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转移性心包肿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平璐依[1](2020)在《心脏黏液瘤患者并发血管栓塞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CM)患者并发血管栓塞(vascular embolization,VE)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并对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进行内、外部验证,为CM患者VE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CM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10例,70%)与验证集(90例,30%)。以合并VE的CM患者为病例组,不合并VE的CM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CM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液学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患者并发V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值计算其所对应的分值,建立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对已建立的预测模型与评分系统进行外部验证,将验证集患者数据代入模型与评分系统,计算出各患者并发VE的预测概率及风险总得分,并进行H-L检验和ROC曲线分析。采用U检验比较模型和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及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结果: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45岁(OR=3.509,95%CI(1.376-8.950),P=0.009)、吸烟(OR=2.833,95%CI(1.054-8.950),P=0.039)、房颤(OR=7.998,95%CI(2.175-29.405),P=0.002)、肿瘤形态不规则(OR=5.362,95%CI(2.163-13.289),P<0.001)、肿瘤结构疏松(OR=5.935,95%CI(2.360-14.927),P<0.001)是CM患者并发VE的独立危险因素。2、预测模型:logitP=-4.929+1.255X1+1.041X2+2.079X3+1.679X4+1.781X5(X1为年龄,X2为吸烟,X3为房颤,X4为肿瘤形态,X5为肿瘤结构)。模型H-L检验结果显示P=0.511>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模型的AUC为0.849,95%CI(0.782-0.915),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3、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值对应的分值建立评分系统,总得分范围0-5分,其中年龄小于45岁(1分)、吸烟(1分)、房颤(1分)、形态不规则(1分)、结构疏松(1分)。对评分系统进行ROC曲线分析,评分系统的AUC为0.821,95%CI(0.7510.892),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良好。评分系统以总分2分为最佳诊断界值,≥2分为VE高危人群,<2分为VE低危人群,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1%、63.10%、67.62%。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H-L检验结果显示P=0.631>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模型的AUC为0.785,95%CI(0.689-0.882),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评分系统的AUC为0.766,95%CI(0.664-0.868),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良好。评分系统以总分2分为界值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7.28%、66.18%、68.89%。5、训练集模型和评分系统的AUC比较,P=0.05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验证集模型和评分系统的AUC比较,P=0.25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评分系统可替代模型对CM患者并发VE的风险进行预测。6、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比较,P=0.28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集和验证集评分系统的AUC比较,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训练集所建立的模型及评分系统在外部人群中同样适用。结论:1、年龄小于45岁、吸烟、房颤、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结构疏松是CM患者并发VE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建立的CM患者并发VE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4.929+1.255X1+1.041X2+2.079X3+1.679X4+1.781X5(X1为年龄,X2为吸烟,X3为房颤,X4为肿瘤形态,X5为肿瘤结构)。根据以上5个变量建立的评分系统,总得分范围0-5分。其中年龄小于45岁(1分)、吸烟(1分)、房颤(1分)、形态不规则(1分)、结构疏松(1分)。3、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简单方便、实用性强,且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和预测能力,为CM患者VE事件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琳[2](2020)在《原发性心脏肿瘤特点 ——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讨论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通过北京医院住院患者病案系统,收集2010年1月1 日~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医院住院治疗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5年第4版《WHO肺、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1为依据,以心房、心室、间隔、心包与心脏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心脏占位、心脏赘生物的排列组合为关键词,分别检索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入选标准:(1)有明确影像学检查或病理资料证实为心脏、心包占位病变;(2)收住院,资料齐全患者。排除标准:(1)心腔内血栓形成或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等其他占位病变;(2)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心脏转移;(3)患有心脏肿瘤但已于外院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根据上述检索策略共检出35例患者。包括:“左房粘液瘤”13例、“左房占位”1例、“左室占位”3例、“右房粘液瘤”2例、“右房血管肉瘤”1例、“右房平滑肌瘤”1例、“右房占位”4例、“房间隔血管瘤”1例、“心包间皮瘤”2例、“心包血管肉瘤”1例、“心包占位”6例。除外心包囊肿3例、肺腺癌心心包转移2例、直肠腺癌心包转移1例、慢性心包炎1例、心房内血栓形成1例,共纳入研究27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心脏粘液瘤组(n=18例)、非粘液瘤组(n=9例),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6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临床表现、合并症、瘤体位置、辅助检查诊断意义、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研究结果:1、共2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年龄23~87岁(61.3±17.4)岁,男性12例、女性15例。接受手术治疗19例,8例未接受手术治疗,其原因为高龄、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3例、心脏恶性肿瘤伴广泛转移不宜手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3例、患者术前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不能耐受手术1例。获得病理样本19例,病理诊断提示心脏粘液瘤14例、心脏血管肉瘤1例、心包血管肉瘤1例、心包间皮瘤1例、血管瘤1例、平滑肌瘤1例。另外8例根据影像特点判断为粘液瘤4例、良性肿瘤1例、心脏恶性肿瘤3例。2、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有症状组2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13例(48%)、胸闷10例(37%)、气短5例(19%)、脑及外周动脉栓塞5例(19%)。无症状组7例,均因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时无意发现心脏肿瘤而就诊。无症状组合并慢性病比例高于有症状组患者,主要合并症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COPD、哮喘、糖尿病、高脂血症。3、27例患者中25例行超声心动检查,超声诊断为心脏粘液瘤17例,诊断为心脏占位6例,另有2例心包病变患者(包括心包间皮瘤1例和心包血管肉瘤1例),超声心动未查出心包结构异常,仅提示有大量心包积液。15/17例心脏粘液瘤位于左心房。心包间皮瘤和血管肉瘤均为CT、MR检出,心包间皮瘤患者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入院。恶性心脏肿瘤胸片可见胸腔、心包积液表现。胸片检查在5例恶性中脏肿瘤提示合并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余22例患者未见特异性诊断意义。27例患者心电图均无特异性改变,对诊断无特殊提示。4、27例患者,共随访24例,中位随访7.5个月(2~92个月)。心脏恶性肿瘤共随访5例,其中院内死亡1例,为心脏血管肉瘤;1例术后7个月死亡,为心包间皮瘤,其余3例均在出院后2个月内死亡,分别为心脏血管肉瘤1例、心包血管肉瘤1例、另1例为PET-CT诊断的心脏恶性肿瘤,提示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良性肿瘤随访21例,1例87岁心脏粘液瘤患者于诊断1个月后死于合并疾病,其余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及复发。3例外地患者失访。研究结论心脏肿瘤是一类罕见实体肿瘤,本研究提示心脏原发性肿瘤中良性肿瘤多见,肿瘤部位多位于左心房,肿瘤病理类型以粘液瘤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贫血、胸闷、气短最为常见。心脏超声检查方便、准确,为首选检查;心包肿瘤CT检查更为准确。对位置特殊或怀疑恶性倾向,MR检查可较准确判断良性肿瘤病理类型,PET-CT能够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决定其预后,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血管肉瘤等恶性肿瘤手术效果不佳、预后极差。
邹红群[3](2020)在《心脏肿瘤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20例原发心脏肿瘤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患者采用CT检查,另外10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对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CT检查的1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检查出患有肿瘤,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其中有3例患者为肿瘤在壁,有5例患者为腔内肿瘤,有2例患者为心包肿瘤。3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采用MRI检查的1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检查出患有肿瘤,检查的敏感性为100%。患者中,有2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2例囊肿,5例患者的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结论采用CT检查的特点是视野宽大、分辨能力较强;MRI检查的特点主要是对软组织的特异性较为敏感;针对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在诊断上需对检查手段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有效提高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水平,才能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孔令云,王晶锐,孙兰兰,朱维维,石艳萍,吕秀章[4](2017)在《中国内地164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PM)误诊情况并分析可能原因。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收集中国内地近35年报道的、有临床诊断或影像学记录的PPM患者诊断及误诊信息。结果:164例患者中,65例(39.6%)患者报道误诊,且存在误诊为多种疾病的情况(共88例次):71例次(80.7%)临床误诊,17例次(19.3%)影像学误诊。前者以结核性心包炎最常见(40例次,56.3%),其次为缩窄性心包炎(17例次,23.9%);后者以纵隔占位最常见(11例次,64.7%),其次为心包囊肿(4例次,23.5%)。结论:PPM罕见的发病率及缺乏特异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导致该病早期易误诊,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被误诊的疾病,反复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周永明,易欣,黎明江[5](2012)在《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007~2011年收治的65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心包积液常见病因依次为肿瘤性(33.85%)、结核性(23.08%)、心力衰竭性(10.77%)、非特异性(7.69%)和结缔组织疾病(6.15%),其他各种原因引起者占18.48%。误诊4例。结论肿瘤是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将其他性质的心包积液误诊为肿瘤性心包积液。
郑文,张棣[6](2011)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及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文中提出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周围包有心包,两侧和前面的大部分被肺和纵隔胸膜遮盖。心脏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仅通过病史、听诊、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等检查较难诊断,常因症状变化多样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开展心
刘蕾[7](2009)在《左心室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左心室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20例左心室肿瘤病例,进行常规HE和Weigert-Van Gieson染色,部分病例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左心室肿瘤占本组心脏肿瘤的3.3%(20/600),其中良性肿瘤占85%(17/20),恶性肿瘤占15%(3/20,包括肉瘤2例和转移癌1例)。原发性肿瘤占95%(19/20),转移性肿瘤占5%(1/20)。游离壁位置多见,占60%(12/20)。肿瘤类型以淋巴管瘤(25%,5/20)、黏液瘤(20%,4/20)和脂肪瘤(15%,3/20)多见,其余为肉瘤2例,纤维瘤2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平滑肌瘤1例,转移癌1例。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错误。结论左心室肿瘤少见,以原发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类型多见淋巴管瘤、黏液瘤和脂肪瘤。掌握左心室肿瘤的病理特点对术前诊断与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肖芳,宋苏云,张雪珍,唐熙[8](2008)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观察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血栓、赘生物最常见。黏液瘤及血栓主要发生于左心房,超声易于检出。黏液瘤多为低回声,有蒂连于心内壁,活动度大;血栓多为较强回声,一般无蒂,活动度低;赘生物主要发生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易影响到瓣膜功能,引起相应的超声表现,超声可监测其治疗效果及转归。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出和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工具,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准确描述病变的部位、大小、数量、形状、活动性及其与周邻组织结构的关系,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评价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王爱军,姚秋英,刘力[9](2006)在《心脏及心包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文中提出
于坤,龙村,黑飞龙,王红月,许建屏[10](2006)在《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左房,共178例(占良性肿瘤的83.2%)。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96例(占39.7%)。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233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常温麻醉下6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13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超声心动图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二、超声诊断转移性心包肿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转移性心包肿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心脏黏液瘤患者并发血管栓塞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对象来源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3 研究分组 |
2.2 研究内容 |
2.2.1 观察指标 |
2.2.2 资料收集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3.1 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建立与比较 |
2.3.2 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的建立与检验 |
2.3.3 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的验证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基本资料对比 |
3.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3.3.1 连续性变量截断值的确定 |
3.3.2 单因素分析 |
3.3.3 多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
3.3.4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 |
3.4 评分系统的建立与检验 |
3.4.1 评分系统的建立 |
3.4.2 评分系统的ROC曲线分析 |
3.4.3 logistic回归模型与评分系统的ROC曲线比较 |
3.5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外部人群验证 |
3.5.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 |
3.5.2 训练集和验证集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比较 |
3.6 评分系统的外部人群验证 |
3.6.1 评分系统的ROC曲线分析 |
3.6.2 logistic回归模型和评分系统的ROC曲线比较 |
3.6.3 训练集和验证集评分系统的ROC曲线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CM患者并发VE的危险因素 |
4.1.1 临床危险因素: |
4.1.2 术前血液学检查危险因素 |
4.1.3 肿瘤特征危险因素 |
4.2 CM患者并发VE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建立 |
4.2.1 logistic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建立 |
4.2.2 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使用方法的举例说明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4.3.1 研究的不足 |
4.3.2 研究的展望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原发性心脏肿瘤特点 ——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收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心脏肿瘤的诊断 |
2.3 治疗和预后 |
3. 讨论 |
3.1 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
3.2 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 |
3.3 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 |
3.3.1 粘液瘤及其栓塞症状 |
3.3.2 病理类型、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本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原发性心脏肿瘤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3)心脏肿瘤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4)中国内地164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信息采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及患者特征 |
2.2 辅助检查特征 |
2.3 误诊情况 |
3 讨论 |
(5)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2.1 心包积液患者总体发病情况 |
2.2 心包积液患者辅助检查情况 |
2.3 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及积液量比较 |
3 讨论 |
(8)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四、超声诊断转移性心包肿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脏黏液瘤患者并发血管栓塞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D]. 平璐依. 南昌大学, 2020(08)
- [2]原发性心脏肿瘤特点 ——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 张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心脏肿瘤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初步探讨[J]. 邹红群. 中外医疗, 2020(02)
- [4]中国内地164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误诊分析[J]. 孔令云,王晶锐,孙兰兰,朱维维,石艳萍,吕秀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04)
- [5]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误诊分析[J]. 周永明,易欣,黎明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9)
- [6]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及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J]. 郑文,张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01)
- [7]左心室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A]. 刘蕾. 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8]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肖芳,宋苏云,张雪珍,唐熙.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8(03)
- [9]心脏及心包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表现[J]. 王爱军,姚秋英,刘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09)
- [10]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J]. 于坤,龙村,黑飞龙,王红月,许建屏. 中国肿瘤临床, 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