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

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

一、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戴成[1](2021)在《基于QFD与FBS的电力移动检测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移动检测装置是一种可对电力工器具进行预防性检测的设备,已广泛运用于基层电力部门。目前,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的研究多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鲜有在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的设计开发中考虑人的需求特性,导致产品方案无法准确匹配用户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FBS(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集成的创新设计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用户需求导向不明确的问题。研究过程中以QFD-FBS组合法为指导,综合运用AHP、KJ法、用户旅程图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通过用户访谈、KJ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性定量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排列出优先级;其次,构建基于QFD-FBS的电力移动检测装置设计模型,将用户需求权重值与产品技术特性要素引入QFD中,建立QFD质量屋,明确电力移动检测装置待改进的关键技术特性指标,并利用FBS模型解决关键技术特性问题,为电力移动检测装置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基于关键解决思路完成设计实践并输出产品设计方案,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出相对最优方案,由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通过融合应用QFD-FBS理论,实现了用户需求向产品技术特性层面的精准转化,明确了设计方向,改善了电力移动检测装置在人机操作、功能拓展、造型设计等方面的用户体验,最终产品方案提升了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并且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常艳茹[2](2021)在《废旧机电产品的可拆卸性分析及拆卸设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机电产品报废量不断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能对废旧产品进行有效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有效避免环境危害的问题。为促进废旧产品资源化,可持续发展、再制造工程应运而生。拆卸作为再制造工艺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保证再制造后续过程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就拆卸而言,一方面产品自身可拆卸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拆解整个产品的难易程度,是实现产品拆卸最关键的特性。另一方面高效的拆卸过程直接影响产品再制造的后续工艺的有效性。因此,对产品可拆卸性能及拆卸设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多色集的产品可拆卸性分析方法及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零件可拆卸性分析方法,对零件的可拆卸性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提出系统化的拆卸设备概念设计方法可指导专用拆卸设备的设计,提升产品拆卸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拆卸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基于多色集的产品可拆卸性分析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拆卸要素,将其划分为零件层、拆卸层、评价层,构建多层次拆卸信息传递链模型,基于多色集合理论建立层次式拆卸信息传递的多色模型,利用多色推理技术求解产品的拆卸过程,并对产品的可拆卸性进行评价。2、提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零件可拆卸性分析方法。研究废旧机电产品的零件设计特征、零件损伤特征对零件可拆卸性能的影响,根据零件特征具有不确定、模糊性的特点,以拆卸时间为评价指标,以零件特征为输入,拆卸时间为输出,构建模糊神经网络,对零件可拆卸性进行量化评估。3、提出废旧产品拆卸设备的概念设计方法。结合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对拆卸设备的各个设计域进行建模,并建立设计域之间的映射求解规则,利用功能表面重构原理对拆卸设备执行结构进行求解;并提出基于自动机的拆卸传动方案求解方法,建立了拆卸设备概念设计流程。4、以自行车飞轮拆卸为例,设计其自动化拆卸设备,验证所提拆卸设备的概念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唐忠[3](2021)在《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方法及其原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概念设计是产品创新的核心,是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问题求解过程,其实质是对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的过程。作为创新设计的产物,专利文献成为了一种新的激发设计者获得创新灵感的知识资源,它与产品创新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何从海量专利文献中挖掘并利用专利知识辅助概念设计就成为了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专利文献的分类和检索是专利知识挖掘与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必要工具和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以中文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以获取产品概念设计所需知识为目的,从专利分类和专利知识检索的角度出发,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法与工具进行研究,提出了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新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现有概念设计求解过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构成概念设计求解过程模型的设计元素信息进行分析,构建了专利知识辅助产品概念设计的需求-功能-原理-结构(Requirement-Function-Principle-Structure,RFPS)过程模型,建立了功能基来规范表达该模型中的功能,并对模型中各层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2)以现有的几种特征权重计算方法为例,首先分析并阐述了专利分类中如何合理地对测试集专利进行特征权重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种无监督特征权重计算方法。然后,针对目前有监督词语权重方法在专利分类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建立了一种融合词-文本-类别的多层次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累积剩余熵提出了一种有监督词语权重方法。最后,针对无监督和有监督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均未考虑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构建了加权词向量并引入证据理论、圆周卷积和卷积神经网络来完成加权词向量的合成。更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传统向量空间模型存在的稀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向量空间模型来实现专利的特征权重计算。通过实验分别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根据专利中所蕴藏的设计知识的特点,分别用动名词词组(动词+名词对)、动词和名词代表专利中的功能知识、原理知识和结构知识,完成了专利知识的表示。以Stanford Corenlp为词性标注工具,阐述了专利知识的提取规则。针对专利中的附图知识,给出了从专利中提取专利附图的算法。建立了以专利标题和摘要为索引的专利知识组织与存储策略,为进一步地实现专利知识的检索提供了支持。(4)作为利用专利知识的必要工具之一,专利知识检索决定了专利知识应用(即迁移与重组)的效率与效果。针对关键词检索方法会出现使用同义词的现象以及关键词不能充分表达检索意图的问题,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建立了意图单元来识别与理解检索意图,提出了基于IPC的专利知识检索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计算流程。考虑到每个意图单元和每个专利中所包含的功能动词数不可能完全彼此相同,分别从IPC和专利中提取了完整的用于描述动作的功能动词集,进而定义了用于专利知识检索的功能绝对性指标,解决了专利知识检索中仅用余弦函数计算相似度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专利知识检索的准确性。(5)以前述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发了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原型系统(Patent Knowledge Mining Prototype System,PKMPS)。将PKMPS应用于压水型反应堆辐照样品孔塞的创新设计中,展示了PKMPS各功能模块的窗口布局,同时详细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方法。初步验证了PKMPS在辅助产品概念设计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苏开远,徐志刚,朱建峰,刘维民[4](2020)在《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设备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设计产品特定零部件的拆卸设备,针对废旧产品在拆卸、回收过程中的拆卸需求,提出基于Petri网构建功-构映射模型的方法.将功-构映射进行扩展,加入需求与行为分析,构造出需求-功能映射的概念设计和功能-行为-结构映射的结构设计;对需求域、功能域和行为域进行分解,根据得到的功能表面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设计,重构出对应的结构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对不同创新方案进行对比评价,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实现拆卸设备从需求到功能再到结构的映射.选取废旧自行车把手作为拆卸对象,根据扩展后的映射模型选出设计方案,设计出车把拆卸设备的结构模型.

黄海涛[5](2020)在《基于MCD的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心杯电机是一种具有节能、灵敏及稳定等性能的微特电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绕组线圈作为空心杯电机的关键元件,其制造水平直接影响空心杯电机质量性能。目前,国内电机公司在生产某类型空心杯线圈时,仍依赖手工作业来完成空心杯线圈的加工制造,但手工操作过程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并导致空心杯线圈制造质量较差。为解决空心杯线圈手工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拟运用机电一体化设计平台MCD完成某类型空心杯电机线圈成型装置的设计研究。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Mechatronics Concept Designer,MCD)是依托于UG NX软件系统的机电概念设计模块,是一款面向多学科协同设计与集成仿真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MCD平台设计一种面向空心杯线圈成型的工作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分析了传统机电一体化设计流程及不足,并分析了MCD机电一体化设计原理及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基于MCD平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系统框架,并对基于MCD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系统工程、协同设计及调试验证等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2)从研究空心杯线圈的成型工艺需求出发,创建装置的系统工程活动,对装置的需求、功能及逻辑进行分析,创建了装置设计需求、功能表达及逻辑流程。基于Teamcenter平台协同建立装置“需求-功能-逻辑”模型(RFL模型)。并根据功能及逻辑设计了装置组成及运行原理方案。(3)对装置中送线、排线、卷圆及输出等机构进行了结构组成设计,建立了各组成机构的几何模型。设计了装置运行的动作流程,并建立了机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分析了基于时序和事件的动作。为装置模型定义物理及运动属性,创建执行器及传感器属性,分别通过定义时序行为和事件行为建立仿真序列,完成了装置虚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装置动作运行的有效性。(4)在MCD虚拟环境中,通过虚拟调试技术对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模型进行调试验证。结合MCD、TIA Portal及PLC控制器等建立了装置虚拟调试系统,通过在MCD及TIA Portal中分别创建装置信号机制和PLC控制程序,实现了装置组成机构在调试设定下运行,验证了装置在结构组成及行为动作层面设计的可行性。

肖小朋[6](2020)在《基于FBS模型的蒸烤箱创新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蒸烤箱一直是厨电行业的热门话题,随着蒸烤技术的发展,蒸烤箱设计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如何在技术发展新阶段下,设计符合用户使用和市场需求的新型蒸烤箱产品,是厨房家电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关注的重点。新型蒸烤箱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成功,离不开构建一个完善的产品开发前期分析阶段,而产品前期阶段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分析和挖掘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实际需求,推导出新型蒸烤箱产品的设计机会点,进而逐步深化为具体的产品。为了顺利完成将用户需求到设计定位的过程,基于FBS结构模型,将其发展为NFBS模型,引入“需求-功能”映射,将研究过程从“功能-行为-结构”发展为“需求-功能-行为-结构”,并应用在蒸烤箱产品设计中。具体过程为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开展用户研究,得出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功能”映射、功能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依据以上分析开展外观因素分析,并得出设计定位并提出相应设计概念。论文主要内容是以研究新中产阶层人群的蒸菜烹饪方式为基础,将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用户行为推导出具体用户需求,并逐步将需求集合导向可直接指导设计的设计定位。首先,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新中产人群生活方式、饮食烹饪态度等,根据文献研究开展初次问卷调查,研究新中产人群现状;然后使用用户访谈法、行为观察法分析新中产蒸菜烹饪的具体需求,结合Kano问卷和数据处理公式,分析需求属性和重要度排序;接下来结合NFBS模型,进行“需求-功能”映射,开展功能分析,预期行为设想,结构设计分析,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定位:面向新中产阶层人群的“一次蒸三餐一汤”的设计概念。最终完成了包括蒸烤箱产品机身设计、操作界面设计、手机应用功能在内的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了设计师、工程师、企业代表和新中产用户的满意度评估,确认该产品系统方案的实现价值。将FBS模型改进为NFBS模型,为厨房家电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寻找创新产品机会设计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对其他传统家电产品的设计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研究新中产人群蒸菜烹饪需求,能够引发对新中产阶层在设计领域的一个新认识。

苏开远[7](2020)在《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序列规划及设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品拆卸技术作为再制造的首要步骤,既是实现废旧产品高效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和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利用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废旧产品人工拆卸比重较高,自动化拆卸使用率低,资源回收利用程度低。本文针对废旧产品拆卸时最优拆卸序列规划和拆卸回收过程中自动化拆卸装备的需求,提出基于Petri网的大规模废旧产品拆卸序列规划及拆卸设备设计方法,将机械产品拆卸过程与拆卸设备设计过程融合,由此产生拆卸设备创新设计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所提方法如下:(1)提出了一种大规模机械产品降低拆卸复杂程度的序列规划建模方法,并根据拆分出的子装配体零部件间的约束复杂程度不同,分别利用分级拆卸和与/或关系建立的拆卸优先关系矩阵,构造了相应的Petri网拆卸关系表达模型。(2)研究基于Petri网的大规模机械产品拆卸序列寻优算法,选取废旧自行车作为拆卸案例,将作为大规模产品的废旧自行车分成车把与主体车架两种中等规模产品进行分组拆卸,选取车架部分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而得到最优的拆卸序列,从而简化了算法运算流程与Petri网模型的复杂性。(3)提出了基于Petri网构建功-构映射的方法。对功-构映射模型进行扩展,加入需求与行为分析,构造了需求-功能映射的概念设计和功能-行为-结构映射的结构设计,并建立了各映射阶段数学模型,对映射过程进行公式化表达。(4)对需求域、功能域和行为域的映射信息进行了分解,根据分解得到的功能表面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方案的设计,通过设计方案创新设计了鼠标拆卸装置(验证所选创新原理的可行性)并重构出了废旧自行车特定零部件的拆卸设备。(5)运用三角模糊数对创新设计的多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评价,验证设计方案的创新性,选出了拆卸设备最优设计方案,最终得到废旧自行车特定零部件的拆卸设备,实现了拆卸设备从需求到功能再到结构的映射。

孙涛[8](2020)在《基于风险分析的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选》文中认为概念设计原理方案优选得到的结果,对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后续详细设计的成功实现。对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复杂机械产品而言,设计者会重点关注其故障风险值,所以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风险值以及优选整体最理想的原理方案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机械产品概念设计原理方案的风险分析和优选方法,构建功能故障传播模型,分析功能、原理解故障影响度,并在原理解故障影响度基础上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和有向故障模式影响关系图(DDRFM)计算得到原理方案风险值,进而根据方案风险值与决策者评价值对方案进行优选。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面向概念设计原理方案的功能故障传播模型。针对现有的功能故障分析方法难以量化故障风险且难以将功能故障转换为原理方案整体风险大小的情况,提出功能故障传播模式,将功能结构图转换为有向功能网络图来构建功能故障传播模型,并在设计需求-功能-原理解映射中应用该模型,分析得到功能、原理解故障影响度。(2)实现原理方案的风险评估。为了对故障模式在整体方案中的严重度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准确的方案风险值,在原理解故障影响度基础上,通过多状态贝叶斯网络模型与多方数据推理出故障模式的风险值,并构建DDRFM,根据故障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原理解风险值以及原理方案风险值。(3)融合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原理方案优选。为了更好地反映决策者评价时的不确定性,构建不均衡多粒度语言模型,基于群体决策建立评价矩阵,通过一致化及集成技术并综合故障风险值构建综合决策矩阵,并基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对原理方案进行优选排序。(4)开发原理方案风险分析及优选辅助设计原型系统。应用原理方案风险分析和优选方法,开发了辅助设计系统,并以采煤机截割部为工程实例验证了原型系统的有效性。

徐晨[9](2020)在《面向机械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工业发展趋势下,为应对我国制造业在品质保证、成本控制以及快速响应三个方面所遭受的挑战,作为制造先决条件的产品设计阶段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现有的设计活动中,基于原产品的再设计过程已经成为主流,实例推理作为一项在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利用过去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案和经验来获得当前问题解决办法的技术具备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鉴于产品数目多、检索维度高以及产品内部耦合关系复杂等因数,将实例推理应用于产品的再设计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实例检索以及实例修改两个核心环节上。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可拓学中的关联函数、基元理论以及矛盾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方法与实例推理相结合,提出面向机械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方法,旨在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节奏的设计。全文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实例检索中索引精度与速度间的矛盾问题以及检索效用问题,提出基于关联函数与D-HS索引的相似实例检索方法。将模糊数与关联函数相结合,推导出模糊关联函数的计算公式用于度量模糊型参数间的相似度;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单维关联函数组合相似性度量模型用于高维检索,调和索引精度与速度间的矛盾问题;利用Sigmoid函数对产品属性值进行非线性变换,提高传统D-HS索引的准确率,并将其与所构建的关联函数模型相融合,避免检索效用问题。(2)针对实例修改中的变更传播问题,提出基于MDP的产品变更风险预测方法。借助于DSM以及遗传聚类算法构建产品零部件网络图,通过分析变更在零部件网络图中传播时所具备的马尔科夫特性将其建模为MDP,并分别基于布尔型DSM数值化、变更传播指数、修改难度系数等方法或者指标对其中的关键要素(主要是转移概率和奖励)进行量化;采用动态规划或者时间差分求解MDP模型,根据求解结果进行变更风险预测,并基于复合元细化其预测粒度至产品零部件的具体特征,实现产品变更传播过程中Hub特征对的智能识别。(3)针对实例修改环节中的设计矛盾问题,构建可拓集成模型并给出相应求解方法。对设计矛盾问题进行可拓分析,完成用户需求可拓集划分,获取待修改结构,并指出不相容问题以及对立问题模型在设计矛盾问题建模上存在的不足,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可拓集成模型;将可拓变换算子引入实例修改环节,给出其修改难度和选取优先级,融合可拓策略生成方法和转换桥方法求解可拓集成模型,同时根据变更风险情况进行方案的初筛以及评价选优,并对该过程中所涉及的可拓知识进行提取,实现设计知识的重用。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融合所提理论方法,借助编程软件、数据库技术、三维建模软件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等,开发面向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系统,并以真空泵的再设计过程为例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谢智伟[10](2019)在《面向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的传导变换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需求决定市场,也是产品设计或修改的驱动力,需求驱动下的产品适应性设计已成为企业响应市场及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设计方法。由于产品设计要素间存在关联耦合特性,在面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时,往往会产生复杂设计矛盾问题,而当前适应性设计主要通过产品功能、原理及结构的单向变异解决简单设计问题。可拓适应性设计则在问题求解初期就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矛盾环系统,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构建矛盾问题的可拓求解模型,实现对适应性设计的补充,但其在设计问题的传导分析上局限于形式化的模型构建,缺乏一套流程化的传导变换分析过程及规则化的适应性修改操作工具。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可拓设计理论,给出了需求到结构的映射方法,对待修改产品进行了模型化处理,借助构建的模型详细分析了产品内部的相关性,结合变换操作输出传导变换协调策略。产品的修改是一个不断协调的过程,研究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修改中的传导变换旨在运用相关设计理论,构建产品的知识模型,探究传导变换机制,挖掘变换协调规则,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产品修改的策略参考。全文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基于关联函数及多层FBS分解模型的纵向解析流程,实现需求和产品两个层次的功能映射和匹配机制构建。针对需求如何向功能转换的问题,给出了需求-功能映射方法,借助可拓关联函数,实现了功能元素的可拓集划分,并确定出待修改功能域,其次将单层FBS扩展至多层FBS,构建了产品的功能-结构纵向多层映射模型,实现抽象层向实体层演化。(2)提出不同维度的传导变换分析模型,实现产品内部传导关联性分析及关联机制构建。针对产品修改设计中缺乏对整体性和关联性考虑的问题,提供了相关性分析的角度及思路,引入了基元模型作为知识表达工具,构建了结构-结构、结构-功能两个维度的相关性模型,为传导变换协调搭建了桥梁。(3)针对传导变换协调效率问题,建立最短路径求解模型,实现传导变换协调路径求解。结合变更传播路径求解的思想,定义了相关收敛指标,给出了传导变换协调路径求解的方法,并通过Floyd算法实现传导变换协调路径优选,提高了求解效率。(4)针对产品结构层设计协调问题,提出基于可拓变换的协调操作方法,实现传导变换规则输出。在可拓变换元的基础上定义可拓变换操作算子作为结构层的协调工具,结合上述构建的传导关联机制及优选的传导变换协调路径,给出了传导变换协调方法,以可行度高的传导变换协调规则作为修改策略并将其记录和输出。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融合所提理论方法,借助编程工具、数据库、三维建模平台及相关硬件设备等,开发出辅助原型系统帮助实现产品的适应性修改,验证方法理论的可行性。

二、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QFD与FBS的电力移动检测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研究现状
        1.2.2 QFD-FBS理论研究现状
    1.3 QFD-FBS应用在电力移动检测装置中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电力移动检测装置用户需求分析
    2.1 电力移动检测工作环境分析
        2.1.1 天气影响因素
        2.1.2 交通影响因素
        2.1.3 能见度影响因素
    2.2 电力检测产品市场调研
        2.2.1 定点检测
        2.2.2 移动检测
    2.3 用户需求获取
        2.3.1 用户定位
        2.3.2 用户访谈
        2.3.3 需求归类
        2.3.4 需求权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成QFD-FBS的电力移动检测装置方案研究
    3.1 QFD-FBS集成理论模型
    3.2 基于QFD的产品技术特性问题分析
        3.2.1 技术特性分析
        3.2.2 QFD质量屋构建
    3.3 基于FBS的产品问题解决
        3.3.1 问题分析
        3.3.2 功能映射
        3.3.3 用户预期行为分析
        3.3.4 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移动检测装置设计
    4.1 设计要素指标
    4.2 设计要素描述
    4.3 初步方案设计
        4.3.1 设计定位
        4.3.2 初步方案展示
    4.4 确定深化方案
        4.4.1 评价初步方案
        4.4.2 深化方案输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方案评价与阐述
    5.1 深化方案评价
    5.2 设计方案阐述
        5.2.1 使用流程
        5.2.2 外观造型
        5.2.3 内部空间
        5.2.4 CMF应用
    5.3 设计实物展示
        5.3.1 重点优化内容
        5.3.2 普通优化内容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废旧机电产品的可拆卸性分析及拆卸设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拆卸研究现状
        1.3.2 可拆卸性评价研究现状
        1.3.3 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安排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4.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基于多色集的产品可拆卸性分析
    2.1 引言
    2.2 拆卸信息模型
        2.2.1 产品拆卸信息及来源
        2.2.2 层次式拆卸信息表达
    2.3 层次式拆卸信息模型的多色映射
        2.3.1 多色集合理论简介
        2.3.2 层次式拆卸信息模型的多色集合映射
    2.4 多色推理
        2.4.1 多色推理机制
        2.4.2 基于多色集的零件拆卸过程推理
        2.4.3 产品的可拆卸性评价
    2.5 案例说明
        2.5.1 滚轮拆卸过程求解
        2.5.2 滚轮可拆卸性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零件可拆卸性评估
    3.1 引言
    3.2 影响零件可拆卸性的因素
    3.3 模糊神经网络原理
    3.4 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3.4.1 数据样本收集
        3.4.2 隶属度函数确立
        3.4.3 隶属度函数参数优化
        3.4.4 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拆卸设备设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拆卸设备设计原理
    4.3 拆卸设备设计约束信息分析
    4.4 设计域建模
        4.4.1 需求域
        4.4.2 功能域
        4.4.3 行为域
        4.4.4 结构域
    4.5 拆卸设备设计求解
        4.5.1 需求-功能映射求解
        4.5.2 功能-结构映射求解
        4.5.3 行为-结构映射求解
    4.6 拆卸设备设计流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拆卸设备设计应用案例
    5.1 引言
    5.2 自行车飞轮信息分析
    5.3 结构求解
        5.3.1 执行结构求解
        5.3.2 传动链求解
        5.3.3 自行车飞轮拆卸设备结构方案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方法及其原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产品概念设计概述
        1.2.1 产品创新设计相关概念
        1.2.2 概念设计的内涵
        1.2.3 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的研究
    1.3 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功能基和专利知识研究
        1.3.1 产品功能的定义与表达
        1.3.2 功能基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1.3.3 基于专利知识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1.4 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分类与检索研究
        1.4.1 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分类研究
        1.4.2 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检索研究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2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体系架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2 专利知识辅助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及其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功能基的概念设计求解过程模型
        2.2.1 功能基的建立
        2.2.2 建立基于功能基的概念设计求解过程模型
    2.3 专利知识辅助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
    2.4 基于功能基的专利分类关键技术
        2.4.1 专利获取及其标签设定
        2.4.2 专利成分选择及预处理
        2.4.3 特征选择与专利向量化表示模型
        2.4.4 专利分类算法与分类性能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功能基的专利分类特征权重计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专利分类中测试集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分析
        3.2.1 现有的无监督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分析
        3.2.2 现有的有监督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分析
    3.3 无监督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方法
    3.4 有监督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方法
        3.4.1 融合词-文本-类别的多层次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
        3.4.2 基于累积剩余熵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 基于语义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方法
        3.5.1 词向量模型及基于词向量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2 基于加权词向量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3 基于证据理论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4 基于圆周卷积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5.6 基于语义向量空间模型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
    3.6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6.1 无监督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3.6.2 有监督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3.6.3 基于语义的专利特征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与检索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专利知识表示及其提取规则
        4.2.1 专利知识的表示
        4.2.2 专利知识的提取规则
    4.3 基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专利知识检索意图识别与理解方法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建立基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意图单元
    4.4 基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专利知识检索方法
        4.4.1 功能动词的建立
        4.4.2 基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专利知识检索流程
    4.5 本章小结
5 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原型系统及其应用实例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环境及总体框架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系统总体框架
    5.3 专利知识挖掘原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实例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基于MCD的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机电一体化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国外空心杯线圈制造发展现状
        1.2.3 国内空心杯线圈制造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MCD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2.1 机电一体化设计概述
    2.2 MCD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分析
        2.2.1 MCD机电一体化设计原理
        2.2.2 MCD机电一体化虚拟仿真
    2.3 基于MCD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案
    2.4 基于MCD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组成
        2.4.1 系统工程活动
        2.4.2 协同设计过程
        2.4.3 调试验证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系统方案设计
    3.1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需求分析
        3.1.1 空心杯线圈成型工艺需求
        3.1.2 装置设计需求规划
        3.1.3 装置组成及控制需求
        3.1.4 装置需求模型建立
    3.2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功能设计
        3.2.1 装置功能分析
        3.2.2 装置功能模型建立
    3.3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逻辑设计
        3.3.1 装置逻辑分析
        3.3.2 装置逻辑模型建立
    3.4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原理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系统综合设计
    4.1 装置结构组成设计
        4.1.1 送线机构设计
        4.1.2 排线机构设计
        4.1.3 卷圆机构设计
        4.1.4 输出机构设计
    4.2 装置行为动作设计
        4.2.1 装置动作流程设计
        4.2.2 装置运动关系建立
        4.2.3 基于时序的动作分析
        4.2.4 基于事件的动作分析
    4.3 装置虚拟仿真设计
        4.3.1 模型物理/运动属性定义
        4.3.2 模型执行器/传感器定义
        4.3.3 模型仿真序列设计
        4.3.4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模型调试验证
    5.1 装置虚拟调试技术方案
        5.1.1 装置虚拟调试技术分析
        5.1.2 装置虚拟调试方案
    5.2 装置虚拟调试系统建立
    5.3 装置虚拟调试实现
        5.3.1 装置信号机制建立
        5.3.2 装置控制程序开发
        5.3.3 虚拟调试操作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FBS模型的蒸烤箱创新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厨房烹饪赋予新的生活价值
        1.2.2 蒸烤箱行业逐步发展,成为趋势
    1.3 课题领域研究现状
        1.3.1 FBS模型研究现状
        1.3.2 蒸烤箱产品现状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FBS模型研究与应用
    2.1 FBS模型过程研究
    2.2 FBS模型在蒸烤箱产品的可应用性研究
    2.3 蒸烤箱产品的FBS模型构建
        2.3.1 需求分析
        2.3.2 功能分析
        2.3.3 行为分析
        2.3.4 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蒸烤箱产品前期研究和目标用户确立
    3.1 蒸菜发展及地域性研究
    3.2 “蒸烤”技术研究
    3.3 现有蒸烤箱产品研究
    3.4 用户群体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蒸烤箱产品用户行为研究和需求分析
    4.1 洞悉新中产人群
    4.2 初次问卷调研与分析
    4.3 用户访谈和需求量化分析
        4.3.1 目标用户访谈
        4.3.2 用户模型建立
        4.3.3 用户行为观察
        4.3.4 用户行为分析
        4.3.5 用户需求量化分析——Kano问卷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FBS模型的蒸烤箱创新设计分析
    5.1 从用户需求到功能定义
    5.2 功能分析
        5.2.1 蒸烤箱产品机身功能模块分析
        5.2.2 操控界面功能模块分析
        5.2.3 手机应用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5.3 从功能到用户预期行为分析
    5.4 结构设计分析
        5.4.1 产品机身结构设计分析
        5.4.2 操控界面结构设计
        5.4.3 手机应用结构设计
    5.5 蒸烤箱产品外观因素分析
    5.6 创新蒸烤箱产品系统设计定位
    5.7 蒸烤箱产品系统方案设计
        5.7.1 蒸烤箱机身外观造型设计
        5.7.2 新蒸烤箱产品机身结构说明
        5.7.3 创新蒸烤箱使用方式和功能说明
        5.7.4 蒸烤箱操作界面设计
        5.7.5 手机应用关键功能界面设计
        5.7.6 创新蒸烤箱产品系统使用情境
    5.8 设计方案评估
        5.8.1 评估目的
        5.8.2 评估人员对象
        5.8.3 评估方法
        5.8.4 评估结论分析
    5.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新中产阶层烹饪和蒸烤箱产品基本情况调研
附录2 用户访谈脚本问题及内容摘要
附录3 用户行为观察记录摘要
附录4 蒸烤箱产品Kano需求问卷及外观因素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序列规划及设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拆卸序列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
        1.3.2 Petri网的研究现状
        1.3.3 功构映射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结构
        1.4.1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拆卸信息建模方法与评价指标
    2.1 引言
    2.2 拆卸与装配的序列规划问题区别
    2.3 拆卸信息建模方法
    2.4 拆卸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etri网的大规模产品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拆卸Petri网建模方法
    3.3 大规模机械产品拆卸理论
        3.3.1 机械产品规模分类与拆卸方法
        3.3.2 大规模产品拆卸序列建模
    3.4 多目标拆卸Petri网寻优算法求解
        3.4.1 拆卸优先关系矩阵算法构造
        3.4.2 多目标拆卸Petri网寻优算法
        3.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设备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概念与结构设计基本单元框架
    4.3 Petri网功构映射模型
        4.3.1 Petri网功构映射原理
        4.3.2 Petri网功构映射规则
        4.3.3 TRIZ理论
        4.3.4 Petri网功构映射数学模型
    4.4 拆卸设备结构设计方案评价
        4.4.1 评价等级集
        4.4.2 权重集合求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拆卸设备创新设计应用实例
    5.1 引言
    5.2 鼠标拆卸装置实例
        5.2.1 鼠标拆卸装置设计方案
        5.2.2 鼠标拆卸装置的结构设计
        5.2.3 鼠标拆卸装置自动化设计
        5.2.4 鼠标拆卸装置实施过程
        5.2.5 拆卸效率验证
    5.3 鼠标拆卸装置仿真分析
        5.3.1 鼠标拆卸装置的强度分析
        5.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5.3.3 计算结果分析
    5.4 废旧自行车拆卸设备实例
        5.4.1 车把映射信息分析
        5.4.2 设计方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风险分析的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念设计中的风险分析研究
        1.2.2 功能故障分析研究
        1.2.3 原理方案优选研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功能故障传播模型的原理方案故障分析
    2.1 引言
    2.2 概念设计中故障及风险的定义
    2.3 功能故障传播模型
        2.3.1 功能故障传播模式
        2.3.2 基于有向功能网络图的传播分析
        2.3.3 功能故障传播求解
    2.4 基于功能故障传播模型的原理方案故障求解
        2.4.1 原理方案故障求解流程
        2.4.2 需求分析
        2.4.3 功能重要度计算求解
        2.4.4 基于功能故障传播模型的功能故障影响分析
        2.4.5 原理解故障影响度分析
    2.5 实例分析
        2.5.1 采煤机截割部原理方案故障分析
        2.5.2 结果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贝叶斯网络和原理解故障模型的原理方案风险评估
    3.1 引言
    3.2 原理方案风险评估流程
    3.3 故障模式严重度分析
        3.3.1 基于多状态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故障模式模糊重要度分析
        3.3.2 基于原理解故障影响度和模糊重要度的故障模式严重度分析
    3.4 故障模式风险值求解
    3.5 原理方案风险评估
    3.6 实例分析
        3.6.1 采煤机截割部原理方案风险评估
        3.6.2 讨论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故障风险和不均衡多粒度语言的原理方案优选
    4.1 引言
    4.2 原理方案优选流程
    4.3 不均衡多粒度语言模型
        4.3.1 多粒度及不均衡语言
        4.3.2 区间二元直觉不确定语言
    4.4 融合故障风险和不均衡多粒度语言的原理方案优选
        4.4.1 构建初始评价矩阵
        4.4.2 一致化不均衡多粒度语言集
        4.4.3 集成初始评价矩阵
        4.4.4 构建综合决策矩阵
        4.4.5 基于理想值的方案优选
    4.5 实例分析
        4.5.1 采煤机截割部原理方案优选
        4.5.2 比较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型系统与工程实例
    5.1 引言
    5.2 原型系统实现
        5.2.1 系统整体框架及编程语言
        5.2.2 系统功能模块
        5.2.3 数据库设计
    5.3 工程实例——采煤机截割部
        5.3.1 采煤机截割部信息管理
        5.3.2 原理方案故障分析
        5.3.3 原理方案风险评估
        5.3.4 方案优选
        5.3.5 讨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面向机械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品设计方式研究现状
        1.2.2 实例推理技术研究现状
        1.2.3 变更传播问题研究现状
        1.2.4 设计矛盾问题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章节内容及体系结构
        1.4.1 章节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体系结构
第二章 面向产品再设计过程的相似实例检索
    2.1 引言
    2.2 相关知识
        2.2.1 关联函数
        2.2.2 D-HS索引
    2.3 基于关联函数的相似性度量
        2.3.1 确定型参数关联函数度量
        2.3.2 模糊型参数关联函数度量
        2.3.3 单维关联函数组合相似性度量
    2.4 D-HS索引方法改进及与关联函数融合
        2.4.1 基于Sigmoid函数的D-HS索引方法改进
        2.4.2 关联函数与D-HS索引的融合
    2.5 实例验证与对比分析
        2.5.1 实例验证
        2.5.2 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变更风险预测
    3.1 引言
    3.2 产品模块划分
    3.3 产品变更传播问题的MDP建模
        3.3.1 相关知识
        3.3.2 模型构建
        3.3.3 状态集、动作集及折扣因子
        3.3.4 转移概率与奖励
    3.4 产品变更传播问题的MDP求解
        3.4.1 基于动态规划的MDP求解
        3.4.2 基于时间差分学习的MDP求解
    3.5 产品变更风险预测
    3.6 实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产品再设计过程的矛盾问题分析与求解
    4.1 引言
    4.2 再设计过程矛盾问题可拓分析
        4.2.1 用户需求可拓集划分
        4.2.2 待修改结构获取
        4.2.3 可拓集成模型构建
    4.3 再设计过程矛盾问题可拓求解
        4.3.1 可拓变换算子选取
        4.3.2 可拓集成模型求解
    4.4 再设计过程矛盾问题可拓知识提取
        4.4.1 拓展分析知识提取
        4.4.2 变更传播知识提取
    4.5 实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工具及功能框架
        5.2.1 开发工具介绍
        5.2.2 系统功能框架概述
    5.3 产品再设计可拓实例推理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面向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的传导变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拓适应性设计研究现状
        1.2.2 传导变换研究现状
        1.2.3 产品变更传播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体系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体系结构
第二章 需求匹配下的产品功能-结构解析
    2.1 引言
    2.2 产品实例获取及信息表达
        2.2.1 产品实例获取
        2.2.2 产品信息要素表达
    2.3 需求-产品的功能维度分析
        2.3.1 需求-功能映射
        2.3.2 需求-产品的功能可拓集划分
    2.4 机械产品纵向层次分解
        2.4.1 产品总体层次划分
        2.4.2 产品多层FBS纵向分解建模
        2.4.3 产品纵向层次解析流程
    2.5 实例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品传导变换多维度关联分析模型构建
    3.1 引言
    3.2 相关性维度划分
        3.2.1 结构-结构相关
        3.2.2 结构-功能相关
        3.2.3 功能-功能相关
    3.3 结构修改粒度细化及建模
        3.3.1 零件种类划分
        3.3.2 零件特征分类
        3.3.3 基元模型表达
    3.4 结构-结构相关性模型构建
        3.4.1 基元有向图构建
        3.4.2 基元相关矩阵构建
        3.4.3 基元相关函数构建
        3.4.4 基元相关约束重建
    3.5 结构-功能相关性模型构建
        3.5.1 结构-功能过渡
        3.5.2 结构-功能SBF模型构建
    3.6 实例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品传导变换协调路径优选
    4.1 引言
    4.2 传导变换协调路径分析
        4.2.1 路径优选概况
        4.2.2 路径始末节点选取
        4.2.3 综合协调因子计算
    4.3 基于Floyd算法的传导变换协调路径优选
        4.3.1 算法描述
        4.3.2 算法实施
    4.4 实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品传导变换规则生成
    5.1 引言
    5.2 传导变换基本要素分析
        5.2.1 传导变换概念
        5.2.2 可拓变换操作算子生成
        5.2.3 变换操作算子选择
    5.3 传导变换触发要素分析
        5.3.1 传导变换触发形式
        5.3.2 传导变换触发条件判断
    5.4 传导变换协调规则输出
        5.4.1 传导变换效应
        5.4.2 传导变换协调方向控制
        5.4.3 传导变换规则提取
    5.5 实例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传导变换的可拓协调策略生成系统实现
    6.1 引言
    6.2 系统开发背景及其工程意义
    6.3 可拓协调策略生成系统框架
        6.3.1 开发工具介绍
        6.3.2 系统功能框架概述
    6.4 可拓协调策略生成系统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QFD与FBS的电力移动检测装置设计[D]. 戴成. 燕山大学, 2021(01)
  • [2]废旧机电产品的可拆卸性分析及拆卸设备设计方法研究[D]. 常艳茹. 山东大学, 2021(12)
  • [3]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专利知识挖掘方法及其原型系统研究[D]. 唐忠. 四川大学, 2021(12)
  • [4]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设备设计[J]. 苏开远,徐志刚,朱建峰,刘维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9)
  • [5]基于MCD的空心杯线圈成型装置设计研究[D]. 黄海涛. 贵州大学, 2020(01)
  • [6]基于FBS模型的蒸烤箱创新设计与研究[D]. 肖小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Petri网的废旧产品拆卸序列规划及设备设计方法研究[D]. 苏开远. 山东大学, 2020(10)
  • [8]基于风险分析的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选[D]. 孙涛. 浙江工业大学, 2020
  • [9]面向机械产品再设计过程的可拓实例推理方法研究[D]. 徐晨. 浙江工业大学, 2020
  • [10]面向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的传导变换方法研究[D]. 谢智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基于需求-功能映射分析的概念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