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语音问题与中韩语音的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1](2021)在《韩国零基础中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研究 ——以韩国大安女子初中为例》文中指出
张昕怡[2](2021)在《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元音相比,辅音本身的声学特征、类别都更为复杂。尤其是汉语中一些较为独特的辅音,如汉语舌尖后辅音zh[t(?)]、ch[t(?)‘]、sh[(?)]、r[(?)]等,一直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难点。因此,辅音习得研究一直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章希望通过调研能了解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整体面貌,分析得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从而提出在韩开展汉语辅音教学活动的有效建议。文章以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为研究对象。为了解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实际情况,文章设计了两次调研,将调研获得的数据作为分析材料。调查研究选取稚岳高中作为调查地点,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收集稚岳高中新高一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相关数据。在问卷调查部分,文章用量表的形式对汉语辅音的习得难度进行了量化,随机抽取了81名稚岳高中新高一学生,让其对汉语辅音的习得难度进行打分。个案研究部分,文章用21个汉语辅音和37个词语形成了一份测试卷,让9名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发音,用MP3进行记音,以此作为研究的语料。然后,文章对两次调研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为:b、p、m、d、t、n、l、g、k、h < j、x、s < f、q、sh < zh、ch、r、z、c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辅音时存在不同的难度等级。但是,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形成往往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文章认为,相似度和音素标记性是制约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在不同汉语辅音习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汉语辅音j[t(?)]、q[t(?)‘]、x[(?)]的习得进程主要受到了相似度的影响;汉语辅音sh[(?)]、f[f]则同时受到了相似度和标记性的影响,且难以分清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根据前文分析的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一些对在韩开展汉语辅音教学活动的建议。包括调整汉语辅音的教学顺序和组别,采用对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歌曲教学法辅助汉语辅音教学这两部分内容。
许海英[3](2021)在《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天安阿任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汉语在韩国也越来越受重视。笔者于2018年2月通过国家汉办组织的CPIK项目,赴往位于韩国北部的忠清南道天安市进行任期两年的汉语教学。文章结合了笔者在天安阿任小学的教学经验,将天安阿任小学5、6年级共18个班汉语零起点水平的学生作为录音考察对象,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测试音频作为分析材料,同时通过汉语声母系统与韩语辅音系统对比、上课时对学生发音状况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语音测试、通过Praat软件分析学生的声母偏误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文主要划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所涉及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就有关研究的现状做出了阐述。第一章通过对比汉语声母系统与韩语辅音系统,从发音部位、方法等角度对二者特点进行介绍并总结异同点。第二章介绍了语音测试的具体方法、与语音测试结果,对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三章总结了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的偏误类别,分别为:语内偏误、语际偏误、语外偏误和受其他目的语影响而产生的偏误。第四章整合学生声母测试的结果,分析了韩国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声母时的偏误情况,总结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针对韩国小学生产生的声母偏误现象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总结本文为对外语汉语声母教学的启示和建议,以期对对外汉语声母教学有所帮助。
刘晓雯[4](2020)在《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研究 ——以忠清南道金岩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汉语老师走出国门教授汉语,笔者于2018年来到韩国小学任教,在教学的两年过程中发现,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规律性的偏误。该论文对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声母偏误进行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语音测试,对学生声母偏误的具体表现进行描写,探究其偏误所出现的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论文结构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提出选题的缘由及意义,阐述相关研究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部分首先对汉韩声母系统进行对比,其次,结合笔者所任教小学声母的教学情况,对在韩任教小学的汉语教师进行访问,了解韩国小学课堂汉语声母教学的现状。第三部分包括两部分:对在韩小学汉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主观对声母难易度的评定,对学生的语音样貌进行观察。第四部分是对学生的语音测试,从声母偏误所得数据入手,对学生所出现的规律性偏误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学生声母偏误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全文,向在韩教学的汉语教师提出声母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陈宇洋[5](2020)在《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生活中国语》分析评估》文中认为随着海外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别化教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各国本土化教材发展迅速,作为海外汉语学习主力军的韩国也不例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本土汉语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一本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满足其学习需要,激起其学习兴趣,适应其学习习惯的优质教材。但从韩国现行的汉语教材看,在语言结构、语言知识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国内外汉语教材,学界更关注教材编写方面的研究,教材评估方面的成果相对比较薄弱,除了赵金铭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文中尝试制定了一份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表以外,很少有受众范围广、公认度高的汉语教材评估标准,针对韩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评估标准更是匮乏。鉴于此,本文结合韩国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汉语教材评估表中的指标进行优化和细化,拟建立一份针对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的评价表,并依据此表为标准,对《生活中国语》进行分析评估,总结该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教材修改建议,以期为韩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全文共五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问卷数据来源。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在借鉴他人教材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以赵金铭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为主要框架,结合韩国汉语教学实际情况,拟建针对韩国的汉语教材评估体系,并介绍评估表中的项目内容、评分原则。第二章对《生活中国语》师生使用情况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以及他们对于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认同度,分析师生对教材编排中不太满意的内容,分析不满意的原因,通过问卷了解师生对于汉语教材的一些具体需求。第三章依据《针对韩国本土汉语教材评估表》中的评估项目,结合师生问卷反馈数据,对《生活中国语》教材做全面分析评估,梳理出教材中符合标准的内容与不符合标准或者缺失的内容,并且对教材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打分,划分教材优、良、中、差的等级。第四章在第三章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情况、学习者和教师的反馈以及评估标准中的内容,对教材的修订和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一部分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文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李昊天[6](2019)在《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理论性知识相对的一种重要知识类别,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使用以指导教学决策的动态知识体系。如若说理论性知识用于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对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起指引作用。教学的实践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由于理论性知识无法直接复制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职前教师所学教学理论与资深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且新手教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现实冲击”现象。因此,支撑教师教学实践的实际上是融合了其个人价值观、教学信念、过往教学及生活经验的实践性知识。该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判断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是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相关研究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外部传授过程转为教师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并从显性的学科理论性知识转向隐性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上。目前,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真正的主宰,也是教师进行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整体教育学的繁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后方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寻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共性特征,探究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机制。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上有何共性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知识结构上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从何而来?生成机制如何?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对研究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阐释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随后对本文所实施的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等研究设计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如实、详尽的介绍与描述。第三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考察。本章按照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于2014年提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分类标准,选取八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性的教师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在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一学期)内,进行课堂观察共计48课时、刺激回忆24次(时长为45小时41分56秒)。经过科学转写与修改,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原始数据约17万字。在运用专家指导、第三方检测、成员检测等方式保证研究效度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归类与编码,共获得知识单位1943个,提炼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本土概念共计51个,其中样本教师共性高级编码29个,非共性高级编码22个。随后,以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类属分析结论为分析框架,将共性高级编码划入关于教师自我、学生、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六类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并结合样本教师刺激回忆的内容,运用后方法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内容构成进行详细解读与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本章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为线,以教师刺激回忆内容为依据,结合八位样本教师分别绘制的实践性知识概念图,从知识内容及知识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群体特征。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本章以“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为主题,运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八位样本教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总时长达5小时31分4秒,获得采访录音转写文本约5.1万字。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两个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9种实践性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两类知识来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本章选取1名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叙事研究,以职业发展阶段为纲,通过将其撰写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18篇教育叙事进行词云分析,对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尝试揭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启示,并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内容构成上具有共性特征。在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动机与责任感;个性心理及过往经历对其当下的教学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生活及语言知识储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关于学生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尊重各国学生带入汉语课堂的身份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的观察,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于课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各级各类汉语教学的目标及重点,关注课程间的关联,在课程呈现明显课型特征的同时,兼顾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在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重视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展示,并兼顾语音、汉字等其他语言要素教学;对教学内容分类处理,注重其实用性、渐进性与复现性;教学环节完整且稳定,讲求教学节奏,重视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及对教学素材的补充,运用较为严格的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综合运用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呈现。在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客观环境影响教学体验,并具备一定的非预期教学情境应对能力;他们将汉语课堂与中国社会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文化元素教学蕴于语言教学中。第二,使用“合理弹性空间”的概念概括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群体在实践性知识内容上的差异,指出:教师群体间知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四个方面;知识结构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不仅教师所绘概念节点数量、节点表述的专业化与精炼度有着明显提升,单一知识类别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划分亦更为复杂与优化,且各知识类别间逐渐打破独立封闭的状态,存在明显互动关系。第三,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均是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渠道,两大来源虽相互作用,但个人来源起决定性作用。在个人来源方面,过往经历是实践性知识的最稳定的来源,日常生活体验则实现了教师教学素材的积累;教师的个性心理为课堂打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自发性反思则是实践性知识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在外在来源方面,合作共同体、教学观摩与培训对教师各类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师对科(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资源、行业与国家政策等三种来源的利用程度及范围较为有限。第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包括观察与体会、外化与接收、实践与反思、生成与强化等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经过感知与初构后并未停止,而是进入新一轮知识生成的循环与扩散。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第一,以多名教授各级各类汉语课程样本教师通过刺激回忆呈现的大量一手实践性知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知识类别划分标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共性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二,以“合理弹性空间”概括并分析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样本教师所绘概念图,从结构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第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性知识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进行了全面展示,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知识生成过程,构建起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知识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上,拓宽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领域学术研究,作为将后方法教育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结合的首次尝试,有效扩展了后方法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上,实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凝练与分享,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及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了解。此外,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可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王馗[7](2019)在《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景福高等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自中国国家汉办与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签署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协议以来,在韩国各级各类中学以合作教学为模式开展的汉语教学工作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七年间,中韩两国汉语教师为韩国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不可避免的是,韩国汉语课堂中仍出现了许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本文将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考察,介绍了韩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有关汉语教学的相关政策,阐述了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的总体概况以及景福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的基本现状,发现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师在语言四要素教学方面和合作教学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语言教学方面,语音、汉字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不受重视、过分依赖和使用母语翻译进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设计尤其是语法教学设计不合理等;合作教学模式方面,双方教师沟通不足、汉语教师自身素养不高、教学模式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无疑影响到教学进程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观察以及作业语料的偏误分析,发现韩国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问题上,存在共性问题;在书写汉字造成的偏误方面,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词汇学习方面,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和教师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语法学习方面,语序问题则是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存在的显着问题。除此之外,还详细剖析了一本流行的韩国本土汉语教材,发现教材在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编写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文章最后一章从优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改良合作教学模式、改进本土汉语教材编写三大角度提出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从事韩国汉语教学的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提供可靠的参考建议。
单正琳[8](2019)在《基于Praat软件的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立足于实验语音学,利用Praat语音软件分析语音偏误,以韩国学生常见的发音问题为依据,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及课堂观察实践,使用Praat软件分析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的实际发音找出汉语声母上的语音偏误。通过观察共振峰(formant)、冲直条(burst)、嗓音起始时间(VOT)等声学特征,发现汉语声母发音偏误确实存在,包括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混淆、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淆、舌尖后浊擦音闪音化、舌面音尖音化等。本文旨在指出如何通过实验语音学观察基本的声学特征,更清楚地看见并进一步分析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声母语音偏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汉语语音教学带来助益。本文正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另外,本章对选题的难点和创新点以及实验语音学与韩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本文第一章对汉语及韩语语音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章首先从声、韵、调三个方面介绍了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此外,从韩语声韵母的角度出发对韩语语音系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汉语及韩语语音系统进行对比,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语音结构上的异同及其对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影响。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调查对象及调查实施的过程,并对本次研究对象出现的声母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及对偏误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利用Praat软件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声母偏误进行声学特征分析,深入研究韩国学生声母偏误的特点。第四章在以上的内容基础上从国内外汉语声母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对韩国留学生初级阶段声母语音教学的相关教学策略。经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经常出现发音偏误的声母,其自身都有相当的难度,母语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出现种种错误。这种情况下,偏误则是由目的语本身的难度级影响而产生。母语负迁移只是影响了学生声母偏误的形式。另外,笔者还针对韩国学生出现的不同偏误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期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教学方面有所启示。最后总结了本文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带来的启示与建议。希望本文研究内容够助力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杨意璇[9](2019)在《基于西安方言的韩国人汉语学习偏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基于现代西安方言,结合韩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分析了在西安方言语境下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偏误情况。论文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通过SPSS分析了西安方言环境对韩国人的影响。论文第一章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作以详细阐述,为论文提供了研究基础。论文第二章结合西安现代教育专用韩语教材《非凡韩语初级》及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同时分析BCC语料库,说明了韩国人学习汉语时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正负迁移情况。论文第三章对比西安方言、现代汉语和现代韩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异同,分析了西安方言对韩国人的影响。论文发现,语音方面:西安方言语音更容易对韩国人习得声母b、p、f及j组、z组、zhi组产生影响;更容易影响韩国人习得韵母e[?];西安方言声调低平会对韩国人声调习得产生影响。词汇语法方面:受母语正迁移影响,常见西安方言词汇对韩国人习得汉语词汇影响较小。但当方言词汇、词组与普通话差异较大且常出现在地方口语中时,会对韩国人产生影响。论文第四章根据不同人群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回收了共计725份调查问卷。通过SPSS分析,问卷回收结果具有可靠的信效度。论文分析了西安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方言现象,发现外国学生对方言问题主要集中在语音方面。同时论文发现无论是韩国人还是除韩国人之外的其他外国人,都对西安方言感兴趣。论文分析了他们对方言的态度,总结出他们对方言的主要需求是出于实际交际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就教师、学生、教材、课堂四点提出教学策略及意见。目前,还未有研究详细讨论西安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论文填补了研究空白,具有选题创新性。
王玥[10](2019)在《韩国珍岛小学声调教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笔者所任教的珍岛小学学生的汉语声调情况进行的专题研究。依照韩国使用率最高的小学汉语教材《好棒儿童汉语》制定词表,在课后对学生单独录音,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学实验分析,同汉语教师发音语图进行对比,发现韩国小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通过语图得出结论,即在单音节字发音时,学生声调出现偏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上声、阴平、去声、阳平;在双音节词发音时,学生声调出现偏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通过对获取的语音材料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即便学生掌握了某一单音节词的声调也并不代表在其他同样声调的词汇中学生仍然能发出正确的读音:某两个声调组合的词语学生可能会暂时读对,可一旦两个声调组合顺序发生改变学生也可能出现新的错误,同时韩国学生在双音节词发音时存在明显的黏着现象。通过对比其他学者的实验数据,笔者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出现的偏误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时不能完全以前人得出的结论为出发点,还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通过总结学生产生的偏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发音练习。最后对在韩小学汉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整理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在声调教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论文从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声调教学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即按照韩国学生声调习得顺序进行声调教学、优化声调教学手段、适时对学生声调偏误进行纠错、结合偏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等。
二、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语音问题与中韩语音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语音问题与中韩语音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2)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的调研 |
第一节 稚岳高中汉语教学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一、稚岳高中汉语教学环境 |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第三节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个案调查研究 |
一、语音测试的设计说明和实施 |
二、个案研究结果 |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影响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因素探析 |
第一节 汉语、韩语发音相似度 |
一、汉语、韩语辅音系统分析 |
二、汉语、韩语辅音相似度计算 |
三、相似程度对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影响 |
第二节 汉语辅音的标记 |
一、汉语辅音的标记性高低排序 |
二、标记性对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影响 |
第三节 相似度和标记性对汉语辅音习得的作用关系 |
第三章 基于习得难度等级的汉语辅音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调整汉语辅音教学的顺序和组别 |
一、调整汉语辅音教学的顺序 |
二、对汉语辅音进行分组教学 |
第二节 汉语辅音教学的方法 |
一、对比教学法 |
二、游戏教学法 |
三、歌曲教学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3)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天安阿任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对比分析法 |
2.偏误分析法 |
3.文献收集法 |
4.课堂观察法 |
5.语音实验法 |
(四)研究现状 |
1.国外学者对对韩汉语声母习得偏误的研究现状 |
2.国内学者对对韩汉语声母习得偏误的研究现状 |
(五)相关理论 |
1.对比分析理论 |
2.偏误分析理论 |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
一、汉语声母系统与韩语辅音系统对比分析 |
(一)汉语声母系统的特点 |
1.按发音部位分类 |
2.按发音方法分类 |
(二)韩语辅音系统特点 |
1.按发音部位分类 |
2.按发音方法分类 |
3.按音的强弱分类 |
(三)汉语声母系统与韩语辅音系统的异同 |
1.相同音及近似音 |
2.不同音 |
二、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偏误调查及统计分析 |
(一)声母偏误调查设计与实施 |
1.总体情况介绍 |
2.调查的设计 |
3.调查对象与测试方法 |
4.调查实施 |
(二)偏误统计结果与分析 |
1.双唇音的发音情况 |
2.唇齿音的发音情况 |
3.舌尖前音的发音情况 |
4.舌尖中音的发音情况 |
5.舌尖后音的发音情况 |
6.舌面前音的发音情况 |
7.舌面后音的发音情况 |
三、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偏误类别及成因分析 |
(一)语内偏误 |
(二)语际偏误 |
(三)语外偏误 |
(四)受其他目的语影响而产生的偏误 |
四、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偏误成因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1.受教师教学方式影响 |
2.受教师发音僵化影响 |
3.受教师教学管理影响 |
(二)学生方面 |
1.受学生母语负迁移方面影响 |
2.受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影响 |
3.受韩国小学生个体因素影响 |
(三)环境方面 |
1.受学校环境影响 |
2.受社会环境影响 |
五、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教学策略 |
(一)教师方面 |
1.针对教师教学方式——采用多样教学方式 |
2.针对教师发音僵化——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
3.针对教师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管理 |
(二)学生方面 |
1.针对学生母语负迁移现象——加强对发音的比较 |
2.针对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区分具体发音规则 |
3.针对韩国小学生个体因素——善用游戏激发兴趣 |
(三)环境方面 |
1.针对学校环境——分阶段进行声母教学 |
2.针对社会环境——积极营造目的语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音测试卷 |
附录2 赴韩小学汉语教师声母教学相关调查问卷 |
致谢 |
(4)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研究 ——以忠清南道金岩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选题意义 |
1.3 选题背景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声母偏误研究理论基础及汉韩声母对比 |
2.1 理论基础 |
2.1.1 对比分析理论 |
2.1.2 偏误分析理论 |
2.1.3 中介语理论 |
2.2 汉韩声母对比 |
2.2.1 汉语声母系统 |
2.2.2 韩语声母系统 |
2.2.3 汉韩声母系统对比 |
第3章 韩国小学声母教学及学习情况调查 |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2 韩国小学声母教学现状 |
3.2.1 韩国小学语音及声母教学现状 |
3.2.2 金岩小学语音及声母教学现状 |
3.3 对于老师的问卷调查 |
3.3.1 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3.3.2 问卷的分析与结论 |
3.4 对于学习者的问卷调查 |
3.4.1 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3.4.2 问卷的分析与结论 |
第4章 语音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
4.1 概述 |
4.2 口语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
4.2.1 口语测试结果统计 |
4.2.2 口语测试结果分析 |
4.3 听力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
4.3.1 听力测试结果统计 |
4.3.2 听力测试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偏误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
5.1 偏误的具体表现 |
5.1.1 唇齿音f的偏误 |
5.1.2 舌尖后音zh、ch、sh的偏误 |
5.1.3 边音l与舌尖后音r的相互混淆 |
5.1.4 舌面后音k与 h相互混淆的偏误 |
5.1.5 舌面前音j、q、x的偏误 |
5.2 偏误产生的原因 |
5.2.1 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
5.2.2 第二外语之间的相互影响 |
5.2.3 外部的客观因素 |
5.2.4 学习者的主观因素 |
第6章 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6.1 教学方法 |
6.1.1 利用图片直观展示学习内容 |
6.1.2 利用模仿法引导学生学习 |
6.1.3 对比教学减少偏误产生 |
6.1.4 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 |
6.1.5 善用游戏增强学生积极性 |
6.2 教学策略 |
6.2.1 利用语音对比减少负迁移 |
6.2.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
6.2.3 实践中探求正确的教学顺序 |
6.2.4 丰富练习的方式方法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生活中国语》分析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教材评估研究成果 |
(二)国内汉语教材评估研究成果 |
(三)韩国本土汉语教材评估研究成果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四、问卷数据来源 |
第一章 针对韩国汉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制 |
一、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相关标准 |
二、面向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二章 师生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和分析 |
(一)教材整体内容的反馈 |
(二)教材语言要素内容的反馈 |
(三)教材课文内容的反馈 |
(四)教材练习内容的反馈 |
(五)教材编辑质量的反馈 |
二、教师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和分析 |
第三章 《生活中国语》教材的分析评估 |
一、教学对象及目标 |
二、语言要素内容 |
(一)语音 |
(二)词汇 |
(三)语法 |
(四)汉字 |
三、课文内容 |
四、练习内容 |
五、教材配套 |
六、编辑质量 |
七、学生教材使用效果 |
八、教师教材使用效果 |
第四章 基于教材分析评估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
一、语言要素内容完善建议 |
(一)语音内容的完善建议 |
(二)词汇内容的完善建议 |
(三)语法内容的完善建议 |
(四)汉字内容的完善建议 |
二、课文内容完善建议 |
三、练习内容完善建议 |
四、教材配套完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1.4.1 研究综述 |
1.4.2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总体安排 |
2.1.1 研究问题 |
2.1.2 研究思路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刺激回忆法 |
2.2.2 概念图法 |
2.2.3 深度访谈法 |
2.2.4 叙事研究法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性考察 |
3.1 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 |
3.1.1 职业动机与责任感 |
3.1.2 知识储备与跨文化能力 |
3.1.3 个性心理与课堂教学 |
3.1.4 过往经历与课堂教学 |
3.2 关于学生的知识 |
3.2.1 学生身份及学习背景 |
3.2.2 学习特点及学习状态 |
3.2.3 学生性格及师生关系 |
3.3 关于课程的知识 |
3.3.1 教学目标及安排重点 |
3.3.2 课型特征与语言综合能力 |
3.3.3 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 |
3.4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
3.4.1 语言要素与句法、语义及语用 |
3.4.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渐进性及复现性 |
3.4.3 教学环节、教学节奏与学生参与度 |
3.5 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 |
3.5.1 教材的使用与素材的补充 |
3.5.2 板书的运用与多媒体设备 |
3.5.3 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标准 |
3.6 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
3.6.1 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社会 |
3.6.2 文化教学蕴于语言教学 |
3.6.3 物理环境影响教学体验 |
3.6.4 非预期情境及其应对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 |
4.1 职业发展阶段内容特征:合理弹性空间 |
4.1.1 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 |
4.1.2 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 |
4.1.3 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 |
4.1.4 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 |
4.2 职业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概念图的视角 |
4.2.1 概念节点特征与分析 |
4.2.2 层级结构特征与分析 |
4.2.3 交叉链接特征与分析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 |
5.1 个人来源 |
5.1.1 过往经历与日常体验 |
5.1.2 个性心理 |
5.1.3 个人反思 |
5.1.4 科(教)学研究活动 |
5.2 外在来源 |
5.2.1 合作共同体 |
5.2.2 教学观摩与职业培训 |
5.2.3 教材与教学资源 |
5.2.4 行业与国家政策 |
5.3 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的关系 |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
6.1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分析 |
6.1.1 职前教师阶段 |
6.1.2 新手教师阶段 |
6.1.3 胜任教师阶段 |
6.1.4 成熟教师阶段 |
6.1.5 走向专家教师阶段 |
6.2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
6.2.1 生成机制模型 |
6.2.2 实践性知识的感知与初构 |
6.2.3 实践性知识的循环与扩散 |
第七章 结语 |
7.1 回顾与总结 |
7.2 创新与贡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1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1-2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
附录2- 刺激回忆实例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访谈实例 |
附录5- F老师教育叙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景福高等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偏误分析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现状研究综述 |
(一)以不同行政区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 |
(二)以不同类型学校为对象进行的研究 |
(三)以某所具体高中为个例进行的研究 |
二、可供参考的其他国别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
第二章 韩国汉语教学概况 |
一、汉语教学在韩国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 |
(一)韩国汉语教学的历史沿革 |
(二)韩国汉语教育的相关政策 |
二、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的总体概况 |
(一)关于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的基本数据 |
(二)关于首尔地区高中汉语课开展情况介绍 |
三、首尔景福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况 |
(一)景福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
(二)景福高等学校汉语课程简介 |
第三章 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
一、语言要素教学情况分析 |
(一)语音教学情况 |
(二)汉字教学情况 |
(三)词汇教学情况 |
(四)语法教学情况 |
二、本土汉语教材编排情况分析 |
(一)语音编排方面 |
(二)汉字编排方面 |
(三)词汇编排方面 |
(四)语法编排方面 |
三、教师合作教学情况分析 |
第四章 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一、教师汉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一)课程内容安排的问题 |
(二)语言教学方法的问题 |
(三)汉语教学设计的问题 |
二、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
(一)语音方面常见问题 |
(二)汉字方面常见问题 |
(三)词汇方面常见问题 |
(四)语法方面常见问题 |
三、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双方教师沟通不足,耽误正常教学进程 |
(二)汉语教师自身素养,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
(三)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合作教学名不符实 |
四、本土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
(一)语音编写层面 |
(二)汉字编写层面 |
(三)词汇编写层面 |
(四)语法编写层面 |
第五章 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对策 |
一、改善语言要素教学的对策 |
(一)语音教学对策 |
(二)汉字教学对策 |
(三)词汇教学对策 |
(四)语法教学对策 |
二、改良本土汉语教材的对策 |
(一)拼音编写对策 |
(二)汉字编写对策 |
(三)词汇编写对策 |
(四)语法编写对策 |
三、改进合作教学效果的对策 |
(一)合作方式角度:创新汉语课堂合作教学新方式 |
(二)师资培训角度:探索中韩汉语教师培养新模式 |
(三)教师自身角度:拓展促进教师合作质量新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Praat软件的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
(二)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研究 |
(三)实验语音学及语音分析软件在语音偏误分析中的使用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汉韩语音系统对比研究 |
一、汉语声韵调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二、韩语元音和辅音 |
(一)元音的发音方法 |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
三、汉韩语音系统对比 |
第二章 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声母偏误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对象及过程 |
(一)调查对象 |
(二)语音材料文本及实施过程 |
三、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统计 |
(一)SPSS统计软件介绍 |
(二)声母偏误统计 |
第三章 利用Praat对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声母偏误分析 |
一、Praat软件介绍 |
二、声学特征分析重点 |
(一)嗓音起始时间 |
(二)冲直条 |
(三)发音时长与噪音频率 |
(四)鼻音低频成分与反共振峰作用 |
三、基于Praat软件的声母偏误分析 |
(一)发音方法造成的偏误 |
(二)发音部位上的偏误 |
第四章 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声母教学策略 |
一、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教学策略 |
二、舌尖前与舌尖后音的教学策略 |
三、舌尖后擦音与边音的教学策略 |
四、舌面音的教学策略 |
五、舌根音与唇齿音的教学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9)基于西安方言的韩国人汉语学习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1.2.1 西安方言研究现状 |
1.2.2 韩国学生来华学习现状研究 |
1.2.3 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1.3.1 资料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3.3 调查分析法 |
第2章 韩国人学习汉语的迁移现象 |
第一节 语言习得和跨文化适应 |
2.1.1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
2.1.2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 |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语音迁移现象 |
2.2.1 现代汉语声母的迁移 |
2.2.2 现代汉语韵母的迁移 |
2.2.3 现代汉语声调的迁移 |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汇迁移现象 |
2.3.1 现代汉语词汇的正迁移 |
2.3.2 现代汉语词汇的负迁移 |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语法迁移现象 |
2.4.1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负迁移 |
2.4.2 词类混淆的负迁移 |
2.4.3 其他负迁移 |
第3章 西安方言语境下的韩国人偏误分析 |
第一节 西安方言的特点 |
3.1.1 西安方言语音特点 |
3.1.2 西安方言词汇和语法特点 |
第二节 西安方言的语音偏误 |
3.2.1 西安方言声母偏误 |
3.2.2 西安方言韵母偏误 |
3.2.3 西安方言声调及语音流变偏误 |
第三节 西安方言词汇语法偏误 |
3.3.1 词缀偏误 |
3.3.2 特殊词组偏误 |
3.3.3 趋向动词偏误 |
第四节 陕西地方文化对韩国人的影响 |
第4章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及教学意见 |
第一节 在陕对外汉语教师对方言的态度 |
4.1.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1.2 直观结果分析 |
4.1.3 SPSS交叉分析结果 |
第二节 韩国人在西安与方言的接触 |
4.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2.2 直观结果分析 |
4.2.3 SPSS交叉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西安外国人与西安方言 |
4.3.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3.2 直观结果分析 |
4.3.3 SPSS交叉分析结果 |
第四节 教学策略及意见 |
4.4.1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
4.4.2 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
4.4.3 丰富课堂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韩国珍岛小学声调教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前人研究综述 |
1.2.1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 |
1.2.2 对韩汉语声调教学研究 |
1.3 研究步骤和方法 |
1.3.1 研究步骤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涉及的主要相关理论 |
1.4.1 对比分析理论 |
1.4.2 偏误分析理论 |
1.4.3 母语迁移理论 |
2 韩国珍岛小学汉语教学及声调教学概况 |
2.1 韩国珍岛小学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
2.1.1 珍岛小学汉语课设置情况 |
2.1.2 珍岛小学汉语教学情况 |
2.2 韩国珍岛小学汉语声调教学概况 |
2.2.1 《好棒儿童汉语》中的声调教学 |
2.2.2 珍岛小学汉语声调教学情况 |
3 韩国珍岛小学学生汉语声调声学实验分析 |
3.1 实验准备与语料设计 |
3.1.1 实验情况介绍 |
3.1.2 实验所用软件 |
3.1.3 实验所用词表 |
3.2 实验结果展示 |
3.2.1 实验所获数据 |
3.2.2 单音节词语图 |
3.2.3 双音节词语图 |
3.3 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 |
4 韩国CPIK小学教师汉语声调教学调查 |
4.1 调查目的、对象和手段 |
4.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4.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5 韩国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
5.1 韩国小学生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 |
5.1.1 单音节词声调偏误产生原因 |
5.1.2 双音节词声调偏误产生原因 |
5.1.3 其他原因 |
5.2 对韩国小学汉语声调教学的建议 |
5.2.1 单音节词教学建议 |
5.2.2 双音节词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以《好棒儿童汉语》为参照制订的录音词表 |
附录B 韩国小学汉语教师汉语声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语音问题与中韩语音的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国零基础中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研究 ——以韩国大安女子初中为例[D]. 张茜. 燕山大学, 2021
- [2]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D]. 张昕怡.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天安阿任小学为例[D]. 许海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韩国小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研究 ——以忠清南道金岩小学为例[D]. 刘晓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5]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生活中国语》分析评估[D]. 陈宇洋. 鲁东大学, 2020(01)
- [6]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李昊天. 山东大学, 2019(02)
- [7]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景福高等学校为例[D]. 王馗.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2)
- [8]基于Praat软件的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单正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9]基于西安方言的韩国人汉语学习偏误分析[D]. 杨意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韩国珍岛小学声调教学调查研究[D]. 王玥.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