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早熟的新葡萄品种 - 90-1

非常早熟的新葡萄品种 - 90-1

一、极早熟葡萄新品种——90-1(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明,邵建辉,曹慧玲,王淼,朱怡凡,朱书生,何霞红,马春花[1](2021)在《引种无核葡萄在昆明地区的表现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文中认为为丰富昆明地区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多样性,对17个引种无核葡萄品种在昆明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17个品种的熟性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5类,植株长势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着良好的选择潜力;(2) 17个品种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介于13.43%~43.49%,其中百粒重和单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3)可将成熟时的17个品种的果实色泽分为4类,即黄绿色、粉红色、红色和蓝墨色,可滴定酸TA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4)各品种的穿刺力(Fsk)介于2.38~5.65 N,穿刺能量(Wsk)介于4.24~13.35 mj,不同品种在硬度和口感上存在较大变异;(5)通过建立无核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到17个品种的优良度排序,筛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是‘美丽无核’‘紫甜无核’和‘郑果大无核’,最差的品种是‘希姆劳特’‘康能无核’‘金星无核’,同时可将17个品种聚为6类,较好地区分开了不同优良度的品种。

郑妮[2](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曹玥华[3](2019)在《‘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夏黑’原产于日本,是以巨峰为母本,无核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三倍体早熟无核葡萄品种,其果实品质优、无核、丰产性好,商品性佳、口感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在全国大部分葡萄产区都有种植。2008年在金华市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现‘夏黑’早熟芽变株系,芽变株系葡萄穗形美、果粒着色早,成熟时间比‘夏黑’提早7-10天,成熟度高,果实着色均匀呈蓝黑色,品质优良,有更高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本试验以‘夏黑’芽变株系(‘天工墨玉’)为材料,与‘夏黑’葡萄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分子辅助鉴定以及探究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并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鉴定‘天工墨玉’与‘夏黑’在转录组水平的差异,为葡萄新品种认定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1)植物学性状方面,‘天工墨玉’与‘夏黑’葡萄区别表现在嫩梢叶片颜色、幼嫩叶片绒毛上,‘天工墨玉’的嫩梢叶淡红褐色(五叶期,‘夏黑’红褐色),幼叶背部绒毛疏(‘夏黑’中等密)。(2)果实经济性状方面,同一时期‘天工墨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夏黑’,完全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3%,两个品种完全成熟时果实品质差异不显着。(3)物候期方面,‘天工墨玉’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成熟。(4)生长结果习性方面,芽变株系的花芽分化较好,萌芽率和结果枝率略高于‘夏黑’葡萄,差异不显着。(5)抗病性方面,‘天工墨玉’抗酸腐病、灰霉病、霜霉病、枝干溃疡病能力较‘夏黑’强。2.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对‘夏黑’早熟芽变和‘夏黑’葡萄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测量了相关指标,包括平均单粒质量、平均纵径、平均横径、果皮花色苷、酸类物质、糖类物质、总糖、可滴定酸、果实中的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来看,两者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天工墨玉’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总糖在整个发育期含量基本都高于’夏黑’葡萄,升糖速度快;‘天工墨玉’的苹果酸、酒石酸、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转色后迅速下降且其含酸量大部分都低于‘夏黑’,可滴定酸含量比‘夏黑’提早一周开始下降,降酸速度快;果实中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天工墨玉’的降幅要小于‘夏黑’葡萄,发育初期含量低于‘夏黑’,成熟期略高于‘夏黑’;‘天工墨玉’葡萄转色期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同一时期两者果皮花色苷含量差异极显着。3.分子辅助鉴定I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利用ISSR引物对‘天工墨玉’和‘夏黑’DNA进行扩增,根据多态性筛选出26条ISSR引物及7对引物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材料扩增出的等位基因带型完全一致,说明‘天工墨玉’与‘夏黑’遗传背景非常相近。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在19条染色体上筛选出了40对稳定性好且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结果表明,引物E10扩增的条带不一致,表明二者存在差异条带,说明二者在基因组DNA水平存在差异。4.RNA-seq鉴定应用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天工墨玉’与‘夏黑’果实5个发育期(花后2周、4周、5周、8周、10周)的RNA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发育期不同,存在一定量的相关差异基因。

竺啸恒[4](2018)在《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文中研究指明‘11-06-25’(暂定名)是在‘三本提’葡萄上发现的早熟芽变,其成熟期较母树提早约10 d,在浙江省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可在6月中旬成熟上市,与‘夏黑’葡萄的芽变‘早夏无核’相近。而且,‘11-06-25’在果实品质方面全面优于‘早夏无核’,是我省极早熟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资源,完成其品种选育过程、登记和推广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价值。本研究以‘11-06-25’、‘早夏无核’、‘三本提’、‘夏黑’等葡萄品种为试材,鉴定‘11-06-25’与各葡萄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差异,和主要生物学及农艺性状。探索了‘11-06-25’和相关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积累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于‘11-06-25’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明确了‘11-06-25’是‘三本提’葡萄的芽变,‘11-06-25’改变了35个位点中2个位点的遗传物质,与‘早夏无核’的遗传本质存在差异,在Vr ZAG15、Vr ZAG64、VMC4A1、VMC9A2.1等4个位点上表现出的带型不同,由此推断‘11-06-25’和‘早夏无核’是两个不同的葡萄品系。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三本提’与‘夏黑’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2、‘11-06-25’的形态学特征与‘三本提’、‘夏黑’和‘早夏无核’相近,生长结实能力强于‘早夏无核’和‘夏黑’,抗病性好;物候期与‘早夏无核’基本一致,成熟期较‘三本提’和‘夏黑’提早约10 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着色程度和香气物质含量均全面优于‘早夏无核’,在着色方面较‘夏黑’更好,在香气风味方面较‘三本提’和‘夏黑’更佳。3、‘11-06-25’果实生长发育期持续约60 d,可分为第一快速生长期、停滞期和第二快速生长期,其中停滞期处于花后21-28 d之间,持续时间较短且不明显。从花后28 d起进入第二快速生长期,果实开始着色、变软,伴随着糖分的迅速积累和酸的降解。‘11-06-25’果实发育进程与‘早夏无核’基本一致,着色较母树‘三本提’提早约1周,成熟提早约10 d。‘11-06-25’果实在糖分和果皮花青苷的积累速率上始终快于‘早夏无核’,具有更为优良的品质。4、使用GA3和CPPU对果穗进行处理能明显改善‘11-06-25’果粒小、果穗松散等问题,并显着增加单果重和果实硬度,同时还能提高果实中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CPPU对‘11-06-25’果实膨大的效果较好,但是会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着色期推迟,并影响着色程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生产上建议在盛花后5-6 d使用50 mg/L乳油剂型赤霉酸进行膨大处理。

白世践,李超,李欢,赵荣华,陈光,王爱玲,蔡军社[5](2016)在《8个无核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的栽培特性与品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丰富当地葡萄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方法】2010-2014年对月光无核、丽红宝、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早康宝、爱神玫瑰、寒香蜜、粒粒特8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各葡萄品种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葡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8个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同时对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抗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栽培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寒香蜜、丽红宝生长势较强,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爱神玫瑰生长势较弱;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以粒粒特、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丽红宝较好,早康宝、寒香蜜、爱神玫瑰较差;丰产性以丽红宝、爱神玫瑰、早康宝、瑞都无核怡较好,月光无核、瑞锋无核较差;抗病性以丽红宝、瑞锋无核、寒香蜜较好,早康宝最差。【结论】从综合表现来看,丽红宝和瑞都无核怡适宜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发展,粒粒特、寒香蜜、爱神玫瑰可考虑适当发展,早康宝、瑞锋无核、月光无核不适宜在该地区露地栽培。

郭明晓[6](2014)在《葡萄早熟芽变的主要生理特性、解剖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研究》文中提出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葡萄栽培以中熟为主,早熟和晚熟品种较少。‘峰早’和‘洛浦早生’葡萄分别是‘巨峰’和‘京亚’的早熟芽变,与亲本相比芽变的成熟期分别提早了30d和20d左右。早熟葡萄品种将推动葡萄种植结构的调整,将对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早熟芽变与其亲本果实发育、色素含量及果实发育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观测芽变材料气孔、叶梢端组织的变化,并对四个品种分别来自LⅡ层和LⅠ+LⅡ层的DNA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分析。以期了解葡萄早熟芽变与其亲本果实发育过程的差异,探讨葡萄早熟芽变发生机理,为早熟芽变品种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四个葡萄品种的生长发育呈现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基本为双‘S’型。花后20-40d,‘巨峰’和‘京亚’的纵径大于相应芽变品种‘峰早’和‘洛浦早生’,并在花后30d达到极显着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芽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快速积累时期均早于其亲本。2.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而花青苷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是先下降再升高。在果实成熟期,‘巨峰’果皮中叶绿素含量高于‘峰早’,并达到显着水平,而花青苷含量低于‘峰早’,这种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AL和CHI活性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果实的成熟期,两个芽变品种中PAL酶活性高于亲本,并达到显着水平。3.在四个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芽变与亲本间LOX的活性差异不大。亲本的果胶甲酯酶(PE)活性变化呈现出双峰曲线,而早熟芽变品种都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曲线。花后40d开始,‘峰早’和‘洛浦早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迅速升高,活性和增长速率均大于其亲本,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在此期间,与亲本品种相比,PG酶加快了芽变品种的成熟软化,这可能是芽变比亲本早熟的原因之一。芽变和亲本中,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的变化趋势与PG酶和PE酶均不同。4.对叶片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存在着差异,亲本的上表皮厚度均大于芽变,下表皮厚度则相反,但差异都不显着。‘巨峰’和‘峰早’的气孔密度差达到极显着水平。芽变品种LⅠ和LⅡ层细胞的长和宽都大于各自的亲本品种,但LⅠ层差异不显着,LⅡ层达到了极显着差异。说明‘峰早’和‘洛浦早生’的叶片和梢端组织的LⅠ层细胞未发生变异,LⅡ层细胞发生了变异。5.本研究中采用的SSR标记14对引物中,12对引物的结果表明,‘峰早’的LⅡ层发生了变异,但只有10对引物的结果证明,LⅠ+LⅡ层发生了变异。VVMD28和VMC5G6-1这两对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LⅡ层发生了变异,LⅠ+LⅡ层无变异,说明LⅠ层可能没有发生变异。对于‘洛浦早生’7对引物的结果证明是LⅡ层发生了变异,3对引物证明,LⅠ+LⅡ层发生了变异。而VVS2、VRZAG79和VMC5G6-1这三对引物扩增的结果表明,LⅡ层发生了变异,LⅠ+LⅡ层无变异,说明LⅠ层可能没有发生变异。说明‘峰早’和‘洛浦早生’的LⅡ层发生了变异,LⅠ层可能没有发生变异。

李秀珍,张国海,李学强,郭大龙,刘崇怀[7](2014)在《早熟葡萄新品种——‘峰早’的选育》文中提出早熟葡萄新品种‘峰早’是‘巨峰’的芽变。该品种果穗圆锥形,穗形中大,平均穗质量500 g;果粒圆形,平均单粒质量9.012.0 g,果皮紫红色;果粉厚;果皮厚;果肉较硬,味甜,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在河南省洛阳地区,浆果7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巨峰’早30 d左右,浆果发育期约47 d。

陶然,王晨,房经贵,上官凌飞,冷翔鹏,张彦苹[8](2012)在《我国葡萄育种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近60年来育成的优良葡萄品种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这些葡萄品种的选育方法、亲本来源类型及其利用等,展望了今后葡萄育种的方向。

张国海[9](2010)在《两个早熟葡萄芽变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分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材’98-2’(Vitis vinifera cv.98-2)和‘洛浦早生’(V.vinifera cv. Luopuzaosheng)为河南科技大学园艺系分别从‘巨峰’(V.vinifera cv. Kyoho)和‘京亚’(V.vinifera cv. Jingya)中选育的早熟葡萄芽变新品种(系)。本研究对‘98-2’和‘洛浦早生’与其亲本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果实成熟过程中矿质元素、激素、糖、酸的变化以及分子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芽变品种(系)与亲本上述特性的差异,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通过对芽变品种(系)与其亲本的诸多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两个芽变品种(系)在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物候期、果穗及果粒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以果实成熟期差异较为明显。果实发育期,‘98-2’比‘巨峰’少36 d左右,‘洛浦早生’比‘京亚’少20 d左右。2.果实发育期间矿质元素变化研究表明,在幼果期果实中除Ca外,其它元素的含量均是‘巨峰’高于‘98-2’;‘洛浦早生’除Fe、Zn、N、P、K等矿质元素外,其余均高于‘京亚’。此后,随着幼果的快速增大,因稀释作用,使多数矿质元素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迅速膨大期后,只有Mn元素出现一个较大值,其它大多数矿质元素平稳递减。在果实成熟时,‘98-2’果实中Zn、Ca、Mg、P、K、元素的含量高于‘巨峰’,其余则为巨峰高于‘98-2’;而‘洛浦早生’除Cu、Zn、Mg、P元素外,其余均是‘京亚’为高。3.果实发育期果肉中IAA、GA3、ZR、ABA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是一个单峰曲线,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开始前后即花后30 d或40 d达到较大值,但较大值出现时期与成熟期早晚无关。果皮中IAA、GA3、ZR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有一明显的较大值,两个芽变品种(系)的较大值均低于亲本,且较大值出现时间可能与成熟期早晚有关;果皮中ABA含量‘98-2’高于‘巨峰’,‘洛浦早生’其含量低于‘京亚’,果皮中ABA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含量较高,但成熟期不同的品种高含量ABA所持续的时间不同。4.果实发育期除蔗糖外,果肉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变化‘98-2’与‘巨峰’有差别,‘洛浦早生’和‘京亚’相似。‘巨峰’果肉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在花后40 d前增加缓慢,以后则迅速增加直到果实成熟:‘98-2’和‘京亚’分别在花后50 d、‘洛浦早生’在花后40 d以后果肉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开始降低直到果实成熟,但‘洛浦早生’果实发育后期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均高于‘京亚’果皮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变化‘98-2’、‘巨峰’、‘洛浦早生’、‘京亚’相似。花后30 d内4个品种果皮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变化不大,以后则逐渐上升直到果实成熟,且在果实成熟时芽变品种(系)果皮中果糖、葡萄糖及总糖的含量均低于亲本。果实发育期转化酶均在果实糖分开始快速积累前后活性达到最大,‘洛浦早生’与‘京亚’变化较一致,而‘98-2’与‘巨峰’差别较大。5.无论芽变品种(系)和亲本,果实中酸的含量均以酒石酸、苹果酸最多,柠檬酸次之,草酸最低。果肉中4个品种苹果酸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逐渐上升,在果实发育中期上升到较大值,成熟期则下降,且芽变品种(系)的苹果酸含量均低于亲本;而果皮中苹果酸含量只有‘98-2’前期高于亲本,其余则和果肉的变化趋势一样。果肉、果皮中的酒石酸含量,在生长至成熟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且芽变品种(系)酒石酸含量均低于亲本。果肉中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变化趋势相似,果皮中则与酒石酸相似。6.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两个芽变品种(系)与亲本的DNA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S56的PCR产物中条带1300 bp在‘98-2’中出现,而‘巨峰’中没有出现,S234的PCR产物中条带950 bp只在‘京亚’中出现,而‘洛浦早生’中出现条带1320 bp。利用SSR标记,引物VRZAG25和VVS2分别在巨峰及其芽变98-2,京亚及其芽变洛浦早生的PCR产物中出现510bp和290bp的差异条带。从分子证据上表明它们是不同的品种,证明了它们具有芽变关系的可能。7.‘98-2’、‘巨峰’、‘京亚’与‘洛浦早生’的花粉粒形态相似;只是‘98-2’较细长,‘巨峰’较粗短;‘京亚’与‘98-2’、‘洛浦早生’的花粉形状也略有不同。花粉的萌发率‘98-2’低于‘巨峰’,‘京亚’高于‘洛浦早生’。8.‘98-2’与‘巨峰’的POD同工酶谱存在差异,‘98-2’与‘巨峰’相比多了一条P3带而少了一条P6带,而且P4、P5为强带。表明‘98-2’和‘巨峰’不是同一种种质,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而‘洛浦早生’和‘京亚’的同工酶谱完全相同。

张小军[10](2009)在《梨极早熟突变体的AFLP分析》文中指出梨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选育极早熟优良品种已成为当前梨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梨极早熟芽变品种六月酥是一种新的梨种质资源,对早熟梨的育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六月酥及其对照早酥梨为材料,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梨极早熟性进行分析,从DNA水平上寻找早酥梨和六月酥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极早熟梨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FLP技术体系的优化建立了梨叶片高质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本研究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所提DNA的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OD260/OD280的比值均为1.8~2.0,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续AFLP反应正常,此方法提取的梨成熟叶片基因组总DNA完全适于AFLP分析。从酶切连接时间、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MseⅠ的用量、模板DNA用量、连接产物和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等方面设定梯度,通过优化酶切连接反应、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合本试验研究材料的AFLP实验体系和反应条件。同时还对银染体系做了优化,使显影效果更为理想。(2)梨极早熟性AFLP分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梨极早熟芽变及其母株进行了研究,64对AFLP引物中47对检测出DNA分子的多态性,产生1931条清晰谱带,多态性位点101个,多态性9.94%,相似性系数为94.76%,差异片段主要集中在200~900bp之间。研究表明极早熟芽变和对照之间的变异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其中一些可能与梨极早熟性状的基因有关。(3)差异片段克隆及测序将引物组合E4/M1和E4/M7扩增的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分析,差异片段E4/M7-344同拟南芥等物种相似区域的共同特征是编码DNA聚合酶I;E4/M1-324与拟南芥、无花果、葡萄等的叶绿体基因相关,与葡萄NADH脱氢酶的表达调控有关,NADH在植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中起电子传递作用。本研究为后续运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研究梨极早熟突变机理打下了基础,为梨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依据。

二、极早熟葡萄新品种——90-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早熟葡萄新品种——90-1(论文提纲范文)

(1)引种无核葡萄在昆明地区的表现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物候期和生长、结实特性对比分析
    2.2 供试品种基本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2.3 供试品种着色和成熟指标对比分析
    2.4 供试品种物性指标对比分析
    2.5 17个无核葡萄品种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2.5.1 品质指标主成分因子的确定
        2.5.2 17个无核葡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评价
    2.6 17个无核葡萄品种的聚类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1.2 杂交育种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育种目标
        1.2.4 亲本选择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1.3.1 成熟期
        1.3.2 果实大小
        1.3.3 果皮性状
        1.3.4 果实糖酸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1.3.6 种子数
    1.4 综合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层次分析法
        1.4.3 优劣解距离法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主要内容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1 试验地点
        3.1.2 实验材料
        3.1.3 亲本材料概况
    3.2 果实品质测定
        3.2.1 成熟期
        3.2.2 果实大小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3.2.6 种子数
    3.3 遗传力的计算
    3.4 综合评价方法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5.1.7 优株的筛选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 葡萄果实营养成分的研究
    2 研究进展
        2.1 我国葡萄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2.2 葡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2.2.1 形态学鉴定
        2.2.2 孢粉学鉴定
        2.2.3 同工酶鉴定
        2.2.4 分子标记鉴定法
        2.3 葡萄芽变机制的研究
        2.3.1 果皮和果实颜色的变异
        2.3.2 成熟期变异
        2.3.3 果型变异
        2.4 RNA-seq技术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方法
        1.3.1 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1.3.2 果实经济性状的测定
        1.3.3 物候期的调查
        1.3.4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1.3.5 抗病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工墨玉’植物学性状描述
        2.2 ‘天工墨玉’和‘夏黑’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2.2.1 物候期比较
        2.2.2 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2.2.3 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2.2.4 抗病性比较
    3 讨论
第三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葡萄的果实发育期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1.2.2 果实糖与有机酸的测定
        1.2.3 酚类物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发育期生长发育的变化
        2.2 果实发育期糖组分的变化
        2.3 果实发育期有机酸的变化
        2.4 果实发育期总酚、黄酮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2.5 果实发育期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果实生长
        3.2 果实糖
        3.3 果实有机酸
        3.4 果皮花色苷
第四章 ‘天工墨玉’与‘夏黑’的分子辅助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1.2.2 PCR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2.3 ISSR引物扩增与琼脂糖凝胶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分析
        2.2 SSR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果实发育的转录组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RNA提取与RNA-seq测序
        1.3 实时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seq数据评价
        2.2 差异基因分析
        2.3 GO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
        2.4 实时定量PCR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课题提出
    2 我国葡萄芽变选种研究进展
        2.1 芽变选种的概念
        2.2 芽变的发生
        2.3 葡萄芽变性状
        2.3.1 果色变异
        2.3.2 成熟期变异
        2.3.3 植株形态变异
        2.4 葡萄芽变选种概况
        2.5 芽变的鉴定方法
        2.5.1 形态学鉴定
        2.5.2 细胞学鉴定
        2.5.3 同工酶鉴定
        2.5.4 分子标记鉴定
    3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11-06-25’的遗传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DNA提取
        1.3 引物选择与PCR扩增
        1.4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毛细管电泳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DNA提取及检测
        2.2 PCR扩增结果及引物多态性分析
        2.3 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11-06-25’主要生物学和农艺性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形态学特性调查
        1.2.2 生物学特性调查
        1.2.2.1 物候期调查
        1.2.2.2 成花及结实性调查
        1.2.2.3 抗病性调查
        1.2.3 果实品质性状测定
        1.2.4 果皮花青苷的提取与测定
        1.2.5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提取及测定
        1.2.6 挥发性香气物质的萃取及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2.2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2.2.1 物候期比较
        2.2.2 生长结实能力比较
        2.2.3 抗病性比较
        2.3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比较
        2.4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和含量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11-06-25’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积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
        2.2 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
        2.2.1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变化
        2.2.2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2.3 各品种果实着色和软化过程
    3 讨论
        3.1 ‘11-06-25’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3.2 ‘11-06-25’的性状变异
    4 小结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外观的影响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处理效果上的差异
    4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8个无核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的栽培特性与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方法
        1.2.1 物候期观察
        1.2.2 生长结果特性观测
        1.2.3 品质性状测定
        1.2.4 葡萄发病情况调查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葡萄品种的主要物候期
    2.2 各葡萄品种的生长特性
    2.3 各葡萄品种的结果习性
    2.4 各葡萄品种的果实性状
        2.4.1 果穗及果粒外观性状
        2.4.2 果粒大小和果皮、残核性状
        2.4.3 果实硬度和营养品质、风味性状
        2.4.4 果实干质量和香味性状
    2.5 各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2.5.1 评价因子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
        2.5.2 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比较
    2.6 各葡萄品种丰产性的比较
    2.7 各葡萄品种的抗病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6)葡萄早熟芽变的主要生理特性、解剖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芽变选种研究进展
    1.3 果实成熟过程中糖含量变化研究进展
    1.4 果实着色研究进展
    1.5 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研究进展
        1.5.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酶)
        1.5.2 果胶甲酯酶(PE 酶)
        1.5.3 脂氧合酶(LOX 酶)
        1.5.4 β-半乳糖苷酶(β-Gal 酶)
    1.6 叶片和梢端组织结构的变化
    1.7 葡萄 SSR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果实动态发育的变化
        2.2.2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2.3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测定
        2.2.4 花色素、类黄酮、总酚的提取与测定
        2.2.5 果皮中 PAL 和 CHI 酶活性测定
        2.2.6 成熟软化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2.2.7 叶片和梢端组织结构的测定
        2.2.8 SSR 分子标记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果实的动态变化
    3.2 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3.3 果皮中 PAL 酶和 CHI 酶活性测定
    3.4 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3.5 果皮中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3.6 成熟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3.6.1 果肉中 PG 酶活性变化
        3.6.2 果肉中 PE 酶活性变化
        3.6.3 果肉中 LOX 酶活性变化
        3.6.4 果肉中β-Gal 酶活性变化
    3.7 叶片和梢端组织的变化
        3.7.1 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密度
        3.7.2 叶片组织结构比较
        3.7.3 梢端细胞大小比较
        3.7.4 SSR 结果分析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果实着色差异性
    4.2 果实成熟软化相关酶
    4.3 叶片和梢端组织的变化
    4.4 SSR 分子标记
    4.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早熟葡萄新品种——‘峰早’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2.2 果实经济性状
    2.3 生长结果习性
    2.4 物候期
    2.5 扦插、嫁接对比试验
    2.6 适应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园地建立
    3.2 肥水管理
    3.3 病虫害防治
4 应用前景

(8)我国葡萄育种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所育葡萄优良品种的基本情况
2 葡萄育种情况分析
    2.1 实生选种
    2.2 杂交育种
    2.3 芽变选种
    2.4 人工诱变育种
    2.5 生物技术育种
3 重要葡萄品种亲本来源类型及育种效果评价
    3.1 重要葡萄品种亲本来源和利用
    3.2 抗性材料的利用
    3.3 品种结构及应用情况
4 总结与展望

(9)两个早熟葡萄芽变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葡萄芽变品种选育与利用
        1.2.1.1 国外葡萄芽变品种选育与利用
        1.2.1.2 国内葡萄芽变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1.2.2 果实生育期矿质元素的变化
        1.2.3 果实生育期激素的变化
        1.2.3.1 赤霉素类(GA)
        1.2.3.2 生长素类(IAA)
        1.2.3.3 细胞分裂素类
        1.2.3.4 脱落酸(ABA)
        1.2.3.5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2.4 果实生育期有机酸的变化
        1.2.4.1 有机酸的种类和分布
        1.2.4.2 有机酸的代谢
        1.2.5 果实生育期糖的变化
        1.2.5.1 糖的种类和分布
        1.2.5.2 糖的代谢
        1.2.6 葡萄芽变的孢粉学、同工酶及分子标记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芽变品种(系)与其亲本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比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2.1.2.2 果实生长动态的测定
        2.1.2.3 平均单粒重的测定
        2.1.2.4 可溶性固性物、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2.1.2.5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2.1.2.6 烯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98-2’和‘巨峰’的主要性状
        2.2.1.1 ‘巨峰’的主要性状
        2.2.1.1.1 植物学特征
        2.2.1.1.2 果实经济性状
        2.2.1.1.3 生长结果习性
        2.2.1.1.4 物候期
        2.2.1.2 ‘98-2’的主要性状
        2.2.1.2.1 植物学特征
        2.2.1.2.2 果实经济性状
        2.2.1.2.3 生长结果习性
        2.2.1.2.4 物候期
        2.2.2 ‘洛浦早生’和‘京亚’的主要性状
        2.2.2.1 ‘京亚’的主要性状
        2.2.2.1.1 植物学特征
        2.2.2.1.2 果实经济性状
        2.2.2.1.3 生长结果习性
        2.2.2.1.4 物候期
        2.2.2.2 ‘洛浦早生’的主要性状
        2.2.2.2.1 植物学特征
        2.2.2.2.2 果实经济性状
        2.2.2.2.3 生长结果习性
        2.2.2.2.4 物候期
        2.2.3 果实生长动态的变化
        2.2.4 果实中可溶性固性物、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2.2.5 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2.2.6 果实发育过程中乙烯释放、呼吸速率的变化
        2.2.6.1 果实发育过程中乙烯释放的变化
        2.2.6.1.1 果穗轴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2.2.6.1.2 果粒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2.2.6.2 果实发育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
        2.2.6.2.1 果穗轴呼吸速率的变化
        2.2.6.2.2 果粒呼吸速率的变化
    2.3 讨论
第三章 果实发育期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果实中Cu、Mn、Fe、Zn含量的变化
        3.2.1.1 果实中Cu含量的变化
        3.2.1.2 果实中Mn含量的变化
        3.2.1.3 果实中Fe含量的变化
        3.2.1.4 果实中Zn含量的变化
        3.2.2 果实中Ca、Mg含量的变化
        3.2.2.1 果实中Ca含量的变化
        3.2.2.2 果实中Mg含量的变化
        3.2.3 果实中N、P、K含量的变化
        3.2.3.1 果实中N含量的变化
        3.2.3.2 果实中P含量的变化
        3.2.3.3 果实中K含量的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果实生育期果实中激素的变化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葡萄果肉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4.2.1.1 葡萄果肉中IAA含量的变化
        4.2.1.2 葡萄果肉中GA_3含量的变化
        4.2.1.3 葡萄果肉中ZR含量的变化
        4.2.1.4 葡萄果肉中ABA含量的变化
        4.2.1.5 葡萄果肉中(IAA+GA_3)/ABA的变化
        4.2.2 葡萄果皮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4.2.2.1 葡萄果皮中IAA含量的变化
        4.2.2.2 葡萄果皮中GA_3含量的变化
        4.2.2.3 葡萄果皮中ZR含量的变化
        4.2.2.4 葡萄果皮中ABA含量的变化
        4.2.2.5 葡萄果皮中(IAA+GA_3)/ABA的变化
    4.3 讨论
第五章 果实中糖组分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2.1 糖的测定
        5.1.2.2 酶的测定
        5.1.2.2.1 酶液的制备
        5.1.2.2.2 酶活性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果实中糖组分的变化
        5.2.1.1 果肉中糖组分的变化
        5.2.1.1.1 果肉中果糖(F)含量的变化
        5.2.1.1.2 果肉中葡萄糖(G)含量的变化
        5.2.1.1.3 果肉中蔗糖(S)含量的变化
        5.2.1.1.4 果肉中总糖含量的变化
        5.2.1.2 果皮中糖组分变化
        5.2.1.2.1 果皮中果糖(F)含量的变化
        5.2.1.2.2 果皮中葡萄糖(G)含量的变化
        5.2.1.2.3 果皮中蔗糖(S)含量的变化
        5.2.1.2.4 果皮中总糖含量的变化
        5.2.2 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5.2.2.1 蔗糖中性转化酶(NI)活性的变化
        5.2.2.2 蔗糖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变化
        5.2.2.3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
        5.2.2.4 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变化
    5.3 讨论
        5.3.1 果实发育期糖组分的变化
        5.3.2 相关酶的变化
第六章 果实发育期果实中酸组分的变化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果实发育期果肉中酸组分的变化
        6.2.1.1 果肉中草酸含量的变化
        6.2.1.2 果肉中酒石酸含量的变化
        6.2.1.3 果肉中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6.2.1.4 果肉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化
        6.2.1.5 果肉中总酸含量的变化
        6.2.2 果实发育期果皮中酸组分的变化
        6.2.2.1 果皮中草酸含量的变化
        6.2.2.2 果皮中酒石酸含量的变化
        6.2.2.3 果皮中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6.2.2.4 果皮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化
        6.2.2.5 果皮中总酸含量的变化
    6.3 讨论
第七章 芽变品种(系)与其亲本分子标记与孢粉学研究
    7.1 材料和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2.1 DNA分子标记鉴定
        7.1.2.1.1 DNA提取
        7.1.2.2 花粉萌发情况观察
        7.1.2.3 花粉的形态、结构及花粉壁饰纹观察
        7.1.2.4 同工酶的测定
    7.2 结果与分析
        7.2.1 DNA分子标记鉴定
        7.2.1.1 DNA的提取
        7.2.1.2 RAPD分析
        7.2.1.3 SSR分析
        7.2.2 孢粉学分析
        7.2.2.1 不同培养基对花粉发芽的影响
        7.2.2.2 花粉形态特征观察
        7.2.3 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分析
    7.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10)梨极早熟突变体的AFL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梨生产现状
        1.1.1 我国梨生产现状
        1.1.2 我国早熟梨生产概况
    1.2 果树芽变及芽变选种
        1.2.1 芽变的概念
        1.2.2 芽变的类型及特点
        1.2.3 果树芽变选种的优势及现状
        1.2.4 果树芽变材料的研究价值
    1.3 DNA 分子标记
        1.3.1 分子标记概述
        1.3.2 DNA 分子标记种类
        1.3.3 AFLP 分子标记
        1.3.4 AFLP 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3.5 AFLP 研究不同类型芽变的可行性
    1.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梨基因组DNA 的提取
        2.2.2 AFLP 反应
        2.2.4 标记片段的克隆测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DNA 的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3.2.A FLP 分析过程
        3.2.1 基因组DNA 的酶切连接
        3.2.2 预扩增
        3.2.3 选择性扩增
    3.3 引物筛选及多态性分析
        3.3.1 选择性扩增引物筛选
        3.3.2 芽变与对照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3.4 差异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
        3.4.1 聚丙烯酰胺凝胶差异片段的回收及检测
        3.4.2 琼脂糖凝胶回收片段的检测
        3.4.3 目的片段的克隆测序
    3.5 目标片段的测序结果及分析
        3.5.1 目标片段的测序结果
        3.5.2 目标片段同源性比对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D NA 模板质量
    4.2 酶切连接一步法
    4.3 AFLP 选择性扩增电泳检测
    4.4 梨极早熟芽变的AFLP 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高质量DNA 的提取
    5.2 AFLP 技术体系的优化
    5.3 极早熟芽变的AFLP 分析
    5.4 差异片段克隆测序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溶液的配制
    附录2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极早熟葡萄新品种——90-1(论文参考文献)

  • [1]引种无核葡萄在昆明地区的表现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J]. 张海明,邵建辉,曹慧玲,王淼,朱怡凡,朱书生,何霞红,马春花. 西部林业科学, 2021(02)
  •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3]‘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D]. 曹玥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4]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D]. 竺啸恒. 浙江大学, 2018(04)
  • [5]8个无核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的栽培特性与品质分析[J]. 白世践,李超,李欢,赵荣华,陈光,王爱玲,蔡军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6]葡萄早熟芽变的主要生理特性、解剖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研究[D]. 郭明晓.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2)
  • [7]早熟葡萄新品种——‘峰早’的选育[J]. 李秀珍,张国海,李学强,郭大龙,刘崇怀. 果树学报, 2014(03)
  • [8]我国葡萄育种研究概况[J]. 陶然,王晨,房经贵,上官凌飞,冷翔鹏,张彦苹. 江西农业学报, 2012(06)
  • [9]两个早熟葡萄芽变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分子鉴定[D]. 张国海.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9)
  • [10]梨极早熟突变体的AFLP分析[D]. 张小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非常早熟的新葡萄品种 - 90-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