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浅谈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玉[1](2021)在《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马洋[2](2021)在《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发展迅猛,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绘本教学要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绘本一直被视为幼儿阅读的首选,对建构精神世界有重要作用。随着绘本的发展,绘本的受众扩展到高年级学生甚至成人。知识型绘本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停留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收效甚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中阶段化学学习难度增大,让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本研究尝试将绘本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第一个难点也是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化学绘本的开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内容及方法作了介绍,利用文献分析法对绘本、绘本教学、美育等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梳理。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化学绘本、化学绘本教学、美育、化学美育作了概念界定,介绍了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审美心理结构以及高中生心理特点。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实施,结合教学实际,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与化学史相关的内容,自主开发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化学绘本,以两种方式在高一开展实践教学:化学绘本融入课堂全程的整节课式化学绘本教学、化学绘本应用于某些教学环节的片段式化学绘本教学,并且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创作故事、模型、化学绘本以进行审美模仿和审美表现。实践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第四部分是实践效果分析,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学生自创作品、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美育、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化学绘本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化学美育培养有一定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成绩。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自主开发的化学绘本适用于现在的高中生,鼓励中学教师深入挖掘素材,自主开发绘本;化学绘本教学是一种有趣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化学美育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效果不显着,还需深入研究。自主开发化学绘本并将其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是有益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观、文化观的建构,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持续推广。

王纲[3](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领域。大学生第二课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登上高校教育舞台,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承、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管理载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确,其理论基础、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实践性、灵活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角色。人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是复杂因素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对其结果的评价是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如何对人的思想、品格、素质等隐性特质的评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外在测评判断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解决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和应用价值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而在当今信息和数据的时代,社会和学生对评价有了更多的述求和期待,如同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位科学家以追求和证实因果关系为毕生志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也必须回答这一“百年树人”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要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导致的结果,必须从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入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思想内化与外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行为是思想外化的最直接表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行为的规律和特征,能直接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知、情、意、行”是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认知、情绪、意志最终都会通过行为进行表现,也只有行为才能真正被外界和自我感知和认识。综合以上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在思政教育评价的视角下,进行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研究,掌握新时期背景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形态、规律、影响等特征,探索行为研究用于思政教育评价及学生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重点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对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必须依靠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最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在把握学生第二课堂行为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论证行为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纷繁复杂,这是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中,人们难以涉足的原因之一。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为这一复杂现象的基础和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分析方法,符合了当今社会对论证的科学化、数据化、显性化思维方式的要求和期待,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引入到教育学、社会学研究的常用思路和方法领域。当然在当今数据为王的时代中,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绩效主义的倾向,使哲学、社会学界对以数据研究和归纳研究为方法的因果关系推导和评价体系多有批判,吸取这些批判研究的精华,注重理论论证和实验的严谨,以行为物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建立符合逻辑理论的数学模型和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本色,从而使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支撑。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分析上解决为什么行为研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章是在理论框架下对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形成适合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行为研究理论。第四章介绍建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框架,讨论行为研究的一般范式。第五章以实际案例和数据为基础介绍如何运用以上原理呈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行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第六章阐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政教育评价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工作机制。

袁花香[4](202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和重视美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数学美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主要包括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和谐美、奇异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美,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首先对数学美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数学美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从数学美育的理论、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和学生没有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确立本文的研究问题:(1)高中生对数学美的认识程度如何?(2)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美育?(3)如何把美育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缺乏美育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尚未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改进策略。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最后,要优化美育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融入美育的目标的实现。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有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只要是希望提高一线教学工作者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的重视度,让数学教师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赵丽华[5](2021)在《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文中指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艺术能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当前我国教育界针对艺教融合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较少,对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和条件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因此,对艺术的教学功能、艺教融合的原理及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将围绕“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条件与方式是什么?”、“当前我国中小学实施艺教融合的现状如何?”以及“如何改进现存问题以充分发挥艺术的教学功能?”四个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从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入手,厘清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旨在从理论角度揭示艺教融合的原理。接着,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维度揭示了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进而提出艺术发挥教学功能应具备的四个条件:适时性、适度性、合理性、有效性。最后,以数学学科为例,结合国内外教学案例,论述了艺术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为了解艺术融入教学这一领域在当前中小学的发展现状,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设计了两项调查研究。一是通过观看“上海优课”网站中展示的优质数学课堂教学视频,了解上海市关于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二是以上海市一所小学作为个案,通过教师访谈、教案分析、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该校实施艺教融合的现状和不足之处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优质课中,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情况不甚乐观;在个案学校中,教师对艺教融合的认识尚嫌不足,常规课中实施艺教融合的机会较少。总的来说,艺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存在艺术形式单一、融合方式单一、缺乏资源和指导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论文提出了四点建议:结合学科特点探索艺教融合的机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艺教融合;建立和完善相关资源库;提供“以艺促教”的专业培训。

马萍,王影[6](20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刍议》文中研究说明美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提高教师审美素养。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对美育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美育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忽视对生活经验中美育元素的挖掘以及现行评价体系中忽视对美育的考量等问题。本文建议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知识素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邹明迪[7](2020)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文化在教育界热度高涨的原因在于其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在初等数学教育中,关于数学文化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以教材、课堂教学等为载体,教学过程的进行又主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其国力发展与国民文化教育分不开,其数学教育在国际测试中连续位居前列,故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并且与中国都地处东亚,均受东亚文化熏陶,文化历史相似。鉴于此,本论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三版不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借鉴他人研究框架来研究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分布的异同点,同时还从数学美侧面对案例中数学原理内容所体现的数学美表现形式做出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整体上,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占比多数在习题栏目,占比均超过60%,而其他栏目中数学文化的占比较少。在非正文和引入栏目占比总和中,人教版(30.29%)和浙教版(27.42%)均高于新加坡DM版(14.10%),而在例题和习题栏目占比总和中,新加坡DM版(85.89%)高于国内人教版(69.71%)和浙教版(72.59%)。总的来说,在栏目分布上,三版教材的数学文化内容都不均匀。(2)数学文化的数量最多的是新加坡DM版(1779处),其次是浙教版(518处)和人教版(449处)。在三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数量都是最多的,接着依次是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三版教材都不够注重人文艺术的内容。(3)在课程内容分类中,国内两版教材之间在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的占比接近,新加坡DM版在数与代数(57.28%)、统计与概率(28.61%)这两部分占比均高于人教版(57.28%和22.27%)、浙教版(54.83%和23.98%),相反地,在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部分却比国内两版都低。(4)三版教材中数学史的运用方式集中在附加式和顺应式,复制式次之,点缀式最少。从整体上看,三版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的四个运用方式占比不均衡,均以附加式为主,均高于51%,也体现教材中数学史与数学知识之间大部分是分离的,附加的方式还会导致部分数学史的作用被弱化,容易被遗忘使用。其他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中,三版教材可分离型部分的占比均高于49.89%,反映了教材中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结合度较低。(5)三个版本教材关于三个案例的数学原理内容中包含的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最多,人教版(64处)、浙教版(49处)、新加坡DM版(63处),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比较少,人教版(均是9处)、浙教版(8处和6处)、新加坡DM版(均是7处)。且三个案例中的数学原理内容多数集中在定义、性质、定理中,对于公理、公式、法则上的分布很少。基于文章的结论,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在编写教材时三个版本的教材需综合优缺点,尽可能均衡数学文化在划分栏目中的分布。其次在三版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数量突出的情形下,建议三版教材都需要适当增设“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与科学技术”三类的相关内容,来均衡分布水平。然后三版教材要弱化以“附加式”为主的情形,增强“顺应式”、“复制式”、“点缀式”三种数学史的运用方式,均衡“数学史”内容的运用水平;对于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方式,在侧重将数学文化与教材有机融合的同时,可适当地增设外在型的文化内容。最后由于三版教材数学原理呈现出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居多,而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对较少,建议三版教材结合各案例数学知识,适当进行调整,均衡四种数学美表现形式的数量。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强化学生对对称美和奇异美的认识,四者齐头并进。综上,希望能得到广大数学教材编辑者的重视。

任雨停[8](2020)在《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03年开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2017年更是给出数学文化明确的定义。并且,近年来高考数学中逐渐加强数学文化的考查,这无疑引起了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的重视。本研究正是基于高考数学中逐渐渗透数学文化这一考查,以及广大师生难以应付这一事实,展开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获得文化及数学文化的概念,并且结合高考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考查,尝试给出数学文化试题的概念和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与特点。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数学文化与高考数学的结合研究甚少,主要集中在试题的统计和赏析,极少存在关于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相关研究。所以,本次研究展开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研究正是基于数学文化相关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之处。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近十年的全国高考数学卷中的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所研究的数学文化试题的背景呈现方式主要以显性为主,其编制背景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创新、趣味逻辑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包括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并结合试题的评析,以期为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提供指导与建议。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展开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相关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远远不够,数学文化试题出现极少,教师重视数学文化但极少关注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且编制策略单一。因此,研究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也是日常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所必需的。最后,依据课标、考试大纲以及学业质量评价等要求,结合近十年高考数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统计与分析,以及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相关现状调查,提出数学文化试题编制原则,以指导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主要有改编和原创两种,改编策略有背景转换策略、否定属性策略、题型改编策略和重新整合策略,原创策略有取材多样化策略、题型多样化策略和数学文化渗透方式多样化策略,并且每一种策略都有更为详细的、具体的策略和相关示例,这对一线教师尝试编制数学文化试题具备一定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郝婧智[9](2020)在《“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格培养是教育理论需要关注的问题,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关涉人的全面发展。近代以来理性主义的盛行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度的理性主义思想投射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应用中,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机,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精神世界中“理性”与“感性”的割裂,感性的缺失使得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完善。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以世界性视角研究中国乐感文化,针对如何构建人的精神的相关问题世界进行回答的一种理论。本论文以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针对教育中完善人格的缺失问题,对以情为本体的中国感性教育传统进行梳理,在继承中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进一步丰富当前的教育理论,通过教育活动,实现学生人格结构的完善和谐。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首先是在情本体理论视角下,对当前教育实践中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论文认为,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当前载教育内容、手段及评价方式上都存在偏颇,造成学生感性缺失的人格困境。其次,乐感文化下以情为本体的中国文化传统对传统教育有深远影响,古代教育礼乐相协、美善同源的传统,有助于当代教育回归本土文化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积淀着理性的新感性,促进完善人格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相互支撑与和谐统一。论文基于情本体理论并结合时代要求,提出当前教育应培养学生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人格,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谐。构建“新感性”教育,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关注个体主体性,重建教育结构的整体性,以情感涵养教育过程,以审美化重塑教育要素,这是对历史传统合理的回归和继承,也是践行教育“使人成为人”的人道追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虞艺芹[10](2020)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审美情趣的培育,不仅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需要,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而数学作为小学的主要教学科目,承担着“以美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美育载体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全面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找到其中的问题与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有积极的意义。论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数学教学之美、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审美情趣培育视角下的美育策略等研究成果,厘清了核心素养、审美情趣等核心概念,明确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并阐述了经验美学、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数学美与教学美等理论,建立了研究的必要基础。论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成都市二圈层八所小学的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进行了考察。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渗透美育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审美情趣培育方面,存在着审美感觉力缺乏全面支撑、审美鉴赏力未获积极引导、审美情感力培育过程压抑、审美想象力未获良好保护等明显问题。究其根源,小学数学教师缺乏通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必要素养,学校没能形成通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健全机制,社会环境和家长对学校通过教学渗透美育也缺乏应有支持。为此,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提升学生美的素养,需要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之美、发现现实生活之美、探索其他学科之美等途径提供有质量的美育内容,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结合生活经验来增加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善于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营造民主氛围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给予足够的想象力空间、设计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来适应学生审美情趣的个体差异。应该看到,通过包括小学数学教学在内的教学途径实现美育渗透,培育审美情趣,健全大美育体系,增强以美育人的实效,对于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浅谈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理论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设计
    3.2 开发化学绘本
    3.3 应用化学绘本
4 实践效果分析
    4.1 对学习兴趣影响分析
    4.2 对化学美育影响分析
    4.3 对学业成绩影响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研究成果概览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2.5 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
    1.3 概念的厘清
        1.3.1 高校第二课堂
        1.3.2 高校第二课堂学生行为
        1.3.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建构
    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点
        2.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下的行为本质
        2.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的行为意义
        2.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下行为与思想关系
        2.1.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行为理论
    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支点
        2.2.1 心理学关于行为研究的理论支撑
        2.2.2 教育学关于第二课堂的核心理论
    2.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切入点
        2.3.1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理论
        2.3.2 新时代第二课堂建设的政策及其思想
        2.3.3 网络与信息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
        2.3.4 定性定量的教育研究相关理论
第三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
    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3.1.1 行为产生发展机制
        3.1.2 影响行为的因素
        3.1.3 行为影响的因素
    3.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形态
        3.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发展
        3.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现实形态的原因
    3.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评价
        3.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评价的现状
        3.3.2 第二课堂评价现状的原因
第四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方法论
    4.1 研究的理论框架
        4.1.1 量化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4.1.2 行为的统计物理研究
        4.1.3 因果关系的误区
    4.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描述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4.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过程描述数据
        4.2.2 学生成长发展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4.3 行为研究设计
        4.3.1 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
        4.3.2 学生行为的数据记录采集
        4.3.3 学生行为数据的求证与评价
    4.4 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借鉴与对比
第五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实践案例
    5.1 案例数据概况
        5.1.1 行为数据的基本情况
        5.1.2 学业成绩基本情况
        5.1.3 毕业去向
        5.1.4 职业发展状态
        5.1.5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
    5.2 案例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
        5.2.1 行为状况统计学分析
        5.2.2 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分析
        5.2.3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数据研究
第六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用
    6.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价值
        6.1.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观测价值
        6.1.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判断价值
        6.1.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预测价值
    6.2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导思想
        6.2.1 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
        6.2.2 巩固增强获得感的内容创新理念
        6.2.3 强化信息技术同步的形式创新理念
    6.3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
        6.3.1 精准教育原则
        6.3.2 数据研究原则
        6.3.3 评价反馈原则
        6.3.4 行为评价思想的反思
    6.4 基于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6.4.1 第二课堂组织工作机制
        6.4.2 第二课堂过程管理机制
        6.4.3 第二课堂评价导向机制
        6.4.4 第二课堂支持保障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 章 数学美的概念、特征
    2.1 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美的内容与层次
    2.3 数学美育的功能
第3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3.2 访谈分析
        3.2.1 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访谈内容及分析
    3.3 调查结果
        3.3.1 教师尚未树立审美化教学理念
        3.3.2 学生审美能力不强
        3.3.3 现行的教学体系制约美育的实施
第4 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
    4.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
第5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案例
    5.1 圆锥曲线的教学设计
    5.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第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数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艺教融合的重要性
        (二) 艺教融合的方式
        (三) 已有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艺术
        (二) 艺术的教学功能
第二章 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与理论依据
    一、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二、脑科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脑的结构和特征
        (二) 艺术与脑
    三、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艺术与创造力
        (二) 艺术与直觉思维
        (三) 艺术与内隐学习
        (四) 艺术与具身认知
    四、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理论依据
        (二) 经验确证
第三章 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条件与方式
    一、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内在机制
        (一) 直接机制
        (二) 间接机制
    二、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条件
        (一) 合理性
        (二) 适时性
        (三) 适度性
        (四) 有效性
    三、艺术融入教学的方式:以数学课为例
        (一) 音乐融入数学教学
        (二) 美术融入数学教学
        (三) 舞蹈融入数学教学
        (四) 戏剧融入数学教学
第四章 艺教融合的现状调查——以“上海优课”网站教学视频为例
    一、观察研究设计
        (一) 观察目的
        (二) 观察对象
        (三) 观察工具
    二、观察研究结果
        (一) 整体融合情况
        (二) 各年级融合情况
        (三) 数学知识的融合情况
        (四) 艺术类别的使用情况
        (五) 数学知识与艺术类别的结合情况
    三、观察结果分析
        (一) 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
        (二) 实施艺教融合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艺教融合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市T小学为例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方法
    二、调查研究结果
        (一) 从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来看
        (二) 从对一线教师的教案分析来看
        (三) 从对数学课的课堂观察来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
        (二) 实施艺教融合的不足之处
第六章 实施艺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学科特点探索艺教融合的机会
        (一) 借助艺术学习数学知识
        (二) 借助艺术培养数学思维
        (三) 借助艺术促进数学应用
        (四) 借助艺术了解数学文化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艺教融合
        (一) 思维导图
        (二) 几何画板
        (三) 电子白板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资源库
        (一) 借鉴国外成果
        (二) 深度挖掘艺术资源
        (三) 校际、区域、省市共享实施方法
    四、提供以艺促教的专业培训
        (一) 培训形式
        (二) 培训内容
结语: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优课”网站中小学数学教学视频目录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课堂观察记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美育及数学美的意蕴
    (一)数学美育的涵义
    (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
        1. 对称之美
        2. 简洁之美
        3. 奇异之美
        4. 统一之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三)有益于提高教师审美素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困境
    (一)教师对美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在美育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三)教师忽视对生活经验中美育元素的挖掘
    (四)现行评价体系忽视对美育的考量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路径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美育在课堂中的地位
    (二)丰富教师知识素养,提升教师捕捉美的敏锐力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国际测试中新加坡数学教育优势明显
        1.1.2 国际教材比较的重要性
        1.1.3 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1.1.4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1.1.5 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数学文化研究的现状
        2.2.3 数学美的相关研究
    2.3 数学教材比较的相关研究
        2.3.1 中新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2.3.2 国内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2.3.3 国内外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2.4 章末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3.1 研究的对象选取
        3.1.1 教材总体结构
        3.1.2 教材章节内容结构
        3.1.3 小结
    3.2 研究的理论依据
        3.2.1 主观意义文化理论
        3.2.2 教科书评价理论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3.4 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3.4.1 显性数学文化内容比较框架
        3.4.2 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比较框架
第4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
    4.1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栏目的分布和统计
    4.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4.2.1 数学史
        4.2.2 数学与现实生活
        4.2.3 数学与人文艺术
        4.2.4 数学与科学技术
    4.3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4.4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年级中的分布
    4.5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
        4.5.1 数学史的运用水平
        4.5.2 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水平
    4.6 章末小结
第5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
    5.1 案例的选取
        5.1.1 案例1:数与代数——二次函数
        5.1.2 案例2:图形与几何——圆
        5.1.3 案例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
    5.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美
        5.2.1 二次函数案例
        5.2.2 圆案例
        5.2.3 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案例
    5.3 章末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结论
        6.1.2 教材中数学文化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分析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反思
        6.3.1 创新点
        6.3.2 不足
        6.3.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的需要
        1.1.2 数学教育科研的需要
        1.1.3 基于课标与考试的需要
        1.1.4 教师能力素养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文本分析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访谈法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2.2 数学文化与数学试题结合研究现状
    2.3 高中数学试题编制研究现状
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核心概念
        3.1.1 文化
        3.1.2 数学文化
        3.1.3 数学文化试题
    3.2 理论基础
        3.2.1 素质教育理论
        3.2.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4 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与特点
    4.1 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
        4.1.1 德育功能
        4.1.2 美育功能
        4.1.3 智育功能
        4.1.4 测评功能
    4.2 数学文化试题的特点
        4.2.1 历史人文性
        4.2.2 思想方法性
        4.2.3 发展创新性
        4.2.4 趣味逻辑性
        4.2.5 故事情境性
    4.3 小结
5 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5.1 数学文化试题分析框架及思路设计
    5.2 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系统分析
        5.2.1 数学文化试题呈现数量结果分析
        5.2.2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背景分析
        5.2.3 数学文化试题题型分布情况分析
        5.2.4 数学文化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分析
    5.3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评析
        5.3.1 数学史
        5.3.2 数学美
        5.3.3 学科关联
    5.4 小结
6 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相关现状调查
    6.1 学生问卷调查
    6.2 学生试卷分析
    6.3 教师访谈
    6.4 小结
7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原则
    7.1 密切联系生活,强调立德树人
    7.2 体现课标要求,深化素养立意
    7.3 聚焦核心概念,注重基础知识
    7.4 体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适切
    7.5 注重社会人文,领悟数学之美
8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
    8.1 数学文化试题的改编
        8.1.1 背景转换策略
        8.1.2 否定属性策略
        8.1.3 题型改编策略
        8.1.4 重新整合策略
    8.2 数学文化试题的原创
        8.2.1 取材多样化策略
        8.2.2 题型多样化策略
        8.2.3 渗透方式多样化策略
    8.3 小结
9 结论与反思
    9.1 结论
    9.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B: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C: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工具理性盛行:当代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工具理性影响下的教育偏颇
        (一)当代中国理性主义工具化
        (二)工具理性影响下的教育偏颇
    二、工具理性教育观下学生完善人格的危机
        (一)培养完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
        (二)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二章 积淀着理性的感性:中国古代教育的感性传统
    一、礼乐相协、美善同源—中国古代以情为本体的文化特征
        (一)情为本体
        (二)乐的境界——审美的境界
        (三)从礼到理,归于情
    二、情理相容、文质彬彬:古代教育的人格追求
        (一)古代教育对君子人格的追求
        (二)古代教育的人格培养方式探究
第三章 “新感性”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完善人格
    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完善人格的内涵
        (一)个人主体性(内在自然的人化)
        (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整
    二、“新感性”教育观对完善人格的培养
        (一)复归主体性的教育本质
        (二)建构情感化的教育过程
        (三)涵养审美化的教育要素
        (四)重建整体性的教育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以美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二)强化美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需要
        (三)数学教学作为美育载体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美育
        (二)核心素养
        (三)审美情趣
        (四)小学数学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理论阐释
    一、经验美学理论
    二、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生审美情趣的维度
        (一)审美感觉力
        (二)审美鉴赏力
        (三)审美情感力
        (四)审美想象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内容
        (一)教学美
        (二)数学美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考察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二)调查问卷的结构
        (三)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数学美育的基本认知
        (二)审美感觉力的培育现状
        (三)审美鉴赏力的培育现状
        (四)审美情感力的培育现状
        (五)审美想象力的培育现状
        (六)数学美育实施的效果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学生对教学美的感受
        (三)学生目前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美感觉力缺乏全面支撑
        (二)审美鉴赏力未获积极引导
        (三)审美情感力培育过程压抑
        (四)审美想象力未获良好保护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通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素养相当薄弱
        (二)学校缺乏通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健全机制
        (三)社会观念对教学渗透美育缺乏应有支持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优化策略
    一、着力提供有质量的美育内容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美
        (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探索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美
    二、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情感体验
        (一)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二)美育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经验
    三、营造有利审美情趣培育的教学环境
        (一)善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境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个体差异
        (一)给予审美想象力足够空间
        (二)设计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调查(教师卷)
附录 B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调查(学生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四、浅谈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王兴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 王纲.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D]. 袁花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D]. 赵丽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刍议[J]. 马萍,王影.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1(02)
  • [7]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D]. 邹明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D]. 任雨停.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9]“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D]. 郝婧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研究[D]. 虞艺芹.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