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utoCAD的矿井立体图绘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珂,杨应迪,刘学通,蒋成龙[1](2020)在《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有的巷道三维模型建模算法复杂,且以巷道两端端点坐标直接确定巷道的走势,不能较好地体现巷道的起伏。针对上述问题,以煤矿工程平面图为基础数据,利用巷道间的拓扑关系进行定位点采集,采用中心线加载断面的算法构建了矿井三维巷道模型。基于矿井三维巷道模型,将通风设施模型同步到三维系统中,生成了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及相应数据库,生成的立体图能清晰地展示矿井巷道的整体走势,结合数据库信息管理可对矿井模型进行添加、修改等智能操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二维图到三维图的快速转换,可真实地展示煤矿巷道信息及工作面状况,生成的矿图数据库可实时更新,为研究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和灾变模拟提供了优良平台。
卫德俊[2](2019)在《基于三维仿真的矿井巷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构建矿井巷道三维模型,基于对Auto CAD的二次开发技术,应用导线点逼近中心线加载断面的理论,采用煤矿工程平面图交互式采集的方法,研究了三维巷道模型自动生成算法;然后对节点及转弯处进行平滑处理,以风流、构筑物等判断了通风模型的合理性并加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中心线加载断面的方法建模,加载不同的断面,并进行节点和伪节点采集,最后生成巷道立体图,对巷道形状和走势的表达更加立体和清晰;此建模方法在平煤六矿加以运用,生成完整的三维矿井巷道模型图,以风流流向及构筑物和巷道间的拓扑关系判别使通风模型更加完整。
庞冬冬[3](2015)在《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煤矿企业需求简单实用的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本文在VB环境下,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采用从矿井二维平面图纸提取数据信息、三维空间立体场景建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成功的开发了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实现了矿井三维立体模型的动态创建及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矿井工程图纸由二维形态上升到三维数字化形态的快速转换。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能清晰的呈现出整个矿井的实体形态,远观可观察整个矿井巷道和工作面分布的空间格局,近观可达到清晰识别局部巷道交错的层位关系。基于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对回采工作面模型进行了三角形分割,构建了回采工作面实时进度和产量数字化计算模型,在系统模块下可实现实时产量的计算,同时给出了以天数为变量的巷道预测变形值函数表达形式,借助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平台,可将巷道变形信息在相应的模型巷道上清晰显示并实时更新,基于矿井三维立体模型与实体矿井的1:1尺寸对应关系及空间精准的三维坐标吻合关系,构建了人员空间位置实时闪烁定位显示模型,获知井下人员的三维坐标即可在矿图模型上快速定位到该人员所在位置,当井下灾害发生时可快速进行井下最优救援路线分析,为减少矿山人员及财产损失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在安徽张集矿得到了试验应用,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对于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信息化矿井建设和智能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贺帅[4](2015)在《三维条件下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日常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管理环节,而网络解算是通风管理中一个重要部分,在新建矿井进行通风设计的时候,必须通过通风网络解算,为设计提供必要依据,在生产矿井进行通风系统升级改造的时,也需要借助通风网络解算来确定最优的改造方案,可以说,无论在矿井设计还是生产阶段,通风网络解算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通风管理领域的软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设计了通风网络解算的主要功能,以图论的拓扑理论、通风网络基本理论、网络解算基本理论及方法结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三维建模技术,实现了具有通风网络拓扑关系自动建立、三维通风系统图自动绘制以及通风网络解算等主要功能的软件。其中拓扑关系自动建立功能使得传统上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转由计算机实现完成,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将矿山通风管理人员从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维建模功能可以根据通风系统图的基础数据自动建立通风系统的三维模型,不但可以直观反映巷道之间真实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对解算数据进行查询,更方便快捷地反映解算结果。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矿井通风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整体管理水平。
庞冬冬,马海峰,庞大伟[5](2014)在《煤矿三维立体矿图的绘制方法及对比分析》文中提出从矿井三维立体图绘制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二维矿图向三维矿图转化工作的意义,探讨了基于CAD、CAD二次开发及3DMAX软件平台三维矿图绘制的相关技术。通过3种绘图软件对同一个矿井的三维立体图绘制,进行了工程量、效果图、操作技术水平要求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对比分析,总结其各自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得出其适应性条件,立足为煤矿工程三维制图提供参考依据。
庞冬冬,马海峰,杨应迪,李家卓,尹晨晨[6](2014)在《基于AutoCAD煤矿工程立体图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煤矿工程平面图涵盖信息为原始资料,基于AutoCAD平台二次开发了绘制煤矿工程立体图专用软件,该软件模拟城市地下管网模型快速生成煤矿巷道立体图,利用图结构进行数据组织,建立了包含巷道、工作面参数、通风路线等详细信息的属性式数据库。同时,该软件可与已有数据库资源共享和矿图数据库兼容,实现了二维平面矿图向三维立体矿图的转换。三维立体矿图强大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煤层瓦斯实时监测和矿井通风网络系统的全方位展示,配合网络集成可实现远程办公的智能管理和决策。
王长江,何月刚,姜涛[7](2013)在《结合VBA与CAD绘制矿山巷道立体图》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化矿山的背景下,三维巷道图已经成为各种矿山信息数据库的载体。通过使用VBA作为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出能利用AutoCAD实现巷道立体图绘制的程序,并以AutoCAD菜单项的形式实现了矿山三维可视化。详细叙述了巷道三维立体图建模之中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山东金岭矿业召口矿-570 m水平巷道二维设计图对程序进行了实例测试演示,并顺利完成立体图的绘制,为以后矿山数字化建设做了初步尝试。
肖莹,蔡峰,时春香[8](2013)在《矿井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软件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通风系统双线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巷道位置参数的交互采集和三维巷道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着重分析了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的原理及利用基于C#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模块功能的具体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实现和实践应用。
时春香[9](2013)在《通风矿图智能绘制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通风矿图是最重要的井下通风系统仿真手段。伴随着CAD软件在煤矿行业的不断推广,通风矿图也逐步摆脱了纯手工绘制的局面。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制图的时间成本,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通风矿图智能绘制系统。文章围绕系统开发的关键支撑技术展开,以软件设计的具体流程为主线,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开发需求、设计了系统预完成的功能模块、给出了系统的开发框架模型,而后采用理论研究、功能实现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详细论述了四大图件的智能绘制技术。通风系统双线图方面。在深入分析双线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双线巷道自动绘制算法—改进的真双线法;提出了高效绘制通风设施图例的方法—可视化动态加载图例。二维通风立体图方面。以简化的巷道二维立体模型为立足点,规定了拓展线标示原则,实现了双线巷道自动拓展为二维立体模型的算法—闭合多段线填充法。三维通风立体图方面。通过巷道属性数据交互式采集、巷道断面简化处理以及三维巷道模型快速构建算法的设计,完成了对井下通风网络系统的初步仿真。通风网络图方面。针对物理图形数据不确定性的特点,给出了计算机自动绘图的原则;通过对手工制图步骤的分析,论述了由网络结构数据向通风网络图自动转化的方法;为了降低图形修改的难度,采用多实体即时绘图技术实现了可视化编辑功能;根据网络图分析的特定需求设计了用户个性化设计子模块。
何月刚,王长江,姜涛[10](2012)在《简析结合VBA与CAD绘制矿山巷道立体图》文中指出文中通过使用VBA作为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出能利用AutoCAD实现巷道立体图绘制的程序,并以AutoCAD菜单项的形式实现了矿山三维可视化。详细叙述了巷道三维立体图建模之中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山东金岭矿业召口矿-570 m水平巷道二维设计图对程序进行了实例测试演示,并顺利完成立体图的绘制,为以后矿山数字化建设做了初步尝试。
二、基于AutoCAD的矿井立体图绘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utoCAD的矿井立体图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维巷道模型构建 |
1.1 构建流程 |
1.2 基础数据来源 |
1.3 巷道网络结构模型 |
1.3.1 定位点约定 |
1.3.2 定位点采集原理 |
1.4 中心线加载断面算法的实现 |
1.5 拓扑关系识别 |
2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构建 |
3 工程应用 |
4 结论 |
(2)基于三维仿真的矿井巷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维巷道模型的构建 |
1.1 构建流程 |
1.2 模型优化处理 |
2 矿井通风模型的生成 |
2.1 通风设施建模 |
2.2 拓扑关系判别 |
3 应用 |
4 结论 |
(3)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三维矿井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2 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与开发思想 |
2.1.1 设计要求 |
2.1.2 开发思想 |
2.2 系统总体框架及功能模块 |
2.2.1 总体框架 |
2.2.2 主要功能模块 |
2.3 系统开发环境 |
2.3.1 AutoCAD绘图工具 |
2.3.2 Visual Basic |
2.4 矿井三维巷道数据结构模型 |
2.4.1 数据库来源 |
2.4.2 巷道网络结构模型 |
2.4.3 三维巷道模型的算法实现 |
2.5 空间属性资源数据库的设计 |
2.5.1 数据表的形成 |
2.5.2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软件系统的实现 |
3.1 概论 |
3.2 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设计 |
3.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2.2 系统功能设计 |
3.2.3 系统界面设计 |
3.3 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实现 |
3.3.1 系统的开发 |
3.3.2 系统的实现 |
3.3.3 数据库属性查询与连接 |
3.4 本章小结 |
4 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功能模型 |
4.1 工作面生产管理模型 |
4.2 采场辅助设计模型 |
4.3 巷道预测变形仿真展示模型 |
4.3.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与模型 |
4.3.2 巷道预测变形数据动态可视化模型 |
4.3.3 围岩锚杆支护力学模型 |
4.4 人员实时定位模型 |
4.5 工艺仿真培训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5 矿井三维立体模型生成系统试验应用 |
5.1 张集矿概况与矿井可视化模型构想 |
5.1.1 张集矿概况 |
5.1.2 张集矿立体矿图现状 |
5.1.3 矿井可视化模型基本构想 |
5.2 张集矿三维立体模型构建 |
5.3 数据更新及工作面生产管理 |
5.4 矿井安全管理应用 |
5.4.1 采场工艺仿真培训系统 |
5.4.2 巷道预测变形数据动态可视化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三维条件下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外矿业软件 |
1.2.2 国内外通风软件 |
1.2.3 国内研究和应用特点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软件整体设计 |
2.1 开发工具 |
2.1.1 集成开发环境(IDE) |
2.1.2 开发语言 |
2.1.3 数据运算 |
2.2 功能及界面设计 |
2.2.1 功能设计 |
2.2.2 界面设计 |
2.3 数据库设计 |
2.3.1 点数据库 |
2.3.2 拓扑关系数据库 |
2.3.3 风机数据库 |
2.3.4 分支属性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拓扑关系的建立 |
3.1 AutoCAD的DXF文件 |
3.1.1 DXF文件简介 |
3.1.2 文件结构 |
3.1.3 直线在DXF中的定义 |
3.2 DXF数据的读取 |
3.2.1 DXF文件的读取 |
3.2.2 DXF文件中直线信息的读取 |
3.3 拓扑关系的建立 |
3.3.1 拓扑关系建立过程 |
3.3.2 拓扑处理结果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风立体图的绘制 |
4.1 巷道的三维模型 |
4.1.1 三维模型建模方法选择 |
4.1.2 巷道三维模型的设计 |
4.2 巷道建模的基础数据 |
4.3 三维通风系统图的绘制 |
4.3.1 绘图工具选择 |
4.3.2 绘图关键点的坐标计算 |
4.3.3 绘图过程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通风网络解算 |
5.1 网络解算基础理论 |
5.1.1 通风网络中的基本定律 |
5.1.2 通风网络图的数学表示 |
5.2 通风网络分类及基本特性 |
5.2.1 串联连接网络 |
5.2.2 并联连接网络 |
5.2.3 角联连接网络 |
5.3 网络解算方法及数学模型 |
5.3.1 网络解算方法 |
5.3.2 网络解算数学模型 |
5.4 网络解算实现 |
5.4.1 确定关联矩阵 |
5.4.2 确定最小生成树 |
5.4.3 确定回路矩阵 |
5.4.4 风量赋初值 |
5.4.5 风机曲线拟合 |
5.4.6 迭代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煤矿三维立体矿图的绘制方法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Auto CAD软件绘制三维矿图 |
1.1 CAD技术 |
1.2 CAD手工绘制 |
2 CAD二次开发软件平台 |
2.1 软件开发原理 |
2.2 软件绘图 |
3 3DMAX软件平台 |
4 对比分析 |
5 结语 |
(6)基于AutoCAD煤矿工程立体图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础数据的来源及软件开发基础 |
1. 1 基础数据来源 |
1. 2 巷道模型建立 |
1. 3 软件开发 |
2 软件功能 |
2. 1 自动绘图功能 |
2. 2 实时更新功能 |
2. 3 生产管理功能 |
2. 4 安全管理功能 |
3 工程应用 |
4 结论 |
(8)矿井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软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的原理 |
1.1 巷道位置参数的交互式采集 |
1.2 巷道断面的简化 |
1.3 快速建立三维巷道模型的算法 |
2 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功能的实现 |
2.1 交互界面设计 |
2.2 后台数据库设计 |
2.3 类的设计 |
2.4 自动绘制程序流程图 |
3 结 语 |
(9)通风矿图智能绘制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系统开发平台 |
2.1 .NET框架 |
2.1.1 .NET框架的组成 |
2.1.2 .NET框架下语言转化过程 |
2.1.3 .NET框架的特点 |
2.2 C#语言的优越性 |
2.3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 |
2.4 ADO.NET技术 |
2.4.1 ADO.NET体系结构 |
2.4.2 ADO.NET的优点 |
2.5 Access数据库技术 |
2.5.1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的优势 |
2.5.2 Visual C#访问Access数据库 |
2.6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
2.6.1 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操作过程 |
2.6.2 AutoCAD二次开发的内容及流程 |
2.6.3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架构与开发方案的确定 |
3.1 系统分析 |
3.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1.2 系统总体需求 |
3.2 功能模块设计 |
3.2.1 系统维护模块 |
3.2.2 图纸管理模块 |
3.2.3 通风矿图绘制模块 |
3.2.4 风网解算模块 |
3.2.5 用户管理模块 |
3.2.6 系统使用帮助模块 |
3.3 开发工具的选择 |
3.3.1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3.3.2 混合开发方式 |
3.4 开发框架模型设计 |
3.4.1 三层体系结构 |
3.4.2 基本框架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通风系统双线图自动绘制 |
4.1 基础绘制数据的来源 |
4.2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
4.3 类的设计 |
4.4 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 |
4.4.1 现有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 |
4.4.2 改进的真双线法 |
4.5 虚实交叉点处消隐处理 |
4.6 矿图图例可视化动态加载实现的原理 |
4.6.1 图例库的建立 |
4.6.2 菜单加载的流程 |
4.6.3 工具条加载的流程 |
4.6.4 单实体即时绘图的实现流程 |
4.7 模块功能的实现与应用 |
4.7.1 用户界面设计 |
4.7.2 自动绘制程序总体处理流程 |
4.7.3 动态加载图例的实现 |
4.7.4 实例应用 |
4.8 本章小结 |
5 二维通风立体图智能绘制 |
5.1 巷道二维立体模型简化 |
5.2 二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方法 |
5.2.1 拓展线标示原则 |
5.2.2 闭合多段线填充法 |
5.3 实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 |
6.1 巷道属性数据的采集 |
6.1.1 采集方式 |
6.1.2 交互采集流程 |
6.2 巷道断面的简化原则 |
6.3 三维巷道模型快速构建算法 |
6.4 模块功能实现与应用 |
6.4.1 后台数据库设计 |
6.4.2 类的设计 |
6.4.3 用户界面设计 |
6.4.4 自动绘制程序流程图 |
6.4.5 应用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7 通风网络图智能绘制 |
7.1 与通风网络图相关的理论 |
7.2 手工绘制通风网络图的一般步骤 |
7.3 网络结构数据采集的简化原则 |
7.4 计算机自动绘制通风网络图的原则 |
7.5 网络结构数据交互采集 |
7.6 通风网络图自动生成的基本原理 |
7.6.1 物理图形数据的确定 |
7.6.2 通风网络图各部件的具体绘制 |
7.7 通风网络图可视化编辑 |
7.7.1 多实体即时绘图 |
7.7.2 用户个性化设计 |
7.8 模块功能实现与应用 |
7.8.1 后台数据库设计 |
7.8.2 类的设计 |
7.8.3 程序流程图 |
7.8.4 应用实例 |
7.9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简析结合VBA与CAD绘制矿山巷道立体图(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1.1 设计的立体思想 |
1.2 系统的组织结构 |
2 巷道立体图建模方法及应用 |
2.1 巷道立体图建模流程 |
2.2 巷道的断面 |
2.2.1 巷道断面模型 |
2.2.2 巷道断面绘制的实现 |
2.3 巷道中心线数据的采集 |
2.3.1 EXCEL文档应用 |
2.3.2 AutoCAD中读取Excel数据 |
2.3.3 AutoCAD中绘制图形实体 |
2.4 巷道断面的移动和旋转 |
2.4.1 实现方法 |
2.4.2 在绘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
2.5 VBA程序的发布 |
2.6 应用实践 |
3 结 论 |
四、基于AutoCAD的矿井立体图绘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张珂,杨应迪,刘学通,蒋成龙. 工矿自动化, 2020(02)
- [2]基于三维仿真的矿井巷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卫德俊. 能源与环保, 2019(08)
- [3]矿井三维数字化立体模型系统研究及应用[D]. 庞冬冬. 安徽理工大学, 2015(07)
- [4]三维条件下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贺帅. 河北工程大学, 2015(01)
- [5]煤矿三维立体矿图的绘制方法及对比分析[J]. 庞冬冬,马海峰,庞大伟. 煤炭技术, 2014(07)
- [6]基于AutoCAD煤矿工程立体图软件的研发与应用[J]. 庞冬冬,马海峰,杨应迪,李家卓,尹晨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03)
- [7]结合VBA与CAD绘制矿山巷道立体图[A]. 王长江,何月刚,姜涛. 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3, 2013
- [8]矿井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软件的研制[J]. 肖莹,蔡峰,时春香. 煤矿安全, 2013(07)
- [9]通风矿图智能绘制系统的研制[D]. 时春香. 安徽理工大学, 2013(05)
- [10]简析结合VBA与CAD绘制矿山巷道立体图[J]. 何月刚,王长江,姜涛. 矿山测量,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