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内核加载过程分析

嵌入式系统内核加载过程分析

一、嵌入式系统的内核载入过程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涛[1](2021)在《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大,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对于所使用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一般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安卓等还不能满足工业级别的安全要求,这就对既能够达到工业级安全认证要求,又可以快速运算的嵌入式系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本文所阐述的是一款同时拥有IEC 61508安全完整性三级认证(SIL 3)和共通准则第六级(EAL 4+)等高级认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ThreadX RTOS。它由Express Logic公司(现已被微软收购)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其它实时操作系统不同,ThreadX具有通用性,使基于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简化指令集计算机)和 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小型微控制器的应用程序易于升级,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基带,以及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中。i.MX 6Quad则是由恩智浦(NXP)公司研发的搭载了四个Cortex-A9内核的高性能四核处理器。Cortex-A9处理器是由ARM推出的一款,基于ARMv7架构的多核处理器,Cortex-A9多核处理器是第一次结合了 Cortex架构以及用于可以扩展性能的多处理能力的ARM架构处理器。ARM DS-5是我们选择用来开发Cortex-A9处理器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是由ARM官方推出的一款,基于Eclipse的调试器,它可以用来调试全部的ARM处理器,其中包括:较早的ARMv9、ARMv11等系列处理器,以及较新的Cortex-A7、Cortex-A9、Cortex-A15 等 Cortex-A 系列,以及 Cortex-R 系列和 Cortex-M 处理器。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ARM DS-5开发平台设计ThreadX RT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详细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技术,完成在i.MX 6Quad四核高性能处理器上的各项移植工作。

俞金山[2](2020)在《基于Cortex-A9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进入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生活中各种场合的安全性和便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脸识别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在计算机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1]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各种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涌入到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中来,但大部分都是基于PC平台的研究。虽然PC平台人脸识别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是由于其功耗大、体积大不易便携等特点,使得它在很多场合中使用受限。由于智能移动设备的众多优点,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Cortex-A9平台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其具有系统功耗小、体积小易携带等很多优点。人脸识别系统的算法设计主要涉及到人脸检测算法和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本系统使用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和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然后基于Cortex-A9嵌入式平台搭建一个便携式的人脸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i TOP-4412开发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在宿主机和目标机上分别完成了OpenCV库和Qt库的编译安装,以及Qt集成开发环境的配置。然后对该人脸识别系统所包含的图像采集、图像类型转换、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以及人脸识别等模块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功能实现。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了人脸识别的功能之后,又测试了该系统的人脸识别率和识别速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基于Cortex-A9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运行稳定且识别率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郭诗雨[3](2019)在《基于Android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的改进及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老龄化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尖锐,全球瘫痪患者数量因此处于持续增长当中。但单纯生物医疗方法无法完全治愈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功能性电刺激设备作为医疗康复仪器加入到了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当中,但多具有刺激模式固定,脉冲波形难以改变易导致肌肉疲劳且交互使用不便等缺点。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基于“微电子神经/肌电桥”理论思想,对课题组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后,移植Android操作系统改进出一种新型人机交互良好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支持根据实时设置参数生成刺激脉冲或者提取肌电信号经处理后作为刺激脉冲。该重建系统由电源模块、探测电路模块、控制、操作及显示模块、外设模块以及探测电路模块5部分组成。课题组其他项目组优化了探测、刺激模块的电路结构。经硬件结构优化后,探测电路支持8通道信号采集,刺激电路支持4通道刺激输出,探测和刺激的精度也得到了提升。本文则在控制模块中添加了Exynos4412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加载Linux内核和Android操作系统,扩大了显示屏尺寸。外设模块则设计了SD卡电路以提供信号文件存储媒介。本文综合绘制了控制系统的PCB版图并完成了改进后的重建系统的外壳设计。重建系统的主要功能由控制系统开发完成。本论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具备普通FES模式、桥接模式以及存储重播模式3大治疗模式。普通FES模式可以便捷改变参数,输出人工编码脉冲。新增的桥接模式将健侧肌电信号作用到患侧之上。后开发的存储重播模式用以存储重播桥接模式中待传入刺激电路的信号文件。控制系统还增设了数据库保存患者身份信息和普通FES模式下保存过的参数信息。另附有波形查看功能可用来观察输出的大致波形,定时/计时功能则用于洞悉治疗时长避免肌肉劳累。该控制系统已在人体身上进行了实验,设计的各功能正常工作,与改进的探测系统、刺激系统可以兼容运行。因此改进后设计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具有可行性,后期可制成一体式实物设备。

黄秦[4](2019)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物流管理、智能家居和交通控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处于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时代,实现了高清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本学位论文来源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空港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终端研制”项目,针对目前机场特种车辆精确管控的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本文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的总体方案,该终端包括嵌入式平台、显示屏用户界面、无线路由器和摄像头,实现信息采集统计、监控调度、实时跟踪、状态查询、视频传输和历史轨迹存储回放等多种功能。其次,设计并实现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硬件系统,终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以Hi3520D处理器为核心的主控制器模块、4G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视频AD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源模块。接着,在搭建好交叉编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U-Boot移植、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构建和通讯模块的移植,实现了嵌入式监控平台的搭建。设计并实现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应用软件,包括视频采集与显示和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将采集与处理的车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终端界面,实现了车辆情况的可视化显示、视频的播放控制和对车辆的实时管理。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与统一数据格式,设计了数据通信协议。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并实现了模块之间的联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设计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运行稳定,播放视频速率可达25帧/秒,视频播放实时性很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满足设计要求。

谢海海[5](2019)在《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持续创新,如何将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相互结合成为学者们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在视频监控、城市管理、人体医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在实际中容易受到场地固定,灵活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将嵌入式系统和图像处理算法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实用性高等优势。本文以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处理器为核心,搭载VC++开发环境,设计了一款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选用嵌入式开发板作为服务器端,外接USB(Universal Serial Bus)摄像头,采用V4L(Video4Linux)接口的采集程序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采集,采用H.264编码、解码技术对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协议的套接字(Socket)实现图像数据的传输和显示,并完成图像的保存;系统客户端选用移植了OpenCV的VC++平台,为了更好的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采用基于MFC框架开发设计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图像的灰度化处理、旋转处理、边缘检测、形态学梯度处理以及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人脸检测等功能,同时介绍了其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并给出系统运行结果。本文进行了多次系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嵌入式图像采集,并且在PC机上对采集到的图像可以实时处理,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论文最后简要总结了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并对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做出了总结,对后续的改进和开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张德荣[6](2019)在《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和开发植物表型信息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和传感仪器等软硬件平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热点。在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昂贵的精密设备,但是农业生产无法承担高昂的仪器设备价格。所以本论文在开展植物表型信息检测研究工作时,把着眼点放在低成本和快速这两个因素上,研究和开发低成本的植物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装置,为农作物种植精细化和规模化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对数字农业建设工作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围绕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地研究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技术。第一个角度,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线索,从研究籽粒表型信息检测开始,延伸到叶片表型信息的获取,从植株叶片单体到多个叶片,进而拓展到冠层叶片的测量研究;第二个角度,从室内离体检测开始研究,扩展到室外活体检测,室内离体检测能够在特定的检测环境下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室外活体检测是在满足检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快速、准确、方便地获取植物表型性状参数,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高通量的植物表型信息的获取,更适合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进行实际的检测工作。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本论文针对籽粒和叶片的表型信息获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快速获取籽粒和叶片表型性状参数的方法和手段,从籽粒快速准确计数、形状参数的测量,到叶片的形状、面积及其养分含量的测量。设计了多种植物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开发低成本的植物籽粒和叶片表型信息的快速检测装置。在研究方法上,当前很多研究把RGB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然后针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这样的研究方法丢失了很多有用的彩色信息,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应用领域,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往往都有鲜明的色彩,这些彩色信息反应出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植物表型信息,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基于HSV色彩模型的图像特征值提取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植物表型性状参数提取的研究中。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6个方面:(1)研究了室内的籽粒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了用于粘连图像分割的CM-Watershed算法,对单排粘连轮廓的识别精度达到99%以上。(2)研究了室内高精度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了识别图像轮廓的最小标号(Minlabel)算法,开发了高精度植物叶片面积测量仪,检测结果的最大标准偏差小于0.05,相对误差小于0.7%。(3)研究了室外便携式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HSV色彩模型进行参照物的识别和背景分离,通过叶片和参照物的像素比例关系,求出叶片的面积。具有携带方便、测量速度快、支持多片叶片同时测量等特点。(4)研究了室外高通量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从提高易用性和高通量角度开展研究,利用双目视觉技术来实现非接触的、无参照物的快速检测。(5)研究了室外植物叶片氮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了 HSVCAM检测方法,与SPAD叶绿素仪测量的氮含量值高度相关,R2为0.901,具有检测幅面大、速度快等特点。(6)在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装置的实施方面,提出了两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一种是采用单片机控制板和Android智能相机的组合方式,适合于有外部控制操作和外部信息采集的图像处理类型;另一种是采用嵌入式Linux+QT的开发模式,适合于对图像采集和处理要求较高的应用类型。这两种开发模式全部实现,形成了两种开发模版,对后期其他农用仪器的开发,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柯斌[7](2019)在《嵌入式多功能可编程通信控制器系统研发》文中认为在现代化特种车辆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任务的多样化和高度集成化,由单一车辆控制的各类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一款能够对功能各异的外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并接受上层统一控制的嵌入式通信控制器,成了当前特种车辆制造中的关键问题。同时,FPGA作为高度集成化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用FPGA实现各种接口协议来和功能多样的不同设备进行通信,正成为一种趋势。首先,针对该通信控制器系统外部设备数量、种类较多且后续还可能有新设备接入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以ARM+FPGA为硬件核心、搭配各种接口电路来实现总体功能的方案架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各类芯片的功能和参数,进行系统关键器件的选型并给出了主要接口电路的设计。然后,根据系统实际接入的各类接口,分别介绍了所涉及的相关协议及技术原理。其次,根据选定的方案,先完成系统相关配置及软件设计,使得上层应用程序与FPGA之间能够成功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输。主要是进行GPMC总线相关配置、FPGA驱动程序开发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移植。然后通过对各类型接口相关协议的学习,利用FPGA中的可编程逻辑资源,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分别完成各类接口协议的模块化硬件电路设计、实现和仿真验证。最后,对本文设计的通信控制器进行集成和测试。集成后的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嵌入式多功能可编程通信控制器平台,它主要包括8路RS-232接口、8路RS-485接口、1路K接口、4路音频接口和8路GPIO接口,另外还预留了一些供新设备接入的通用接口。通过分别对该系统平台中的硬件电路、软件驱动和各接口功能进行实际测试,最终验证了本系统平台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曲金秋[8](2019)在《基于图像的跑道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以解决在自主着陆实际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利用摄像头采集跑道图像完成跑道检测的实现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并实现基于图像的跑道检测系统。首先,根据研究内容系统地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用于图像处理的各种嵌入式平台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跑道检测性能的需求下,设计跑道检测系统的总体实现方案。根据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的视觉着陆过程,确定了跑道检测系统由图像采集单元和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组成,设计跑道检测系统的图像预处理系统实现方案和硬件设备的设计方案。其次,根据总体方案实现跑道检测系统的图像预处理系统,为跑道检测算法的实现提供图像流传输通道和预处理系统。介绍ARM+FPGA的片上系统设计流程;分别搭建可编程逻辑系统和基于μC/OS-Ⅲ的软件处理系统;设计具有硬件加速功能的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系统,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并显示图像的图像流传输通道和对跑道图像进行缩比的功能。再次,完成跑道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设计跑道检测系统硬件设备核心板加底板的结构,并将底板的模块划分成电源模块、调试模块、通信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摄像头接口模块;进而按模块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进行单元调试和板级调试,为跑道检测算法提供硬件设备。最后,设计一系列实验对跑道检测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设计图像流传输功能试验,以验证跑道检测系统的图像采集、传输和显示功能;验证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系统的缩比功能和的硬件加速能力;移植跑道检测算法于跑道检测系统,验证其跑道检测功能,确定跑道区域。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本文设计实现的跑道检测系统具有实时采集跑道图像并实现跑道检测的能力。

周戬[9](2017)在《基于嵌入式Linux网络安全文件秒传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凭借着信息实时性和传输高速性等优势与工业系统控制和智能化家电等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网络时代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黑客可以通过破解用户密码或者使用木马攻击等方式在一个对传输的数据不做任何加密处理的网络文件传输系统中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这样的网络文件传输系统对数据的保密性极低,无法保障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对嵌入式环境下网络文件传输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必须尽早提上日程,这不仅仅是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商业、工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本课题在分析众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种类和架构的基础上,挑选出最适合系统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选择OK6410开发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功能框架以及系统基本工作流程。使用交叉开发工具链arm-linux-gcc构建了系统的交叉开发环境。本论文从系统软件需求角度展开,重点研究了以下几部分内容:(1)Linux操作系统移植。配置了U-Boot并将U-Boot移植到OK6410开发板中。采用基于文本模式的菜单型配置方法编译了内核;将内核映像文件移植到开发板中;使用Busybox配置工具构建了根文件系统,并将最小根文件系统采用NFS方式挂载到系统内核中。(2)基于OpenSSL加密传输协议设计。分别基于TCP网络通信协议设计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模型,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文件互传。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OpenSSL的加密传输协议,保障系统文件传输的安全性。(3)线程池优化与MD5码设计。在服务器端设计了线程池优化技术,设置了五个线程处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设计了账号密码验证功能,用户密码验证成功后才可以使用客户端的有效功能。加入MD5码的设计,通过重复下载server文件验证了系统文件的秒传功能。本课题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基本功能已经完善。线程池中5个线程的工作优化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通过多次下载server文件验证了系统文件秒传功能的有效性。

夏杨雄[10](2016)在《电梯多媒体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智能化概念正在从现代消费类电子向传统行业迈进。人们在享受智能化消费类产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希望传统行业迅速跟进,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提供给用户更多、更好的具有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的产品,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便利人们的工作、生活。在分析了现有的电梯多媒体显示系统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的电梯多媒体显示系统,通过改进现有系统存的问题,实现一种具有多协议支持、低功耗、低成本、高稳定性等特点的新显示系统。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支持多种电梯协议的接入,特别是对通信时序具有较高要求的通信协议;如何在需要实现多样化的软件功能的基础上,保证较强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特别是将软件进行平台化,满足各种不同的显示方向、尺寸、协议、输出等需求;如何让用户在资源配置及发布的过程中即可了解到最终的显示效果和性能。针对以上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分别采用以下方法予以解决:双MCU系统设计:以一个功能较单一的低成本MCU配合一个功能强大的高成本MCU,分别搭载一个硬实时系统和一个软实时系统,用以解决实时性需求较高的通信过程和资源需求较高的复杂软件功能之间的冲突,同时实现了通信协议与应用协议的分离,并降低了系统应用与通信协议之间的耦合性。嵌入式软件设计:以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配合看门狗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平台化软件设计:以基于XML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多种软件设计模式相结合的软件框架,实现了软件的平台化,将屏幕显示方向、尺寸、通信协议,显示内容等可变参数通过XML配置,通过工厂方法等设计模式将不同的对象抽象成统一的数据类进行处理,满足系统的配置性和扩展性需求。Qt跨平台设计:以Qt的跨平台特性为基础,将宿主机资源发布软件和目标主机多媒体显示软件核心功能进行提取并统一,实现了核心代码的复用;以Qt的事件处理机制为核心,通过将模拟事件和实际信号抽象成统一的用户事件,实现了资源发布系统的所见即所得功能。通过对实现后的多媒体显示系统进行测试,双MCU系统设计能够满足数据间隔在10ms以内的通信协议需求,在实时显示电梯楼层等信息的基础上,支持1920x1080的高清视频播放,同时支持多路视频输出;嵌入式的软件设计使得系统连续运行80天以上无异常;平台化设计使得系统能够支持采用SPI、CAN、RS485、并口等协议端口的通信协议,支持4.3寸,7.0寸,10.4寸,12.1寸,15.0寸等显示屏,支持HDMI,VGA,LVDS等视频输出接口;Qt的跨平台设计使得用户能够在资源配置时就能了解最终的显示效果,并在配置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

二、嵌入式系统的内核载入过程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嵌入式系统的内核载入过程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为什么要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1.1.2 操作系统移植的目的与必要性
    1.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ThreadX RTOS研究现状
        1.2.2 i.MX处理器研究现状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的主流技术
        1.3.1 Linux移植
        1.3.2 BootLoad选择及对比
        1.3.3 移植方案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开发环境
    2.1 开发平台
    2.2 硬件环境
        2.2.1 i.MX 6Quad处理器
        2.2.2 JLink调试器
    2.3 软件环境
        2.3.1 ThreadX RTOS代码
        2.3.2 固件库代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植方案
    3.1 移植方案综述
    3.2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
        3.2.1 i.MX6Q开发板启动流程
        3.2.2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方案设计
    3.3 固件库移植
        3.3.1 SDK中的文档
        3.3.2 裁剪固件库
        3.3.3 C语言部分移植
        3.3.4 汇编部分移植
    3.4 GUIX移植
        3.4.1 使用guix_medical例程
        3.4.2 使用GUIX Studio更改配置
        3.4.3 添加入ThreadX RTOS工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实现
    4.1 ThreadX RTOS产品介绍
    4.2 ThreadX RTOS工作机制
        4.2.1 初始化
        4.2.2 线程执行
        4.2.3 中断服务例程
        4.2.4 程序定时器
    4.3 软件部分
        4.3.1 源代码
        4.3.2 工程属性
    4.4 硬件部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件库移植实现
    5.1 固件库综述
        5.1.1 什么是固件库
        5.1.2 固件库的优点
    5.2 固件库裁剪
        5.2.1 固件库分析
        5.2.2 固件库裁剪
    5.3 C语言代码移植
        5.3.1 头文件
        5.3.2 armcc兼容GNU C
        5.3.3 修改宏
        5.3.4 设置mmu table
    5.4 汇编代码移植
        5.4.1 ARM汇编语法
        5.4.2 GNU汇编语法
        5.4.3 移植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GUIX移植实现
    6.1 GUIX产品介绍
        6.1.1 GUIX的特性
        6.1.2 GUIX的优点
        6.1.3 GUIX开发工具
        6.1.4 GUIX源代码
    6.2 GUIX Studio的配置
    6.3 GUIX例程移植
        6.3.1 库文件
        6.3.2 头文件
        6.3.3 中断服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驱动编写
    7.1 I2C通信总线驱动
        7.1.1 设备信息及固件库代码分析
        7.1.2 代码实现
    7.2 IPU显示模块驱动
        7.2.1 设备信息及固件库代码分析
        7.2.2 代码实现
    7.3 GT911触屏模块驱动
        7.3.1 硬件分析
        7.3.2 代码实现
        7.3.3 GT911中断配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调试及分析
    8.1 FVP平台调试
        8.1.1 scatterload问题
        8.1.2 应用层GUIX中的问题
    8.2 实机运行
        8.2.1 运行画面
        8.2.2 监控画面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工作总结
    9.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cortexA9.s汇编代码
    附录B I2C驱动代码
        1 bsp_imx6_i2c.h
        2 bsp_imx6_i2c.c
    附录C IPU驱动代码
        1 bsp_imx6_ipu.h
        2 bsp_imx6_ipu.c
    附录D触屏模块驱动关键代码
        1 bsp_imx6_touch.h
        2 bsp_imx6_touch.c
    附录E中断控制器驱动代码
        1 bsp_imx6_touch_eim_int.h
        2 bsp_imx6_touch_eim_int.c
致谢

(2)基于Cortex-A9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简介
    1.3 人脸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
    2.1 硬件平台的介绍
        2.1.1 iTOP-4412开发板简介
        2.1.2 开发板电源及其接口
        2.1.3 显示器的连接
        2.1.4 摄像头的选择及连接
        2.1.5 OTG接口
    2.2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2.2.1 操作系统的选择
        2.2.2 宿主机操作系统的安装
        2.2.3 安装Qt Creator
        2.2.4 交叉编译器的安装
        2.2.5 Qt开发环境搭建
        2.2.6 嵌入式操作系统uboot和内核的编译
        2.2.7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2.2.8 OpenCV的交叉编译与移植
        2.2.9 OpenCV在 Qt Creator中的配置
        2.2.10 OpenCV的移植
        2.2.11 设备驱动的移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
    3.1 人脸检测算法
        3.1.1 人脸检测的主要方法
        3.1.2 Haar特征介绍
        3.1.3 Haar型特征的积分图像的计算
        3.1.4 弱分类器
        3.1.5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强分类器
        3.1.6 强分类器的级联
    3.2 人脸识别算法
        3.2.1 人脸识别的主要方法
        3.2.2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原理
        3.2.3 PCA人脸识别算法的特征训练
        3.2.4 基于Fisher Face的人脸识别算法
        3.2.5 基于LBPH的人脸识别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1 图像采集模块
    4.2 图像类型转换模块
    4.3 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
        4.3.1 图像灰度化
        4.3.2 图像直方图均衡化
        4.3.3 图像尺寸归一化
        4.3.4 图像滤波
    4.4 人脸检测模块
        4.4.1 人脸检测分类器选择
        4.4.2 人脸检测模块实现
    4.5 人脸识别模块
        4.5.1 训练过程
        4.5.2 人脸识别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脸识别系统性能测试
    5.1 人脸检测性能测试
    5.2 人脸识别性能测试
    5.3 系统平台适应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基于Android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的改进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常见瘫痪病因
        1.1.2 肢体运动功能重建方法
    1.2 功能性电刺激
        1.2.1 国内外FES系统发展历程
        1.2.2 FES系统的不足
    1.3 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和结构
第2章 重建系统设计概述
    2.1 微电子神经肌电桥理论基础
    2.2 重建系统硬件架构概述
    2.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2.4 控制系统普通FES模式参数指标
        2.4.1 刺激信号波形
        2.4.2 刺激信号频率
        2.4.3 脉冲宽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建系统硬件设计
    3.1 重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1 探测电路模块
        3.1.2 外设模块
        3.1.3 电源模块
        3.1.4 控制、操作及显示模块
        3.1.5 刺激电路模块
    3.2 控制系统快速开发硬件平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1 嵌入式软件开发概述
    4.2 控制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2.1 处理端开发环境
        4.2.2 主控端开发环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5.1.1 患者身份信息数据库
        5.1.2 患者治疗参数信息数据库
    5.2 普通FES模式功能设计
    5.3 桥接模式功能设计
    5.4 存储重播模式功能设计
    5.5 波形查看功能设计
    5.6 定时/计时功能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制系统测试验证
    6.1 触控操作测试
    6.2 普通FES模式演示
    6.3 桥接模式演示
    6.4 存储重播模式演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总体方案
    2.1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
        2.1.1 系统设计需求
        2.1.2 系统总体方案
        2.1.3 终端总体方案
    2.2 系统关键技术
        2.2.1 物联网技术
        2.2.2 嵌入式系统
        2.2.2.1 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2.2.2.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2.2.2.3 嵌入式驱动
        2.2.3 视频监控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3.2 系统处理器选型
    3.3 微处理器
        3.3.1 Hi3520D处理器
        3.3.2 ARMCortex-A9 处理器子系统
    3.4 视频采集模块
    3.5 存储模块
        3.5.1 内存芯片
        3.5.2 存储器接口
    3.6 电源模块和时钟模块
        3.6.1 电源电路设计
        3.6.2 复位电路设计
        3.6.3 时钟电路设计
    3.7 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
        3.7.1 4G通讯模块设计
        3.7.2 WIFI通讯模块设计
        3.7.3 定位模块设计
    3.8 接口电路设计
        3.8.1 网络接口设计
        3.8.2 USB接口设计
        3.8.3 CAN接口设计
        3.8.4 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3.8.4.1 串口电路设计
        3.8.4.2 JTAG接口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设计架构及工作流程
    4.2 软件环境搭建
        4.2.1 软件平台MPP
        4.2.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4.2.3 Bootloader的移植
        4.2.3.1 U-Boot的启动
        4.2.3.2 U-Boot的移植
        4.2.4 Linux内核配置与移植
        4.2.5 根文件系统构建
        4.2.6 通讯模块的移植
        4.2.6.1 4G模块移植
        4.2.6.2 WIFI模块移植
    4.3 GUI交互设计
        4.3.1 嵌入式平台交互系统
        4.3.2 GUI界面交互
        4.3.3 流媒体服务器
    4.4 视频采集与显示
    4.5 数据通信协议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
    5.1 终端功能测试
    5.2 系统联调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技术研究现状
        1.2.2 视频图像采集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相关概述及开发环境介绍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1.3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2.2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2.2.1 VC++6.0 集成开发环境
        2.2.2 MFC框架
        2.2.3 OpenCV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
    3.1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3.2 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3 硬件结构分析
        3.3.1 硬件组成
        3.3.2 嵌入式处理器
        3.3.3 FLASH存储
        3.3.4 DMA控制器
    3.4 嵌入式软件环境搭建
        3.4.1 Bootloader驱动
        3.4.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3.4.3 U-Boot配置和编译
        3.4.4 Linux内核的配置与移植
        3.4.5 USB摄像头驱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像采集与传输的过程实现
    4.1 嵌入式图像采集设计
        4.1.1 V4L2 接口
        4.1.2 V4L2 图像采集设计
    4.2 H.264 视频编解码研究
        4.2.1 H.264 编码与解码过程
        4.2.2 ARM端 H.264 编码技术实现
        4.2.3 PC端 H.264 解码技术实现
    4.3 视频图像传输模块设计
        4.3.1 相关传输技术
        4.3.2 服务器视频传输实现
    4.4 软件系统开发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VC++的图像处理与结果展示
    5.1 客户端应用软件总体框架
    5.2 客户端视频图像接收与显示
    5.3 客户端图像处理
        5.3.1 图像灰度化处理
        5.3.2 图像旋转处理
        5.3.3 图像边缘检测
        5.3.4 形态学梯度处理
        5.3.5 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
        5.3.6 图像人脸检测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网络连接功能测试
        5.4.2 监听状态下ARM端性能测试
        5.4.3 数据采集传输状态下ARM端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植物表型信息检测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光谱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1.4 基于HSV色彩模型的颜色特征值提取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数据采集仪器
        2.2.1 手持式叶片面积测量仪CI-203
        2.2.2 叶绿素测量仪SPAD
        2.2.3 JVL250影像测量仪
        2.2.4 三星安卓相机Galaxy Camera EK-GC100
        2.2.5 富士FinePix REAL 3D W3
    2.3 数据预处理方法
    2.4 预测模型建模方法
    2.5 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植物表型信息检测
        2.5.1 嵌入式系统硬件部分
        2.5.2 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
        2.5.3 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2.6 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工具和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的籽粒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室内的籽粒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内容
    3.3 CM-Watershed籽粒信息快速提取算法设计
        3.3.1 CM-Watershed背景分离算法
        3.3.2 CM-Watershed籽粒中心标定算法
        3.3.3 CM-Watershed轮廓分割算法
    3.4 实验及结果
    3.5 籽粒表型信息提取装置的设计
    3.6 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高精度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室内高精度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
    4.3 室内高精度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测量系统软、硬件选型
    4.4 室内高精度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测量算法设计
        4.4.1 中值滤波
        4.4.2 Minlabel算法
    4.5 测量仪器开发及精度检验
        4.5.1 精确度检验
        4.5.2 相关仪器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外便携式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5.1 前言
    5.2 研究室外便携式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的技术路线
    5.3 检测算法设计
        5.3.1 查找参照物的轮廓
        5.3.2 分离所有叶片的轮廓
    5.4 检测软件开发及界面设计
    5.5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外高通量的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室外高通量叶片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内容
    6.3 双目视觉相机标定
        6.3.1 双目相机采集图像
        6.3.2 标定的三种重要坐标系
        6.3.3 重要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
        6.3.4 相机标定的原理及实现
    6.4 双目视觉图像立体校正
    6.5 双目视觉图像立体匹配
        6.5.1 立体匹配概述
        6.5.2 立体匹配算法
        6.5.3 立体匹配实现
    6.6 双目视觉三维重建
    6.7 双目视觉测量叶片表型参数的方法
    6.8 双目视觉误差分析
    6.9 软件实现
        6.9.1 软件功能分析
        6.9.2 软件界面设计
        6.9.3 软件执行流程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室外叶片氮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7.1 前言
    7.2 室外叶片氮含量快速检测的研究方案
    7.3 检测的关键技术及实现
        7.3.1 HSV_CAM采集图像方法
        7.3.2 HSV_CAM目标定位方法
        7.3.3 HSV_CAM图像色彩校正
        7.3.4 HSV_CAM图像分割
        7.3.5 HSV_CAM颜色特征值提取
    7.4 建立植物叶片氮含量检测模型
        7.4.1 建立数学模型
        7.4.2 植物叶片SPAD值采集
        7.4.3 误差分析
    7.5 氮含量检测软件设计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嵌入式多功能可编程通信控制器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难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通信控制器方案及主要技术原理
    2.1 通信控制器整体方案
        2.1.1 核心板方案
        2.1.2 接口板方案
    2.2 GPMC原理
    2.3 UART协议原理
    2.4 K接口规范及主要技术原理
        2.4.1 比特交织技术原理
        2.4.2 同步技术原理
        2.4.3 HDLC原理
        2.4.4 CRC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控制器系统相关配置及软件设计
    3.1 GPMC配置
    3.2 FPGA驱动设计
        3.2.1 字符设备驱动架构及原理
        3.2.2 FPGA平台驱动实现
    3.3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控制器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
    4.1 通信控制器系统FPGA顶层设计
    4.2 GPMC总线接口设计
    4.3 UART协议设计
        4.3.1 顶层模块
        4.3.2 发送模块
        4.3.3 接收模块
    4.4 K接口协议设计
        4.4.1 顶层模块
        4.4.2 接收和同步模块
        4.4.3 信令沟通模块
        4.4.4 发送模块
        4.4.5 CRC校验模块
        4.4.6 HDLC帧封装模块
        4.4.7 HDLC帧解封装模块
    4.5 音频接口设计
    4.6 GPIO接口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控制器系统的集成与测试
    5.1 系统平台概述
    5.2 硬件电路测试
    5.3 驱动程序测试
    5.4 各接口功能测试
        5.4.1 RS-232 接口测试
        5.4.2 RS-485 接口测试
        5.4.3 K接口测试
        5.4.4 音频接口测试
        5.4.5 GPIO接口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图像的跑道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定翼无人机的自主着陆
        1.2.2 面向自主着陆的跑道检测系统
        1.2.3 基于图像的跑道检测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跑道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架构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总体架构
    2.2 相关组件分析
        2.2.1 图像采集单元
        2.2.2 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
    2.3 跑道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3.1 跑道检测系统各组件选型
        2.3.2 跑道检测系统方案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系统的实现
    3.1 ARM+FPGA的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3.2 基于Vivado的可编程逻辑系统搭建
        3.2.1 IP核设计
        3.2.2 模块互联方法
        3.2.3 可编程逻辑系统数据观测与分析
    3.3 基于SDK的软件处理系统搭建
        3.3.1 μC/OS-Ⅲ内核的载入和配置
        3.3.2 模块化程序设计
    3.4 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系统设计
        3.4.1 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系统构成
        3.4.2 可编程逻辑系统设计
        3.4.3 软件处理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跑道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4.1 跑道检测系统硬件实现方案设计
        4.1.1 结构设计
        4.1.2 模块划分
    4.2 跑道检测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
        4.2.1 电源模块设计
        4.2.2 调试模块设计
        4.2.3 通信模块设计
        4.2.4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2.5 摄像头接口模块设计
        4.2.6 底板电路图
    4.3 印制电路板设计
    4.4 跑道检测系统硬件调试
        4.4.1 单元调试
        4.4.2 板级调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跑道检测系统实验验证
    5.1 跑道检测系统实验环境
    5.2 跑道图像模拟
    5.3 跑道检测算法
    5.4 图像传输功能验证
    5.5 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系统功能验证
    5.6 跑道检测功能实验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嵌入式Linux网络安全文件秒传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秒传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2.2 秒传系统硬件平台资源选择
    2.3 秒传系统总体软件架构设计
    2.4 秒传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inux操作系统移植
    3.1 在OK6410开发板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3.2 交叉开发环境配置
    3.3 U-Boot移植实现
        3.3.1 U-Boot工作模式与工作流程
        3.3.2 U-Boot编译与移植
    3.4 Linux内核移植实现
    3.5 根文件系统制作实现
        3.5.1 建立根文件系统目录与文件
        3.5.2 挂载根文件系统到内核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安全文件秒传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4.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4.2 网络安全文件传输子系统设计
        4.2.1 未加密网络文件传输子系统设计
        4.2.2 OpenSSL加密传输机制
        4.2.3 加密传输优化
    4.3 账号管理子系统设计
    4.4 文件秒传功能设计
        4.4.1 线程池优化设计
        4.4.2 MD5码实现文件秒传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性能测试
    5.2 测试结果分析
        5.2.1 系统安全传输协议分析
        5.2.2 MD5码实现秒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电梯多媒体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物联网的发展及现状
        1.1.2 嵌入式的发展及现状
        1.1.3 电梯显示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结构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分析
    2.2 系统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转换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1 软硬件开发平台的分析与选取
    3.2 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2.1 协议接收模块设计
        3.2.2 协议解析模块设计
        3.2.3 协议封包模块设计
        3.2.4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2.5 协议转发模块设计
    3.3 子系统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发布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的分析与选取
    4.2 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2.1 用户界面模块设计
        4.2.2 资源配置模块设计
        4.2.3 资源预览模块设计
        4.2.4 资源发布模块设计
    4.3 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显示控制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5.1 软硬件开发平台的分析与选取
    5.2 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5.2.1 事件管理模块设计
        5.2.2 资源管理模块设计
        5.2.3 音视频管理模块设计
        5.2.4 显示管理模块设计
        5.2.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
    6.2 对比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嵌入式系统的内核载入过程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D]. 郭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Cortex-A9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D]. 俞金山.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Android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的改进及控制[D]. 郭诗雨. 东南大学, 2019(06)
  •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D]. 黄秦. 东南大学, 2019(06)
  • [5]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谢海海. 长安大学, 2019(07)
  • [6]植物表型性状参数快速检测研究[D]. 张德荣. 浙江大学, 2019
  • [7]嵌入式多功能可编程通信控制器系统研发[D]. 柯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8]基于图像的跑道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曲金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9]基于嵌入式Linux网络安全文件秒传系统的设计[D]. 周戬.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10]电梯多媒体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夏杨雄.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嵌入式系统内核加载过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