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民族教育现状及难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昱寒[1](2021)在《融媒体条件下新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强榕[2](2020)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族问题长期性的客观存在,一方面说明民族工作不可或缺,一方面说明民族工作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完成,而新疆社会在经历多次政变后动荡不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一系列民族工作对新疆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疆参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族工作,在新疆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民族共同体研究的逐渐成熟,学者提出利用“本体与意识”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研究。一方面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出发,一方面把握民族意识的变化发展,为研究相关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尝试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如何争取民族权利平等,如何改善民族关系,及如何促进民族发展为研究内容,由此阐述研究的核心观点即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历史影响而说明抗战时期新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性及中华多元一体认同意识的历史性。民族工作其内涵包括应对民族权利,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等问题的指向性工作,因此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民族工作开展的背景、民族政策的推行、民族经济的整饬及民族文化的指导:抗战时期民族政策的推行工作主要表现在民族政策的解释与宣传、民族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尝试等方面。民族经济的整饬工作是改善民族关系的关键。良好的民族经济发展环境、适宜的经济政策帮扶、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对改善各民族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各民族生活质量逐渐平等,民族关系就会随之改善。民族文化的指导工作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基础。尊重各民族优秀文化、开展覆盖多民族的教育工作,由此来保障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一是为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历史性,否定并反对历史虚无化,历史虚幻化及狭隘定义中华民族共同体,二是为探讨在历史发展中各族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及变化。
余阳[3](2020)在《用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是两千多年来古代西域屯垦戍边的光荣延续,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千古之策。兵团精神是兵团在六十多年的屯垦戍边、维护祖国统一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体现。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新疆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强调兵团要成为促进新疆民族团结和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屯垦戍边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中流砥柱”。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概念。第二章系统论述了兵团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兵团精神的主要内容、兵团英模精神与兵团精神的关系等。第三章主要对兵团精神中的民族团结内涵进行深入系统梳理。第四章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兵团精神维护在新疆民族团结的历史实践。第五章对当前用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面临的困难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纵观60多年的发展实践,兵团37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互助团结和谐友好的民族关系,为新疆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用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的研究,梳理兵团精神在各个阶段的主要体现、兵团对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抵御三股势力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总结兵团六十多年来卓有成效的民族团结工作经验,以及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更好地发挥兵团精神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巩固祖国统一中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
何晓清[4](2020)在《少数民族高级干部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贡献研究 ——以包尔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天然纽带和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党初建之时就提出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关纲领性政策,在红军长征时期探索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在抗日战争时期进一步强化,在解放战争时期系统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断充实和完善。历史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工作中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其中,少数民族高级干部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治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尔汉(全名包尔汉·沙希迪)作为新疆维吾尔族人中最早投身于新疆解放事业的少数民族党员之一,作为我党在新疆最早培养和使用的少数民族高级干部之一,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建设性政治实践中最为经典和代表性阶段的民族工作,包括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到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到在新疆建党建政、肃特剿匪、开展民主改革,再到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包尔汉作为首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不仅是上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领导者之一。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包尔汉也为我国的宗教工作,为促进我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广泛团结和友好交往做出了积极贡献。包尔汉的工作实践,得到了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肯定,也得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高度肯定。研究包尔汉作为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实践和贡献,一方面进一步说明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和重要因素,包尔汉也因此成长为少数民族干部的杰出代表。另一方面,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的新疆的社会变革、发展和进步与包尔汉的具体工作实践联系起来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本文结合民族学、民族政治学、政治心理学、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客观、系统研究包尔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领导作用,在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中的实践,梳理他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党的执政理念相结合,同贯彻党的各项政策相结合,同新疆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并最终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卓越贡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是政治生活的大风大浪,还是个人遭遇的大起大落,包尔汉始终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大会上,伊丽苏娅手捧父亲包尔汉的照片光荣牌与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共同出现在“致敬方阵”礼宾车上,这既是党和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礼赞,也寄予了党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后代的期望。包尔汉一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他把人生追求融入到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利益中,铸造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包尔汉留下的精神财富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继承和发扬。
金菊[5](2019)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到发展为完整的民族分裂主义体系,与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叠加影响新疆地区,已历时一百余年。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是一小部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妄图把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其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渠道是导致新疆频繁发生暴力恐怖案件的重要原因。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经历了口耳相传、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时期,传播的途径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发生着改变;传播的内容从当初的“维吾尔族的祖先是突厥”等错误的历史观点逐渐演变成分裂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妄想;传播的对象既包括成年男性,也包括青少年及妇女儿童。面对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近些年来,新疆依法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去极端化的斗争,有效遏制了暴恐活动多发频发势头,但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渗透和蔓延并没有停止,由其催生的暴力恐怖主义势力及其影响依然存在,依然在伺机制造事端,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渠道,从源头上禁绝暴力恐怖主义产生。加大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与互联网运营商可进行相关的信息共享,在传播途中截获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方面的信息;针对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以及宗教人士进行科学管理,形成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更要对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爱国主义、去极端化等宣传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不传、不信民族分裂主义,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只有内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更好地遏制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势头,还新疆一个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
常笑笑[6](2019)在《新时期反分裂斗争视阈下新疆历史话语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加强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破坏,在新疆历史问题上大作文章是其惯用伎俩。出于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进行肆意的歪曲杜撰,企图挑动民族仇恨,加深民族隔阂,扰乱人们的历史观念。新疆历史领域成为反分裂斗争的主阵地之一,加强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迫在眉睫。首先,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歪曲杜撰言论的分析批判,揭露了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创造主体这些基本问题的错误认识。其次,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认识和部署,以呈现出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逐步深化的动态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认识的深化,不仅体现在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准确定位,即由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项基础工作发展到将其视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焦点问题,还体现在话语具体内容的逐步详细化过程。再次,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歪曲的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的言论为驳斥焦点,本文以大量新疆史实为根柢,剖析了反分裂斗争语境下的新疆历史叙事,继而探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新疆反分裂斗争语境下的实践化进程,并尝试着以《纪要》精神来进一步增强反分裂斗争视阈下的新疆历史话语。最后,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史料体系、对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新疆反分裂斗争视阈下历史话语的构建策略。即其一,要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新疆历史研究的指导,注重阶级分析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其二,以现有的历史话语为支撑,梳理补充史料,更加注重反分裂斗争视阈下史料体系的建设。其三,为使新疆历史大众化通俗化,要进一步加强新疆近现代史的研究,并拓宽新疆历史宣传的领域。通过反分裂斗争视阈下新疆历史话语的梳理,有助于肃清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历史言论的流毒,使中国共产党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疆历史话语权,凝聚共识,广泛的影响各族群众,促使人们正确的认识新疆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凝聚力量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杨鱼彦[7](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民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族关系的构建历来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的好坏与这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息息相关。如果说科学技术水平与人才是一个国家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主力军,那么好的民族关系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强大后盾。如果说边疆地区的稳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和谐的民族关系就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民族经济的繁荣发展又是各族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保障,所以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地区位于我国陆路边疆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多个民族,民族关系较复杂。能够影响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众多,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民族本身的因素、还有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因素,而其中较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来自于社会的环境及其社会的变化,了解并掌握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的新疆民族关系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促成和谐新疆民族关系不仅对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有特定价值。新疆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又与多个国家相邻,周边国家宗教文化浓厚且发展较为缓慢,民族问题较多。“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多个省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推动外,还给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了新疆地区同周边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在相互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有促进新疆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有利因素,同时也会使得新疆地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从促使新疆地区人口流动加快、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新疆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国家政策对新疆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方面对新疆民族关系产生着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需要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也需要注重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所需要的国内外环境的建设、注重对新疆各族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及警惕破坏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势力渗透。
乔秀丽[8](2019)在《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疆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是我国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地区,也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复杂多变。新疆的民族工作事关新疆稳定、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断总结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涵盖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制度保障、重点领域、关键前提、重要基础和根本方向等,这些思想内容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现实考量,是中国特色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遵循。现阶段,推进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疆民族工作具体实践,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依据新疆的特殊区情和民族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推进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疆民族工作具体实践,有利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有利于推动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关键点在于提出完善措施以解决新疆民族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及理论、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概述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是在积极回应国内外现实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部分概述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坚持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内核凝练,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和总结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地位,为后期的实地调研写作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疆民族工作实践的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概述新疆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以更好地提出具有时效性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重点是提出对策建议,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创建“嵌入式”互动环境;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新疆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等五个层面的举措为主要基点,解决新疆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新疆民族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推进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李伶俐[9](2019)在《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与民族进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的时代孕育出新的思想理论,新的时代为探讨民族进步提供新的历史空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以往民族理论来说既是继承发展又是新飞跃。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社会发展对民族进步影响”是民族发展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疆地区的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城镇建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产业企业单位个数等均呈不断的增长态势,以上变化对新疆各民族进步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背景下,在新疆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发展的真实数据基础上,结合L县基本社会状况总体分析精准扶贫各项措施,以期更好的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进步。全文共计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对本选题来源及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和述评做总结,其次是对研究方法思路、选题重难点和创新点做以说明。第二章为新时代民族进步与精准扶贫相关理论概述部分。首先对“新时代”、“民族进步”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其次对民族进步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第一部分介绍经典作家民族进步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中国共产党民族进步理论,第三部分为精准扶贫相关理论沿革。第三章为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首先阐述L县基本情况的调研,其次根据真实的数据支撑,详细叙述脱贫概况以及主要致贫因素,最后对贫困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为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促进民族进步的因素分析。总体从改善民生、总目标实现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第五章为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对民族进步的作用以及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考。首先从四个方面阐述精准扶贫对民族进步的作用,分别是改善民生的实现、社会发展的实现、总目标的实现和思想文化建设全方位实现。其次对促进社会主义民族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分别从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分析。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视野下对L县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在国家大政方针实施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剖析促进各民族进步的主要因素,进而对新时代促进民族进一步发展进行思考。
王英喜女[10](2019)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维护各民族团结,做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了落实,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行了有力的推动;另一方面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巩固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自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坚持不懈的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仍需更进一步发展,求得突破。本文选题是为了深入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刻剖析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求得新方法,寻找新突破。文章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首先,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及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基本概念,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效;再次,论文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语言交流、结亲形式、典型选树、深层次沟通四个方面发现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原因;最后,论文结合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教育、载体、宣传、制度四个方面对活动进一步有效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始时间并不长,因此,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完善,理论层面的研究力度还需加强,实践层面还需进一步创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要想取得更好的实效,不仅要各单位、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好,领导干部、职工、群众三方面也要得到充分重视,对活动加以认真对待。最终,汇聚各方力量,扎实有效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维护各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疆民族教育现状及难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民族教育现状及难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4 研究资料及研究现状 |
1.4.1 研究资料 |
1.4.2 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及困境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创新 |
1.5.3 研究困境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参与民族工作的背景条件 |
2.1 中共进入新疆的契机与盛苏合作需要 |
2.1.1 国民党控制盛世才政府计划的落空 |
2.1.2 盛世才与苏联政府建立的良好关系 |
2.2 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 |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疆的广泛传播 |
2.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 |
2.3 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第三章 完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 |
3.1 协助推行适合新疆的民族政策 |
3.1.1 完善并加以发展六大政策,科学地解释民族政策 |
3.1.2 利用进步组织及报纸刊物,普遍地宣传民族政策 |
3.2 新疆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尝试 |
3.2.1 统一基层管理组织,推行民主选举 |
3.2.2 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发扬民主政治 |
3.3 培养利于民族发展的干部人才 |
3.3.1 提拔民族干部,发展民族人才 |
3.3.2 提升干部能力,增强政治意识 |
3.4 组织巩固民族团结的社会活动 |
第四章 整饬民族经济,维护各民族团结关系 |
4.1 优化民族经济的发展环境 |
4.1.1 健全适宜新疆的预算制度,统一货币使用 |
4.1.2 鼓励各民族参与经济管理,推进税制改革 |
4.2 调整农牧经济的发展模式 |
4.2.1 核减田赋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
4.2.2 加强管理科学放牧,提高畜牧质量 |
4.3 推动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4.3.1 发行公债,动员全民建设新疆 |
4.3.2 保障民生,改善各族民众生活 |
4.3.3 发展交通,促进民族商业发展 |
第五章 指导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
5.1 制定符合六大政策的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
5.1.1 组建文化促进会,改善各民族文化发展环境 |
5.1.2 发起新文化运动,鼓励各民族参与艺术创作 |
5.1.3 发展民族文字报刊,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 |
5.2 健全覆盖各民族各层次的教育体制机构 |
5.2.1 重视学校教育,制定适宜多民族发展的教育政策 |
5.2.2 推动国民教育,组织多民族参与的扫盲冬学运动 |
5.2.3 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培养多民族学生的新疆学院 |
第六章 结语 |
6.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影响分析 |
6.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规律认识 |
6.2.1 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
6.2.2 结合新疆社会发展状况 |
6.2.3 扬弃民族工作历史经验 |
6.3 抗战时期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用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兵团精神研究现状 |
1.2.2 民族团结研究现状 |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综合分析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兵团精神 |
1.5.2 民族团结 |
第2章 兵团精神的产生及其发展 |
2.1 兵团的历史沿革 |
2.2 兵团精神含义的演变 |
2.3 兵团精神的形成及发展 |
2.3.1 兵团精神的形成 |
2.3.2 兵团精神的发展 |
2.3.3 兵团精神的深化 |
2.3.4 兵团精神的集中体现 |
2.4 兵团精神的主要内容 |
2.4.1 热爱祖国 |
2.4.2 无私奉献 |
2.4.3 艰苦创业 |
2.4.4 开拓进取 |
第3章 兵团精神中的民族团结内涵 |
3.1 热爱祖国 |
3.2 守望相助 |
3.3 示范带动 |
3.4 共同发展 |
第4章 用兵团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实践 |
4.1 兵团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历程 |
4.1.1 1954—1975兵团担负维稳戍边使命的历程 |
4.1.2 1981—2012兵团履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历程 |
4.1.3 2012—至今兵团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的历程 |
4.2 兵团强化民族团结工作的措施 |
4.2.1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 |
4.2.2 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生产 |
4.2.3 积极发展兵地融合经济 |
4.2.4 注重兵地党政协调联动 |
4.2.5 发展兵团内部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 |
4.3 深化兵地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
4.3.1 深化兵地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
4.3.2 深化兵地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举措 |
4.4 兵团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 |
4.4.1 发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作用加强民族团结 |
4.4.2 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稳定器作用巩固民族团结 |
4.4.3 发挥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作用深化民族团结 |
第5章 弘扬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所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
5.1 弘扬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所面临的挑战 |
5.1.1 内部因素:市场经济和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 |
5.1.2 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敌对势力和现代新兴媒体 |
5.1.3 评价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和成效评估 |
5.2 当前用兵团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路径选择 |
5.2.1 广泛动员加强宣传教育 |
5.2.2 明确主体扩大覆盖范围 |
5.2.3 丰富载体推进深入发展 |
5.2.4 明确责任健全长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少数民族高级干部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贡献研究 ——以包尔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创新点和难点 |
四、理论与方法 |
五、本文基本概念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历史与社会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的地理与人文概况 |
一、新疆地理及资源概况 |
二、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的新疆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新疆社会概况 |
一、民国时期的新疆治理概况 |
二、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渗透和蔓延 |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疆的传播 |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疆的早期传播 |
二、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早期活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包尔汉的政治成长历程 |
第一节 包尔汉思想中形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
一、包尔汉生平概述 |
二、包尔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
三、包尔汉成为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个人素养 |
第二节 在党的培养下走上主政新疆的重要岗位 |
一、在新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包尔汉的充分信任和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包尔汉在新疆的工作实践 |
第一节 包尔汉与新疆和平解放和人民政权在新疆的建立 |
一、包尔汉与新疆和平解放 |
二、新旧政权转换并主政新疆 |
第二节 包尔汉与新疆社会变革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建立 |
一、开辟新疆工作中的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 |
二、包尔汉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建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包尔汉在宗教工作和对外友好工作中的实践 |
第一节 贯彻和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
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
二、提倡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
第二节 包尔汉在对外友好工作中的实践 |
一、中东地区的破冰之旅 |
二、为我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贡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包尔汉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贡献 |
第一节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
一、始终如一坚持党的领导 |
二、对人民解放军的拥戴 |
三、爱国主义家风的传承 |
第二节 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一、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主义 |
二、民族教育必须以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为基础 |
第三节 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学术研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的目的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研究综述 |
1.2.2 关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研究 |
1.3 研究基本构思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相关概念 |
2.1 分裂主义的界定 |
2.2 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概念界定 |
2.2.1 民族分裂主义的概念 |
2.2.2 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定义 |
3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传播与表现形式 |
3.1 我国新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状况 |
3.2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传播方式 |
3.2.1 沿用传统形式传播 |
3.2.2 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 |
3.3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特点 |
3.3.1 由单向发展为双向、网状传播 |
3.3.2 虚拟与现实相互交替 |
3.3.3 传播渠道广,路径多 |
4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产生的危害 |
4.1 削弱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观念 |
4.2 破坏民族团结,阻碍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国际形象 |
4.3 诱发暴恐事件、青少年儿童与妇女成为主要渗透对象 |
4.4 增大了国家对信息的掌控难度 |
5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的防治对策 |
5.1 传播途径方面 |
5.1.1 严格规范清真寺和宗教活动教育管理 |
5.1.2 加强对传媒体系监控与管理 |
5.1.3 形成国家与传媒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 |
5.1.4 发挥民间组织的监督作用 |
5.2 意识形态方面 |
5.2.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
5.2.2 积极组织各地民众参与“反分裂、去极端化”的宣讲活动 |
5.2.3 开展党内自查工作,严防“两面人” |
5.2.4 对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反向宣传、反向渗透 |
5.3 经济方面 |
5.4 教育与文化方面 |
5.4.1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
5.4.2 加强文学艺术界管理工作,发挥其前沿作用 |
5.4.3 强化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推进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 |
5.5 开展国际间合作,共同打击分裂势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时期反分裂斗争视阈下新疆历史话语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动态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动态与趋势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新时期 |
1.3.2 历史话语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1.5.3 研究创新点 |
2 民族分裂主义对新疆历史的歪曲 |
2.1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历史叙事 |
2.1.1 捏造“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 |
2.1.2 臆造“我们的民族是突厥” |
2.1.3 声称“我们的宗教是伊斯兰” |
2.1.4 鼓吹“维吾尔文化是世界文明最古老、最着名的摇篮之一” |
2.2 民族分裂主义历史叙事背后的错误观念 |
2.2.1 拜倒在社会唯心主义思想之下 |
2.2.2 将种族等同于民族 |
2.2.3 以民族矛盾抹煞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
2.2.4 将民族与精英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极端夸大 |
2.3 民族分裂主义歪曲新疆历史的严重危害 |
2.3.1 造成历史认同危机 |
2.3.2 破坏民族友好关系 |
2.3.3 为“东突厥斯坦国”制造历史依据 |
3 党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认识与部署 |
3.1 党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认识 |
3.1.1 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项基础工作 |
3.1.2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焦点 |
3.2 党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部署和开展情况 |
3.2.1 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部署 |
3.2.2 新疆历史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开展情况 |
4 反分裂斗争视阈下新疆历史话语的构建 |
4.1 反分裂斗争语境下的新疆历史叙事 |
4.1.1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4.1.2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地区 |
4.1.3 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 |
4.1.4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
4.2 新疆反分裂斗争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阐释 |
4.2.1 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阐释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4.2.2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
4.2.3 以唯物史观正确阐述宗教的本质以及其演变 |
4.2.4 以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
5 反分裂斗争视阈下完善新疆历史话语的建议 |
5.1 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疆历史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
5.2 更加注重史料体系的建设 |
5.3 加强新疆近现代史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7)“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民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
1.1.1 选题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
1.1.2 选题现实依据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2 民族关系与“一带一路”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族关系 |
2.1.2 “一带一路” |
2.2 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关系思想 |
2.2.2 我国重要领导人及着名学者民族关系思想 |
2.3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疆社会发展的意义 |
2.3.1 新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
2.3.2 构建新疆地区稳定的强力支持 |
2.3.3 抓住机遇构建友好国际关系的纽带 |
2.3.4 促进新疆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抓手 |
3 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概述及其现状 |
3.1 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概述 |
3.2 当前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现状 |
3.2.1 新疆民族关系以和谐发展为主要趋势 |
3.2.2 在和谐民族关系的大趋势下民族矛盾依然存在 |
3.2.3 宗教因素对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弱化 |
3.2.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逐渐增强 |
3.2.5 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制约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
4 “一带一路”倡议对新疆民族关系要素的影响 |
4.1 促使新疆地区人口流动加快 |
4.1.1 新疆地区同祖国各兄弟省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 |
4.1.2 新疆地区同“丝路”沿线各国之间的人口流动 |
4.2 有力的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
4.2.1 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
4.2.2 有利于新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
4.2.3 有利于提升新疆地区的就业率 |
4.3 加速新疆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
4.3.1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4.3.2 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
4.3.3 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提升新疆地区文化竞争力 |
4.4 国家政策对新疆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 |
4.4.1 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美丽新疆和促进经济发展 |
4.4.2 鼓励调动各方面人才带动新疆地区的全面发展 |
4.4.3 提供高级技术推动新疆地区高科技产品的发展 |
5 “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 |
5.1 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
5.1.1 广泛吸纳科学技术人才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
5.1.2 广泛吸纳教育界精英提高民族精神素养 |
5.1.3 广泛吸纳医疗人才以提高民族身体素质 |
5.1.4 广泛吸纳商界精英及文艺人才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
5.2 注重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所需要的国内外环境的建设 |
5.2.1 建设基础设施给各族交流以物质保障 |
5.2.2 注重同周边各国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
5.2.3 政府之间积极沟通促进各族人民交流 |
5.2.4 制定灵活政策以便民间交往活动推进 |
5.3 注重对新疆各族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 |
5.3.1 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 |
5.3.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
5.3.3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 |
5.3.4 加大对中国民族理论的宣传力度 |
5.4 警惕任何破坏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因素 |
5.4.1 防止“双泛”思想对新疆民族关系的破坏 |
5.4.2 增强对国际敌对势力的防范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疆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的条件 |
2.1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产生的时代背景 |
2.1.1 科学审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际新形势 |
2.1.2 积极回应我国民族工作进展现状 |
2.2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
2.2.1 汲取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 |
2.2.2 继承和发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工作思想 |
2.2.3 撷取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念 |
3.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地位 |
3.1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3.1.1 根本方向: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3.1.2 重要基础: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 |
3.1.3 重点领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
3.1.4 制度保障: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 |
3.1.5 关键前提:加强党的领导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
3.1.6 根本目标: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3.2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地位 |
3.2.1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
3.2.2 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
3.2.3 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
3.2.4 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3.2.5 确保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 |
4.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疆民族工作实践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4.1 在新疆民族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
4.1.1 各民族关系总体和谐,社会管控面基本向好 |
4.1.2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跨越 |
4.1.3 党的民族政策不断落实,制度优势不断凸显 |
4.1.4 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基本形成,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安全 |
4.1.5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个别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
4.2.2 某些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
4.2.3 一些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偏于形式化 |
4.2.4 部分群众的民族心理落差较重,狭隘的民族意识较强 |
4.2.5 个别群众的法治意识淡薄 |
4.3 原因分析 |
4.3.1 部分干部政治素养低、业务能力弱 |
4.3.2 部分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
4.3.3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体系不完善 |
4.3.4 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心理差异 |
4.3.5 法治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
5 推进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疆民族工作的实践路径 |
5.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5.1.1 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党性修养 |
5.1.2 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
5.1.3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血肉联系 |
5.1.4 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5.1.5 加强组织建设,选拔优秀干部 |
5.1.6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 |
5.1.7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证干部清正廉洁 |
5.2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逐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5.2.1 开展好物质扶贫工作,实事求是发展生产 |
5.2.2 完善基本公共保障,激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
5.2.3 开展好文化扶贫工作,提升各族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 |
5.3 共圆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
5.3.1 搭建各类宣传平台,扩大群众的参与度 |
5.3.2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增强影响力 |
5.3.3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提升吸引力 |
5.4 紧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创建“嵌入式”互动环境 |
5.4.1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架起沟通桥梁 |
5.4.2 创建“嵌入式”的社区环境 |
5.4.3 推进做好民汉合校合班合宿工作 |
5.5 坚持全面依法治疆方略,推动新疆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 |
5.5.1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
5.5.2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
5.5.3 要加大依法执法力度,坚持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9)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与民族进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选题重难点及创新点 |
1.4.1 选题重难点 |
1.4.2 选题创新点 |
2 新时代精准扶贫与民族进步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时代 |
2.1.2 民族进步 |
2.1.3 精准扶贫 |
2.2 民族进步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进步理论 |
2.2.2 中国共产党民族进步理论 |
2.3 精准扶贫相关理论沿革 |
2.3.1 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 |
2.3.2 新时代精准扶贫理论 |
3 新疆L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
3.1 针对L县地域情况的调研 |
3.1.1 L县贫困人口和脱贫概况 |
3.1.2 国民经济水平和脱贫攻坚资金概况 |
3.1.3 主要致贫因素和贫困现状分析 |
3.2 新疆L县精准扶贫具体举措 |
3.2.1 L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措施 |
3.2.2 L县精准扶贫针对本县特点的补充措施 |
4 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促进民族进步因素分析 |
4.1 改善民生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保障和新方式 |
4.1.1 发展特色产业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 |
4.1.2 生态补偿为民族进步提供了保障 |
4.1.3 转为护边员为民族进步提供了新方式 |
4.2 社会发展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保障和新方式 |
4.2.1 易地搬迁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 |
4.2.2 土地清理再分配为民族进步提供了保障 |
4.2.3 社会保障兜底为民族进步提供了新方式 |
4.3 紧紧围绕总目标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和契机 |
4.3.1 转移就业为民族进步提供了途径 |
4.3.2 本区惠民工程为民族进步提供了契机 |
5 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对民族进步的作用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
5.1 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对民族进步的作用 |
5.1.1 改善民生为民族进步奠定基础 |
5.1.2 社会发展为民族进步保驾护航 |
5.1.3 思想文化建设围绕总目标全方位展开 |
5.2 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促进民族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
5.2.1 经济上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
5.2.2 政治上平等团结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
5.2.3 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5.2.4 社会上团结互助增强疆内民族团结活动的实施效果 |
5.2.5 生态上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1.3 选题的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民族团结 |
1.5.2 民族团结一家亲 |
2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相关论述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理论的论述 |
2.1.2 列宁关于民族理论的论述 |
2.1.3 斯大林关于民族理论的论述 |
2.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相关论述 |
2.2.1 毛泽东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 |
2.2.2 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 |
2.2.3 江泽民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 |
2.2.4 胡锦涛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 |
2.2.5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论述 |
2.3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开展的必要性 |
2.3.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
2.3.2 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 |
2.3.3 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的需要 |
2.3.4 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需要 |
3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
3.1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主要内容 |
3.1.1 结对认亲全覆盖 |
3.1.2 定期走访互动 |
3.1.3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
3.1.4 真诚扶贫帮困 |
3.1.5 积极开展联谊活动 |
3.1.6 及时表彰激励 |
3.2 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取得的成效 |
3.2.1 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3.2.2 推动干部转变了工作作风 |
3.2.3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3.2.4 增强了基层群众感恩意识 |
3.2.5 夯实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
4 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4.1.1 语言交流存在一定困难 |
4.1.2 结亲交流形式较为单一 |
4.1.3 典型选树力度不够突出 |
4.1.4 深层次沟通不够深入 |
4.2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语言培训效果不理想 |
4.2.2 活动形式仍有待创新 |
4.2.3 缺乏深入挖掘典型意识 |
4.2.4 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5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对策建议 |
5.1 重视教育引导,加强对活动重要意义的再认识 |
5.1.1 广泛动员群众增强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
5.1.2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 |
5.1.3 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
5.1.4 充分调动学校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5.2 进一步创新载体,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
5.2.1 明确活动主题,细化活动方案 |
5.2.2 注重载体创新、顶层设计 |
5.2.3 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5.3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 |
5.3.1 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
5.3.2 运用好新兴媒体和主流媒体优势 |
5.3.3 发挥舆论引导和经验交流作用 |
5.4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 |
5.4.1 建立健全结亲干部教育机制 |
5.4.2 建立健全语言学习机制 |
5.4.3 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 |
5.4.4 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
结语 |
附录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的实践访谈问题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新疆民族教育现状及难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媒体条件下新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研究[D]. 王昱寒. 新疆大学, 2021
-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研究[D]. 强榕.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用兵团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研究[D]. 余阳. 新疆大学, 2020(07)
- [4]少数民族高级干部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贡献研究 ——以包尔汉为例[D]. 何晓清.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5]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传播与防治对策[D]. 金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6]新时期反分裂斗争视阈下新疆历史话语构建研究[D]. 常笑笑.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8)
- [7]“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 杨鱼彦.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8]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 乔秀丽.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9]新时代L县精准扶贫与民族进步研究[D]. 李伶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7)
- [10]“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 王英喜女.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