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的还是整合的过程女性主义?——论南希·豪威尔和玛乔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

分离的还是整合的过程女性主义?——论南希·豪威尔和玛乔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

一、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余永跃,雒丽[1](2016)在《西方过程女性主义解读》文中研究表明西方现代女权主义因其种种理论与实践局限而陷入困境,代之而起的解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有余、建构不足,过程女性主义则弥补了这一缺憾。过程女性主义将过程哲学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开放性"和"互依性",反对男女两性对抗和女性中心主义,主张用一种"共同创造"的思维来实现男女两性"普遍而健康发展",它具有多元化、和谐性、创造性的特征,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李冬雪,祖磊[2](2011)在《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借鉴吸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主张而形成的具有建设性维度的一股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以及理安·艾斯勒和凯瑟琳·凯勒的理想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等都是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探寻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阐释其理论观点,辩证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价,对丰富我国女性主义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女性解放和发展道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焦亭[3](2009)在《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方兴未艾的过程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之一,其创始人怀特海曾明确声称与西方思想相比,他的过程哲学更贴近东方,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因为中国人的思维在本质上是关系的和过程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过程哲学是与其本土思维最为接近的西方学术流派;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传统心理文化是过程哲学的古代先驱。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过程思想家都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这两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生生不息”的过程观;“和谐共生”的和谐观。儒道佛三家都把人的心灵、社会、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来)及世界万物看作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联系的大系统,都努力寻求使万物成为有机整体的普遍统一性,最后殊途同归,都归之于“道”,即使万物成为有机整体的某种普遍统一性和一般规律性。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这种整体观或说有机联系观与怀特海的宇宙有机论是相通的。怀特海反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主义思维模式,认为“事件”是世界的基本要素,事件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包涵形成综合的统一体,即有机体。小至原子、分子,大到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有机体。过程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有机体构成的,但它又不是一个静止的机体,而是一个活动的结构。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整个宇宙就是一种面向新颖性的创造性进展,而不是一种稳定的形态学意义上的宇宙。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与怀特海的哲学一样,都认为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宇宙是一个逝逝不已、无穷往复、生成流变、创造自新的过程。怀特海以有机过程的宇宙观代替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把环境、资源、人类视为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生命共同体,即生态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人与自然是共生共长的伙伴关系。这种和谐共生的精神在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里也得到了独特的诠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当然,由于产生背景和关注视角的差异,这两种思想也存在着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庸与冒险;无为与创造;磨难与享受。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一方面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使大民族千年延续,但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与之相对的是,过程哲学非常崇尚冒险,因为宇宙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都必须有冒险。这里主要是指观念的冒险,是某些先进观念在加速人类文明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对新的完美的追求。”道家的“无为”思想带有消极避世、虚无主义色彩,看不到人对自然和社会改造的“有为”一面,不包括竞争意识,既不鼓励人们为改善个人境遇而奋斗,也不倡导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奉献,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与之相对的是,怀特海的哲学是创造性的哲学,他所推崇的是好奇心和新颖性。其实,整个过程哲学就蕴涵着对创造性的推崇,在怀特海眼中,所谓“过程”并非什么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而是“新奇的演进”。佛教思想是关于苦难的思想,整个修行无疑是以戒为师、自我磨练、自我斗争的过程,漫长而又充满艰辛。与之相对的是,过程哲学认为“享受”这个语词比“过程”更富有启发,而且过程的所有单位(无论是在人的层次上,还是在电子的层次上)都是以享受为特征的,都有着某种主观直接性,都具有内在的价值。总之,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在一种后现代的语境中,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跨时空的相遇和交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深入开展过程哲学的研究有利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创新研究以及心理学的整合与本土化发展,并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存在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这对于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方略的意义和作用更为重大。

南文化[4](2008)在《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西方企业文化发展的当代形态,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一种管理实践,也是一种哲学运思。众多学者反思企业社会责任。美国学者施沃伦是其代表性人物之一。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以其独特性已经引起世人关注,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解读。因此,研究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是哲学理论发展、科学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需要,更是融入新全球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立足的社会现实是自觉的资本主义。自觉的资本主义是施沃伦们所指称的、有别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与别一种后现代主义相关联的别一种资本主义。别一种后现代主义指的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偏重于思,主要发生在学界;别一种资本主义是自觉的资本主义,它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偏重于行,主要发生在商界。但在倡导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性”以及拒绝“分离性思维”或“碎化性思维”等核心哲学理念上,二者却惊人地一致。受西方古老智慧、东方智慧和后现代思潮影响,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以精神有机整体论为其哲学基石,抨击以单纯追求物质金钱、以在残酷竞争中获胜为满足的物质主义,反对以分离与自治为特征的实体主义,消解无限细分与理性至尚的理性极权,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主张精神性追求胜于肉体物质享受的精神主义,弘扬内在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观,注重凭直觉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倡导以人为本和全球平等、合作共创、多赢的全球主义价值观。“精神”构成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范畴。施沃伦认为,万物都属于同一个精神本质,世间一切都是一种精神的创造,即使是神创宇宙也是从“我想创造什么”这一理念开始的。作为与有形的金钱物质相对应的、现实生活的整合性力量,“精神”是人性和人生的“统一的意义”,是“永恒智慧”,更是人的智慧与意志。施沃伦预见,伴随新全球化,人类社会忽视或者殆于履行社会责任的竞争岁月正在逝去,体现世界精神有机整体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时代已经到来。施沃伦以精神有机整体论为哲学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建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体系,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地履行社会责任实践,以既能如所期待地实现现代化,又能成功地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上的积极意义。诚然,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理念并不改变资本唯利是图的逻辑和本性,它反理性但不反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有掩盖资本本质的嫌疑。同时,它忽视、抹煞落后地区发展权,在看待环保等问题上也过于盲目乐观,等等,有待于我们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反思。

南文化[5](2008)在《论施沃伦的女权回归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施沃伦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其"女权回归"的思想在美国妇女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随着人性的成熟,男女同体的统一人格将取代男女二分的不健康人格。女权的回归带来"共创"、"共赢"的理念和全球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环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进而改变资本主义的竞争本质。

印大双[6](2006)在《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评析》文中认为后现代女权主义不再以“女权主义价值”为单一鹄的,而是力图展现一种作为存在方式和话语方式,既非男性化的,也不是纯粹女性化的“第三态”思维。以权力为中心,通过不断生成权力资源、划分新的权力场域并使权力多元化,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半径更加扩大,话语权在更大幅度上提升。后现代女权主义通过强调对社会、文化的边缘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实现社会批判、与改造的目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政治性、开放性、参与性三大特征正意味着它背离了关注超验、本体和形而上学的批判学派视角,转而关注微观、具体、经验和日常的世俗生活。后现代女权主义颠覆了男权语言,去除藻饰的本真叙述穿透被蒙蔽的事实,将个体的本体体验嵌入行将弥合的历史裂隙之中,以非理性、无逻辑、反思维的散漫表达。后现代女权主义多元构成的非线性时间序列从学理层面来看,也正是人类文化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独特角度,一种性别的角度。后现代女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多维的认知思想,具有理想的光辉,后现代女权主义为建构弘扬独立自由自主的健康人格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后现代女权主义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父权制所确立的象征秩序,改变了专业性的思维方式,拓展了理论批评的话语空间。

李世雁,曲跃厚[7](2004)在《论过程哲学》文中提出过程哲学在国外被看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来源,是后现代思想的组成部分。文章评述过程哲学产生发展的情况;分析了过程哲学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重新解读本体论的实在;它用规劝性的上帝、有感觉、有爱的上帝代替了刚性的上帝;它支持一种彻底的生态学世界观,即承认人类与自然之复杂的相互关系,因而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由此也支持了生态女权主义和“生态纪”学说。这对于解决当前的全球生态危机有重要意义。

满达日花[8](2003)在《全国报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03.1~2003.3)》文中研究表明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阿尔及利亚战争前后的法国种族主义:以阿尔及利亚移民在法国社会地位的变化为例/张庆海//世界民族.-2003,(1).-11~20从民族的角度谈国民的必要素质/陈烨//广西民族研究.-2003,(1).-1~6邓小平民族团结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罗树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102~106加拿大民族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胡敬萍//广西民族研究.-2003,(1).-7~11

王治河,曲跃厚[9](2003)在《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文中研究指明过程女权主义是当代美国学界一股新兴思潮 ,它是一种试图将过程思想和女权主义结合起来的努力。它既是建立在怀特海过程哲学基础上的过程思想在女权主义领域创造性的应用 ,也是立足于现实的女权主义对过程思想的丰富。本文通过考察两位当今活跃在美国学术舞台的过程女权主义思想家———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不同的思想进路 ,亦即通过考察南希·霍威尔的分离式的过程女权主义和玛约丽·苏哈克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 ,大致勾勒过程女权主义这一新兴思潮的理论内涵 ,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思潮的关注。

二、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过程女性主义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局限及其危机
    ( 一) 根深蒂固的两性对立观念
    ( 二) 夸大的普遍主义
    ( 三) 执着于女性中心主义,却又丢失“自我”
二、过程女性主义的演进过程与主要观点
三、过程女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 一) 多元化
    ( 二) 和谐性
    ( 三) 创造性
四、过程女性主义的评价与启示
    ( 一) 过程女性主义的评价
    ( 二) 借鉴及启示

(3)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过程哲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研究现状
    1.2 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及其研究现状
2 过程哲学的基本观点
    2.1 过程哲学的本体论
        2.1.1 世界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构成的整体
        2.1.2 有机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过程
    2.2 过程哲学的价值论
    2.3 过程哲学的生态观
3 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要义
    3.1 儒家的心理思想
    3.2 道家的心理思想
    3.3 佛教的心理思想
4 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与过程哲学之契合
    4.1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4.2 “生生不息”的过程观
    4.3 “和谐共生”的和谐观
        4.3.1 人与人的和谐
        4.3.2 人与自然的和谐
        4.3.3 人与自我的和谐
5 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与过程哲学之分歧
    5.1 儒家心理思想与过程哲学的分歧:中庸与冒险
    5.2 道家心理思想与过程哲学的分歧:无为与创造
    5.3 佛教心理思想与过程哲学的分歧:磨难与享受
6 研究意义
    6.1 理论意义
        6.1.1 心理学的整合与发展
        6.1.2 心理学的本土化
    6.2 实践意义
        6.2.1 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
        6.2.2 构建和谐社会
7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场:语境与路径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当代新形态:在场及实践样态之一
    三、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范畴与实践样态之二
第一章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自觉的资本主义时代
        一、别一种资本主义时代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方位实践
        三、施沃伦其人其事
    第二节 三大向度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古老的智慧”
        1.1、赫耳墨斯的智慧
        1.2、基督教哲学
        二、东方智慧
        三、后现代思潮
第二章 精神主义: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本体论
    第一节 施沃伦的精神本体论
        一、精神范畴
        二、精神主义主张
    第二节 施沃伦对物质主义的批判
        一、肉体与灵魂
        二、痛苦与快乐
        三、匮乏与丰裕
        四、分离与不平等
    第三节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本体论批判
第三章 整体有机论: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辩证法
    第一节 有机整体论主张
    第二节 施沃伦对实体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主义辩证法批判
        一、普遍联系、合作共创的世界有机整体
        二、精神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回到黑格尔”
        三、施沃伦精神主义辩证法忽视或刻意回避矛盾和矛盾分析
第四章 直觉主义: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论
    第一节 施沃伦的直觉主义主张及其对理性至尚的批判
    第二节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直觉主义方法论批判
        一、关于理性、非理性与直觉——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看施沃伦的直觉主义方法
        二、实践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性观的核心
第五章 全球主义: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第一节 施沃伦的全球主义价值观建构
    第二节 全球主义:施沃伦对民族主义(个人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主义价值观批判
        一、从“自我”人格主体价值观及其演变看施沃伦的全球主义价值观
        二、从交往实践观透视施沃伦的全球主义价值观
第六章 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人本主义历史观
    第一节 人生幸福与人生意义
        一、人生幸福与意义:施沃伦人本主义的集中体现
        二、过度活动:施沃伦人本主义批判
    第二节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一、施沃伦关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二、员工主体性回归的企业社会责任——施沃伦关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批判
    第三节 企业对女性的责任
        一、施沃伦的女权回归思想
        二、施沃伦女性地位回归思想批判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一、施沃伦视野中的社会责任投资
        二、对施沃伦社会责任投资的再认识
    第五节 休闲:施沃伦的人生理想样态
        一、施沃伦的休闲思想
        二、反思时代:施沃伦休闲思想的逻辑起点
        三、施沃伦的休闲思想批判
结语: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
    一、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文化变革
    二、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实践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5)论施沃伦的女权回归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性原则的独特视野
二、统一人格的人性论向度
三、过程女权主义的思想基础
四、女权演变的历史维度

(6)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从女权主义到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擅变
    一、女权主义的发展
    二、女权主义流派
    三、女权主义学术发展
    四、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特征
第二章 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网络互动
    一、“木子美”现象与网络中的后现代女权主义
    二、管窥后现代女权主义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拓展
    三、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网络互动
    四、后现代女权主义在网络互动中的误区
    五、结语
第三章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扩张与异化
    一、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扩张
    二、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异化
    三、结语
第四章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困境
    一、后现代女权主义之误区
    二、后现代女权主义之悖论
    三、结语
第五章 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策略
第六章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评析
    一、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范式与话语汰变
    二、平权与霸权——关于性别平等的考量
    三、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中国化思考
    四、后现代女权主义之走向
    五、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评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四、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过程女性主义解读[J]. 余永跃,雒丽.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02)
  • [2]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A]. 李冬雪,祖磊. 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3]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D]. 焦亭.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4]施沃伦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D]. 南文化. 苏州大学, 2008(04)
  • [5]论施沃伦的女权回归思想[J]. 南文化.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6]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评析[D]. 印大双. 南京师范大学, 2006(05)
  • [7]论过程哲学[J]. 李世雁,曲跃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 [8]全国报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03.1~2003.3)[J]. 满达日花. 广西民族研究, 2003(02)
  • [9]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权主义[J]. 王治河,曲跃厚. 国外社会科学, 2003(01)

标签:;  ;  ;  ;  ;  

分离的还是整合的过程女性主义?——论南希·豪威尔和玛乔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