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

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

一、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卢洁[1](2019)在《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HF提供新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n=5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Ⅱ号方,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疗效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应用SPSS 18.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 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NT-proBNP、HRV、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18%,对照组总有效率61.11%,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7.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Ⅱ号方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CHF患者的心功能及HRV,缓解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2.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CHF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V,进而发挥抗心衰作用有关。

徐依[2](2018)在《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应用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与单纯火疗法对寒湿型腰肌劳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某三甲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湿敷结合火疗法;对照组为单纯火疗法。干预次数为20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测量试验组前后的血浆TXB2、6-K-PGI1a水平并比较其差异。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性的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条件的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VAS得分分别为5.60±1.16、1.47±0.51(t=19.918;P<0.01),ODI得分22.52±9.45、8.59±5.04(t=13.486;P<0.01),临床体征积分10.47±1.85、5.07±1.66(t=21.438;P<0.01),分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VAS得分5.63±1.10、2.47±0.51(t=17.006;P<0.01),ODI得分21.26±7.60,12.30±4.51(t=14.085;P<0.01)临床体征积分10.57±1.68、6.13±1.43(t=20.841;P<0.01)的分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0例,显效7例(23.3%),有效23例(76.7%),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3例(10%),有效26例(86.7%),无效1例(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Z=-2.971,P<0.01)。秩和检验得出试验组平均秩次为3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23.8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血栓素TXB2、6-K-PGF1a含量比较:治疗前后TXB2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K-PGF1a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XB2的含量较治疗前降低,6-K-PGF1a较前升高。结论1.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和单纯火疗法均能够降低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的VAS、ODI和临床症状积分,但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火疗法。2.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能够降低TXB2水平、提高6-Keto-PGF1a的水平,降低外周血中TXB2,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收缩或痉挛,减少疼痛的发生。

郭发先[3](2014)在《参附注射液对H2O2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是以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最终肢端发生坏疽、溃疡。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西医均认为该病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损伤有密切关系。过度氧化是引起VEC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损伤后的VEC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改变,是促进TAO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是中医―回阳救逆‖古方—参附汤经分离提取,灭菌制成。其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及乌头中有效成分水溶性生物碱。我们前期研究发现SFI可能通过其加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提高血管的抗血栓功能,减少TAO模型大鼠血栓形成,以及改善其病变体征。本实验拟制作H2O2氧化应激诱导VEC损伤模型,从离体细胞分子水平探讨SFI对VEC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采用免疫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2.以5,10,20,30,40,80,160μ l/ml SFI与VEC分别孵育1.5h,3h,6h,12h,24h,48h,在确定的时间点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确定SFI对VEC作用的合适浓度和时间;同此方法检测50,100,200,300,400,800μ mol/L H2O2与VEC孵育3h、6h、12h、24h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形态学改变,确定H2O2氧化应激诱导VEC损伤的合适浓度和时间。3.根据上述预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组:(1)对照组;(2) H2O2模型组(H2O2终浓度为300μmol/L);(3) SFI低剂量组(20μl/ml SFI+300μmol/L H2O2);(4) SFI中剂量组(30μl/ml SFI+300μmol/L H2O2);(5) SFI高剂量组(40μl/ml SFI+300μmol/L H2O2)。VEC传代培养至24h后,对照组及H2O2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3h,而低、中和高剂量SFI预处理组分别加入20μl/ml、30μl/ml和40μl/ml SFI孵育3h,然后对照组换PBS、H2O2模型组及SFI处理组均换300μmol/LH2O2继续培养3h。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各实验组VEC形态学损伤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流式细胞技术及AO/EB双染法检测VEC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TXB2、6-K-PGF1α含量;RT-qPCR检测各组细胞TXA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结果显示:95%以上的细胞胞浆内可见阳性棕黄色颗粒及绿色荧光颗粒,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VEC。2.(1)各浓度SFI(5,10,20,30,40μ l/ml)分别与VEC共同孵育一定时间(1.5h,3h,6h,12h,24h,48h)对VEC无损伤作用(P>0.05);80,160μ l/ml SFI可导致VEC细胞形态呈现明显损伤性改变(P<0.05,P<0.01)。20,30,40μ l/ml SFI孵育3h对VEC影响较小且接近SFI临床应用,是符合本实验的合适浓度及时间。(2)各浓度H2O2(50,100,200,300,400,800μ mol/L)在不同时间段(3h、6h、12h、24h)均可引起VEC不同程度的细胞形态损伤性改变,且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300μ mol/L H2O2作用3h时细胞抑制率为50%左右(P<0.01),是合适的造模条件。3.(1)H2O2模型组VEC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损伤性改变,其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低、中和高剂量SFI均明显抑制H2O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VEC形态学改变、提高VEC的存活率(P<0.05,P<0.01)。(2)H2O2模型组SOD和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H2O2模型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SFI组VEC细胞的SOD和GSH-PX活力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4.(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H2O2模型组VEC细胞凋亡率为55.4%1.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0.401(P<0.01),低、中和高剂量SFI预处理使VEC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为47.5%0.654、41.8%0.734、34.5%0.92,与H2O2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P<0.01)。(2) AO-EB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VEC未发生细胞凋亡,H2O2模型组可见大量VEC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低、中和高剂量SFI预处理明显抑制H2O2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减少VEC凋亡。(3)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模型组VEC中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显着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H2O2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SFI组VEC中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外(P>0.05),中、高剂量SFI组VEC中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而低、中和高剂量SFI组Bcl2蛋白表达较H2O2模型组均显着增加,Bax蛋白表达较H2O2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5.(1)与对照组相比较, H2O2模型组TXB2、6-K-PG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P<0.05);与H2O2模型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SFI均可显着降低TXB2以及TXB2/6-K-PGF1α (T/K)水平(P<0.01),低、中剂量SFI组6-K-PGF1α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但高剂量SFI组6-K-PGF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2)H2O2模型组TXA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H2O2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SFI组VEC中TX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1.5,10,20,30,40μ l/ml SFI对VEC无损伤作用,80,160μ l/ml SFI可明显引起VEC细胞形态损伤性改变。2.参附注射液对H2O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VEC抗氧化能力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提高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膜脂质过氧化有关。3.参附注射液对H2O2氧化应激诱导VEC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涉及提高VEC的存活率,上调VEC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同时下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x的表达。4.参附注射液能保护H2O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VEC抗凝血活性,其保护机制与其减少TXB2,调节TXB2/6-K-PGF1α比值平衡,以及降低TXAS mRNA表达相关。5.本实验显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提高VEC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提高VEC存活率,上调抗凋亡蛋白和下调促凋亡蛋白表达;降低VECTXAS mRNA表达,调节TXB2/6-K-PGF1α平衡,保护其抗凝血活性等作用防治TAO疾病。

张昊[4](2013)在《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小型猪在动物医学和比较医学研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快速提高了动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在动物医学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医学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胚胎移植、核移植、克隆等尖端科研中,而要想实现这些科研目标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拥有一套理想的麻醉体系。因此,研究小型猪的合理麻醉方法成为了现在动物医学界科研工作者的热门课题。本课题旨在研究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压、心率及血液中相关的细胞因子、神经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实验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隆朋注射液0.02ml/kg进行诱导麻醉,出现麻醉状态后5min以1.6ml/kg/h的速度静脉注射7%乳化异氟醚维持麻醉,并于注药前、注药后10、20、30、45、60及80min分别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监测并同步采取前腔静脉血样。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同时相血清中NO,ELISA法测定血浆中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和肾素(PRA)的浓度变化,放免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和降钙素神经相关肽(CGRP)的浓度变化。从这些方面探讨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在试验过程中小型猪表现出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体表现为SBP、DBP和MAP在注入乳化异氟醚后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R呈现下降趋势,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在小型猪的生理耐受范围之内。(2)小型猪在静脉注入乳化异氟醚之后,将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各血管因子的含量进行多变量间两两相关性分析。血浆PRA、ALD和AⅡ的浓度与小型猪SBP、DBP和MAP的变化趋势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HR无任何相关性。由此说明,PRA、ALD和AⅡ参与了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可能是乳化异氟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3)小型猪在静脉注入乳化异氟醚之后,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血浆ET、TXB2和血清NO多变量间两两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ET和TXB2的浓度与血压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或显着相关性,而血清NO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性,说明血浆ET和TXA2参与了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调节。(4)小型猪在静脉注入乳化异氟醚之后,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血浆ANP、NT、CGRP和NPY多变量间两两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ANP和CGRP浓度与SBP的变化呈显着负相关,与DBP和MAP的变化呈负相关,与HR无相关性。血浆NT和NPY与血压和HR的变化均无任何相关性。由此得出,血浆ANP和CGRP浓度的变化时引起乳化异氟醚静脉注射后小型猪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能产生良好的麻醉作用,诱导和苏醒极为迅速、安全性高、可控性强、维持麻醉时间长、对重要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后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与血浆中PRA、ALD、AⅡ、ANP、CGRP、ET和TXA2浓度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血浆中PRA、ALD、AⅡ、ANP、CGRP、ET和TXA2可能是导致小型猪静脉注入乳化异氟醚后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原因。

林祥芸[5](2013)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康复作用。方法:运用文献法,检索有关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和动物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对高血压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应大力推广。

何伟峰[6](2012)在《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病人外周血Hcy、TXB2、6-K-PGF1α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有氧运动前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cy、6-K-PGF1α、TXB2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有氧运动对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管栓塞疾病风险的作用,以及增进高脂血症患者健康的意义,实现有氧运动在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生活质量过程中的推广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通过化验室血脂检测,筛选出确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0人。根据患者平时运动情况以及自身意愿,将60人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DZ),药物组(YW),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对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进行有氧运动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动态测定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运动前后Hcy、6-K-PGF1α、TXB2水平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与15例对照组运动前后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并比较经过运动后3个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1)经过3个月运动后测试,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血浆Hcy水平与运动前比较降低(P<0.05),血浆TXB2水平与运动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浆6-K-PGF1a水平与运动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血浆TXB2水平与血浆6-K-PGF1a水平成负相关(R=-0.615,P<0.01),与血浆Hcy水平无相关性。(3)有运动习惯组(YD)、无运动习惯组(WYD)前后血脂指标有所降低。结论:1、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标。2、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管栓塞疾病风险。经过一段时期的有氧运动后,高脂血症患者身血浆Hcy、TXB2水平明显降低,6-K-PGF1a明显升高,血浆TXB2与血浆6-K-PGF1a水平升降成负相关。有氧运动在影响无运动习惯的高脂血症患者以及有运动习惯的高脂血症患者Hcy、6-K-PGF1a、TXB2指标变化方面作用明显。

李文月[7](2012)在《仙附温阳通络散对大鼠TAO模型血清TXB2和6-K-PGF1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仙附温阳通络散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样模型血清中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仙附温阳通络散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1)假手术组(2)模型对照组(3)复方丹参片组(4)仙附温阳通络散高剂量组(5)仙附温阳通络散中剂量组(6)仙附温阳通络散低剂量组。用0.1ml月桂酸溶液注入大鼠股动脉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样病理改变模型。采用血清TXB2酶联免疫分析法、血清6-K-PGF1α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XB2、6-K-PGF1α含量水平,观察其与皮损表现的关系。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仙附温阳通络散各剂量组均使大鼠血清TXB2含量明显降低,其中仙附温阳通络散低剂量组使大鼠血清TXB2含量降低的最为显着,接近正常水平。仙附温阳通络散各剂量组均使大鼠血清6-k-PGF1α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仙附温阳通络散低剂量组使大鼠血清6-k-PGF1α含量增高的最为显着,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仙附温阳通络散能通过调节TXB2、6-K-PGF1α含量水平来对模型血清发生作用。结论:仙附温阳通络散可使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样模型血清中血栓素B2水平显着降低,使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明显升高,进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得到一定改善。

崔荣荣[8](2011)在《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浆PGI2、TXA2与心肌ACP、MDA和β-GLU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浆TXB2、6-keto-PGF1a变化与心肌ACP、MDA和β-GLU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机制,为预防运动性心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即刻,血浆TXB2显着升高(P<0.01),心肌MDA、ACP、β-GLU变化与血浆TXB2、T/P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TXA2、PGI2平衡失衡可能是导致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

马雪,田振军,Hiroki Yokota[9](2010)在《机械振动的心血管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文中认为目前机械振动作为干预手段,在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综合症、促进骨折愈合、预防骨质疏松等诸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低频振动作为康复治疗手段用于如减肥(作用于脂肪及较厚部位的体表,促使脂肪分解)、消除疲劳(作用于足底或足踝部放松全身)、消除肌痉挛(作用于痉挛肌局部,加速清除局部代谢产物)等方面。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机械振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与总结,希望这些研究能为振动训练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提高训练效果的同时避免对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汲宏磊[10](2010)在《低强度运动对SHR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及IL-3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是高血压病患者对该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均较低,这与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存在多种副作用、常需联合用药、价格相对昂贵导致患者长期服用依从性差有关。重视非药物方法对治疗高血压有重要意义。低强度运动锻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运动锻练可以降低心输出量,减低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血管壁/血管腔的比值,运动可以使肌肉内静脉增生,静脉容量增大,运动导致参与运动的器官与组织毛细血管床增大,降低循环血容量与血管床容量比值,从而导致血压下降。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呈正相关,低强度运动锻练对胰岛素抵抗的胰岛素受体前水平、受体水平和受体后水平三个环节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低强度运动还可以升高骨骼肌中PPARγ蛋白水平,PPARγ在心血管系统的表达和激活具有血管紧张素II阻断效应并降低血压。低强度运动锻练对胰岛素抵抗各个环节的改善,有效地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内皮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这种作用主要是作用在NOS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上。NO被认为是一种抗炎因子,其抗炎症的机制主要是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性。NF-κB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启动和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炎症因子的基因多为NF-κB的靶基因,通过NF-κB通路调节这些因子的转录与表达可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除NO外,诱生型热休克蛋白70也能够抑制激活的IKK和IκB的降解,从而抑制NF-κB的表达。运动能明显上调HSP70的表达,运动诱导HSP70增高与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激活有关。白介素(IL)33是近几年用计算机技术测序鉴定发现的一种因子,在很多组织中的大血管和小血管的内皮细胞核中都有结构性表达。IL-33对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诱导Th1细胞向Th2的转变,能显着对抗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所诱导的NF-κB的产生,增加内皮细胞NO的生成,减低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本文采用临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低强度运动对SHR大鼠降压作用,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锻练能明显降低SHR大鼠的血压,与硝苯地平单药治疗相类似,在降压的同时,低强度运动锻练还同时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强血管内皮NOS的表达,明显增高血浆中的NO水平,增加血管内皮中HSP70和IL33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NF-κB的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的病变程度,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实验还对30例人冠状动脉标本进行免疫组化观察IL-33的表达,结果显示IL-33在人冠状动脉内膜与斑块上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正相关。进一步阐明IL-33/ST2信号通道的细胞和核内的效应有助于开发新的心血管保护药物。

二、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1 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概述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3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
        1.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3.2 β受体阻滞剂
        1.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
        2.1 心率变异性对慢性心力衰竭意义
        2.2 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2.3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药物干预
        2.3.1 ACEI与 HRV
        2.3.2 β受体阻滞剂与HRV
        2.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HRV
        2.3.4 其他
        3 小结
    综述二中医诊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述
        1 病名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疗
        3.1 辨证论治
        3.2 单味中药
        3.2.1 人参
        3.2.2 黄芪
        3.2.3 附子
        3.2.4 丹参
        3.2.5 茯苓
        3.3 经方验方
        3.3.1 真武汤
        3.3.2 苓桂术甘汤
        3.3.3 五苓散
        3.3.4 防己黄芪汤
        3.3.5 养心通脉方
        3.4 中成药
        3.5 中医特色疗法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取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1.3.4 处理
        1.4 研究方法
        1.4.1 随机分组
        1.4.2 对照组
        1.4.3 治疗组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资料
        1.5.2 安全性观察指标
        1.5.3 临床症状及体征
        1.5.4 心率变异性(HRV)
        1.5.5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1.6 疗效评定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1.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6.3 心功能疗效标准
        1.6.4 生活质量标准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
        2.1.2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
        2.2 疗效分析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比较
        2.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5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2.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组方背景
        3.2 组方分析
        3.2.1 养心通脉Ⅱ号方处方组成
        3.2.2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功能主治
        3.2.3 气阴两虚型CHF的病因病机
        3.2.4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方解
        3.3 药理学研究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3.4.1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NT-proBNP的影响
        3.4.2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HRV的影响
        3.4.3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的中医证候积分影响
        3.4.4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心功能的影响
        3.4.5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MLHFQ的影响
        3.5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2.1 腰肌劳损的病因
        1.2.2 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
        1.2.3 腰肌劳损的西医治疗方法
    1.3 祖国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3.1 腰肌劳损的病因
        1.3.2 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
        1.3.3 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1.7 安全性观测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计算
        2.2.2 随机与分组
        2.2.3 干预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临床观察指标
        2.3.2 疗效观察指标
        2.3.3 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PGF1A含量测定
    2.4 技术路线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1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2 干预后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3.3 独活寄生汤联合火疗法干预前后TXB2与6-K-PGF1A含量比较
4 讨论
    4.1 火疗法的选择依据
    4.2 独活寄生汤的选择依据
    4.3 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4.4 独活寄生汤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生化指标分析
    4.5 小结
    4.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7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参附注射液对H2O2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参附注射液及过氧化氢对正常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2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培养及鉴定
        1.2.3 MTT 法检测 SFI 对正常培养 ECV304 细胞活性的影响
        1.2.4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SFI 对正常培养 ECV304 细胞形态学影响
        1.2.5 MTT 法检测筛选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损伤的合适剂量及作用时间
        1.2.6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损伤形态学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鉴定
        1.4.2 SFI 对正常培养 ECV304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4.3 镜下观察 SFI 对 ECV304 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1.4.4 H_2O_2氧化应激对 ECV304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4.5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影响
    1.5. 小结
第二部分 参附注射液对H_2O_2氧化应激诱导ECV304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变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
        2.2.2 细胞培养
        2.2.3 MTT 检测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的 ECV304 细胞损伤影响
        2.2.4 倒置显微镜下 ECV304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5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测定
        2.2.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测定:
        2.2.7 丙二醛(MDA)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4.2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影响
        2.4.3 SFI 对 H_2O_2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4 SFI 对 H_2O_2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4.5 SFI 对 H_2O_2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部分 参附注射液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细胞培养
        3.2.3 实验分组
        3.2.4 流式细胞仪检测 ECV304 细胞凋亡
        3.2.5 AO/EB 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
        3.2.6 蛋白印迹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流式细胞仪检测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4.2 AO/EB 双染色检测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4.3 SFI 对 H2O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促凋亡蛋白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3.4.4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ECV304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cl2、Bax表达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部分 参附注射液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 TXA2/PGI2 失衡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剂
        4.2.2 方法
    4.3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生成 TXB2、6-K-PGF1α和 TXB2/6-K-PGF1α的影响
        4.4.2 SFI 对 H_2O_2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的 ECV304 细胞中 TXAS mRNA 表达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血流动力学研究概况
        1.1.1 血流动力学概述
        1.1.2 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的发展
        1.1.3 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趋势
    1.2 乳化异氟醚概述
        1.2.1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
        1.2.2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的静脉应用研究
        1.2.3 乳化异氟醚的全麻机制
        1.2.4 乳化异氟醚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1.3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1 R-A-A-S 与血流动力学概述
        1.3.2 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与血流动力学概述
        1.3.3 ANP、CGRP、NPY 和 NT 与血流动力学概述
    1.4 实验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准备与模型建立
        2.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2.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后一般体征的变化
    3.2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3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浆 R-A-A-S 系统影响
    3.4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 ET、NO、TXB2含量的影响
    3.5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 ANP、CGRP、NPY 和 NT 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2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 R-A-A-S 系统的影响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3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3.1 ET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3.2 NO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3.3 TXA2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4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内 ANP、CGRP、NPY 和 NT 的影响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4.1 ANP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4.2 NPY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4.3 CGRP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4.4.4 NT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2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血压患者体液调节的影响
    2.1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血浆NO的影响
    2.2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2.3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血压患者前列环素和血栓烷A2的影响
    2.4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3 结论

(6)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病人外周血Hcy、TXB2、6-K-PGF1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有氧运动与身体健康
        1.2.2 高脂血症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现状
        1.2.3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的关系
        1.2.4 与同型半胱氨酸有关的微血管损害疾病
        1.2.5 影响 Hcy 的因素
        1.2.6 6-酮-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B2 与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的关系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分析
        3.1.1 性别和年龄
        3.1.2 文化程度
        3.1.3 实验前各组身体形态指标
        3.1.4 实验前各组血脂指标
    3.2 实验前后各组 Hcy、TXB2、6-K-PGF1a 水平的测定
        3.2.1 四组有氧运动前后血清 Hcy 水平比较
        3.2.2 四组有氧运动前后血清 TXB2 水平比较
        3.2.3 6-K-PGF1a 指标实验前后变化
        3.2.4 有运动习惯组、无运动习惯组血浆 TXB2 水平与血浆 6-K-PGF1a 水平比较
        3.2.5 实验前后各组血脂指标对比分析
4 讨论分析
    4.1 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4.2 有氧运动与高脂血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4.3 有氧运动与高脂血症患者 6-K-PGF1α 及血栓素 B2 的关系
    4.4 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期成果

(7)仙附温阳通络散对大鼠TAO模型血清TXB2和6-K-PGF1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浆PGI2、TXA2与心肌ACP、MDA和β-GLU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运动方案
    2.3 样品采集
    2.4 检测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MDA含量、ACP、β-GLU活性的变化
    3.2 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浆6一酮一前列环素Fla (6-K-PGFIa) 和血栓素B2 (TXB2) 含量的变化
    3.3 力竭运动即刻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a、T/P与心肌MDA、ACP、B-GLU的相关性
    3.4 力竭恢复1h后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a、T/P与心肌MDA、ACP、β-GLU相关性
4 讨论
    4.1 力竭运动即刻对大鼠血浆PGI2、TXA2与大鼠心肌ACP、MDA、β-GLU的影响的分析
    4.2 力竭恢复1h后大鼠血浆PGI2、TXA2与心肌ACP、MDA、β-GLU变化的分析
5 结论

(9)机械振动的心血管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振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1 机械振动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1.2 机械振动对心电图影响
    1.3 机械振动对血流量影响
2 机械振动的心脏生物学效应
    2.1 机械振动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2.2 机械振动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
3 机械振动的血管生物学效应
    3.1 机械振动对VEC和VSMC的影响
    3.2 机械振动对血管神经调节的影响
    3.3 机械振动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4 机械振动的血液生物学效应
    4.1 机械振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2 机械振动对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5 机械振动训练的心血管生物学研究展望
    5.1 机械振动促进心血管功能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5.2 机械振动引起心血管损伤的预防研究
    5.3 心血管疾病的机械振动康复研究
    5.4 机械振动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展望

(10)低强度运动对SHR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及IL-3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运动锻练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2.2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
    2.3 白细胞介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2.4 白介素33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第3章 低强度运动对SHR 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IL-33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承担课题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卢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参附注射液对H2O2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郭发先. 南昌大学, 2014(01)
  • [4]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张昊. 东北农业大学, 2013(S2)
  • [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研究[J]. 林祥芸.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02)
  • [6]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病人外周血Hcy、TXB2、6-K-PGF1α的影响[D]. 何伟峰. 河南大学, 2012(10)
  • [7]仙附温阳通络散对大鼠TAO模型血清TXB2和6-K-PGF1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文月.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12(12)
  • [8]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浆PGI2、TXA2与心肌ACP、MDA和β-GLU的影响研究[J]. 崔荣荣.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 [9]机械振动的心血管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J]. 马雪,田振军,Hiroki Yokota.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 [10]低强度运动对SHR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及IL-3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D]. 汲宏磊. 吉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过度运动训练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