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说”中提高语文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段笠[1](2021)在《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中研究说明语文素养培养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阅读、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也可以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维意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为学生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彭佳[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肖玉兰[3](2021)在《试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要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在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去训练,结合其他教学也是扩宽交际训练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供了多样的训练载体。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言语交际实例,现已将这些实例整理为表格,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发现言语交际实例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因此本文将从课文中的言语交际出发,运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去分析这些实例,在分析的过程中提供学生进行成功言语交际的技巧或经验,并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在真实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言语交际、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言语交际学是专门研究言语交际现象的一门语言学学科,它包含的交际三要素以及非言语交际手段都成为本文写作的一个理论基础;结合前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提出本文的写作出发点,从课文中的言语交际实例出发,结合言语交际学的相关理论,并落实到交际训练活动中,以求切实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第二部分是介绍言语交际的概念以及基本内容,言语交际是运用语言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复杂性实践活动,为了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主要是交际主体、交际环境、交际意图以及非言语交际手段。充分了解这些因素并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去运用它们,才更有可能成功地与人交际。第三部分是在介绍了言语交际的概念和内容之后,结合统编本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言语交际实例,运用言语交际的各个因素去分析这些实例,从而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又能够为学生的交际训练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到一个成功的言语交际活动,应该是说话者根据交际对象的状态,结合特定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话语并且辅以非言语交际手段(体态语和副语言)来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而听话者就需要根据说话者的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去揣摩说话者的意图。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包括倾听、表达和交流。第四部分主要是在真实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虽然是从倾听、表达与交流三方面进行活动设计,但是这三种能力的活动设计又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单一的倾听训练,也没有独立的表达训练,无论是点评、提问、辩论、讨论等活动设计都是包含着倾听和表达,而倾听和表达之间的过程就是交际。在倾听、表达和交流过程中,教师都参与其中,所以不能忽视教师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中的示范性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从言语交际实例出发,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理论指导,指导如何更好的与人交际,并落实到阅读教学活动训练中,在亲身实践中学会交际,在活动中提高与人交际的能力。
张小涵[4](2021)在《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测评)是全球性的先进测评体系,包括阅读测评、数学测评和科学测评三个主要分支。其中,阅读测评侧重对人的阅读素养及能力测试,内容涵盖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对现代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利用其先进经验改进语文教学,落实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同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PISA阅读测评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调查了曲阜实验中学与临邑县第五中学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现状,发现培养优势及仍需发展的薄弱点,并试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改进策略。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通过对PISA测评与PISA阅读测评的研究,笔者从PISA阅读素养的核心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概括出PISA“为生活培养会学习的人”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探讨PISA的先进之处及其对语文教学理念的意义。第二章,通过分析PISA阅读测评理念及测评形式,笔者发现PISA阅读素养测评与我国语文课程目标及统编本教材设计有较多契合之处,它们同样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通过多种文本形式的阅读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多维度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PISA适用于初中学段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要,因此从PISA阅读测评出发指导语文教学是可行的。第三章,为全面了解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笔者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偏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得与基础能力的锻炼。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知识技巧、信息获取等文本理解能力以及文本鉴赏等使用能力方面基础牢固;但评价与反思等高阶思维能力、阅读参与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发展不足,因此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第四章,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学生培养现状,笔者试图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为教师提供建议与改进思路:第一,更新师生理念与主体意识,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以学习为己任,提高文本参与意识;第二,关注认知过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元认知活动使学生认识自我、切实参与阅读活动;第三,将不同类型的文本纳入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第四,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构建读写联合体,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第五章,笔者对《孔乙己》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试图利用PISA阅读理念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思考与讨论。希望笔者粗浅的见解能够为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孙逍遥[5](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于2019年率先在北京、山东等六个省份使用,这次教材的更新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而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范式重构,它坚持“守正出新”的理念,力求创新单元内部组织,设计出由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组成的新型组织框架。其中单元学习任务取代了以往教材中机械、繁琐的课后练习,以单元学习内容为基础,用任务引领学习活动,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从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发展等多个方面设计语文学习活动,体现出了统编版教材的新特点。论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为研究对象,从编排和使用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其编排特点和使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今后使用“单元学习任务”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阐明了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理念。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探究“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主要以“任务驱动”、大单元设计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设计依据;另一方面是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理念,主要论述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依归三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对“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色进行探析,围绕情境、活动、写作三方面展开,情境的创设包括“在具体任务中创设情境”和“通过引入语创设情境”两种方式;活动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活动,在“单元学习任务”中具有注重整合性、体现延展性两大特点;写作任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文体训练丰富多样,任务安排详实合理,既注重读写结合、又注重联系生活、既注重传统继承、又注重与时俱进,既注重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第三部分以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师生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对“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特色探析以及对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从整体把握的宏观角度和具体使用的微观角度尝试提出相应的使用策略,希望为今后的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敏[6](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TEAM教育理念是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型,它顺应了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STEAM教育重视知识的跨学科迁移,强调知识学习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STEAM教育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说明文教学中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因此说明文写作教学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所关注的热点。但一直以来的说明文写作教学都过分重视说明文特征的学习,而忽视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关注。研究发现STEAM教育理念对于说明文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从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出发,将STEAM教育理念和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改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通过对STEAM教育理念和说明文写作教学的文献进行搜集与整理,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界定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支撑研究设计阶段。主要从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说明文的特点探讨STEAM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设计模式。第三部分是核心研究实践阶段。依据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设计模式,初步设计写作教学案例,并将设计的说明文写作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在每一轮行动研究中,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完善和改进说明文写作教学。通过三轮教学实践,分析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同时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设计策略、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策略,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研究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是总结阶段。总结本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对未来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展望。本研究主要探索了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实现路径,通过三轮写作教学实践发现,STEAM教育理念和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写作内部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丹[7](2021)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文中指出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的载体,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指导反馈。一套高效、科学、合理的练习系统不仅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水平,也反映着课程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作为教材中连接教与学重要枢纽的练习系统,其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设计出一套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课后习题成为教材编写者与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具代表性且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版教材,在练习系统的编写方面各有特色。本文围绕两版教材中相同篇目的练习系统进行研究,主要从教材编写与教学使用出发,通过使用列表统计、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特点、理念形式以及使用情况,系统分析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的优劣,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提出适当建议。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现状、内容与方法。主体部分细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科书中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设计原则。第二部分,首先对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练习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按照文言文、小说、古代诗歌、戏剧这四类文体从两版教材中选择一篇或数篇相同篇目选文,对其练习系统从数量、类型、特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部分,对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课后习题从异同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形式、编排理念以及优缺点。第四部分,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效果的调查,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教师则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现状,统整得出练习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使用问题。第五部分,高中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建议,从前文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与使用现状出发,为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提出建议。结语部分,总结反思本论文的成果与不足。
欧佳楠[8](2021)在《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局限于语文教材,拘泥于一篇课文,着眼于字词句的精讲细读,使得教学内容浅显化、教学过程形式化以及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既缺少知识体系的重组建构,又缺少问题本质的发现解决。而专题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模式,创设真实语用情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品读经典性作品,主动思考探究实际问题,并生成个性化言语表达,于学习与运用中发展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基于此,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导向,开展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从背景缘起、选题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论证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方面梳理国内外专题教学的文献资料,概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目标方向。正文部分由三章内容组成,论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架与实践应用。第一章分析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理论依据、原则及策略,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第二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重点设计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内容示例,选取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代表边塞诗,整合“观其象”边塞诗意象使用专题、“品其言”边塞诗语言表达专题、“悟其意”边塞诗主题探究专题,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成果生成素养内化,形成思辨读写一体化教学。第三章实施并评价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思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语部分综合问题背景与探究成果归纳基本论点,简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价值意义。
詹燕焮[9](2021)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巨大的价值。可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研究以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导向,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笔者从研究缘起展开介绍,接着结合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从多个角度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对研究内容、方法、意义进行阐述。第二章,先对统编版教材中涉及传统节日的课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接着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以及基本要求。第三章,笔者专门设计了针对性的问卷,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以真实的案例为补充,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兴趣浓厚,但行动不足;缺乏了解,关注度较低;态度淡漠,缺乏专业性。再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学生缺乏探究动力、教师自身素养不足、教学策略运用不足。第四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环节、教学准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提出传承策略。首先,在进行相应节日班级布置的同时,学校也要营造节日的氛围。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的传统节日文化素养。再次,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主体性原则、多样化原则、情境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最后,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这四种类型的课程出发,探究在这四大类型的课程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第五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增加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张晓亮[10](2021)在《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亦是新时代育人的主要凭借,其所承担的价值意义非比寻常。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并非是另起炉灶开辟新的路径编写,而是汲取了前几次课改的宝贵经验,又结合时代的需求所编写的一套语文教材,以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编写依据。选文系统作为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文的质量决定了教材的整体质量,基于此,笔者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展开研究,研究其编排和内容特点,并对教学提供一些使用建议。本研究结合搜集到相关资料,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确定研究对象和理论支撑。第二部分由三章内容构成,第一章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新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进入新时期首次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写的一套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第二章是研究的核心部分,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编写教材,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题材和体裁广泛等特点,相关要素有机整合以此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第三章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三大使用建议,一是聚焦任务群,优化教学内容,二是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着眼核心素养,提高评价的有效性。第三部分是结语,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是进入新时期首次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写的教材,与新高考相匹配,教材的编写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双线组元的编写方式即注重语文“用”的功能也注重对人精神熏陶的作用。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选文系统的研究,分析其编写的特点和内容特征,为更好地使用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提供教学参考。
二、在“说”中提高语文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说”中提高语文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融入生活,培养语文意识 |
二、结合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
三、组内合作,提升逻辑思维 |
四、趣味阅读,激发阅读意识 |
五、利用科技,树立审美理念 |
六、结语 |
(3)试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言语交际的研究 |
(二)阅读教学现状研究 |
第一章 言语交际的概念及内容 |
一 言语交际概念的界定 |
二 言语交际的要素 |
(一)交际主体 |
(二)交际环境 |
(三)交际意图 |
三 非言语交际手段 |
第二章 言语交际理论对课文言语交际实例的分析 |
一 交际主体要素在课文实例分析中的运用 |
(一)清楚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 |
(二)认识到交际对象的特征 |
二 交际环境要素在课文实例分析中的运用 |
(一)情景语境 |
(二)社会文化语境 |
三 交际意图要素在课文实例分析中的运用 |
四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课文实例分析中的运用 |
(一)体态语在实例中的运用 |
(二)副语言在实例中的运用 |
第三章 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活动设计 |
一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可行性 |
(一)理论指导 |
(二)现实指导 |
二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交际训练的活动设计 |
(一)提高倾听能力的活动设计 |
(二)提高表达能力的活动设计 |
(三)提高交际能力的活动设计 |
(四)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示范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言语交际实例整理表 |
附录B 初中教材言语交际实例中体态语整理表 |
附录C 初中教材言语交际实例中副语言整理表 |
致谢 |
(4)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PISA阅读测评的目标与语文教学 |
(一)PISA概述 |
(二)PISA阅读测评理念及其目标 |
(三)PISA阅读测评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
二、PISA阅读测评指导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
(一)PISA阅读素养与语文教学目的相契合 |
(二)PISA阅读测评与教材设置理念相契合 |
1.阅读文本的选择与建构 |
2.助读系统对独立阅读的引导 |
3.练习系统对高阶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三)PISA测评适用于初中学段学情 |
三、语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语文教学的培养优势 |
1.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牢固。 |
2.文本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
(二)语文教学的提升空间 |
1.教学设计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
2.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 |
3.落实学生认知过程 |
4.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
5.需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 |
四、PISA阅读测评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
(一)教育理念更新 |
1.落实教师语文素养理念 |
2.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
(二)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
1.以认知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 |
2.组织学生参与的元认知活动 |
(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
1.拓宽文本类型选择范围 |
2.以批判思维为核心的多文本教学 |
(四)提高口头交流与逻辑表达能力 |
1.组织学生自主交流活动 |
2.构建读写联合体 |
五、教学设计 |
(一)《孔乙己》教案设计 |
(二)PISA指导下的《孔乙己》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课题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相关说明 |
第一章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理念分析 |
第一节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 |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二、大单元设计观 |
三、任务驱动 |
第二节 “单元学习任务”的编排理念 |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 |
三、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依归 |
第二章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色 |
第一节 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支架 |
一、在任务中创设情境 |
二、通过引入语创设情境 |
第二节 拓宽活动范围,注重整合延展 |
一、注重整合性 |
二、体现延展性 |
第三节 重视写作实践,提升写作素养 |
一、文体训练丰富多样 |
二、任务安排详实合理 |
三、既注重读写结合,又注重联系生活 |
四、既注重传统继承,又注重与时俱进 |
五、既注重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 |
第三章 “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单元学习任务”在使用中的现存问题 |
一、对“单元学习任务”的认识局限化 |
二、对“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不全面 |
三、“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
第四章 “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建议 |
第一节 整体把握,提升“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效果 |
一、全面使用,“导语”“提示”“任务”相互配合 |
二、合理安排,课前课堂课后选择使用 |
三、创设情境,进行真实语文实践活动 |
四、统筹规划,单篇专题单元设计兼用 |
第二节 灵活处理,增强“单元学习任务”的可操作性 |
一、加强指导,拓展思维——写作任务的使用策略 |
二、精选资源,重视指导——拓展阅读类任务的使用策略 |
三、领会感悟,细读深思——课文赏析类任务的使用策略 |
四、借助媒介,重视合作——实践活动类任务的使用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育信息化促使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
2.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要求 |
3.STEAM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和创新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内外STEAM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
2.国内外说明文写作教学研究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和框架 |
(六)研究创新点 |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STEAM教育理念 |
2.说明文 |
3.写作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活动理论 |
3.体验式学习理论 |
三、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1.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2.学生调查问卷的实施 |
3.学生调查内容的分析 |
(四)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1.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
2.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1.缺乏说明文写作兴趣,听“文”生畏 |
2.教学方式死板,忽视内在学习动机 |
3.素材来源单一,说明文写作内容贫乏 |
4.注重应试能力,忽视说明文写作特点 |
5.说明文写作反馈不及时,评价缺乏指导性 |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分析 |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1.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
2.说明文写作的特点 |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的原则 |
1.跨学科原则 |
2.体验性原则 |
3.情境性原则 |
4.协作性原则 |
5.艺术性原则 |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的模式 |
1.主题情景创设 |
2.主题知识探究 |
3.小组作品创作 |
4.写作训练 |
5.分享交流 |
6.总结评价 |
五、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设计方案 |
(二)第一轮教学实践——《探秘太阳系》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三)第二轮教学实践——《动物的“奇思妙想”》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四)第三轮教学实践——《一张纸的奥秘》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六、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效果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1.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调查问卷的描述统计分析 |
(四)写作成绩结果分析 |
1.学生写作水平总体成绩分析 |
2.学生写作成绩水平的各维度平均得分情况分析 |
(五)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六)研究结论 |
1.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模式 |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效果 |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策略 |
七、研究总结和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行动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六 说明文写作评分标准 |
致谢 |
(7)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
(一)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2.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 |
3.人本主义学习心理理论 |
(二)练习系统设计的原则 |
1.目标性原则 |
2.启发性原则 |
3.多样性原则 |
4.阶梯性原则 |
5.量力性原则 |
二、人教版和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的概述 |
(一)人教版和苏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
1.人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
2.苏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
(二)人教版和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的分析 |
1.文言散文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
2.小说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
3.古代诗歌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
4.戏剧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
三、人教版和苏教版练习系统对比分析 |
(一)两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形式的对比 |
1.一课一练与专题合练 |
2.逐层递进式与由分到合式 |
3.均呈现递进式的习题排列形式 |
(二)两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理念的对比 |
1.均以核心素养为本,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
2.均强调实践性,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
3.人教版重视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
4.苏教版注重知识整合与文体鉴赏能力的培养 |
(三)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特点的对比 |
1.人教版练习系统优点 |
2.苏教版练习系统优点 |
3.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不足之处 |
四、人教版与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使用效果调查 |
(一)练习系统教学使用调查概况 |
1.调查问卷及访谈纲要的设计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3.调查问卷的发放 |
(二)师生调查结果 |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 |
2.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总结 |
(三)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1.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使用情况对比 |
2.练习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高中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建议 |
(一)重视文化传承,培养人文情怀 |
(二)题型设置力求多样,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语用能力及思维品质 |
(四)增强习题趣味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
(五)重视学习方法的习得,增强习题的可操作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人教版与苏教版课后习题使用效果对比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六 关于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采访纲要(教师)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8)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依据 |
一、基础理论依据 |
二、课程标准依据 |
三、语文教材依据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原则 |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 |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
三、教学过程探究化 |
四、教学方法灵活化 |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策略 |
一、情境:语用体验的策略 |
二、主题:随需而教的策略 |
三、任务:读写一体的策略 |
四、成果:聚合创生的策略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示例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说明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内容 |
第三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说明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概况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评价反馈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评价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馈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思启示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思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文艺诗评 |
附录 B 小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家对传统节日文化日益重视 |
1.1.2 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淡薄 |
1.1.3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丰厚的内涵 |
1.2 文献综述 |
1.2.1 小学教材中的传统节日要素分析的研究 |
1.2.2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研究 |
1.2.3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策略的研究 |
1.2.4 传统节日文化在不同学科课程传承的研究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概述 |
2.1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体现 |
2.1.1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传统节日课文的统计 |
2.1.2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传统节日课文的分析 |
2.2 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
2.2.1 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2.2.2 能够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
2.2.3 能够加强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
2.2.4 能够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
2.3 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要求 |
2.3.1 避免过多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
2.3.2 避免教学流于表面 |
2.3.3 避免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 |
第3章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
3.1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
3.1.1 兴趣浓厚,但行动不足 |
3.1.2 缺乏了解,关注度较低 |
3.1.3 态度淡漠,缺乏专业性 |
3.2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1 学生缺乏探究动力 |
3.2.2 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
3.2.3 教学策略运用不足 |
第4章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
4.1 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环境设置 |
4.1.1 班级布置,浸润人心 |
4.1.2 学校重视,营造氛围 |
4.2 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准备 |
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2.2 提高教师的传统节日文化素养 |
4.3 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原则 |
4.3.1 主体性原则 |
4.3.2 多样化原则 |
4.3.3 情境性原则 |
4.3.4 循序渐进原则 |
4.3.5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
4.4 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方法 |
4.4.1 阅读教学 |
4.4.2 习作教学 |
4.4.3 口语交际教学 |
4.4.4 综合性学习教学 |
第5章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
5.1 案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
5.1.1 教材分析 |
5.1.2 教学目标 |
5.1.3 教学过程 |
5.1.4 板书设计 |
5.2 案例二:《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
5.2.1 教材分析 |
5.2.2 教学目标 |
5.2.3 教学过程 |
5.2.4 板书设计 |
5.3 案例三:《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5.3.1 教材分析 |
5.3.2 教学目标 |
5.3.3 教学过程 |
5.3.4 板书设计 |
5.4 案例四:《春节祝福》教学设计 |
5.4.1 教材分析 |
5.4.2 教学目标 |
5.4.3 教学过程 |
5.4.4 板书设计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语文教材研究 |
二、关于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 |
三、关于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教材 |
二、统编本语文教材 |
三、选文系统 |
第四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概述 |
第一节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背景 |
第二节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 |
一、立德树人、整体渗透 |
二、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三、整合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 |
第三节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依据 |
一、选文标准的历史演变 |
二、课程标准对选文的要求 |
第二章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分析 |
第一节 选文编排特点研究 |
一、双线组元 |
二、一课多篇的编排体例 |
三、选文内容系统化设计 |
四、本节小结 |
第二节 选文系统相关要素分析 |
一、选文的时代 |
二、选文的作者 |
三、选文的来源 |
四、选文的数量与篇幅 |
五、选文的体裁 |
六、选文的题材 |
七、本节小结 |
第三章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教学建议 |
第一节 聚焦学习任务群,优化教学内容 |
一、关注课标与选文文本的联系 |
二、立足学习任务群,明确单元目标 |
三、依托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第二节 利用“任务·活动·情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
一、以任务为导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识”向“能力”迁移 |
三、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
第三节 着眼核心素养,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
一、着眼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容 |
二、有效评价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下册篇目统计表 |
附录二: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选文时代和题材统计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在“说”中提高语文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 段笠. 学周刊, 2021(23)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 彭佳.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试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肖玉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D]. 张小涵.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研究[D]. 孙逍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D]. 张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7]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D]. 刘丹. 延安大学, 2021(11)
- [8]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D]. 欧佳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 詹燕焮. 集美大学, 2021(02)
- [10]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研究[D]. 张晓亮.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