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6~1999年茂名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柏石[1](2018)在《中国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关系》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规模空前的城镇化进程对人口健康带来巨大挑战,获得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1990-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和地级行政区人口普查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使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省域和市域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揭示中国省域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省域城镇化指数从0.0875上升为0.4119,年均增长17.67%;市域城镇化指数由0.0661增加到0.1417,年均增长5.43%。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东高西低”分布格局,省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具有“高慢低快”的特征,即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化化水平低的省份,而市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则表现为“高快低慢”的模式,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省会城市是城镇化发展较突出的地区。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稳健的空间自相关性,省域和市域城镇化的空间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发现2000年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分水岭。(2)1990-2010年中国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省域人口健康指数从0.4253提高为0.6939,年均提升3%;市域人口健康指数由0.6388增加到0.6970,年均增长0.82%;区域人口健康水平的差距缩小。中国人口健康水平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而人口健康水平提高速度则呈相反的态势。东部和东北省份是人口健康水平高值区,西藏、青海、云南和贵州是人口健康水平低值区;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市人口健康水平较高,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市人口健康水平较低。中国人口健康水平具有显着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锁定特征明显,表现为“东热西冷”的空间格局,即人口健康水平热点区集中于东部地区,人口健康水平冷点区集中于西部地区。(3)中国省域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显着地正相关关系且不断增强。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本省城镇化的发展不仅有益于本省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周边省份人口健康水平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城镇化指数增加1%,人口健康指数将提高0.54%,其中,本省人口健康指数将提高0.09%,而周边省份的人口健康指数将提高0.45%。中国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着为正,省域人口健康水平存在积极的相互作用。新时期的城镇化应该实施健康促进的城镇规划和设计,引导居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张光辉[2](2018)在《不同工种石油工人职业紧张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不同工种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不同工种石油工人心理、生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分析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完善石油工人身心健康方面的资料,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改善石油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克拉玛依地区4800名年龄在18-60岁的石油工人。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和北欧肌肉骨骼问卷调查卷进行现况调查,抽取1446名石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1)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有效合格问卷4437份,回收率为92.44%。2)不同年龄石油工人在外在付出和工作回报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3045的工人在外在付出的得分最高,≤30岁的石油工人在工作回报上得分最高;不同工龄的石油工人在工作回报得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15年者得分最高;工种不同的石油工人外在付出和内在投入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测井工人外在付出和内在投入得分高于其他工种;不同倒班情况在外在付出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倒班者得分高于固定白班;不同性别、工种、工龄、倒班情况、职称、年龄、婚姻、学历、月收入在ERI≥1和ERI<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新疆野外油田工人心理健康总分为(137.33±45.78),得分在各个因子上均有差异(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这几项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中3045岁的工人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为27.31%;采油工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7.25%,高于井下作业、输油、测井和炼化工;倒班心理障碍发生率(23.85%)高于固定白班;副高级及高级职称者(24.59%)高于中级及以下者。4)不同工种在腰背部和颈肩部损伤率上有统计学差异,生理生化指标中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上男性均高于女性,井下作业工人在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于其他工种,石油工人听力异常的发生率在年龄和工种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部正片的异常发生率在年龄和工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B超异常发生率在性别、工种、年龄和学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在倒班情况和年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异常发生率在性别、民族和倒班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33.73%)高于男性(29.97%),炼化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6.84%。不同付出回报组与PSQI总分和各项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每项得分ERI≥1组均高于ERI<1组。有心理障碍组PSQI总分和各项因子得分高于无心理障碍组。5)性别、工种、内在投入、颈部症状、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空腹血糖、谷草谷丙比、纯音听阈测定为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6)付出回报对心理障碍和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显着,心理障碍对睡眠质量直接效应显着,付出回报和睡眠质量存在间接效应,心理障碍为付出回报和睡眠质量的中介变量。结论:石油工人付出大于回报,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不同性别、工种、工龄、倒班情况、职称、年龄、婚姻、学历、月收入、在不同紧张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石油工人SCL-90总分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高于中国常模;民族、工种、倒班情况、职称、年龄、学历不同,心理障碍发生率不同;性别、工种、内在投入、颈部症状、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空腹血糖、谷草谷丙比和听力异常对工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石油工人PSQI总分得分较高,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1.46%;性别和工种不同,睡眠障碍发生率不同;采油工人的颈肩部损伤与腰背部损伤高于其他工种;生化指标中男性在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值上比女性高;石油工人听力异常的发生率在年龄和工种上有统计学差异;胸部正片的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和工龄上有统计学差异;腹部B超异常发生率在性别、工种、年龄和学历上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在年龄和不同倒班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肺功能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上有统计学差异。血压异常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倒班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工种、内在投入、颈部症状、入睡时间等对心理障碍有影响。付出回报对心理障碍和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显着,心理障碍对睡眠质量直接效应显着,付出回报和睡眠质量存在间接效应,心理障碍为付出回报和睡眠质量的中介变量。
周珊宇,温贤忠,李旭东,陈嘉斌,温翠菊[3](2017)在《广东省2006—2016年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描述2006—2016年期间广东省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和分布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对"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东省2006—2016年尘肺病报告卡信息进行整理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包括病种构成、发病年份、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经济类型等分布情况。[结果]2006—2016年期间广东省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病例2 362例,分期以壹期(1 470例,62.24%)为主,病种以矽肺(1 568例,66.38%)为主,其他尘肺(351例,14.86%)和电焊工尘肺(252例,10.67%)为辅。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从2006年(74例)急速上升到2011年(284例),达到小高峰后,2011—2015年呈"锯齿式"曲折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高峰(309例)后,2016年(259例)降至2014年水平。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中,男性2 313例(97.93%),女性49例(2.07%)。壹期新病例发病年龄M(P25,P75)为44(38,49)岁,接尘工龄M(P25,P75)为9(6,14)年。各类职业性尘肺病的高发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6.21%)。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佛山市(556例,23.54%)、广州市(434例,18.37%)、深圳市(272例,11.52%)、中山市(208例,8.81%)和韶关市(167例,7.07%)。发病病例有企业聚集、群体发病的趋势,2006—2016年中发病的1 036家企业中25.39%的企业有2例以上的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私有经济类型企业(55.72%),小型、中型企业尘肺病比例高(分别为37.30%和34.16%)。[结论]广东省职业性尘肺病主要以矽肺为主。目前发病形势整体仍处于高发期,但占全省职业病总数的比例自2013年起呈下降趋势。
李倩倩[4](2015)在《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探讨》文中研究表明EHS管理体系自20世纪末期率先被石油化工行业提出以来,一直为许多国家的众多企业所积极倡导。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者规范可以供企业在实施EHS管理体系时遵循。部分企业选择将ISO14001认证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标志,而OHSAS18001也被广泛采用作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评价的国际标准。在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是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进行这两大体系的认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本文主要研究主要包括:(1)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地区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调研中小企业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现状,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情况。(2)总结已经实施EHS管理体系的企业获得的效益和成功的经验,结合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大管理体系,探讨中小企业EHS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法。(3)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EHS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三大管理体系进行整合,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精简的、适用于中小企业的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方法及要点。(4)将探讨得出的方法用于实践,选择一家企业结合其实际编写一本适用于该企业的EHS管理手册,并在企业建立运行EHS管理体系,最后通过管理评审,对体系实施的效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改进并完善企业EHS管理体系,同时也是对EHS管理手册编写方法的检验,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并对管理手册的编写方法进行完善。实践证明,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方法在中小企业是可行的。
胡雪松,黄新梅[5](2015)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尘肺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水平,探讨NGAL在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尘肺的患者38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后6、12、24和48 h血清NGAL(s NGAL)、尿液NGAL(u NGAL)、血TNF-α的水平变化,并绘制s NGAL、u NGAL对于尘肺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同时选取20例作健康对照组。结果:尘肺患者s NGAL、u NGAL、TNF-α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尘肺患者s NGAL、u NGAL升高水平与TNF-α水平呈均正相关(r1=0.857,r2=0.619,P均<0.05),s NGAL的表达水平在12 h达到高峰,而u NGAL在24h才达到高峰;s NGAL对尘肺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3%和75.7%,而u NGAL为63.2%和78.5%。结论:NGAL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尘肺的生物标志物,监测s NGAL和u NGAL水平可能有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王方[6](2013)在《金华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金华市工业企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工人接害情况,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及县市企业间职业卫生服务差异,掌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和金华市职业病发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建议。方法:以2011年1月1日为注册截止日期的金华市工业企业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72家工业企业,55名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输入Epidata3.1,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金华市工业企业以非公有制中小型企业类型为主;全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职工职业危害接害率平均为12.67%,在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企业所属行业,性别及县市区域方面存在差别;金华市存在职业危害岗位实测率49.59%、合格率80.51%,在不同规模、经济类型企业中职业危害岗位实测率和监测合格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职业健康体检率较低,岗前、在岗及离岗后体检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金华市职业卫生服务资源有限;17.24%的企业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35.20%的企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管理员职业卫生知晓率存在差别;金华市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97.70%),发病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结论:金华市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是存在粉尘和化学毒物的中小型企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率较低,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未全面落实。金华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不足。
温伟华,许振国,周惠胡[7](2011)在《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茂名地区尘肺发病规律与特点,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7~2009年全市共发生尘肺196例,其中以煤工尘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0.00%;其次是矽肺,占病例总数的25.00%。合并肺结核病例11例,其中矽肺合并肺结核1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1例。196例病例中26例病例发生晋期,平均晋期时间为11.9年。结论茂名地区尘肺主要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尘肺患者的后期健康状况随访以及当前尘肺的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温伟华,许振国,周惠胡[8](2011)在《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茂名地区尘肺发病规律与特点,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7-2009年全市共发生尘肺196例,其中以煤工尘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0.00%;其次是矽肺,占病例总数的25.00%。合并肺结核病例11例,其中矽肺合并肺结核1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1例。196例病例中26例发生晋期,平均晋期时间为11.9年。结论茂名地区尘肺主要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尘肺患者的后期健康状况随访以及当前尘肺的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李荣宗[9](2010)在《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社会公益系统工程。了解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与业务能力现状,将有助于为化学中毒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故开展本课题研究。目的:(1)描述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现状及分布特征。(2)分析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和能力与需求的差距。(3)针对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与能力现状,提出应急资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调查表调查、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运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并借鉴“标杆管理”理念,对广东省突发化学人力资源、应急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和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检索。查阅国内外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与能力现况调查相关文献,学习和借鉴已有成果的研究思路、调查手段、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2)专家咨询。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三类机构在突发化学中毒中的应急处置职能,并参照卫生部2008年下发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草拟调查表和个人深度访谈问卷。然后,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并总结专家对研究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预期目标等方面的意见,对调查表和个人深度访谈问卷修改后定稿。(3)调查表调查。通过投递和电子邮件发出调查表,其中21份面向卫生行政部门,122份面向职业病防治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0份面向卫生监督所;调查各机构在应急人力资源、专项资金、应急装备、业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情况。(4)现场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工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等市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现状与能力,同时核实调查表数据。(5)深度访谈。邀请全省各地从事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与业务骨干进行个人深度访谈。获取相关信息后,将访谈资料整理成文。(6)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对未能实现实地考查的县区,采取电话联系和电子邮件相结合的方式补充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双人录入,对调查数据进行编号、输入、整理,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9年3月~12月期间,先后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辖内158家机构开展突发化学(职业)中毒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9家卫生局、76家疾病控制机构和63家卫生监督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1个地级市158家机构共有在岗应急人员2288人,43.0%的机构设置应急专家组。近3年,50.6%的机构参与化学中毒应急处置培训;29.1%的机构参与应急演练;40%的机构对人力资源配置表示满意。应急装备方面,按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对个体防护、现场样本采集与保存装备、现场快速鉴定和检测装备、辅助装备等4大类装备要求,76家职防与疾控机构平均仅拥有13种装备,78%的装备达标率低于40%;63家卫生监督机构平均仅拥有2种装备,96.6%的装备达标率低于40%。76家职防与疾控机构应急解毒药物仅18.4%。2008年,共30家机构合计投入专项应急资金196.94万元,平均6.56万元/机构,尚有128家机构未拥有该项经费。应急业务能力方面,83.5%的机构建立应急管理组织,34.8%(55/158)的机构设置独立应急办公室;74.1%的机构制订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预案;74.1%的机构建立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结论:广东省卫生机构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网络,启动了应急人力资源、业务能力、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但离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三年创一流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的目标仍有差距。暴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研究解决。
张海宏[10](2010)在《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中国是世界生产大国,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二,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是中国与生产向伴生的职业病危害却日趋严重,近十年来每年新发职业病1万多例,2009年更是高达1.8万例,每年因职业病和工伤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千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本研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职业卫生服务相关三方——企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以提出改善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的办法,为中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与数据来源:资料来源:国家有关卫生政策的文件,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年报、资料汇编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些相关统计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广东省职业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和卫生统计资料的历史回顾和分析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政策分析理论和方法,包括博弈论、公平效率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政策执行力理论,结合中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实际,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职业卫生相关统计指标的进行比较,分析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用图表的方式描述职业卫生体系各元素间的关系和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结果:(1)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是由企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劳动者和社会等职业卫生相关组织构成为的以各种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的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免受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影响的有机整体,动态平衡的、开放的整体,其中前三者为核心元素;企业既是职业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方,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者;体系中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者;政府是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者,是职业卫生机构的举办者,政府在职业卫生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职业卫生三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动态关系。劳动者是企业的一部分,但又与企业相区别,是职业卫生服务最终的服务对象。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取得职业卫生服务资质的各级职业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包括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所及企业内设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中的各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国家努力构建国家级→省(市)级→县级→基层乡镇街道级的四级职业卫生服务网络。(2)中国职业卫生体系各元素现状①中国职业危害企业众多,企业职业危害严重。每年新发职业病超过1万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率为35.7%,其中粉尘是最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占总有害因素的45.78%.②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不力。劳动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的38.60%;仅有41.62%的企业法人代表、43.29%的劳动者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约50%的企业没有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管理计划;仅18%的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尤以离岗体检比例低。③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服务提供能力不足,服务提供少。2007年在全国3665家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中,仅1076家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1772家获得职业健康体检资质,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区县没有获得服务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在作为服务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将职业卫生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其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2%,2005年平均每个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仅7项,每天职业性体检13人次。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监督力度不到位。2008年全国有卫生监督机构2675个,工作人员78892人;具有职业卫生和综合卫生执法证的监督员仅占监督员总数的3.4%和32.2%,平均每个区县0.3人和2.9人,平均每个人要管理440多家工业企业;2009年监督检查建设项目10704家,检查用人单位125231家,平均每个卫生监督机构仅完成监督4个建设项目和47个用人单位;违法单位被经济处罚金额不足2万元,广东省则平均为0.5万元左右。结论: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缺陷在于:(1)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侧重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对职业卫生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表现在职业卫生监督力量不足,监督工作开展力度不够;(2)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能力缺乏;(3)政府对职业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存在缺陷,缺乏绩效考核制度,机构开展服务意识不强或选择性支付能力强的企业提供服务,(3)企业缺乏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工作开展不利,(4)劳动者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缺乏监督企业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的主动性;完善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1)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全社会重视职业卫生工作。(2)加强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和监督力度,加大职业卫生财政投入。(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卫生工作的力度。(4)加强绩效管理,优化职业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5)改变政府补贴职业卫生服务的方式,通过补贴企业对职业卫生服务的购买,补贴职业卫生工作。(6)畅通职业卫生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国家层面的职业卫生信息管理平台。(7)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细化相关条款,提高法规执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8)加大工伤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筹资来源。(9)加强国际合作,将职业卫生相关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衔接。创新: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提出了一个基于职业卫生税收为职业卫生筹资来源,以职业健康基金管理为核心,在政府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下,由职业卫生服务联合体一揽子提供职业卫生服务,采用总额预付制服务补偿方式的,覆盖全体劳动者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职业卫生服务体系构想。(2)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治问题进了分析,提出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提出提高农民工政治话语权、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提高农民工集团和个体的地位和能力等解决办法。
二、1996~1999年茂名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6~1999年茂名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格局研究 |
1.2.2 人口健康水平测度及时空格局研究 |
1.2.3 城镇化与人口健康关系的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区域概况 |
1.3.2 数据说明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2 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变化 |
2.1 省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变化 |
2.1.1 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变化 |
2.1.2 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及变化 |
2.1.3 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
2.2 地市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变化 |
2.2.1 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变化 |
2.2.2 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及变化 |
2.2.3 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
2.3 本章小结 |
3 1990-2010年中国人口健康水平时空格局及变化 |
3.1 省域人口健康水平时空格局及变化 |
3.1.1 人口健康水平的时间变化 |
3.1.2 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布及变化 |
3.1.3 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 |
3.2 地市人口健康水平时空格局及变化 |
3.2.1 人口健康水平的时间变化 |
3.2.2 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布及变化 |
3.2.3 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关系 |
4.1 城镇化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
4.2 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关系 |
4.2.1 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
4.2.2 模型构建 |
4.2.3 模型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不同工种石油工人职业紧张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问卷调查对象 |
1.2 实验室检查对象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
2.2 生理健康状况调查 |
2.3 质量控制 |
3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广东省2006—2016年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发病年份分布 |
2.3 开始接尘时间、发病年龄与接尘工龄分布 |
2.4 行业和地区分布 |
2.5 企业分布 |
3 讨论 |
(4)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介绍 |
1.2 实施EHS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1.2.1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
1.2.2 关注民生国计,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
1.2.3 职业病成为员工的身心健康的威胁 |
1.2.4 实施EHS管理体系的好处 |
1.3 国外EHS管理体系的发展动态 |
1.4 我国EHS管理体系的发展动态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EHS管理体系概述 |
2.1 EHS管理体系定义 |
2.2 EHS管理体系的特点 |
2.3 建立管理体系工作的重点 |
第三章 中小企业实施EHS管理体系现状 |
3.1 我国近年来企业环境、健康、安全现状调查 |
3.1.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1.2 我国近年来的环境事件 |
3.1.3 我国近年来的安全事件 |
3.1.4 我国近年来的职业病情况 |
3.2 苏州地区中小企业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
3.2.1 问卷调研 |
3.2.2 企业实地调研情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EHS管理体系的建立 |
4.1 中小企业建立实施EHS管理体系的步骤 |
4.2 中小企业EHS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
第五章 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方法 |
5.1 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主要内容 |
5.2 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编写的重点 |
5.3 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编写难点 |
第六章 江苏XX公司EHS管理手册的编写及应用 |
6.1 公司简介 |
6.2 XX公司EHS管理体系的建立 |
6.3 XX公司EHS方针 |
6.4 XX公司EHS管理手册具体内容 |
6.5 XX公司EHS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
6.6 XX公司EHS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
6.7 XX公司的EHS管理体系运行后持续改进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件1:调查问卷样卷 |
附件2:企业证明 |
作者简历 |
(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标本收集、保存及检测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不同时间点尘肺患者s NGAL、u NGAL、TNF-α水平的比较 |
2.3 s NGAL、u NGAL水平在尘肺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6)金华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金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3.3 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差异分析 |
3.4 企业职业卫生服务情况 |
3.5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
3.6 金华市职业病发病情况 |
4. 讨论 |
4.1 金华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
4.2 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差异分析 |
4.3 金华市企业职业卫生服务状况 |
4.4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
4.5 金华市职业病发病情况 |
4.6 金华市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探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第一章 广东省存在发生化学中毒风险企业概况 |
提要 |
1.1 广东省人口与工业总体情况 |
1.2 石油与化学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分布 |
第二章 突发化学中毒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提要 |
2.1 突发化学中毒人力资源投入分析 |
2.2 人力资源调配情况 |
2.3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培训与演练情况 |
2.4 化学中毒防控宣传教育 |
第三章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装备配置现状分析 |
提要 |
3.1 应急装备配置种类情况分析 |
3.2 应急装备完整配置率分析 |
3.3 应急装备数量达标情况 |
3.4 毒物检测实验室装备情况 |
3.5 化学中毒应急救治药物 |
3.6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
第四章 突发化学中毒专项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
提要 |
4.1 总体经费投入分析 |
4.2 各类机构经费投入分析 |
4.3 经费来源分析 |
第五章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业务能力建设分析 |
提要 |
5.1 应急业务科室设置 |
5.2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
5.3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工作制度建立情况 |
5.4 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情况 |
5.5 应急响应与救援 |
第六章 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人员深度访谈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教学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简介 |
致谢 |
(10)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
1.1 基本概念 |
1.2 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
2 职业卫生服务相关理论研究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 公平与效率理论 |
2.3 职业卫生服务的补偿问题 |
2.4 职业卫生服务领域的博弈 |
2.5 政策执行力理论 |
3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1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
3.2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现状 |
3.3 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
3.4 广东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
讨论和建议 |
1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优点 |
2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不足之处 |
3 改善现行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
4 尝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职业卫生服务体系探讨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中国职业卫生服务 综述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1996~1999年茂名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镇化与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关系[D]. 黄柏石.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2)
- [2]不同工种石油工人职业紧张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D]. 张光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1)
- [3]广东省2006—2016年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 周珊宇,温贤忠,李旭东,陈嘉斌,温翠菊.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12)
- [4]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探讨[D]. 李倩倩.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3)
- [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 胡雪松,黄新梅.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04)
- [6]金华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D]. 王方. 浙江大学, 2013(03)
- [7]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分析[A]. 温伟华,许振国,周惠胡. 2011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11
- [8]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分析[J]. 温伟华,许振国,周惠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10)
- [9]广东卫生机构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调查分析[D]. 李荣宗.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2)
- [10]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研究[D]. 张海宏.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