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在沪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SBS改性沥青在沪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一、SBS改性沥青在呼集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凤[1](2021)在《沥青改性剂在混凝土路面加固施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为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研究沥青改性剂在混凝土路面加固施工中的应用。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选取70#基质沥青为原料,添加不同掺量的Sasobit和SBS沥青改性剂,制作改性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选取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为测试指标,验证不同Sasobit和SBS沥青改性剂掺量下改性沥青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入Sasobit和SBS改性剂后,改性沥青在15℃、25℃、30℃温度范围内的硬度增加,抗变形能力变强;温度敏感性降低;高温抗变形能力增强;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极限应变和变形能力增强;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提升。Sasobit沥青改性剂在针入度降低方面和马歇尔稳定度提升方面优势显着;SBS沥青改性剂在改善延度、提升路面高温性能、动稳定度和低温抗裂性方面优势显着。

张喜军[2](2021)在《硬质沥青流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载车辆增多、超载现象严重、高温天气频发等因素使得车辙病害日益严重。综合分析了各种车辙处理措施后,发现采用硬质沥青改善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提升路面服役寿命,是投入最少、最有效的措施。相较于欧洲国家,我国对于硬质沥青的研究多针对其高温性能,且相关研究的针对性并不充分,得到的结论也没有有效地指导实际施工。对于硬质沥青低温流变性能、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着结论不一的现象,现有的沥青低温评价指标对于硬质沥青而言适用性不足,使得硬质沥青的推广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借助粘弹力学理论,从沥青的流变特性入手,研究了硬质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中温疲劳特性、低温流变特性。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综合探索了硬质沥青高温、低温评价指标,进一步研究了各硬质沥青的综合性能。探索了不同结构形式下的硬质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将硬质沥青在西北寒旱地区实际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布氏粘度试验结合改进的REFUTAS公式,得到了硬质沥青的粘温曲线,明确了硬质沥青的施工温度。通过硬质沥青不同老化状态下的温度、频率扫描试验表明硬质沥青的高温粘弹特性可以达到改性沥青水平。通过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表明硬质沥青可以在低应变的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结构稳定、粘弹性质不发生变化,并结合最新的沥青高温PG分级,发现30号硬质沥青可满足中交通等级要求,50号硬质沥青可满足轻交通等级要求。利用显着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标号、油源、老化程度等因素与各高温指标的显着性关系。通过不同温度下的LAS试验,得到了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结合VECD模型评价了硬质沥青的疲劳特性,表明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下,硬质沥青可以发挥媲美改性沥青的抗损伤能力。不同的硬质沥青适用于不同的荷载水平,因此在硬质沥青路面设计时需要考虑路面的荷载水平来选取硬质沥青。建立了应力峰值对应的应变与疲劳寿命的相关性,可通过应力峰值应变快速评价硬质沥青的疲劳性能。基于BBR试验,综合考虑硬质沥青低温变形和低温应力松弛,结合Burgers模型对硬质沥青的低温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得到了基于Burgers模型下的粘弹性参数,并进一步构建了松弛时间(λ)、低温评价新指标m(t)/S(t)、低温综合柔量参数(JC)等硬质沥青低温评价指标,通过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验证了各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通过DSC试验研究了硬质沥青的聚集状态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硬质沥青的热流曲线与玻璃态转化温度。并以此为参考因素,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系统研究了硬质沥青的低温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蠕变速率m、松弛时间λ是基于玻璃态转化温度Tg得到的能较好评价沥青低温性能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硬质沥青的各高、低温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了硬质沥青的综合性能。选用AC-13与ATB-25两种结构验证了硬质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马歇尔稳定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发现硬质沥青混合料在经过冻融循环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通过车辙试验,发现相对变形率和动稳定度表现出的硬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规律一致,这表明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优异。通过低温弯曲试验、低温蠕变试验探索了硬质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表明上面层硬质沥青混合料可满足-9.0℃以上温度低温抗裂要求,基层硬质沥青混合料可满足-9.0℃--21.5℃内低温抗裂要求。为进一步探索硬质沥青的路用性能并验证本文室内试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选取敦当高速公路DD3合同段铺筑硬质沥青试验段,并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硬质沥青试验路的合理性,为硬质沥青的推广提供了实际工程案例。同时也证明本文从流变学的角度得到的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高温、中温、低温评价体系是合理的。

魏宗昊璇[3](2020)在《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现象十分普遍。当裂缝在气温变化、雨水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发展,路段的强度和稳定性都会被削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的裂缝病害进行调研,并结合调研路段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建立环境特征变化模型。根据此模型可知,该地区1月份的气候数据可作为参考气候进行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其次,基于怀来地区的特征气候,确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的温度。采用5℃延度、脆点试验、BBR试验对沥青材料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试验与低温劈裂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选择。通过混合料试验数据进行离散度分析,认为劈裂抗拉强度更适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路段所采用的路面结构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结合怀来气候数据,分析在当地环境下路面各结构层温度变化规律,总结试验路段采用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温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为后续温度应力计算及理论分析提供基础保障。最后,通过计算在不同环境下沥青路面的温度应力,对比不同结构在寒冷地区的适用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优于倒装式基层沥青路面,但随着条件逐渐恶劣,上面层材料低温性能成为路面结构抵抗低温开裂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沥青路面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征,综合考虑路面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

何婉玉[4](2019)在《PAC-13排水沥青路面在潭邵大修二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排水沥青混合料(PAC)是一种引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沥青混合料技术,传入我国之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气候条件与交通发展状况采取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现在排水沥青路面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面面层的混合料类型之一。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以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的路面,在下雨天气时,雨水会进入排水功能层,然后再横向排出,这样就减少了诸多对行车有不利影响的路表水膜、减少了行车溅水和水雾,显着提高了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目前,国内关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较少的的阶段,排水沥青路面由于空隙率较大,因此其透水性能良好。在路用性能方面,主要优点有减少路面反光、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吸收噪音等,同时也具有耐久性差、承载力等力学性能低的缺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1)从高黏剂入手,基于不同掺量下的HVA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试验,提出了 HVA高黏改性剂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HVA高黏剂的合理掺量为6%~12%;(2)基于潭邵大修二期实体工程,提出了 PAC-13排水沥青路面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结果表明:PAC-13排水沥青路面的矿料级配为10~15mm:5~10mm:0~5mm:矿粉=48%:41%:7%:4%,HVA高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范围为4.3%-4.8%(HVA掺量为8%);(3)通过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等试验对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并与未掺HVA高黏改性剂的SBS改性沥青进行对照,分析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缺点,研究结果显示:掺了 HVA高黏剂的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性能与渗水性能都大大优于未掺高黏剂的SBS改性沥青,说明高黏剂的掺入有效地改善了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4)在试验路段铺筑阶段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在混合料的生产、拌和、运输等、摊铺、压实等方面为排水沥青路面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不仅推进了 PAC-13排水沥青路面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卢斌[5](2019)在《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高速发展,我国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的目标和要求也更加高效、安全、合理和快速化。同时随着公路建设的高质量和快速化,我国大量公路的养护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实现高效率的同时保证养护质量。其中快速养护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快速且应用较多的新方向。超薄沥青磨耗层是近几年来养护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超薄沥青磨耗层能有效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抗噪性能,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能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因此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的研究便十分具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的配合比设计、层间粘结性能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整个超薄磨耗层的配合比设计阶段进行系统研究,以使其级配更加适合快速同步的施工要求。选用更适合磨耗层的沥青和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研究。结合施工特点分析确定采用间断级配形式,结合我国相关级配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超薄磨耗层的级配范围。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级配类型对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影响,采用修正后的贝雷法指标进行评价,提出了修正后贝雷法的推荐参数。同时通过VMA预估法实现超薄沥青磨耗层的级配优选并更易满足设计要求。在体积指标的确定上推荐采用塑封法,同时回归分析了体积法和塑封法的关系,为实际生产设计提供指导。以Superpave设计方法为基础,提出了超薄沥青磨耗层混合料设计体系。结合修正后贝雷法技术指标进行评价,从而进行超薄沥青磨耗层的配合比设计,通过性能试验验证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BISA3力学分析软件对层间粘结,最大剪应力进行了分析,针对SBS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开发。通过对不同厚度和水平下的分析,提出了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抗剪强度指标要求。通过不同的粘结强度测试方案,提出了粘结强度的技术要求。从而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对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技术要求。基于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的设计要求和强度要求,同时结合我国现有且常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对整个生产、运输、摊铺、压实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及评定标准。

封志佼[6](2019)在《热固性环氧沥青透水路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透水性沥青路面是一种大孔隙环保、生态型混合料结构,孔隙率一般为1825%,具有良好的排水、抗滑及降噪功能,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良好。符合“海绵城市”、“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建设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孔隙率大,集料的接触面少,即使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铺筑的透水路面也存在使用寿命短,路面耐久性差,及出现车辙、集料削落、松散等早期损坏现象问题。环氧沥青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耐化学腐蚀性好等优点,少量已开展的相关环氧沥青透水路面研究证明环氧沥青是一种良好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在课题组已研制的环氧沥青材料的基础上,结合透水性沥青路面胶结料高强、高韧、高柔的需求,研发了增柔、增韧及增强环氧沥青材料,并采用研发的柔性高强环氧沥青材料系统开展了环氧沥青透水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功能性能、耐久性能试验和评价。此外,还完善了“后掺法”摊铺及施工设备,首次实现了“后掺法”环氧沥青革新工艺的实体工程项目铺筑及应用,通过实施环氧沥青化学反应组分的分步添加,有效解决现有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容许时间短、施工要求苛刻、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研究成果可为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推广应用提供坚实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在多种增柔、增韧对比方案测试的基础上,创新性研发了天然橡胶乳液制备的高强柔性环氧沥青透水路面胶结料。(2)融合了贝雷法、SAC及CAVF等配合比设计法,提出了一种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混合料矿料级配的快速设计方法。(3)通过室内试验,系统测试了研发的高强、柔性环氧沥青OGFC-13透水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渗水系数及抗滑指标,并采用MMLS1/3加速加载试验进行耐久性评价,用UTM测试了动态模量。经测试,马歇尔稳定度达到了28.45kN,为普通高粘度改性沥青的3倍左右,动稳定度达到了18280次/mm,为普通高粘度改性沥青的2倍以上,低温抗弯拉应变为2441με、抗弯拉强度为8.84MPa,浸水残留稳定度达87.1%、冻融劈裂强度比达89.0%。证明研发的高强柔性环氧沥青OGFC-13透水混合料材料强度高、柔韧性好、抗水损坏能力强,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长寿命路表材料。(4)联合摊铺设备及机械生产厂家研制和完善了“后掺法”施工工艺配套设备,首次实现了环氧沥青“后掺法”成功铺筑及应用。

邓欢[7](2019)在《裕溪河特大桥排水性桥面铺装设计及耐久性评价》文中提出排水性沥青路面能快速排出路界范围内的降水,减少喷雾、水漂现象,对行车安全意义重大,但强度比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弱。关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少,应用于桥面铺装的先例有限。本项目裕溪河特大桥结构受力复杂,对桥面铺装层性能要求较高,桥面铺装情况将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及桥梁的耐久性。本文经过现场调查、有限元模拟计算、室内试验研究,对裕溪河特大桥的桥面铺装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广泛学习了国内外桥面铺装和排水性路面应用情况,针对裕溪河特大桥的结构、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了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造成桥面铺装损坏的常见原因,提出了避免发生类似损坏的建议。其次,运用有限元软件确定了桥上最不利荷载位置。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到了铺装层模量、厚度,粘结层模量、厚度以及荷载大小对于铺装层受力状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铺装材料的性能指标。根据以上力学分析结果,参考适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为铺装层进行了材料组合设计。考察了几种常用的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多项性能,根据本项目受力特点和气候特征,推荐使用1mm厚橡胶沥青作为防水粘结层。针对多孔沥青混合料易受降水影响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方法进行了盐蚀冻融影响下的耐久性研究。对试件分别使用清水、除冰盐溶液和环保型融雪剂作为介质进行冻融循环处理,之后进行劈裂试验、飞散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得出了在冻融、盐蚀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耐久性、疲劳性能的衰变规律。发现冻融给沥青混合料强度带来的影响在经历多次冻融后更加显着,性能衰变的程度和速度将不断加剧,盐蚀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盐溶液进入混合料的初期;而对于疲劳性能,盐蚀比冻融影响更加显着。同时发现环保型融雪剂对多孔沥青混合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后,在本项目施工过程及完工后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生产过程、施工要点有了详细了解。经过实地测量,渗水系数为1258ml/15s符合要求,与密级配路面相比能降低噪声4.1dB6.4dB,确认本项目可以起到排水、降噪效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时孝鹏[8](2019)在《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材料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透水沥青路面因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及抗滑等功能,广泛的应用于道路工程中。但透水性沥青路面存在强度不足、高温稳定性差等严峻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发生诸多病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沥青结合料的选择,而普通改性沥青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提升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及材料粘度为基本指标,研究了固化剂、稀释剂、环氧体系等主要成分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环氧沥青制备工艺,复配高温固化剂体系,制备了一种环氧沥青结合料,确定了各组分最佳配比。对环氧沥青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制备的环氧沥青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可满足施工要求。通过粘附性试验及拉拔试验研究环氧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沥青与集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提高透水混合料抗松散性能。从环氧沥青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可以看出,当环氧体系掺量超过40%时开始发生相转变;运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环氧沥青固化行为,计算固化反应活化能,并分别利用n阶模型和自催化模型模拟环氧沥青固化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自催化模型相比n阶模型与试验数据具有更好的吻合度,建立了环氧沥青固化反应方程。选择OGFC-13为透水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目标空隙率为20%,利用空隙率与关键筛孔通过率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调整得到混合料最佳级配,并利用析漏与飞散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结合TPS高粘沥青及SBS改性沥青,室内试验分析了透水环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以及低温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路用特性,尤其是高温抗车辙性能,60℃动稳定度超过13000次/mm;对透水环氧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排水性能进行检测,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滑及排水性能;通过变形的浸油马歇尔试验结果可知,透水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突出的耐柴油腐蚀性。试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环氧沥青结合料在强度、高温性能及耐久性方面都要优于普通改性沥青,将其运用于大孔隙路面,能显着提高透水路面高温稳定性与耐久性,对我国透水路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欧阳旻奇[9](2019)在《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关键参数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交通渠化以及重载、超载的现象增多,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增大,加之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沥青路面出现破坏。SBS改性沥青由于其良好的高、低温性能以及较低的温度敏感性,广泛应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中。目前,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由于其方便、快捷以及加工过程可控的特点,已经部分取代工厂加工改性沥青,在实体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对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所涉及的部分关键工艺参数、加工质量稳定性控制方法以及改性沥青现场生产过程中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研究SBS改性沥青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剪切速率和发育时间对成品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方式改性得到的成品沥青基本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仪(ESEM)和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的微观观察,推荐现场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剪切温度185℃;剪切速率4000r/min;剪切时间40min;发育时间4h~5h。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大批量生产改性沥青发育时间可延长至6h。同时,对成品改性沥青性能进行三大指标、SHRP指标试验验证。使用能谱仪(EDS)检测星型SBS改性剂的元素组成,研发了一种能检测改性沥青中星型SBS改性剂含量的方法,得出改性剂掺量与成品改性沥青中硅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0.013+0.119x(R2=0.99119)。通过与传统的红外光谱法进行试样检测对比表明,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针对施工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加工装备、工艺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改性沥青现场加工生产质量监控,收集成品SBS改性沥青性能数据(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短期老化后的质量损失、延度、针入度比),针对所收集的此6项改性沥青性能检测数据,使用直方图以及过程控制图分析现场加工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现场改性沥青的加工生产过程稳定可靠。研究成果可为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工艺确定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周奇[10](2019)在《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日益成为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之一,根据“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调查与研究”项目的调查统计,车辙已经成为当前浙江省营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每条高速公路在行车道上几乎都不同程度的产生车辙破坏,在山区长上坡路段的高速公路上尤甚。车辙导致路面发生严重变形,严重影响了公路行车安全和运营质量。因而,开展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对解决或有效控制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车辙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应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气候特点和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交通特点,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长坡路段车辙的形成成因;系统开展了长上坡路段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原材料选择、外掺材料的选择、不同性质沥青结合料的选择、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选择以及优化路面结构形式;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最佳的优化设计方案;提出了长上坡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通过实体工程试验路的修建,细化了施工控制技术。以及针对浙江的高温条件,建议车辙试验为65℃。通过系统研究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抗车辙关键技术,服务于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养护。

二、SBS改性沥青在呼集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S改性沥青在呼集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改性剂在混凝土路面加固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方案
    1.3 试验材料
    1.4 物料制备方法
        1.4.1 改性沥青制备
        1.4.2 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
2 试验
    2.1 针入度
    2.2 延度
    2.3 软化点试验
    2.4 沥青高温稳定性测试
        2.4.1 马歇尔稳定度测试
        2.4.2 高温抗车辙能力
    2.5 低温抗裂性
    2.6 水稳定性测试
3 结论

(2)硬质沥青流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硬质沥青研究应用状况
        1.2.2 硬质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1.2.3 硬质沥青低温性能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集料和矿粉
    2.2 试验方法
        2.2.1 沥青试验
        2.2.2 沥青混合料试验
3 硬质沥青高温流变性能分析
    3.1 硬质沥青流动特性研究
        3.1.1 硬质沥青粘温关系
        3.1.2 硬质沥青感温性能研究
    3.2 硬质沥青高温粘弹特性研究
        3.2.1 基于温度扫描的硬质沥青高温粘弹性分析
        3.2.2 基于频率扫描的硬质沥青高温粘弹性分析
    3.3 硬质沥青高温重复蠕变特性研究
        3.3.1 MSCR试验及加载模式
        3.3.2 硬质沥青蠕变恢复率与应力敏感性分析
    3.4 硬质沥青高温评价指标显着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LAS试验的硬质沥青疲劳性能研究
    4.1 流变学损伤理论在沥青疲劳中的应用
        4.1.1 线粘弹力学反应
        4.1.2 基于虚应变的弹性-粘弹性对应准则
        4.1.3 VECD模型在沥青疲劳中的应用
    4.2 老化及温度对硬质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4.2.1 老化对硬质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4.2.2 温度对硬质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4.2.3 疲劳因子
        4.2.4 N_f值与应变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硬质沥青低温流变特性研究
    5.1 基于BBR试验的硬质沥青低温流变特性研究
        5.1.1 BBR试验结果
        5.1.2 Burgers模型在低温流变中的应用
        5.1.3 Burgers模型参数的确定
        5.1.4 Burgers模型参数的分析
        5.1.5 基于Burgers模型的硬质沥青低温评价指标
    5.2 硬质沥青DSC分析
        5.2.1 硬质沥青热性能研究
        5.2.2 硬质沥青玻璃态转变温度研究
    5.3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硬质沥青低温指标
        5.3.1 灰色关联理论
        5.3.2 硬质沥青低温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硬质沥青的综合性能评价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6.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沥青综合性能评价
        6.1.1 原始样本选取
        6.1.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及特征值计算
        6.1.3 沥青性能综合评价
    6.2 材料设计与基本性能
        6.2.1 AC-13 结构
        6.2.2 ATB-25 结构
    6.3 硬质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研究
        6.3.1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6.3.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分析
    6.4 硬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6.4.1 动稳定度
        6.4.2 相对变形率
    6.5 硬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6.5.1 低温弯曲试验
        6.5.2 低温蠕变试验
    6.6 本章小结
7 硬质沥青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2 材料设计
        7.2.1 原材料性能
        7.2.2 配合比设计
    7.3 试验路施工情况
        7.3.1 硬质沥青混合料拌和
        7.3.2 硬质沥青混合料运输
        7.3.3 硬质沥青混合料摊铺
        7.3.4 硬质沥青混合料碾压
    7.4 试验路性能检测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研究
        1.2.2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
        1.2.3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环境特征变化模型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河北省北部高速公路裂缝病害调研
        2.2.1 裂缝病害统计
        2.2.2 路面裂缝病害调研结果
        2.2.3 寒冷地区路面裂缝病害成因分析
    2.3 区域气候特征调研
        2.3.1 大气温度变化分析
        2.3.2 日照时数变化分析
        2.3.3 风速变化分析
    2.4 环境特征变化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低温性能评价
    3.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的设计原则
        3.1.1 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
        3.1.2 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原则
        3.1.3 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分析
    3.2 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
        3.2.1 沥青技术性能
        3.2.2 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3.3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3.3.1 原材料的技术性能
        3.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3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温度场的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4.1 热传导基本理论
        4.1.1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4.1.2 傅里叶定律
        4.1.3 热传导边界形式
    4.2 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及材料参数
        4.2.1 沥青路面结构模型
        4.2.2 环境气象数据
        4.2.3 沥青路面材料参数
        4.2.4 有限元模型假设
    4.3 基于抗裂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方案优选
        4.3.1 基于温度场的沥青路面结构抗裂性能分析
        4.3.2 基于温度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抗裂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区域特征的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适用性与结构优选分析
    5.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优选
        5.1.1 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结合料选择
        5.1.2 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选择
        5.1.3 基于低温抗裂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选择
        5.1.4 路面结构性能验证
    5.2 SMA沥青路面效益分析
        5.2.1 SMA路面工程费用分析
        5.2.2 养护费用分析
        5.2.3 社会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PAC-13排水沥青路面在潭邵大修二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排水沥青路面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2.1 HVA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与意义
    2.2 HVA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2.2.1 原材料
        2.2.2 制备方法
    2.3 HVA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检测
        2.3.1 常规三大指标检测
        2.3.2 短期老化性能
        2.3.3 动力粘度及黏韧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性质
        3.1.1 沥青性能检验
        3.1.2 集料与矿粉性能检测
        3.1.3 纤维性能检测
        3.1.4 高黏剂性能检测
    3.2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1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试验设计
        3.2.2 PAC-1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确定
        3.2.3 PAC-13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温稳定性能检验
    4.2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4.3 水稳定性能检验
        4.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3.2 冻融劈裂试验
    4.4 渗水性能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AC-13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5.1 工程概况
    5.2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5.2.1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2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与温度
    5.3 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5.3.1 防水粘结层的施工
        5.3.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3.3 沥青混合料摊铺
        5.3.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5.4 试验路段后期观测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5)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
第2章 超薄沥青磨耗层的SUPERPAVE配合比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原材料(原材料要求)
        2.2.1 粗集料
        2.2.2 细集料
        2.2.3 填料
        2.2.4 沥青胶结料
        2.2.5 层间粘结剂
    2.3 磨耗层级配
        2.3.1 磨耗层级配特点
        2.3.2 级配类型评价分析方法
        2.3.3 修正后贝雷法参数的确定
        2.3.4 VMA预估
    2.4 SUPERPAVE配合比设计
        2.4.1 SGC旋转压实方法
        2.4.2 马歇尔击实法
        2.4.3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确定
        2.4.4 体积指标的确定
        2.4.5 配合比设计
        2.4.6 性能试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层间粘结性能
    3.1 引言
    3.2 层间粘结性能的理论计算
        3.2.1 典型结构的剪应力
        3.2.2 厚度对剪应力的影响
        3.2.3 水平力系数对剪应力的影响
        3.2.4 层间抗剪指标
    3.3 层间粘结性能试验
        3.3.1 粘结强度测试方案及方法
        3.3.2 乳化沥青的性质
        3.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薄沥青磨耗层施工工艺
    4.1 引言
    4.2 生产设备要求
        4.2.1 拌合厂
        4.2.2 同步摊铺机
    4.3 乳化沥青用量调整
    4.4 施工工艺
        4.4.1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4.4.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4.4.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4.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4.4.5 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理
    4.5 质量控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热固性环氧沥青透水路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透水性沥青路面及环氧沥青的性能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透水性沥青路面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3 环氧沥青应用现状研究
        1.3.4 国内外环氧沥青透水路面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柔韧性环氧沥青材料的研究
    2.1 环氧沥青材料
        2.1.1 课题组已研发的环氧沥青材料
        2.1.2 柔韧性改性材料
    2.2 试验设备
        2.2.1 沥青改性用仪器设备
        2.2.2 沥青混合料用仪器设备
    2.3 柔韧性改性环氧沥青的制备
        2.3.1 柔韧性改性方案
        2.3.2 制备工艺
    2.4 改性效果的研究
        2.4.1 改性环氧沥青柔韧性研究
        2.4.2 环氧OGFC混合料柔韧性的研究
        2.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氧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
        3.1.1 集料
        3.1.2 胶结料
    3.2 配合比设计方法分析
        3.2.1 国外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2.2 国内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2.3 OGFC混合料性能要求
    3.3 矿料级配理论
        3.3.1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3.3.2 粒子干涉理论
    3.4 环氧OGFC混合料级配设计
        3.4.1 目标空隙率确定
        3.4.2 矿料级配的确定
    3.5 确定最佳油石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OGFC混合料性能评价
    4.1 路用性能
        4.1.1 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4.1.2 混合料低温抗裂性
        4.1.3 混合料水稳定性
        4.1.4 动态模量试验
    4.2 功能性能
        4.2.1 排水性能
        4.2.2 抗滑性能
        4.2.3 耐腐性性能
    4.3 耐久性能
        4.3.1 大型车辙试验
        4.3.2 加速加载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掺法工艺在实体工程中的运用
    5.1 后掺法施工工艺配套设备的开发
        5.1.1 后掺法施工工艺简介
        5.1.2 配套设备的开发
    5.2 后掺法工艺流程
        5.2.1 铺筑前准备工作
        5.2.2 拌合站混合料拌合
        5.2.3 混合料运输
        5.2.4 混合料的摊铺
        5.2.5 混合料的碾压
    5.3 实体工程
        5.3.1 工程概况
        5.3.2 设计标准
        5.3.3 路面结构组合及混合料选择
        5.3.4 实体工程铺筑及工后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7)裕溪河特大桥排水性桥面铺装设计及耐久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水性路面/桥面
        1.2.2 桥面铺装技术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裕溪河特大桥工程介绍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模拟分析
    2.1 桥面铺装力学计算模型
        2.1.1 铺装结构组合设计
        2.1.2 基本假定
        2.1.3 有限元模型及材料参数
        2.1.4 车辆荷载模型
    2.2 桥面铺装层力学计算与分析
        2.2.1 桥面铺装关键力学指标
        2.2.2 最不利荷位分析
        2.2.3 桥面铺装层受力影响性分析
    2.3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沥青铺装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层结构与材料设计
    3.1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结构设计
    3.2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上面层设计
        3.2.1 原材料选择
        3.2.2 多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3 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3.3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下面层设计
        3.3.1 原材料选择
        3.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3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3.4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
        3.4.1 防水粘结层性能要求
        3.4.2 防水粘结层材料性能试验
        3.4.3 防水粘结层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孔沥青混合料受盐蚀冻融影响下的耐久性研究
    4.1 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盐蚀破坏机理
    4.2 试验过程设计
        4.2.1 试验材料组合设计
        4.2.2 盐蚀、冻融处理方法
        4.2.3 强度试验方法
        4.2.4 耐久性试验方法
        4.2.5 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4.3 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试验结果
        4.3.1 强度试验
        4.3.2 耐久性试验
        4.3.3 疲劳性能试验
    4.4 多孔沥青混合料传统除冰盐盐蚀试验结果
        4.4.1 强度试验
        4.4.2 耐久性试验
        4.4.3 疲劳性能试验
    4.5 多孔沥青混合料环保型融雪剂盐蚀试验结果
        4.5.1 强度试验
        4.5.2 耐久性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裕溪河特大桥桥面铺装应用实例
    5.1 裕溪河特大桥工程概况
    5.2 铺装层设计
        5.2.1 铺装层结构设计
        5.2.2 原材料选择
        5.2.3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4 生产配合比检验
    5.3 铺装层施工要点
    5.4 工程排水与降噪功能检测
        5.4.1 实测渗透系数
        5.4.2 实测降噪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仍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8)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材料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透水沥青路面研究现状
        1.2.2 环氧沥青研究现状
        1.2.3 透水沥青路面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氧沥青原材料试验及制备工艺
    2.1 环氧沥青技术要求
    2.2 环氧沥青试验原材料
        2.2.1 环氧沥青A组分
        2.2.2 环氧沥青B组分
    2.3 环氧沥青试验方法
        2.3.1 拉伸试验
        2.3.2 粘度试验
        2.3.3 热固性试验
        2.3.4 粘附性试验
        2.3.5 拉拔试验
        2.3.6 荧光显微镜分析
    2.4 环氧沥青制备方法
        2.4.1 环氧沥青制备工艺
        2.4.2 环氧沥青制备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氧沥青性能及固化行为研究
    3.1 环氧沥青配方设计
        3.1.1 固化剂体系的研制
        3.1.2 稀释剂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
        3.1.3 环氧体系掺量的研究
    3.2 环氧沥青基本性能评价
        3.2.1 力学性能
        3.2.2 粘温特性
        3.2.3 热固性验证
    3.3 环氧沥青其他性能研究
        3.3.1 环氧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3.3.2 环氧沥青与集料粘结性能
        3.3.3 环氧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3.4 基于DSC环氧沥青固化行为研究
        3.4.1 DSC试验方法
        3.4.2 动态DSC分析方法与基本假设
        3.4.3 环氧沥青的固化特征
        3.4.4 固化反应的活化能
        3.4.5 Malek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水路面环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4.1 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性能要求
    4.2 原材料性能
        4.2.1 结合料
        4.2.2 集料
    4.3 透水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1 配合比设计方法
        4.3.2 矿料级配的确定
        4.3.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4.3.4 混合料性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水路面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5.1 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1 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5.1.2 混合料低温性能
        5.1.3 混合料水稳定性能
    5.2 混合料功能性能研究
        5.2.1 排水性能检测
        5.2.2 抗滑性能检测
        5.2.3 耐油腐蚀性能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关键参数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
        1.2.2 改性剂含量检测
        1.2.3 生产稳定性分析方法
        1.2.4 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SBS改性沥青现场制备关键参数与工艺
    2.1 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方式
    2.2 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工艺
        2.2.1 剪切速率的确定
        2.2.2 剪切时间的确定
        2.2.3 剪切温度的确定
        2.2.4 改性沥青发育时间的确定
    2.3 现场加工成品改性沥青性能验证
        2.3.1 改性沥青常规指标试验
        2.3.2 改性沥青SHRP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品改性沥青中SBS含量检测方法
    3.1 EDS法检测改性沥青中星型SBS含量
        3.1.1 EDS法检测原理
        3.1.2 样品制作与能谱仪(EDS)检测分析
        3.1.3 星型SBS含量与硅元素含量标准曲线绘制
    3.2 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含量
        3.2.1 红外光谱法检验原理及试验方法
        3.2.2 不同SBS掺量成品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3.2.3 SBS含量与峰面积比标准曲线绘制
    3.3 EDS法和红外光谱法对比检测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及生产稳定性分析
    4.1 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设备与材料
        4.1.1 现场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4.1.2 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原材料
        4.1.3 改性沥青现场加工流程
    4.2 SBS改性沥青生产质量稳定性分析
        4.2.1 生产质量统计数据及其波动
        4.2.2 直方图法评价生产稳定性
        4.2.3 过程控制图法评价生产稳定性
        4.2.4 原始数据收集
        4.2.5 现场加工质量稳定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10)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调查
    2.1 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面温度场调查
        2.1.1 浙江省气候状况
        2.1.2 路面温度调查
    2.2 上坡路段交通荷载运行特性的调查与影响分析
    2.3 杭金衢高速公路长上坡沥青路面车辙现场调查与分析
        2.3.1 车辙现场调查
        2.3.2 车辙试验温度拐点试验研究
        2.3.3 车辙产生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车辙路面混合料与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3.1 现有抗车辙路面级配及结构分析
        3.1.1 多级嵌挤密级配设计方法
        3.1.2 原材料试验
        3.1.3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3.1.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3.2 推荐路面结构形式
    3.3 原材料试验
        3.3.1 集料原材料
        3.3.2 沥青原材料
    3.4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与试验段的修建及建议
    4.1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4.1.1 沥青和添加剂的混凝土的拌和要点
        4.1.2 沥青混凝土运输与摊铺要点
        4.1.3 沥青混凝土碾压工艺研究
        4.1.4 技术要点
    4.2 施工质量检测
        4.2.1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检测
        4.2.2 压实度检测
        4.2.3 渗水系数检测
    4.3 杭金衢高速公路试验段概况
        4.3.1 实地调查与路面病害机理分析
        4.3.2 沥青混和料配合比验证
        4.3.3 现场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
    4.4 路线设计
    4.5 运营管理措施研究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SBS改性沥青在呼集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改性剂在混凝土路面加固施工中的应用[J]. 杜凤. 粘接, 2021(08)
  • [2]硬质沥青流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张喜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D]. 魏宗昊璇. 长安大学, 2020(06)
  • [4]PAC-13排水沥青路面在潭邵大修二期中的应用研究[D]. 何婉玉.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5]快速同步施工型超薄沥青磨耗层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卢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热固性环氧沥青透水路面关键技术研究[D]. 封志佼.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裕溪河特大桥排水性桥面铺装设计及耐久性评价[D]. 邓欢. 东南大学, 2019(06)
  • [8]环氧沥青透水路面材料及性能研究[D]. 时孝鹏. 长安大学, 2019(01)
  • [9]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关键参数及质量控制研究[D]. 欧阳旻奇.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10]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周奇.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SBS改性沥青在沪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