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马佳楚[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丹[2](2021)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现状,通过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观察对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评价整体干预效果,以期实现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从院内到家庭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评价成本效益,探索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患者干预的具体途径与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治疗出院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06例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类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分组,在该院7家城市医共体服务范围内并选择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的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列为干预组(n=53),未选择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的患者列为对照组(n=53),对照组住院期间行无创通气治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出院后进行临床现行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指导外,出院后实施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长共6个月。患者可通过使用微脉应用程序中的医护上门选择本院的家庭无创通气项目板块,通过微信群管理、线上护理服务,线下上门服务的方式个性化针对性的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两个时间点,收集呼吸机使用时长>6h/d的实际天数、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睡眠呼吸参数及Epworth嗜睡评分、护理相关成本指标及患者相关效益指标。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失访情况:干预前两组分别纳入53例,共失访4例,最终总样本量102例,其中干预组51例,对照组51例。2.基线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一般资料中,其中男性83例,女性1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7例,初中有23例,高中及以上有12例。干预组平均年龄为(47.20±5.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6.84±7.00)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值之间的均衡性,采用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居住方式、结算方式及是否吸烟之间均衡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病程、肺功能分级之间的均衡性。经检验得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6个月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干预组为(13.41±5.27),对照组为(14.22±5.24);肺部呼吸功能包括PH、Pa CO2、Pa O2、FEV1及FEV1/FVC值,睡眠呼吸功能包括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值与Epworth嗜睡评分数值,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1)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天数(22.31±3.17)高于对照组天数(15.18±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差值(8.90±5.67)大于对照组差值(0.96±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部呼吸功能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后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干预组PH、Pa O2、FEV1、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Pa CO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PH、Pa O2、FEV1、FEV1/FVC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值,干预组Pa CO2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值,两组差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呼吸功能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除Epworth嗜睡评分外均有所改善。干预后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干预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值高于对照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Epworth嗜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值,干预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值,两组差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Epworth嗜睡评分差值(-1.25±4.73)小于对照组差值(-0.22±5.39),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成本效益指标: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成本效益情况,干预组护理服务次数、总护理服务成本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ECOPD次数、住院次数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2.“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肺部呼吸功能,升高PH与Pa O2值至正常范围,降低Pa CO2、FEV1、FEV1/FVC值至正常水平。3.“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功能,提高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AHI值、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但对日间嗜睡程度的改善不显着。4.“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应用于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每位患者申请护理服务次数半年内平均为1.5次,即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普遍存在;护理服务成本处于中等水平,在本地区患者经济承受范围内,可为患者所接受;但“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效益指标中的AECOPD次数及住院次数的减少效果不显着。
焦凡[3](2021)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方案,探讨其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自我管理能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促进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6例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与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干预持续1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CAT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呼吸困难程度(m MRC)、运动耐力(6MWT)、自我管理能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平均每日用机时长、每日用机时长>4h天数百分比)。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研究并收集资料的患者有7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干预前,观察组CAT评分(25.78±3.87)分与对照组(24.81±3.7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AT评分(19.42±3.99)分低于对照组(22.39±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CAT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功能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28.69±7.60,FEV1/FVC:42.78±5.46)较对照组(FEV1%:29.09±7.49,FEV1/FVC:43.20±5.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33.13±7.68,FEV1/FVC:46.35±4.11)与对照组(FEV1%:28.99±7.31,FEV1/FVC:43.38±3.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呼吸困难程度干预前,观察组m MRC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 MRC等级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m MRC等级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 MRC等级干预前后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耐力干预前,观察组6MWT(233.14±33.65)米与对照组(237.45±32.61)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265.47±34.08)米高于对照组(239.24±30.81)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6MWT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WT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33.53±17.63)分与对照组(130.47±17.9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55.64±15.35)分显着高于对照组(134.34±17.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呼吸机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平均每日用机时长为(8.40±2.62)h,对照组为(5.74±2.65)h,观察组每日用机时长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机时长>4h的天数百分比为(71.06±12.74),对照组为(58.36±12.84),观察组用机时长>4h的天数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可提高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运动耐力的增加。2.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可增加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戴机时间,提高呼吸机治疗依从性,且有助于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付睿,蔡乐[4](2021)在《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云南某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仅在云南某三甲医院发生再入院的COPD患者以及同时间段内就诊于同一医院并且未发生任何医疗机构再入院的COP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重返组COPD患者平均年龄、居住地为昆明市区、离医院距离0~10 km的比例、平均相对权重RW和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非重返组(P <0.01),而非重返组COPD患者农民或无业、使用呼吸机的比例、病程在1 a以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重返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居住地为市区、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和平均住院天数越长的COPD患者重返入院的可能性越大(P <0.01)。结论可利用分级诊疗等措施对于年龄越大、居住于昆明市区、病程较长、根据DRGs数据平台相关反馈患者权重高、有呼吸机治疗、特定DRG分组、住院平均时间长进行分级,难度较高较危重的患者该三甲医院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及临床路径,而对于情况较好的患者可在距离较近的社区医院进行普通治疗,从而降低COPD患者的重复入院次数,合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葛慧青,孙兵,王波,徐培峰,何国军,梁国鹏,段开亮,王吉梅,丁洁,储慧文,李海超,赵宇,袁雪,周永方,倪忠,刘婷婷,王振,韩一骄,韦碧琳,刘凯[5](2020)在《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道廓清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是基于重症患者气道廓清的受损机制,结合药物和非药物气道廓清治疗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的专家共识有:(1)高渗盐水及等渗盐水雾化治疗可用于诱导痰液生成,以利于标本采集;(2)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建议根据气道分泌物黏度按需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3)由于缺乏气道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建议不使用气道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用于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治疗;(4)对患者实施气道廓清治疗前均需进行呼吸功能和排痰障碍原因的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气道廓清方案;(5)呼气末正压/高频振荡呼气末正压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廓清,其相对常规物理治疗疗效更明确,治疗效果取决于所选装置、设定阻力以及患者的依从性;(6)气道廓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方案,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气管镜联合振动排痰能显着增加气道分泌物的清除量;(7)机械咳嗽辅助技术可用于呼气肌无力的患者,而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汪亚亚[6](2020)在《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COPD及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凝血功能、肺动脉压、合并症等,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COPD合并OSAHS的相关因素,旨在提高OS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并为早期预防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就诊符合2018年GOLD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123例,根据2011年OSAHS指南诊断标准以及PS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64例和OS组59例。收集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颈围、吸烟史、打鼾史;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的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夜间憋醒、白天嗜睡;辅助检查: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肺功能(FEV1、FEV1%pred、FVC、FEV1/FVC)、心脏B超(PASP)、凝血功能(APTT、PT、TT、FIB、FDP、DD)、多导睡眠监测(AHI、LSaO2、MSaO2、Ts90%)。通过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两组上述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AHI与临床特征、肺功能、动脉血气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纯COPD组和OS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MI、颈围有差异,OS组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的吸烟及打鼾史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2.单纯COPD组和OS组临床表现比较,咳嗽、咳痰、发热、白天嗜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或(和)发绀、夜间憋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组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两组的合并症中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有统计学意义,OS组明显多于单纯COPD组(P<0.01),而合并冠心病构成比无差别(P>0.05)。3.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比较,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PaO2、SaO2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PaCO2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在FEV1、FEV1%pred、FVC方面总体无差异(P>0.05),但OS组FEV1/FVC低于单纯COPD组(P<0.05)。4.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比较肺动脉收缩压总体有差异,OS组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两组肺动脉高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人数多于单纯COPD组(P<0.05)。5.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凝血功能比较,APTT、TT、FIB、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组APTT、TT低于单纯COPD组(P<0.01),FIB、FDP、DD高于单纯COPD组(P<0.01),而PT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比较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总体均有统计学差异,OS组AHI、Ts90%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LSaO2、MSaO2显着低于单纯COPD组(P<0.01);通过相关性检验得出OS组AHI与颈围、BMI、PaCO2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4、0.905、0.761,P均<0.01);AHI与FEV1/FVC、PaO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7,-0.856,P均<0.01)。7.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颈围(OR=3.453,95%CI:2.004-5.948,P<0.01)、BMI(OR=3.467,95%CI:2.268-6.696,P<0.01)、打鼾(OR=5.925,95%CI:2.622-13.386,P<0.01)、吸烟(OR=2.503,95%CI:1.076-5.822,P<0.05)均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高BMI的COPD患者容易合并OSAHS,且COPD患者伴有打鼾、夜间憋醒等临床表现时,需要及时行PSG检测,避免漏诊OS。2.OS患者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血液高凝程度较单纯COPD患者更严重;OS患者AHI与颈围、BMI、PaCO2呈正相关,与FEV1/FVC、PaO2呈负相关。3.OS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更易发生肺动脉高压。4.颈围、BMI、打鼾、吸烟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丽蓉[7](2020)在《光电体积描记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血管风险模型临床评估与聚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光电体积描记技术(PPG)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心血管风险模型的可行性以及运用PPG技术建立OSAHS临床亚型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OSAHS判定标准及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睡眠及呼吸相关事件判读手册入选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设备(PSG)监测,佩戴PPG记录指尖的脉搏波信号;通过PPG技术衍生参数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对符合自动呼吸机调压(APAP)标准且同意呼吸机治疗的OSAHS患者,APAP调压治疗后的风险参数前后对比分析;根据CRI为0.5的心脏风险截点建立高风险及低分险两组,系统性聚类和K-means聚类建立OSAHS心血管风险模型的临床亚型。结果:1)OSAHS组为150例(轻度52例,中度39例和重度59例),对照组为68例。四组在性别、年龄、身高、SBP、吸烟史、打鼾史、合并症病史无差异(P>0.05);体重、BMI、颈围、腰围和DBP在中重度OSAHS组升高(P<0.05),LaSO2在中重度OSAHS组降低(P<0.001)。CRI在中重度OSAHS组升高(P<0.001)。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年龄、BMI、颈围、腰围、AHI、LaSO2和CRI可以影响高血压合并症的发生。其中CRI为影响高血压发生最强的因素(P<0.001,回归系数为1.971)。CRI与身高呈负向相关(r=-0.274 P<0.001),与年龄呈正向相关(r=0.466 P<0.001),与SBP呈正向相关(r=0.254 P<0.001),与LaSO2呈负向相关(r=-0.200 P=0.003),与AHI呈正向相关(r=0.246 P<0.001),与ODI呈正向相关(r=0.176 P=0.009)。CRI评估高血压的发生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59.1%,P值<0.001,AUC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1)。2)PWAⅠ和PPT在四组中无差异(P>0.05)。RCRD、PASD、SPO2Ⅰ和TimeBelow90在重度OSAHS组升高(P<0.001),PRⅠ在中重度OSAHS组减小(P<0.001)。CRI与RCRD、PRⅠ、PWAⅠ、PPT、PASD、SPO2Ⅰ和TimeBelow90呈正相关。CRI与LaSO2和Arrihyth无关(P>0.05)。AHⅠ与LaSO2、ODI、RCRD、PRⅠ、PWAⅠ、PASD、SPO2Ⅰ和TimeBelow90呈正相关。AHI与性别,年龄以及PTT无相关性(P>0.05)。PWAⅠ、PTT、PASD是CRⅠ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280,P<0.001;回归系数0.464,P<0.001;回归系数0.332,P<0.005)。3)APAP滴定治疗后AHI降低(P=0.001),LaSO2升高(P=0.062),CRI下降(P<0.001),PWAⅠ和Arrihyth在APAP治疗前后无差异。RCRD、PTT、PASD、SPO2Ⅰ和TimeBelow90在APAP治疗后均下降(P<0.05)。4)CRI>0.5组在吸烟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年龄、腰围、SBP均高于CRI<0.5组(P<0.05);AHI和ODI中较低风险组高,LaSO2较低风险组低。OSAHS系统聚类分析为:第一类为OSAHS生理和睡眠指标;第二类为高血压合并症;第三类为不良的嗜好;第四类为OSAHS合并症等;第五类为夜间血氧的指标。OSAHS临床亚型可分为:第一类青年高心血管风险组;第二类无心血管风险组;第三类高血压和高心血管风险组;第四类老年高心血管风险组。结论:1)PPG技术可运用OSAHS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模型的评估,CRI可以反应OSAHS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且预测高血压的发生。2)CRI及衍生参数在评估OSAHS心血管风险模型方面优于AHI,CRI与年龄,自主神经,动脉僵硬度,中枢性睡眠呼吸事件以及缺氧的多个参数相关,复合参数的风险罗盘可客观预测心血管风险。3)APAP干预后CRI与AHI均能改善,在APAP干预下PWAⅠ和Arrihyth无改变,这可能是OSAHS心血管并发症无法获得改善的原因。4)建立了纳入CRI的心血管风险模型以及OSAHS心血管并发症的4大类临床亚型。
郭丹[8](2020)在《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BCW理论为框架,制定应用于OSAHS患者的具有规范化、个体化特色的健康教育内容,探索现代社会生活中更加便捷、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2.探讨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重度OSAHS患者生活行为习惯、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白天嗜睡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效果,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内蒙古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睡眠中心,经PSG监测,依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0~90)号,奇数组为实验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措施。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开展效果评价,评价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呼吸暂停知识测试量表(AK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魁北克睡眠问卷(QSQ)、中文版睡眠呼吸暂停自我效能量表(C-SEMSA)。问卷收回后核对其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将每一份问卷进行编号,使用Epi Data3.1录入核对,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OSAHS患者现况描述:研究结果表明OSAH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患者普遍存在肥胖、白天嗜睡、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较差。2.干预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相关资料、行为习惯资料、OSAHS各特异性调查问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对照组在AKT评分和自我效能感的风险认知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BMI、腰臀比、各行为习惯、夜尿情况及次数、AKT评分、ESS评分、PSQI评分、QSQ总分及其白天嗜睡、白天症状、夜间症状三个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评价指标比较,除颈围和QSQ量表中的情绪、社会交往两个维度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本研究基于BCW理论框架,制定了适用于中重度OSAHS患者的具有规范化、个体化特色的健康教育内容。2.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相比,更能提高中重度OSAHS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诊疗活动,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变与维持,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BMI和腰臀比,改善患者白天嗜睡、白天症状及夜间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部分生活质量。3.本研究证实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效、便捷、实用,为中重度OSAHS患者探索了新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亚倩[9](2020)在《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本文由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理论研究西医综述结合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相关研究,从现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中医综述系统总结了目前祖国医学对“毒”、“肺络”理论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毒损肺络”理论与COPD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基于毒损肺络理论下中医对COPD的治疗思路。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西药联合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AECOPD提供试验依据;探讨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干预的方法,选取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根据2019年GOLD指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清热排毒通络方,连续治疗7天。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填写症状积分量表、CAT量表、留取外周血测定检验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CAT评分、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该试验共纳入临床症状观察者48例,脱落3例,临床资料统计完整45例,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吸烟与否、COPD分级、症状量表总积分及各项积分、CAT评分、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43.48%,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显效率27.27%,总有效率为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两组的症状量表总积分及各项积分(咳嗽、咳痰、咯痰难易程度、胸闷、气短、喘息、啰音、纳呆、腹胀、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等)、CAT评分、炎症指标(WBC、N%、CRP、PCT、IL-10、TNF-α)、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比较:①治疗组的CAT评分、炎症指标中的N%、PCT、IL-10、和TNF-α表达、血气指标中的PaO2和PaCO2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总积分及CRP水平的下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WBC及SaO2水平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各项症状改善:治疗组的咳痰、胸闷、气短、喘息、啰音、腹胀、口干口渴、便秘等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咳痰、喘息的改善程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咳嗽、咯痰难易程度、纳呆等症状积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5)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排毒通络方,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更佳显着,尤其在咳痰、喘息、啰音、腹胀、口干口渴、便秘、胸闷、气短等症状的改善上,验证了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2.清热排毒通络方不仅能促进肺部有形之痰的排出,缓解AECOPD患者的气流受限症状,还能通过减轻加重期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应激和气道粘液高分泌状态以达到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雷婷[10](2020)在《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有关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并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相关文献506篇,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3],共计1667名受试者,其中治疗组849人,对照组818人,结果如下:1.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免疫指标(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炎症指标、降低APCHE-II评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腹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通腑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CD8+T细胞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通腑法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二、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5.1 操作性定义 |
5.2 理论依据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1 成立课题小组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
2.1 理论框架 |
2.2 文献回顾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
1.1 确定函询专家 |
1.2 实施专家函询 |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1.5 专家函询结果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研究结果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4 讨论与小结 |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不足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4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理论依据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退出标准 |
2.1.4 基线调查 |
2.1.5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设计与分组 |
2.2.2 干预方案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工具及量表 |
2.4.1 研究工具 |
2.4.2 研究量表 |
2.5 评价指标 |
2.5.1 主要评价指标 |
2.5.2 次要评价指标 |
2.5.3 资料收集步骤 |
2.5.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2.6 研究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干预实施阶段 |
2.6.3 数据整理阶段 |
2.7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失访情况 |
3.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3.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3.2.2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的均衡性比较 |
3.2.3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均衡性比较 |
3.3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 |
6h/d天数比较'>3.3.1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比较 |
3.3.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肺部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3.3.3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睡眠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3.3.4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成本效益指标比较 |
4 讨论 |
4.1 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
4.2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
4.3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肺部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
4.4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
4.5 “互联网+护理服务”成本效益分析 |
5 结论 |
6 创新型及局限性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互联网在青年癌症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家庭NIV在 COPD患者中的应用 |
1.2.2 信息化管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样本分组方法 |
2.4 干预实施内容 |
2.4.1 前期准备 |
2.4.2 观察组 |
2.4.3 对照组 |
2.5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5.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5.2 生活质量 |
2.5.3 肺功能 |
2.5.4 呼吸困难程度 |
2.5.5 运动耐力 |
2.5.6 自我管理能力 |
2.5.7 呼吸机治疗依从性 |
2.6 资料收集 |
2.7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8 质量控制 |
2.9 伦理原则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3.3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
3.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
3.5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
3.6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
3.7 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依从性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2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4.3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 |
4.4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
4.5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4.6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对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 |
5.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康复训练内容 |
附录 C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 D COPD评估测试问卷 |
附录 E 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问卷 |
附录 F 自我管理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远程医疗在家庭无创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5)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道廓清的生理学机制 |
(一)纤毛黏液系统在气道廓清中的作用 |
(二)气道廓清生理过程中的有效咳嗽 |
(三)气道廓清受损的机制 |
1. 黏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 |
2. 纤毛清除黏液能力减弱: |
3. 咳嗽能力下降: |
二、存在气道廓清障碍的疾病 |
(一)气道相关疾病 |
(二)神经、肌肉疾病(neuromuscular disease,NMD) |
(三)外科手术 |
(四)其他相关疾病 |
三、常用于气道廓清的药物分类 |
(一)黏液溶解剂 |
(二)祛痰药 |
1. 高渗盐水: |
2. 其他药物: |
(三)黏液促动剂 |
1. β2受体激动剂: |
2. 氨溴索: |
(四)黏液调节剂 |
1. 抗炎药物: |
2. 抗胆碱能药物: |
四、气道廓清技术 |
五、气道廓清疗效评价 |
(一)分泌物量与黏稠程度的变化 |
(二)咳嗽强度评估 |
1. 咳嗽峰流速(peak cough flow,PCF)或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 |
2. 肺功能指标: |
3. 压力指标: |
4. 咳嗽评分(cough strength score,CSS): |
5. 其他指标: |
(三)对临床症状与结局的改变 |
(四)安全性评价 |
六、气道廓清治疗流程 |
(6)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病史资料 |
2.3 临床数据资料 |
3. 统计学方法 |
二、 结果 |
2.1 单纯COPD组和OS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单纯COPD组和OS组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
2.3 单纯COPD组和OS组临床表现比较 |
2.4 单纯COPD组和OS组合并症比较 |
2.5 单纯COPD组和OS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
2.6 单纯COPD组和OS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2.7. 单纯COPD组和OS组肺动脉压比较 |
2.8 单纯COPD组和OS组凝血功能比较 |
2.9 单纯COPD组和OS组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比较 |
2.10 OS组临床各指标与AH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11 COPD患者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分析 |
三、 讨论 |
1. COPD、OS与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时间 |
2. COPD、OS与临床表现 |
3. COPD、OS与合并症 |
4. COPD、OS与动脉血气、肺功能 |
5. COPD、OS与肺动脉高压 |
6. COPD、OS与凝血功能 |
7. COPD、OS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 |
8. COPD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3. 临床表现 |
4. 诊断 |
5. 治疗方法 |
5.1 生活方式干预 |
5.2 药物治疗 |
5.3 非药物治疗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7)光电体积描记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血管风险模型临床评估与聚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 |
引言 |
第1章 心脏风险复合指数CRI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1.实验资料与方法 |
1.1 受试者入选 |
1.2 研究方法 |
1.3 实验材料 |
1.4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OSAHS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资料、睡眠指标及CRI分析 |
2.2 OSAHS患者相关性高血压发生与否的危险影响因素分析 |
2.3 心脏风险指数(CRI)与年龄、身高、体重、BMI、SBP、DBP及 AHI等指标的相关性。 |
2.4 CRI评价高血压发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3.讨论 |
第2章 心脏风险指数亚参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实验资料与方法 |
1.1 受试者入选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心脏风险衍生的参数图形及光电体积描记仪器及导联连接 |
2.2 心脏风险衍生和复合参数在OSAHS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
2.3 CRI和 AHI与年龄,性别,La SO2,ODI,RCRD,PPT等指标的相关性。 |
2.4 CRI独立影响因素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讨论 |
第3章 PPG技术在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
1.实验资料与方法 |
1.1 受试者入选 |
1.2 研究方法 |
1.3 实验材料 |
1.4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入组自动呼吸机调压(APAP)的OSAHS患者临床治疗机CRI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
2.2 自动呼吸机治疗前后睡眠参数与心脏风险衍生和复合参数在OSAHS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
3.讨论 |
第4章 心脏风险指数(CRI)与OSAHS表型的聚类分析研究 |
1.实验资料与方法 |
1.1 受试者入选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根据CRI为 O.5 的心脏风险的截点建立高风险及低分险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
2.2 OSAHS患者相关参数的系统性聚类分析 |
2.3 OSAHS患者K-means聚类分析的临床分析 |
3.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已发表论文 |
待发表论文 |
科研课题 |
附件 |
(8)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非手术性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AECOPD的认识 |
1 AECOPD的定义及现状研究 |
2 危险因素 |
3 发病机制 |
4 治疗 |
5 预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毒损肺络理论与COPD的研究进展 |
1 “毒”理论渊源及现代延伸 |
2 中医对肺络的认识 |
3 毒损肺络与COPD气道重构的相关性 |
4 “毒损肺络”理论下慢阻肺的中医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和终止试验标准 |
1.6 脱落、终止及剔除病例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治疗周期 |
2.4 合并用药规定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 |
2.8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结果分析 |
4.2 从“毒损肺络”论AECOPD的病因病机 |
4.3 清热排毒通络方组方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
4.4 清热排毒通络方及常用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4.5 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作用机制 |
总结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一 症状积分量表 |
附表二 COPD评估测试(CAT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研究方法与资料 |
1.1 研究流程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纳入 |
1.5 数据提取 |
1.6 偏倚风险评价 |
1.7 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特征 |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4 数据分析结果 |
3.讨论 |
3.1 纳入研究质量讨论 |
3.2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
3.3 中医通腑法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运用的依据 |
3.4 有效性讨论 |
3.5 安全性讨论 |
3.6 存在的问题 |
4.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D]. 吴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3]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肺康复在居家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焦凡. 南昌大学, 2021(01)
- [4]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J]. 付睿,蔡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01)
- [5]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专家共识[J]. 葛慧青,孙兵,王波,徐培峰,何国军,梁国鹏,段开亮,王吉梅,丁洁,储慧文,李海超,赵宇,袁雪,周永方,倪忠,刘婷婷,王振,韩一骄,韦碧琳,刘凯.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20(03)
- [6]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汪亚亚. 延安大学, 2020(12)
- [7]光电体积描记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血管风险模型临床评估与聚类研究[D]. 何丽蓉. 南昌大学, 2020(08)
- [8]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郭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清热排毒通络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观察[D]. 刘亚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D]. 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