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士[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时代观演进的历史逻辑》文中研究表明

周宏宇[2](2019)在《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伟大方针以来,我国已经跨过了改革开放四十多载时光,取得了不胜枚举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四十多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轴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线索、总结实践经验是基本,促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不断丰富、不断深化,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和继续发展下,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良性互动的智慧结晶。改革开放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改革开放是具体的实践过程,这个伟大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相连、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同中国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中国得以确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中国得以发扬,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以彰显。本文围绕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良性互动的主要依据、本质阐释和基本规律展开研究。在主要依据上,从改革开放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上体现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和理论本质上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动力源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科学指南的辩证双向互动关系的梳理,阐释了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良性互动的本质;最后,在基本规律上,通过总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双向互动、通过解决“五大问题”实现双向互动以及在党的领导和群众参与下实现双向互动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余科杰[3](2018)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飞跃》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准确把握这一点,是理解这一思想历史飞跃的基本前提。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飞跃,时代条件、历史课题、主要内容正是三个着眼点和基本维度。新时代观、新发展观、新党建观、新全球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构成了这一思想历史飞跃的四大支柱。三个维度、四大支柱,就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飞跃的基本逻辑。

白冰[4](2018)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历时170年而经久不衰,并且在人类社会时代更替过程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指导力。至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跨越国家、民族和历史的界限,对人类进步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究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总是与时代及其转换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揭示时代本质,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要求,解答时代课题,进而推动时代发展;并在反映和指导时代前进的实践过程中,自身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奉者和忠实的实践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创新者和发展者。作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时代高度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在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时代性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进步和中国社会发展课题。因此,认真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进程及其经验启示,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而科学的智力支持。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题,系统深入梳理、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从内涵、特征、构成等多方面对时代、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概念分析,进而为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历程,提供基本概念方面的理论铺垫。第二,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两方面入手,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合法性依据。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基础、动力和可能性。从现实状况上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解答当今时代新课题的需要,是回应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第三,分阶段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其一,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新中国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程阶段。在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先进分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引介、传播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判定中国革命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其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尽管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曾遭遇挫折、走过弯路,但仍然取得巨大成绩: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其三,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向新阶段。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时抓住时代主题转换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带来的新机遇,提出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新课题;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思想;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入了新阶段。一是依据历史方位变化,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依据时代变化,揭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三是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四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五是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六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第四,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理论成果,也是时代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其一,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发展,主要体现在立足中国,创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贡献,主要体现在创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等;其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创新。一是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在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由此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及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二是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而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三是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目标。第五,总结、提炼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经验启示。其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时代性质,精准判断时代主题,客观把握时代特征;其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思想理论上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二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依据时代变化,结合具体实际,在继承基础上勇于理论创新;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实践;其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其四,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关系。“三化”之间是内在辩证关系;在时代化中推进中国化,同时在时代化背景下落实大众化;努力使“三化”在辩证联系中整体推进、共同发展。总之,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历程,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通过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时代化的历程、理论成果,从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相互关联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有助于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李迪[5](2013)在《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贡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际变化,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而研究“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背景和过程。本部分主要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分析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背景,并分两个阶段研究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过程。第二部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的新概括。本部分主要研究了胡锦涛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概念以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性的论述。第三部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本部分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内容的创新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新发展。第四部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贡献。本部分主要论述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然性的认识、时代观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五部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本部分主要从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的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利益的关注以及对推进大众化途径的新认识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六部分:胡锦涛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当代价值。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刻地论述了它的当代价值,一是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开辟了新的境界,二是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是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指明方向。

刘勇[6](2008)在《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研究述要》文中认为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近年来学术界对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相关范畴进行了研究,对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等从世界历史性高度进行了揭示;对江泽民的时代观、生产力跨越观、世界市场思想、世界交往思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等从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从整体上揭示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了必要的研究准备。

余伦信,张志贵[7](2004)在《多维时代观基础上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文中指出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军事科学理论,与时俱进首先要认清时代条件,确立科学的时代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时代问题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维时代观,构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的立论前提。把握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多维时代观基础,对于深刻领会这一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根本的导向意义。

潘绍龙,姜群[8](2004)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蕴涵着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表现为 :与世俱进的时代观 ,与实俱进的实践观 ,与时俱进的真理观 ,与是俱进的规律观 ,与机俱进的发展观 ,与新俱进的创新观 ,与史俱进的动力观 ,与德俱进的道德观 ,与民俱进的价值观 ,与责俱进的先进观

潘绍龙,汪光皎[9](2004)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蕴涵着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表现为:与世俱进的时代观,与实俱进的实践观,与时俱进的真理观,与机俱进的发展观,与是俱进的规律观。

卜祥记,曾文婷[10](2004)在《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精神》文中研究说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开启真正哲学的钥匙则是时代高度的实践。因而,不同的时代就有与特定时代高度的实践相适应的特定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别,而真正的哲学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精华的体现。在当今时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广义的时代精神和狭义的时代精神的理论凝结。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论文提纲范文)

(2)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互动的主要依据
    2.1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互动的历史依据
        2.1.1 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
        2.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成果
        2.1.3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上具有同步性
    2.2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互动的理论依据
        2.2.1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
        2.2.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2.3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第3章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互动的本质阐释
    3.1 改革开放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动力源泉
        3.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源于改革开放实践
        3.1.2 改革开放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2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科学指南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开展
        3.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再创新
    3.3 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
        3.3.1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3.3.2 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良性互动关系
第4章 努力实现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良性互动
    4.1 总结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双向互动的基本规律
        4.1.1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双向互动
        4.1.2 通过解决“五大问题”实现双向互动
        4.1.3 在党的领导和群众参与下实现双向互动
    4.2 在新时代继续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良性互动
        4.2.1 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4.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实践要求
结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推进改革开放再创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飞跃(论文提纲范文)

(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时代、时代化概念辨析
    2.1 时代
        2.1.1 时代的内涵
        2.1.2 时代的构成
        2.1.3 时代的划分
        2.1.4 时代的特征
    2.2 时代化
        2.2.1 时代化的涵义
        2.2.2 时代化的条件
        2.2.3 时代化的过程
    2.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3.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2.3.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
第3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依据
    3.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依据
        3.1.1 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
        3.1.2 科学性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
        3.1.3 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力
        3.1.4 开放性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能性
    3.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依据
        3.2.1 解答时代课题的需要
        3.2.2 阐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需要
        3.2.3 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3.2.4 澄清误读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第4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历程
    4.1 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程
        4.1.1 在引介传播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4.1.2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判定中国革命性质
        4.1.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开辟中国革命道路
    4.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曲折发展
        4.2.1 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2.2 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2.3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4.3 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
        4.3.1 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4.3.2 提出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3.3 阐发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思想
        4.3.4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
    4.4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4.4.1 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4.2 揭示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4.4.3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4.4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4.4.5 提出新时代党建总要求
        4.4.6 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格局
第5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理论成果
    5.1 毛泽东思想
        5.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5.1.2 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创新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5.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创新
    5.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3.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5.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创新
第6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经验启示
    6.1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
        6.1.1 正确认识时代性质
        6.1.2 精准判断时代主题
        6.1.3 客观把握时代特征
    6.2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
        6.2.2 发展马克思主义
    6.3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6.3.1 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6.3.2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
        6.3.3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6.4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关系
        6.4.1 在时代化过程中推进中国化
        6.4.2 在时代化背景下落实大众化
        6.4.3 坚持“三化”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背景和过程
    (一) 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背景
    (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过程
二、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新概括
    (一) 提出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概念
    (二) 论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性
三、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一)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二)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的创新
    (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体系的发展
四、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贡献
    (一)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然性的论述
    (二) 胡锦涛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三) 胡锦涛时代观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五、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
    (一)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
    (二) 胡锦涛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利益
    (三)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新认识
六、 胡锦涛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 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开辟了新的境界
    (二) 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 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世”俱进的时代观
    1.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2.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3.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
二、与“实”俱进的实践观
    1.强调新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2.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与“时”俱进的真理观
    1.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揭示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四、与“是”俱进的规律观
    1.体现了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要求
    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3.坚持了“三大规律”的辩证统一
五、与“机”俱进的发展观
    1.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3.强调发展是“最大的政治”
六、与“新”俱进的创新观
    1.提升了创新的社会动力功能
    2.阐述了创新的社会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强调了创新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七、与“史”俱进的动力观
    1.构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根本动力机制
    2.构建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体系
    3.构建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决定力量体系
八、与“德”俱进的道德观
    1.坚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实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
    3.强调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相结合
九、与“民”俱进的价值观
    1.最广大人民为党的最高价值主体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的最高价值目的
    3.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党最高价值标准
十、与“责”俱进的先进观
    1.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
    2.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科学把握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时代观演进的历史逻辑[D]. 刘瑞士.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研究[D]. 周宏宇.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7)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飞跃[J]. 余科杰. 党政研究, 2018(05)
  • [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发展研究[D]. 白冰. 辽宁大学, 2018(02)
  • [5]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贡献研究[D]. 李迪.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4)
  • [6]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研究述要[J]. 刘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7]多维时代观基础上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J]. 余伦信,张志贵.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6)
  • [8]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J]. 潘绍龙,姜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 [9]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J]. 潘绍龙,汪光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4(01)
  • [10]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精神[J]. 卜祥记,曾文婷.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