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心力衰竭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一、慢性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胡丹丽[1](2021)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健康状况极大受损,患者除了关注临床结局外还较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心衰特异性健康状况量表。当KCCQ作为结局指标量化心衰患者健康状况时,慢性心衰患者KCCQ得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缺乏急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KCCQ得分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另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短期和长期的KCCQ演变模式数据较少,且变化趋势存在争议。当KCCQ作为预测因子时,大部分研究报道了 KCCQ得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与长期不良事件风险呈负相关,但其在急性心衰患者中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联尚未得到确切结论。另外报道KCCQ在慢性心衰中对临床预后风险预测的研究大都来自欧美,我国的数据较为匮乏。KCCQ问卷还可作为心衰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监测的重要工具,其纵向变化值与临床预后的线性关系仍然存在争议。目的(1)采用简版KCCQ评估急性心衰患者的健康状况,比较不同特征心衰患者的得分并分析影响因素;并研究住院心衰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健康状况变化模式及各重要亚组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2)分别分析住院心衰患者在两个时间点(入院、出院后1个月)的KCCQ-12分值及其变化与出院一年内全因死亡、全因住院、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关联。方法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China-PEACE-5p-HF)入选了来自全国52家医院的4907例因心衰入院的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提取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基线信息,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KCCQ-12问卷、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生物样本采集,于患者住院期间采集心电图资料和心脏超声资料。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六个月、一年时进行面访或电访,采集患者的临床结局事件和健康状况(KCCQ、EQ-5D)。KCCQ问卷总分在0-100,得分越高患者健康状况越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KCCQ-12得分的影响因素。以同时完成基线和三次随访KCCQ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KCCQ的变化趋势及各亚组人群的变化情况,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影响KCCQ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Cox回归分别分析住院心衰患者两个时间点(入院、出院后1个月)的KCCQ-12分值及其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结果(1)共4869例患者完成入院48小时内KCCQ-12问卷,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IQR 57-75),女性占比 37.6%。KCCQ-12 中位得分(IQR)为 43.1(26.7-60.6)。多重线性回归中女性、年龄≥75岁、合并房颤、COPD、糖尿病、BMI>24kg/m2、抑郁、NT-proBNP水平增高、NYHA Ⅲ-Ⅳ级、低钠血症、白蛋白<35g/L是住院心衰患者KCCQ-12得分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心衰、院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患者KCCQ-12得分高的影响因素,不同射血分数的患者KCCQ得分无显着差异。KCCQ-12得分低的患者报告中度及以上行动困难、自我照顾困难、日常活动困难、疼痛不适、焦虑抑郁的比例显着增高、EQ-5D指数得分与VAS得分显着降低。共2328例患者同时完成一个月、六个月、一年随访KCCQ-12问卷。(2)三次随访KCCQ-12中位得分分别为 43.1(26.7,60.6)、71.3(56.3,81.9)、78.8(62.5,87.5)、79.0(62.5,88.5),其中体力活动受限中位得分分别为 50.0(33.3,75.0)、83.3(58.3,100)、83.3(66.7,100)、83.3(66.7,100),症状频率得分分别为 50.0(25.0,70.0)、85.0(70.0,100)、90.0(70.0,100)、90.0(70.0,100),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 25.0(12.5,37.5)、37.5(25.0,62.5)、50.0(37.5,75.0)、62.5(37.5,75.0),社交活动受限中位得分为 50.0(25.0,75.0)、91.7(66.7,100)、91.7(66.7,100)、87.5(66.7,100)。入院和三次随访EQ-5D指数得分分别为0.71(0.44,0.82)、0.83(0.71,1.00)、0.84(0.78,1.00)、0.84(0.77,1.00)。各亚组人群随访期间KCCQ-12得分变化趋势与总人群保持一致,其中女性患者随访期间得分持续低于男性,年龄‰75岁得分持续低于年龄<55岁患者,合并卒中、COPD、肾功能不全、抑郁、慢性心衰加重患者得分持续低于相应不合并者,HFpEF患者低于HFrEF患者,基线高NT-proBNP水平者得分持续低于低水平NT-proBNP者。(3)基线4898例患者完成KCCQ-12问卷,得分为0-24、25-49、50-74及75-100的患者分别占比22.5%、38.0%、29.2%、10.3%。经过一年随访,共有879(17.9%)例患者死亡,2304(47%)例患者住院,1872(38.2%)例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或因心衰住院。四组患者一年随访的粗死亡率分别为29.6%、17.6%、12.3%、9.7%,全因住院率分别为52.7%、47.3%、44.8%、40.0%,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复合事件率分别为50.6%、38.2%、33.2%、25.5%(P<0.05)。立方样条函数(RCS)显示入院 KCCQ-12 得分与上述临床结局均呈线性相关。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中 KCCQ-12 得分每降低10分,患者一年内发生死亡、住院、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复合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1%、4%和7%。(4)出院后一个月随访共有4267例患者完成KCCQ-12问卷,0-24、25-49、50-74 及 75-100 的患者分别占比 5.5%、13.2%、37.1%、44.2%。四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0.9%、19.2%、13.5%、8.1%,全因住院率分别为 61.9%、52.0%、41.9%、32.2%,复合事件率分别为 67.4%、57.1%、41.8%、27.0%(P<0.05)。稳定期KCCQ-12得分与上述临床结局呈线性相关,多因素调整后KCCQ-12每降低10分,一年内全因死亡、住院和复合事件风险分别增加16%、14%和 19%。(5)KCCQ 变化值(ΔKCCQ)的中位数(IQR)为 22.9(5.4,40.2),健康状况好转(ΔKCCQ>5分)的患者占比75.6%,稳定的患者(-5<ΔKCCQ<5)占比11.4%,恶化(ΔKCCQ<-5)的患者占比13.0%。好转组(ΔKCCQ>5分)基线LVEF最低,NT-proBNP水平最高,NYHA心功能Ⅳ级者占比高,其基线KCCQ-12得分比稳定组低20.1分。调整基线临床特征和基线KCCQ-12得分后,ΔKCCQ与出院后一年的临床事件呈线性相关,其每降低5分心衰患者一年全因死亡风险增高7%(95%CI 1.05-1.09),住院风险增高8%(95%CI 1.06-1.09),心血管死亡与心衰住院风险增加7%(95%CI 1.06-1.09)。结论住院心衰患者健康状况严重受损,女性、年龄≥75岁、合并房颤、COPD、糖尿病、BMI>24kg/m2、抑郁、NT-proBNP水平增高、NYHA Ⅲ-Ⅳ级、低钠血症、白蛋白<35g/L是住院心衰患者KCCQ-12得分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心衰、院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KCCQ-12得分高的影响因素。住院心衰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内健康状况得到显着改善,此后的半年到一年内趋于平稳。KCCQ-12各个维度得分变化趋势、各亚组人群的得分趋势与总人群得分变化趋势保持一致。KCCQ-12得分在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患者中分别与一年随访的全因死亡、全因住院、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复合事件的风险呈线性负相关。调整基线特征和基线KCCQ得分后,KCCQ变化值分别与出院后一年内全因死亡、全因住院、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复合事件风险呈线性相关,且随着KCCQ变化值下降,患者一年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

王惠卿,伦雪洁[2](2020)在《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结合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相结合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并居家康复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居家康复干预,观察组通过实施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相结合模式进行居家康复干预。在患者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时,评价心功能情况(包括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心率、6 min步行试验Borg量表)。出院后6个月时,依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测算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计算遵医率评价遵医行为。结果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相结合模式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居家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金胜楠[3](2020)在《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探讨太极康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方法及途径,并为临床心脏康复护理提供新方法。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签约家庭医生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1个服务中心(石家庄东焦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1月-2019年7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内招募慢性心衰稳定期伴焦虑、抑郁的患者80例。为避免研究对象相互沾染,使用居住地分组法,以中华大街为界限,中华大街以西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中华大街以东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此外不接受任何额外的运动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给予简式太极训练,每次30~60分钟,每周3~4次,共12周。太极选择杨氏二十四式简式太极拳,具体步骤为第一步进行热身运动,第二步进行简式太极训练,第三步进行放松运动。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测量患者心肺功能状况,包括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代谢当量(METs)、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测量患者焦虑程度;采用病人抑郁筛查量表(PHQ-9)测量患者抑郁程度。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完成76例对象的资料收集,其中对照组39例,干预组37例。结果如下:1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6MWT、METs、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患者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FEV1和FVC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FEV1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VC指标差值方面相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两组在时间主效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干预前GAD-7、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GAD-7、PHQ-9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干预组得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在GAD-7、PHQ-9得分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式太极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和焦虑、抑郁状况,且干预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图7幅;表23个;参147篇。

王喜益[4](2020)在《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构建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构建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为促进慢性病患者适应能力的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1.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构建研究:基于概念-理论-实证框架,对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慢性病照护领域的实证资料进行范围综述。依照中域理论构建法,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形成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2.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评价性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本理论进行理论评价。其次,采用相关性研究验证“适应水平”概念。纳入144名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验证适应水平(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受刺激因素(慢性病史、人口学因素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并预测行为改变(自我效能)。再者,形成中文版应对适应过程量表(简表)(Coping and Adaptation Processing Scale-Short Form,CAPSSF)用于“应对适应过程”的概念测量。纳入81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量表汉化研究,纳入288名患者进行信效度验证,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理论概念。3.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应用验证研究:基于本理论形成实践指导框架,明确实证指标,并收集112名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功能指标、生命质量、心衰知识、自护行为、适应能力和再入院情况。对适应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行为输出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干预研究,以发展适应行为和提升适应能力为目标,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4.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修正:整合文献资料和上述研究成果修正本理论。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2.适应水平受刺激因素(年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影响,对自我效能的分类准确度为76.40%。慢性病的应对适应过程可由CAPS-SF测得,包括资源性和聚焦的、自发性和已知的、生理性和固定的、积极性和有序的行为模式。中文版CAPSSF的Mc Donald’s Omega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7,主要适配度指标GFI为0.932,CFI为0.949,TLI为0.936,RMSEA为0.056。3.心衰患者的适应方式有内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心衰居家照护项目对患者的自我概念、角色功能、互相依赖和适应能力具有促进作用。4.对本理论的“应对适应过程”“自我概念”内容和相应的理论图示做出了修正。研究结论1.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有完整的理论内容、结构和功能,对个体的慢性病适应现象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作用。2.经验证,本理论对罗伊适应模式的抽象概念在中域理论层面进行了再解释,并论证了逻辑关系。3.本理论能直接指导护理实践,有较强的理论延伸性。

石雅[5](2020)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构建包括患者、护理人员、组织管理、设备维度在内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2)基于上述评价体系,形成患者维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3)运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表进行临床实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函询法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护理难度评价体系。2.评价表的信效度检验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患者维度指标的综合权重,形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并选择60例样本进行预实验,用cronbach’sα系数计算信度,应用专家评分计算内容效度,用探索性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检验。3.临床实证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运用护理难度评价表计算其护理难度得分。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入院方式、护理级别等变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差异性。护理难度得分则采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等级划分。结果1.评价体系的构建(1)指标构建:共纳入20名函询专家,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在0.88-0.91之间,协调系数在0.174-0.342之间,经c2检验,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确定慢性心衰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包括患者维度、护理人员维度、组织管理维度、设备维度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2)权重设置: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患者维度(0.455)权重最高,其次是护理人员维度(0.263)、组织管理维度(0.141)和设备维度(0.141),其他指标权重见文中及附录,对所有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0.1,均为满意一致性矩阵,逻辑性良好。(3)形成护理难度评价表:基于上述体系,得出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共有包括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力衰竭分级、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等共19个条目。经过预实验,得出评价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5,内容效度ICVI为0.85,SCVI为1,通过因子分析得出6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4.946%,因此评价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临床实证。2.临床实证:200例患者护理难度得分数据资料呈正态分布,得分均值为1.42±0.32。通过K均值聚类法将区间划分为三类:第三类(0.653~1.192)49例、第二类(1.204~1.566)85例、第一类(1.580~2.235)66例,本研究中规定:从第三类到第一类逐渐难度增高,因此将CHF患者护理难度等级划分为:3级(<1.1分)为低护理难度、2级(1.1-1.6分)为中等护理难度、1级(>1.6分)为高护理难度,并得出CHF患者护理难度处于中等水平。经过单因素分析得知,CHF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级别、住院天数、入院方式是影响护理难度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级别越高,住院天数越多、以急诊入院的CHF患者护理难度得分的所属级别越高。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得出降低CHF的护理难度,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关键,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重点,而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充足完善的仪器设备是前提和先决条件,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19个条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且信效度良好,能够客观、全面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3)通过临床实证得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高护理难度患者的关注:特别是由急诊入院、护理级别较高、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同时可以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分等级,配置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并在绩效方面向负责高护理难度患者的护士倾斜。

高琼[6](2019)在《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信息化环境下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并实践,探讨有效提升护生综合能力与人文关怀素养的教学途径,为深化护理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抽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中的两个自然班共11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组,另一个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干预前,调查分析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是否具有可比性,在保证两组教学师资、教材使用、授课学时、教学进度一致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干预。干预结束后,以组间对照、自身对照的形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和期末理论成绩变化情况,通过对试验组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并对参与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P<0.05)。其中学习动机维度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195),其他维度(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得分及总分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9~4.023,P<0.05)。2.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5)。3.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0.05),其中耐心(t=5.178,P=0.000)与认知(t=4.157,P=0.000)两个维度试验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4.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5.两组护生期末理论成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04)。6.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师生群体中广受好评,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生的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1.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2.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完成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3.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获得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评价,表明该模式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胡春松[7](2018)在《OOH综合征、C型高血压与CDC链临床特征与新型干预策略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1.慢性重大非传染性疾病(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mNCDs)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问题和重大挑战,现有总计超过10亿患者,占目前人类死因的85%和导致70%公共卫生负担。2.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均是常见且主要的mNCDs。三者均是心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三者共存现象很常见,对于人体心血管系统是一种更严重的状况。本人2006年首次命名为“OOH综合征”,非肥胖的三者共存被命名为“NOOH综合征”。3.本人2013年发现并命名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新型压力”相关的“C型高血压”(C-type Hypertension,CtH)。4.心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共存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三者彼此关联,本人2012年命名为“心血管-糖尿病-癌症链”(CDC链)。现状1.已有很多分别关于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高血压的研究,但没有关于OOH综合征的研究;2.本人已在临床发现并命名C型高血压,目前尚缺乏初步的临床研究与相关的基础研究。3.同样,已有很多分别关于心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的研究,但没有关于CDC链的相关研究;4.而且,更没有将“OOH综合征与C型高血压及CDC链”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问题1.为什么目前肥胖流行且OOH综合征越来越多?2.为什么C型高血压越来越常见?3.为什么目前mNCDs井喷且CDC链越来越多?4.相关的发病原因、机理与关键致病基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1.随机收集(2003年--2017年)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选本研究标准包括患者体重指数(BMI)≥25超重、≥27或≥30肥胖,分为肥胖(Obesity)或非肥胖(Non-obesity)两组,共计163例患者,年龄23-74岁。鼾症患者根据AH指数(每小时AH事件数):5-15,15-30和>30分别确定为轻、中、重度OSA。测量全部患者血压,比较不同肥胖标准OOH与NOO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全部患者长期电话随访分析。2.随机收集(2012年--2017年)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标准包括有或无高血压家族史,有或无E(e)SEED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完成相关常规检查,测定并观察15例CtH患者昼间Cortisol水平(8:00Am与4:00Pm)特征性变化。全部患者长期电话随访分析。3.收集(2013年--2017年)本院住院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各种肿瘤患者,分析患者构成比例和危险因素以及CDC链(主链与支链)比例并坚持长期电话随访。结果:1.根据不同的肥胖诊断标准,OOH综合征与NOOH综合征患者有相似或不同临床特征,两组均有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患者病情与BMI和OSA严重程度以及血压水平相关(P<0.05);随访分析转归后果与患者生活方式及是否坚持治疗有关。2.本组CtH患者昼间Cortisol水平(8:00Am与4:00Pm)较健康人群均显着升高(P<0.01),但男女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别(P>0.05),符合以生物标记物Cortisol水平暂时性急剧升高或持续性缓慢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改善生活方式并降压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Cortisol水平保持正常范围。电话随访分析转归后果亦与患者生活方式是否改善以及是否坚持治疗有关。3.本院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各种肿瘤住院患者比例约为2:1:4,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CDC链(主链与支链),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DC链比例低于肿瘤患者,但需要更长时间随访观察。该链是致死致残以及高直接医保费用的重要原因,与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及意义:OOH综合征、C型高血压与CDC链已经成为临床常见而且多发的mNCDs,容易发生MACEs,需要早期干预和“210级预防”,并坚持“E(e)SEED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iRT-ABCDEF基础的方案是值得推广的有效防治新策略。

刘雅丽,朱桂萍[8](2018)在《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和实施后(2016年7~12月)收治于该院的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患者88例, 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44例与实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自主饮食方式, 实验组采用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干预后饮食知识掌握度与科学饮食依从性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 营养状态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病人进行干预, 可显着提高该类病例的饮食知识掌握度和科学饮食依从性, 获得较好的营养状态改善效果。

马爱娣,郭结清[9](2018)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43.5±4.5mm Hg,舒张压98.5±2.7mm Hg,LHFQ63.2±2.9分,PLUSE评分7.2±1.4分;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55.3±3.9mm Hg,舒张压104.8±2.4mm Hg,LHFQ52.6±3.5分,PLUSE评分9.4±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曹小彤[10](2018)在《同伴支持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其结果为依据,修订已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伴支持模式。实证探究同伴支持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和再住院情况以及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水平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活质量得分>30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生活质量得分≤3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各12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筛选出P<0.05的变量,然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结果修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伴支持模式。2.同伴支持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选取南京市鼓楼区模范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作为研究社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85例。试验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和同伴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12个月。收集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心功能、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和再住院情况以及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水平指标上的差别。结果1.病例对照研究(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焦虑、呼吸困难、水肿、医疗费用方式、是否装有支架、合并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心力衰竭教育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抑郁、家庭月收入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困难(OR=2.300,95%CI:1.2874.109)、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OR=1.271,95%CI:1.0271.573)、心功能分级(OR=1.475,95%CI:1.0312.110)、焦虑(OR=2.143,95%CI:1.3003.535)、我护理能力(OR=0.964,95%CI:0.9410.989)、合并症(OR=1.469,95%CI:1.1791.831)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实证研究本研究两组共完成163例研究对象的全部资料收集,其中试验组81例,对照组82例,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生活质量:干预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在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身体领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研究对象在三个领域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干预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研究对象的6MWT值为(361.07±58.74),对照组为(343.91±5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和再住院情况: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25.93%、29.63%,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31.71%、32.93%,两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16.05%、13.58%,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30.49%、29.27%,两组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752,P=0.029;?2=5.965,P=0.015)。(4)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水平: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得分为(66.23±9.74),对照组得分为(60.96±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呼吸困难、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焦虑、合并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自我护理能力为保护因素。2.同伴支持模式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6MWT),同时有效减少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自我管理教育。3.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大部分指标(生活质量身体领域、心功能、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和再住院情况、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善不明显,而干预12个月后,同伴支持效果显着。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短期效果不明显,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其效果。

二、慢性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第一部分 急性心衰患者KCCQ得分及其影响因素
    1 正文前言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急性心衰患者入院到出院后一年内KCCQ-12分值的变化
    1 正文前言
    2 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住院心衰患者院内、出院后一个月KCCQ-12分值及其变化与一年临床预后的关联分析
    1 正文前言
    2 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住院心衰患者KCCQ-12得分与临床预后的关联分析
    4 研究结果—心衰患者出院后一个月KCCQ-12得分与临床预后的关联分析
    5 研究结果—CCQ变化值与临床预后的关联分析
    6讨论
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总结
综述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
    引言
    第一部分 健康状况在心血管健康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KCCQ量表作为结局指标在心衰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心衰患者健康状况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 心衰患者KCCQ评分与临床预后的关联
    综述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2)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结合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情况
        1.3.2 生活质量评分
        1.3.3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3 讨论

(3)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1.2.2 两组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3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的影响
        1.2.4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的影响
        1.2.5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影响
    1.3 讨论
        1.3.1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情况
        1.3.2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情况
        1.3.3 简式太极训练可显着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1.3.4 简式太极训练作为安全可靠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在社区中推广
    1.4 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1.4.1 研究的创新性
        1.4.2 研究的不足
        1.4.3 今后的研究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2.1 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概念
    2.2 心脏康复相关概念
    2.3 心脏康复运动的选择
    2.4 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
    2.5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2.6 太极拳在心脏康复的开展现状
    2.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附录B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附录C Borg劳累评估等级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资助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研究的可行性
    1.4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构建研究
    2.1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理论基础
    2.2 概念-理论-实证框架指导下的范围综述
    2.3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概念化发展过程
    2.4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理论化建构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评价性研究
    3.1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理论评价
    3.2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中适应水平的概念检验
    3.3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中应对适应过程的概念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应用验证研究
    4.1 基于实践场景的概念-理论-实证结构化框架
    4.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适应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4.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适应行为的干预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修正
    5.1 根据实践证据的理论修正
    5.2 基于理论的护理研究和实践指导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中域理论发展的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5 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照原则与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信效度检验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构建
    2 预实验
    3 信度检验
    4 效度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临床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2 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4.2 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教学模式
        1.2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
        1.3 床边教学
        1.4 自主学习能力
        1.5 评判性思维
        1.6 人文关怀能力
        1.7 临床实践能力
    2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社会认知理论
        2.3 情境学习理论
        2.4 范例教学理论
        2.5 自主学习理论
第二部分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1 《内科护理学》课程分析
        1.1 课程简介
        1.2 教材分析
        1.3 学情分析
    2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素
        2.1 教学目标设计
        2.2 教学内容设计
        2.3 教学策略设计
        2.4 教学过程设计
        2.5 教学评价设计
    3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实施过程
        3.5 统计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伦理问题
        3.8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情况
    2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2.1 组间对照
        2.2 自身对照
    3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3.1 组间对照
        3.2 自身对照
    4 人文关怀能力比较
        4.1 组间对照
        4.2 自身对照
    5 两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6 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7 访谈结果
        7.1 学生访谈结果
        7.2 教师访谈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3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4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成绩
    5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专业课满意度
    6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OOH综合征、C型高血压与CDC链临床特征与新型干预策略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OOH与
    NOOH综合征:心脑血管的“组合杀手” 2.1
    临床资料 2.2
    典型病例 2.3
    统计分析 2.4
    结果 第3章
    C型高血压: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新“杀手”? 3.1
    临床资料 3.2
    典型病例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第4章
    CDC链:再多金银都换不回的“一条链” 4.1
    临床资料 4.2
    典型病例 4.3
    统计分析 4.4
    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mNCDs的新发现:OOH综合征、C型高血压与CDC链 5.2
    mNCDs的主要的危险因子和诱因 5.3
    癌与健康究竟有多远? 5.4
    相关心血管及其它mNCDs诊治的新策略 5.5
    心血管及相关重大慢病预防的新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OOH综合征初步研究结论与展望(发病机理与关键致病基因) 6.2
    C型高血压初步研究结论与展望(发病机理与关键致病基因) 6.3
    CDC链初步研究结论与展望(发病机理与关键致病基因)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References 后记

(9)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10)同伴支持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Ⅹ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假设
    1.4 操作性定义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同伴支持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本研究的不足
    4.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四、慢性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D]. 胡丹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延续照护与家庭医生服务结合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J]. 王惠卿,伦雪洁. 老年医学研究, 2020(01)
  • [3]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D]. 金胜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的构建及验证[D]. 王喜益. 浙江大学, 2020
  • [5]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石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高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OOH综合征、C型高血压与CDC链临床特征与新型干预策略的初步研究[D]. 胡春松. 南昌大学, 2018(12)
  • [8]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刘雅丽,朱桂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12)
  • [9]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J]. 马爱娣,郭结清. 现代养生, 2018(12)
  • [10]同伴支持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D]. 曹小彤. 东南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慢性心力衰竭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