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养殖幼蟹技术

淡季养殖幼蟹技术

一、反季节培育幼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戴袁结[1](2018)在《幼蟹死因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姚兴南[2](2018)在《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青蟹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拟穴青蟹在海南是被称之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目前,青蟹养殖苗种绝大多数依靠自然海域的捕捞。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野生苗种数量严重不足,且给拟穴青蟹自然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工育苗技术尚不稳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和乐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对野生和养殖拟穴青蟹产卵、孵化、幼体培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拟穴青蟹苗种的工厂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第一,不同盐度、干露、切除眼柄、季度对野生和养殖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盐度共设置18、21、24、27、30、33六组;干露刺激分为不干露、干露2h和自然干露三组;切除眼柄分为不切除、切除右侧眼柄、切除左侧眼柄和切除两侧眼柄四组;季度分为第一、二、三、四季度。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池塘和野生拟穴青蟹产卵个体数均最大,盐度为27时次之。盐度为18和24实验组没有野生种蟹产卵,池塘种蟹产卵个体数亦较少。催产间隔期最短的是24盐度下的养殖种蟹,催产间隔为3.0天;催产间隔期最长的是18盐度下的养殖种蟹,催产间隔为13.0天。27盐度下的野生种蟹产卵量和抱卵量均最大,两者分别为1974581和1922262。33盐度下养殖和野生种蟹产卵比率较低,分别为0.12和0.15。切除两侧眼柄与不切除眼柄对青蟹在产卵个体数上没有显着影响,切除左侧或者右侧单一眼柄对青蟹产卵个体数存在一定影响。自然干露下野生和养殖种蟹产卵个体数均大于不干露和干露2h实验组。野生和养殖种蟹产卵比率在不干露、干露2h、自然干露三组实验中均依次增大。二季度(4-6月)是拟穴青蟹繁殖最旺盛的季节,其次是三季度(7-9月)。四季度(10-12月)养殖种蟹抱卵率最低,抱卵率为74.35%,而流产率高达25.65%;因此,拟穴青蟹适宜的产卵盐度为27-30之间,可以采取切除任一单侧眼柄的方式进行催产。第二,不同温度、盐度下拟穴青蟹的孵化。温度设置为24℃、27℃、30℃三组;盐度设置为24、27、30三组;胚胎发育分为10期。30℃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显着小于24℃和27℃两组中的胚胎发育时长(p<0.05),30℃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最短,其发育时长为227.3±3.0h。30℃下拟穴青蟹卵径最大,其卵径为306.7±5.8um。24℃下拟穴青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长显着大于27℃和30℃两组中的各期胚胎发育时长(p<0.05)。30℃时受精卵经过7.0±1.0h即开始进入卵裂期,123.0±2.5h时出现复眼色素带,227.3±3.1h时幼体孵化。30盐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显着高于27和24盐度下的胚胎发育时长(p<0.05)。24盐度下的胚胎发育时长最短,发育时长为239.0±13.2h。随着盐度的升高,各期胚胎发育时长逐渐增加。水温在24-30℃,盐度在27-30的条件下,拟穴亲蟹胚胎发育时长最长为279.0h。第三,不同亲本的幼体和不同养殖密度对幼体成活率和蜕壳间隔的影响。不同亲本幼体分野生和养殖种蟹幼体两组;养殖密度分为100ind/L、150ind/L、200ind/L三组。野生亲蟹幼体Z1-M最终成活率为8.43%,养殖亲蟹幼体Z1-M最终成活率为6.38%。养殖密度为100ind/L时野生和养殖亲蟹幼体最终变态成活率均最高,其最终变态成活率分别为7.64%和5.03%。野生亲蟹幼体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其Z1-M间期逐渐增加,三个密度下分别为19.7天、22.0天、23.2天。

罗建利,郭红东,贾甫,胡振华[3](2015)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文中指出科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其中技术获取是实施农业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针对当前农业技术获取障碍问题,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探讨了合作社技术获取的主要模式、影响因素和实现机制。课题组以35个科技型合作社为例,借助扎根理论,采用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分别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合作社技术获取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案例合作社的具体分析,探讨合作社实施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技术引进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合作社与传统企业在技术获取模式方面的区别。

何碧华[4](2013)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进行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盐度30、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3.125mg/L、6.25mg/L、12.5mg/L、25mg/L、50mg/L、100mg/L6个氨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氨氮),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存活率较高,在21.00%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对照组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浓度,胚胎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61.8h以内,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可行氨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最适宜氨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2.盐度30、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3.125mg/L、6.25mg/L、12.5mg/L、25mg/L、50mg/L、100mg/L6个亚硝酸盐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亚硝酸盐氮),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浓度,存活率较高,在21.67%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对照组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不高于3.125mg/L浓度,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67.8h以内,与6.2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可行的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6.25mg/L,最适宜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3.125mg/L。3.温度27~28℃、pH值7.8~8.5的条件下,设置5、10、15、20、25、30、35、40、45、50、55共计11个盐度梯度,将刚产出的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35盐度时,三疣梭子蟹胚胎均能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Z1);25~35盐度时,存活率较高,在23.67%以上,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它们与20盐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时,发育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在359.4h以内,它们与20盐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宜盐度为25~30。4.盐度30、温度27.8~28.8℃、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25mg/L、2.5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7个氨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氨氮),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氨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0~5mg/L幼体均能变态为C1,氨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67%以上;不高于2.5mg/L氨氮浓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76.0h以内,与5mg/L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氨氮暴露12h、24h、36h、48h、60h、72h时,LC50分别为82.441mg/L、32.304mg/L、30.251mg/L、23.442mg/L、23.423mg/L、11.589mg/L;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氨氮暴露72h的氨氮安全浓度为1.159mg/L。5.盐度30、温度27.4~28.6℃、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25mg/L、2.5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7个亚硝酸盐氮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未添加亚硝酸盐氮),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0~5mg/L幼体均能变态为C1,亚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2.5mg/L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33%以上;不高于1.25mg/L亚硝酸盐氮浓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67.8h以内,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亚硝酸盐氮暴露12h、24h、36h、48h、60h、72h、84h、96h时,LC50分别为96.500mg/L、49.776mg/L、49.738mg/L、44.010mg/L、25.540mg/L、19.529mg/L、14.786mg/L、8.792mg/L。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亚硝酸盐氮暴露96h的亚硝酸盐氮安全浓度为0.879mg/L。6.温度27.5~28.6℃、pH值7.8~8.5,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条件下,设置10、15、20、25、30、35、40、45、50共计9个盐度梯度,将刚孵化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进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活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时,幼体的活力较强;幼体存活率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0~35盐度幼体均能变态为C1,25~30盐度范围时,幼体的存活率较高,在1.67%以上,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25~30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速度较快,平均时间在371.2h以内,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宜盐度为25~30。

张贵[5](2012)在《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盐度和氨氮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及摄饵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盐度30、温度26℃30℃、pH值7.58.5的条件下,设置溶解氧浓度为1mg/L、2mg/L、3mg/L、4mg/L、5mg/L、6mg/L共6个梯度,进行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2mg/L以下三疣梭子蟹存活率极低,存活时间短,几乎不摄食;在4mg/L6mg/L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存活率达100%,摄饵率高;与1mg/L3mg/L浓度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3mg/L溶氧条件下,三疣梭子蟹能摄饵,与1mg/L、2mg/L浓度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由此说明,2mg/L以下溶解氧不适宜三疣梭子蟹的存活,摄饵率极低;3mg/L溶解氧条件下,蟹的存活率较高,但摄饵率不高,活力不强;溶解氧浓度4mg/L6mg/L三疣梭子蟹存活率及摄饵率高,活力好,是三疣梭子蟹适宜存活溶解氧浓度。温度2630℃、pH值7.88.5、溶解氧浓度5.5mg/L以上条件下,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2组试验。骤变试验以30为基础盐度,把蟹直接转入0、5、10、15、20、25、30、35、40、45、50和55盐度水体中,渐变试验从盐度30开始,以5/d的日变幅逐渐降至0或升至55,研究盐度骤变和渐变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骤变试验中,1540盐度下的蟹存活率高,与45盐度下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10以下、50以上盐度组的蟹存活率有显着差异(p<0.05);1540盐度组的存活时间长,与其他组有显着差异(p<0.05)。盐度3035下,三疣梭子蟹的摄饵率高,与其他盐度组有显着的差异(p<0.05);25盐度下的摄饵率次之,与20以下、40以上盐度组的摄饵率也有显着差异(p<0.05);在盐度渐变条件下,对于存活率,1045盐度组蟹存活率高,与50以上盐度组和0盐度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于存活时间,1545盐度下蟹存活时间长,与50以上、5以下盐度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10盐度蟹的存活时间差异不显着(p>0.05);对于摄饵率,30盐度条件下摄饵率最高,与35盐度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显着(p<0.05),盐度渐变对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均小于相应盐度下的骤变组。三疣梭子蟹蟹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骤变;由此可见5以下、50以上为不摄饵盐度,1045为可摄饵盐度,3035为最佳摄饵盐度。在盐度30、温度27℃30℃、pH值7.58.5、溶解氧浓度5.5mg/L以上条件下,设置0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和160mg/L共7个氨氮浓度梯度进行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及摄饵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0mg/L40mg/L氨氮浓度组三疣梭子蟹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显着高于80mg/L160mg/L氨氮浓度组(p<0.05),0mg/L浓度组三疣梭子蟹摄饵率与5mg/L以上浓度组的摄饵率有显着差异(p<0.05)。5mg/L浓度组三疣梭子蟹的活力情况良好。0mg/L5mg/L是三疣梭子蟹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合氨氮浓度。盐度30、温度2630℃、pH值7.58.5、溶解氧浓度5.5mg/L以上条件下,设置0mg/L、10mg/L、20mg/L、40mg/L、80mg/L、160mg/L和320mg/L共7个亚硝酸盐氮浓度梯度,研究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及摄饵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0mg/L40mg/L浓度组三疣梭子蟹的存活时间长,存活率为100%,与其他组差异显着(p<0.05),0mg/L10mg/L浓度组三疣梭子蟹摄饵率高,与其它组有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0mg/L10mg/L是三疣梭子蟹正常生长发育适合的亚硝酸盐氮浓度。温度2730℃、pH值7.58.5、溶解氧浓度5.5mg/L6.0mg/L的条件下,设置20、30、40三个盐度梯度,每个盐度梯度又设1mg/L、5mg/L、25mg/L三个氨氮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盐度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摄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和氨氮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

王玉堂[6](2010)在《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技术(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养成技术5.1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可使用对虾养殖池。要求池塘面积在0.2~2 hm2,水深1.5 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底质为沙泥底,保水性好。在池塘底部开挖宽约2.5 m、水深2 m以上的环沟,并在池中央部位投放一些瓦片、树枝等隐蔽物。为防止外逃,要在池周加设防逃网或防逃墙。防逃网高约1 m,埋入地

董江水[7](2009)在《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对高淳二十年河蟹养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已形成的“河蟹—水草—螺蛳—鳜鱼—青虾”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化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养殖模式,保证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健康持续地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池塘生态养殖河蟹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试验采用高淳团结圩渔场的2口鱼塘作为试验池,面积分别为1.7hm2和2.9hm2,水深1.3-1.5m。采取相同放养模式和饲养方法。得出了池塘生态养殖河蟹生长规律、体重增长的逻辑斯蒂曲线和蜕壳规律,计算出河蟹养殖过程中各月现存量,以及投饵率和综合饵料系数。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投喂新鲜小杂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农家料(小麦、黄豆、玉米等),综合饵料系数为:小杂鱼4.5kg+颗粒料1kg+农家饲料0.6kg。根据净增肉倍数和综合饵料系数做好全年饲料计划;根据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和每日投喂量,优化了投饵技术,提高了投喂效率,改善了水域环境,加速了河蟹生长。2放养密度对河蟹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高淳县沧溪2814渔场的8口鱼塘作为试验池,面积为0.67-0.8hm2,水深1.3-1.5m。幼蟹放养密度设计为3750、5250、6000、6750、7500、10500、11250、12000ind·hm-2。采取相同饲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着(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ind·kg-1,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g·ind-1以上,目前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000ind·hm-2。3螺蛳投放量对河蟹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高淳县沧溪2814渔场的7口鱼塘作为试验池,面积为0.67-0.8hm2,水深1.3-1.5m。螺蛳投放量设计为750、1070、2250、4500、5440、5630、6750kg·hm-2。采取相同饲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产量(Z)与螺蛳投放量(x)的关系为:Z=528.138+0.228x-0.000029x2(R2=0.959)(P<0.05):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螺蛳投放量(x)的关系为:Y=155.368+0.014x-0.0000017x2(R2=0.934)(P<0.05);河蟹成活率与螺蛳投放量的关系为:L=52.208+0.018x-0.0000023x2(R2=0.957)(P<0.05)。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螺蛳最佳投放量为4500kg·hm-2。

李丹[8](2009)在《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锯缘青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其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台湾省沿海,以福建和广东为最多,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但养殖苗种深受自然苗种丰歉制约,育苗技术还达不到稳定的批量性生产要求,而从自然海区捕获的蟹苗不足需求量,因此人工解决青蟹苗种是大面积发展青蟹养殖的根本途径。其成果在水产动物种苗生产上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描述本选题的目的和依据,以及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二部分是亲体育肥与促熟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用切除单侧眼柄,提高水温,加强营养,同时,干露1-3 h,与灌水交替刺激法,模拟天然海潮规律等措施,连续数天,亲体尚没有成功抱卵,效果较差。第三部分是受精卵离体孵化技术的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组,22.0℃,26.0℃,29.0℃,32.0℃和常温组(24.0℃),并设置平行组,对受精卵离体进行孵化,观察其孵化率,结果显示,26.0-29.0℃较容易孵出,29.0℃条件下离体孵化率最高。此外,用显微镜对受精卵离体孵化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第四部分是锯缘青蟹死亡的组织病理学初步观察。对2008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某海水场养殖锯缘青蟹中发生的死亡现象,展开锯缘青蟹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解剖可见肌肉明显坏死、溶解;头胸甲储积大量暗黄色体液,经福尔马林固定成固态物质;光镜下发现病蟹的中肠腺上皮细胞坏死、细胞质中出现大型的包涵体;电镜下发现病蟹的细胞质中有长约为500 nm、宽约为200 nm杆状结构的疑似杆状病毒存在。第五部分是全文总结并展望以后研究的方向。描述本论文的成果和主要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的重点。以后研究的侧重点不仅是为养殖生产服务,针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开展蟹类育苗和疾病的研究,而且应该从物种资源的保护、环境保护、健康食品和公共卫生、天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医学与人类健康方面进行充分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廖永岩,肖展鹏,袁耀阳[9](2008)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幼体发育和幼蟹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1—27℃有可能出苗,但21℃幼体发育相当慢;24—27℃是适宜育苗温度,27℃是最佳育苗温度。蟹幼体在30℃以上仅发育至Z4,18℃以下,仅发育至Z3。温度骤变5d后,幼蟹在10—30℃存活100%,35℃存活75%,5℃以下仅能存活4h。存活幼蟹,20—30℃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4.64g以上。5℃/d的温度渐变时,幼蟹在10—35℃存活100%,5℃存活25%,40℃存活不超过6h。存活幼蟹,30℃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达9.80g;20—35℃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5.1g以上;15℃和10℃摄饵很少,日平均摄饵量分别为0.5g和0.1g;5℃以下及40℃不摄饵。

廖永岩,利光强[10](2008)在《南海海域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培育》文中指出幼体期Z1和Z2投喂扁藻和轮虫,Z2后期开始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投喂,Z3后用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大眼幼体用不同饵料培育,进行南海海域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结果表明:溞状幼体平均成活率为15.3%;Z2变态为Z3、Z4变态为M为溞状幼体培育的敏感期,幼体的阶段成活率较低;以卤虫无节幼体、冰冻卤虫成虫、活卤虫成虫为饵料,均能使培育大眼幼体至幼蟹,其中活卤虫成虫投喂、加防残网片培育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0%。

二、反季节培育幼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季节培育幼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幼蟹死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幼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大眼幼体苗质差
    1.2 蟹苗的淡化
    1.3 水体环境因子和营养
    1.4 病敌害和逃逸
2 防治对策
    2.1 把好大眼幼体质量关
    2.2 淡化盐度适宜, 放养适时
    2.3 营造自然的水体生态环境
    2.4 培养饵料和合理投饵
        2.4.1 培养开口饵料
        2.4.2 投饵要“适时适量适口”
    2.5 病害预防
        2.5.1 放养前消毒防病
        2.5.2 日常管理中防病控害

(2)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青蟹简介
        1.1 青蟹的种类组成
        1.2 青蟹的分布情况
    2 青蟹的养殖
    3 拟穴青蟹的苗种繁育研究进展
    4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4.1 立题背景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拟穴青蟹催产技术的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养殖系统
    2 方法
        2.1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2.2 切除眼柄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2.3 干露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2.4 不同季度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盐度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3.2 切除眼柄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3.3 干露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3.4 不同季度拟穴青蟹的产卵
    4 讨论
        4.1 盐度对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
        4.2 切除眼柄和干露刺激对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
        4.3 拟穴青蟹产卵的时间差异
第三章 拟穴青蟹孵化技术的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孵化系统
    2 方法
        2.1 不同温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2.2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2.3 拟穴青蟹胚胎发育的显微观察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温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3.2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3.3 拟穴青蟹胚胎发育的显微观察
    4 讨论
        4.1 不同温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
        4.2 不同盐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
        4.3 胚胎发育分期
第四章 拟穴青蟹幼体培育技术的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亲蟹种源对幼体培育的影响
        2.2 养殖密度对幼体培育的影响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亲蟹种源幼体的生长发育
        3.2 不同养殖密度下两种亲蟹种源幼体的生长发育
    4 讨论
        4.1 亲本选择的重要性
        4.2 幼体养殖环境的重要性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致谢

(3)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文献综述
    1.1 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1.2 合作社的性质及其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3 研究问题的明确
2案例研究设计
    2.1 案例选择
    2.2 信度和效度分析
    2.3 数据编码
        2.3.1 开放式编码
        2.3.2 轴心式编码
        2.3.3 选择式编码
        2.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合作社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合作社情境
        3.1.1 合作社领导
        3.1.2 技术创新人才
        3.1.3 成员企业的技术资源
        3.1.4 技术创新外协资源
        3.1.5 技术创新资金
    3.2 技术情境
        3.2.1 技术研发成本
        3.2.2 技术不确定性
        3.2.3 技术距离
    3.3 环境情境
        3.3.1 政府支持
        3.3.2 技术环境
4合作社技术获取模式的实现机制
    4.1 合作社自主研发的实现机制
    4.2 合作社合作研发的实现机制
    4.3 合作社技术引进的实现机制
5结论

(4)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
        1.1.1 生物学分类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活习性
        1.1.4 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
        1.1.5 营养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目的意义
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2.2.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2.2.3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2.3.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孵化率的影响
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3.2.2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3.2.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3.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
4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存活的影响
        4.2.2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4.2.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变化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盐度对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
        4.3.2 盐度对胚胎孵化效果的影响
5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氨氮浓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5.2.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5.2.3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5.2.4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5.2.5 Probit 分析
    5.3 讨论
        5.3.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5.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氨氮的耐受性
6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3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6.2.2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6.2.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6.2.4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6.2.5 Probit 分析
    6.3 讨论
        6.3.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6.3.2 三疣梭子蟹幼体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
7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发育慢性毒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1.3 统计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盐度下饵料的数量变化情况
        7.2.2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活力的影响
        7.2.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7.2.4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时间的影响
        7.2.5 Probit 分析
    7.3 讨论
        7.3.1 盐度对蟹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7.3.2 幼体对盐度的适应性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
        1.1.1 生物学分类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活习性
        1.1.4 生殖系统及繁殖习性
        1.1.5 发育和生长规律
        1.1.6 食性
        1.1.7 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目的意义
2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存活的影响
        2.2.2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摄食的影响
        2.2.3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活力的影响
        2.2.4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蜕壳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海水中溶解氧与三疣梭子蟹存活及摄饵的关系
        2.3.2 溶解氧对三疣梭子蟹养殖的影响
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盐度骤变对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3.2.2 盐度渐变对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三疣梭子蟹的盐度适应性
        3.3.2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可行性
4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的影响
        4.2.2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蜕壳的影响
        4.2.3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摄饵的影响
        4.2.4 氨氮对三疣梭子蟹活力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三疣梭子蟹的氨氮耐受性
        4.3.2 氨氮对育苗和养殖动物的毒性及其变化
5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的影响
        5.2.2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摄饵的影响
        5.2.3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活力的影响
        5.2.4 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蜕壳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三疣梭子蟹的亚硝酸氮耐受性
        5.3.2 亚硝酸氮对育苗和养殖动物的毒性及其变化
6 盐度、氨氮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摄饵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3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盐度、氨氮双因素交互作用下三疣梭子蟹的摄饵率
    6.3 讨论
        6.3.1 盐度、氨氮对三疣梭子蟹摄饵影响
        6.3.2 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河蟹及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1.1 栖居方式
        1.2 食性
        1.3 争食和格斗
        1.4 感觉和运动
        1.5 对温度的适应
        1.6 对光线的适应
        1.7 蜕壳
        1.8 生长
        1.9 对水质的适应
    2 河蟹养殖历史
        2.1 天然蟹的捕捞
        2.2 人工增殖期
        2.3 人工养殖期
    3 河蟹养殖现状
        3.1 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迅速增加
        3.2 养殖方式多样化
        3.3 河蟹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3.3.1 蛋白质
        3.3.2 脂类
        3.3.3 碳水化合物
        3.3.4 能量
        3.3.5 维生素
        3.3.6 矿物质
        3.4 河蟹种质研究进展
        3.4.1 形态学研究
        3.4.2 养殖及生态学研究
        3.4.3 细胞遗传学研究
        3.4.4 生化遗传学研究
        3.4.5 分子遗传学研究
        3.5 河蟹疾病研究进展
        3.5.1 病毒性疾病
        3.5.2 原核生物样性疾病
        3.5.3 细菌性疾病
        3.5.4 真菌性疾病
        3.5.5 免疫预防的研究
    4 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河蟹种质不纯,产品质量明显下降
        4.2 长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出现混杂现象
        4.3 病害日趋严重
        4.4 河蟹食用时期短,河蟹市场狭窄,销售区域性明显
    5 河蟹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对策
        5.1 加强河蟹天然繁育场所的保护工作
        5.2 加快河蟹原良种场建设
        5.3 加强河蟹苗种场管理,提高苗种质量
        5.4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
        5.5 积极引导和推进河蟹养殖的产业化建设
        5.6 控制河蟹养殖规模,防止盲目发展
        5.7 火力开拓国内外河蟹市场
        5.8 积极开发深加工技术
        5.9 依托蟹文化节,提升河蟹的品牌效应
第二章 高淳县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1 求实的探索,开创一流产业的先河
        1.1 首建河蟹种子工程体系
        1.2 创新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
        1.3 效益领先的战略
    2 科学的引导,构建新行业的产业链
        2.1 新产业的引导与扶植
        2.2 新产业的拓展与链接
    3 长远的思考,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3.1 生态养殖技术的改进与科学技术的支撑
        3.2 产品的环保意识与走向国际市场
第三章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条件
        1.2.2 苗种放养
        1.2.3 种草投螺
        1.2.4 饲养管理
        1.2.5 日常管理
        1.2.6 捕捞统计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河蟹群体生长规律
        2.2 河蟹蜕壳规律
        2.3 河蟹增肉倍数
        2.4 综合饵料系数
        2.5 套养生物情况
    3 讨论
        3.1 池塘生态养殖的河蟹生长规律
        3.1.1 生长曲线
        3.1.2 蜕壳次数与增重关系
        3.1.3 高温季节河蟹的生长
        3.1.4 河蟹生殖蜕壳与丰满度的增长
        3.2 不同季节的投饲规律
        3.2.1 河蟹的生活习性与投饲时间
        3.2.2 投饲率的季节性安排
        3.2.3 不同季节的饲料组合选择
        3.2.4 高温季节和蜕壳期的减食现象
        3.3 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饲料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3.3.1 水草种植
        3.3.2 水质与底质
        3.3.3 套养鱼、虾的增值效应
    4 小结
        4.1 全年投饵量
        4.2 每月投饵量
        4.3 投饵时间
        4.4 投饵方法
第四章 放养密度对河蟹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条件
        1.2.2 苗种放养
        1.2.3 种草投螺
        1.2.4 饲养管理
        1.2.5 日常管理
        1.2.6 捕捞统计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放养密度对河蟹产量的影响
        2.2 放养密度对河蟹平均育成规格的影响
        2.3 放养密度对河蟹成活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放养密度对河蟹的产量的影响
        3.2 放养密度对河蟹平均育成规格的影响
        3.3 放养密度对河蟹成活率的影响
        3.4 最佳放养密度
第五章 螺蛳投放量对河蟹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条件
        1.2.2 苗种放养
        1.2.3 种草投螺
        1.2.4 饲养管理
        1.2.5 日常管理
        1.2.6 捕捞统计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螺蛳投放量对河蟹产量的影响
        2.2 螺蛳投放量对成蟹规格的影响
        2.3 螺蛳投放量对河蟹成活率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录
致谢

(8)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1.2 生物学特性
        1.2.1 外部形态
        1.2.2 内部结构
    1.3 生态习性
        1.3.1 生活习性
        1.3.2 食性与摄食
        1.3.3 自切与再生
        1.3.4 蜕壳与生长
    1.4 繁殖习性
    1.5 苗种生产
    1.6 养殖技术
    1.7 病害研究进展
    1.8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亲体育肥与促熟技术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土池养殖亲蟹催熟
        2.2.2 海区亲蟹催熟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4.1 选择性成熟亲蟹的重要性
        2.4.2 水体消毒的影响
        2.4.3 饵料投喂的影响
        2.4.4 底质环境和水体大小的影响
        2.4.5 切除眼柄的影响
        2.4.6 盐度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 受精卵离体培育的研究
    3.1 离体卵培育观察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2 不同温度下胚胎离体培育的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3.1 离体卵人工孵化的可行性
        3.3.2 温度对离体卵培育的影响
        3.3.3 离体卵人工孵化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3.3.4 真菌对离体卵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 锯缘青蟹死亡的组织病理学初步观察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外部观察
        4.2.2 内部观察
        4.2.3 光学显微镜观察
        4.2.4 电子显微镜观察
    4.3 讨论
        4.3.1 病原体
        4.3.2 病理特征
        4.3.3 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亲蟹的培育及幼体孵化
        1.2.2 幼体培育
        1.2.3 幼体的观察
        1.2.4 温度骤变试验
        1.2.5 温度渐变试验
        1.2.6 海水温度变化后回到正常温度试验
        1.2.7 饵料溶解实验
        1.2.8 数据统计
        1.2.9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温度对三疣梭蟹育苗的影响
    2.2 温度对养殖期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影响
        2.2.1 温度骤变对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2.2.2 温度骤变后恢复对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2.2.3 温度渐变对幼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2.2.4 温度渐变后恢复对三疣梭子蟹的影响
3 讨 论
    3.1 三疣梭子蟹育苗期幼体的温度适应性
    3.2 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温度适应性
    3.3 温度恢复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影响

(10)南海海域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育苗设备
        1.1.2 海水
        1.1.3 亲蟹
        1.1.4 饵料
        1.1.4. 1 小球藻及扁藻
        1.1.4. 2 轮虫
        1.1.4. 3 卤虫
    1.2 方法
        1.2.1 亲蟹暂养与孵化
        1.2.2 溞状幼体的培育
        1.2.3 大眼幼体的培育
        1.2.4 幼体成活率与发育时间计算
        1.2.5 育苗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溞状幼体培育
        2.1.1 饵料投喂
        2.1.2 各期幼体成活率
        2.1.3 各期幼体发育时间
    2.2 饵料和防残网对大眼幼体培育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育苗的影响
    3.2 幼体培育中的注意事项
4 结论

四、反季节培育幼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幼蟹死因及防治对策[J]. 戴袁结.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3)
  • [2]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D]. 姚兴南. 海南大学, 2018(08)
  • [3]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罗建利,郭红东,贾甫,胡振华.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5(02)
  • [4]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胚胎及幼体发育的慢性毒性[D]. 何碧华. 广东海洋大学, 2013(S1)
  • [5]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氮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D]. 张贵. 广东海洋大学, 2012(03)
  • [6]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技术(四)[J]. 王玉堂. 齐鲁渔业, 2010(03)
  • [7]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化研究[D]. 董江水.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8]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D]. 李丹. 集美大学, 2009(01)
  • [9]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J]. 廖永岩,肖展鹏,袁耀阳.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4)
  • [10]南海海域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培育[J]. 廖永岩,利光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8(03)

标签:;  ;  ;  ;  ;  

淡季养殖幼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