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文献综述)
林睿[1](2021)在《实验水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和实践》文中指出
彪馨予[2](2021)在《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笔者在大田广域市的大田道安高中与东邦高中两所学校任教期间,观察到学生存在汉语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这对其学习汉语产生消极影响。因而,为了保证在韩汉语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需要寻求有效方法来增强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学习动机的文献,最终锁定了由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该模式不仅建立在多种动机理论之上,且具有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特点,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十分广泛,已有学者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在对外汉语领域,这启发笔者将该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以期能帮助学生提升汉语学习动机,保障在韩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确保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笔者以任教的两所高中为例,采用问卷法与课堂观察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进行具体了解,采用访谈法对师资与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ARCS动机模式与韩国教育部颁布的《第二外语教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汉语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动机需求相符合,同时也具备可实施的教学条件。本研究从ARCS动机的注意、关联性、自信、满足感四个要素出发,依据实际分别提出相应的动机策略即吸引注意策略、建立相关策略,树立信心策略与增强满足感策略,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基于以上提出的ARCS动机策略,对第十一课《苹果怎么卖》进行教学设计,以例证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适用性,同时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的分析,可以看出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水平。最终笔者对第二学期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课堂的实践进行反思,并从注意层面、相关层面、自信层面、满足层面提出应用建议。
卢友霞[3](2021)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发展与日俱新,人才培养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幽默的谈话,使人快乐;渐进有序的解说,使人思绪起伏;一语中的的指点,让人透彻明白;出口成章的雄辩,使人如沐春风。清晰、严谨、有逻辑的语言表达总能使人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左右逢源,尤其是在讲说、谈判、竞争等场合,能轻而易举地赢得胜利。但在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如动机缺乏而不想说,信心不足而不敢说,能力薄弱而不会说。进一步分析其根源,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与其动机缺乏有关,影响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由此,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ARCS动机模型是迄今为止将动机原理整合到教学设计过程的最为系统的学说,该模型的引进,对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现状和优化策略。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地位边缘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及所用的研究方法,还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和ARCS动机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通过分析解读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找到其与ARCS动机模型中调动学生动机之间的联系,以说明应用ARCS动机模型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在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以天津市两所小学的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为例,参考以往研究,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设计,经过前测和修正完善了调查问卷,以了解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动机水平。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课堂参与度不高、对口语交际认知存在偏差和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缺乏自信。第四章基于ARCS动机模型,进行了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于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紧密贴合口语教学目标、尊重和适应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创造性。
芮雨佳[4](2021)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激励策略探析》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教师去合理采用动机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课堂被广泛应用,课堂当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才用的动机激励策略也是十分复杂的,该文运用ARCS动机模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使用的动机激励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教师得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建议。ARCS动机模型是在众多模型理论当中被认为是较为系统且易于操作的动机理论,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得到了检验证实。运用文献分析法,对ARCS动机模型做了相关研究之后,确定了该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该文以ARCS动机模型为基础,以新课标和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为依据,重新优化了ARCS动机模型,使得该模型更加适合中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编码系统。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14节高中化学优质课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课课堂录像进行文本转换、编码、统计分析之后,运用数据分析法并结合具体的优质课案例片段对每一个ARCS动机模型当中的动机激励策略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教师在优质课探究式教学使用动机激励策略的方式方法,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ARCS动机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该模型应用范围广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通过对优质课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当中使用大量的动机激励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A注意策略”下的“具体化策略”、“变化策略”、“质疑策略”次数较多。因此针对探究式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当中应重视动机激励策略的使用,灵活使用动机激励策略,教学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探究式教学环节当中的学习动机。
潘建安[5](2021)在《培养与激发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动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课程是中学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学习的理论课程。最新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理念目标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动机。目前,课堂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但是将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教学策略设计,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本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此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为高中生物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设计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题目,选取实习学校的部分学生和四位生物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显示当前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生物课教学过程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生物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内部动机有待激发;学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环境有待改善;学生没有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目的性教育有待加强;学生自信心不足,归因能力有待培养。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并结合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人本理论和认知理论,提出培养策略:明确生物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正确运用奖惩方式,调整学习动机;适当组织各种竞赛,激发外在动机;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成功期望。本研究设置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班将动机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开展实践,学期结束时,学生再次填写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水平和生物成绩于对照班均有显着提高,验证了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此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田聪[6](2021)在《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持久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就。高中物理相比于初中物理,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抽象,学生需要更深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能否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能否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呈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ARCS动机模型,阐述了A注意(Attention)、R相关(Relevance)、C自信(Confidence)、S满意(Satisfaction)影响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ARCS动机模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机的激发还持续关注如何维持学生的最佳动机水平。将此模型应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展示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创新的学习习惯。本文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从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物理习题课三个课型视角分析此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和模式研究。首先通过阅读文献对ARCS动机模型的概念、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动机理论研究和梳理,为本研究做好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物理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以及对物理学习的看法,了解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此模型应用的可行性。接着基于ARCS动机模型设计物理学习动机策略,进行高中物理概念课、规律课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动机策略。最后整理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之处,并对ARCS动机模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发展展望。
韩敏[7](2021)在《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再次重申中职语文三大模块的划分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阅读与实践作为中职语文各模块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基本技能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阅读与实践课程的特点所致,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当其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与中职教学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谋而合。尽管近些年来中职语文领域的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不够成熟,使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研究以KGJG学校计算机、汽修、电子商务和幼儿教育四个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中职语文课堂学习动机的激发方式和效果,从中获得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ARCS动机模型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可行性。从ARCS动机模式的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动机激发策略,并将之进行实践应用,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实践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RCS动机模式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于: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有利于提升语文的课堂活力;3.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4.有利于推动课标的有效落实。为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维持稳定的语文课堂秩序,建立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注入新的动力。
王耀康[8](2021)在《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界热点话题同时也是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篮球运动一直是被人们重视且喜爱的,在高校、中小学等也属于精教类科目。在我校篮球项目是公共体育学生选修科目的一大热门,同学的参与度很高。但是在篮球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受传统篮球教学的制约逐渐对篮球运动兴趣低下、没有信心,最终出现动机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动机不足、动机维持较差所导致。ARCS动机模型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凯勒教授整合前人所研究的动机理论而来于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该模型由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四个维度组合而成,其中四个维度包含了许多能够解决其对应问题的教学策略,实施者通过学习者动机现状调查后,了解其薄弱环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动机激励。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一个闭合循环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过程进行反复刺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为此本研究以凯勒教授ARCS动机模型为导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探讨ARCS动机模型在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学实验以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选修课的66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班33人、实验班33人。经过18周的教学实验后,所得结论如下:(1)经过18周教学实验后,ARCS模型实验班、传统教学对照班篮球学习动机注意、相关、自信、满意维度以及整体动机水平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班ARCS动机模型对于篮球学习动机的提升更为明显;(2)教学实验后,ARCS动机模型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男女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均有显着作用,但是干预教学的实验组实验后男女生身体素质指标与实验前增幅更为明显;(3)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班ARCS动机模型对于篮球基本技术的提升更为明显;(4)ARCS动机模型融入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首先显着提升了学生的篮球学习动机,其次动机的提升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两项指标均提升明显;最后,ARCS动机模型适用于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还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动机、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为此可以进一步考虑将ARCS动机模型融入公共体育篮球教学。
谷琳[9](2021)在《八年级物理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归属于个体内部心理状态,以激发和保持两种形式来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据现有调查显示,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水平低下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学生占据很小一部分。如何在学生学习物理的伊始时引起其对物理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即激发八年级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很关键。已有的研究提出若干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例如:实验激发策略、竞争策略、奖惩策略、强化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策略等等。面对诸多策略,哪个策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单个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多个策略之间有效性的对比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多个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性排序为研究目的,以各个策略的激发效果为研究内容,以实验法为研究方法,做出以下研究:第一部分,对所采用的动机理论进行进行阐述,并对教学上提出指导意见。第二部分,基于动机理论和策略实施的可行性,选择出本研究所采用的四个动机激发策略,即:实验策略、竞争与奖惩结合策略、学习策略、归因与自我效能结合策略。在结合教师意见后,对四个激发策略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并优化。第三部分,选取5个平行班,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四个激发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针对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效果排序:实验策略>竞争与奖惩结合的策略>学习策略>归因与自我效能结合的激发策略;其次,针对内在学习动机水平的激发效果排序:实验策略>学习策略>归因与自我效能结合的激发策略>竞争与奖惩结合的策略;最后,针对外在学习动机水平的激发效果排序:竞争与奖惩结合的策略>实验策略>归因与自我效能结合的激发策略>学习策略。
何露[10](2020)在《偶像崇拜在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习效果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在研究提升学习效果中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在泰国东北部公立中学的两年教学实践经历发现,该地区的公立中学普遍存在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强度不高的问题,同时结合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大多存在的偶像崇拜现象,研究偶像崇拜心理与汉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教学理论以及偶像崇拜理论,结合笔者在泰国的教学实践经验,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泰国东北部公立中学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偶像崇拜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在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行为,同时汉语学习动机强度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不重视汉语学习,其次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偶像崇拜在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有效性,依据课堂观察结果、期末成绩、学习动机强度等方面对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偶像崇拜对提升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汉语学习效果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为汉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提纲范文)
(2)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对象 |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理论基础 |
2.2 ARCS动机模式研究综述 |
2.2.1 定义及要素分析 |
2.2.2 具体动机分类 |
2.2.3 国外研究现状 |
2.2.4 国内研究现状 |
2.3 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2.3.1 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发展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2.3.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调查方式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访谈调查 |
3.2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3.2.1 教材及使用情况分析 |
3.2.2 教学模式与师资情况分析 |
3.2.3 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3.3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3.1 与韩国汉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
3.3.2 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需要相符合 |
3.3.3 与教学条件相匹配 |
第四章 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
4.1 吸引注意策略 |
4.1.1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
4.1.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媒体 |
4.1.3 创设富于变化的课堂环境 |
4.1.4 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
4.2 建立关联性策略 |
4.2.1 建立学习者与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
4.2.2 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熟悉内容的关联性 |
4.2.3 建立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
4.2.4 建立学习者之间的关联性 |
4.3 树立信心策略 |
4.3.1 创造多元的表达机会 |
4.3.2 布置难度适宜的操练任务 |
4.3.3 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
4.3.4 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
4.4 增强满足感策略 |
4.4.1 开展丰富课堂活动 |
4.4.2 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
4.4.3 注重精神表扬与物质奖励 |
第五章 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
5.1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案例 |
5.1.1 《苹果怎么卖》的教学设计 |
5.1.2 ARCS动机策略应用分析 |
5.2 ARCS动机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
5.2.1 课堂观察分析 |
5.2.2 访谈分析 |
5.2.3 小结 |
5.3 应用建议 |
5.3.1 注意层面 |
5.3.2 关联性层面 |
5.3.3 自信层面 |
5.3.4 满足层面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韩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2 韩国籍本土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CPIK汉语教师志愿者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分析 |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分布情况 |
三、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三章 小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工具编制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与施测 |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
一、ARCS模型的动机设计流程 |
二、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三、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ARCS动机模型的实施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动机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ARCS动机模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激励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ARCS模型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数据分析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动机 |
(二)学习动机 |
(三)探究式教学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行为主义强化动机理论 |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
(三)认知主义理论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三、ARCS动机模型概述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对ARCS模型编码系统优化 |
一、ARCS动机模型内涵及基本要素分析 |
(一)注意策略(Attention strategy) |
(二)切身性(Relevance strategy) |
(三)自信心(Confident strategy) |
(四)满意策略(Satisfaction strategy) |
三、ARCS动机模型编码系统优化 |
(一)ARCS动机模型优化的必要性 |
(二)ARCS动机模型优化分析 |
第四章 高中化学课例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
一、研究对象及素材选取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素材选取 |
二、素材处理 |
(一)高中化学课例教学视频转录 |
(二)优质课编码过程 |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一)ARCS动机策略优化后编码系统信效度分析 |
(二)ARCS动机模型策略运用次数统计分析 |
四、运用ARCS动机模型对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例分析 |
(一)注意策略 |
(二)切身性策略 |
(三)自信心策略 |
(四)满意策略 |
第五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探究式教学激励策略 |
一、重视动机激励策略的使用 |
二、灵活使用动机激励策略 |
三、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 |
四、有效的合作学习,融洽师生学习氛围 |
五、注重知识应用与迁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培养与激发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动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学习动机概述 |
2.1 学习动机相关概念 |
2.1.1 动机 |
2.1.2 学习动机 |
2.2 学习动机的分类 |
2.2.1 高尚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 |
2.2.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2.3 学习动机的作用 |
2.4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
2.5 学习动机相关理论 |
2.5.1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
2.5.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
2.5.3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生生物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实施 |
3.3.1 问卷编制 |
3.3.2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
3.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4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
4.1 明确生物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
4.2 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开发学生智能 |
4.3 正确运用奖惩方式,调整学习动机 |
4.4 适当组织各种竞赛,激发外在动机 |
4.5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成功期望 |
第5章 融入学习动机因素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案例及实践 |
5.1 教学实践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材料 |
5.1.4 实践设计与实施 |
5.2 教学案例设计 |
5.2.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5.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5.3 实践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及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 2 《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社会环境需求 |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三)高中物理发展的自身需求 |
二、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习动机 |
(二)ARCS动机模型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自我效能理论 |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四)期望价值理论 |
(五)归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
(一)问卷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
(二)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统计 |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四章 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
一、基于ARCS动机策略的高中物理教学动机编码设计 |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一)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设计 |
(二)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设计 |
(三)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习题课中的设计 |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反思 |
(一)积极评价 |
(二)不足之处 |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 |
二、学习动机 |
三、ARCS动机模式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ARCS动机模式的内涵研究 |
二、ARCS动机模式的应用研究 |
三、中职语文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四、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的研究现状 |
五、文献述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ARCS动机模型理论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注意维度分析 |
二、相关维度分析 |
三、自信维度分析 |
四、满意维度分析 |
第二节 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目前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四节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教学条件分析 |
一、中职学校具有运用ARCS动机模式的教学条件 |
二、中职语文教师具有运用ARCS动机模式的教学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RCS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动机策略设计 |
第一节 注意策略的设计——引起关注 |
一、丰富导入方式,创设学习情境 |
二、语言生动幽默,赋予丰富情感 |
三、模拟文章情境,一同身临其境 |
四、介绍作者故事,趣味了解背景 |
五、巧用思维导图,脉络一目了然 |
六、妙用直观呈现,恰当举例说明 |
七、偶用规定情境,经常提供示范 |
第二节 相关策略的设计——强化相关 |
一、进行角色代入,激发情感关注 |
二、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情感类比 |
三、提供多种方式,实现个性教学 |
四、说明内容价值,联系专业教学 |
五、引发切实体悟,鼓励有感而发 |
六、激活已有经验,进行仿照练习 |
第三节 自信策略的设计——树立自信 |
一、树立合理目标,懂得日积月累 |
二、学会正确归因,提升学习动机 |
三、鼓励独立学习,养成学习习惯 |
四、分解教学目标,讲求积土成山 |
五、解释评价标准,科学自我评估 |
六、提供挑战任务,增强学习自信 |
第四节 满意策略的设计——生成满意 |
一、制定拓展计划,巩固学习成果 |
二、设置阶段测试,效果及时反馈 |
三、多元评价体系,挖掘学生亮点 |
四、减少成绩评价,注重能力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
第一节 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
第二节 在古诗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
第三节 在文书拟写类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四节 在活动策划类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五节 应用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有利于提升语文的课堂活力 |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
四、有利于推动课标的有效落实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中职语文课听课观察记录单 |
附录 C 中职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ARCS动机模式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8)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设,贯彻“意见”需要 |
1.1.2 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成就水平及体质现状需改变 |
1.1.3 ARCS动机模型在我国教育界具有研究基础 |
1.2 研究目的 |
1.2.1 检验ARCS动机模型在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
1.2.2 探索ARCS动机模型在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1.3 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3.1.1 理论研究意义 |
1.3.1.2 实践运用意义 |
1.3.2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动机与学习动机 |
2.1.1.1 动机的定义及功能 |
2.1.1.2 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
2.1.2 动机的相关理论 |
2.1.2.1 认知主义动机论 |
2.1.2.2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论 |
2.1.2.3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论 |
2.1.3 公共体育 |
2.1.4 传统教学模式 |
2.2 ARCS动机模型相关概述 |
2.2.1 ARCS动机模型的介绍 |
2.2.2 ARCS动机模型的主要理论依据 |
2.2.3 ARCS动机模型构成要素分析 |
2.2.4 ARCS动机模型四个要素对应需要解决的问题 |
2.2.5 ARCS动机模型设计过程 |
2.3 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 ARCS 动机模型研究综述 |
2.3.1.1 国外ARCS动机模型的理论研究 |
2.3.1.2 国外 ARCS 动机模型实践研究 |
2.3.2 国内 ARCS 动机模型研究综述 |
2.3.2.1 国内ARCS动机模型的理论研究 |
2.3.2.2 国内ARCS动机模型的实践研究 |
2.3.2.3 国内有关ARCS动机模型体育领域方面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的设计 |
3.2.3.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3.2.3.3 问卷信度检验 |
3.2.3.4 问卷效度检验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对比分析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篮球动机教学激励策略的运用分析及编码 |
4.1.1 注意策略 |
4.1.2 相关策略 |
4.1.3 自信策略 |
4.1.4 满意策略 |
4.2 动机激励策略使用原则 |
4.2.1 全程性原则 |
4.2.2 适应性原则 |
4.2.3 一致性原则 |
4.3 ARCS动机模型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
4.3.1 教学案例 |
4.3.2 教学案例实践反思 |
4.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4.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
4.4.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分析 |
4.4.4 小结 |
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分析 |
4.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4.5.1.1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4.5.1.2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4.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篮球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
4.5.1.4 ARCS动机模型对公共体育学生四个维度的影响 |
4.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分析 |
4.5.2.1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5.2.2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5.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分析 |
4.5.3.1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4.5.3.2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4.5.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篮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动机层面 |
5.1.2 身体素质层面 |
5.1.3 基本技术层面 |
5.1.4 教学层面 |
5.2 建议 |
5.2.1 动机维持层面 |
5.2.2 教学结合层面 |
5.2.3 模型应用层面 |
5.2.4 教学策略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课程学习动机测试量表 |
附件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3 身体素质指标及评分标准 |
附件4 篮球基本技术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
附件5 ARCS动机模型教学策略 |
附件6 |
附件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八年级物理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学习动机的相关概述 |
2.1 学习动机的概述 |
2.1.1 学习动机的概念 |
2.1.2 学习动机的分类 |
2.1.3 学习动机的作用 |
2.2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
2.2.1 行为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当代动机理论 |
第3章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
3.1 学习动机培养原则 |
3.2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
3.2.1 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策略 |
3.2.2 竞争对手与奖惩结合的激发策略 |
3.2.3 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
3.2.4 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结合的激发策略 |
第4章 策略实施案例 |
4.1 实验激发动机策略以《声音的特性》(部分节选)为例 |
4.2 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动机策略以解题策略为例 |
4.3 归因与自我效能结合的激发策略以教师访谈为例 |
第5章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实证研究 |
5.1 被试 |
5.2 实验工具 |
5.3 实验流程 |
5.4 前后测数据分析 |
5.4.1 对照班与实验1班的数据分析 |
5.4.2 对照班与实验2班的数据分析 |
5.4.3 对照班与实验3班的数据分析 |
5.4.4 对照班与实验4班的数据分析 |
5.5 学生《干预反馈调查表》分析 |
5.5.1 实验1班反馈分析 |
5.5.2 实验2班反馈分析 |
5.5.3 实验3班反馈分析 |
5.5.4 实验4班反馈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习动机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2 干预反馈调查表 |
致谢 |
(10)偶像崇拜在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 |
1.4.2 动机激发策略理论 |
1.4.3 有效教学理论 |
1.4.4 偶像崇拜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泰国公立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偶像崇拜现状 |
2.1 研究思路 |
2.1.1 研究问题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发现与讨论 |
2.2.1 问卷结果分析 |
2.2.2 访谈结果分析 |
2.3 泰东北公立中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1 泰东北公立中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中存在的问题 |
2.3.2 影响泰东北公立中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强度的因素分析 |
第三章 教学实验案例及分析 |
3.1 偶像崇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实验策略 |
3.1.1 动机激发策略 |
3.1.2 动机激发策略的使用原则 |
3.1.3 选择偶像原则 |
3.2 教学实验案例及分析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实验过程 |
3.2.3 泰国初级汉语课堂应用策略实例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动机激发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
4.1 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4.2 学习动机强度结果分析 |
4.3 期末成绩结果分析 |
4.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5 实验评估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泰国东北部公立中学学生学习动机强度调查 |
附录二 泰国东北部公立中学学生偶像崇拜现状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四、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实验水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和实践[D]. 林睿. 集美大学, 2021
- [2]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D]. 彪馨予.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 卢友霞.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4]基于ARCS动机模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激励策略探析[D]. 芮雨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5]培养与激发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动机初探[D]. 潘建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田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D]. 韩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耀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八年级物理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实证研究[D]. 谷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偶像崇拜在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D]. 何露.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