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韦正亚[1](2018)在《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的HIV/AIDS防控指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了解艾滋病检测前的咨询和告知,对HIV/AIDS随访依从性的作用,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形式工作模式在全市范围作推广。方法将2005-2015年扬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根据检测前是否咨询和告知分为“主动发现组”(396例)和“被动发现组”(564例),将这两组病例的随访管理指标(随访CD4检测率、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接受抗病毒治疗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率、死亡率等5个指标)作对比。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信息,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1.随访CD4检测情况:不同时段,主动发现组检测率均高于被动发现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已接受治疗、艾滋病病人和后发现病例检测比例高于未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先发现病例。2.配偶/固定性伴检测情况:不同时段,主动发现组检测率均高于被动发现组,但是一年以内各个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接受治疗和后发现病例检测比例高于未治疗和先发现病例。主动发现组病例发现到首次配偶/固定性伴检测天数(对数值)长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一年以内不同时段,主动发现组抗病毒治疗比例均低于被动发现组,一年以上主动发现组抗病毒治疗比例高于被动发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5)。艾滋病病人、非市区、后发现、年龄大、已婚有配偶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高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市区、先发现、年龄小及非已婚有配偶的病例;主动发现组中“文盲”和被动发现组“初中”和“高中/中专”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高于相应组别中“非文盲”和其他“文化程度”的病例。主动发现组病例报告到治疗天数(对数值)长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情况:一年以内,主动发现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比例均低于被动发现组,一年以上,主动发现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比例高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已接受治疗和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比例低于未治疗和先发现病例。主动发现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到发病天数(对数值)长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死亡情况:一年以内,主动发现组死亡比例低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一年以上,主动发现组死亡比例与被动发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接受治疗、后发现、未婚、年龄小的病例死亡比例低于未治疗、先发现、有婚史、年龄大的病例。主动发现组死亡病例存活天数(对数值)长于被动发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实施艾滋病检测前的咨询和告知,其后期的随访依从性要明显好于非咨询告知病例,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黄荟森[2](2018)在《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调查及免疫无应答者HBV感染风险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评估我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的效果,为指导该地区乙肝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2)通过队列研究比较乙肝疫苗无应答者与乙肝疫苗应答者随访结束时各组间HBsAg阳性率,探讨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究竟是HBV的易感者还是抵抗者,评估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未来感染HBV的风险。方法(1)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随机整群抽取南宁市江南区82家幼儿园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3-6岁),采集儿童静脉血1-3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血清HBsAg和HBsAb。(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2015年3-5月期间,对南宁市江南区64家幼儿园内按照0、1、6月程序接种三针乙肝疫苗的2-5岁儿童采血,并检测儿童HBsAg和HBsAb。排除HBsAg阳性的儿童后,根据儿童HBsAb是否阳性情况(研究的暴露因素为乙肝疫苗无应答),分成暴露组(HBsAb阴性)和对照组(HBsAb阳性)。研究随访一年,开始于2015年6月1日,结束时间为2016年7月1日,在2016年6月1-30日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检测血清HBsAg阳性率情况,并比较两个组的HBsAg阳性率。结果(1)现况研究的结果:82家幼儿园10,757名学龄前期(3-6岁)儿童中,共有24人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0.22%,不同年龄和性别间HBsAg阳性率没有差异。HBsAb阳性人数为6195人,总阳性率为57.59%,不同年龄HBsAb阳性率有差异,3岁、4岁、5岁、6岁儿童的HBsAb阳性率分别为51.96%、55.02%、60.79%、65.71%,儿童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性别间HBsAb阳性率没有差异。(2)队列研究结果:纳入队列的无应答组人数1824名,研究结束时共出现5名HBsAg阳性者,阳性率为0.27%;纳入队列的应答组人数2054名,研究结束时未检测出HBsAg阳性者,阳性率为0.00%;研究结束时无应答组与应答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HBsAg阳性率仅为0.22%,处于较低水平,但HBsAb阳性率不高,介于51.96%-65.71%之间。(2)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一年后的HBsAg阳性率0.27%,高于应答组的0.00%,因此乙肝疫苗无应答者仍然存在感染HBV的风险。
周容[3](2016)在《广西吴圩镇农村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广西吴圩镇卫生院对农村孕妇切实可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为基层医院如何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为今后广西农村地区如何依托基层医院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吴圩镇卫生院便利抽取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250名农村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艾滋病与安全套相关知识需求与正确率情况;了解安全套使用情况及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用知-信-行模式与健康信念模式作为指导理论,设计基于孕妇学校课程讲授、在校护生主导的小组讨论及搭建手机通讯交流平台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150名农村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名;实验组使用综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常规健康宣传;干预1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孕妇艾滋病与安全套相关知识各知识模块总正确率以及比较组内干预前后各知识条目正确率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1.基线调查250名孕妇,68.40%未在产检时听过医务人员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宣教;46.00%与30.80%分别表示没有做过和不知道自己是否做过HIV抗体检测;95.60%表示愿意了解更多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2.艾滋病知识实际来源途径前三位分别为宣传栏画、电视电影、他人宣传;期待来源途径前三位分别为医务人员宣传、电视电影、手机上网。3.HIV病毒特点、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蚊虫叮咬、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的正确率分别为40.40%、53.20%、40.80%、58.80%、79.60%;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的正确率分别为84.40%、83.20%、93.20%;知道母婴阻断方式和母婴阻断国家补贴政策的分别为26.80%和32.80%;检测地点、检测时间、咨询与初筛的正确率分别为52.40%、36.40%、49.60%;婚前、孕前以及孕期有必要进行检测的正确率分别79.20%、81.60%;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日常接触、愿意主动咨询与HIV抗体检测的分别占39.20%、66.80%。4.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4.40%;当另一半不愿意使用安全套时,选择直接妥协和提出意见如对方仍不愿意则放弃的分别占43.60%、29.60%;不经常使用安全套排名前三的原因为安全套太贵、安全套使用太麻烦和爱人不愿意。5.实验组干预后,AIDS基本知识与安全套相关知识总正确率均达80%以上;母婴阻断和HIV抗体检测、态度与意愿总正确率分别从50.48%、67.11%上升到72.84%、78.87%;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各条目知识正确率,除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咨询与初筛、愿意主动咨询与HIV抗体检测的正确率较干预前增幅不明显外(P>0.05),其余均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干预后4个知识模块总正确率均无明显增幅(P>0.05),各知识条目正确率除母婴阻断方式、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正确率比干预前有所增加外(P<0.05),其余知识条目正确率与干预前无差异(P>0.05)。结论1.农村孕妇对AIDS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对HIV病毒、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蚊虫叮咬、母婴阻断及HIV抗体检测认知水平较低;对HIV感染者存在歧视倾向;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需求,渴望从医务人员中获取更多AIDS相关知识,基层卫生院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仍较薄弱。2.基于孕妇学校、在校护生主导小组讨论及搭建手机通讯交流平台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经实践是切实可行的,可有效提高与改善农村孕妇艾滋病与安全套相关知识、态度、意愿;但在提高AIDS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咨询与初筛、愿意主动咨询与HIV抗体检测认知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3.如何把该模式因地制宜的普及到更多基层医院与巩固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张幸福[4](2008)在《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文中提出文章在梳理有关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理论的基础上,对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状况、特点及当地政府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采取的做法和措施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依法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绩效,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和实施方面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文章按照依法治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立法与实施办法的建议。建议秉承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依法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不仅要有健全、科学、合理的立法,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人性化的实施,把实现国家的人口结构调控目标与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法学的视角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孟佳[5](2007)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命统计系统,因此很难做到实时、动态和准确地了解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使拟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全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更具有可行性,卫生部于2005年12月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试验调查研究,旨在找出影响调查质量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正式开展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提供可操作性依据。目的:通过对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设计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修订正式调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核实整理已经开展死因登记地区的人口资料、死亡信息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对不同来源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漏报率和资料符合率评价不同渠道来源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调查地区中城市和农村在资料收集方面的差异性,验证获得资料方法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结果:1、本次调查的人口资料均由相应的城市及农村的公安部门提供;人口的出生资料从计生委获取。若某些农村调查地区确实无法获得出生资料,可以依据调查所得农村地区粗漏报率估算出生的预计值进行分析。2、在死亡资料收集方面,无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现有的死因登记部门均存在漏报现象,而且城市和农村地区死因的漏报率经χ2检验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农村地区的漏报率高于城市地区。3、调查中发现死因不明、无法确定死因的个案所占比例较多,不符合质量控制指标。4、现场调查中在资料收集、死因确定等环节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调查中要严把质量控制关,明确质量控制指标,尽量使结果接近客观、真实。结论:通过分析已经开展死因登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死因调查方法是可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论城市和农村地区,公安部门是掌握人口资料较全面的部门,可以提供调查中关于人口的数据资料;2、计生及妇幼部门是掌握出生人口资料和婴幼儿死亡资料较全面的部门,可以提供调查中关于出生人口和婴幼儿死亡的数据资料;3、死因登记部门是掌握死亡资料较全面的部门,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死亡资料,也可以从公安部门获取相关死亡资料;若调查地区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存在漏报,可以通过城市和农村地区各自不同的人口漏报率和死亡漏报率来估计调查当地人口和死亡的真实情况;4、对于死因确定环节中死因不明的个案须进行死因推断量表调查;5、调查中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6、根据不同来源的死因调查数据,可以初步估计死因登记系统及入户调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可以利用已经开展死因登记地区所反映的漏报率及符合率来估计未开展死因登记地区入户调查的准确性,估计未开展死因登记地区死亡的情况。
陈赤[6](2006)在《广西监测地区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梁洪[7](2002)在《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的HIV/AIDS防控指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国内外疫情形势及相关政策 |
1.2 目前艾滋病防控指导思想及及面临的挑战 |
1.3 其他地区提高病例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
1.4 本次研究设想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实验室检测 |
2.4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信息 |
3.2 随访CD4检测情况 |
3.3 配偶/固定性伴检测情况 |
3.4 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 |
3.5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情况 |
3.6 死亡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随访CD4检测情况 |
4.2 配偶/固定性伴检测情况 |
4.3 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 |
4.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情况 |
4.5 死亡情况的比较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随访管理工作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调查及免疫无应答者HBV感染风险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HBsAg和 HBsAb阳性率调查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免疫无应答者HBV感染风险随访研究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广西吴圩镇农村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艾滋病的概念、起源与研究进展 |
1.1.2 艾滋病全球、国内及广西区内流行现状 |
1.1.3 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1.1.4 农村孕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必要性 |
1.2 理论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总体思路 |
2.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2.3 样本含量估计与抽样方法 |
2.4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5 技术路线图 |
2.6 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设计与实施 |
2.7 质量控制 |
2.8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
2.9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3.1 问卷信度与效度 |
3.2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3.3 基线调查 |
3.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3.2 艾滋病相关知识实际来源途径与期待来源途径比较 |
3.3.3 艾滋病相关知识各条目正确率情况 |
3.3.4 安全套知识行为情况 |
3.4 干预阶段 |
3.4.1 干预前两组孕妇人口学待征均衡性检验与其他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
3.4.2 干预前后两组孕妇各知识模块总正确率组间比较情况 |
3.4.3 干预前后两组孕妇各知识条目正确率组内比较情况 |
四、讨论 |
4.1 农村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率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
4.2 农村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实际来源途径与期待来源途径情况分析 |
4.3 农村孕妇安全套相关知识与行为情况分析 |
4.4 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孕妇的干预效果 |
4.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6.1 样本量的局限性 |
4.6.2 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状况、成因及危害 |
1.1、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状况 |
1.1.1、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 |
1.1.2、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特点 |
1.2、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成因 |
1.3、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危害 |
2 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相关的法律法规概述 |
2.1、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法律法规 |
2.1.1、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界定 |
2.1.2、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
2.2、西南民族地区之间相关法律法规的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
2.2.1、相关法律法规的共同特征 |
2.2.2、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差异 |
3 西南民族地区依法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绩效与存在问题 |
3.1 依法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实践及效果考察 |
3.1.1、依法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实践 |
3.1.2、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效果 |
3.2 相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1、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 完善有关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之法律法规的对策思考 |
4.1、完善有关立法的对策性建议 |
4.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办法的对策思考 |
5 附表 |
5.1 附表一 |
5.2 附表二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5)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6)广西监测地区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孕产妇死亡分析 |
1.1 孕产妇死亡率: |
1.2 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 |
1.3 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 |
1.3.1 死亡孕产妇经济水平及文化程度情况: |
1.3.2 死亡孕产妇接受产前保健情况:见表5。 |
1.3.3 死亡孕产妇的分娩与死亡地点: |
1.4 死亡评审结果: |
2 讨 论 |
四、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的HIV/AIDS防控指标对比研究[D]. 韦正亚. 东南大学, 2018(05)
- [2]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期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调查及免疫无应答者HBV感染风险随访研究[D]. 黄荟森.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8)
- [3]广西吴圩镇农村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D]. 周容.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4]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研究[D]. 张幸福. 贵州大学, 2008(03)
- [5]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D]. 孟佳.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6]广西监测地区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J]. 陈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04)
- [7]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 梁洪. 医学文选,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