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文件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迎凯[1](2021)在《XG公司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各国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大大增加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目前,全国共有500余家钢铁生产制造企业,占据着世界一半以上的钢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强度大已经成为了钢铁行业内的共识。钢铁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唯有这样,才能不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然而,钢铁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不可能单纯依赖于产品价格的降低。客户真正认同的产品优势终究还是要落在产品质量本身,钢铁企业只有恪守质量就是生命的宗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若要想保持高水平的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竞争优势,持续满足行业标准和客户需求,企业需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优化质量管理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工具。因此,建立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ATF16949的起源与发展、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导入流程、过程方法、风险思维方法、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和精益生产理论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然后,选取X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于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系统性地总结归纳出该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方案,力求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XG公司进行的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能为面临类似问题的其他钢铁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能为中国钢铁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黄立涛[2](2020)在《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对于制造业而言质量更为重要。A企业是大型摄像机零部件制造企业,长期困扰A企业的难题是质量难以提高,原因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贴合企业实际情况,没有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需求。为了满足A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升质量水平,需要优化A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本研究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首先,通过访谈法寻找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足,研究显示这些不足主要集中在客户服务、人员情况、预防措施、记录控制等环节。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环节进行剖析,得到成因主要有:客户服务意识薄弱、质量激励机制不完善、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其次,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并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足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实施,如:应用质量激励机制优化纠正措施环节、应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记录控制环节、应用PDCA加强员工培训优化人员情况环节等。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从而说明A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是有效的。通过本研究,有利于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贴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升企业质量水平。本研究中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过程,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存在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于其他同类型制造企业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亚芹[3](2020)在《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产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采矿、选矿、精矿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矿山企业,主要从事铁矿开采、矿产品、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加工、销售等业务。随着现代矿山工程的不断发展,矿山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如何提升矿山设备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矿山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大红山矿为研究对象,基于TPM(全面生产维修)的理论,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展对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旨在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个基本方案,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供参考。文中,作者对设备管理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及设备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的基本现状,并按照早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分析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TPM的理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展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体系目标、建立原则、主要内容、结构与要素和体系文件等方面提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方案;最后,对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完善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聂红燕[4](2020)在《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
张博[5](2020)在《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文中提出随着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推进和各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写,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是对全校范围有价值的档案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涉及制度制定以及对机构、人员和业务的管理等诸多环节,其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树人效果及科研创新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高校档案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管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对57所部署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归纳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模式和问题,搭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提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运行的方法。本文绪论部分对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回顾了国内外对于高校档案质量管理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文章研究的亮点与不足。文章第二部分对主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阐释,对高校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概念和内容进行明晰,介绍了本文在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梳理中借鉴使用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了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原则和应用。文章第三部分以57所样本高校为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认识到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完善,各高校依据自身实践推行各自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同时也存在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质量难以保障、管理过程重要节点缺乏有效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第四部分以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为借鉴,搭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流程框架,明确档案质量管理在学校和二级单位各层级的质量目标及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点。第五部分从制度设计、过程控制和检验改进三大阶段落脚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具体实现,涉及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战略策划,高校档案管理基于全员质量管理的过程把控和借助于质量评价体系对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改进。
梁伟明[6](2020)在《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扶持,使检验检测发展进入快速道。在检测市场的全面开放形势下,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扩大给检测行业提供了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民营检测机构的加入,使竞争异常激烈。实验室如何脱颖而出正成为其迫切思考的问题。HD检测中心作为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建立和运行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检测及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是其在生存中求发展并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本文先行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七大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ISO 9000标准和ISO/IEC 17025标准及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分别进行阐述和介绍。以HD检测中心为研究背景,描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通过体系审核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图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关键环节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其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例如人员培训有待改善、学习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设备疏于养护、对作业指导书重视不足等。然后根据HD检测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等措施。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增强检测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希望能对同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王文爽[7](2020)在《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打开了进军我国军品市场的大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了我国的国防建设。而军用产品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特点给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满足军用产品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想要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企业首先要做的工作。ASD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制造电线电缆和连接器组件为主要产品的中小民营企业,公司秉持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和生产能力积极投身军品市场。因此,建设符合GJB9001C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已成为ASD公司的战略目标。本文以ASD公司为分析对象,一方面对ASD公司进行现场调研从公司历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了ASD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逐一详细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全面整理和归纳了GJB9001C标准内容和要求,梳理出GJB9001C标准的重点内容并找出了ASD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的差距。结合ASD公司经营实际和构建的目标,本文依据质量管理和装备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提出了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原则,为彻底解决ASD公司面临的一系列质量管理问题,帮助其构建适宜、充分、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运用过程方法提出了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案,为确保ASD公司顺利推进体系的构建工作,本文按照获取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步骤流程对其各阶段工作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为确保ASD公司成功构建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强化领导作用、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培养质量管理骨干等4方面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ASD公司构建满足要求的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推进ASD公司取得满足军品要求的军工资质,更能帮助其改善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竞争力。同时,也为更多民营企业构建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徐磊[8](2020)在《MXCN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为客户和市场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企业自身也在追求质量和成本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的让客户和消费者满意。所以,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规范流程,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不断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和利润。虽然MXCN公司作为行业内知名的企业之一,但在运营成本在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利润连年下滑,近年来更是陷入了亏损的境地。因此,对MXCN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不仅有助于扭转其当前的不利局面,更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本文以MXCN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在阐述了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和关系,以及汽车行业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及工具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内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进行解析,识别出MXCN公司当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内外审结果差异大、类似客诉问题反复发生、对供方疏于控制和管理、文件可操作性低、新品质量问题多发等五个问题点,并深入分析和指出了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内审过程缺乏有效性、客诉解决制度不完善、供方质量管理程序不完善、文件维护机制不完善以及新品初期管理机制不完善;其次,结合MXCN公司实际现状,运用PDCA循环、防错法、8D等质量管理理论和工具,对相应过程的管理流程和方法设计了改进方案;最后,从制度、能力、文化三个方面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了保障措施,并且设定了改进后的目标值,用以评价改进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文是从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问题为起点,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方案,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希望给面临类似问题的企业带来参考和借鉴作用。
陈敏瑶[9](2020)在《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婴幼儿是弱小敏感人群,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性的关注,自事件发生后,乳粉市场的监管和抽查更为严格,因此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管是为企业的战略性长期发展考虑,还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都需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如何优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是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以药品良好质量管理规范、食品良好质量管理规范、ISO质量管理体系、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为基础,拟将多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进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拟改进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推动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对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执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还期望通过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能够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和高效运行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深化我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供给侧改革,提升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作贡献。本文以G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参考国内外对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对比多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联系及运行的效果,从原料的采购与验收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过程管理三方面分析G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结合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产品抽样检测及消费者投诉情况,发现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药品GMP,将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有机结合,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一体化设计,从成立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体系策划、前提方案和可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编写、HACCP计划、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管理、实验室控制、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生产与放行管理、文件记录管理、监控质量控制、年度回顾、验证改进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效果前后进行比较,得出G公司高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质量的方法。
朱姗[10](2020)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重庆A高职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远远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成为大家探讨的话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质量方面与普通高校有着极大的差异。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逐步提高其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性不强,自身教学质量未能有效提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本研究以高等教育质量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理论为依据,以重庆一所高职院校为例,探讨了两个问题:目前重庆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发展现状如何?其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通过文本、文献的搜集、对重庆A高职学院部分管理层、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对一线教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了重庆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现状,并分析了其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重庆A高职学院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清晰,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缺乏专业特性,所有学科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监控主体单一化,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控体系形式大于效果,监控体系的信息反馈功能不强,教学质量监控不重视量化处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监控不重视,缺乏主动性。本研究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一线教师认识不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少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指标没有学科差别,尚未创设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由上而下执行,一线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监控效果并不理想。基于上述发现和分析,本研究建议:管理层可考虑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区别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指标,分课程类别细化监控指标,重视激发一线教师积极性,强调教学质量定期评价,强化信息运行机制,构建由下而上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本研究以重庆A高职学院为例,针对学科特色和监控主客体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问题,提出由于专业和学科的差异,监控体系的设计也应根据其特性进行调整,使其更能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需求,从而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本研究发现有利于改进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丰富现有关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文件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文件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XG公司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基础 |
2.1 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
2.1.1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
2.1.2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
2.2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2.2.1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 |
2.2.2 IATF16949 过程方法 |
2.2.3 IATF16949 风险管理 |
2.2.4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
2.2.5 精益生产管理理论 |
2.3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导入流程 |
2.3.1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
2.3.2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流程 |
第三章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 |
3.2.1 XG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现状 |
3.2.2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 |
3.2.3 XG公司对于顾客及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获取情况 |
3.2.4 XG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立及落实 |
3.2.5 X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设定和职责权限的分配情况 |
3.2.6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情况 |
3.2.7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绩效分析评价机制 |
3.3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3.3.1 问题分析思路 |
3.3.2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四章 XG公司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对策建议 |
4.1 加强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系统性分析 |
4.1.1 细化评价类别 |
4.1.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析评价机制 |
4.1.3 保障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
4.2 细化相关方类别,完善识别获取渠道 |
4.2.1 细化相关方类别 |
4.2.2 完善相关方要求的获取渠道 |
4.3 系统整合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指标 |
4.4 加强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 |
4.4.1 借助六西格玛研究方法提升产品质量 |
4.4.2 强化过程质量能力分析 |
4.5 全面提升班组基础管理水平 |
4.5.1 推行精益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
4.5.2 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 |
4.6 推行全员设备维护(TPM)管理 |
4.7 提高内部审核效率,保障体系运行 |
4.7.1 提升内审员队伍业务水平 |
4.7.2 强化各生产单位基层内审工作 |
4.7.3 规范审核方式,提升审核效率 |
4.8 规范公司文件记录管理流程 |
4.9 开展常态化二方审核,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 |
第五章 X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培育质量文化,深化体系思维 |
5.1.1 借助自身特色加强宣传教育 |
5.1.2 借助精益生产推进班组质量文化建设 |
5.2 发挥领导作用,降低质量风险 |
5.3 开展培训教育,营造学习氛围 |
5.4 健全激励机制,发动全员参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本文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相关理论 |
2.1.1 质量管理 |
2.1.2 质量管理体系 |
2.2 文献综述 |
2.2.1 ISO9000标准相关研究 |
2.2.2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研究 |
2.2.3 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相关研究 |
2.2.4 研究评述 |
3 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A企业现状 |
3.2 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2.1 质量体系初期建设情况 |
3.2.2 A企业质量方针与目标 |
3.2.3 职能分配 |
3.2.4 现有质量体系文件内容 |
3.3 A企业质量体系现状调查 |
3.3.1 访谈设计 |
3.3.2 访谈调查结果 |
3.4 质量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3.4.1 客户服务方面 |
3.4.2 纠正措施方面 |
3.4.3 预防措施方面 |
3.4.4 记录控制方面 |
3.4.5 人员情况方面 |
4 A企业质量体系优化及实施 |
4.1 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4.2 客户服务环节优化 |
4.2.1 优化设计简要概括 |
4.2.2 引入过程能力指数 |
4.3 纠正措施环节优化 |
4.3.1 优化设计简要概括 |
4.3.2 设计质量激励机制 |
4.4 预防措施环节优化 |
4.4.1 优化设计简要概括 |
4.4.2 引入风险系数 |
4.5 记录控制环节优化 |
4.5.1 优化设计简要概括 |
4.5.2 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
4.6 人员情况环节优化 |
4.6.1 优化设计简要概括 |
4.6.2 应用戴明环加强员工培训 |
4.7 质量体系优化后的实施效果 |
5 A企业质量体系优化后实施效果评估 |
5.1 质量体系优化后实施效果的权重分析 |
5.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5.1.2 构建判断矩阵 |
5.1.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2 质量体系优化后实施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A |
附录2 调查问卷B |
致谢 |
(3)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设备管理体系应用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设备管理发展概述 |
1.2.2 国内外设备管理体系研究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质量管理体系 |
2.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2.1.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
2.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
2.1.4 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
2.1.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2.1.6 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2.2 设备及设备管理 |
2.2.1 设备及设备管理的概念 |
2.2.2 全员生产维修(TPM) |
2.2.3 设备管理体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现状 |
3.1 大红山矿生产设备简介 |
3.1.1 大红山矿简介 |
3.1.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
3.1.3 大红山矿生产设备基本概况 |
3.2 大红山设备管理研究管理过程中设备管理阶段的划分 |
3.3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1 大红山矿设备早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2 大红山矿设备中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3 大红山矿设备末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
4.1.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 |
4.1.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3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内容 |
4.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
4.2.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
4.2.2 设备管理体系文件 |
4.2.3 设备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实施建议 |
5.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1 大红山矿设备早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2 大红山矿设备中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3 大红山矿设备末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2 设备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
5.2.1 人员的管理 |
5.2.2 设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试验性应用 |
5.2.3 设备管理信息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设计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介绍 |
2.1 相关理论介绍 |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1.2 质量管理体系 |
2.1.3 精益生产理论 |
2.2 相关方法介绍 |
2.2.1 PDCA戴明环 |
2.2.2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丹纳赫DBS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AG公司简介 |
3.2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2.1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3.2.2 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
3.3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现场调查计划和现场调查表设计 |
3.3.2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调查统计结果 |
3.3.3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方案的设计目标 |
4.2 优化方案的设计框架 |
4.2.1 管理层沟通和管理承诺 |
4.2.2 建立跨部门的体系优化方案团队 |
4.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员参与 |
4.3 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 |
4.3.1 改进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4.3.2 增强全过程质量监管 |
4.3.3 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模式 |
4.3.4 在企业中深层次植入质量管理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分析 |
5.1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后续保障措施 |
5.1.1 强化管理层的领导作用 |
5.1.2 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审核和评审 |
5.1.3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教育 |
5.2 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预期效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5)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高校档案管理与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概述 |
2.1 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 |
2.1.1 高校档案的定义及范围 |
2.1.2 高校档案管理及其特色 |
2.1.3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
2.2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2.1 朱兰“质量三部曲” |
2.2.2 戴明“PDCA循环” |
2.2.3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
2.3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2.3.1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
2.3.2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可行性 |
2.3.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
3.1.1 现有法律规范基本完善 |
3.1.2 管理制度相对齐全 |
3.1.3 管理模式多样 |
3.2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人员数量和质量有效供给不足 |
3.2.2 质量管理过程缺乏有效保障 |
3.2.3 质量管理制度不齐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设计 |
4.1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基本框架 |
4.1.1 核心目标层 |
4.1.2 运行相关层 |
4.1.3 运行环节层 |
4.2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
4.2.1 质量管理的整体目标 |
4.2.2 质量管理二级单位目标 |
4.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过程关键控制点 |
4.3.1 前馈质量控制点 |
4.3.2 过程质量控制点 |
4.3.3 后馈质量控制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运行实施 |
5.1 制度设计: 制定高校档案质量战略规划 |
5.1.1 分析掌握用户的利用需求 |
5.1.2 获取学校各级管理机构重视和支持 |
5.1.3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
5.2 过程控制: 实施全员质量控制策略 |
5.2.1 架构基于全员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系 |
5.2.2 全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 |
5.3 检验改进: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评价与提升 |
5.3.1 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搭建 |
5.3.2 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调研汇总(节选)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
2.1.1 质量的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
2.1.3 质量先驱的质量管理研究 |
2.2 实验室认可概况 |
2.2.1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的发展 |
2.2.2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标准的发展 |
2.2.3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
2.2.4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
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
2.3.1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
2.3.2 质量管理方法 |
2.3.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情况 |
3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
3.1 HD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
3.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
3.2.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程序 |
3.2.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3.3 HD检测中心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素 |
3.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3.4.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外部评审 |
3.4.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价 |
3.5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5.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 |
3.5.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
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
4.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4.1.1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
4.1.2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
4.1.3 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
4.1.4 加强业务培训 |
4.1.5 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4.2 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 |
4.2.1 信息化管理,保证设备可追溯性 |
4.2.2 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 |
4.2.3 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执行力度 |
4.2.4 探讨运用设备ABC分类法管理 |
4.3 加强设施和环境控制管理 |
4.3.1 加强对实验场所现场环境条件的监控 |
4.3.2 加强检测中心内务整洁的管理 |
4.4 检测方法的管理 |
4.4.1 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 |
4.4.2 规范标准有效性管理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问卷调査表 |
(7)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质量管理概念和发展历程 |
2.1.1 质量管理概念 |
2.1.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原则 |
2.2.1 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2.2.2 质量管理原则 |
2.3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及运行意义 |
2.3.1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
2.3.2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 |
2.3.3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在民营企业运行情况 |
第三章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ASD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
3.1.2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
3.1.3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
3.2 ASD公司质量管理情况分析 |
3.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 |
3.2.2 ASD公司产品质量情况 |
3.2.3 顾客满意度调查情况 |
3.3 ASD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本地化程度不高 |
3.3.2 存在有章不循的情况 |
3.3.3 纠正措施无效导致问题重复发生 |
3.3.4 顾客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 |
3.4 ASD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3.4.1 标准理解不到位 |
3.4.2 员工质量意识不高 |
3.4.3 质量奖惩机制不健全 |
3.4.4 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
3.5 ASD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分析 |
3.5.1 GJB9001C标准重点要求理解 |
3.5.2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差距分析 |
第四章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体系构建目标和原则 |
4.1.1 体系目标 |
4.1.2 体系构建遵循原则 |
4.2 体系构建方法和思路 |
4.2.1 构建方法 |
4.2.2 构建思路 |
4.3 体系构建方案 |
4.3.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修订 |
4.3.2 质量组织机构优化及职能调整 |
4.3.3 体系过程识别和分析 |
4.3.4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
4.4 体系建设五阶段内容 |
4.4.1 导入阶段 |
4.4.2 建立阶段 |
4.4.3 实施阶段 |
4.4.4 认证阶段 |
4.4.5 维护阶段 |
第五章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
5.1 加大全员培训力度 |
5.2 强化领导作用 |
5.3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
5.4 培养质量管理骨干 |
第六章 结论 |
6.1 成果 |
6.2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ASD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 B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主要差距分析表 |
附录 C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分析责任分配矩阵表 |
附录 D ASD公司识别的过程对标GJB9001C标准条款的关系矩阵表 |
(8)MXCN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
2.1.1 质量管理的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
2.2 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2.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
2.2.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涵 |
2.3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及工具 |
2.3.1 常用工具 |
2.3.2 常用方法 |
第3章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现存问题 |
3.1 MXCN公司简介 |
3.2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2.1 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配 |
3.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过程 |
3.2.3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监控 |
3.3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与问题 |
3.3.1 内外审的结果与问题 |
3.3.2 管理评审的结果与问题 |
3.4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内审过程缺乏有效性 |
3.4.2 客诉解决制度不完善 |
3.4.3 供方质量管理程序不完善 |
3.4.4 文件维护机制不完善 |
3.4.5 新品初期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章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
4.1 内审过程有效性改进 |
4.1.1 提高内审员整体能力 |
4.1.2 完善内审方案和程序 |
4.2 客诉解决制度改进 |
4.3 供方质量管理程序改进 |
4.3.1 制定来料不良的处置流程 |
4.3.2 调整来料检验方法 |
4.3.3 明确供应商审核频度与细化供应商审核 |
4.3.4 设计供应商退出机制 |
4.4 文件维护机制改进对策 |
4.4.1 完善《文件及记录管理程序》 |
4.4.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维护机制 |
4.5 新品初期管理制度改进 |
第5章 MXC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保障措施与效果评价 |
5.1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1 制度保障 |
5.1.2 能力保障 |
5.1.3 文化保障 |
5.2 改进效果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管理标准 |
2.1.1 质量管理体系定义和内涵 |
2.1.2 ISO质量管理体系 |
2.1.3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
2.1.4 GMP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1.5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
2.2 相关质量管理理论 |
2.2.1 朱兰质量管理学说 |
2.2.2 戴明质量管理学说 |
2.2.3 克劳士比质量管理学说 |
2.2.4 费根堡姆质量管理学说 |
2.2.5 休哈特的质量管理学说 |
2.3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综述 |
2.3.1 ISO质量管理体系 |
2.3.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
2.3.3 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3.4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
2.4 国内外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研究 |
2.4.1 国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研究 |
2.4.2 国内同行业竞争者研究 |
2.5 相关论文研究成果述评 |
2.6 相关理论评述 |
第三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3.1 G公司发展简介 |
3.1.1 G公司基本概况 |
3.1.2 G公司特点 |
3.2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
3.2.1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况 |
3.2.2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质量评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1 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2 检验报告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2 市场回应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
5.1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思路 |
5.1.1 药品GMP对比食品GMP的优越性 |
5.1.2 ISO22000 对比ISO9001 的优越性 |
5.1.3 四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
5.2 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
5.2.1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
5.2.2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可行性 |
5.2.3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具体设计 |
5.3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5.3.1 成立食品安全小组 |
5.3.2 食品安全体系策划 |
5.3.3 前提方案和可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编写 |
5.3.4 HACCP计划 |
5.3.5 人力资源 |
5.3.6 基础设施管理 |
5.3.7 实验室控制 |
5.3.8 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 |
5.3.9 生产与放行管理 |
5.3.10 文件记录管理 |
5.3.11 监控质量控制 |
5.3.12 年度回顾 |
5.3.13 验证改进 |
5.4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效果前后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10)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重庆A高职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核心概念及界定 |
一、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述与评析 |
(二)国内研究概述与评析 |
(三)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四)教育评价理论 |
(五)研究理论框架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访谈结果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三)研究结果概述 |
四、研究分析与讨论 |
(一)重庆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重庆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重庆A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优化策略 |
五、研究建议与反思 |
(一)研究建议 |
(二)研究反思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文件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XG公司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赵迎凯. 河北大学, 2021(02)
- [2]A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黄立涛.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3]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D]. 黄亚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A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D]. 聂红燕.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D]. 张博. 山东大学, 2020(12)
- [6]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梁伟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王文爽.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8]MXCN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徐磊. 吉林大学, 2020(08)
- [9]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陈敏瑶.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10]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重庆A高职学院为例[D]. 朱姗.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