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溴化锂冰箱两相流提升管强化传热研究

热水溴化锂冰箱两相流提升管强化传热研究

一、热水型LiBr制冷机中两相流提升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东[1](2016)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热质传递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不断暖化的背景下,以太阳能热水作为驱动能源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由于其具有季节匹配性好、环保和节能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相比于压缩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值相对较低,能源转换效率不高,而且由于太阳能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性以及能量密度低的特点,太阳能热水温度时常无法达到机组所需最低驱动热源温度,使得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基于此,本文以实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低品位太阳能热水驱动下实现高效制冷为目标展开研究。在低品位太阳能热水驱动下,发生器内冷剂水蒸发能力不足是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制冷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冷剂水蒸发能力,即强化冷剂水的相变传质过程,需要通过提高传质驱动力和降低传质阻力两个方面进行。冷剂水的传质驱动力来源于太阳能热水对发生器内溴化锂水溶液所传递的热能,传质阻力则由溴化锂水溶液本身物性和发生器内部的真空度所决定。传统的被动式强化传质与传热手段对于低品位热能驱动的溴化锂水溶液的热质传递过程的强化作用相对有限,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超声波强化的主动式热质传递强化方法。本文通过建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的热质传递特性和系统运行特性,并通过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分析和热力学完善度分析研究了其性能评价方法,为改善和优化机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价指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溴化锂水溶液的传质强化机理及其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可行性。研究了超声波换能器与汽液分界面的距离、超声波功率等在不同驱动热源温度时对溴化锂溶液的冷剂水强化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加热热源温度在65℃-80℃时,超声波对冷剂水传质的强化率可达到0.6至0.2之间;对于功率和频率一定的超声波,换能器与传质界面间存在一个最优距离使得超声波对于冷剂水传质的强化率最高。超声波可以显着减小溴化锂水溶液气液分界面处的传质阻力,有效提高发生器内冷剂水的传质速率。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波作用于不同结构的加热管壁面时对溴化锂水溶液沸腾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对溴化锂水溶液在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过程中的超声波强化传热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超声波强化沸腾传热机理。研究表明超声波对于沸腾传热过程起阻碍作用还是强化作用取决于加热壁面处蒸汽泡的初始半径及超声波的功率和频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也是不同研究文献中出现超声波对于沸腾传热过程起到强化或是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通过选择适当频率的超声波在饱和沸腾下其对传热过程的负面影响有限,甚至可以促进发生器内的传热过程。最后根据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数值计算与仿真软件对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根据实验所获得超声波对溴化锂溶液热传递过程的实验数据,仿真研究了超声波对整个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能力和制冷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验研究与系统仿真的基础上设计基于超声波强化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样机,该样机比传统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低品位太阳能热水驱动时系统COP有了显着的提升。

董斌[2](2014)在《机械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性能强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热能为动力,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界低品位热能和废气、废热,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但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总体性能较低,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因此必须改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而改善的关键在于吸收器,吸收器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决定了整个制冷系统的效率。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的是通过被动强化换热的方式来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效率,而本文则利用机械振动方式对吸收过程进行强化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传热传质相互藕合、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并用双膜理论解释了其吸收过程。通过降膜技术可以减少膜间阻力,从而强化传热传质,总结了强化传热传质理论,并综述了其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研究进展应用。根据边界层分离理论,分析了溶液与管壁分离现象,结果表明当溶液来流速度等于振动速度的最大值时,溶液刚好与壁面分离,这便是分离点。竟而推出,当振动速度不大于溶液来流速度时,适当的提高振动频率和振幅可以强化吸收器中的吸收性能。引出机械振动强化吸收的概念并进行实验分析。搭建了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效果研究的实验台,该实验台是一套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电动振动及振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实验系统。详细介绍了实验系统的各个部件主要技术参数和特性,系统运行流程和实验方法。在机械振动条件下分析和推导吸收过程中数理模型,并计算和选取了溴化锂溶液的相关物性参数,实验研究了吸收过程中制冷性能随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变化。通过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低频振动状态下,吸收器内的换热效果优于静止的情形,表明低频振动有利于强化换热,同时也可以提高制冷效率。

杨未[3](2013)在《传统式与渐缩式气泡泵内流型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瞩目,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枯竭的种种问题。由于全球能源资源有限,因此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同样地,在制冷空调领域,系统的节能要求以及对环境的无破坏性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本文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基础上,省去其他制冷装置,以气泡泵为研究对象,用气泡泵代替机械泵,通过外部通电热源对发生器底部进行加热,有着明显的节能优势,它产生的汽泡将汽液两相流从低部位发生器提升到高部位,利用汽泡的浮力获得足够的位能,以实现制冷机中的循环。本课题以气泡泵为模拟对象,以水和溴化锂(LiBr)溶液为工质,以水为主,以溴化锂溶液为辅,对传统式气泡泵与改进的导流式即渐缩式气泡泵进行了fluent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参考实验室气泡泵实物模型,使用Gambit建立几何模型,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划分网格,定义边界类型和区域类型,建立仿真模型。(2)基于沸腾传热理论与汽液两相流理论,对不同时刻相的分布进行了仿真模拟,结合速度矢量分布图、流线分布图等对汽泡上升过程路径及形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3)针对传统式与渐缩式气泡泵两相流进行了分别的模拟,以截面含气率作为区分流型的重要表征参数,分析了不同提升管径、加热功率及提升管进口角度、溴化锂溶液浓度对提升管内流型的影响。通过模拟装置中汽液两相流态,观察汽泡生成状况以及监测截面含气率来比较二者及各自流型特点。

徐洪浩[4](2013)在《不同管径两级溴化锂溶液气泡泵运行特性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全球能源紧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两大焦点问题。吸收式制冷因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不仅可以利用太阳能、工业废热等低品位能源,而且对环境无害。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提出在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利用两级气泡泵代替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中传统的机械溶液泵,并对两级气泡泵提升管特性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两级气泡泵的理论知识,设计搭建两级气泡泵实验台。(2)针对两级气泡泵不同加热功率、两级浸没高度在吸收器冷却水流量固定的条件下来研究这些因素对两级气泡泵工作性能的影响。(3)实验采用水和不同浓度溴化锂溶液作为工质,对两级气泡泵的泵效率、起动时间以及两级气泡泵的周期性和稳定性随加热功率、浸没高度和溶液浓度以及管径的变化做了实验研究。

许伟明[5](2012)在《基于R22的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可利用低品位能源的优点,符合当前国内外吸收式制冷研究方向,但是传统的氨-水制冷系统需较高发生温度,限制了应用范围。本文分析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选用适用范围较广的物性计算方程——PR方程和氨水专用物性方程,分析和计算工质对物性。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力性质,分析制冷原理和各部件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台工质对为氨-水-He,制冷量50W的制冷装置。本文从运行特性分析制冷系统预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化学的角度尝试性地分析工质对溶解度的大小和沸腾温度的内在因素。用相似相容性、软硬酸碱和氢键理论解释无机溶质与溶剂的内在关系,用分子极性强度和氢键理论解释有机物溶质与溶剂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寻找更低发生温度的工质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氨系和卤代烃系溶解度与发生温度的分析可得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溶液的浓度越大,沸腾温度越低,如果溶剂与溶质间存在氢键,那么沸腾温度随氢键作用力增大而升高。搭建一台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实验装置,分别对NH3-H2O-H2、NH3-H2O-He和R22-DMF-He的运行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辅助气体为氢气的制冷系统平均蒸发温度比氦气的低5.03℃,前者的预热时间比后者缩短0.15h,但前者的COP比后者下降了25%。2. R22-DMF-He与NH3-H2O-He相比,前者蒸发温度提高到-6.25℃,预热时间缩短了0.24h,发生温度降低到128.45℃,系统压力也降低到1.5MPa,COP无明显变化。3. R22-DMF-He系统预热时间最短,即0.15h,驱动温度最低,即125132℃。4. NH3-H2O-H2系统蒸发温度最低,即-24.91℃。5. NH3-H2O-He系统稳定运行温度波动幅度最大,即±2.13℃。6. NH3-H2O-He系统制冷系数COP最大,即0.196。

薛相美,刘道平[6](2011)在《无泵吸收制冷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无泵吸收制冷能够使用多种能源,具备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无泵吸收制冷技术中气泡泵设计、系统运行参数调整、低品位热能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艳[7](2009)在《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吸收式制冷技术作为一种以热能为驱动力、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制冷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因为可有效地利用低品位热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了近年来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受热源温度的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本文从溴化锂溶液的特性着手,根据旋流理论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流体的旋转运动,降低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的蒸发压力,从而降低溶液的蒸发温度,在不增加外界热源的情况下,增加用于制冷循环的冷凝蒸气量,提高吸收式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方法。根据旋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双室涡旋发生器。吸收式制冷循环是利用相变过程伴随的吸、放热来获取低温,以消耗热能为动力的制冷方式。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工质的化学和热物理性质对系统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建立了溴化锂溶液和水蒸气随压力、温度和浓度的热物性参数方程。同时分析了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双室涡旋发生器的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质平衡特性。为了得到最优的双室涡旋发生器结构,提高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效率,建立了一种具有切向入口的涡旋发生器结构,使流体通过切向入口进入到发生器内产生旋转运动。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不同结构的涡旋发生器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流体通过切向入口进入到涡旋发生器后,产生了强烈的旋转运动,形成了以中部为核心的Rankin组合涡。在发生器内,流体的压力呈抛物线分布规侓,在中心处,压力最小魈逶诜⑸髂诘难沽Γ?着流体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入口喷嘴尺寸减小,发生器内的压力减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的蒸发温度,形成有利于溴化锂溶液蒸发的环境。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利用流体的旋转运动,可有效地降低涡旋发生器内的蒸发压力,从而降低进入到发生器中溴化锂溶液的蒸发温度,提高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在不改变外界热源质量与数量的前提下,达到增加用于制冷循环的冷凝蒸气量,提高系统制冷系数的目的。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设计了一种由圆锥体和圆柱体组成的双室涡旋发生器。双室涡旋发生器的锥角为20°,流体的入口采用与圆柱体相切的三段式渐缩喷嘴保证流体切向进入到发生器内产生旋流运动。双室涡旋发生器由高压发生室和低压发生室组成。低压发生室利用流体的旋转运动降低溴化锂溶液的蒸发压力,高压发生室用来对产生的冷凝蒸气进行压力恢复。介绍了采用双室涡旋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验装置的循环流程以及实验装置中各设备的选型及参数,为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双室涡旋发生器流体特性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了双室涡旋发生器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在双室涡旋发生器中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有效地降低发生器中部的发生压力,提高了溶液的可利用温差,产生更多用于制冷循环的冷凝蒸气量。采用双室涡旋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其COP随着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入口温度达到90℃时,其COP值达到0.83,比传统吸收式制冷系统的COP值高22%。采用双室涡旋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由于可以在低温情况下实现高效制冷,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废热、地热等低品位热源,解决能源利用以及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由于热源温度低,系统性能较低的问题。

王锐[8](2009)在《液—气式引射器的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采用热能为驱动能源的制冷技术,具有冷剂环保和热驱动两大显着特点。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溴化锂制冷技术发展迅速。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吸收器是决定系统性能的重要部件,其中进行的是溴化锂浓溶液吸收水蒸气的过程。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生,提高吸收速度一直被认为是提高系统效率和减少交换面积的关键。引射式吸收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分别进行强化,能有效地提高吸收器的性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基础,搭建引射式吸收器实验装置,并对溴化锂水溶液在引射式吸收器重要部件一缩放喷管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工况参数,设计、搭建并调试引射式吸收器实验装置。(2)研究引射器中喷管的几何尺寸变化对流场特性的影响。(3)研究了工作参数变化以及不凝性气体对喷管进口压强及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程金强[9](2009)在《功能表面强化传热传质研究及其在车载溴冷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竖直粗糙表面的液体均膜形成和稳定方法,并探索其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作为吸收器的应用,看能否实现该功能表面内侧溴化锂溶液均膜流动吸收水蒸气放热、外侧直接风冷散热的传热传质强化技术,并将此成果应用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探索有效的车载小型溴冷机方案。对功能表面的液体流动流场分布及在吸收水蒸汽下温度场的分布和空气侧扩展表面的强化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显示了溶液在功能表面微槽道间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分析了粗糙突起的形状及排列对流场的影响,为吸收器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结合后期试验数据对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进行不断改进,使模拟结果更准确更能反映实际的过程。在实践中以三种工艺方式来形成所需的功能表面,并对表面进行了热处理或者附着丝网以进行溶液二次分布,分别观察了其溶液喷淋均膜情况,总结了功能表面上实现均膜稳定技术的有效方法。设计出315w倾斜板式降膜吸收器,并以此搭建整个制冷系统试验台,通过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通过研究发现该功能表面有独特的均膜效果,尤其是在将表面退火处理以后,液膜铺展面积更大更均匀,液膜平均厚度较小,满足溴冷机中吸收器蒸汽侧传质的要求;在强度允许情况下,将该板材厚度减小,并且在外侧加工上翅片以强化散热,又能满足吸收器空气侧风冷散热的要求。本文的研究为重量更轻、直接空冷的溴冷机中吸收器的开发提供一条解决途径,为溴冷机小型化、全空冷的实现并能作为车载制冷系统使用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李新梅[10](2009)在《5kW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目前对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市场需求,设计了一台小型(5kW)的单效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采用了传热传质分离形式的吸收器,并对机组的其他换热器也进行了优化设计。论文首先根据设计工况,做了整个系统的设计计算,设计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发生器、汽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以及节流装置等,并绘制出了其设计图纸。编制了5kW制冷量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设计计算程序,对发生温度、吸收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及外界条件(冷冻水出口温度、加热热源的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及各流量等)的变化对机组COP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发生温度越高、冷凝温度越低、蒸发温度越高,机组的性能系数就越高。机组制冷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热水流量、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冷冻水流量变化对机组制冷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其次,建立了吸收器的计算模型,对吸收器内溶液喷淋后的微粒分布状态做了模拟分析,从而找出最佳的喷淋孔径和溶液喷淋量。最后对制冷机组进行了实验测试,主要研究了机组的加热热水、冷却水、冷冻水的温度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出机组制冷量和COP的变化状况。通过实验得到,热水温度在85-90℃之间时机组制冷量达到最高值,适用于太阳能热水型单效吸收式制冷机,但其COP值不高。

二、热水型LiBr制冷机中两相流提升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水型LiBr制冷机中两相流提升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热质传递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绪论
    1.1 引言
    1.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1.2.1 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
        1.2.2 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
        1.2.3 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
    1.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发展现状
        1.3.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1.3.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热质传递强化研究
        1.3.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的目的
        1.4.3 研究的意义
        1.4.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
        2.2.1 集热器及储热水箱模型
        2.2.2 吸收式制冷机模型
        2.2.3 吸收式制冷机主要技术指标
    2.3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
        2.3.1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完善度
        2.3.2 (火用)分析的基本原理
        2.3.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火用)损
        2.3.4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火用)效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超声强化传质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超声波强化传质实验
        3.2.1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溴化锂水溶液的沸腾传质特性
        3.3.2 超声波对溴化锂水溶液的空化作用
        3.3.3 超声振动对冷剂水传质过程的影响
        3.3.4 加热热源温度对超声传质强化率的影响
        3.3.5 超声波强化传质过程与电辅助加热时的冷剂水传质过程比较
        3.3.6 超声波换能器与传质界面的距离对传质强化的影响
        3.3.7 不同超声波功率对强化传质效果的影响
    3.4 超声波强化传质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对溴化锂溶液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水平铜管表面超声波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4.2.1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4.2.2 实验步骤
        4.2.3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加热管表面结构对溴化锂水溶液强化传热影响
        4.3.2 不同结构管壁表面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
        4.3.3 超声波对溴化锂水溶液过冷沸腾的影响
        4.3.4 超声波对溴化锂水溶液饱和沸腾的影响
    4.4 超声波强化溴化锂水溶液沸腾传热机理
        4.4.1 二元混合溶液的气泡生长模型
        4.4.2 超声波强化沸腾传热
        4.4.3 超声波强化溴化锂水溶液传热的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及样机设计
    5.1 引言
    5.2 太阳能热水系统仿真模型
        5.2.1 太阳能辐照计算模型
        5.2.2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模型
        5.2.3 储热水箱模型
    5.3 吸收式制冷机组件模型
        5.3.1 机组主要换热组件的仿真模型
        5.3.2 附属组件仿真模型
    5.4 工质物性计算模型
    5.5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分析
        5.5.1 基于MATLAB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模型
        5.5.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5.6 基于超声波强化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样机设计与加工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2)机械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性能强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的发展
        1.2.2 国内的发展
        1.2.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1.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3.1 制冷循环高效化
        1.3.2 吸收式热泵
        1.3.3 大型化
        1.3.4 太阳能
    1.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1.6 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强化的理论分析
    2.1 吸收过程分析
    2.2 强化传热传质技术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应用
        2.2.1 强化传热传质技术理论
        2.2.2 强化传热传质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2.3 主动强化吸收概念的提出及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传热模型
    3.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3.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
        3.2.1 发生器
        3.2.2 吸收器
        3.2.3 冷凝器
        3.2.4 蒸发器
        3.2.5 溶液热交换器
        3.2.6 COP
    3.3 物性参数的计算
        3.3.1 密度的计算
        3.3.2 比热容的计算
        3.3.3 溴化锂溶液相关物性参数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振动对吸收过程中流体的流场变化的分析
    4.1 管外流体流动的流场模拟分析
        4.1.1 模拟方法及模拟软件介绍
        4.1.2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管壁表面流动的流场模拟
    4.2 溶液与管壁分离的边界层分离理论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系统介绍
    5.1 实验系统的构成
        5.1.1 电动振动系统
        5.1.2 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5.1.3 恒温水循环系统
        5.1.4 数据测量系统
        5.1.5 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5.2 实验流程
        5.2.1 水系统实验流程
        5.2.2 振动对比实验流程
        5.2.3 相同振动条件下不同工况的性能对比实验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6.1 振动对溴冷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
    6.2 振动频率与振幅对吸收器换热效果的影响分析
    6.3 振动频率与振幅对机组制冷量的影响分析
    6.4 共振工况的影响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传统式与渐缩式气泡泵内流型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吸收式制冷的利用现状
        1.1.2 气泡泵的利用现状
    1.2 Fluent及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第2章 气泡泵数值模型原理与计算方法
    2.1 气泡泵装置原理
        2.1.1 气泡泵工作原理
        2.1.2 沸腾传热机理
        2.1.3 溴化锂工质水溶液性质
    2.2 控制方程的建立
        2.2.1 基本方程
        2.2.2 VOF模型求解方程
    2.3 气泡泵数值建模
        2.3.1 气泡泵装置几何建模
        2.3.2 边界条件的设置
        2.3.3 湍流模型的选取
        2.3.4 流场迭代求解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气泡泵工作数值模拟与分析
    3.1 汽泡生成特点
        3.1.1 汽泡生成初期特点
        3.1.2 两相流流线分布
    3.2 截面含气率
    3.3 气液两相流型
    3.4 传统气泡泵以水为工质时不同功率下汽泡生成状况
        3.4.1 管径为18mm时提升情况
        3.4.2 管径为14mm时提升情况
        3.4.3 管径为12mm时提升情况
        3.4.4 管径为9mm时提升情况
    3.5 不同提升管径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3.6 不同加热功率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3.7 对比分析
    3.8 不同浓度溴化锂溶液条件下汽泡生成状况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渐缩式气泡泵工作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提升管进口角度45°不同加热功率条件下汽泡生成状况
        4.1.1 管径为18mm时提升情况
        4.1.2 管径为14mm时提升情况
        4.1.3 管径为12mm时提升情况
        4.1.4 管径为9mm时提升情况
    4.2 不同提升管径对截面含气率牢的影响
    4.3 不同加热功率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4.4 提升管进口角度60°不同加热功率条件下汽泡生成状况
        4.4.1 管径为18mm时提升情况
        4.4.2 管径为14mm时提升情况
        4.4.3 管径为12mm时提升情况
        4.4.4 管径为9mm时提升情况
    4.5 不同提升管径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4.6 不同加热功率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4.7 不同提升进口角度对截面含气率的影响
        4.7.1 提升管径为18mm时不同角度对比
        4.7.2 提升管径为14mm时不同角度对比
        4.7.3 提升管径为12mm时不同角度对比
        4.7.4 提升管径为9mm时不同角度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不同管径两级溴化锂溶液气泡泵运行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1.1.2 两级溴化锂气泡泵的研究意义
    1.2 气泡泵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运行状态时气泡泵压力模型
        1.3.1 气泡泵压力特性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
        1.3.2 静止状态下气泡泵的压力特性分析
        1.3.3 工作状态下气泡泵的压力特性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两级溴化锂气泡泵试验台的简介
    2.1 气泡泵提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描述
    2.2 沸腾传热和汽化核心的形成
    2.3 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2.4 实验装置简介
        2.4.1 试验台的结构组成
        2.4.2 实验数据的测量设备
        2.4.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3章 两级气泡泵的实验运行与数据处理
    3.1 实验进行的步骤与计划
    3.2 试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注意事项
    3.3 实验末期对数据的处理
第4章 不同管径两级气泡泵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比较
    4.1 浸没高度对不同管径气泡泵的影响比较
    4.2 加热功率对不同管径气泡泵的影响比较
    4.3 工质浓度对不同管径气泡泵的影响比较
    4.4 不同管径等对气泡泵工作性能的影响
第5章 两级气泡泵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5.1 两级气泡泵的泵效率及影响因素
        5.1.1 加热功率对两级气泡泵泵效率的影响
        5.1.2 浸没高度对两级气泡泵泵效率的影响
        5.1.3 工质浓度对两级气泡泵泵效率的影响
        5.1.4 管径对两级气泡泵泵效率的影响
    5.2 两级气泡泵的泵起时间及影响因素
        5.2.1 加热功率对泵起时间的影响
        5.2.2 浸没高度对泵起时间的影响
        5.2.3 工质浓度对栗起时间的影响
        5.2.4 管径对泵起时间的影响
    5.3 两级气泡泵的间歇性与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5.3.1 加热功率对两级气泡泵周期的的影响
        5.3.2 浸没高度对两级气泡泵周期性的影响
        5.3.3 工质浓度对两级气泡泵周期性的影响
        5.3.4 管径对两级气泡泵周期性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R22的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吸收式制冷系统工质对的分析
        1.2.1 对吸收式制冷系统工质对的要求
        1.2.2 吸收式制冷系统工质对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1.3.2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汽液相平衡计算
    2.1 溶液热力学理论
        2.1.1 引言
        2.1.2 拉乌尔定律
        2.1.3 亨利定律
        2.1.4 康诺瓦罗夫第一定律
        2.1.5 吉布斯定律
    2.2 多组分多相体系平衡条件及判据
        2.2.1 多组分多相体系的平衡条件
        2.2.2 相平衡判据
    2.3 逸度与逸度系数、活度与活度系数
        2.3.1 逸度与逸度系数
        2.3.2 活度与活度系数
    2.4 汽液相平衡(VLE)的计算
        2.4.1 汽液相平衡关系式
        2.4.2 汽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2.4.3 汽液相平衡的计算类型
    2.5 状态方程法
        2.5.1 状态方程法概述
        2.5.2 Peng-Robinson(PR)状态方程
    2.6 混合法则
    2.7 工质的热力性质计算
        2.7.1 余函数方程
        2.7.2 制冷工质热力性质的计算
    2.8 氨水物性方程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热力学分析
    3.1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概述
    3.2 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2.1 发生器及热虹吸管
        3.2.2 精馏器
        3.2.3 冷凝器
        3.2.4 蒸发器
        3.2.5 吸收器
        3.2.6 溶液热交换器和气液热交换器
    3.3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3.3.1 系统简化的物理模型
        3.3.2 系统的数学模型
    3.4 设计条件和循环热力计算
        3.4.1 循环参数的确定
        3.4.2 热力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
    4.1 预热时间
    4.2 驱动温度
        4.2.1 溶液热力性质对驱动温度的影响
        4.2.2 系统构造对驱动温度的影响
    4.3 蒸发温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装置及操作过程
    5.1 实验装置设计
        5.1.1 实验装置设计要求
        5.1.2 实验装置技术参数
    5.2 参数测量及采集系统
        5.2.1 温度测量
        5.2.2 压力测量
        5.2.3 功率测量
        5.2.4 充灌量测量
    5.3 实验准备
        5.3.1 制冷设备安装
        5.3.2 检漏及保压
        5.3.3 保温设计
        5.3.4 抽真空
        5.3.5 充注工质
        5.3.6 加热量及制冷量测量系统
        5.3.7 环境温度
    5.4 实验操作
        5.4.1 工质充灌操作
        5.4.2 制冷系统运行参数与耗电量的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氨+水实验结果与分析
        6.1.1 NH_3-H_2O-He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2 NH_3-H_2O-H_2实验结果与分析
    6.2 R22-DMF 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实验结果比较与讨论
        6.3.1 辅助气体
        6.3.2 工质对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吸收式制冷研究现状
        1.2.1 吸收式制冷循环流程
        1.2.2 我国发展太阳能空调的有利条件
    1.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文献综述
        1.3.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1.3.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循环特性分析
    2.1 溴化锂溶液与水的热物性计算
        2.1.1 溴化锂水溶液特性
        2.1.2 溴化锂溶液的状态方程
        2.1.3 水和水蒸汽的状态方程
    2.2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循环特性分析
        2.2.1 热力学模型
        2.2.2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量及质量平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数值模拟计算
    3.1 引言
    3.2 涡旋发生器内速度与压力的理论模型
    3.3 涡旋发生器物理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3.3.1 涡旋发生器物理模型
        3.3.2 网格的划分
        3.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3.4 确定计算模型
        3.3.5 设定流体的材料属性
        3.3.6 控制参数的设定
    3.4 模型的验证
        3.4.1 发生器内流体速度分布
        3.4.2 压力分布
        3.4.3 气液分布
    3.5 α= 20 发生器内不同喷嘴尺寸和流速下流体流动特性分析
        3.5.1 参数的设定
        3.5.2 发生器内压力特性分布
        3.5.3 在z=0,y=0.3m处(溴化锂溶液区域内)沿z方向的温度分布
        3.5.4 发生器中溴化锂/水蒸汽的气液分界面
    3.6 不同锥度的涡旋发生器内流体流动特性
        3.6.1 压力分布
        3.6.2 蒸发温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验台的研制
    4.1 双室涡旋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4.1.1 双室涡旋发生器整体结构图
        4.1.2 喷嘴设计结构图
        4.1.3 各连接件的设计
    4.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验装置
        4.2.1 吸收式制冷系统主流程图
        4.2.2 循环流程的溶液回路
        4.2.3 循环流程的冷剂回路
        4.2.4 冷却水回路
        4.2.5 热水回路
    4.3 实验设备参数及性能
        4.3.1 双室涡旋发生器
        4.3.2 冷凝器
        4.3.3 溶液热交换器
        4.3.4 MCN型磁力驱动齿轮溶液泵
        4.3.5 混合器
        4.3.6 加热器
        4.3.7 真空泵和真空隔膜阀
    4.4 实验测量装置及性能
        4.4.1 压力测量
        4.4.2 温度测量
        4.4.3 DIGMESA体积流量计
        4.4.4 涡轮流量计
        4.4.5 管路连接
        4.4.6 数据采集系统
    4.5 实验方法及实验操作
        4.5.1 机组气密性的检查
        4.5.2 溴化锂溶液的充注
        4.5.3 机组的试运转
        4.5.4 实验运行步骤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吸收式制冷系统双室涡旋发生器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数据整理
        5.2.1 工质流速
        5.2.2 焓值
        5.2.3 制冷效率(COP)
    5.3 实验数据不确定度分析
        5.3.1 温度的不确定度
        5.3.2 流量的不确定度
        5.3.3 压力的不确定度
        5.3.4 焓值的不确定度
        5.3.5 制冷效率的不确定度
    5.4 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5.4.1 系统稳定性分析
        5.4.2 双室涡旋发生器性能分析
        5.4.3 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5.4.4 系统火用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热电偶标定曲线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液—气式引射器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吸收器的实验研究进展
        1.2.2 添加剂的研究
        1.2.3 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吸收式制冷系统
    2.1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选择
    2.2 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
        2.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对比
        2.2.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工作原理
        2.2.3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循环流程
    2.3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2.3.1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
        2.3.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循环流程
第3章 实验台设计与搭建
    3.1 实验装置
        3.1.1 实验台构成
        3.1.2 实验数据测量设备
        3.1.3 实验数据采集设备
    3.2 吸收器设计
    3.3 实验前期准备
        3.3.1 气密性检查
        3.3.2 系统清洗与充灌
    3.4 实验操作规程
        3.4.1 实验装置的起动顺序
        3.4.2 实验装置的停机
第4章 引射器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4.2 控制方程
    4.3 湍流模型的选择
        4.3.1 κ-ω模型
        4.3.2 雷诺应力模型
        4.3.3 κ-ε模型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扩压角对进口压强及最大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4.4.2 扩张段长度与出口直径比率对进口压强及最大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4.4.3 喉部直径对进口压强及最大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4.4.4 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对进口压强及最大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4.4.5 进口流速对进口压强及最大容积含气率的影响
    4.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功能表面强化传热传质研究及其在车载溴冷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概述
        1.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
        1.2.2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1.2.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2.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趋势
    1.3 相关研究结果的分析
        1.3.1 强化传热传质的研究现状
        1.3.2 溴冷机中吸收器的研究现状
        1.3.3 降膜吸收的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功能表面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2.1 物理及数学模型
        2.1.1 物理模型
        2.1.2 数学模型
    2.2 数值模拟方法
        2.2.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2.2 换热模型
        2.2.3 湍流模型
        2.2.4 边界条件
    2.3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2.3.1 模拟对象几何描述
        2.3.2 网格划分
    2.4 几何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
    2.5 FLUENT 中求解控制参数设置
        2.5.1 计算模型的选择
        2.5.2 求解器控制参数设置
        2.5.3 结果显式
    2.6 功能表面自由降膜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6.1 粗糙表面类型对流场均布性的影响
        2.6.2 表面突起排列对流场均布性的影响
        2.6.3 突起高度、突起间距对流场的影响
    2.7 功能表面喷淋降膜试验研究
        2.7.1 流量对表面湿润性的影响
        2.7.2 吸收板倾斜角度影响
        2.7.3 粗糙表面不同加工方式之间的差异
    2.8 功能表面板降膜吸收传热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8.1 翅片侧温度场分布
        2.8.2 不锈钢基板温度场分布
        2.8.3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2.9 小结
3 基于功能表面降膜吸收器的小型全空冷溴冷机试验台设计
    3.1 热力计算
        3.1.1 小型制冷样机设计目标及分析
        3.1.2 基于功能表面板吸收器的试验台热力计算
    3.2 热力计算辅助设计软件开发
    3.3 结构设计
        3.3.1 发生器及溶液换热器
        3.3.2 汽液分离器
        3.3.3 冷凝器
        3.3.4 冷剂水储液器
        3.3.5 U 型节流管
        3.3.6 吸收蒸发器
        3.3.7 V 型溶液配液槽
        3.3.8 试验台总成图
    3.4 校核计算
        3.4.1 溶液循环量及流速
        3.4.2 反生器至冷凝器过热冷剂蒸汽流速及压降
        3.4.3 蒸发器至吸收器冷剂蒸汽流速及压降
    3.5 试验台加工组装工艺
        3.5.1 试验台加工金属材料的选择
        3.5.2 钎焊焊接工艺
        3.5.3 数控电火花加工工艺
        3.5.4 试验台密封性检漏
    3.6 小结
4 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试验台试验方案
    4.2 试验台试验规范
        4.2.1 试验前准备工作
        4.2.2 试验过程规范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全风冷试验数据汇总
        4.3.2 风速大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3.3 风温大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3.4 浓溶液流量大小对试验结果影响
        4.3.5 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4.4 试验现象分析及结构改进
        4.4.1 发生器内电加热时有爆炸声的出现
        4.4.2 冷凝水的出现需要很长时间
        4.4.3 所用磁力耦合泵输送流体流量不稳定
        4.4.4 停机稀释防结晶方法
        4.4.5 发生器需保持一定液位的稳定性
        4.4.6 稀溶液回液管有时候看不见液位
    4.5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5kW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吸收式制冷的原理
    1.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研究
        1.3.2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的研究
        1.3.3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5KW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
    2.1 引言
    2.2 h-ξ图上的吸收式制冷循环
    2.3 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
        2.3.1 参数选择
        2.3.2 各状态点数值计算
        2.3.3 各状态点参数值的选取
        2.3.4 各设备单位热负荷的计算
        2.3.5 热平衡的计算
        2.3.6 热力系数计算
        2.3.7 各换热设备总热负荷计算
        2.3.8 各工作介质流量的计算
    2.4 发生器的设计
    2.5 冷凝器的设计
    2.6 吸收器的设计
        2.6.1 吸收预冷器的设计
        2.6.2 吸收器的设计
    2.7 蒸发器的设计
    2.8 溶液热交换器的设计
    2.9 汽液分离器的设计
    2.10 节流部分计算
    2.11 连接管道(配管)流速计算和管径选择
    2.12 机组所需要溶液量的计算
    2.13 系统中泵的选择
    2.1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吸收式制冷机系统的程序编制和数值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物性计算和数值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基本方程
        3.2.3 系统模型的建立
    3.3 计算程序
    3.4 计算结果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喷淋状态的数值模拟
    4.1 吸收器结构的设计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1 计算模型
        4.2.2 计算方法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4.3.1 单喷射孔模拟结果的分析
        4.3.2 双喷射孔模拟结果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实验测试
    5.1 实验研究目的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原则
    5.2 实验装置简介
    5.3 实验主要测试仪表装置
    5.4 实验步骤
    5.5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对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对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5KW 吸收式制冷机结构布置图
附录2 5KW 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图
附录3 5KW 吸收式制冷机冷凝器图
附录4 5KW 吸收式制冷机吸收预冷却器图
附录5 5KW 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器图
附录6 5KW 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图
附录7 5KW 吸收式制冷机汽液分离器图

四、热水型LiBr制冷机中两相流提升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热质传递强化研究[D]. 韩晓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2]机械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性能强化的实验研究[D]. 董斌. 天津商业大学, 2014(03)
  • [3]传统式与渐缩式气泡泵内流型数值模拟研究[D]. 杨未.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9)
  • [4]不同管径两级溴化锂溶液气泡泵运行特性实验研究[D]. 徐洪浩.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9)
  • [5]基于R22的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D]. 许伟明.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01)
  • [6]无泵吸收制冷技术[J]. 薛相美,刘道平. 制冷, 2011(03)
  • [7]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D]. 王艳. 北京工业大学, 2009(09)
  • [8]液—气式引射器的特性研究[D]. 王锐. 大连海事大学, 2009(09)
  • [9]功能表面强化传热传质研究及其在车载溴冷机中的应用[D]. 程金强.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10]5kW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优化设计[D]. 李新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热水溴化锂冰箱两相流提升管强化传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