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碱和吡虫啉对菜地蚜虫群落的影响

槐碱和吡虫啉对菜地蚜虫群落的影响

一、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莽逸伦[1](2019)在《蜡蚧菌与杀虫剂对大豆蚜协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豆蚜Aphis glycines是栽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刺吸危害大豆以及传播病毒,经常造成大豆的品质下降和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减产50%以上。但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蜡蚧菌Lecanicillium lecanii是一种分布广泛,对蚜类、蚧类、蛾类等多种昆虫有效的病原真菌。蜡蚧菌单独使用时杀虫速度较慢,与一些杀虫剂混用能够加快杀虫速度。但多种杀虫剂在常规浓度下对蜡蚧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本文是在低浓度下应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吡虫啉和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苦参碱与蜡蚧菌混用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以期缩短蜡蚧菌生效的时间并减少杀虫剂的田间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菌BNCC336750分生孢子。采用浸渍法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选取最佳防治效果的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与亚致死浓度的化学农药35%吡虫啉悬浮剂和生物农药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进行混配。(1)结果表明,大豆蚜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随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08个/mL时对大豆蚜毒力最高,7d后校正死亡率达到76.64%。(2)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浓度为108个/mL的蜡蚧菌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以及三种亚致死浓度(LC10)农药单独的处理的防治效果都要好。其中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与亚致死浓度(LC10)印楝素混用效果最好,处理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达到94.16%。苦参碱和吡虫啉混用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13%和80.29%。这三组数据都高于单独用浓度为108个/mL的蜡蚧菌孢子悬浮液处理的死亡率76.64%,以及三种LC10浓度下印楝素、苦参碱、和吡虫啉的处理组的死亡率(分别为印楝素组34.31%,苦参碱组32.35%,吡虫啉组 32.35%)(3)3种杀虫剂与蜡蚧菌孢子悬浮液混配对不同龄期大豆蚜的防治效果在各药剂间存在共性,即3种药剂与蜡蚧菌孢子悬浮液混配对3和4龄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较高,其最终累计校正死亡率与1、2龄大豆蚜的死亡率间差异显着(P<0.05);即三种杀虫剂与蜡蚧菌孢子悬浮液混配后对三龄及成虫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低龄若虫。(4)田间试验表明,亚致死浓度印楝素混配108个/mL的蜡蚧菌孢子悬浮液的田间应用校正死亡率最好,7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47%,高于亚致死浓度苦参碱混配108个/mL的蜡蚧菌孢子悬浮液的田间校正死亡率80.87%和亚致死浓度吡虫啉混配108个/mL的蜡蚧菌孢子悬浮液的田间校正死亡率73.95%。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菌孢子悬浮液(108个/mL)与吡虫啉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混用防治大豆蚜,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降低药害以及残留问题,同时解决了单独使用蜡蚧菌的生效时间较长的问题。

齐素敏[2](2016)在《韭菜迟眼蕈蚊的抗药性及臭氧水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蔬菜害虫。该虫体小、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防治困难。为防治该虫,菜农不断增加农药使用量,不仅导致农药残留,也易引起抗药性等问题。韭菜迟眼蕈蚊为小作物害虫,目前已登记的防治该虫的杀虫剂种类较少,更增加了该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了其抗性机理,同时研究了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及7种药剂和臭氧水对该虫的联合作用。为实现该虫的无公害防治,缓解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10种不同类别的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7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而多拉菌素、七氟菊酯和苦参碱(水剂)的毒力较低,药后72 h LC50分别为58.982 mg/L、61.698 mg/L和76.865mg/L。2.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室内测定了山东省7个韭菜种植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对7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抗性已较为普遍,其中莘县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超过3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中等水平;泰安种群对供试的两种菊酯类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而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及噻虫胺,7个供试种群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状态。3.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酶(ODM)的活性。结果表明泰安市、莘县、寿光市、临沭县4个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AChE、GSTs和ODM活性较相对敏感品系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相对比值分别为1.243.07、1.432.27和1.282.61,且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差异显着(P<0.05),CarE相对比值为1.021.20,多数种群与相对敏感品系无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AChE、GSTs和ODM与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与CarE关系不大。4.用臭氧水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从2 mg/L到10 mg/L随着臭氧水浓度的增大,韭菜迟眼蕈蚊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当臭氧水(温度为20℃)浓度为10 mg/L时试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80.0%。而且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效果受温度的影响,随着臭氧水温度的升高,试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4 mg/L的臭氧水水温为12℃时,试虫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79.32%,而水温为24℃时,试虫校正死亡率低至20.00%。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 mg/L的臭氧水处理后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校正防效分别为69.25%、55.32%、68.09%、66.25%、71.33%及70.37%。结果表明,浓度为9mg/L的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将浓度为4 mg/L的臭氧水分别与7种药剂联合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比药剂单用处理24 h的对比结果显示,联合作用中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LC50值与单用药剂处理的LC50值之比分别为0.54和0.69、0.42、0.41、0.48、0.26及0.34,说明联合作用中药剂的LC50值分别低于药剂单用的。结果表明,联合使用臭氧水与7种药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可能会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金少举,金道欣,王文宝,周黎明[3](2015)在《苦豆碱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苦豆碱是苦豆子中提取分离的一种重要生物碱,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氧化、抗变态反应、抗病毒、抗结直肠癌、抗心律失常及保护心肌缺血等作用。本文就苦豆碱的结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该生物碱研究提供依据。

郭宏霞[4](2013)在《牛心朴子生物碱中杀虫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ski)隶属于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青海等地。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牛心朴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关于牛心朴子杀虫活性的研究主要还是以粗提物或总生物碱为主,而未对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进行研究,不清楚具体的杀虫活性成分。为了确定牛心朴子中具体的杀虫活性成分,本论文以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分离,并通过活性跟踪获得有杀虫活性的单体成分,并鉴定其化学结构;然后对获得的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并与总生物碱进行比较,更好地掌握牛心朴子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特点,为牛心朴子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新农药创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牛心朴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以总生物碱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牛心朴子总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50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为0.3741%。各因素对总生物碱得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2、牛心朴子地上部分生物碱与地下部分生物碱杀虫活性比较以小菜蛾和枸杞蚜虫为试虫,对牛心朴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总生物碱的杀虫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牛心朴子地上和地下部分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枸杞蚜虫均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且地上部分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略高于地下部分生物碱的活性。3、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三个具有杀虫活性的单体生物碱(生物碱1、生物碱2和生物碱3),利用ESI-MS、 IR、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手段,并对照有关文献,确定这三个单体生物碱分别是itofine、6-O-desmethylantofine和6-O-desmethylsecoantofine。4、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分析以小菜蛾和枸杞蚜虫为目标试虫,测试了三种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结果显示,三种生物碱对小菜蛾和枸杞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其中生物碱1的活性最高,其次是生物碱2,生物碱3的活性最低。在对小菜蛾的活性作用方式中,以拒食活性最好,其次是触杀活性和抑制生长发育活性,胃毒活性较弱。对枸杞蚜虫主要表现出触杀活性。和总生物碱的活性相比,三种单体生物碱的活性偏低,但生物碱1与总生物碱的活性相差不大,生物碱2的活性次之,生物碱3的活性最低,初步推测,总生物碱的活性为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可能还存在其它活性成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菲环的存在可能是娃儿藤生物碱高活性保持的关键结构;菲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对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李颖[5](2012)在《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生物碱是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主要活性成分。随着以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苦豆子制品在农业生产及医药上的开发及应用,其检测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建立一种能够检测多种生物碱的快速、灵敏、高效ELISA方法可以为苦豆子生物碱制品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种便捷的手段。本研究以苦参碱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适用于苦豆子生物碱IC-ELISA方法并初步对其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设计合成了苦参碱的人工抗原。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并经紫外光谱扫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了鉴定;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了ST-BSA、ST-OVA偶联比分别为9:1和4:1。2.获得1种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8000。3.建立了苦参碱的IC-ELISA分析方法。包被原及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和1:320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3000,最适缓冲液为含5%乙醇的PBS(pH7.4)。在0100μg/mL范围内,苦参碱的标准抑制曲线为y=13.431x+37.718(r=0.9887),抑制中浓度IC50为8.212ug/mL,检出限IC10为0.086ug/mL。在自来水中苦参碱的添加回收试验显示在050ug/mL添加量时回收率为76.9396.59%。对几种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能力显示,抗体对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该方法可用于苦豆子多种生物碱的检测。4.建立苦参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0.255μg/mL之间,峰面积积分与进样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75。自来水样中苦参碱HPLC分析与IC-ELISA分析结果比较显示,两种分析方法的相关性较好(r=0.9982)。5.应用HPLC法及与IC-ELISA法分析了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HPLC检测结果为0.51%,ELISA检测结果为0.4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王淑华[6](2012)在《苦豆子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苦豆子是产自西北地区的常用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而另一重要的活性物质—黄酮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面。本文首先以苦豆子种子为研究对象,根据提取技术成熟的乙醇回流法,对苦豆子种子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以浸取剂(乙醇)浓度、浸取温度、浸取时间及料液比为主要考察因素,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苦豆子种子中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为:以70%乙醇溶液,按1:5的料液比,在80℃水浴的条件下浸取3小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63%。其次,以苦豆子茎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叶绿素对苦豆子茎叶中黄酮提取的影响。不同实验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先用石油醚浸泡除去叶绿素,再进行黄酮的提取,提取率较高,为0.425%。第三,为了提高苦豆子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两个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和黄酮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和探讨了协同提取苦豆子生物碱和总黄酮的工艺。第四,建立了三波长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苦豆子总黄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好,且简便易行,宜于推广。最后,设计了协同提取苦豆子中生物碱和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对流程和主要设备进行了初步工艺设计计算。

陈玉茶[7](2011)在《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与黄瓜抗蚜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危害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世界性害虫。应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瓜蚜最经济、最环保的措施之一。目前对黄瓜抗蚜性及其机理的研究尚很缺乏。本试验以普通型有毛黄瓜及其突变体无毛黄瓜为试材。试验选择生长良好的无毛黄瓜和普通黄瓜幼苗和成株期的叶片,纱网隔离防蚜虫侵染。供试虫源在人工气候室内饲养繁殖,繁殖三代之后其后代供试验用。首先对两个材料进行选择性和抗生性鉴定,然后从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两方面研究无毛黄瓜的抗蚜机理,以探讨无毛黄瓜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与抗瓜蚜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无毛黄瓜的选择性和抗生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蚜虫更倾向于有毛黄瓜的叶片。突变体无毛黄瓜16h后对蚜虫产生明显的驱避作用,并在24h达到最强;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无毛黄瓜和有毛黄瓜植株上的蚜虫种群数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蚜虫的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无毛黄瓜上蚜虫的种群数量一直保持在较低速度的增加,第8天时最高株蚜虫达到100头;有毛黄瓜上面的蚜虫则呈较高速度增加,截止第8天是数量为无毛黄瓜的2倍以上,鉴定结果显示无毛黄瓜表现出良好的抗蚜特性。2.对两个材料未接种和接种后第8天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各种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两种材料相比,未接种的无毛黄瓜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接种8天后比接种前营养物质含量均降低,这是对蚜虫的本能反应。成株期基本也呈这个趋势,个别可能是因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表现差异。较低的营养物质含量不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起到抗虫效果。对两种材料叶片中的各种氨基酸进行测定表明:无毛黄瓜中含有高含量的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和低含量的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这些氨基酸的含量组成对蚜虫的生长发育不利而起阻碍作用。3.无毛黄瓜和有毛黄瓜均取苗期和成株期叶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连用测定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未接种时两种材料相比,无毛黄瓜中含有特异的挥发性萜类物质罗勒烯等;接种后诱导产生了β-法尼烯、d -莰烯和6-(3-)香豆素,这类萜类物质的作用广泛,涉及到植物-蚜虫-天敌三者之间的综合作用,起到趋避蚜虫和吸引天敌的作用。黄瓜不同生育期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4.本试验选取的无毛黄瓜突变体是新的种质资源,在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方面对其抗蚜机理的研究为今后抗虫育种和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罗贤全,吕良琼,陈小平[8](2010)在《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碱是一类重要植物次生代谢物,本文述及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生物碱对有害昆虫、有害微生物、有害植物等有害生物管理上的研究进展。

陈小平[9](2010)在《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开发新农药的有效途径之一。乌头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植物,其全株有大毒。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乌头提取物(生物碱)生物活性测定上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但所有这些研究均不够系统和深入,结果很零散。要想将其开发成一种新型植物源农药,并广泛的应用于农林生产上,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目的,本论文就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川乌头总生物碱杀虫活性主效成分是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辅效成分是去甲乌头碱。2.川乌头总生物碱对供试昆虫具有很强的触杀、麻醉和拒食作用,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同时对子代幼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无熏蒸作用。3.室内和田间中毒症状测定表明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菜青虫具有典型神经中毒症状,初步推断其作用靶标可能位于昆虫神经系统。4.川乌头总生物碱处理蜀柏毒蛾后,可引起试虫中肠组织局部细胞紊乱,并有微绒毛、肠壁细胞脱落,部分肠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消融,这可能是引起其死亡的原因之一。其中肠消化酶不是川乌头总生物碱的作用靶标。5.乙酰胆碱酯酶是川乌头总生物碱的主要作用靶标,同时对Na+,K+-ATP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导致试虫体内Na+离子流受抑制,并引起乙酰胆碱、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堆积和释放,造成机体反应迅速,因而试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神经性的中毒症状。6.川乌头总生物碱通过抑制试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来干扰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这对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起到了增效作用。同时通过诱导激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来增强代谢作用,从而起到解毒作用,这是试虫对非嗜食物质的应急反应。

齐宏娇,廖新福,王惠林[10](2008)在《蔬菜抗蚜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蔬菜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抗蚜性的遗传、抗蚜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蚜品种的选育4个方面出发,对蔬菜抗蚜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蔬菜抗蚜育种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加强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收集;加快制定蔬菜对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加强抗蚜机理和遗传规律以及转基因蔬菜育种的安全问题研究。

二、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蜡蚧菌与杀虫剂对大豆蚜协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大豆蚜的危害
    1.2 大豆蚜的种群变化因素
    1.3 大豆蚜的防治
        1.3.1 物理机械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3.2.1 吡虫啉
        1.3.3 生物防治
        1.3.3.1 植物源农药
        1.3.3.2 生防真菌的选用
        1.3.4 菌药混用应用现状与实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药剂选择
        2.1.3 供试生防菌
    2.2 药剂对大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2.3 蜡蚧菌对大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2.4 杀虫剂对蜡蚧菌孢子的影响
        2.4.1 杀虫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测定
        2.4.2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2.5 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毒力测定
        2.5.1 菌药混用室内毒力测定
        2.5.2 菌药混用对不同龄期若虫的杀虫性测定
    2.6 菌药混配对大豆蚜的田间毒力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剂对大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3.2 蜡蚧菌孢子悬浮液对大豆蚜的毒力测定
    3.3 杀虫剂对蜡蚧菌孢子萌发率生长速率的影响
    3.4 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协同作用
    3.5 菌药混配对大豆蚜不同龄期若虫的致病性
    3.6 菌药混配对大豆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韭菜迟眼蕈蚊的抗药性及臭氧水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及危害
    1.2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
    1.3 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
        1.3.1 农业防治
        1.3.2 生物防治
        1.3.2.1 生物制剂防治
        1.3.2.2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
        1.3.3 物理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3.4.1 防治幼虫
        1.3.4.2 防治成虫
    1.4 山东地区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常用药剂
    1.5 昆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1.5.1 体壁穿透性下降
        1.5.2 代谢抗性
        1.5.2.1 细胞色素P450酶
        1.5.2.2 酯酶
        1.5.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
        1.5.3 靶标抗性
    1.6 臭氧水在农业害虫防治领域的应用
        1.6.1 臭氧和臭氧水性质
        1.6.2 臭氧水防治地下害虫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试剂
        2.1.4 主要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测定方法
        2.2.2 韭菜迟眼蕈蚊抗性监测方法
        2.2.3 韭菜迟眼蕈蚊体内酶活测定方法
        2.2.3.1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
        2.2.3.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测定
        2.2.3.3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2.2.3.4 蛋白质含量测定
        2.2.3.5 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酶 (ODM)活性测定
        2.3.4 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
        2.3.4.1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处理方法
        2.3.4.2 不同温度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处理方法
        2.3.4.3 田间臭氧水试验方法
        2.3.5 臭氧水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作用方法
        2.3.6 数据处理方法
        2.3.7 抗性判断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10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测定
    3.2 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分析
        3.2.1 不同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对毒死蜱的抗药性分析
        3.2.2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辛硫磷的抗药性分析
        3.2.3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分析
        3.2.4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分析
        3.2.5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分析
        3.2.6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噻虫嗪的抗药性分析
        3.2.7 7个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噻虫胺的抗药性分析
    3.3 同一地理种群韭菜迟眼蕈蚊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1 济南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2 泰安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3 莘县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4 茌平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5 沂源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6 寿光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3.7 临沭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3.4 不同田间韭菜迟眼蕈蚊种群酶活力测定
        3.4.1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3.4.2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
        3.4.3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3.4.4 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酶活性测定
    3.5 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
        3.5.1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作用
        3.5.2 不同温度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作用
        3.5.3 田间臭氧水试验结果
    3.6 臭氧水和药剂联合作用与药剂单用处理韭菜迟眼蕈蚊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类型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比较
    4.2 韭菜迟眼蕈蚊山东种群抗药性分析
    4.3 韭菜迟眼蕈蚊的抗药性抗性机理
    4.4 臭氧水在韭菜迟眼蕈蚊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4.5 臭氧水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作用
5 结论
    5.1 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
    5.2 韭菜迟眼蕈蚊的抗药性分析
    5.3 韭菜迟眼蕈蚊的抗性机理
    5.4 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
    5.5 臭氧水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苦豆碱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苦豆碱的结构、提取分离等化学特点
2 苦豆碱的杀虫、控虫作用
3 苦豆碱的抗炎、镇痛作用
4 苦豆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5 苦豆碱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 苦豆碱的抗肿瘤作用
7 苦豆碱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
8 结语

(4)牛心朴子生物碱中杀虫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碱研究概况
    1.2 牛心朴子植物的研究概述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牛心朴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牛心朴子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比较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牛心朴子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分析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5)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苦豆子生物碱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1.1.1 苦豆子生物碱资源
        1.1.2 苦豆子生物碱种类及结构
        1.1.3 苦豆子生物碱杀虫活性研究概况
        1.1.4 苦豆子生物碱抑菌活性研究概况
        1.1.5 苦豆子生物碱其它农用活性研究
        1.1.6 苦豆子生物碱医用活性研究概况
        1.1.7 苦豆子生物碱的应用
        1.1.8 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方法
        1.1.9 苦豆子生物碱衍生合成
    1.2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农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1.2.1 免疫分析技术的类型
        1.2.2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1.2.3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学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提出及设计思路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参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和试材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苦参碱半抗原偶联物浓度及结合比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苦参碱半抗原分子结构的鉴定
        2.2.2 苦参碱人工抗原的鉴定
        2.2.3 苦参碱半抗原偶联物浓度计算
        2.2.4 苦参碱半抗原与载体的结合比测定
    2.3 小结
第三章 苦参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剂配制
        3.1.4 免疫原乳化
        3.1.5 免疫动物
        3.1.6 血液采集及抗血清的分离
        3.1.7 抗血清效价监测
        3.1.8 抗血清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抗血清效价的监测结果
        3.2.2 抗血清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确定
    3.3 小结
第四章 苦豆子生物碱 IC-ELISA 分析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1.3 IC-ELISA 方法的建立
        4.1.4 IC-ELISA 分析条件的优化
        4.1.5 IC-ELISA 方法灵敏度检测
        4.1.6 多种苦豆子生物碱 ELISA 方法检测对象范围的确定
        4.1.7 自来水中苦参碱及结构类似物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标二抗最适工作浓度的确定
        4.2.2 有机溶剂对 IC-ELISA 的影响
        4.2.3 pH 值对 IC-ELISA 的影响
        4.2.4 苦参碱的标准抑制曲线
        4.2.5 抗体对多种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结果
        4.2.6 自来水中苦参碱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添加回收试验
    4.3 小结
第五章 苦参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剂
        5.1.2 仪器及色谱工作条件
        5.1.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5.1.4 精密度试验
        5.1.5 回收率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2.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测定结果
        5.2.4 分析方法的添加回收测定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苦豆子生物碱 IC-ELISA 方法初步应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试剂
        6.1.2 仪器及色谱工作条件
        6.1.3 自来水样品中苦参碱的 HPLC 和 ELISA 分析
        6.1.4 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的 HPLC 和 ELISA 测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自来水样中苦参碱 HPLC 分析与 IC-ELISA 分析结果比较
        6.2.2 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的 HPLC 和 ELISA 测定结果
    6.3 小结
第七章 问题与讨论
    7.1 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理设计是获得高效价抗体的前提
    7.2 针对苦参碱设计的半抗原制备出的抗体可以检测多种苦豆子生物碱
    7.3 苦豆子生物碱 ELISA 具有独特的优点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7.4 免疫试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苦豆子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
    1.3 中草药的提取方法简述
    1.4 黄酮类化合物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苦豆子生物学特性
    2.2 苦豆子的分布
    2.3 苦豆子的化学成分
    2.4 苦豆子的开发现状
    2.5 苦豆子中主要有效成分研究
    2.6 其它成分
第3章 苦豆子种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 苦豆子总黄酮测定测定方法的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总黄酮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3.3 苦豆子种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3.4 单因素实验
        3.4.1 乙醇浓度对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4.2 热浸取温度对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4.3 热浸取时间对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4.4 提取次数对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4.5 料液比对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5 正交试验
    3.6 结果与分析
        3.6.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6.2 正交设计验结果与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苦豆子茎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 提取工艺
        4.2.1 提取工艺一
        4.2.2 提取工艺二
        4.2.3 提取工艺三
    4.3 不同工艺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结果
    4.4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苦豆子总生物碱和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 提取工艺
        5.2.1 提取工艺(一)
        5.2.2 提取工艺(二)
    5.3 含量测定
    5.4 结论
第6章 工业化流程初步设计
    6.1 工艺流程
    6.2 设备清单
    6.3 方案流程图
        6.3.1 总黄酮提取-分离方案流程图
    6.4 经济效益分析
        6.4.1 原料成本
        6.4.2 水电气
    6.5 主要设备的设计
        6.5.1 原料仓
        6.5.2 搅拌式反应釜(浸提罐)
        6.5.3 过滤离心机选型
        6.5.4 提取液罐设计
        6.5.5 一次减压蒸馏釜设计
        6.5.6 一次蒸馏液储罐设计
        6.5.7 拌料罐设计
        6.5.8 色谱柱设计
        6.5.9 分离液搅拌罐设计
        6.5.10 二次减压蒸馏釜设计
        6.5.11 产品储罐设计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对工作进一步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7)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与黄瓜抗蚜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蔬菜抗蚜机制的研究现状
    1.2 植物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1.3 植物抗虫性营养失衡学说
    1.4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的影响
        1.4.1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种类
        1.4.2 挥发性次生化合物的功能
        1.4.3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1.5 植物抗虫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抗蚜鉴定
        2.2.2 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及方法
        2.2.3 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无毛黄瓜和普通黄瓜抗蚜性鉴定
        3.1.1 无毛黄瓜和有毛黄瓜苗期叶片对蚜虫的趋避作用
        3.1.2 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接种前后瓜蚜数量变化分析
    3.2 接种前后无毛和有毛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3.2.1 苗期无毛黄瓜和有毛黄瓜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2 成株期无毛黄瓜和有毛黄瓜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 挥发性物质测结果与分析
        3.3.1 苗期两种材料接种和未接种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
        3.3.2 成株期两种材料接种和未接种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
        3.3.4 无毛接种黄瓜的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突变体无毛黄瓜的抗蚜鉴定
    4.2 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与黄瓜抗蚜的关系
        4.2.1 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黄瓜抗蚜的关系
        4.2.2 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黄瓜抗蚜的关系
        4.2.3 叶片中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与黄瓜抗蚜的关系
    4.3 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与抗蚜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8)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碱
2 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
    2.1 生物碱在有害昆虫管理中的作用
        2.1.1 生物碱对害虫的拒食或忌避作用
        2.1.2 生物碱对害虫的抑制产卵作用
        2.1.3 生物碱对害虫的毒杀作用
    2.2 生物碱在有害微生物管理中的作用
    2.3 生物碱在有害植物管理中的作用

(9)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次生代谢物
    2 生物碱
    3 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
        3.1 生物碱在有害昆虫管理中的作用
        3.1.1 生物碱对害虫的拒食或忌避作用
        3.1.2 生物碱对害虫的抑制产卵作用
        3.1.3 生物碱对害虫的毒杀作用
        3.2 生物碱在有害微生物管理中的作用
        3.3 生物碱在有害植物管理中的作用
    4 乌头的研究进展
        4.1 乌头的环境分布
        4.2 乌头的生物学特性
        4.3 乌头的毒性
        4.4 乌头的药用性
        4.4.1 强心作用
        4.4.2 镇痛与麻醉作用
        4.4.3 抗肿瘤作用
        4.4.4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4.5 乌头的化学成分
        4.5.1 C18 二萜生物碱
        4.5.2 C19 二萜生物碱
        4.5.3 C20 二萜生物碱
        4.5.4 双二萜生物碱
        4.5.5 其他生物碱
        4.5.6 主要类型
        4.6 乌头对有害生物的生物活性
        4.7 乌头的综合利用前景
    5 立题依据及课题来源
    6 本论文拟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样品
        1.1.2 仪器设备
        1.1.3 化学试剂
        1.1.4 薄层层析显色剂及硅胶薄板制备
        1.1.5 标准品
        1.2 试验方法
        1.2.1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1.2.2 川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
        1.2.3 川乌头总生物碱的分离
        1.2.4 川乌头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 试验结果
        2.1 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与生物活性追踪
        2.2 分离所得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2.1 川乌头总生物碱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3.2.2 生物活性与生物碱结构式的关系
        3.2.3 丰富的资源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原料基础
        3.2.4 需进一步研究内容
第三章 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测定
    摘要
    1 材料
        1.1 供试药剂
        1.2 供试昆虫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害虫中毒症状观察
        2.1.1 室内中毒症状观察
        2.1.2 田间中毒症状观察
        2.2 生物活性测定
        2.2.1 触杀作用测定方法
        2.2.2 麻醉作用测定方法
        2.2.3 拒食活性测定方法
        2.2.4 杀卵作用测定方法
        2.2.5 熏蒸作用测定方法
        2.2.6 计算公式
        2.2.7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菜青虫中毒症状观察结果
        3.1.1 菜青虫室内中毒症状观察结果
        3.1.2 菜青虫田间中毒症状观察结果
        3.2 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3.2.1 触杀作用测定结果
        3.2.2 麻醉作用测定结果
        3.2.3 拒食作用测定结果
        3.2.4 杀卵作用测定结果
        3.2.5 熏蒸作用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川乌头总生物碱具有生物活性强,作用方式多样的特点
        4.2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不同昆虫活性有差异
        4.3 川乌头总生物碱可能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
        4.4 生物测定结果为其作为植物源农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4.5 进一步开展川乌头总生物碱作用谱拓展研究
        4.6 进一步开展川乌头总生物碱对昆虫子代控制作用研究
    5 下一步研究计划
第四章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生物碱
        1.3 实验器材
        1.4 试剂及其配制
    2 方法
        2.1 中肠肌肉组织样品处理及石蜡切片制作
        2.2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操作方法
        2.3 中肠消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2.3.1 试虫处理与中肠消化酶液制备
        2.3.2 中肠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
        2.3.3 中肠脂肪酶活性测定方法
        2.3.4 中肠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蛋白质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3.3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试虫中肠消化酶的影响
        3.3.1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3.2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3.3.3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中肠组织结构被破坏可能是致死原因之一
        4.2 中肠消化酶不是川乌头总生物碱的作用靶标
第五章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神经生理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生物碱
        1.3 试虫处理
        1.4 实验器材
        1.5 试剂及其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2.1.1 乙酰胆碱酯酶活体活性测定
        2.1.2 乙酰胆碱酯酶离体活性测定
        2.2 乙酰胆碱含量测定
        2.2.1 酶液制备
        2.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2.2.3 样品测定
        2.2.4 乙酰胆碱含量计算
        2.3 Na~+,K~+-ATP 酶活性测定
        2.3.1 酶液制备
        2.3.2 标准曲线制作
        2.3.3 样品测定
        2.4 谷氨酸和 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
        2.5 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
        2.5.1 酶液制备
        2.5.2 样品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结果
        3.1.1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体活性测定结果
        3.1.2 乙酰胆碱酯酶(AChE)离体活性测定结果
        3.2 乙酰胆碱含量测定结果
        3.3 Na~+,K~+-ATP 酶活性测定结果
        3.3.1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试虫头部 Na~+,K~+-ATP 酶活性测定结果
        3.3.2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中肠 Na~+,K~+-ATP 酶活性测定结果
        3.4 谷氨酸和 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结果
        3.5 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乙酰胆碱酯酶是川乌头总生物碱的作用靶标
        4.2 Na~+,K~+-ATP 酶活性变化可能是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后效应
        4.3 神经-肌肉突触可能不是川乌头总生物碱的作用靶标
        4.4 结论
第六章 川乌头总生物碱对蜀柏毒蛾解毒酶系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生物碱
        1.3 试虫处理
        1.4 实验器材
        1.5 试剂及其配制
    2 方法
        2.1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2.1.1 酶液制备
        2.1.2 标准曲线制作
        2.1.3 样品测定
        2.2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2.2.1 实验原理
        2.2.2 酶液制备
        2.2.3 酶活力测定
        2.3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3.2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羧酸酯酶活性被抑制加重了神经中毒症状
        4.2 GSTs 活性被激活是一种应急保护反应
        4.3 结论
第七章 总结
    1 主要结论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蔬菜抗蚜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抗蚜性的鉴定与筛选
    1.1 鉴定内容
    1.2 鉴定方法
        1.2.1 直接鉴定法。
        1.2.2 间接鉴定法。
2 蔬菜抗蚜性的遗传
    2.1 主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抗蚜性
    2.2 微效基因或多基因控制的抗蚜性
    2.3 由寡基因和多基因联合控制的抗蚜性
3 蔬菜抗蚜机制的研究
    3.1 排趋性
    3.2 抗生性
    3.3 耐虫性
4 抗蚜品种的选育方法
    4.1 常规育种
    4.2 转基因育种
    4.3 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5 蔬菜抗蚜育种未来研究重点
    5.1 加强抗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工作
    5.2 加快制定蔬菜对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
    5.3 加强抗蚜机理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5.4 转基因蔬菜育种的安全问题

四、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蜡蚧菌与杀虫剂对大豆蚜协同作用研究[D]. 莽逸伦.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1)
  • [2]韭菜迟眼蕈蚊的抗药性及臭氧水防治研究[D]. 齐素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3]苦豆碱药理学研究进展[J]. 金少举,金道欣,王文宝,周黎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03)
  • [4]牛心朴子生物碱中杀虫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研究[D]. 郭宏霞. 宁夏大学, 2013(03)
  • [5]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D]. 李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6]苦豆子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D]. 王淑华.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7]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与黄瓜抗蚜的关系[D]. 陈玉茶.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8]生物碱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应用[J]. 罗贤全,吕良琼,陈小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10(05)
  • [9]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陈小平.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2)
  • [10]蔬菜抗蚜育种研究进展[J]. 齐宏娇,廖新福,王惠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标签:;  ;  ;  ;  ;  

槐碱和吡虫啉对菜地蚜虫群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