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疾病构成分析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疾病构成分析

一、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疾病构成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共识编写组[1](2021)在《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凝血功能异常, 尤其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是导致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常见原因。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在RSA合并PTS患者的防治方面疗效肯定,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 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进一步规范RSA合并PTS的诊治, 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学、血液病学、检验医学以及循证医学专家, 根据RSA合并PTS的诊治现状,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证据和进展共同讨论, 制定本共识, 旨在为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王晓林,刘梦阳,鲍作义,刘永健,李天一,李韩平,郭秀花,李林,方立群,李敬云[2](2021)在《综合性医院检出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及疾病构成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检出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及主要就诊疾病,为改进HIV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的方法在全国137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HIV检测数据,摘录确诊HIV抗体阳性人员的就诊科室、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等信息,根据"疾病分类与代码(GB/T 14396-2016)"确定就诊疾病种类及病种。结果共完成HIV检测4 113 668人次,确诊HIV抗体阳性4 176人。HIV感染者就诊科室的前5顺位是,皮肤科(12.67%,529例)、呼吸科(12.16%,508例)、消化科(9.24%,386例)、神经科(8.41%,351例)、外伤急诊(8.07%,337例)。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皮肤科、感染科、体检是25岁以下男性的主要就诊科室,妇产科是25岁以下女性最主要的就诊科室,呼吸科、神经科、消化科、皮肤科、心内科和眼科是55岁以上的老年HIV感染者主要就诊科室。HIV感染者就诊疾病种类的前5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就诊疾病为:肺炎、带状疱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脑梗死、上呼吸道感染。结论综合性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涉及多个科室,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HIV感染者的就诊原因及疾病显着不同。应加强对年轻人群的主动筛查和检测,扩大对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HIV检测。

景晓昭,杜惠兰[3](2021)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指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出血量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正常标准的、源自子宫腔内的出血,就诊率高达70%[1]。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推荐的AUB分类系统(PALM-COEIN),排卵功能障碍相关的AUB即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 由稀发排卵、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引起,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AUB-0既往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陈诗文[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相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月经病血证古籍文献方药规律研究,第三部分为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研究,并与古籍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对。一、文献综述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来收集古今相关文献,将月经病相关的妇科血证这一类疾病简称为“月经病血证”,本文主要研究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这五个疾病,其病因为“虚、热、瘀”,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按照时间顺序,追溯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认识过程及治则方药,着重叙述了现代各个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常用辨证论治,得出其辨证分型以脏腑、气血阴阳及病因病机分型,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则进行治疗,治法方面现代医家各不相同,或重视补肾法、或治以泻肝法,又或自创八法等等,最后从传统辨证治疗、调整人工周期治疗、其他综合治疗(包括针灸、腹针、穴位贴敷等)论述了现代临床诊疗月经病血证的进展。得出不论古今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最终目的均为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使之达到平衡。由此总结月经病血证五个疾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目的相同,因此其治疗思想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存在关联,从而引出此次研究试图总结古今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用药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二、古籍研究目的:分析和整理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挖掘新方,为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作为主要检索工具,检索自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所有符合中医诊断月经病血证的相关古籍文献,再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相关古籍医案,建立古籍方药数据库,并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与月经病血证治疗相关的古籍医案方剂共580条,涉及药物共430味,其中有66味药物使用频次≥20次,占总使用药物频次的77.8%。所有药物功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补虚类、清热类、温里类、活血化瘀类、止血类、解表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收涩类及祛风湿类药物;归经依次归肝、脾、心、肾、肺、胃经;四气排序依次为温、寒、平、热、凉性;五味排序依次为甘、苦、辛、酸、咸味。2.本研究得到核心药组65个,其中对药有44条,角药30条,多味药组1条,涉及中药19味,与高频药物前20位基本一致,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古籍医案中月经病血证的治疗以“治血”为主,较多使用养血补气药物,其次为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类药,对应了月经病血证“虚、热、瘀”的病因病机特征,通过新方看出古代医家善用四物汤加减,以补血治血虚、行血治血瘀,通过血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随证治疗,可以学习继承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思想,也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古代文献数据支持。三、临床研究目的:总结出导师王建玲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方剂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色,并与古籍文献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两者的相关性,以此达到挖掘新药对组合及新方,并为现代出血性月经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文献依据和临床参考价值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依据纳排标准收集来自2019年09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就诊于王建玲主任处且以汤药治疗为主的患者病例,录入后形成原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同样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工作,以此挖掘王建玲主任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新方开发,并与上一个研究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结果:1.临床总共485首方剂(其中崩漏303例,经期延长79例,月经先期61例,月经过多41例,经间期出血1例),患者平均年龄在32.93±12.49岁,占比最高的人群为性成熟期(18-48岁)女性;用药频率大于≥40次的共计60味中药,占所有药物频次的81.85%;四气五味占比最高的均为温性药与平味药;所有药物归经排序依次为归肝、脾、肾、肺、心经;其药物功效排名占比最高的同为补虚类药物,其次为清热类、止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解表类、化痰止咳平喘类、收涩类及温里类。2.分析组方规律,得到76条核心药组,其中41条对药,27条角药及8条多味药组,共涉及14味中药,基本符合高频药物前15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运用七期调周法配合“补肾、扶脾、疏肝”脏腑辨证调经思想,常用药物以温肾健脾、养血止血类为主,其次是清热凉血、理气化湿药。聚类得到新方看出王师注重分期治疗,分为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期及经前后半期七个时期,旨在充分遵循其生理病理特点,因势利导,求因治本,不仅达到治病的目的,更需增强其生理功能,建立长期正常的月经周期。这种将古今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守正创新方式也为临床治疗月经病血证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参考价值。相关性对比:基于前两部分的数据挖掘研究,对比古代医家及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两者虽具体治疗用药不同,但其两者用药思路与治疗原则相近,均以补虚、清热、化瘀、理气为主,用药以补虚类药物占比最重,但古代医家治疗会佐以心经药物治疗,而王师则以肺经药物为辅。在方剂配伍思路上,两者均以调理气血阴阳为主,但古代医家重视“从血调经”,王师则结合现代七期调周法及“补肾、扶脾、疏肝”的脏腑辨证调经思想这两种治疗思路,力求恢复或建立正常月经周期。由此可以看出,王师治疗月经病血证,既学习继承了先贤智慧,亦在此基础上,灵活贯通,并结合现代医学及临床实际加入了自己的经验,辨证用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想,因此临床疗效非常显着,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王娅[5](2021)在《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文中认为[目 的]在文献回顾和胜任力理论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卒中中心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其胜任卒中护理工作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结合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形成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第一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云南省2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卒中中心13名护士及5名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出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要素。第二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拟定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的评价指标条目池并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选取15名来自不同省份的三级综合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经2轮专家咨询筛选和修订评价指标,形成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于2020年9~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从云南省已有国家级/省级认证通过的卒中中心的13个地级行政区选取17家卒中中心的108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6份,筛选评价指标条目及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 果]第一部分: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卒中中心护士的胜任力要素归纳为4个主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个人特质与动机,共包括13个亚主题。第二部分:初步拟定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85个三级指标制定专家咨询问卷。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8%和10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6.7%和33.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和0.92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96和0.149(P<0.01),第2轮专家咨询的指标变异系数为0.00-0.25。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个人特质与动机)、14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各指标条目的临界比值为10.470~20.893(P<0.001),且各条目与指标总体的相关性系数r均>0.40。对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和个人特质与动机4个维度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1、6、2、1个公因子(即二级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均为60%以上;删除2个内容重复的三级指标条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88,总折半信度为0.925;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36,S-CVI/Ave为0.989,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总体相关性系数为0.765~0.984(均P<0.001)。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77个三级指标的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最终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个人特质与动机)、10个二级指标及77个三级指标的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科学可靠,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有助于指导护士自身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卒中专科护理综合能力;并且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在卒中中心护士的准入、评价及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基础支持。

鲁周南[6](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孙晓宁[7](2020)在《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探讨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0年2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共25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比较体格检查、超声类型、初始血红蛋白值、腹腔积液量(直肠子宫陷凹深度)、包块最大直径及住院天数间的差异;以心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血红蛋白值、住院天数、疼痛时间、年龄、血压、包块最大直径作为自变量,以腹腔积液量为因变量,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其相关性;将保守治疗组按是否口服盆腔炎汤分为口服盆腔炎汤组及未口服盆腔炎汤组,比较两组间腹部包块、腹腔积液吸收及腹痛缓解的差异;另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包块最大直径、腹腔积液量及疼痛时间的差异。结果:1.入组257例患者,平均年龄27.84±7.07岁,21-30岁有151例(58.75%);142例(55.25%)无明显诱因;257例(100%)均以下腹痛就诊;体格检查显示,下腹压痛者192例(74.71%),腹肌紧张者17例(6.62%),患侧区压痛者220例(85.60%),下腹反跳痛者93例(36.19%),移动性浊音者83例(32.30%),患侧包块者124例(48.25%),宫颈举痛者125例(48.64%);血红蛋白正常者149例(57.98%),轻度贫血者89例(34.63%);Ⅰ型黄体破裂者142例(55.25%),Ⅱ型黄体破裂者115例(44.75%)。2.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初始血红蛋白值、腹腔积液量、包块最大直径、住院天数方面[分别为116(109-125)vs.107(100-120)g/L,2.1(1.5-3.0)vs.2.7(1.9-3.9)cm,4.2(3.1-5.8)vs.7.2(5.4-8.7)cm,3(2-4)vs.4(3-4)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型黄体破裂相比,Ⅰ型黄体破裂在包块最大直径、腹腔积液量方面(分别为6.199±2.158 vs.7.852±1.970cm、2.634±1.319vs.3.103±1.433c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包块最大直径与腹腔积液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r=0.141,P=0.024;r=0.289,P<0.001),初始血红蛋白值、BMI与腹腔积液具有显着的负相关性(r=-0.290,r=-0.236,P<0.001);手术治疗组心率85.90±12.69次/分,包块最大直径7.12±2.21cm,初始血红蛋白值109±15.71g/L,BMI19.34±2.34。3.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03例(40.08%)选择保守治疗,154例(59.92%)选择手术治疗,其中115例(74.68%)行腹腔镜黄体囊肿剥除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两治疗组下腹反跳痛、患侧包块、移动性浊音及宫颈举痛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盆腔炎汤组与未口服盆腔炎汤组在腹腔积液、腹部包块吸收及腹痛缓解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黄体破裂好发于青年女性,多无明显诱因,首诊症状是突发一侧下腹痛,其他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呈Ⅰ型黄体破裂且初始血红蛋白正常。2.心率较快(>85次/分),包块最大直径较大(>7cm),初始血红蛋白较低(<109g/L),BMI较小(<19),Ⅰ型黄体破裂时,腹腔积液较多,更适宜手术治疗;包块最大直径越大、BMI越低,腹腔积液量越多,初始血红蛋白值越低,心率越快。3.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式主要为腹腔镜黄体囊肿剥除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下腹反跳痛、患侧包块、移动性浊音及宫颈举痛。

冯志鹏[8](2020)在《卵巢动脉栓塞在子宫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孕产疾病引起子宫大出血(24小时内出血量>1000ml)危及患者生命,子宫肌瘤造成间断失血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自1979年首次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产后出血以来,UAE在妇产科出血的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的、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及能保留子宫的介入手术。随着经导管栓塞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UAE有效性、安全性的认识加深,其在子宫出血介入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难治性孕产出血的发生率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呈上升趋势,更应该关注介入手术在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优势。盆腔动脉栓塞术(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PAE)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和骼内动脉栓塞术(Internal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IIAE),已被证明是挽救严重妇产科出血病人生命的一线方案。但部分患者PAE后子宫出血仍未有效控制,因为子宫出血病变的责任血管可不局限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分支。卵巢动脉(Ovarian artery,OA)可成为主要供血血管,造成PAE后子宫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82例卵巢动脉参与子宫出血疾病供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探讨卵巢动脉栓塞术(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OAE)在子宫出血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2例卵巢动脉参与子宫出血疾病供血的患者临床资料,70例接受OAE,12例未行OAE。所有患者在DSA下行盆腔动脉栓塞术,5F导管进入穿刺对侧子宫动脉后行栓塞术,栓塞满意后导管成襻并进入穿刺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出血凶猛患者可同时栓塞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主干。盆腔动脉栓塞术后,按压子宫或取出宫腔填塞纱布观察止血情况。27例出血未控制,造影发现卵巢动脉明显参与供血,遂补充OAE;45例具有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的高危因素者UAE控制出血后行腹主动脉和卵巢动脉造影发现其参与出血病变供血,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补充栓塞卵巢动脉的意义及风险,其中19例接受卵巢动脉栓塞治疗,26例未接受OAE;10例PAE造影未见卵巢动脉明显供血,住院期间再次出血,再次介入治疗时发现OA成为主要供血动脉,遂行卵巢动脉栓塞术。栓塞卵巢动脉时,4~5F导管和微导管配合选择到OA远端、接近异常血管处释放栓塞剂,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1 OA造影及栓塞结果82例OA造影发现参与供血的OA管径增粗,平均直径为(3.0±0.9)mm(范围1.2~4.7mm),45例可见造影剂外溢,24例可见肌瘤染色。单侧卵巢动脉栓塞48例(远端栓塞35例,近端栓塞13例),双侧卵巢动脉栓塞22例,未栓塞卵巢动脉12例。2 OAE术后子宫出血控制情况OA参与供血并接受OAE者56例,其中54例未再出血,2例再发大出血并行子宫切除术;OA参与供血但未接受OAE的26例患者中14例再发大出血,补充OAE后止血成功;补充OAE可有效止血,较未接受OAE再发大出血风险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01.3±15.6)g/L,比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63.6±11.8)g/L增加(P<0.001)。3 OAE术后卵巢功能减退情况19例患者(双侧栓塞10例,单侧近端栓塞5例,单侧远端栓塞3例,未行OAE者1例)术后有卵巢功能减退症状,但均为可逆性,持续时间为2~6个月。卵巢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双侧栓塞高于单侧栓塞(P=0.011),近端栓塞较远端栓塞易发生(P=0.042);与单纯UAE相比,单侧栓塞并未增加卵巢功能减退发生率(P=0.786),双侧栓塞增加卵巢功能减退发生率(P=0.030)。15例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FSH和LH较术前增高,雌二醇(E2)低于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激素值均已恢复正常水平。4 OAE术后随访情况胎盘植入者术后胎盘在1~2周排出体外,瘢痕妊娠和前置胎盘患者在妇产科手术中出血量小于400mL;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升高至正常水平,肌瘤未再复发;术后部分患者有栓塞后综合征,对症治疗即消失,无子宫、卵巢等盆腔脏器坏死的发生。结论1.子宫出血疾病介入治疗中OA参与病变供血时,补充OAE是有意义的和安全的,可有效止血,降低再发大出血风险,且对引起出血的子宫原发病变治疗是有价值的。2.卵巢动脉栓塞时,远端栓塞、单侧栓塞以降低卵巢功能减退发生率,使用短中效栓塞剂对卵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有帮助。

谢明明[9](2020)在《重庆地区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医渡云数据库检索数据,描述重庆地区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情况,探讨其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及时了解孕产妇从孕期到分娩时的情况,为临床关注重点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医渡云医学数据智能平台检索的重庆市3家医院产科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的孕妇病历,采用Excel对孕妇一般资料、既往孕产情况、产前检查记录及妊娠结局等数据进行核查和整理,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类型孕产妇的病种分布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5038例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脐带绕颈(20.40%)、胎膜早破(20.01%)、瘢痕子宫/妊娠糖尿病(16.47%);高龄孕妇其妊娠糖尿病、梅毒、巨大儿、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和瘢痕子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孕妇(P<0.05);未定期产检孕产妇的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胎膜早破(22.18%)、脐带绕颈(19.81%)、瘢痕子宫(19.61%);剖宫产病种分布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糖尿病、血小板减少、胎儿生长受限、巨大胎儿、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羊水过少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孕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增加妊娠高血压风险(OR>1)的因素有孕前超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次数≥5次;降低因素有产次≥1次。(3)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有年龄≥25岁、孕前超重/肥胖、孕期增重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既往剖宫产史和妊娠次数≥2次;降低因素有孕前消瘦、孕期增重过多和产次≥1次。(4)增加妊娠期贫血风险的因素有孕前消瘦和未补充叶酸;降低因素有年龄2534岁和孕前肥胖。(5)增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的因素有未补充叶酸;降低因素有产次≥1次。(6)增加胎膜早破风险的因素有妊娠糖尿病和产检次数<7次;降低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次≥1次和既往剖宫产史。(7)增加早产风险的因素有孕期增重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检次数<7次、既往剖宫产史、妊娠次数≥5次、胎膜早破和前置胎盘。(8)增加低体重儿风险的因素有孕前消瘦、孕期增重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乙型肝炎、产检次数<7次和孕龄<37周;降低因素有孕期增重过多。(9)增加巨大儿风险的因素有孕期增重过多、妊娠糖尿病、乙型肝炎和羊水过多;降低因素有孕期增重过少和孕龄<37周。结论本研究孕产妇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有20余种。不同类型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不同,其中,高龄和未定期产检孕产妇中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病种明显增加。影响因素不同,导致的妊娠结局也不同,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影响因素较多,与孕前BMI、孕期增重及产检次数等关系更为密切。孕妇应从备孕期就开始加强饮食干预及体重管理,在孕期对危险因素进行专册记录,对于可能的高危妊娠并发症做到定期监测,坚持定期产检及孕期保健,提高孕妇健康防护意识,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李小兰[10](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疾病构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疾病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综合性医院检出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及疾病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
    2.2 HIV感染者的主要就诊疾病
3 讨论

(3)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古籍中关于AUB-O所致疾病的记载
2 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2.1 规范性文件研究
    2.2 文献研究
    2.3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4 临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3 中医证候分型影响因素研究
    3.1 证候分型与年龄
    3.2 证候分型与地域、种族、体质
4 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
5 思考与展望

(4)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月经病血证古今文献研究概况
    1 病名研究
    2 中医临床诊断标准
    3 病因病机
        3.1 虚
        3.2 热
        3.3 瘀
    4 中医治疗
        4.1 古代医家用药沿革
        4.2 现代医家研究概况
        4.3 临床证治概况
    5 总结
第二部分 古籍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2 古籍研究结果
        2.1 医案筛选结果
        2.2 古籍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临床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讨论
    1 临床医案一般资料分析讨论
    2 临床医案药物规律讨论及与古籍医案结果对比
        2.1 药物频次分析对比
        2.2 四气五味分析对比
        2.3 归经分析对比
    3 临床医案药物组方关联规则讨论及与古籍关联结果对比
    4 临床医案组方熵层次聚类分析及古籍聚类结果对比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妇科月经病血证的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我国卒中中心建设及护士胜任力的研宄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7)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的收集
    3 分组设计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 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
    3 两组间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住院天数比较
    4 腹腔积液的相关因素
    5 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比较
    6 盆腔炎汤的临床疗效
    7 卵巢黄体破裂的预后情况
讨论
    1 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
    2 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
    3 两组间血红蛋白、超声结果、住院天数比较
    4 腹腔积液的相关因素
    5 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比较
    6 盆腔炎汤的临床疗效
    7 卵巢黄体破裂的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卵巢动脉栓塞在子宫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研究限度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疾病介入治疗中卵巢动脉栓塞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重庆地区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孕妇基本情况
    2.2 孕妇妊娠期病种分布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
    2.4 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2.5 妊娠期贫血的影响因素
    2.6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
    2.7 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
    2.8 早产的影响因素
    2.9 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10)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疾病构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10)
  • [2]综合性医院检出HIV感染者的就诊科室分布及疾病构成分析[J]. 王晓林,刘梦阳,鲍作义,刘永健,李天一,李韩平,郭秀花,李林,方立群,李敬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08)
  • [3]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 景晓昭,杜惠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4)
  • [4]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陈诗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D]. 王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D]. 孙晓宁. 青岛大学, 2020(01)
  • [8]卵巢动脉栓塞在子宫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冯志鹏. 郑州大学, 2020(02)
  • [9]重庆地区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研究[D]. 谢明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疾病构成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