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配套措施保障金税项目共查制度畅通

三项配套措施保障金税项目共查制度畅通

一、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畅通的三项配套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浩[1](2020)在《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正推动着社会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包括很多方面,税收信息化无疑只是冰山一角,但却是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而稽查信息化又是税收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建设,但由于理论、实践等方面的缺乏不可避免的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以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大数据、纳税遵从相关概念和Noland阶段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概述,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出目前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和存在的不足。发现目前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集成、数据管理阶段,同时存在信息系统管理、数据集成、人员素质、IT文化四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信息系统利用率较低、稽查部门信息系统林立、内部数据资源集成不到位、外部数据交换渠道不完善、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信息化专业员工匮乏、信息技术部门未独立、信息化文化未形成等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的现实情况和理论基础,对目前信息化背景下P市税务局稽查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改善措施,指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第一、建立信息化标准,多措施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建设真正功能集成、业务流程一体化、操作简单便捷的稽查信息化平台,改善“系统孤岛”现象;第二、建立信息化标准,多途径完善内部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拓宽信息来源,分阶段打通多部门间数据交换壁垒,改善“信息孤岛”现象;第三、建立信息化标准,提升人员素质,一方面针对年龄、工作岗位的不同有针对性、有区分度地加强P市税务局稽查部门现有职工培训,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适当引进专业型信息化人才;第四、建立信息化标准,一方面尝试设立的独立信息技术部门,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实践积极构建信息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内的信息化文化氛围。

刘艳熹[2](2020)在《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自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信息化”的概念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2.0版、3.0版,各省(市)税务机关积极开展多样性信息化办税的尝试。广州市税务局也在纳税服务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从规划、实施、运维等全方位考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更高效更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现有可实现的计算机技术背景下,探讨广州市税务局的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着重研究公共管理领域优化的可能性。立足广州市税务局的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内部机制建设现状,以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国内外现状为背景,运用数据分析法,结合纳税服务工作实际,梳理了目前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重点提出了广州市税务局在办理渠道繁杂、网络系统不稳定、部门间合作缺乏和运维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流程再造理论、电子政务理论、纳税遵从理论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理论层面原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建设纳税服务信息化的经验,结合广州市自身纳税服务信息化的问题原因,从顶层设计、机制流程、部门合作、人力配置等方面,对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长远可行的对策,希望能对全国的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宝贵经验。

冯丹[3](2020)在《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1983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在经过了30多年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步完善。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也着力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税收征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入先进的信息手段,提高了税务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税务机构改革这一新形势对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改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特别是当前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相比较,明显落后于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状态,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税收信息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研究税收稽查信息化工作很有必要。本论文是以税务稽查信息化为研究对象,在宏观分析了我国整体税务稽查信息化各个进程的基础上,引入D市税务局并分析了其当前在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旨在提出对当前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税务稽查管理的质效。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税务稽查信息化这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应概括;第二部门首先阐述了信息化、税务稽查、税务稽查信息化这三个概念,其次对本文所用到的理论进行了相应介绍;第三部分在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发展现状后,进一步展现了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等;第四部分指出了当前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主要存在稽查信息化工作的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力、稽查信息化设施短缺,工作效率低、数据采集分析不准,稽查案件定性难、信息共享程度低,调查取证难度大、稽查人员系统操作不规范,税收执法风险高这五个问题。第五部分则针对第四部分中提出的当前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是结合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以此来加快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税宇[4](2019)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税务稽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L市税务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进一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在随后的时间里,全国省级及省级以下税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政治自觉加以贯彻落实,逐步推进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税收征管体系也逐渐得以完善。作为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税务稽查肩负着打击偷、逃、骗、抗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定责任,承担着规范税收秩序、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神圣使命,履行着提升税法遵从、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站在新起点的税收稽查工作,可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从经济大势来看,一方面,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税收工作高度重视的大背景及“放管服”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策下,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所驱大肆实施偷逃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但造成了国家的财政损失,更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税务稽查部门重拳出击,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内部形势来看,虽然稽查机构和人员已经基本调整到位,但力量、制度、知识、能力、水平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融合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稽查工作任务愈加繁重。为更好地发挥新形势、新机构下的税务稽查惩戒、监控、收入、教育等功能,提升稽查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震慑,就必须高度重视税务稽查各项工作,以适应经济社会、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展开研究的,L市作为四川省一个税源大市,研究其在机构改革背景下出现的税务稽查问题,对于提升税务部门征管能力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以税收遵从理论、行政效率理论、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为指导,结合笔者在税务系统从事基层稽查工作的实际和经历,通过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阐述了机构改革后L市税务系统稽查工作现状,详细描述了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税务稽查重要地位未凸显,职能职责关系有待理顺;稽查法制化建设迟缓,税收执法刚性不足;现有稽查力量更薄弱,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稽查手段智能化不够,存在质量不高效率偏低;部门间协作有待加强,综合治税平台数据不优等问题,并对相关问题原因围绕机构设置上缺乏独立性、税收稽查执法环境复杂、激励机制保障措施不足、稽查信息化进程较滞后、缺乏有效部门沟通机制做进一步剖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税务稽查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税务稽查应对措施,提出充分发挥稽查应有职能、强化法律制度保障作用、培优稽查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密切多部门合作机制等五大方面的具体措施建议,以期L市税务稽查工作在改革进程中有所深化,对于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路喜[5](2019)在《当前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会计核算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等,都通过电子方式完成。这种变革在促进企业财务规范化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部分企业偷逃税款的手段和方法更为隐蔽和难以发现。这种更为隐蔽的偷逃税款的方式对传统的税务稽查模式产生新的挑战。税务机关在保持人员基本稳定的同时,还要面对日益增加的纳税人数量。如何实现用更少的人力,实现更好的稽查效果,成为一道难题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电子稽查作为一种新型的税务稽查模式,具有查账速度快,发现问题准,稽查时间省的特点,为税务机关解决稽查人员不足和稽查案件大量增加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如何更好地开展电子稽查工作,使电子稽查更好地为税收工作的大局贡献力量,为实现税收现代化贡献力量,成为摆在税务稽查工作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包括“互联网+税务”条件下加强电子稽查工作对于税务稽查工作的意义;国内外税务机关电子稽查应用研究的简要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首先圈定了税务稽查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基本职能;然后是电子稽查的概念,电子稽查相比传统稽查的特点;再是税收遵从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控制理论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的运用。该章内容为下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和提出建议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J市税务系统为例,分析地级市税务稽查系统电子稽查工作的现状、成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着重介绍国内外税务机关电子稽查应用的先进经验。分别对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省市在稽查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第五部分:对完善当前税务系统电子稽查工作方式提出优化建议和对策。本文以税收遵从理论等作为理论参考依据,通过回顾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的发展历程,以J市作为实证案例,寻找当前阶段普通地级市电子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选案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够深入,检查环节采取的技术手段较为单调,电子审理未能深化,案卷归档未实现电子化,稽查举报途径狭窄,电子绩效与稽查工作衔接不畅是当前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完善当前电子稽查工作方式进行研究,提出完善电子稽查法律体系、构建全方位涉税交流体系、优化稽查人才素质、提升电子稽查装备水平等建议,为加快税务稽查现代化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崇博[6](2019)在《“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税务”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征管深度融合。税务部门以互联网背后的大数据为支撑,通过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对组织管理及征管业务的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时代对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这也是税收信息化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所必须达到的新高度。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随之受到了广泛关注及应用。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探求“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对于税务系统而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纳税人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也是充满了挑战。为了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加快推动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提升税收管理效能,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税务机关必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文章主要以税务机关对内组织管理优化、对外征管业务流程优化两个基点切入,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互联网+”在税收领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税收征收管理模式为例,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征管模式融合起来,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流程再造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文章进行总体论述。首先从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依托“电子税务局”以及增值税风险快速管理系统这一层面分析其在“互联网+”时代征管模式的现状,指出固化的征管方式、顶层设计的缺乏、薄弱的涉税数据基础、相关法律体系的欠缺是难以实现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原因;其次通过借鉴国外的关于优化征管模式的经验,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健全税收征管法律体系、树立“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新形象、完善税收信息平台搭建、加强涉税数据分析应用、重构业务流程的对策建议,以期逐步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对税收征收管理模式的优化。

刘新林[7](2016)在《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文中提出最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动得较快,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还不是十分理想,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不全,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满足率不太高,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额度偏小,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在地区和校际之间不平衡。这些问题都说明,金融机构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惜贷”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推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拖欠和违约率,导致金融机构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太高。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40%。如此多的青年在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开展好国家助学贷款,对于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1999年开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一波三折,经历了探索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改革阶段、完善阶段六个时期。随着时间的增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日益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准公共物品,采取混合供给方式,即由商业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而贫困学生的偿债能力很低,不要求贫困学生提供担保,具有很大的风险。政府提供的补助仅限于利率优惠、还款期限优惠、贷款减免优惠,没有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保护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太高。为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保障金融机构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安全,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地开展,从我国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始,就让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承担义务。随着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越来越多,到现在,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了催收义务、告知义务、接受联系义务、代偿义务、曝光附带义务等五项义务。我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在制度变迁上选择了强行性制度变迁的方式,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一步到位地安排预期制度。由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不太明确,导致制度不断地变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对以往的政策予以调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频繁地发布命令和规章,相互之间难免不和谐,有的甚至前后矛盾,相互抵触。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不具有制度的普适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制度实施机制的畅通性、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性,并且效用递减得特别快。无论从动态方面讲,还是从静态方面讲,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效率都不太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负效率。这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提高的作用,甚至还起到了与预期相反的推高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和拖欠率的作用。为了保证所有需要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有必要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予以检讨,重新设置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重新设置的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义务,要起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效率。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像我国一样,也承担义务。不过,在这些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义务,与我国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义务不同,他们承担的是提供就业信息义务、代扣利息义务、代扣代缴义务、出具证明义务。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的义务只有一种,少数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的义务有两种。而且,这些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履行起来,都比较容易,不太难,费用不高,成本较低,负担不太重。国外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高,与这些都息息相关。这些启示我们,让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义务,应当尽量少加重用人单位的负担,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紧紧挂钩,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采取的是分期定额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一出台,就受到了广泛的诟病。分期定额还款方式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外部性有效内在化,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信息不对称得到改善,无法使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厌恶得到克服,有强烈的变更需求。缓解国家助学贷款价格的上升,需要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全额管理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制度上的障碍已经扫清;个人所得税征收技术的进步,具备了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的条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的方式具备可行性。我国税务机关的征收组织早就已经覆盖了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税务机关基本上能够控制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风险,税务机关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的成本低,税务机关不仅应当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而且应当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身份的方式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税务机关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的身份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机构不必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只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大大降低了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机构的管理成本。税务机关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身份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用人单位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代扣代缴毕业生应当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为了保障到国家鼓励的地区和岗位工作的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由国家代替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在毕业生申请国家代替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时,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和出具证明义务,原来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催收义务、告知义务、接受联系义务、代偿义务、曝光附带义务可以废止。

杨美喜[8](2012)在《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信息化水平是影响税收征管水平的关健要素,涉税信息失真是税源监控的最大难题,税源监控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并利用信息系统加强涉税信息综合分析利用,提高税收管理实效性。本文基于我国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的现实情形,对比湖南省国税与地税两个部门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可以看出,地方税较国税税源监控的信息化建设差距是巨大的,造成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在于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统一组织规划和部署的缺失;信息系统应用与数据资源管理的失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用流程再造指导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注重监控信息化实效性;建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同时,分析了税源监控信息化朝成立税源监控部门、加强税源监控信息采集及数据集中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出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法律问题、计算机风险防范以及内部监管与腐败的防治。

姜铭[9](2012)在《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文中指出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理论研究和税制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理论界对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比较薄弱,税务机关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也忽视了效率问题。本文以完善税收理论和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为目的,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在对中国税收征管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全方位、动态的DEA分析,提出了相对有效性改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通过对指标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认为指标性影响因素可以较好地拟合和解释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水平。结合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中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效率状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与其他国家相差甚远,需要从经济税源管理、改革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降低征管成本、改善技术水平等方面对税收征管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讨论单输入输出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根据税收征管效率值求解的特点,对经典的数据包络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分析了税收征管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讨论税收征管成本输入的锥性,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并对其加性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了模型评价的相对有效性改进。然后,依据税收征管的指标性影响因素建立了5个维度的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描述了各指标的基础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排除了时间序列性和多重共线性,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DEA模型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分别对各省市国税、地税和整体的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DEA有效性分析,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有效性评价。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地区性差异;总体效率大多来源于规模效率,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国税和地税税收征管效率有特征性差异,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性改进;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存在差异,应对税收征管资源的质量和结构配置进行有效性改进。最后,依据DEA分析结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面进行了有效性改进,对未达到相对有效的税收征管部门提供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建议。认为各维度的改进量和改进方式有差异且存在一定的联系,各省市应根据其税收征管部门相对无效的特点和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税收征管效率改进计划。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赵全厚[10](2009)在《财政支出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畅通的三项配套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畅通的三项配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大数据
        2.1.2 纳税遵从
        2.1.3 信息化
        2.1.4 税务稽查
    2.2 理论基础
        2.2.1 Noland阶段理论
        2.2.2 科学管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3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3.1 P市税务局稽查局基本情况
        3.1.1 P市税务局稽查部门人员结构
        3.1.2 P市税务局稽查部门架构
    3.2 P市税务局稽查部门信息化建设历程
        3.2.1 初始阶段
        3.2.2 蔓延阶段
        3.2.3 控制阶段
        3.2.4 集成、数据管理阶段
    3.3 P市税务稽查业务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
        3.3.1 金税工程核心征管税务稽查模块
        3.3.2 异地协作平台协查信息子系统
        3.3.3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监督平台
        3.3.4 税务稽查双随机工作平台
        3.3.5 税务稽查指挥管理应用系统
        3.3.6 电子查账软件
    3.4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工作情况
        3.4.1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3.4.2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完成情况
4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4.1 信息系统管理方面
        4.1.1 信息系统利用率较低
        4.1.2 稽查部门信息系统林立
    4.2 数据集成方面
        4.2.1 内部数据资源集成不到位
        4.2.2 外部数据交换渠道不完善
    4.3 人员素质方面
        4.3.1 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4.3.2 信息化专业员工匮乏
    4.4 IT文化方面
        4.4.1 信息技术部门未独立
        4.4.2 信息化文化未形成
5 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5.1 健全信息系统管理
        5.1.1 多措施提高信息系统使用率
        5.1.2 尽可能实现信息系统整合
    5.2 完善数据集成
        5.2.1 多途径整合内部数据资源
        5.2.2 分阶段拓展外部数据交换渠道
    5.3 提升人员素质
        5.3.1 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员培养
        5.3.2 适度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
    5.4 加强IT文化构建
        5.4.1 尝试设置独立的信息技术部门
        5.4.2 积极构建信息化文化氛围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税服务的外延与边界
        1.2.2 纳税服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1.2.3 衡量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成效指标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纳税服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和发展进程
        2.1.1 纳税服务的概念
        2.1.2 纳税服务信息化的概念
        2.1.3 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2 相关理论
        2.2.1 流程再造理论
        2.2.2 电子政务理论
        2.2.3 纳税遵从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3.1.1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现有机制
        3.1.2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办理渠道
        3.1.3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效
    3.2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信息化渠道庞杂,存在功能局限
        3.2.2 系统运行不稳定,影响办税体验
        3.2.3 跨部门协作缺乏,存在信息链断裂
        3.2.4 响应机制未建立,运维支撑薄弱
    3.3 广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缺乏整体规划统筹,牵头部门层级较低
        3.3.2 内部管理较为紊乱,执行流程推进不畅
        3.3.3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缺乏协同化
        3.3.4 税收复合人才短缺,考评机制不甚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纳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借鉴
    4.1 国内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4.1.1 深圳的“国际范”信息化办税战略
        4.1.2 北京的“一体化”信息化共享战略
        4.1.3 上海的“需求向”信息化优化战略
    4.2 国内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4.2.1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办税模式
        4.2.2 整合部门间资源打造协同办税
        4.2.3 注重纳税人需求提升获得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面实现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5.1 构建智能立体的税务信息化体系
        5.1.1 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统一规划统筹考虑
        5.1.2 设立用户需求导向,采集内容分析落实
        5.1.3 确保优质办税体验,培养新型纳税习惯
        5.1.4 发挥政务微信效用,打造新型宣传阵地
    5.2 形成畅通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5.2.1 建立运维管理机制,跟踪动态快速响应
        5.2.2 整合内部机构设置,推进标准化流程设立
    5.3 打造良好社会综合协同治税体系
        5.3.1 破除部门信息壁垒,推动开放数据共享
        5.3.2 规范税务中介代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3.3 开展税务志愿活动,建设社会长效机制
    5.4 优化税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5.4.1 科学设置机构,梳理流程岗责
        5.4.2 实现人岗匹配,实施动态调整
        5.4.3 实施激励机制,培育跨界人才
        5.4.4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作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税务稽查信息化相关概念
        1.1.1 信息化的概念
        1.1.2 税务稽查的概念
        1.1.3 税务稽查信息化的概念
    1.2 理论基础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1.2.2 纳税遵从理论
        1.2.3 风险管理理论
        1.2.4 管理博弈论
第二章 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2 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2.1 D市税务稽查组织架构
        2.2.2 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三章 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稽查信息化工作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力
    3.2 稽查信息化设施短缺,工作效率低
    3.3 数据采集分析不准,稽查案件定性难
    3.4 信息共享程度低,调查取证难度大
    3.5 稽查人员系统操作不规范,税收执法风险高
第四章 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4.1 尚未设立指导稽查信息化建设的部门
    4.2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3 现有查账软件不完善、整体利用率低
    4.4 税务、银行等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
        4.4.1 各部门权力分散,协调难度大
        4.4.2 现有的协调方案不完备
        4.4.3 信息技术手段滞后
        4.4.4 各部门业务技术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
    4.5 全员对稽查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第五章 完善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科学的稽查信息化管理方式
        5.1.1 建立专门指导稽查信息化工作部门
        5.1.2 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岗位职责
        5.1.3 制定各环节信息化工作流程手册
    5.2 保障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
    5.3 加强稽查信息系统建设
        5.3.1 开发兼容性强的查账软件
        5.3.2 打造税务稽查一体化办公平台
        5.3.3 强化应用软件的动态更新
    5.4 搭建内外信息共享平台
        5.4.1 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打造大数据中心
        5.4.2 完善信息共享制度
    5.5 培养稽查信息化专业人才
        5.5.1 提高全员对稽查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5.5.2 加大数据分析师开发培训力度
        5.5.3 建立稽查信息化人才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机构改革背景下税务稽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L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税务机构改革
        2.1.2 税务稽查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税收遵从理论
        2.2.2 行政效率理论
        2.2.3 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3章 新一轮税务机构改革的意义及当前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3.1 新一轮税务机构改革的意义
    3.2 当前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第4章 L市税务局机构改革推进情况及稽查工作主要成效
    4.1 L市税务局机构改革推进情况
    4.2 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现状概述
    4.3 新机构下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主要成效
    4.4 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成功办理案例
第5章 机构改革背景下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5.1.1 稽查重要地位未凸显,职能职责关系有待理顺
        5.1.2 稽查法制化建设迟缓,税收稽查执法刚性不足
        5.1.3 现有稽查力量更薄弱,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5.1.4 稽查手段智能化不够,存在质量不高效率偏低
        5.1.5 部门间协作有待加强,综合治税平台数据不优
    5.2 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5.2.1 认识不够及独立性缺乏
        5.2.2 税收稽查执法环境复杂
        5.2.3 激励机制保障措施不足
        5.2.4 稽查信息化进程较滞后
        5.2.5 缺乏有效部门沟通机制
第6章 国内外税务稽查情况及经验借鉴
    6.1 国外税务稽查相关情况
        6.1.1 美国税务稽查情况介绍
        6.1.2 法国税务稽查情况介绍
        6.1.3 德国税务稽查情况介绍
    6.2 国内部分省市深化税务稽查工作实践
        6.2.1 浙江省和云南省税务局稽查工作实践
        6.2.2 广州、深圳、青岛税务局稽查工作实践
    6.3 国内外税务稽查管理的借鉴意义
        6.3.1 组织机构设置现代化
        6.3.2 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执法环境配套
        6.3.3 采取分级分类高效的稽查管理
        6.3.4 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6.3.5 重视稽查人员的选拔和素质的提升
第7章 机构改革背景下完善L市税务局稽查工作的对策措施
    7.1 充分发挥稽查应有职能
        7.1.1 明确定位,凸显稽查执法服务职能
        7.1.2 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稽查机构
        7.1.3 理顺关系,打造集约高效稽查体系
        7.1.4 堵塞漏洞,构建完善查管互动制度
    7.2 强化法律制度保障作用
        7.2.1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7.2.2 完善稽查司法保障体系
        7.2.3 牢筑内部稽查制度保障
    7.3 培优稽查人才队伍建设
        7.3.1 强化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7.3.2 尽快充实稽查人才力量
        7.3.3 强化培养提升素质能力
        7.3.4 组建稽查公职律师团队
        7.3.5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措施
    7.4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7.4.1 打造“智慧稽查”,提升稽查信息化水平
        7.4.2 配强软件硬件,为信息化提供强支撑
    7.5 密切多部门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当前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1.1 基本概念
        1.1.1 税务稽查
        1.1.2 电子稽查
        1.1.3 传统税务稽查与电子稽查比较
    1.2 理论与技术依据
        1.2.1 税收遵从理论
        1.2.2 内部控制理论
        1.2.3 大数据技术
第二章 当前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2.1 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1.1 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发展历程
        2.1.2 我国税务系统电子稽查发展历程和整体现状
        2.1.3 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的发展状况
    2.2 当前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存在的问题
        2.2.1 选案部门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
        2.2.2 检查取证的技术手段较为单调
        2.2.3 电子审理未能深化
        2.2.4 案卷归档未实现电子化
        2.2.5 稽查举报途径狭窄
        2.2.6 电子绩效考核与稽查工作衔接不畅
    2.3 J市税务系统电子稽查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电子稽查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2.3.2 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狭窄
        2.3.3 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2.3.4 电子稽查技术装备水平相对滞后
第三章 国内外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借鉴
    3.1 发达国家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
        3.1.1 美国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
        3.1.2 德国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
        3.1.3 韩国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
    3.2 国内其他省市税务机关电子稽查经验
        3.2.1 上海市税务局实现选案智能化
        3.2.2 辽宁省形成“互联网+稽查”的新业态
        3.2.3 青岛税务部门以互联网思维助力电子稽查建设
第四章 完善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电子稽查相关法律制度
    4.2 构建全方位的涉税交流体系
    4.3 完善人才考核激励和培养机制
    4.4 提升电子稽查执法装备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时代优化税收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的界定
        2.1.2 税收征管的内涵
        2.1.3 税收征管模式的内涵
        2.1.4 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展历程
        2.1.5 依托“互联网+”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流程再造理论
    2.3 依托“互联网+”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3.1 对内部组织管理优化的可行性
        2.3.2 对征管业务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第3章 “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分析——以鄂市税务局为例
    3.1 “电子税务局”功能简介
    3.2 “电子税务局”实施效果
        3.2.1 改变了管理方式
        3.2.2 提升了管理效能
        3.2.3 优化了纳税服务
        3.2.4 减少了征税成本
    3.3 增值税风险快速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
        3.3.1 增值税风险快速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3.3.2 增值税风险快速管理系统操作流程
    3.4 增值税风险快速管理系统运行成效
        3.4.1 建立了失控发票预警机制
        3.4.2 建立虚列数据抵减税预警机制
        3.4.3 建立购销货不匹配预警机制
第4章 “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互联网+”税收征管理念不够深入
        4.1.2 “互联网+”税收信息平台不够完善
        4.1.3 “互联网+”税收数据分析不够深入
        4.1.4 “互联网+”税收征管流程不够优化
        4.1.5 “互联网+”税收信息安全不够健全
    4.2 “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固化的征管方式制约了征管理念的深入
        4.2.2 顶层设计的缺乏制约了信息平台的完善
        4.2.3 涉税数据的基础制约了税收数据的应用
        4.2.4 法律规范的欠缺制约了征管效力的发挥
第5章 “互联网+”时代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拥有较为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
    5.2 建立较为完善的税收信息网络系统
    5.3 设立较为专业的涉税数据分析部门
    5.4 国际经验对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启示
第6章 “互联网+”时代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税收征管法律体系
        6.1.1 健全相关基础性法律制度
        6.1.2 健全相关配套性法律规范
    6.2 树立税收征管新形象
        6.2.1 转变理念
        6.2.2 组建队伍
    6.3 完善税收信息平台搭建
        6.3.1 针对当前系统的整合与完善
        6.3.2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6.4 加强涉税数据分析应用
        6.4.1 紧抓“互联网+”时代税收大数据
        6.4.2 运用“互联网+”实现工作增质提效
    6.5 重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6.5.1 对税务登记流程的优化
        6.5.2 对税收认定流程的优化
        6.5.3 对税收优惠流程的优化
        6.5.4 对缴纳税款和纳税申报流程的优化
        6.5.5 对应对流程和风险管理的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主要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主要不足
第2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演进及用人单位的义务
    2.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演进
        2.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强制性变迁
        2.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过程
    2.2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具体内容
        2.2.1 催收义务
        2.2.2 告知义务
        2.2.3 接受联系义务
        2.2.4 代偿义务
        2.2.5 曝光附带义务
第3章 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效率分析
    3.1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变迁的现象
        3.1.1 路径依赖
        3.1.2 连锁效应
        3.1.3 时滞
    3.2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静态效率分析
        3.2.1 普适性分析
        3.2.2 制度设计合理性分析
        3.2.3 制度实施机制分析
        3.2.4 其他相关制度安排促使制度履行完善程度分析
    3.3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动态效率分析
        3.3.1 动态效率表现
        3.3.2 动态效率成因
第4章 部分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1 用人单位在分期定额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1.1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1.2 韩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1.3 印度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 用人单位在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2.1 泰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2 匈牙利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3 南非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 用人单位在混合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3.1 美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2 英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3 澳大利亚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4 加纳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4 部分国家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经验
        4.4.1 用人单位义务的特点
        4.4.2 用人单位义务的启示
第5章 重构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5.1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的选择
        5.1.1 还款方式的优缺点
        5.1.2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
        5.1.3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选择的有关方案
        5.1.4 国家助学贷款应当选择的还款方式
    5.2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的选择
        5.2.1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
        5.2.2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选择的有关方案
        5.2.3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方案的分析
        5.2.4 税务机关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的方式
    5.3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新设想
        5.3.1 承担代扣代缴义务
        5.3.2 不承担现有的五项义务
        5.3.3 承担出具证明义务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政策建议
        6.2.2 建议实施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8)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税源监控信息化的相关概念阐述
    2.1 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内涵
        2.1.1 税源
        2.1.2 税源监控
        2.1.3 信息化
        2.1.4 税源监控信息化
    2.2 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内容
        2.2.1 税源监控信息化之重要保障:人才培养机制
        2.2.2 税源监控信息化之重要条件:基础设施建设
        2.2.3 税源监控信息化之重要内容:研发与应用专用技术
    2.3 实现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3.1 地方税税源监控的信息化可提高税收效率
        2.3.2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性
        2.3.3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有助于公平、效率原则的贯彻
    2.4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4.1 独立、系统的税源监控部门的成立
        2.4.2 对税源监控信息采集的加强
        2.4.3 税源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
第3章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现状
        3.1.1 金税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果
        3.1.2 湖南省国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情况
        3.1.3 湖南省地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情况
        3.1.4 国税与地税系统税源监控信息化之对比
    3.2 地方税税源监控数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3.2.1 统一部署与整体推进预案的缺乏
        3.2.2 偏重信息系统而轻视信息数据资源利用
        3.2.3 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阶梯性差异
        3.2.4 税务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第4章 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过程应坚持的原则
    4.1 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管税原则
        4.1.1 具体法律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4.1.2 信息化建设与政策法规保持一致性
    4.2 坚持风险预防与制度优化原则
    4.3 坚持内部监管与腐败防治的原则
    4.4 坚持实效性原则
第5章 推动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进程可行对策探析
    5.1 重视整体协同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5.1.1 坚持统一指挥和领导
        5.1.2 坚持稳步推进的方针
        5.1.3 坚持全程管理的理念
    5.2 借鉴流程再造理论以促进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的提升
        5.2.1 分析控制
        5.2.2 标准控制
        5.2.3 智能控制
        5.2.4 流程控制
        5.2.5 柔性控制
    5.3 全面开展、深化落实纳税评估程序
        5.3.1 全方位、立体的税源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5.3.2 科学性的分析方法与实用性的评估模型的确立
        5.3.3 纳税评估的全面推广
        5.3.4 计算机与人工评估分析的有机结合
    5.4 注重对计算机风险的预防与治理
        5.4.1 系统运行的风险目标及范围之确立
        5.4.2 税务系统安全防御网络体系之健全与完善
        5.4.3 进行定期性安全系统检测
    5.5 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在监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逻辑结构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税收征管的理论内涵
        2.1.1 税收管理、税收征管和税务管理的概念辨析
        2.1.2 对本文税收征管及其效率的理论界定
    2.2 税收征管效率的系统理论构建
        2.2.1 传统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局限性
        2.2.2 系统论视角下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建
        2.2.3 对税收征管系统的有效性控制
    2.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理论及其选择
        2.3.1 目前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常用方法及其局限性
        2.3.2 本文所采用的 DEA 法及其优点
        2.3.3 DEA 基本理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制度性影响因素及其改革评析
        3.1.1 税收专管员制度
        3.1.2 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3.1.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制度改革
        3.1.4 制度改革的成果及其问题
    3.2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的完善与不足
        3.2.1 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全面完善
        3.2.2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3.2.3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评析
    3.3 指标性影响因素的选取及其拟合
        3.3.1 模型选择
        3.3.2 指标性影响因素对税收征管效率的拟合
        3.3.3 经济学分析
    3.4 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
        3.4.1 经济税源状况
        3.4.2 机构设置状况
        3.4.3 人员构成状况
        3.4.4 税收征管成本状况
        3.4.5 技术投入分析
    3.5 各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比较分析
        3.5.1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
        3.5.2 部门设置合理度有一定差距
        3.5.3 人员配置不合理且业务素质较低
        3.5.4 税收征管成本严重偏高
        3.5.5 信息技术投入低且结构不合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单输入输出的 DEA 有效性评价
        4.1.1 税收征管的投入产出函数
        4.1.2 多个 DMU 的投入产出可能集
        4.1.3 对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函数的讨论
        4.1.4 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有效性及其特征
    4.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改进
        4.2.1 多输入多输出下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的构造
        4.2.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前沿面上的投影
        4.2.3 C~2GS~2模型对纯技术效率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4.2.4 税收征管的狭义技术进步率
    4.3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改进
        4.3.1 DEA 有效 C~2GS~2与 CR286
        4.3.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锥性
        4.3.3 税收征管最优效率评价指数
        4.3.4 CR2模型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4.3.5 税收征管的规模效率分析
    4.4 税收征管效率的混合型 DEA 模型(M)建模
        4.4.1 经典模型的锥性
        4.4.2 混合型 DEA 模型及其扩展
        4.4.3 使 DMU 变为 DEA 有效(M)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1 模型分析指标体系
        5.1.1 现行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5.1.2 指标设置原则
        5.1.3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基础数据描述
    5.2 数据处理及评价模型的应用
        5.2.1 面板数据的录入
        5.2.2 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处理
        5.2.3 评价模型的应用
    5.3 基于混合型 DEA 模型(M)的中国税收征管效率分析
        5.3.1 各省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3.2 各省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3.3 各省市动态税收征管效率的综合评价
    5.4 DEA 结果的经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有效性改进
    6.1 改变税收收入增长方式
    6.2 加强经济税源管理
        6.2.1 规范经济税源管理流程
        6.2.2 建立经济税源综合治理的网络体系
        6.2.3 强化经济税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6.3 改革机构设置体系
        6.3.1 建立和完善地方税体系
        6.3.2 按实际状况合理设置税务机构
        6.3.3 设立扁平化税收征管机构
    6.4 改善人员状况
        6.4.1 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素质
        6.4.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6.4.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6.5 降低征管成本
        6.5.1 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的税制优化
        6.5.2 加强税务机关和人员的成本意识
        6.5.3 改善税务系统财务管理制度
        6.5.4 强化税务稽查
        6.5.5 完善税务代理制
    6.6 优化技术投入
        6.6.1 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整合
        6.6.2 合理配置硬件资源
        6.6.3 加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6.6.4 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
        6.6.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财政支出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 1998年以前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公共财政与财政支出管理创新
    (一) 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二) 1998年后逐步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和改革要点。
        1.调整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优化支出结构。
        2.改进公共预算编制方式方法, 提高编制水平, 强化预算约束力。
        3.加强公共支出管理,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创新。
三、公共财政导向下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支出制度改革的一些主要举措
    (一) 实行复式预算。
    (二) 推行部门预算。
        1.实施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2.我国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主要历程。
    (三)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1.国库集中支付的内容和目标。
        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
        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历程。
    (四)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1.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义。
        2.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历程。
    (五) 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1.“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意义。
        2.“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践。
    (六)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七) 实施“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
        1.“金财工程”。
        2.“金税工程”。

四、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畅通的三项配套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P市税务局稽查业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 李江浩. 河南大学, 2020(06)
  • [2]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税务局为例[D]. 刘艳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D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冯丹. 山西大学, 2020(01)
  • [4]机构改革背景下税务稽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L市税务局为例[D]. 税宇. 西南大学, 2019(05)
  • [5]当前税务系统电子稽查研究 ——以J市为例[D]. 王路喜. 山西大学, 2019(01)
  • [6]“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D]. 刘崇博.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D]. 刘新林. 武汉大学, 2016(06)
  • [8]地方税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美喜. 湘潭大学, 2012(01)
  • [9]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D]. 姜铭. 燕山大学, 2012(10)
  • [10]财政支出改革[J].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赵全厚. 经济研究参考, 2009(02)

标签:;  ;  ;  ;  ;  

三项配套措施保障金税项目共查制度畅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