 |
1.4.2 兔VX2动物模型的建立 |
1.4.3 兔耳廓VX2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 |
1.5 本研究的基本实验构想及研究内容 |
1.5.1 栓塞用多模态显影微球的制备及磁热效应的体外研究 |
1.5.2 可显影药物缓释水凝胶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
2 栓塞用多模态显影微球的制备及磁热效应的体外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明胶栓塞微球合成 |
2.2.3 可显影明胶栓塞微球合成 |
2.3 结果 |
2.3.1 明胶微球的合成 |
2.3.2 可显影明胶栓塞微球合成 |
2.3.3 最终实验方案的确定 |
2.3.4 成球率 |
2.3.5 载药量 |
2.3.6 粒径分布 |
2.3.7 Fe_3O_4纳米颗粒明胶微球X线/CT显影能力结果 |
2.3.8 最优化微球 |
2.3.9 MRI显影能力 |
2.3.10 磁热能力检测 |
2.3.11 微球生物安全性检测结果 |
2.3.12 微球在微导管内的通过性结果 |
2.3.13 微球在强酸及无水酒精中的稳定性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本章小结 |
3 可显影药物缓释水凝胶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3.2.2 Epi/Etpoil@MC/XG制备 |
3.2.3 表征 |
3.2.4 流变测量 |
3.2.5 体外药物释放 |
3.2.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3.2.7 动物实验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水凝胶的表征 |
3.3.2 Epi/Etpoil@MC/XG悬浮稳定性、显影性能表征 |
3.3.3 Epi/Etpoil@MC/XG流变特性 |
3.3.4 Epi/Etpoil@MC/XG药物缓释性能 |
3.3.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
3.3.6 体内栓塞评价实验 |
3.4 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全文总结 |
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4.2 特色与创新 |
4.2.1 栓塞用多模态显影微球的制备及磁热效应的体外研究 |
4.2.2 可显影药物缓释水凝胶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
4.3 存在问题及不足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科研立项 |
三、参加学术会议 |
致谢 |
(3)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及TACE综合征的研究 |
1 肝癌流行病学 |
2 肝癌的治疗 |
3 TACE术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
4 小结 |
文献研究二: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和TACE综合征的研究 |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2 肝癌TACE后的中医认识 |
3 中药治疗 |
4 外治治疗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2 导师学术思想 |
3 临床运用 |
4 作用及药理分析 |
5 穴位分析 |
6 特色与优势 |
7.疗效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肝癌诊断标准 |
1.3 临床分期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临床观察指标 |
2.3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
3.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3.3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3.4 毒性反应比较 |
3.5 免疫指标比较 |
3.6 肿瘤标志物比较 |
3.7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8 肿瘤缓解率比较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普外肿瘤科肿瘤患者卡氏(KPS)评定表 |
附录3--第8版肝癌TNM分期 |
附录4--中医症状分级量表 |
附录5--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2.2.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
2.2.5穿刺活检: |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
2.4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
2.4.1 肝癌标本处理和取材 |
2.4.2 病理学诊断要点 |
2.4.3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 |
2.5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
3 分期 |
4 治疗 |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4.1.3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 |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
4.1.5手术切除技术: |
4.1.6术前治疗: |
4.1.7 术后治疗(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 |
4.2肝移植术 |
4.2.1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
4.2.2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
4.3 局部消融治疗 |
4.3.1 常见消融手段包括 |
4.3.2 基本技术要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4.3.3 对于直径≤5cm的肝癌治疗选择: |
4.3.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
4.4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
4.4.1 TACE的基本原则: |
4.4.2 TACE的适应证: |
4.4.3 TACE禁忌证: |
4.4.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53](证据等级3) |
4.4.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4.6 TACE治疗的疗效评价: |
4.4.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47]: |
4.4.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
4.4.9 TACE治疗注意点 |
4.5 放射治疗 |
4.5.1 外放射治疗 |
4.5.2内放射治疗: |
4.6 系统治疗 |
4.6.1 一线治疗 |
4.6.2 二线治疗 |
4.6.3 其他治疗 |
4.7 肝癌破裂治疗 |
附录 |
附录1证据等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 |
附录2肝癌的新型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介绍 |
附录3原发性肝癌及相关病变的诊断名词(参照2019版WHO分类标准)[237] |
附录4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报告模板 |
附录5门静脉癌栓分型 |
附录6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 |
附录7肝癌外放射治疗正常组织具体耐受剂量参考 |
附录8正在进行与免疫检点抑制剂有关的研究 |
附录9《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编写专家委员会 |
(8)基于NLR及PLR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资料收集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3.1 血常规采集条件 |
2.3.2 主要检测仪器 |
2.3.3 主要检测试剂 |
2.3.4 仪器的校准、调试及报警信息设置 |
2.3.5 血常规检测流程 |
2.4 诊断与治疗 |
2.5 疗效评估与随访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基线资料 |
3.2 NLR及 PLR的最佳截断值 |
3.3 新辅助化疗后总缓解率的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
3.3.1 对新辅助化疗后总缓解率影响因素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 |
3.3.2 建立预测新辅助化疗后总缓解率的nomogram |
3.3.3 总体缓解率模型的验证和评价 |
3.4 新辅助化疗后总生存率的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
3.4.1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3.4.2 生存分析 |
3.4.3 建立预测3 年及5 年生存率的nomogram |
3.4.4 生存率预测模型的验证及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9)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2.2.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
2.2.5 穿刺活检 |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
2.4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
2.4.1 肝癌标本处理和取材 |
(1)标本处理要点包括: |
(2)标本取材要点: |
2.4.2 病理学诊断要点 |
(1)大体标本描述[45]: |
(2)显微镜下诊断: |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
(4)分子检测: |
2.4.3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 |
2.5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
3 分 期 |
4 治 疗 |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术前患者全身情况及肝储备功能评估 |
4.1.3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 |
(1)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CNLCⅠa期、Ⅰb期和Ⅱa期肝癌是手术切除的首选适应证。 |
(2)对于CNLC |
(3)对于CNLC |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
(1)术中判断标准: |
(2)术后判断标准: |
4.1.5 手术切除技术 |
4.1.6 术前治疗 |
4.1.7 术后治疗(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 |
4.2 肝移植术 |
4.2.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
4.2.2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
4.3 局部消融治疗 |
4.3.1 常见消融手段 |
(1)RFA: |
(2)MWA: |
(3)PEI: |
4.3.2 基本技术要求 |
4.3.3 对于最大径≤5 |
4.3.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
4.4 TACE |
4.5 放射治疗 |
4.5.1 外放射治疗 |
(1)外放射治疗适应证: |
(2)外放射治疗禁忌证: |
(3)外放射治疗实施原则与要点: |
(4)外放射治疗主要并发症: |
4.5.2 内放射治疗 |
4.6 系统治疗 |
4.6.1 一线治疗 |
(1)索拉非尼(sorafenib): |
(2)仑伐替尼(lenvatinib): |
(3)系统化疗: |
4.6.2 二线治疗 |
(1)瑞戈非尼(regorafenib): |
(2)其他二线治疗方案: |
4.6.3 其他治疗 |
(1)中医中药治疗 |
(2)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
(3)对症支持治疗 |
(4)系统治疗的疗效评价 |
4.7 肝癌破裂治疗 |
附录1 肝癌的新型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介绍 |
附录2 原发性肝癌及相关病变的诊断名词(参照2019版WHO分类标准)[237] |
附录3 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报告模板 |
附录4 门静脉癌栓分型 |
附录5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 |
附录6 肝癌外放射治疗正常组织具体耐受剂量参考 |
附录7 正在进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的研究 |
四、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插管化疗药物配伍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传染病信息, 2020(06)
- [2]可显影药物缓释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D]. 赵玮.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3]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许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D]. 曾雁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5]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D]. 朱亚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02)
- [7]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肝癌电子杂志, 2020(01)
- [8]基于NLR及PLR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D]. 任彦先. 兰州大学, 2020(01)
- [9]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Experts Committee f Practice uidelines for iagnosis and reatment of rimary hepatic arcinoma(v.2019);. 中国临床医学, 2020(01)
- [1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NationalHealthandHealth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