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崔可新[1](2020)在《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病人,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基于此结果对该微创疗法的推广价值、安全性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方法:采取随机选择的方式,选择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医治的患者76例,采取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综合分析与评估他们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对7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1)在统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客观评判:选择1天、30天、90天、180天为时间点,就治疗前后作对比,从VAS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呈现为下降态势,将治疗前评分分别与治疗后相应时间节点评分二者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实验结果,选择改良后的MacNab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有效率对比方面,在接受治疗之后1天,总体有效率为71.62%,30天后达到85.14%,90天后上升至89.19%,180天后达到93.24%,术后1天与术后30天、90天、180天总体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对比方面,接受治疗30天后,其优良率等于62.17%,90天后达到64.87%,180天后上升到67.57%,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有着近远期疗效明显、创伤小、安全性好等诸多优势,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冯帆,蔡毅,李颖波,董军立,吴群,樊永智,严虹[2](202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7种手术修复方式差异的网络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随着椎间盘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让外科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新兴手术方式和传统广为接受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的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荟萃分析无法对多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进行层级划分。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式,对临床上常用的7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进行评估。方法: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模型,对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标准小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化学消融、椎间盘镜技术、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均从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以及Google scholar检索得来。检索提取结果数据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数据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9个研究31篇文献,包括3146例患者;②7种手术方式成功率的概率排序(从优至劣):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标准小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化学消融>椎间盘镜技术>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概率排序(从优至劣):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标准的小开窗椎间盘切除>标准椎间盘切除>椎间盘镜技术>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椎间盘化学消融>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④再次手术率的概率排序(从优至劣):标准小开窗椎间盘切除>标准椎间盘切除>椎间盘镜技术>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化学消融>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⑤研究证据显示,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最高的手术成功率,其手术并发症率也最低;此外标准小开窗椎间盘切除技术的再手术率最低;而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技术的手术成功率最低同时并发症率最高。希望更高质量的一对一随机对照试验能够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黄国珠[3](2019)在《桃红四物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桃红四物汤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机理,发挥中华医药独特优势,促进术后的快速康复,为传统中医药对PTED术后残余痛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诊断LDH明确,并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术后残余痛患者60名。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1-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护理、治疗(抗炎、补液)及功能锻炼,试验组:PTED术后第1天,即予桃红四物汤中药颗粒冲服,1天2次,1次1袋,疗程为7天;对照组:PTED术后第1天,即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0.3g Bid口服,共服用7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当天和术后3、7、14天四个时点,观察VAS评分、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并对两组患者功能评价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与术后3、7、14天比较,术后3天与7天、术后3天与14天、术后7天与14天,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当天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7天和14天各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大,说明试验组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3.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与术后3、7、14天比较,术后3天与7天、术后3天与14天、术后7天与14天,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当天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7天和14天各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且试验组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更大,说明试验组对腰椎功能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侯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与术后3、7、14天比较,术后3天与7天、术后3天与14天、术后7天与14天,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当天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7天和14天各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症状积分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大,说明试验组证候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5.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术后残余痛均具有确切疗效,且桃红四物汤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胡振兴[4](2017)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手术切除的髓核标本,分为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无效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34例(实验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23例(对照组),全部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IgG和IgM的表达,分析IgG和IgM的表达与加压注射疗法对髓核的影响。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利用JOA评分法评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不同突出类型(突出组,脱垂组)患者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两种不同突出类型均表达IgG和IgM;2.实验组中突出组IgG和IgM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脱垂组IgG和IgM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果如下:1.两组突出组随访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脱垂组随访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可升高IgG、IgM免疫复合物在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表达,加速突出髓核组织重吸收进程;2.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术后近期疗效相同。
刘志奎,杨建惠,牟朋林,曹安军[5](2017)在《经皮穿刺切吸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30例)与穿刺切吸组(36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穿刺切吸组并发症率显着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较,其疗效相当,效果确切,复发率低,但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吴成强,张丽芳,张斌[6](2016)在《“腰痛舒”联合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后使用自拟"腰痛舒"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术后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嘱患者休息、尽早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予中药腰痛舒方煎服,服用7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于治疗7d与14d时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痊愈患者随访4周,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第7天,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后使用自拟"腰痛舒"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手术治疗疗效更好,且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潼宝[7](2016)在《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给予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0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按照Mcnab标准评价60例患者中显效41例(68.3%)、有效8例(13.3%)、无效11例(18.3%),总有效率81.7%;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6.8±1.5)分,术后7 d疼痛VAS评分为(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9063,P<0.01);术后回访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2.2±1.4)分,较入院时的(4.4±1.6)分显着改善(t=8.0155,P<0.01)。结论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开放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安全系数高,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李妍,姚啸生[8](2016)在《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治法,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手术疗法,通常有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现就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徐奎,覃正仕,赵权[9](201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治疗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但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微创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一综述。1经皮穿刺微创技术1.1胶原酶溶核术胶原酶可以特异性的溶解胶原蛋白,而对非胶原蛋白及细胞膜无影响,因而被用来溶解以胶原蛋白
蒋海波[10](2014)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作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χ2=0.0000(P=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t=9.7544(P=0.0000)、t=11.6537(P=0.0000)、t=12.1268(P=0.0000),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比较分别为t=7.7634(P=0.0000)、t=15.5503(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椎间盘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 |
2.3 西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3.3 中止实验标准 |
3.4 脱落病例标准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操作过程 |
3 疗效判定方法 |
3.1 疗效观察时间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5 结果 |
5.1 病例汇总情况 |
5.2 病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间盘突出节段) |
5.3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
5.4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
5.5 不良事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作用机制 |
2.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优点 |
3. 安全性分析 |
4. 可行性分析 |
5. VAS 量表分析 |
6.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
1. 存在的问题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腰椎间盘突出症7种手术修复方式差异的网络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检索策略和研究选择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有效性和安全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2.2 偏倚分析 |
2.3 有效性结果:手术成功率 |
2.4 安全性结果:手术并发症风险 |
2.5 其他结果:再手术风险 |
2.6 疗效排序 |
3 讨论Discussion |
(3)桃红四物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与资料方法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一般资料 |
2.3 病例诊断标准 |
2.4 病例纳入标准 |
2.5 病例排除标准 |
2.6 病例脱落与处理 |
2.7 病人知情同意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分组处理 |
3.4 观察指标 |
3.5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3.6 观察与随访时间 |
3.7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研究结果 |
1.1 基线比较 |
1.2 治疗结果比较 |
1.3 不良事件记录及随访结果 |
2 研究结果分析 |
2.1 基线资料分析 |
2.2 VAS评分分析 |
2.3 JOA评分分析 |
2.4 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分析 |
2.5 总体疗效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传统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认识与治疗 |
1.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认识与治疗 |
2.1 现代医学对LDH基本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LDH治疗 |
3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LDH的研究 |
3.1 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 |
3.2 PTED的优势 |
3.3 PTED的不足 |
3.4 PTED术后残余痛的原因分析 |
4 PTED术后残余腰腿疼痛的治疗方式 |
4.1 现代医学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治疗 |
4.2 传统中医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治疗 |
5 桃红四物汤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研究 |
5.1 桃红四物汤基本认识 |
5.2 桃红四物汤现代研究 |
5.3 桃红四物汤作用机理及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病例排除标准 |
2.2 分组方法 |
2.3 免疫组化染色 |
2.3.1 实验试剂 |
2.3.2 制备切片 |
2.3.3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
2.3.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
2.4 临床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3.1.1 IgG染色结果 |
3.1.2 IgM染色结果 |
3.2 疗效评判 |
3.2.1 突出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
3.2.2 脱垂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 |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阶梯式治疗 |
4.3 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手术方式及优势 |
4.4 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的应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经皮穿刺切吸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开放手术组 |
1.2.2 穿刺切吸组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
3 讨论 |
(6)“腰痛舒”联合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1.1 手术方法 |
2.1.2 术后处理 |
2.2 治疗组 |
3 疗效观察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讨论 |
(7)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
1.1 中医内服治疗 |
1.2 中药外治法 |
1.3 中医综合疗法 |
2 西医治疗 |
2.1 西医手术治疗 |
2.1.1 前路摘除术 |
2.1.2 后路摘除术 |
2.1.3 微创手术 |
2.2 西医注射治疗 |
3 结语 |
(9)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穿刺微创技术 |
1.1胶原酶溶核术 |
1.2臭氧消融术 |
1.3等离子射频热凝术 |
1.4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
1.5椎间盘切吸术 |
2 内镜微创手术 |
2.1辅助显微镜手术 |
2.2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
2.3椎间孔镜手术 |
3 微创技术组合治疗 |
4 结语 |
(10)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比较 |
3 结语 |
四、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崔可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腰椎间盘突出症7种手术修复方式差异的网络Meta分析[J]. 冯帆,蔡毅,李颖波,董军立,吴群,樊永智,严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03)
- [3]桃红四物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D]. 黄国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胡振兴. 延边大学, 2017(05)
- [5]经皮穿刺切吸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 刘志奎,杨建惠,牟朋林,曹安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2)
- [6]“腰痛舒”联合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临床观察[J]. 吴成强,张丽芳,张斌. 江苏中医药, 2016(12)
- [7]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 赵潼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3)
- [8]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J]. 李妍,姚啸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9]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 徐奎,覃正仕,赵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1)
- [10]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比较[J]. 蒋海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